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苔絲讀後感 彙總15篇

【導語】

苔絲讀後感 彙總15篇

苔絲讀後感 彙總15篇 由本站會員“jfjj007”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苔絲讀後感篇2:苔絲讀後感篇3:苔絲讀後感篇4:苔絲讀後感篇5:苔絲讀後感篇6:苔絲讀後感篇7:苔絲讀後感篇8:苔絲讀後感篇9:苔絲讀後感篇10:苔絲讀後感篇11:苔絲讀後感篇12:苔絲讀後感篇13:苔絲讀後感篇14:苔絲讀後感篇15:苔絲讀後感

【正文】

篇1:苔絲讀後感

《苔絲》被稱爲英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瑰寶,出版於十九世紀末,作者是英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個聳立在維多利亞時代和新時代交界線上的憂鬱形象”——托馬斯.哈代。

《苔絲》寫的是社會把一個純潔、質樸、正直、刻苦、聰明、美麗的農村姑娘逼得走投無路,最終犯案而被判絞刑的故事。這是一個杯具,它無情地批判了社會現實,也從一個側面揭露了英國上流社會的腐朽墮落,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苔絲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姑娘,但作爲女人,她擁有迷人的外表。漂亮的臉蛋,和恰到好處的身材。哈代給這個人物以重墨描繪,那就是着重寫了她的外在形象。這個形象年輕美貌,天真活潑。給我映象最深的是她性感的嘴脣,和她脣上的曲線。粉嫩嬌豔,如花沾露的脣,再加之細緻分明,乖巧柔美的線條,在顧盼流轉間,不動人也難。就是這樣一位年輕美麗質樸的姑娘,她善良純真的天性卻被狠毒自私的上流社會的一位青年貴族亞力克利用欺騙,始終不能擺脫亞力克的陰影,而走向黑暗的深淵。她無力擺脫這種悲慘命運,只能用極端扭曲的方式對加在她身上的壓迫進行反抗。可是這反抗又有什麼用呢?只可是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瞬間就會消失,被人們所遺忘,完全不可能動搖整個冷酷殘忍的社會。所以說,只靠個人力量的反抗,根本不起作用。這也是人性乃至社會的悲哀。

當她好不容易逃離亞力克的魔掌,隨後去農場工作,並遇見了自我今後所愛的人——克萊爾,克萊爾欣賞苔絲的純真可愛,在工作中交流頻繁,感情不斷升溫,最終墜入愛河並義無反顧地結婚了。就在幸福快要來臨時,因爲苔絲的對過去不堪往事的吐露,導致兩人從幸福的高空一下子跌入了現實的谷底。克萊爾因爲理解不了這一事實,毅然離開苔絲,遠走他鄉,無情地拋棄了可憐的苔絲。就是這樣一位遭到命運戲弄的可憐人兒,想要與愛的人在一齊幸福生活,就連這樣一個簡單平凡的願望也沒法實現,最終走投無路,惶惶不可終日,再加上亞力克的騷擾,她萬念俱灰,對生活完全失去了期望,而動了殺念,殺死了侮辱她的,一向讓她痛不欲生的亞力克。在殺死了亞力克之後,苔絲並沒有爲此後悔難過,而是一下次簡便了,因爲死對於她來說是一種解脫,她最終自由了。她以死來證明自我對感情的忠誠,來成全自我和克萊爾純潔完美的感情而沒有遺憾。亞力克也爲當初拋棄苔絲而感到後悔,帶着巨大的悲痛與歉疚歸來,並與即將被處死的苔絲度過了她生命最終五天歡樂的時光。可是他失去了一個深愛她的人,一個把他當做生命一部分的人,一個能夠爲了他去死的人。可是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因爲他的自私和所謂的虛僞道德的約束,而使苔絲陷入悲

慘的境地。對於苔絲來講,克萊爾是她的期望,是她一切歡樂的源泉,她爲認識他而感到幸福,可是克萊爾把她最終一點期望也給抹滅了,即使之後克萊爾請求苔絲的原諒,以及在苔絲死後懷念追憶她,也無濟於事。能夠說,克萊爾也間接促成苔絲的死亡,可是直接促使她走向死亡的還是這個社會,是社會的杯具。其實社會中像苔絲這樣的可憐人很多,他們雖然身份卑微,但他們作爲獨立的人格,不應當被社會歧視拋棄,而是應當爲他們供給一個能夠傾訴的平臺。這樣纔不會出現如此多的杯具。

如果說卡門的美在於野性叛逆,簡愛的美在於倔強頑強,那麼苔絲的美必須在於純淨自然,她是大自然的女兒。她的純潔就像藍天一樣,雖然偶而會被烏雲遮住,可是當烏雲散去,世界上最純淨透明的依然是藍天。雖然小說女主人公身份低賤,遭受了無恥之徒的玩弄和侮辱,歷經重重磨難,最終走上了錯誤的道路,但我們依然讚美苔絲不屈服於命運,敢於和不公平命運做鬥爭以及爲愛奉獻的精神,她單純善良的形象將永遠留在我心中,揮之不去。

篇2:苔絲讀後感

今日,我讀了《苔絲》這部小說,使我受益匪淺,教育名著讀後感。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艱苦黯淡的鄉村生活,蘊藏着苔絲的夢想和期望。十六歲的苔絲,在家人虛幻的期望下,攀附豪門貴親。她躍身成爲了幸福的貴婦人,之後從此墮入萬劫不復的痛苦深淵。

感人的就是苔絲在忍無可忍的情景下,拿起了刀,將她多年以來所受到的屈辱與艱辛都發泄在刀頭,刺向了那個毀了她一生的男人。一切平靜了,苔絲在生命的最終一段時間裏最終和她愛的人體驗了真正的蜜月,那是她生命中的最終一站,是她最終解脫的日子,

苔絲在對的時間遇到不對的人,或許她的命運本該這樣,在所謂貴族家庭後代光環的後面,她那不思進取的爸爸和她那一心想要女兒嫁進豪門的媽媽,註定純潔的苔絲要遭受捉弄。我同情苔絲,但我加懂得了人要學會保護自我,世界不是天堂,多一個處處留心的心眼,會讓你的人生更加順利。懂得愛護自我的人才會去創造財富,美化生活。

篇3:苔絲讀後感

後面還有多篇苔絲讀後感!

苔絲本人與她的名字一樣美麗,但她的美麗,卻釀就了她一生的痛苦。

她是一個想憑自我的雙手謀生、追求個人起碼幸福權利的淳樸姑娘,但在這時,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出現了——他,便是亞雷。亞雷的出現使純潔的苔絲不再純潔,他玷污了苔絲。這是的苔絲,就像一盆污水,被人們、社會毫不留情的遺棄。無論苔絲在村莊的哪個角落,都離不開人們的鄙視、嘲諷。於是,她選擇了逃避,她逃到了一個沒有人明白她的姓名、沒有人瞭解她的過去的地方,重新開始了新的生活。

此時,一個有先進的思想和善良心地的年輕人——安璣出現了。他深深地愛上了苔絲,但苔絲一開始對他還是有點拒絕,她覺得自我配不上這麼一位優秀的青年人。但之後,她還是被安璣所感動了,最終和他一齊走上了幸福的紅地毯。在新婚之夜,安璣說出了自我以前幹過的荒唐事,並請求苔絲的原諒。苔絲想也不多想,就原諒了他。她認爲自我的過錯比他的輕多了,但她萬萬沒想到,說出自我過去不光彩的事所付出的代價是使自我再次陷入了更深邃的痛苦中。她最終明白,安璣極力想以獨立的見解來確定事情,可是一旦事出十分時,他還是成見習俗的奴隸。安璣走了,一個人獨自上巴西去了。因爲他認爲苔絲不再純潔了。是的,苔絲的肉身是不再純潔了,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可是,是肉體上的純潔重要,還是精神上的純潔重要呢?兩者權衡,誰輕誰重?大家應當心知肚明吧。苔絲勤勞、善良、淳樸、美麗、堅強……她在新婚之夜說出自我的過去,需要多大的勇氣啊。其實這個祕密能夠永遠隱瞞安璣,但她沒有這麼做,她以爲自我的做法是正確的。可是她萬萬沒料到,自我坦白的下場竟會被安璣拋棄。她把這當成了“等量代換”。但那時的封建道德就是這樣不講道理。按理說,安璣是主動犯錯的,而苔絲卻是受騙者。試問,誰的罪更重?可是

,那時的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思想已經在每個人的心中紮下了根。人們看不起苔絲,他們認爲安璣這樣做是對的。而相同的事例,在中國也數不勝數。甚至在當今社會,這也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元朝紡織家黃道婆的故事,充分反映了我國的封建時代的婦女的悲慘生活。一些貧苦人家生了女兒,還稱之爲陪錢貨。難道男人真的強過女人嗎?唐代的武則天是個女人,但她當政數十年,社會的安定程度比唐高宗時期好得多。能夠說,苔絲這種遭遇在中國已經是見怪不怪了。

當安璣在事業方面遭到挫折時,突然想明白了,其實苔絲還是一個很好的姑娘。於是立刻回國,想與她重修舊好。可是,事違人願,苔絲當時迫於無奈,只好又和亞雷在一齊了。但之後,她殺了亞雷,和安璣過了六天幸福日子,最終走上了斷頭臺。我想起了前幾天在書上看到的一句話:“愛和喜歡不是同義詞,而是反義詞。喜歡是要求得到一切,而愛是奉獻一切。”安璣口口聲聲說愛苔絲,但他爲苔絲奉獻出了什麼?而苔絲愛他,最終把性命都丟了。

正是因爲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觀、亞雷的無恥、安璣的自私和苔絲自我的美貌,造就了一個女人的杯具。

篇4:苔絲讀後感

老公買回來的《苔絲》看完了,感激劉慶邦的暑假閱讀推薦,讓我想起這本一向想讀的小說。

哈代用詩一樣的語言爲我們展現了苔絲殘酷的命運,這朵從十九世紀鄉村的自然裏綻放出來的花兒,還沒有經歷真正的感情就被迷惑,被採摘,幼子夭折,痛不欲生的她在屈辱、悔恨中度日如年,直到遇到安琪,苔絲又獲得了新生,感情給她幸福,又讓她惴惴不安,直到結婚那天,真誠坦白的苔絲遭到安琪殘忍的拋棄,世界上所有的歡樂一下子消失了,苔絲從此在艱難困苦中堅守飄渺的感情,等待可能不再回來的愛人,直至流離失所,爲了媽媽和弟妹不再流浪,苔絲無奈地回到了起點。安琪從巴西回到英國,經歷疾病、生死的種種考驗,最終超脫了禁錮他的傳統道德,看到苔絲對他的愛的價值。苔絲爲了回到安琪身邊,殺死情人,短暫的歡聚後,最終被逮捕。

看小說和看電影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文字帶給人無盡的聯想和美感,1979年拍攝的《苔絲》更加深了我們對苦難苔絲的同情,苔絲那遲疑、不自信的聲音,讓我想起了女性內心共有的遲疑和不自信,對生活,對感情,對這個世界。

十九世紀的英國社會,能理解教育的僅有克萊爾那樣家庭中的男孩,並且教育資料還沒有逃出宗教、拉丁文等等對實際生活沒有指導作用的知識,苔絲和許多好女孩一樣,面臨家庭狀況、受教育機會等等困境,造成她們不得不從男性那兒爭取經濟依附和感情依附的無奈,這種從物質到精神的不獨立無疑是杯具發生的最直接原因。

苔絲其實比一般的女性更自覺,更有獨立意識,短暫的一生中,她一向在與世界、與男性抗爭,她努力嘗試不利用她作爲美麗女性的稀缺資源獲得生活的安全感。當安琪不再愛她,苔絲也不願向安琪的父親求救,她試圖用她那微薄的力量在沒有經濟依附的情景下生存,可現實社會是那麼無情,她的抗爭是那麼猶疑,那麼軟弱無力,她一生都想逃脫卻始終沒有逃脫對男性的經濟依附。我們對她充滿憐惜,又怎樣忍心輕視她的癡情,她沒有問過自我,作爲一個無情拋棄了她的人,安琪究竟是否值得等待?苔絲擁有一般女性,甚至是現代女性難以企及的堅忍、獨立意識,卻走不出感情依附的心結。也許只是因爲,安琪在她的以目中是那樣優秀,無人企及。

有人說,女性的經濟獨立真是那麼重要嗎?“女子無才便是德”,男性需要有人崇拜和依靠,所以女人的“知識越多越反動”。感情從來沒有一種模式,有人就喜歡“爲綠蔭重複單調歌曲的癡情鳥兒”,就喜歡“攀援的凌霄花”,可感情的本質決定了她有多麼脆弱,多麼短暫。當感情不可避免地消逝,這種基於感情依附上的經濟依附大多成爲海市蜃樓,即使生活無憂,心靈的自由也十分有限。

一百多年過去了,社會發展到物質極度豐富的今日,教育從資料到對象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是不是今日就不會有苔絲了呢?我們看到的是,依然有許多的苔絲們走向她們杯具的運命。也許是因爲任何時代都有貧富懸殊的鴻溝,都有貧窮的女孩子不得不承擔的家庭的職責或者對安逸生活的企望,所以,任何時代都有苔絲完美卻不完滿的感情,有對男性的經濟和感情的依附夢想。

當世界無法改變,讓我們改變自我。對於教育來說,除了女性應當擁有絕對平等的教育機會,女性教育還應有一些特定的資料,經由教育,讓我們慢慢展開心靈,正確認識自我和他人,增強生活的信心和生存的本事,經濟獨立能讓女性的精神更爲獨立,有更強烈的自我意識。

當世界無法改變,讓我們改變自我,從感情依附中超脫出來的女性,得到的是真正平等的感情。

篇5:苔絲讀後感

[由本站網友投稿]

這是一本催人淚下的英文小說,從來沒有一本外國小說像英國十九世紀作家托馬斯﹒哈代書寫的《苔絲》這本書一樣,能讓我第一次閱讀就完整的讀完全書,並且在最終一章,看到苔絲走向絞刑架之後升起黑旗的時候,竟然讓我忍不住地掩面流涕。以至於以往在大學時期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裏手不釋卷地反覆研讀這本書的中文版,由於太喜歡這本書,嘗試讀完了《苔絲》英文版,最終它成爲了我學習英式英語的典範學習教材,時至今日,我還一向反覆聆聽小說英文版《苔絲》。

苔絲在五月節舞會上繫着的紅色髮帶,還在美麗的布萊克摩爾谷熠熠閃光,五月節的舞會上她靜靜地看着自我鍾情的男孩挑選了其他的姑娘作爲舞伴,這是一次緣分的錯失。在德伯家的農場她遭受阿萊克的欺凌之後,一個人靜靜地離開。在奶牛廠裏她靜靜地愛着安琪兒,又靜靜地等待安琪兒回來。就連她的掙扎與反抗,都是那麼沉默,悄無聲息。

她出身於德伯維爾家族,有着純正的貴族血統,又生在淳樸的鄉村之中,這一切造就了她的純潔和質樸的優雅。哈代賦予了她至真至美的個性,她是大自然的女兒。她的生命就如同一棵傲立的小樹,雖然有寒冬落葉,但等到春暖時,又是枝葉喧鬧。苔絲自始至終都是純潔完美的,一如她的外表。女人珍視美麗,而美麗給女人帶來的,卻往往不是幸運。世人也珍愛美麗,可是卻沒有人真正明白怎樣去愛,然而被生活所迫,苔絲被阿萊克無情地玷污了。

苔絲走出陰影之後,重新生活,並遇到了相愛的安琪兒,他們幸福的戀愛並最終結成伉儷。可是安琪兒因爲理解不了苔絲的過去,痛苦地離開了苔絲,孤身一人前往巴西。安琪兒走後,阿萊克又找到苔絲,再次提出豢養她,這是出於佔有的慾望還是內心對苔絲的愛戀呢?在苔絲已經窘迫得走投無路的時候,他是落井下石,也是拉了一把苔絲,給了苔絲一家一條生路。阿萊克是精神上的虐待者,她是把苔絲推向深淵的直接兇手。

安琪兒,有着良好教育的正人君子,與苔絲深深相愛,他的愛的確比阿萊克高尚的多,可是他的所做作爲,對於苔絲的毀滅,卻有着比阿萊克更甚的推動作用。怎樣能夠忽略哈代對苔絲與安琪兒戀愛的浪漫描述呢?在漲了水的河道上,安琪兒一步一步慢慢把苔絲抱過河去的情景,讓細心閱讀的讀者怦然心動,那種青澀與純潔,是那樣的自然。安琪兒對苔絲的愛,是君子之愛,他愛的是苔絲的內心,苔絲內心的純潔和憂鬱的結合,正是吸引安琪兒之處,這種內心的場域,是阿萊克這樣的淺薄之人所永遠無法到達的,這樣的區別,也正是苔絲深愛安琪兒卻從不對阿萊克施捨一點溫柔的原因。然而,這個能觸及最深刻感情的男子,卻因爲嚴重的感情上的潔癖和傳統觀念的束縛,把自我的愛人按壓在沒有空氣的深水之境。

可憐的苔絲,父母因爲生活的重壓,能夠把自我作爲交換物質的籌碼;垂涎於自我美貌的阿萊克,也能夠輕而易舉地傷害苔絲的身體,但苔絲聖母般的靈魂彷彿有着天生的自我淨化功能,她沒有在這些苦難面前低頭。但安琪兒,不是苔絲靈魂的伴侶嗎?爲什麼還難以包容一顆被傷害過摧殘過的心靈?在我看來,安琪兒就是苔絲毀滅的最大推手了。可憐的苔絲,爲愛而生存,因愛而毀滅。苔絲的愛,源於對父親、對母親、對妹妹、對弟弟,更大的傷害也來自於她對愛人的愛,小說將苔絲最終被警察抓捕的場景安排在英國著名的景點——巨石陣,她像祭壇的祭牲一樣,爲愛犧牲了自我,包括自我的生命。

哈代的女性主義情結,在他的筆下,苔絲的幾個女性工友,瑪麗安、伊茲和萊蒂身上都閃爍着人性的光輝。她們都深愛着完美的男子安琪兒,也從來對此毫不掩飾,當她們明白唯一有幸得到安琪兒的僅有苔絲一人時,她們不但沒有絲毫的嫉妒,反而深深地祝福苔絲。當安琪兒出走,苔絲被阿萊克糾纏,她們化名寫信,請求安琪兒快快回到苔絲身邊。哈代完全把她們神聖化了。哈代的這種筆觸,讓我不禁想到曹雪芹:女兒是水做的,乾乾淨淨,男人和時代,用他們的骯髒玷污了這聖潔。整篇書中,毀掉苔絲一生的是三個男人——她愛慕虛榮的父親、假稱她表哥的阿萊克、與她結婚的克萊爾,最終把苔絲推向死亡深淵的確實與她結婚,號稱最愛她的安琪兒(即angel),在英語一詞中,angel是天使的意思,可是正是苔絲摯愛的安琪兒最終把苔絲推向了死亡的深淵,這真是莫大的諷刺。

整篇小說除了苔絲少女時期五月節、苔絲走出陰影之後到奶牛場工作這兩段篇章充滿陽光和歡快的氣氛之外,杯具氣息籠罩全文。每當人物即將發生杯具時,托馬斯哈代在小說中的自然環境和宗教色彩也相應變得異常凝重,主人翁苔絲的杯具色彩異常濃重,小說場景甚至將苔絲最終逃亡的被捕點設置在英國著名的巨石陣放祭牲的石頭上,這在閱讀過程中仔細品讀,更能理解《苔絲》小說中的意境。

托馬斯.哈代,“一個聳立在維多利亞時代和新時代交界線上的憂鬱形象”,是英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有着悲天憫人的文豪氣質,他借苔絲之口,表達了對幻滅的熱烈迎接。《苔絲》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托馬斯.哈代個人生活經歷和思想狀態。

我深深地喜歡《苔絲》這本書,它教會了我如何去愛自我的愛人,如何去保護我所愛的人。我閱讀這本書已經十七年了,未來還將繼續閱讀。

篇6:苔絲讀後感

《苔絲》這本書是英國作家托馬斯·哈代的作品,當之無愧的世界名著,我買的是譯林出版社的版本。我從小到大買世界名著還是蠻認準這家出版社的,翻譯的不錯並且每本書的序都寫的很好。提議先讀書最終再去看序言,不然劇透過後讀書的意願就沒有那麼強烈了。

這本書的劇情猶如過山車一般,起伏十分的大有的時候主人公的情緒變化甚至就在一瞬間。全書的第一頁寫着:苔絲,一個純潔的女人。這便是全書討論的主題了,苔絲是否是一個純潔的女人?我給的答案是肯定的。個人認爲這本書不僅僅好在作者大師般的寫作功底,他有用很多的環境描述、側面描述等來渲染,這本書更可貴之處是能夠引發讀者的思考的。

全書我還很喜歡的一個點就是作者把人物塑造的很好。在許多作品中都會或多或少存在那麼一兩個完美的人,他們的言行舉止竟顯人性的光輝。可是這本書的主角們都不是完美的。男主角愛的真誠,他絲毫不嫌棄苔絲的貧窮,我一開始還以爲是那種霸道總裁的戲碼,讓人直呼好一個癡情男,奈何他卻十分在意女性的貞潔和家族的名望。男二號是個沒落的貴族子弟,他囂張跋扈、自大狂妄,雖說在故事中有點浪子回頭的感覺,有一段時間還給別人去說道,可是很遺憾“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次意外的邂逅還是將他打回原形。女主角,苔絲,是全書中近乎完美的主角,她美麗、善良、勤勞、忠誠,擁有很多很多優秀的品質。可是她愛的卑微又缺少足夠的定力,最終就是她爲數不多的缺點導致了杯具的化身。

我看到女性題材的文學作品就很容易與《簡愛》這本書進行比較,當然《簡愛》一向都是我心中這類小說中的top1。我看《苔絲》看到一半的時候覺得這兩本書的母題不是一樣的嗎?可是等我看完後我發現雖說都是以女性爲主人公和書名可是側重的主題是不一樣的。《苔絲》討論的是女性的貞潔和男性對女性的固有看法,而《簡愛》更多的是教一個女孩子如何去愛。我想,如果苔絲有簡的一些灑脫,那麼故事的結局必須會不一樣了。

篇7:苔絲讀後感

按照教授的推薦,看了英國作家哈代的小說《德伯家的苔絲》,浮此刻眼前的是一個在英國鄉下的自然環境下生長的清純少女——苔絲。她有着鄉村姑娘的純樸自然,又因世襲着德伯世家的學統,骨子裏有一種樸實無華的高貴堅韌的品格。姣好的面容,挺拔的身材以及天性*中的自然情態。她不是驚豔的美,可是你越接近他,就會越愛她。她雖然不是一個純正的信教者,卻也有自我單純的人生追求和生活原則。這樣的一個女孩,沒有人懷疑她應當得到幸福。

苔絲作爲家中的長女,和這個家中唯一體面的人,必須承擔起振興家業的職責來。同時,她又因爲強烈的職責心,非要扛起償還的義務。於是,她的一生由此改變。小說中的德伯是一位莊園主的兒子,沾染上一些壞習氣,行爲放蕩,言語輕浮可是本質上並不是個壞人。他對苔絲的渴望,雖然是出於一種佔有的欲|望,卻也不能說其中沒有感情。一個正當年的青年,處於生命中最亢奮的時期,對一個異性*的渴求是很正常的,只是德伯採取了非正當的方式。雖然苔絲對德伯的誘惑和接近一向採取了迴避的態度,可是她寄人籬下,並不能再強硬一點,一方面你也不能否認一個青年男人對一個少女的或多或少的吸引。德伯長得不賴,這一點得承認。在一次舞會過後,德伯帶着受驚的苔絲,來到一片小樹林裏,德伯故意製造了這個機會以便和苔絲進一步的接觸。不知是當時的英國世風對於這類事情的避諱,還是中文譯者的某種研究,關於德伯佔有苔絲的這一段,寫得極爲隱諱,不看下一章根本就不明白髮生了什麼,在這個過程中,苔絲處於被動的地位,但如果她當時拼面反抗的話,德伯也不會得逞,苔絲是在一種半睡半醒的狀態下與德伯發生了關係,所以,說德伯誘拐了苔絲可能更確切一些。

再看這兩個人在事後的態度,德伯願意爲自我的行爲承擔部分職責,他要帶着苔絲回農莊眷養起來,雖然他沒有向苔絲許諾正當的婚姻,至少說明德伯只是一個浪蕩公子,而不是本質上的醜陋,要不然,當苔絲被克萊拋棄後,他怎樣會鍥而不捨的追求苔絲呢?至少,他對苔絲是有好感的。而苔絲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如果沒有發生這件事情,在德伯的狂轟爛炸下,苔絲或許會有理解德伯的一天,至少也有感動的一天。可是,事情發生了,苔絲天性*裏的自尊不容許自我對傷害妥協,即使在她嫉妒沮喪之時,她也沒有想要抓住命運的稻草,而是選擇了獨自承擔後果,實在今人讚歎。這樣一個樸實的姑娘,竟有這樣的勇氣來承擔鄰人的白眼,世俗的壓力和註定的生活。直至之後,孩子的出生,夭折,生活的壓力,都沒有迫使她向德伯開過口,她實在是個倔強的女子,她把一切都扛下來了。

她最終選擇了逃離,到外鄉去做擠牛奶的女工,既是對過去環境的逃避,也是對新生活的追求。她不敢再談感情,可又渴望感情,她才21歲,什麼也不能剝削她擁有幸福的權利。在又能夠自由呼吸的草地上,她遇見了安璣克萊,熱忱,渴望自然,充滿夢想,智慧的化身,他就是苔絲的白馬王子,是少女時代一個未做完的夢。而苔絲之於他,也正是他執著夢想的一部分,是他夢想的化身,她無拘無束地成長與自然的環境之下,吸取大地的精華和芳草的養分,克萊要的就是一個純潔無暇的女子,他對生活的理解,要在他的伴侶身上體現出來。這樣的兩人,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必然碰出感情的火花。可是,他們的戀愛過程,卻充滿了曲折和艱辛——因爲苔絲的心結。這樣一個心地純潔的女子受了世俗的影響,認爲她不純潔的身體,是不配嫁給克萊的。她一向在徘徊,忍受着理智和情感的壓迫,如果說克萊在追求苔絲的過程中,一向苦於得不到目前的回答,這個痛苦,卻遠不及苔絲內心的掙扎,她不能告訴自我的愛人,怕失去他;她也無法放棄到手的幸福,做違心的拒絕。書中關於這段時期苔絲的內心描述,是相當精彩的。這種兩難的處境,正是悲情產生的根由。沒有人不一樣情苔絲,沒有人不期望她獲得幸福,最終她最終做出了讓讀者滿意的選擇,她

做對了。

在新婚之夜,克萊向苔絲將了一件青年時代的沉淪往事,並請求她的原諒。天真的苔絲反而很欣慰,以爲能夠換來自我的被赦,於是,她向克萊一五一十地交代了過去。克萊愣了,他不能理解,他對苔絲的愛是建立在純潔之塔上的空中花園,一旦底座抽掉,他的愛就會坍塌跨掉,陷入一片虛無。他的愛太脆弱,不堪一擊。苔絲的苦苦哀求,也挽不回克萊的心,於是,他走了,離開了,拋棄了苔絲。苔絲沒有錯,從過去到此刻,都沒有錯,錯的只是克萊,愛一個人,爲何不能容忍她的過去?那樣的愛只怕是爲了自我那一點點狹隘的人生夢想吧!

克萊走了,走得遠遠的,再沒有回來,再沒有一封信,他將苔絲孤零零地丟在了這個世上。如果說以前,苔絲都在爲自我的人生作正確的選擇,那麼這一次,她錯了。也許還有人將苔絲看作監守感情的勇士,可是,爲一個不愛你的人,是否值得?你將自我醜化,向愛人苦苦哀求甚至甘願作他的僕人,苔絲等待克萊的八年,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種隱忍。一個女人,追求美的權利都被主動放棄,自尊也放棄了,她還是一個真正的女人嗎?正在此時,苔絲邂逅了最初改變自我命運的人——德伯。德伯受了一番洗禮,開始爲過去道歉,並向苔絲正式求愛。當克萊最終想通了哪個愚蠢的貞潔問題,回到故鄉時,苔絲已經是德伯的妻子了。兩人相逢,似有萬語千言,卻也無限惆悵。最終,高|潮在最終上演,苔絲殺死了德伯,追隨了克萊,苔絲的這一行爲,被看作英勇的選擇,爲了愛她不顧一切。可是,苔絲犯案,只是爲了斬除自我心中的那一個死結,也報復自我爲此付出的代價,她無法向克萊報復,德伯的行爲,使她一生都無法解脫,可是,傷害她的,除了德伯,還有克萊,後者更甚。要說恨,單單恨一個人是不對的,這兩個男人,都不一樣程度地使苔絲屈辱地生活。要說愛,德伯與克萊,也沒有高下之分,德伯的愛,攙雜了太多個人的慾望;克萊的愛,攙

雜了太多虛幻的夢想,僅有當他在現實生活中碰得頭破血流時,他才能理解愛的意義。可是,苔絲已經爲他的這個領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青春的時光,以及無限的傷害,無可挽回。克萊永遠無法補償。

篇8:苔絲讀後感

《德伯家的苔絲》是哈代著稱於世的“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力作。小說描述了一位純潔姑娘的不幸命運。主人公苔絲是一位美麗的農家少女,因受東家少爺誘迫而失身懷孕。從此,這一恥辱的事實剝奪了她理解真正感情的權利,致使新婚之夜遭丈夫遺棄。之後,萬般無奈之中,她重回了少爺的懷抱,不料,就在這時她那有名無實的丈夫拖着病驅千里歸來,苦苦尋覓。苔絲爲了自我真正的愛,毅然殺死同居的少爺,在與丈夫短暫歡聚後,走上了絞刑臺。

父親德伯的愚昧無知,對於金錢的貪婪推使苔絲跌下了社會的的深淵;而亞雷的邪惡無恥則將苔絲少女的所有完美夢想化爲灰燼,促使她遇上了改變她人生的第三件事——與安璣·克萊相愛。而正是這個安璣·克萊,這個有着天使之名的懦弱男人——最終造成了苔絲的杯具。有人會說安璣·克萊纔是真正該批判的人,可是無疑他生活在那個時代,他需要時間來釋放自我,不可忽視的是,安璣·克萊是愛苔絲的,至少那愛是真的,而不是像亞雷一樣,僅有肉慾,把苔絲當做自我的玩偶。所以我認爲苔絲的杯具應當是當時的時代所釀成的,或許在現代社會也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可是對於像苔絲一樣的人來說,生存的機會就多了。

合上書,我想鞭撻當時的社會,指責亞雷的無恥行徑,藐視安璣的懦弱,同情苔絲的悲慘遭遇。

篇9:苔絲讀後感

這是我第二次讀這篇小說了,可從次數上來看雖是第二次,實質上只能說是第一次,或者說是一次多一點點。我第一次看這篇小說的時候才只是一箇中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本事有限,並且讀得也很粗略,那時,我對《苔絲》的唯一印象就是挺好看的,苔絲這個人物挺可憐的,除此以外便所剩無幾了,根本沒有把自我融入整個情節中去,根本沒有對苔絲這個杯具性的人物作過任何有意識的評價,根本沒有想過苔絲一步一步走向毀滅是與其性格,與她所處的環境是如此密不可分。這一次閱讀,我不敢說我已經看懂了,但我對整個情節有了比以往更深刻的瞭解。

《苔絲》的作者托馬斯·哈代在這篇小說中體現出了他悲觀的宿命論,主人公苔絲陷入悲慘境地,但她無論如何掙扎都無濟於事,改變不了命運的安排與戲弄,最終走上絕路。但她走上絕路,絕不像某些低俗小說那樣一味追求情節曲折而硬讓主人公死去,而是有其必須的必然性。

苔絲天性純樸,厭惡趨炎附勢,她性格中最不容忽視的一點便是她強烈的職責感了,正如苔絲堅決地要把與亞歷克·德伯的那一段不快的往事告訴她所深愛,並且也深愛她的丈夫安吉爾一樣,她原本能夠完完全全地把這件事隱藏起來,說像她母親教她的,然而,苔絲沒有,她把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安吉爾。

我所說的都是苔絲,也許你會問起安吉爾爲什麼會理解不了苔絲曾被亞歷克玷污併產有一子這一殘酷事實而提出與她分居,他不是很愛苔絲嗎?難道他對苔絲的愛並不是高尚的嗎?那麼,我要說,他是因爲太愛苔絲了,他心目中的苔絲是如此美麗,如此善良,是一切純潔的象徵,他忍受不了他眼中所見,心目所想的苔絲有任何過錯,他努力扼殺自我對苔絲的感情,他覺得那個屬於他的苔絲已經不存在了,在他眼前的,已經不是他以前所深戀的苔絲,而是有着苔絲形貌的另一個女人。新婚之夜,也就是苔絲把往事告訴他的那個夜晚,也就是他們開始分居的那個夜晚,他曾夢遊,抱着苔絲走到了樹林中,把苔輕輕放在一口棺材中,看過這篇小說的人必須不會忘記他當時所一向重複說的那一句話:“死了,死了,苔絲,我的妻子死了,死了。”在他的心中,最最完美的那個苔絲死了,不存在了,他的悲痛,他的絕情,他的棄苔絲而去的行爲,正是因爲他覺得自我失去了當初最真最純的苔絲。

至於亞歷克,我不想多說,他給苔絲帶來的災難是顯而易見的,他對苔絲所做的一切,根本不是出自他對苔絲的愛,因爲愛是高尚的,他對苔絲僅有情慾可言,絲毫沒有愛的根據。然而,苔絲並沒有因爲亞歷克給她帶來的打擊而不純潔,她自始至終都是那麼的純潔,善良,都顯得那麼美麗。

上文也就是我對《苔絲》的一點感想,寫好後,一陣簡便,這些話,一向是我在閱讀過程中想要說的,在那裏一吐爲快,真是爽心。

篇10:苔絲讀後感

《苔絲》發表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了,一度遭到資產階級的猛烈攻擊。可是,攻擊未能掩蓋他的光輝。如今《苔絲》作爲一部震撼人心的杯具傑作已成爲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絢麗的明珠。

苔絲,一個善良美麗的農家姑娘,卻不幸的被地主少爺亞歷克玷污,懷着身孕回到家鄉。孩子夭折後,他遇到了安琪·克萊爾,兩人產生感情。新婚之夜,苔絲出於一片忠誠向克萊爾坦白。卻爲丈夫所不容,克萊爾立即丟下妻子,獨自前往巴西。之後,在父親去世,母親重病,弟妹失學,一家人淪落街頭,克萊爾有杳無音信之際,苔絲只好“捨身救家”,答應與自我的仇人亞歷克同居。誰知克萊爾回心轉意,從巴西回來尋找苔絲。苔絲悔恨交加,失手刺死欺騙自我的亞歷克。他在逃亡過程中與丈夫亞歷克共同度過了幾日幸福生活,終被逮捕並判處死刑。

苔絲的杯具,說到底是一場社會杯具。苔絲在還是少女之時,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爲了謀生,他不得不到處飄蕩,受盡剝削和欺凌。異常是在他父親死去時,住了幾代人的房子由於租期已到,不得不被狠心的地主逼着搬出去,其狀殘不忍睹。這些不正真實地描繪了當時社會中窮苦農民所受到的階級壓迫嗎?

苔絲身爲一個貧家女子,不僅僅遭受階級壓迫,並且還遭到紈絝子弟的恣意蹂躪和舊道德觀念的無情摧殘。

亞歷克就是這個紈絝子弟,他輕薄好色,厚顏無恥。先是利用苔絲的年幼無知,已卑鄙手段誘姦了她,給她造成了終生的陰影和遺憾。其後又在苔絲一家走投無路之際,欺騙苔絲說克萊爾不會回來了。從而迫使苔絲痛苦的投入自我的懷抱,再一次毀了苔絲的幸福。最終,這個惡少死在了苔絲的刀下,其完全是罪有應得。

苔絲的丈夫克萊爾則是個比較複雜的人物。表面看來,他溫文爾雅,和藹可親;實際上並沒有完全擺脫傳統觀念和世俗偏見。所以,當苔絲向他坦白的時候,儘管他自我也有過不清白的歷史,他卻始終抱着傳統觀念不放,是苔絲爲不潔的女人。

縱觀全書,哈代是把克萊爾當成一個正面人物來處理的。誠然,克萊爾之後醒悟了,給泰絲帶來了幾日的幸福時光,說明他與亞歷克有着本質的區別。可是我認爲,他的罪責並不輕於亞歷克。如果說亞歷克是從肉體上殘害了苔絲,那麼克萊爾則是從精神上摧殘了苔絲,使他陷入絕境,最終走向滅亡。

作者給小說加了個副標題“一個純潔的女人”,還用莎士比亞的一句話作爲本書的題詞:

可憐你這受了傷害的名字!

我的胸口是張牀,供你養息。

這些話深深地打動了我。苔絲,從事你的肉體不是那樣純潔,可是你那善良、誠懇、剛強的靈魂卻是最乾淨、最純粹的。你將永遠活在愛你的人心中!

篇11:苔絲讀後感

午時讀完《德伯家的苔絲》,托馬斯·哈代以往是一個那麼值得爭議的人物,但我不想評論此書的價值所在,我只想很簡單的闡述一些他筆下的那個女人——苔絲。

看到“癡心女子”和“冤家路狹”感覺很難過,很壓抑,眼淚在眼眶打轉,最終眼淚下來了,也讀完了,雖然早已結局,但真的看到的時候還是感覺很難受、很難過。多少詞彙在腦海中出現,而我,只能用一個短語來形容苔絲——天真的美。她是美麗的鄉村姑娘,雖然有着貴族血統卻依然純樸,美,不是一種外表,而是內心高雅純潔的表現。心靈純淨自然的她是大自然的女兒。她的純潔就像藍天一樣,雖然偶而會被烏雲遮住,可是當烏雲散去,世界上最純淨透明的依然是藍天。

一向想如果沒有開頭那個牧師的幾句話,也許可憐的苔絲會是另一番生活,然而,十六歲的鄉村女孩苔絲的杯具就從那裏開始了。苔絲愚蠢的父親忽然明白自我是一個大貴族的後裔,就在算計着怎樣才能享受貴族的生活就逼着苔絲去認親,結果天真的苔絲遇上了毀了他一生的那人——亞雷。他是苔絲宿命中永遠逃不開的仇。奪去了苔絲所有的夢想,以及追夢的本事,奪去苔絲的青春年少的純真的渴望。然而,我們那個天真的女孩,依然是如此清純,如此單純到讓人疼惜的女子。

苔絲決心開始新的生活,就去幾百裏以外的奶牛場工作了,在那裏,她遇上了她第二個不應當遇上的人,至少我是這麼覺得,一個她真正愛的人,但我始終以爲那個人辜負了她的愛,他的舉動我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僞善。如果沒有克萊,苔絲的一身是杯具化爲平淡,然而克萊的出現卻是在杯具的背後塗上更濃墨重彩的黑暗。其實我相信克萊是愛苔絲的,不然也不會在夢遊時表露自我的情感,但,他還是被道德束縛着,不能理解這突如其來的一切。

克萊正是因爲苔絲獨具特色的純淨才愛上她並向她求婚。對克萊奔涌的愛潮,窒息的是苔絲自我。他用他的愛傷害着那個天真的女孩兒,給她幸福的期望,又全部抹殺。而她也用她所有的愛折磨自我。苔絲經過內心的痛苦掙扎,決定理解克萊的感情。可是當苔絲向她所愛的人坦白她那受傷的過去時,那所謂的愛人卻猶豫了,對愛人的不理解和對感情的不堅定讓克萊最終選擇了離開。

苔絲心碎了,當她幫她的傷口細心翼翼的展此刻所愛的人的面前時,她期望的是理解,是原諒,可是狠心的愛人在弱小的苔絲的傷口上灑了一把鹽。他並不是一個感情很專一的人,也許我們看見他對苔絲那種深深的眷戀,可是當苔絲的失真違揹他表面所鄙視的宗教時,他毫無餘地的選擇了退縮,並且退縮得是那樣的磊落不羈。

苔絲今後又要一個人應對生活了,還要向父母隱瞞事實的真相,裝着很幸福的樣貌,並且從僅有的一點生活費中寄錢給父母,克萊的離去,苔絲從事着最髒最累的工作,忍受着身體和心理兩重的磨難。而此時,那個口口聲聲說愛她的男人在哪裏?但她卻始終惦記着自我的丈夫有一天能夠原諒她。我只能說她真的是太天真了。

苔絲喜歡克萊,並把克萊當成他生存的全部源泉,甚至能夠說他就是她的救命稻草,所以她的全部意念都是存在這樣一個人物身上,而應對現實感情是多麼蒼白無力啊,美貌與高貴的血統,也許是戰利品,但不是武器。也許我們的苔絲,她,真的是太天真了。

苔絲看到回來的克萊傷痛欲絕奪門而去,苔絲也悲痛不已,抑制不住自我內心的仇恨,拿起了刀,將她多年以來所受到的屈辱與艱辛都發泄在刀頭,刺向了那個毀了她一生的男人。後就奔向黑漆漆的馬路,追趕她的安琪兒去了……

雖然苔絲和克萊最終度過了五天完美的時光,可是,爲愛復仇的苔絲結局依然悲慘。一切平靜了,苔絲在生命的最終一段時間裏最終和她愛的人體驗了真正的蜜月,那是她生命中的最終一站,是她最終解脫的日子。心碎的她,帶着夢想和遺憾走向絕路的人生,在最終的,又是最漫長的,幸福的一夜……在生命中最終一次日出之時,她把對人生、感情的遺憾帶去了——另一個——美妙的世界。

我就是不明白,一個很好的天真女孩爲什麼會落的如此結果?她有什麼錯?漂亮?天真?自尊?也許你的天真善良真誠是你美之源,亦是悲之源。

篇12:苔絲讀後感

第一次接觸《苔絲》還是因爲大學閨密推薦,有次聊天的時候閨密說她剛剛看了一部電影叫《苔絲》很好看,推薦我也看看。於是我就從閨密那邊把電影考了去,那部電影分了三集相當於一個迷你劇。當天晚上就開始看,沒想到一發不可收拾,我被劇情深深的吸引住了。宿舍十二點就斷網了,斷網以後室友們都陸續上牀休息了,我當天晚上硬是熬夜把劇看完了才上牀休息。

兩個禮拜前逛書店無意間發發現了躺在書架上的《苔絲》,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了,我拿起了那本裝幀精美的圖書愛不釋手,於是就把它買了下來。《苔絲》既是書的名字也是書中女主人公的名字,苔絲是一位美麗純潔的十六歲少女,她聰明善良懂事謙恭,是出生在19世紀英國鄉村的一位農村姑娘。她的祖先曾是古老的貴族家室顯赫,可是到了她們這一代早就完完全全的沒落了,她的父親是一個愛慕虛榮,酷愛吹牛的好吃懶做的酒鬼。母親是一位貪圖小利的,目光短淺的婦人。苔絲是家裏最大的孩子,苔絲的下頭還有五個弟弟妹妹。本來就家徒四壁,加上人口重多,她們家的日子過的十分艱難。

苔絲在馬洛特村讀完國小六年級就被迫輟學了,在家裏當起了媽媽的助手,除了做家務,幫忙照顧弟弟妹妹,偶爾還要幫忙家裏幹農活。一次意外,家裏唯一的一匹運載貨物老馬被撞死了,讓本來貧苦的家陷入了絕境。父母聽說在川特里奇有一個地主本家,讓苔絲去投靠本家,說不定本家會發發善心,給苔絲一份工作緩解家裏的絕境。倔強的苔絲很不贊同父母的想法,不願意去攀親戚,何況並不確定那是她們的親戚。可是想到家裏的老馬因她而死,她無比的自責,於是勉強的答應了父母。

爲了讓女兒給那個從沒有見過的地主本家留下一個好印象。在女兒臨走前,母親還認真的給女兒梳洗打扮了翻,苔絲帶着一家的期望去到了那個地主本家的家裏,沒有想到這竟是她人生惡夢的開始。當她去到那個本家的家裏才明白,那個家裏僅有阿萊克和他瞎眼的母親。阿萊克見到苔絲的第一眼就被苔絲的美貌深深的吸引住了,當他熾烈的目光在苔絲身上掃視時,苔絲就感到了隱隱的不安。他帶苔絲參觀農場時,故意強行要求喂苔絲吃草莓調戲苔絲,不諳世事的苔絲在心裏厭惡透了他,參觀結束之後阿來克本打算留下苔絲,可是卻被苔絲堅定的拒絕了。

苔絲回到家之後,阿來克就給她的家裏送來了一匹馬,給家裏的弟弟妹妹送來了禮物。她的父母爲此歡天喜地,期望她們的女兒能嫁給阿來克,讓他們整給家都能過上好日子。苔絲雖然不太喜歡阿來克,可是那時候她還沒有完全意識到阿萊克會是那樣一個卑鄙小人。過了不久,阿萊克以養雞場需要人手爲理由再次邀請苔絲去他的農場工作,她的父母認爲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覺的阿萊克是真的看上苔絲了,甚至覺得女兒彷彿已經是阿萊克的太太了,在父母的慫恿下苔絲最終決定答應去農場工作。

在農場工作的苔絲總是有意無意的迴避着阿萊克,可是她最終還是沒有逃過阿萊克的魔掌。她在農場工作了三個月以後,有一次和其他幾個姑娘一齊去鎮上參加集會,她本想早點回去可是其他姑娘還沒有玩盡興,她不得不等其他姑娘。最終在快到午夜的時候,她們纔開始往回走,在路上幾個喝醉的姑娘相互聊天調侃。其中一個姑娘不細心把頂在頭上的籃子裏的花生醬灑到了自我的身上,其他人都笑了,苔絲也跟着笑了。苔絲沒有想到她這無意的笑,卻給她帶來了惡運,那個姑娘對她惡語相加,她出於無奈,反駁了一句“我早就不想和你們走一齊了”,這句話瞬間惹怒了在場的所有的姑娘,她們一齊排擠她挖苦她,正在這時候阿萊克騎着馬趕來了,對她伸出了橄欖枝。要是放在平時她跟本就不會答應阿來克的邀請,可是在這樣的情景下,她以爲她抓住了救命稻草,於是上了阿萊克的馬。

沒想到她剛跳出了油鍋,又立刻掉進了深淵,阿萊克並沒有送她回家,而是騙她說迷路了故意把她帶到了森林的深處,就這樣她失去了自我作爲了一個純潔的女孩子最寶貴的貞操。她帶着悔恨,和一顆破碎的心回到了自我的家,當她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的時候,村裏的閒言碎語也接踵而來。第二年春天她生下了一個男嬰,還是一個孩子的她不得不應對這一切。

上天並沒有可憐那個無辜的小生命,一場疾病奪走了苔絲那個苔絲又愛又恨的孩子。苔絲親手埋葬了自我可憐的孩子後,她離開了家。如果說苔絲有錯的話那她唯一的錯誤就是她太美麗了,就是她的美麗給她帶了之前痛苦的經歷。她對自我的未來已經沒有什麼奢望了,她在自我心裏也堅定的認爲自我已經不再純潔,她已不配擁有幸福。她又一次離開了家,這一次她來到了一家牛奶場,當了一個擠奶工人。就在這個農場她邂逅了來到農場學習農業技術的克萊爾,克萊爾是一個牧師的兒子,思想獨立品行端正,是一位具有紳士風度的正人君子。克萊爾深深對苔絲着迷,他對苔絲展開了熱烈的追求。

克萊爾善良,真誠,充滿了活力,同在農場和苔絲一齊工作三個女孩都暗戀着克來爾,然而克來爾卻唯獨喜歡苔絲。可是苔絲始終放不下她的過去,她也沒有勇氣把自我的過去告訴克來爾。這讓她的內心十分矛盾十分糾結,克萊爾越是愛她追她,她的心裏越矛盾。俗話說真愛無敵,苔絲最終答應了克萊爾的求婚。在婚禮前一天晚上苔絲決定把自我的過去都告訴克萊爾,於是她就寫了一封信給克萊爾,偷偷的從門下頭塞了進去,陰差陽錯那封信居然塞到了門口的墊子下頭,克萊爾並沒有看到苔絲的信。當第二天苔絲懷着忐忑的心境見到克來爾時,她發現克萊爾對她的態度沒有一點變化,她以爲克萊爾原諒了她。在她們決定去教堂結婚之前,苔絲去了一趟克萊爾的房間,她在門墊下頭,發現她寫給克萊爾的信,頓時間她又陷入了矛盾和痛苦中。

在她們結婚的當天晚上克萊爾決定要和苔絲互訴衷腸,他吿訴了苔絲他早年在巴黎的一段迷失自我的經歷,請求苔絲原諒。苔絲立刻的就原諒了他,並且天真的以爲這下他必須也會原諒她,苔絲就把自我的過去告訴了克萊爾,克萊爾無法理解苔絲的過去,認爲苔絲騙了他的感情。他不願意讓別人明白他們的感情已經破裂,於是他給苔絲留下了一些錢,獨自去了巴西闖蕩。

苔絲只能帶着克萊爾給她的錢暫時回到了家,她把一大半的錢都用來貼補家用,家裏的日子暫時得到了緩和。母親既心疼女兒的遭遇,又怪女兒太傻,不該把她的過去告訴克萊爾。苔絲在家裏住了一段時間後,克萊爾給她的錢已經所剩無幾,她不願意一向呆在家裏,也不願意去先前的農場,她想給他的丈夫保留最終的尊嚴,她不想別人明白是因爲感情破裂克萊爾纔去的巴西。

她重新找了一個農場,乾的活比原先的活更加辛苦,老闆也時常故意刁難她。偶然一次她從一個教堂走過看到了正在傳教的阿萊克,她正要走時阿萊克卻發現了她,攔住了她上來糾纏,苔絲恨死了阿萊克,就是他毀了苔絲的幸福。自從這次相遇以後他就纏上了她,陰魂不散,苔絲一心等着自我的丈夫歸來,給丈夫寫了好幾封信,然而她的信卻一去之後杳無音訊,她一封丈夫的回信也沒有收到。

苦苦等待丈夫消息的苔絲卻等來了母親病危的惡耗。她不得不趕回家照顧母親,經過她細心照料的母親病情最終有所好轉,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平時身體還不錯的父親卻突然倒地,從那以後再也沒有醒來,父親因爲脂肪太厚包圍了心臟而死亡。父親的死亡讓這個家再次陷入了絕境,按照和同她家的房子只能租住三代,到父親這一代,正好結束。父親去世了,她們的房子就要立刻被收回,她們不得不被迫搬家。這時候阿萊克又來了,他說服了苔絲的母親,苔絲迫於家人的壓力,和對丈夫的失望,又一次被阿來克騙到了手,成了阿來克的玩物。

在巴西大病一場的克萊爾,最終收到了苔絲的信。他突然意識到之前是他太苛刻了,苔絲的過去並不是她的錯,他原諒了她,並且決定去找她。回國後的他去了她原先的家,發現那裏住着一戶他不認識的人,經過和鄰居打聽,他才明白她們般走了,他輾轉幾地最終見到了苔絲,然而一切都晚了,再見面兩人都心痛不已。

苔絲恨透了阿萊克,兩次都是因爲他,讓她錯過了自我人生正的幸福。這時候阿萊克還故意侮辱她,侮辱她心愛的克萊爾,苔絲忍不住將阿萊克刺死。她和克萊爾逃到森林裏一齊度過了人生中最快了的六天,最終被判了死刑。

一個樸實,善良,純潔,忠貞漂亮姑娘,就這樣活生生被逼成了一個罪犯。真是“世間好事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篇13:苔絲讀後感

托馬斯·哈代(1840~1928)是英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大部分作品,包括《德伯家的苔絲》,都是以他的故鄉,英國南海岸的多爾塞特爲背景的。

第一次讀《德伯家的苔絲》還是在高中時,記得那是一本刻畫女性內情感的動人小說,一位少女的生命被慢慢地、但確確實實地毀了,不是被她的敵人,而是被那些自稱愛他的人,我不禁感嘆,這是怎樣的愛,何以摧毀自我所愛?如今重讀《苔絲》,我同樣爲主人公的命運而不平,但我不禁要問:爲什麼?爲什麼苔絲這樣一個聰明美麗、勤勞善良的少女,最終卻作爲被害者被送上了絞架。

在這部作品中作家哈代經過設置許多偶然巧合的情節讓人感到苔絲的一生好像都由命運作祟,是命運把她一步步推向杯具的結局。但我認爲並不是這樣,因爲偶然性與必然性緊密相連,偶然性是許多社會必然性與自然必然性的交叉點,是必然性的一種反映。生在資本主義社會的苔絲,其杯具命運是社會規律的必然反映。所以造成她杯具命運的根源就是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

故事中的主人公苔絲生活在英國資本主義侵襲到農村並毒化社會氣氛的維多利亞時代。她雖然勤勞善良、聰明美麗;但作爲一個勞動者,一個無權無錢的農業工人,社會地位低下,自然會受到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壓迫和凌辱。隨着資本主義的入侵,那些自食其力的佔有少量土地和生產資料的農民,都不得不隨之破產。苔絲家中的老馬被郵車撞死後引起了家中經濟生活的改變,在無路可走的情景之下,她不得不委身亞雷。可見,苔絲的杯具命運和她的經濟貧困緊密相連。

苔絲的毀滅與僞善的宗教同樣是緊密相連的。恰恰是亞雷這個僞善的人物爲我們揭露了僞善的宗教。他是依靠商業致富的資產者和暴發戶,一個“肉慾的人”。他設下圈套引誘了苔絲,卻利用《聖經》的典故把職責推到苔絲身上,之後他還居然變成了一個勸人行善的牧師。可見在資本主義社會,宗教只是反動統治階級麻醉、欺騙和愚弄勞動人民的一種工具。

苔絲也是資產階級虛僞道德的犧牲品。作品中安璣就是資產階級虛僞道德的體現者,他雖然是個有開明思想的知識分子,但他心理深層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傳統倫理道德觀念。他自我也有過放蕩行爲,並得到苔絲的原諒,但他卻不肯原諒原本無辜的苔絲。本階級的印記仍深深地烙在他的靈魂深處:認爲“身份不一樣,道德觀念也不一樣。”他還用傳統的貞操觀來看待一個女人的純結與否,對苔絲沒有絲毫的同情,置苔絲於痛苦絕望之中,使苔絲又被迫回到亞雷的身邊。安璣身上所體現出來的虛僞的資產階級道德最終把苔絲推向了杯具的深淵。

苔絲的杯具也與她的性格有關,苔絲是哈代塑造的一個全新的婦女典型。她有着雙重性格。一方面她敢於反抗傳統道德和虛僞的宗教;另一方面又不能徹底擺脫傳統道德對自身的羈絆。異常是後者與她的杯具命運直接相關。

由於苔絲出身於一個農民家庭,殘存於農民身上的某些舊道德和宿命觀點使她在反抗傳統道德時出現了軟弱的一面。當她受到世俗輿論、傳統道德迫害的同時,又用這一道德標準來靜觀自我,認爲自我是有罪的。“她把自我看作一個罪惡的化身”“她老覺得全世界的人都在注意她的情形,不敢擡頭見人”,她比別人更不能忘記自我的恥辱。苔絲正是這樣用一張自我織成的道德羅網把自我束縛起來。其實,她的自我束縛意識有其深刻的歷史基礎,是整個社會意識的具體表現。苔絲作爲必須歷史時期的個人,必然會構成特定的歷史時期的社會意識和道德觀念,她的思想和行動也必然會受到時代和社會意識的制約。

所以苔絲的杯具既有社會的因素,也與她的性格有關,但這些因素都與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有着直接的聯繫,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反映。苔絲的一生註定是一個杯具。

篇14:苔絲讀後感

苔絲的杯具,說到底是一場社會杯具。苔絲在還是少女之時,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爲了謀生,他不得不到處飄蕩,受盡剝削和欺凌。異常是在他父親死去時,住了幾代人的房子由於租期已到,不得不被狠心的地主逼着搬出去,其狀殘不忍睹。這些不正真實地描繪了當時社會中窮苦農民所受到的階級壓迫嗎?

苔絲身爲一個貧家女子,不僅僅遭受階級壓迫,並且還遭到紈絝子弟的恣意蹂躪和舊道德觀念的無情摧殘。

亞歷克就是這個紈絝子弟,他輕薄好色,厚顏無恥。先是利用苔絲的年幼無知,已卑鄙手段誘姦了她,給她造成了終生的陰影和遺憾。其後又在苔絲一家走投無路之際,欺騙苔絲說克萊爾不會回來了。從而迫使苔絲痛苦的投入自我的懷抱,再一次毀了苔絲的幸福。最終,這個惡少死在了苔絲的刀下,其完全是罪有應得。

苔絲的丈夫克萊爾則是個比較複雜的人物。表面看來,他溫文爾雅,和藹可親;實際上並沒有完全擺脫傳統觀念和世俗偏見。所以,當苔絲向他坦白的時候,儘管他自我也有過不清白的歷史,他卻始終抱着傳統觀念不放,是苔絲爲不潔的女人。

縱觀全書,哈代是把克萊爾當成一個正面人物來處理的。誠然,克萊爾之後醒悟了,給泰絲帶來了幾日的幸福時光,說明他與亞歷克有着本質的區別。可是我認爲,他的罪責並不輕於亞歷克。如果說亞歷克是從肉體上殘害了苔絲,那麼克萊爾則是從精神上摧殘了苔絲,使他陷入絕境,最終走向滅亡。

篇15:苔絲讀後感

這是我第二次看《苔絲》,看着的時候,自我有點憤怒,怎樣能是這樣的呢?不一樣社會,不一樣東西,不一樣結果。

一個那麼好的姑娘就這樣被這個社會玷污了,碰到了錯的人,家庭的原因,讓她沒能看清這個社會的樣貌,不知是否相信那些關心她的人,人的誘惑也是一樣的,憑什麼男女之間是那麼的不公平哈。是女的真的就那麼珍貴嗎?

苔絲,從你身上我看到了,你的寬恕,你的諒解,你對愛的堅持,你一向在追求着自我的真愛,過程是艱辛的,可是結局有點完美。有點厭惡安奇,明明那麼愛苔絲,就因爲她被世俗給污染了,你對她冷冰冰的,都不給人家機會,嘴上說能夠寬恕人家,結果類。還不如對苔絲狠點呢,就不要有那麼多的依靠了,就不會抱有那麼多的期望了。可能還會有另一種結局。

突然發現,無論是愛還是被愛,都是一種杯具了。被一個你不愛的人愛上,他有那麼固執,那麼庸俗,像個流氓,和你說話帶着有點調戲的感覺,對你肉體上總是佔有慾的,真是想想都覺得可怕,又因爲某種原因,不能擺脫他,哎,怎一個杯具呢?愛上一個你愛的人,他以往和你說,無論做了什麼錯事,他都會原諒你的,可是,絕對不可能的,這種情景實現的機率不大,自我還是看着辦吧,不是什麼事都能夠那麼坦白的。最可靠的人就是自我了。

【小編簡評】

苔絲讀後感 彙總15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苔絲讀後感範文。

【網友評價】

作者也太厲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