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關於《遠大前程》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1.09W

關於《遠大前程》讀後感多篇

《遠大前程》讀後感1

這兩年養成閱讀習慣,幾本書同時讀,精力容易集中時就看詩歌詩論,還有哲學歷史之類,倦了時便拿起有情節的小說散文。最近讀的小說是狄更斯的《遠大前程》,以前看過電影的小人書,沒有看過原着。

自從開始學寫詩歌,看小說也與以前側重不一樣,故事的精彩、情節的曲折、結構的安排等,都不是主要的關注目標,更注重語言、哲思等對詩歌有益的方面,或者總結對自我有用的人生經驗。這本書開頭的語言十分有特色,銳利、內斂、辛辣又不失巧妙的幽默,還有一些新奇的比喻,十分喜歡。

小說裏每個人的命運奇特地交織在一齊,那天與好友談及小說《安娜卡列尼娜》裏安娜對待感情的態度,我對安娜的態度是不認同的:沒有感情就沒有生命的活力,沒有活力的燃燒便不是真正的感情,最終以放棄自我的生命去挽回自以爲失去的感情,讓自我悲慘的同時又把不幸帶給了身邊每一個人,這種不顧一切的剛烈,是說她勇敢呢?還是說她偏執呢?

而同樣的偏執聯想到了《遠大前程》裏的赫薇香,她瘋狂地追求感情,卻中了騙局,在婚禮當中遭到背叛,從此她的生活就停頓而後死寂了,時鐘永遠停在8:40,她穿上的新娘禮服,沒有穿上的一隻鞋,沒有帶上的首飾,沒有合上的行李箱,還有桌上的結婚蛋糕,二十多年就維持原樣不動,她再也不見陽光,不再相信感情,對男人充滿仇恨,她徹底放棄了自我正常的生活,像一個活死人般直到白髮蒼蒼。她不僅僅毀了自我的一生,她把養女艾絲黛拉訓練成報復的工具,也毀掉了艾絲黛拉的青春。

她到底可憐不可憐呢?會對她產生同情之心嗎?一個人歸根結底命運是要靠自我掌握,不能因爲一次挫折就仇恨一切,就放棄一切,誰的一生不經坎坷呢?摔倒了爬起來,還要活的更堅強更好,這纔是對命運的不公與感情的背叛最好的報復。毀了自我的一生,僅有自我吃虧,失去的更多,那害她的人會有一點點損失嗎?自我又能挽回什麼呢?

而主人公匹普同樣瘋狂地愛上了艾絲黛拉,他十分自卑,因爲等級的差異覺得感情無望十分絕望,覺得以往溫暖他的一切都黯然失色,連真誠地愛戀他,青梅竹馬的善良溫暖的貝蒂也選擇無視。等他交了好運變成上等人,感情卻對他依然是幻夢,艾絲黛拉已被試練得不會愛,不懂愛,心裏從小就塞滿了冰,他的感情依然是空。但他不能不愛她,不管她多麼惡劣,所以他覺得無怨無悔。等他的遠大前程走到盡頭,在喬與貝蒂的感召下,他恢復了純樸的本性,決定去尋找貝蒂,重新開始踏踏實實的生活。但他病癒後正趕上貝蒂與喬結婚。兩頭落空的匹普遠赴他鄉十多年。匹普對待感情是真誠的,是無私的,想與貝蒂一齊生活是現實的選擇,這是普通人都會遇到的,也無可指責。

而貝蒂,這個書中着墨不多的人物,卻是女性主角中最光輝的,而擁有最正確的感情態度是貝蒂,她純潔無私,善解人意,總是儘自我最大的努力幫忙匹普,從來沒有要求過回報。在匹普變成上等人之後,在匹普變得自私虛榮以後,依然真誠地幫忙他卻不打擾他,匹普打回原形夢幻破滅,與匹普的姐夫喬一齊,又給予他最溫暖的人間真情。但貝蒂忠於自我的感情,也愛惜自我,不把自我的命運寄託在任何人身上,在明白與匹普不可能有結果,她還是認真地生活,努力地讀書提高豐富自我,但卻不是爲了成爲所謂的上等人,最終與同樣樸實善良的喬產生感情,過上幸福真實的日子。

看書不太追究情節上的不足與人物設計的超現實,而注重作家設計這個人物想表達的意圖,想頌揚或者批判的現象,而結合我們自身,總結書中人物的經驗或者教訓,以培育自我構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就如我們要像安娜一樣勇敢地追求感情,但不能把感情當作生命本身;像我們要學着像貝蒂與喬一樣無私真誠,不攀富,不嫌貧,不貪不妒,對待友情與感情只求付出不求回報;我們還要像貝蒂一樣愛惜自我,不糾結以往失去,永遠努力向上地生活;我們也要像匹普一般,在夢幻破碎之後,沒有一蹶不振,而是迴歸本性,腳踏實地清清白白地繼續向前;我們不要像赫薇香那樣輕易就仇恨一切報復一切,最終報復的卻是自我。這就是我們普通人讀書的意義吧。

《遠大前程》讀後感2

花了好長時間,終於看完了這本書——《遠大前程》。我是20xx年5月11日開始看這本書的。整個暑假也沒有碰,於是隔了這麼久才把這本書看完。

這是我看的第二本狄更斯的書。一年前看完了《霧都孤兒》,奧利佛那種純真和虔誠,到現在都印象深刻。

狄更斯的作品延續了主人公實誠的風格,匹普和奧利佛也是一樣。他們兩都運氣很好,奧利佛有貴親,而匹普有“貴人”相助。

總體來說,《遠大前程》整本書在劇情設置上並不是非常驚豔豐富,但人物關係之間還是能做到處處有關聯的。感覺可以圍繞出更多的故事,卻被這種人設浪費了。不知道是不是作者沒有打算寫成長篇小說,感覺收尾的非常急,對匹普一生鋪墊很長,接近六十章的篇幅,涉及匹普人生轉折點的高潮部分,只用了一兩章就描寫完了。

只能說我可能被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慣壞了,現在看到每本世界名著中的每個人物,都想着Ta會和其他任何一個人物有種怎樣離奇的關係和故事。

感覺全文中,人設最浪費的是艾斯黛拉這個角色,對於她性格的形成只是描述了一些過程,也沒必要標誌性事件。而對於她最終性格的轉變,也是一筆帶過。這種轉變很難說服讀者,尤其是艾斯黛拉還是女一號,被捧成仙女般美麗的女一號。

除了這個以外還有艾斯黛拉的父母,那位流亡海外,匹普拯救者的父親,還有那位在賈格斯先生家裏做傭人的母親。圍繞他們三人的這個故事,本可以寫的更加豐富多彩。但狄更斯只是把這三人的故事作爲彩蛋埋在文中,而不是作爲伏筆去更多敘述。

當然,書中也不乏一些意料之外的驚喜。比如結尾的喬和畢蒂。我真的萬萬沒有料到,喬和畢蒂會在一起,畢竟喬雖然一輩子受盡了匹普姐姐的辱罵毆打,但在匹普姐姐遭到奧力克襲擊後,他依然是如此不離不棄。我以爲他太呆了,但顯然狄更斯只是想證明他很實誠,卻不呆滯。喬在匹普恢復後的最關鍵時刻離開了他,他選擇了放手。我一直在揣摩喬的心情,他那麼愛這位弟弟,但當匹普成爲“上等人”,說不清他到底是驕傲還是惋惜。

換句話就是,喬到底知不知道,匹普過的不開心?我相信很多人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都會覺得匹普就是“作”,自作自受。他爲了那虛無縹緲的愛情,讓自己一直活在這種“未知”當中,最後的結局又無奈地打破了這種“未知”,一切重新回到起點。

他對艾斯黛拉那份愛,真的值得他付出這麼多嗎?我一直在懷疑那真的是愛情嗎?還是他的虛榮,他這輩子沒能得到艾斯黛拉一點愛,而引發的自尊維護。

“得不到的東西,纔是最美的東西。”

“金錢和地位,和幸福從來不是正相關。”

全文建立於“復仇”,終結於“愛”。郝薇香小姐想向所有男性復仇,所有培養出了艾斯黛拉。馬格韋契想向所有看不起他的人復仇,所以極力培養出匹普這個“上等人”。最終,當他們生命走向盡頭,發現復仇毫無意義時,他們又迴歸到“愛”。

文中還充斥了大量像潘波趣先生,樸凱特一家等等勢利眼,據書中的序論介紹,狄更斯這樣描述,是因爲這就是那個時代的縮影。

看完全書的人我相信還有一個疑惑,就是狄更斯爲什麼要讓康佩生那麼輕易的去世了。他幾乎是一個萬惡不赦的人,欺詐,詭詐,製造了那麼多人間慘案。在情節中還把他描述成一個在陰暗角落窺探世界的人,來無影去無蹤。最終的去世其實真的讓我覺得惋惜,就搏鬥這兩下就沒了?怎麼也得讓他受盡感情的煎熬,身體的折磨等等才能放開他啊。

我摘錄了一些書中的情節與大家分享一下:

當匹普遇上艾斯黛拉時,他的內心活動:“我連忙趁這個機會看看自己。我自己也看不上眼。以前我從來沒有爲這些而煩惱過,現在卻煩惱起來,只怪自己什麼都粗俗不堪。”

而艾斯黛拉冷漠對待匹普時,他的內心活動:“看也不看我一眼,傲慢無禮到極點,簡直把我當作一條的狗。我丟夠了臉,傷透了心,受盡了欺負,氣炸了肚子,又是憤慨,又是難受——心理說不出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創痛——只有天才知道這叫什麼滋味!淚水涌進我的眼眶。”

當喬送別匹普時,對他說了這樣一段話:“如果你不能順着直路正路做到不平凡,可千萬別爲了要做不平凡而去走邪門歪道。”“活要活得規規矩矩,死要死得快快活活。”

而匹普的內心感受卻是:“天下最苦惱的事莫過於看不起自己的家。固然這多半是由於忘恩負義黑良心,受到懲罰也是理所當然,罪有應得;不過我可以作證,這畢竟是一件苦惱的事。”

當匹普瞭解到自己的“遠大前程”時,他的內心感受是“在星期天黃昏站在教堂公墓裏,看夜幕降臨,拿我自己的前程跟那一片寒風蕭瑟的沼地景色相比較,覺得二者倒頗有些相似之處:一樣單調,一樣濃霧瀰漫,大海茫茫。”

“我們爲人一世,往往就會這樣,爲了防範自己最看不起的人,結果乾出了最最卑鄙惡劣的行徑。”

而喬對於他自身的命運,則是這樣思考的,“匹普,親愛的老朋友,世界嘛,可以這樣說吧,本來就是由許許多多零件配合起來的。這個人做鐵匠,那個人做銀匠,還有人做金匠,又有人做銅匠。難免有一天要各走各的路,到了時候是迴避不了的事。”

匹普:“世界上形形色色的騙子,比起自騙自的人來,實在算不上一回事,我就是編造了這些藉口來欺騙我自己的。你說奇怪不奇怪。”

當匹普長大成人,開始了自己的“上等人”生涯時,是這樣想的:“也不知有多少個傍晚,孤單單一個人望着壁爐,就不禁覺得,世間的爐火再好,也比不上打鐵間的那一爐火,也比不上老家廚房裏的那一爐火。”

《遠大前程》讀後感3

《遠大前程》已被三次編成電影,這部經久不衰的作品,一次又一次打動讀者的心,是因爲它講述了每個人成長過程都會遇到的事。榮華與真情的廝殺,有人會沉淪,有人自是會走出這場迷霧。

主人公皮普,一方面是對籠罩在“遠大前程耀眼光環下的富有、虛榮、奢華的人生目標的追求,另一方面是對人與人之間真情的關愛、樸素而純真的愛情和真正的人生追求。

孤兒皮普從小就由姐姐姐夫撫養,過着貧窮卻溫暖的生活,而富家女埃絲苔娜的出現,令他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偏轉,因爲他已愛上了美麗卻傲慢的埃絲苔娜。爲了贏得埃絲苔娜的愛情,皮普決心不斷奮鬥,成爲一個有錢的上層社會紳士。

這個時候,皮普開始爲自己當鐵匠的姐夫感到羞愧,爲自己的出身感到害臊。機緣巧合,他曾經幫助過一個逃犯發財後,暗中資助他到倫敦讀書,並進入了上層社會。他開始如飢似渴地學習上層社會的生活,他變成了一個紈絝子弟,他也變得高傲,並鄙視自己的親人。皮普原以爲現在的他已可以贏得埃絲苔娜的愛情,沒想到,埃絲苔娜周旋於幾個男人之間,並嫁給了一個連她自己都不愛的人。

就在這時,皮普已覺得天塌下來時,更可怕的是資助他的逃犯被警察抓進了監獄,財產全部沒收,皮普一下子重新變成窮光蛋,並且被上流社會拋棄。

彷彿跌入了人生的谷底,皮普痛定思痛,終於將自己冷靜了下來,並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終於認識到什麼是真正的愛和人生。

很多年後,自食其力的皮普重新回到家鄉。

“沙堤斯莊園已經推到了,夜霧散處,再也看不見幢幢陰影,這預示着,我們將永不分離。”在煙消雲散後,皮普和埃絲苔娜終於修成正果。

《遠大前程》讀後感4

《遠大前程》是英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狄更斯晚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結構和語言上堪稱完美”。試圖從小說的主題、人物刻畫及自己的感想等角度,來表達自己的讀後感想。

一、老師上課的講授,我知道了《遠大前程》(又名《孤星血淚》)這部著名的小說,並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利用課餘時間略讀了整部小說。下面就這部小說談談我小小的感想。

二、首先,先介紹一下作者和這部小說的地位吧。查爾斯·狄更斯(1812—1870年)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著名的小說家,是英國文學史上古典作家中除莎士比亞之外最重要的作家,也是英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的最傑出代表之一。他一生創作頗豐,對英國和歐洲現實主義小說的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遠大前程》是狄更斯晚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埃德加·約翰遜曾高度讚揚這部小說,認爲《遠大前程》在“狄更斯所有作品中結構和語言都堪稱是最完美的。他的作品在20世紀初就被介紹到中國,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他創作中的人道主義思想和社會批判精神,以及高超的藝術技巧,對中國現代小說都有影響。狄更斯是英國最受歡迎的小說家—即使是一個多世紀後的今天,他仍無愧於這一可敬的稱號。

三、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部小說的主要內容:主人公匹普,是個孤兒,他依靠姐姐的撫養長大。但姬姐對他很粗氮只有姐夫卻處處迴護他。在小時候,匹普曾經掩護過一個逃亡的囚徒。後來,他被鎮上的一個神經質的地主貴族小姐叫去伺候比給她消愁解悶。在那裏,匹普見到了郝薇香的養女,美貌而又高傲的艾絲黛拉。匹普深深地愛上了她。他自傷形穢,爲了要得到艾絲黛拉的愛情,他一心想做個“上等人”。匹普逐漸長大成人了,他當了幹鐵匠營生的姐夫的學徒,但是連年過節還是上郝薇香家去,思管這時郝薇香已經招艾絲黛拉送出國“接受上流小姐的教育去啦”,可是匹普卻越來越熱戀着艾絲黛拉。後來匹普意外接受了一份遺產,說是有個不願透露姓名的財主委託他通知匹普,並且到倫敦去接受“上等人的教育”。匹普還以爲這是出於郝薇香的主意,他的幻想可以變成規實了,自然全盤接受這種安排。匹普來到倫敦接受“上等人”教育的時期,艾絲撰拉又回國了,匹普又能經常和艾絲黛拉相見。艾絲黛拉若即若離、忽冷忽熱的態度把個匹普挑逗得十分痛苦。但是匹普還是一廂情願地以爲這是郝薇香爲了成全艾絲黛拉和他的好姻緣,給他的磨鍊和考驗,因此,還是苦苦地戀着她。

然而不久,真相就大白了。有一個人來找匹普,匹普認出此人就是他童年時救過的逃犯。原來就是這個逃到海外異國發財致富的囚犯阿伯爾。馬格韋契暗中出錢要把他匹普培養成一個“上等人”。他現在偷偷回國,就是想看一看他安培養的上等人現在出落得怎麼樣了。這件事完全和郝薇香無關。郝薇香所以一再找匹普去,在精神上對匹普進行了無情的折磨。按照當時英國的法拽逃往海外的囚徒重回本國是耍處以絞刑的。匹普幹方百計張羅船隻想把馬格韋契送上去美洲的輪船,但結果被馬格韋契的死對頭,也就是過去教唆馬格韋契犯罪後來卻消遙法外的主犯康佩生所發現。他追蹤前來,使得馬格韋契沒有逃成功。匹普原來心裏所懷的巨大的希望、理想,終於全部破滅了:人家應許給他的讓他成爲“上等人”基礎的財產,因爲馬格韋契身份的暴露而全部落空了。要不是匹普的好心的姐夫的支援,匹普最後還得被關進債務人監獄。故事的結局是:匹普靠一個好朋友的支持,纔在海外找到一點立足之地。十多年以後,他回國來探望姐夫。有一天,他去憑弔已經死去的郝薇香的莊屋,不料他在那裏見到了已經寡居的艾絲熊拉,原來她也是來憑弔這座廢墟的。最後,兩個飽經滄桑的愛人,在互道“我們言歸於好”中離開了這個富有象徵意義的吞噬一切的廢墟。故事中的小說生動地描寫了由於對金錢和上流社會生活的追求,原本天真善良的主人公匹普逐漸變得虛榮、忘恩負義,而“恩人”的出現使他不得不重新面對現實,在一系列的變故中,他最終迴歸人性之美。

四、讀完這本小說,讀罷匹普的坎坷人生,我反覆斟酌匹普帶給我的啓發:書中這個典型的英國貧民,從小做着過上奢華上等生活的夢想。意外得到了一筆財富而得意滿滿,卻不意看到了上等生活的種種劣跡與不幸,最終得知財富的背後其實也是沒有脫離世俗與骯髒。幸好及時醒悟過來,只有踏實的工作和生活纔是真善美。

我想說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會爲自己定下將來的目標,並想在社會上體現自己的價值所,小小的天有着大大的夢想。現在我們要靠的是知識與智慧才能立足紮根,這知識便來源於現在所學的知識,學的多,學的好,根才扎的深,站的住腳,這就足以說明一切的前程靠自己拼搏進取,在父母創建的舒適的學習環境下靜心學習,投入地學習,這纔是真正的通往遠大前程,自己美好藍圖的捷徑。。爲了達到我們的目標,前程,不管是大是小,成敗與否,都取決於自己,依靠自己的能力實現自己的遠大前程,在這期間飽受鍛鍊,挫折,通過自己的奮鬥達到的前程纔是最遠大的。

《遠大前程》讀後感5

如果說誰能把衆多人物在一部毫不冗長的小說裏連一個有機整體,當推狄更斯的《遠大前程》,他精妙的構思已在此部小說裏到達極致。這是一部結合懸疑,感情,哲理於一體的小說,打破了狄更斯現實主義的創作束縛。

大多數人對賈斯薇小姐印象深刻,那個把自我囚禁在陰暗房間裏的老女人,自我得不到真愛還報復其他無辜的男人。她的衣服是結婚當天的禮服,鐘錶停留在結婚時的時間,連發黴的結婚蛋糕都還保留着。作者設計他自焚的死亡方式順其自然的,陳腐的東西必定要死亡,何況是有如此毒害如此危險的東西。狄更斯斯在刻畫這個人物時明顯受哥特式小說的影響,陰暗,抑鬱的氣氛佔據了環境和人物內心。作者敢於表現和挖掘,恰當處理了主人公和這個人物的關係。

主人公匹普沒有任何光彩奪目的地方,他的魅力來源於真實。一部小說要結合多重形象的人物,就要有足夠的親和力和引人入勝的情節。這兩點作者都遊刃有餘,於是就讓讀者能夠盡情陶醉其中,既探尋他的重重懸念,又在情節中感嘆人物命運多舛,周遊期間,至終才發覺“遠大前程”的無奈,它可是是一個慾望的幻影,在匹普和我們的心間漸漸脹大,掩蓋住最終一絲現實的景象。

我們不能說這是部杯具,飛黃騰達的幻想誰都應當有,可狄更斯所說的遠大前程卻是在諷刺虛有幻想的人。至於虛與實,幻想與現實,兩百年後我們不是又生出截然不一樣的看法麼作者竭盡才華爲我們講述道理,可是兩百年間,誰又能真正擺脫幻想,完完全全地創造出自我的遠大前程呢?

掙扎中的人在沉醉,清醒的人又不愛功名利祿,唯有平平凡凡甚至庸俗的人們,偷偷的幻想着,也許,有人也會給我一大筆錢,成就我的遠大前程,誰管給錢的是逃犯還是什麼。

發黃的書頁裏,我以一種敬畏的心境閱讀狄更斯。我能看到他憂愁又苦笑的神情,太過沉重,我只能敷衍過去。這是罪過,好在從他樸實的語言裏,我還能得到他和藹的微笑,在他設計的完美故事鏈條中,我甘心淪落。

《遠大前程》讀後感6

狄更斯的這部經典小說很有魅力,既風趣幽默又寓意深刻,好看易讀而又令人感概良多,就如品了一杯好酒,歷久彌香,回味無窮。書名爲遠大前程,實際卻是一場真實發生而又破滅的幻夢,是主人公皮普的一場華麗旅程,從霧氣瀰漫、沼澤遍地的英國鄉村質樸生活到繁華都市倫敦的五色斑斕,最終迴歸鄉村,這場幻夢卻讓皮普對生活有了更深的認識,也讓我們讀者有了更多的感觸。

小說分爲三個階段:幻夢前,幻夢中,夢破滅後。

幻夢前,主要是講的社會環境加之人的意識的萌芽,異常是在那個年代英國根深蒂固的.階級意識下,小皮普開始只是一個有些膽小、心思單純的孤兒,跟着經營鐵匠鋪性格暴躁的姐姐和心地善良的姐夫喬一齊生活,認爲自我的未來就是繼承姐夫的鐵匠事業。但自從親戚潘波趣帶他走進鎮上的孤僻富豪赫香薇小姐的那座莊園,並認識和他同齡的美麗養女艾思黛拉之後,異常是對艾思黛拉的愛意使得皮普的心境開始發生變化。而狄更斯對這變化的發生發展從語言、動作、心裏等方面的描述讓人回味無窮,比如書中寫道:我之後也曾不止一次地嚐到過一種滋味,覺得一時間彷彿天上落下一塊厚厚的帷幕,蓋沒了人生的一切樂趣和美妙的幻想,使我百無聊賴,僅有渾渾噩噩耐着性子度日。記得之後有一段時間,我常常在星期天黃昏站在教堂公墓裏,看夜幕降落,拿我自我的前程跟那一片寒風蕭瑟的沼地景色相比較,覺得兩者倒頗有些類似之處:一樣單調、一樣低下、一樣看不見出路、一樣是濃霧瀰漫、大海茫茫。英國鄉村的那濃霧一向在書中反覆出現,有時消散一些,有時又瀰漫更多,就如皮普的前程,看似暗淡卻突然有了轉折,看似光明卻又危機重重。

一個突然從天而降的消息改變了皮普,讓他走進了繁華倫敦,走進了這個美麗的幻夢。幻夢中的皮普在這外界環境影響下內心的掙扎更加激烈,比如回老家去看望過他誤以爲給她遺產的赫香薇小姐後,卻找藉口不去看望給他溫暖和愛的姐夫喬和朋友畢吉!這些種種無不在他的內心掙扎中,但掙扎之後更多的卻是走偏了。雖然我們在他的掙扎和朋友赫爾波特中能看到皮普本質上善的一面,可是一些不好的品質在皮普的身上漸漸呈現,揮霍無度、瞧不起自我原本的家人和故鄉、對虛榮的上流生活的迷戀。就在這時,那個雨夜中,漸漸沉淪在倫敦所謂的上流社會奢華生活中的皮普卻被命運給了他當頭一棒,原先一向以來資助自我的並不是赫香薇小姐而是以往幫忙過的逃犯浦俄洛斯。這一棒突然而劇烈,讓皮普漸漸清醒於自我的生活,認清自我的現實,也讓他感覺到欺騙(赫香薇)。而在認識到自我的金主之後,狄更斯的描述,對於皮普對浦俄洛斯感情由厭惡到感激的逐漸變化也很有意思,一點一點的變化,內心的波動,而籌備逃跑那一段則是小說中難得具有戲劇效果的緊張戲碼,在最終逃跑的湖上,浦俄洛斯對皮普說:“我們誰說得上過幾個小時會是怎樣個光景呢?正像我撩得起這把河水,卻看不見河底一樣,可是,河水我抓不住,時光我也留不得,水從指縫中漏掉了”,這段話既暗示了逃跑的失敗,也證明了皮普這遠大前程是一場幻夢,而更多的是對命運對時光的感嘆!

遺產消失了,浦俄洛斯也因爲受傷在審訊前去世了,心中的愛人艾絲黛拉嫁給了自我厭惡的人,一切就如黃粱一夢,轉眼變爲泡影。而這時候幫忙自我的還是那個善良的喬,而現實的一切加上這份愛使得皮普在內心掙扎中,在對與錯中認清了方向,迴歸本質的良知。在回到那改變自我生活、此刻已經變爲廢墟的莊園中,他見到了同樣被生活歷練的艾絲黛拉。“我牽着她的手,和她一同走出這一片廢墟,當年我一次離開鐵匠鋪,正是晨霧消散的時候,如今我走出這個地方,夜霧也漸漸消散了。夜霧散處,月華皎潔,靜穆遼闊,再也看不見憧憧幽影,似乎預示着,我們再也不會分離了”,這是全書的結尾,霧的意象也在次出現,這一次是散開,但和多年前離家的夜霧散開不一樣,這一次看見了皎潔的月華,看得更清晰更明亮,很喜歡的一個結尾。

這本書除了寫主人公這一場幻夢之外,幾個配角人物也令人印象深刻。比如:法律顧問賈格斯,每次在處理完一件工作上的案件後都要洗手,彷彿怕被這案件給玷污了。還有他的助手文米克,在工作上靈活嚴肅冷靜,而在生活中卻趣味幽默,他那設計別緻精妙的家就是他的世外桃源,而他把工作和生活劃分得如此的徹底讓人驚訝。當然,赫香薇小姐那座幽暗的莊園,那永遠停滯的新娘打扮在她死白而日漸衰老的皮膚襯托下令人感到驚悚,佈滿灰塵和蟲子的新婚餐桌,想必也印在了讀者的腦中。

跟着皮普一齊經歷了這一場幻夢,這一切的喜怒哀樂,我的眼前是英國鄉村的濃霧和沼地,漸漸的這濃霧化開了,散去了。

《遠大前程》讀後感7

《遠大前程》中英文版是在老公書櫃裏發現的,奔着查爾斯狄更斯的大名認真閱讀。經過兩個星期的業餘時間纔讀完。每天晚上睡覺前讀幾句英文,漸漸地內心在故事中平靜下來,將我帶入一種寧靜悠閒的狀態中。可以說這是一本很好的睡前讀物。

故事一開始的敘述和描寫極其普通,越往後讀越覺得情節精彩和構思巧妙。尤其是一個又一個謎底的揭開,讓人恍然大悟而又不禁拍案叫絕。

幼時膽小單純的皮普,遇到了一個女皇般的姑娘。他開始瞧不起自己的出生和生活環境。他期待着他的遠大前程,夢想能成爲一個倫敦人,一個真正的紳士。但本質的善良,又使他暗地幫助朋友。當得知自己的恩人是逃犯時,盡全力去保護他,即使缺錢也不再用恩人的錢。最終他靠着自己的努力過上了平凡而又幸福的生活。

這本書讓我們看到環境可以改變人的命運,但人的本性也同樣影響着環境。每個人都夢想着擁有遠大前程,但能夠靠着自己的努力過上平凡生活纔是一種幸福!

奇妙的構思是這部小說的亮點。故事以皮普爲主線,將衆多人物貫穿在一起,折射出社會的不同現實。正如同老舍的《駱駝祥子》,敘述和描寫都不曾離開男主角,卻依然顯得新穎精彩、富含蘊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