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大教學論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1.64W

大教學論讀後感(多篇)

大教學論讀後感 篇一

《大教學論》的作者誇美紐斯是捷克摩拉維亞人,他生活的年代是1592到1670年,相當於我國明代萬曆二十年到清康熙九年,是一個介於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啓蒙運動之間的時代。恩格斯在談到這個時代的特徵時說:“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誇美紐斯便是這個需要巨人的時代產生出來的一位偉大的教育家。

他終生從事教育工作,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的教育學說包括在他的《大教學論》裏。

《大教學論》(MagnaDidactica,1632),1632年用捷克文寫成。本書是誇美紐斯在批判地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經過長期構思、幾經修改而寫成的重要教育論著。教育的目的、任務與作用是《大教學論》首先論述的問題。誇美紐斯根據基—督教的《聖經》提出人生和教育的目的。他說:“人的終極目標是與上帝共享永恆的幸福”;“世間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種預備”;“永生的預備有三個階段:知道自己(並知萬物),管束自己,使自己皈依上帝”。因此教育的基本任務是使人認識自己,熟悉萬物,形成德行,虔信上帝。我覺得這種說法是具有濃厚的宗教神祕主義色彩的。但他又反對中世紀天主教會完全忽視人的現世生活的禁慾主義,強調“教育是生活的預備”,希望人人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這說明他的教育目的論和天主教會的教育目的論是有區別的。誇美紐斯非常重視教育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在他看來,人生來都具有學問、德行和虔信的“種子”,但後天的發展全靠教育。這裏一方面將教育的作用誇張化,另一方面也充分表明了教育對人生的功能。

既然教育對於人生和社會有如此巨大的功能,普及教育自然成了首要的任務。誇美紐斯把“闡明把一切事物交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作爲該書的'主題,提出了“一切男女青年都應該進學校”的響亮口號。他嚴厲指責封建貴族壟斷教育而把窮人排斥於校門之外。他說:“在那些被排斥的人中,也許就有極優秀的才智之士,他們這樣被踐踏,被扼殺,真是教會與國家的大損失。”誇美紐斯主張:“不僅有錢有勢的人的子女應該進學校,而且一切城鎮鄉村的男女兒童,不分富貧貴賤,同樣都應該進學校。”

誇美紐斯的教育理論對現代教育的影響不僅體現在一些思想上,而且在一些教育制度上也有重大體現。例如:學年制和班級授課制。書中所提的班級授課制是教育史上的進步之舉。它是以班級教學作爲基本的組織形式,由個別教學變爲集體教學,爲學生創造一個相互學習和激勵的環境,不同課程的變換有利於學習興趣的提高。這對普及教育和大面積提高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經過誇美紐斯的提倡,它首先在歐洲廣泛推廣開來,之後又擴散到其它各洲。在以後的幾百年教育發展中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本書提出的直觀教學等一系列教學原則,至今仍被教師用於教學實踐之中。但班級授課制從它產生的那一天起,就蘊藏着一個先天不足:不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而實施因材施教。在班級授課制下,教學資源被限制在一個有限的範圍,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外部條件被侷限在一種呆板的機制之下,因而學生自主學習的範圍被人爲地框定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另外,時間、內容和進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難以在教學活動中容納更多的內容和方法。由於以“課”爲活動單元,而“課”又有時間限制,因而往往將某些完整的教材內容人爲地割裂以適應“課”的要求。針對這一情況,隨着認知心理學的不斷髮展,人們構建了基於課堂教學的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都不一而足地想克服這一先天欠缺,以獲取最佳的教學效果。

正如作者在本書開篇所寫的,本書主要闡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其寫作目的是:尋求並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多具閒暇、快樂和堅實的進步;並使基—督教的社會因此可以減少黑暗、煩惱、傾軋,增加光明、整飭、和平與寧靜。《大教學論》提出的一系列措施不僅對於當時的教育發展有很大的影響,而且也啓迪了近代世界各國的教育革新運動。以當時德國爲例,30年戰爭後,哥達公國爲恢復被30年戰爭所破壞的教育,根據本書的思想進行教育改革。1642年頒佈“學校法”,這個法令是以誇美紐斯主張的“國語學校”爲藍本制訂的,這對以後哥達成爲歐洲教育最發達的地方起了重大作用。

由於時代的限制,本書也有其侷限性。一是過分強調“適應自然原則”,認爲感覺是認識的起點和源泉。把教學方法、教學原則同自然現象機械地、簡單地類比,把教學過程建立在了感覺論基礎之上。二是堅持基—督教的基本信條,把神學原則和《聖經》的一些思想貫穿在了本書中,使本書具有神祕的宗教神學色彩。

誇美紐斯的一生是爲祖國的復興,民族的解放,兄弟會的生存而奮鬥的一生;是爲改革舊教育,創建新的教育學體系而辛勞的一生。作爲他的重要教育著作之一的《大教學論》,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有系統的教育學著作,它標誌着獨立的教育學產生於世。本書創立的教育學體系,奠定了資產階級教育理論的始基。爲世界各國的教育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以上便是我關於《大教學論》的一些簡單的體會,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能夠獲得更多、更深刻的感悟。

大教學論讀後感 篇二

讀了《大教學論》後,有很多的感想。書的作者誇美紐斯是捷克摩拉維亞人,他生活的年代是1592到1670年,相當於我國明代萬曆二十年到清康熙九年,是一個介於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啓蒙運動之間的時代。他終生從事教育工作,是一位偉大的教育思想家。他繼承了培根的唯物觀點,發揚了捷克兄弟會的民主傳統,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上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而被推崇爲教育學生的哥白尼。他的教育體系爲現代的系統的教育學奠定了始基,所以人們又稱它爲“現代教育之父”。他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的教育學說包括在他的《大教學論》裏。《大教學論》實際上包含了整體教育學的內容,並且奠定了今日分科教學法的基礎。

他26歲時因爲戰爭開始了流亡的生活,從此他幾乎顛沛流離一生。也可能是這種艱苦成就了他深邃的思想,它是人類教育史上第一個注意到人民大衆教育問題,並提出了普及義務教育的主張的人。他還系統地制定了分班上課的教學制度。提出了學校教育必須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思想,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教學的基本原則與規則。

通過讀這本書,加深了我對“教學相長”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教與學不僅侷限於老師和學生,而是泛指“教”與“學”的活動。同時驚訝於誇美紐斯對“節制”這一品德的理解。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講,是非常有必要閱讀和了解誇美紐斯的教育思想的

該書開頭幾章,便深深的吸引了我,觸動了我內心,解開了心中十幾年的困惑:人生來,到底是爲了什麼?人活着是爲了什麼?

“人的終極目標在於來世”——“我們在今生中的一切行動與情愛都表明,我們在今生不能達到我們的終極目的,而是一切與我們有關的事物和我們自己都有另一個終極目的。因爲不論我們是什麼,做什麼,想什麼,說什麼,打算做什麼,得到什麼,擁有什麼,都包含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原則,雖然我們不停地攀登,達到更高的層次,然而什麼仍在繼續前進,從沒有達到最高點。”

“假如有人貪圖快樂,那麼,即使他的一切感官全都沉浸在快樂的溪流裏面,但是他已習慣了快樂,他的嗜慾仍會愛了這樣又愛那樣。假如有人把心思用在研究智慧上面,他的研究便沒有止境;因爲一個人知道得愈多,他便愈知自己的無知。”

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提到:“備好工具、材料和模型以後,我們還需要三件事情,才能學會一種藝術——材料的正確利用;熟練的指導;經常實踐。就是說,學生應當受到教導,知道在什麼時候去利用他的材料,怎樣去利用;他在利用材料的時候應當得到幫助,一面發生錯誤,如果發生了錯誤也可以改正;他不應當在發生錯誤和被改正錯誤的時候就停止,要到能夠正確地、迅速地工作的時候纔可以停止。”課外閱讀是爲了積累語言,模仿創作,以及寫意抒情。因此要指導學生比較各種表達效果,讓學生了解多種寫法,爲學生設置多個創作題案,引起學生的反思,掌握作文的技巧。促使學生從渾沌的被動的思維境界到達一個比較清晰、主動的思維境界,消除他們對作文的慣怕心理及各種壓抑、凝滯狀態,爲他們本來較爲閉塞的寫作思維吹進一絲涼風,豁然開智,輕鬆地進入寫作佳境。在指導創作實踐的時候,要由淺入深,由粗而精,重在創作的的興趣,而勿重創作的技巧或成果。讀後感,讀是基礎,感是關鍵,要在潛心讀書的基礎上,通過聯想,把自己的閱讀所感寫下來,或是根基閱讀材料提供的事實,評價其好與壞、真與僞、善與惡、美與醜等,總之要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不可要求過高,影響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甚至使學生視課外閱讀爲畏途。

他認爲,現世的人生嚴格講並不是人生,而是永生的序幕,世間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種預備,其目的是使靈魂利用身體作中介,去爲未來的(中國報告網)生活預備各種有用的事情。人的終極目標是與上帝共享永恆的幸福,爲此,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爲:理性的動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與愛物。人生成就要:熟悉萬物,具有管束萬物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與萬物均歸於萬有之源的上帝。人類的一切優點都完全表現在博學、德行和虔信這三種品質中,這是今生與來生的基礎,是我們生活的要點。

關於《大教學論》的理解只是膚淺的一點,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有更多更深刻的理解。

大教學論讀後感 篇三

在人類教育史上,有個人佔有光輝的一頁,他的著作《大教學論》標誌着教育學成爲一門獨立的學科,第一次從哲學中獨立出來,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體系完整的教育學著作。這個人,就是17世紀捷克著名教育學家誇美紐斯。

由於作者所處時代的限制,書中存在一些神學原則和《聖經》思想,具有神祕的宗教神學色彩。但書中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措施仍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作者強調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對人發展的作用,認爲所有的人都應當獲得教育;對教學內容,方法及其藝術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說明;提出了一套教學原則,如直觀性原則、循序漸進性原則、鞏固性原則等,奠定了教學論的理論基礎;系統地制定了分班上課的教學制度。

留給我印象很深的有幾點:首先是通過教育才能形成一個人。

作者認爲知識、德行與虔誠的種子是天生在人身上的,但是實際的知識、德行和虔誠要通過祈禱、教育、行動去取得。

我們每一個人不是一出生就懂得說話、走路和思考的,這些都是靠後天的教育、學習、訓練才能達成的。每一個學生並不是天生就能說會道的,而是在父母薰陶、教導、示範、指引下不斷學習發音、說話,在老師的教導與同伴之間的交往中逐漸得到發展的。所以我們老師,尤其是語文老師,更要在課上對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行訓練,及時抓住學生說話當中的漏洞、不足之處、語言不規範之處進行糾正指導,更要時時處處運用規範準確的語言以及語言文字的表達方式來以身示範,給學生良好的榜樣作用,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系的規範準確的語言文字表達內容和方式。

我們還要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閱讀好書,我們可以從中得到有關人生的許多啓示,可以從中體驗到那些無法親自去經歷的東西。讀課外書的好處可多了。讀課外書可以增加識字量;很多同學在沒上學前就認識了很多字,就是在課外書上認識的。讀課外書可以豐富詞彙量;書上有很多優美的詞語,成語,可以讓說的話很精彩。讀課外書可以增添豐富知識;書上有各種各類的知識。讀課外書可以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能力;多讀書,可以很快就歸納出文章的主要內容。讀課外書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讀課外書可以增添智慧。讀課外書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

總之一個人的成長是離不開教育的。

其次是教育要遵從三大原則:直觀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鞏固性原則。

誇美紐斯是探索教學工作規律最早的教育家。他提出的三大教學原則特別著名。

直觀性原則這是教師必須遵守的一條金科玉律。在可能的範圍內,一切的事物都應當儘量放到感官跟前。知道現在我還清晰地記得國小一年級的老師在課堂上爲我們演示烏鴉喝水的“石子放進瓶子裏,瓶子裏的水就升高”的場面,就是那節語文課,讓我對語文充滿了興趣,對語文充滿了嚮往。開始喜歡語文,喜歡學習語文,直到現在我自己也成爲了一位語文老師。直觀性原則帶給了我極大的改變。

循序漸進原則。學習必須循序漸進,要是層次高了,學生就很難學會、學懂。比如現在總聽辦公室裏老師說,有的孩子不懂二十四計時法,區分不清白天和夜晚不同時間的說法和記法,還有的小孩怎麼也搞不清人民幣的使用方式等,我想這也許是教材本身高於學生的接受能力,使得孩子在接受能力上處於弱勢。

鞏固性原則。特別強調學生能夠牢固地掌握知識並可以靈活運用。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通過實踐把知識固定在記憶之中。具體而言,可以通過適當的溫習與練習或者教導別人等方式使知識更加鞏固。

大教學論讀後感 篇四

《大教學論》在中國知名度很高,人人都知曉,但是真正閱讀過的人很少,我身邊的不少教師就沒有讀過,偶爾幾個剛畢業的教育院校的學生說自己讀過,是在教授的要求下閱讀的,但深究其內容和書中真義,坦言早就蕩然無存,不免覺得可惜。中國的學校教育制度就源於這本《大教學論》,但從事學校教育的我們卻沒有親臨教育的源頭,無怪學校教育有諸多困惑和無序。

誇美紐斯開篇就說,此書是“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們的全部藝術”,是“使青年男女毫無例外地,全部迅速地、愉快地、徹底地懂得科學,純於德行,習與虔敬地去學習現世與來生所需要的一切事項”。無疑,這是人安身立命、自足發展、服務於世所必須修煉的真理。我似乎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學校教育工作者必讀書目,也應該成爲每一個爲人父母的,和教育沾邊的人所必須閱讀的書。因爲我們的現世都在爲來世做準備,今天我們受教育的程度與最後的結果將直接影響着整個世界,影響着我們共同的未來。

閱讀這樣一本書,最好有宗教的基礎。書中大量引用宗教教義,章節,這是沒有宗教基礎知識的中國讀者在閱讀上可能或產生的障礙。初讀時的晦澀感是真切的。但我也相信只要是有一些耐心,這些含着真美的純淨文字是能夠被理解和沁入的。同時,我也感受到正是因爲作者對宗教信仰的無限虔誠,才使得他對“教育人”這件神聖的事充滿着信心和信念,堅定不移地推廣,宣揚。例如,開篇第一章節,誇美紐斯就提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接着又說“人的終極目標在今生之外”,“今生只是永生的預備”,他要以此讓大家明白:教育就是人的未來。我以爲,這些來自內心的篤信正是一個教育學者必須持有的,這也是誇美紐斯教育思想的源脈所在。做教育的,必須是有信仰的人。

閱讀這本書,我很感興趣的是誇美紐斯的表述方式。習慣於閱讀行雲流水般集中,順暢表述的中國讀者,初次接觸到這本書會覺得新鮮:難道大教育家就用這樣的“隻言片語”在闡述他的觀念。是的,恰是這樣的隻言片語有着比較嚴密的邏輯結構。自然現象+實例分析+模仿+偏差分析+糾正措施。整個論述的過程比較生硬,但契合了教育所需具備的理念:從自然中模仿,運用到實踐中去,在過程中反思,做好改進調整使之趨於完善。整個表述的過程帶着溫和不爭的風格,但在不爭中卻已經有了不需要爭辯的結論,征服的是讀者的心。例如他闡述的教學便易性原則,改良學校的可能性,教與學的一般要求等,都是這樣的表述方式,溫文爾雅,以理服人,讓人在很舒服的感受下接受觀念。相比當下一些人急於推廣的理念,咄咄逼人,一定要通過各種方式讓你接受,認同,還要付諸實踐,最可怕的是要看到結果,而且是要拿出能證明觀念是正確的結果。強制性的理念推廣者們,可以讀讀《大教學論》即便是其中有些觀點已經過失,經過實踐證明未必是真理,但讀者的心卻是向着誇美紐斯的。我在閱讀時會在心裏替他說話:那個時代,能提出這樣的觀念已經很不容易啦!

誇美紐斯的實踐觀也讓我佩服。很明顯,這是一個從教師成長爲校長最後再到教育家的偉人。這樣的人提出的觀點帶有強烈的“實踐檢驗真知”的意味,有一種讓人信服的權威性。在我的身邊,前兩步走好的人不少,但還沒有看到走到第三步的,中國本土上的教師成長爲教育家的,受到公衆認可,系統闡釋自己教育理念的,目前還未見其人。爲什麼?是體制,是個人因素,環境作用,還是別的原因?不管如何,還是請“有關專家”讀讀《大教學論》,感受溫潤的教育智慧吧。記得於永正先生說如何教國小生寫字,要一邊寫一邊提醒,要講述字易錯的地方。先生笑談:如果是有關專家看了一定會反對,怎麼能這樣教呢?這樣不是教死了麼?先生說:先來教教看,一些理念能否在課堂上實施,能否產生實際效果。國小生生字的返生率有多高?所有理念要通過實踐的檢驗纔有效。深以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