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7.48K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精品多篇)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一

故事講述了葛朗臺老頭的發家史和他對金錢的狂愛。葛朗臺的吝嗇和對金錢的癡狂,在書中隨處可見:“至於僕人拿儂,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臺家辛勤勞作了30年,只是在第20年上,葛朗臺才痛下決心賞了她一隻舊錶,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禮物。可憐的拿儂老是赤着腳,穿着破衣衫,睡在過道底下的一個昏暗的小房間。”“看在20年工作的份上才忍痛割愛,作出決心,好象是件要他的命,喝他的血,抽他的筋的決定——送拿儂一隻舊錶。”

除了這些葛朗臺還對自己的親人吝嗇:“不覺新年到了,葛朗臺照例要女兒把她的全部金幣拿出來欣賞一番,歐也妮只好說金幣沒有了。父親一聽,火冒三丈,猜到她已把金幣送給了查理,大罵女兒,並決定把她關進房裏,只給冷水和麪包。這時的葛朗臺知到女兒將自己的金幣送給查理,他愛錢如命的本質戰勝了親情,將自己僅有的女兒送進了閣樓,讓她在那過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晚上,葛朗臺來到太太房間,正巧碰上母女倆在看查理母親的肖像,葛朗臺一見金匣,就像一隻老虎撲向一個睡着的嬰兒一樣抱住不放。”貪婪、狡黠、吝嗇,金錢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的品質在此表顯得無疑。

在老葛朗臺眼中,金錢高於一切,沒有錢,就什麼都完了。他對金錢的渴望和佔有慾幾乎達到了病態的程度:他半夜裏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密室之中,“愛撫、把撫、欣賞他的金幣,放進桶裏,緊緊地箍好。”臨死之前還讓女兒把金幣鋪在桌上,長時間地盯着,這樣他才能感到暖和。

對金錢的貪得無厭使老葛朗臺成爲一個十足的吝嗇鬼:儘管擁有萬貫家財,可他依舊住在陰暗、破壞的老房子中,每天親自分發家人的食物、蠟燭。

當今社會,也存在着一些現實版的“葛朗臺”,他們有着不錯的收入,卻花費很少。

近期,一則名爲《80後極品葛朗臺曬收入和支出》的帖子在各大論壇上被爭相轉載。帖主名叫“回眸一笑的如花”,自稱是1982年出生的白領,月收入達到1。3萬,但是平均每月的支出僅1850元。該帖火起來後,很多網友爭相曬收入和支出,比拼誰更像葛朗臺。

在帖子中,“回眸一笑的如花”自稱1982年出生的,工作3年,目前在一家外資檢驗機構任焊接工程師。他每月納稅後到手的月薪爲6000多元,由於經常出差,平均每月的出差補貼合計1500,獎金每月在3000元左右。年終獎約3萬元左右。一合計,其年薪達到156000元左右,平均月薪可達13000元。

“回眸一笑的如花”的收入在普通白領中已算是高薪,但他每月的花費卻相當節約,每月的支出才1850元。“回眸一笑的如花”給自己的口號是“我節儉,我快樂。”他表示,現在有雙球鞋還是大學時候買的,穿了快6年了。

帖子發出後,引起無數白領競相跟帖,比拼誰更節儉。

可見,現實版的“葛朗臺”也不少,不過他們並不是壓榨他人勞動的資產階級,他們靠自己的勞動掙錢,節約花費,將錢存起來。與某些“富二代”、“官二代”形成鮮明的對比,發人深思。葛朗臺這一人物形象,在當今時代又有了不同的含義。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二

《歐也妮·葛朗臺》是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巴爾扎克創作的《人間喜劇》中的一部傑出作品。故事是在家庭內部日常生活中展開的,沒有聳人聽聞的事件,沒有絲毫傳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說,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而其慘烈的程序卻不亞於古典悲劇。

慳吝精明的百萬富翁,有位天真美麗的獨生女兒,她愛上了一個破產落魄的親戚,爲了資助他“闖天下”,不惜傾囊贈予全部私蓄,從而激怒愛財如命的父親,父女間發生激烈的衝突,嚇得膽小而賢淑的慈母從此一病不起;可是在期待中喪失父親、損耗青春的癡情姑娘,最終等到的卻是發財歸來的負心漢。

這類癡情女子負心漢的故事我們並不少見,甚至還有比它更悲傷的,但是爲什麼巴爾扎克的這本小說會成爲一部傑作呢?令大家久讀不厭呢?除了由於巴爾扎克以真實事件爲背景外,還因爲小說作者將主人公塑造爲有血有肉的人,更將讀者引入主人公的喜怒哀樂中。

但據安德烈·莫洛亞考證,其實巴爾扎克只去過索繆一次,而且僅僅停留了幾個小時;有人還找出小說中的破綻,證明故事更像發生在圖爾。這些都無礙於作品的真實性。巴爾扎克對事件地描寫,只不過爲小說提供了一個故事發生的背景,它可以是幻想的,也可以是別處,但必須是法國在那個時代的內地社會的縮影。同樣,到索繆去尋訪小說人物的原形也是徒勞的。他們是巴爾扎克心目中的一羣內地人物的典型,即使不存在也會同樣感人。因爲巴爾扎克豐富的實踐爲他的作品帶來了鮮活的生命,所以引人入勝。老葛朗臺的性格是顯然與守財奴的傳統形象大不相同,給人新鮮感。莫里哀的阿巴公只知吝嗇,雖然也愛財如命,但是僅僅熱衷於守財,連放債都捨不得。而老葛朗臺卻不只是守財,更善於發財,爲了賺錢,他不惜掏空自己積攢的金銀,他精於計算,能審時度勢,像老虎、像巨蟒,平時不動聲色,看準時機會果斷迅速地撲向獵物,萬無一失地把大堆金銀吞進血盆大口般的錢袋。他對於錢是來者不拒,索繆城裏沒有一個人不曾嚐到過他的利爪的滋味,卻沒有人恨他,索繆的居民反而敬佩他,把他看成索繆的光榮。他實際上成了人們心目中的上帝,因爲他代表了在那個社會的無上權力。對金錢的追逐是一種不滅的意念,而小說想證明的就是這種意念的破壞力量,它足以摧毀了整個家庭。

巴爾扎克的這部代表作,描寫了資產階級暴發戶發家的罪惡手段,作品深刻揭露了資產階級的貪婪本性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塑造出葛朗臺這樣一個舉世聞名的吝嗇鬼形象。據說,這部小說是巴爾扎克與後來成爲他妻子的俄國貴婦韓斯卡夫人熱戀時的產物。巴爾扎克本人非常珍愛這部小說,稱它爲“最出色的畫稿之一”。一百多年來,這部作品以其自身獨特的文學價值對世界文學的發展和人類進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因此讚譽巴爾扎克是“超羣的小說家”。

雨果也曾經說過:巴爾扎克所有的書僅僅組成一部書:一部生動的、閃光的、深刻的書,在這部書裏,我們看到我們的整個現代社會的進步,給人一種強大的震撼力。一部了不起的書,總會無時限的流傳。左拉說:在巴爾扎克生動逼真的人物形象面前,古希臘羅馬的人物變得蒼白無力、渾身抖顫,中古的人物像玩具鉛兵一樣倒伏在地。這給了巴爾扎克極高的評價。

《歐也妮·葛朗臺》是巴爾扎克衆多的小說中最優秀的小說之一,是其創作的一次巨大飛躍。這部小說在人物塑造、環境描寫、故事敘述等方面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它震撼着每一位讀者,在法蘭西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魅力。

文章充分利用對比,將歐也妮的形象與其父親進行對比,反映出當時社會的黑暗。但她註定會在這社會中消失。巴爾扎克的文章中也不乏抒情描寫,那樣濃郁、那樣感人。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三

《歐也妮 葛朗臺》是法國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的偉大代表,也是十九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巴爾扎克所著。

小說的故事是從歐也妮 葛朗臺的生日機會開始的。於是夫妻關係、父女關係、母女關係以及圍繞着百萬富翁獨生女兒的婚姻問題,而在克呂旭家族和格拉珊家族之間展開的微妙而尖銳的勾心鬥角,全都在葛朗臺公館逐一展開。直到不速之客葛朗臺家的侄少爺敲響門環,這就像一塊石頭忽然掉進水潭,頓時激起新的波瀾。於是小說像多幕劇一樣從第一幕轉入以下幾幕。人物的言行、思想感情隨着劇情的演進而發展,逐漸推向高潮,繼而又推向結尾。

然而縱有千變萬化,人們始終活動於索廖城回聲清脆的狹巷和幽暗寒倫的葛朗臺公館。環境和人,物質和精神在這裏是同一事物的兩面,相互制約,彼此襯托。

文章沒有戰爭的殘酷,沒有刀槍的寒光,更沒有匕首毒藥。有的只是對資產階級的諷刺和不滿。

金錢不是萬能的,它可以買來尊貴,可以買來權利,但買不來的是親情、友情和生命。有時在一些情況下金錢的誘惑比匕首的威脅更可怕。因爲金錢的誘惑會讓你臣服於它。

這本書並沒有太多華麗的語言,而是生動的故事情節串聯成一個個令人深思的道理,讓人從一幕幕動人的故事中,得到人生的感悟。可以讓人從現實角度出發去想,認識到當今社會所隱藏的不良影響,體味人生的真正意義和價值。

家長感言

讀了文章,我深刻認識到了什麼纔是真正的人生。物質和精神是同一事物的兩面,相互制約,彼此襯托。現在我們成年人思想上物質觀念所佔比例太大,嚴重影響到了兒女們的思想方向,使得他們的思維方式也偏重於物質方面。

這本書的情節很吸引人,更能讓任何一個讀者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從故事中轉化爲現實的思考。從而改變思維的不正常方向。把外去思想重新扭正。

文中一系列的家庭悲劇都是從金錢的誘惑形成的,一步步走向深谷,無法走出。葛朗臺一家可以說是作者教育後人所用的一個反面教材。爲後人敲響了警鐘。希望這本書可以在更多人心中樹立起一個正確、良好的人生價值觀。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四

巴爾扎克筆下有許多偏執狂,就如同他強迫症般地馬不停蹄地寫作。而他現實主義鉅作《歐也妮?葛朗臺》裏的父親葛朗臺,便是一個嗜金如命,以擁有錢財爲最大快樂的偏執狂。

審視這個人不妨和作者一樣從環境開始。故事發生在19世紀上半葉的法國,資產階級實力壯大,封建貴族力量式微。在這個資本主義的世界,金錢的現實意義赤裸裸地攤在人面眼前。

人們通過勞作換取金錢,然後獲得體面或者差強人意的生活。金錢的價值在每個生意人,每個接觸現實生活的人心裏都是十分明確的。“黃金一般的好天氣”“是啊,天上落金子下來了。”

這樣話看得出人們心裏的算盤總是算得很清楚的。人越在意金錢,越在乎現世的享受,美德、對來世的信仰以及古樸的人心就會像索漠的古老的大房子一樣成爲古董,然後逐漸破敗。

不管是華麗的巴黎還是閉塞的索漠,不管是貴族居多還是商人居多,對金錢的認同都是一樣的。這是資本主義的上升時期,私有財產神聖不可欺犯,而財產多的人更會獲得人們的尊重。

這和當今社會很相似,物化了所有的社會關係,通過金錢可以獲得優越的生活、良好的教育、操縱市場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以以錢生錢。

葛朗臺便是千萬個投資者中獲得極大成功的一個。不過他跟別人有點兒不一樣,他不用金錢去獲取舒適的生活,讓妻女享受金錢帶來的快樂,而只是不斷的擴大財產,僅是通過財富的積累來獲得最原始的快樂。

他吝嗇而非節儉,這兩者的差異在於吝嗇對財物的愛惜產生了質的變化,財物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摳取它就等於損耗他的生命。

葛朗臺並非一開始就如此誇張,但金錢在他心中的地位從早年的經歷裏可見一斑。他四十歲結婚之前是一個勤勞的富裕的箍桶匠,通過自己的努力積累一些財富。

但不管是現今盛行晚婚的社會還是在他所處的那個提倡早婚的時代一個人這麼晚才結婚總是有些問題的,在葛朗臺身上說明組建家庭並不是他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積累財富。

他也曾天真過,還被猶太商人欺騙過,但他對金錢的敏銳讓他始終目標明確精神抖擻地學會了各種斂財的方法。憑藉對數字驚人的記憶力、頻繁的營算以及早年的積累、妻子的嫁妝、親人的遺產作爲的原始資本,他一躍成爲索漠的首富。

作爲一個首富,一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應該擁有的表面生活他還是乖乖地付款換得了,比如偌大的房子以及內部奢華的裝飾,比如家人不必工作成日養在家裏,比如僱傭下人以及有佃戶按期交納租金。

但這些只是外人能看到的好生活。他們看不到的是這大房子是如何老舊,樓梯長久失修;看不到的是到了晚上這麼大的廳堂裏只點兩根蠟燭,長達七個月的冷天只有五個月才能生火取暖;看不到的是母女倆十五年如一日女工一樣地整天勞作;看不到的是走了狗屎運纔會遇到像拿儂這般性價比極高的、白癡般天真忠心的集廚娘、看門人、管家等職能於一身的家奴。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五

一部簡單的故事,印證了人世間的冷暖。

在《歐也妮·葛朗臺》中,在那個視金錢如上帝的年代,卻有着一個爲愛奉獻一切的姑娘。她不惜與愛財如命的父親發生衝突,把自己的全部金幣給了堂弟夏爾,自己卻陷入父親的責罰和因此失去母親的痛苦之中。她寧願自己承受一切的痛苦,卻把愛心留給世界。

我想起汶川大地震,多少人自己的家裏遭到不幸,卻強忍着悲痛,奔走在抗震救災的前線。沒有命令,沒有金錢,有的是憑着一顆愛心,去撐起明天的希望。把痛苦留給自己,把愛心留給別人。

一顆寬容的心,印證了愛的無私。

在《歐也妮·葛朗臺》中,歐也妮得知堂弟夏爾爲了金錢,娶了別的姑娘,她並沒有過分激動,而是不動聲色地幫堂弟還清了所有的債務。在她那美麗的外表下,同樣存在着一顆美麗的心,一顆懷着愛的心。

想到這兒,眼前似乎又浮現出那溫和的笑臉。那是在開往澳大利亞的飛機上,一位白人少婦和一位黑人青年並排而坐,面對白人少婦的冷嘲熱諷,黑人青年始終面帶微笑,沒有被看不起的憤怒,也沒有被謾罵的尷尬,只是用那純潔的笑容回覆給那個喋喋不休的白人少婦。當全艙的人都爲他鼓掌時,他靈魂中的高貴和寬容,在熠熠閃光,這顆懷着寬容的愛心,成爲人們注目的焦點。

一顆真誠的心,印證了愛的無價。

在小說中,歐也妮儘管最後成爲千萬富翁,可卻過着十分簡樸甚至可以稱之吝嗇的生活,歐也妮的吝嗇是繼承了父親的習慣,可是她的吝嗇卻又和父親的一毛不拔截然不同,她可以拿出大把大把的錢,修建學校和醫院,或者捐獻給慈善機構。因爲她有一顆愛心,所以她擁有着“無價之寶”。

讀到這兒,似乎又聽到那陣陣歡快的笑聲;那一張張純真的笑臉,映紅了天邊的彩霞。那些不怕辛苦、甘於奉獻的老師,撐起了深山區孩子們的一片晴空。那個老師,不管烈日炎炎河水暴漲,還是朔風凜冽水冷刺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揹着孩子們過河,也背起了家鄉的明天。知識的瓊漿和奉獻的精神,永遠留在了鄉親們的心中。

在小說中,我從歐也妮的身上,發現了天使的影子;在生活中,我看到了一顆顆感動中國的愛心。突然明白了,金錢不是萬能;而愛,也並不是金錢所能給予的。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六

我最近讀了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

文章主人公葛朗臺,他貪婪、狡黠、吝嗇,把金錢當做唯一的上帝,臨終前也不會忘記自己的女兒看住金子的行爲描繪得栩栩如生,這個人物形象被文學史上稱爲四大吝嗇鬼之一。

這部作品是巴爾扎克諷刺作品上最生動最具活力的一部作品。小說中他家財萬貫,但開銷節省,每頓飯的食物,每天點的蠟燭,他都親自分發。爲了錢他可以六親不認,可以扣妻子的費用,要女兒吃清水面包。這種做法沒有人能夠做到。但是老葛朗臺和一些守財奴大不相同,他不僅熱衷於守財,更善於發財。他不僅有活力的腦子,以及智慧的想法,而且他對金錢的追求勝過對親人的關愛。

這部小說,揭露了當時資產階級社會活動中赤裸裸的金錢關係。,生活中也一樣,我們做人要大方,做事也要大方,不能有吝嗇,小心眼兒和小氣的行爲,否則你的朋友會離你遠遠的。讓我們也明白大方做人快樂做事纔是最重要的。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七

《歐也妮葛朗臺》是法國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的偉大代表,也是十九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巴爾扎克所著。

小說的故事是從歐也妮葛朗臺的生日機會開始的。於是夫妻關係、父女關係、母女關係以及圍繞着百萬富翁獨生女兒的婚姻問題,而在克呂旭家族和格拉珊家族之間展開的微妙而尖銳的勾心鬥角,全都在葛朗臺公館逐一展開。直到不速之客葛朗臺家的侄少爺敲響門環,這就像一塊石頭忽然掉進水潭,頓時激起新的波瀾。於是小說像多幕劇一樣從第一幕轉入以下幾幕。人物的言行、思想感情隨着劇情的演進而發展,逐漸推向高潮,繼而又推向結尾。

然而縱有千變萬化,人們始終活動於索廖城回聲清脆的狹巷和幽暗寒倫的葛朗臺公館。環境和人,物質和精神在這裏是同一事物的兩面,相互制約,彼此襯托。

文章沒有戰爭的殘酷,沒有刀槍的寒光,更沒有匕首毒藥。有的只是對資產階級的諷刺和不滿。

金錢不是萬能的,它可以買來尊貴,可以買來權利,但買不來的是親情、友情和生命。有時在一些情況下金錢的誘惑比匕首的威脅更可怕。因爲金錢的誘惑會讓你臣服於它。

這本書並沒有太多華麗的語言,而是生動的故事情節串聯成一個個令人深思的道理,讓人從一幕幕動人的故事中,得到人生的感悟。可以讓人從現實角度出發去想,認識到當今社會所隱藏的不良影響,體味人生的真正意義和價值。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八

《歐也妮·葛朗臺》是我看的第一本巴爾扎克的著作,覺得名家就是不一樣,全本都很美。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家裏的陳設和小姐內心的描繪,能讓我很“入戲”,身臨其境之感。我的小心臟會隨着歐也妮緊張、激動、愁悵、絕望,到最後的的無慾無求(我是這樣理解的)。在這裏沒有血腥的打鬥,沒有噁心的暴露,只有純真善良的歐也妮。我喜歡這樣的人類,似乎現在已經找不到了,特別稀有。用一切美好的詞來形容她,正如巴爾扎克的構想,像聖母一樣的光芒。也像一顆碩大飽滿的珍珠。

如果故事的結局是她與心愛的查理能喜結連理就再好不過了(也不好是近親),但來自現實的黑暗力量將她的愛撕扯開了,疼得心如刀絞,也一併摧毀了我的夢幻。查理最終在故事裏扮演了一個不討我喜歡的角色。變心後毫無愧疚薄情寡意的壞蛋,玷污了聖潔的情感,還寫那麼長的信,無疑狠狠的刺激了可憐的小女人。

總的來說《歐也妮·葛朗臺》很不錯。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九

空餘實踐再次將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讀了一遍。

天真美麗的歐也妮。葛朗臺是慳吝精明的百萬富翁老葛朗臺的獨生女兒,她愛上了破產的表哥,爲了他不惜激怒愛財如命的父親,傾盡全部私蓄資助他闖天下。至此,父女關係破裂,膽小賢淑的母親嚇得一病不起。在苦苦的期待中喪失了父親、損耗了青春的姑娘,最終等到的卻是發財歸來的負心漢。葛朗臺是吝嗇鬼的代名詞

葛朗臺的形象是作品最大的成就。這個人物最明顯特徵是嗜錢如命和極端的吝嗇。然而,讀者千萬別以爲他只是個老式地主和吝嗇鬼,作者塑造的是一個法國大革命後起家的資產階級暴發戶形象。他比舊式地主精明、也更兇狠,聚財方式更充斥着血腥味。他靠投機革命發了財,當過行員、市長,任職時期,利用職務,大撈油水,僅十幾年就成爲索漠城首富,他懂得商品流通和投機買賣,利用債務和商業信用大把賺錢。他兼有大土地所有者和金融資產者的特徵,他的得勢反映了復辟王朝時期土地、金融資產階級主宰一切的社會現實。

作品還圍繞着歐也妮的婚事,對金錢腐蝕人心,侵害人際關係作了深刻揭示。克羅旭和格拉桑家爲娶歐也妮展開針鋒相對鬥爭,葛朗臺心裏明白,他們爲他的財產來,他便利用他們“釣魚”,最後歐也妮答應了蓬風先生的求婚,他激動得哆嗦着連連表示願做她的“奴隸”,這場赤裸裸的金錢交易,已無情地揭去了美麗而神祕的愛情面紗。

小說情節曲折生動,佈局嚴謹,語言個性化都十分突出。全書在不長的篇幅裏安排了葛朗臺家、侄兒查理、歐也妮與求婚者三條線索,但作者並沒有平鋪直敘,而是開始就把三者扭在一起描寫,至家庭糾紛後立即推向高潮,又突然收尾,在多線索中顯得條理清晰,主次分明,令人叫絕,至於葛朗臺老頭富於個性的語言,更令歷來理論家百談不厭。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十

巴爾扎克是十九世紀法國最偉大的小家,朔造典型的巨匠,舉世聞名的現實主義大師。曾經有人斷言:“自莫里哀的《吝嗇人》以後,不會再有人寫吝嗇鬼了!”莫里哀筆下的阿巴公已將吝嗇鬼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分享一顆糖。然而巴爾扎克不僅大膽地拾起了這個題材,並賦予了最深刻的歷史內容。

《歐也妮葛朗臺》的故事沒有駭人聽聞的事件,沒有絲毫傳奇色彩。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在巴爾扎克的作品中主宰一切的是金錢內容清新雋永葛朗臺老頭的形象便體現了金錢的主宰力量。

巴爾扎克固然以大量筆墨描繪金錢的威力,畫龍點睛的一筆卻是指出金錢拜物教的荒謬,指出金錢固然給人帶來權勢,卻不能給人帶來幸福。至少,在人類的感情領域,金錢是無能爲力的。葛朗太稱雄一世,積累了萬貫家財,一文也帶不進墳墓,除了一種虛幻的滿足感,可以說一無所獲。在巴爾扎克看來,葛朗臺的聚斂癖,是當代社會的一種情慾。向歐也妮這類心地單純的姑娘,金錢與她既不是一種需要文章含蓄的結尾,既點題,又耐人尋味。文章開頭引人入勝,吸引讀者。…點面結合,使文章生動,具體,詳略得當。也不是一種慰藉,只有人性已經異化,完全爲貪慾所支配3人,纔會將金錢視爲人生的最高需要。

葛朗臺這樣的人,表面上是金錢的主人,其實是金錢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