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餘華作品《活着》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7.59K

餘華作品《活着》讀後感(多篇)

餘華作品《活着》讀後感1

《活着》,主人公福貴用平靜地近乎陌生人的語調,講述了自己與身邊人的命運,父親氣極猝死,母親念兒而死,戰友中彈身亡,兒子抽血夭折,閨女難產而死,妻子抱病而終,女婿工傷致命,外孫吃豆噎死。在他的身邊,所有他傾注了情感的人,都離他而去,唯有那頭名字也叫“福貴”的老牛與之相依。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在我一口氣看完這本書的那天,我在微信上這樣說:“今天看完了餘華的《活着》,起初看得仔細,到後來已不忍深讀,實是難以承受這平白敘事裏的悲涼,到最後竟是看到苦根走後心裏反有解脫之感。許是黑色更顯生命的張力?在時間與命運面前,人能有多少自主的空間?活着,要真切地活着。”在那時,我更大的感觸是感恩,謝謝命運對我的寬容,讓我過得平凡,但也擁有了平凡的幸福。

後來,無意間看到《活着》的外文版中譯序言,餘華在韓文與日本版序言裏,巧合地提到了兩個詞,命運和時間。在韓文版序言中,餘華說:“《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的友情,這是最爲感人的的友情,因爲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着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在日文版序言中,他又說:“誰創造了故事和神奇?我想應該是時間創造的。我相信是時間創造了誕生和死亡,創造了幸福和痛苦,創造了平靜和動盪,創造了記憶和感受,創造了理解和想象,最後創造了故事和神奇。我想《活着》是關於一個人一生的故事,因此它也表達了時間的漫長和時間的短暫,表達了時間的動盪和時間的寧靜。在文學的敘述裏,描述一生的方式是表達時間最爲直接的方式,我的意思是說時間的變化掌握了《活着》裏福貴命運的變化,或者說時間的方式就是福貴活着的方式。我知道是時間的神奇讓我完成了《活着》的敘述,可是我不知道《活着》的敘述是否又表達出了這樣的神奇?我知道福貴的一生窄如手掌,可是我不知道是否也寬若大地?”究竟是同行止的朋友,還是化腐朽爲神奇的催化劑?餘華自己也在思考。

我不知道,作爲當事人,福貴是如何看待命運與時間的。不過,我一直認爲,即便將命運視作了朋友,福貴也一直沒有停止戰勝這位朋友的努力;即便時間何等神奇,時間也並未沖淡福貴的傷痛。對一個人而言,在時間與命運的盡頭,還有一個朋友,名叫死亡。也許,要了解命運和時間,還應當瞭解死亡?生命的本質原本就是不斷改變、成長和衰退的過程,生命中來來往往的人,本只能陪彼此一程,或長或短。但無論長短,都只有用心陪伴方不枉同行一程。

愛,且請深愛,只因,韶華不再。

餘華作品《活着》讀後感2

餘華說,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爲了除活着以外的一切事物而活着。

《活着》作爲一部影響幾代人的文學作品,的確發人深省,耐人尋味。在新中國成立前後的特殊階段,時代特徵突出,時代氣息濃厚,活着是一分痛苦也是一分快樂。書中主人公福貴的人生便是整個社會的縮影,他的身上折射了整個底層民衆的興衰禍福。

人爲何而活着。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認爲,人是爲了思考而活着;法國啓蒙思想家盧梭則認爲,人因自愛而活着;中國武俠小說家古龍則堅持,人爲承擔責任而活着……而福貴卻說:“人是爲了活着而活着。”

福貴早年玩物喪志,家道中落,妻子背離,父親慘死。年少的福貴因貪圖享樂而活着,一步一步走向生活的陷阱,不得自拔,最終落得苟活之地。而立時的福貴,家境清貧卻自得,生活艱苦而自樂,在一切漸入佳境之時,迫入壯丁,背井離鄉,烽火連月,苟且偷安。這時的福貴爲了重回故鄉而活着,在拂塵間摸爬滾打,在硝煙裏破繭重生。中年時的福貴,白髮人送黑髮人,喪子的悲哀貫徹了整個家庭。這時的福貴必須爲了支撐家庭而活着,作爲唯一的男人,是家的希望。老年的福貴,終於有一點安穩的幸福,卻造化弄人,喪女,喪婿,喪妻,再喪孫,活着便是與一頭黃牛相依相隨。活着了無牽掛,活着僅僅是爲了活着而活着。

無論山河如何變遷,時代以何種速度繼續更替,生存對於人的價值卻始終如一。我們生來就爲活着,爲了活着而打拼,爲了活着而承受生活各方面的有形與無形的壓力。在夜深人靜,愁思萬千的時候,我們何嘗沒有盤問自己,活着的意義在哪裏,生存的價值在哪裏。

形形色色的人生小則爲了家庭,爲了金錢,爲了事業,大則爲了社會,爲了國家,爲了和平。每個人活着都有一個目標,都有一股推動自己進步的力量。但在某種程度上看來,與其說是目標支持着生存,不如說是爲了活着而不斷地找尋目標。生活是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串聯起來的有機整體,這些目標的一個又一個地現實,則是人生的終極大目標。而這些目標的實現歸根結底是爲了活着。

我們太常見因爲人生中的一個小目標一兩次失敗而灰心喪氣的人,他們失意,他們墮落,他們失去自信,有的甚至失去活着的勇氣。但凡是這樣輕生或者只是有輕生念頭的人,他們都還沒有完全看透目標與活着的本質聯繫。而這樣的人太多太多。他們嘴上追求活着的意義,追求生存的價值,願以死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這樣的行爲的確令人肅然起敬。而這樣的人生,卻沒能體會到生活的真諦。以死的方式來實現價值並不是一個好的途徑。請記住,以生命的形式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爲了活着而活着纔是生命的本質。我們是爲了活着而努力生存,死亡只是生命道路上不得已而爲之的小插曲。

爲了活着而活着的人生,簡單明瞭,泰然自若。只有我們把生活的思想簡單化,把生存的意識強烈化,才能真正地體會到活着的意義——以笑的方式代替哭,在死亡的伴隨下努力活着。

餘華作品《活着》讀後感3

讀了餘華的《十八歲出門遠行》之後,開始對餘華有點產生興趣。課間同學還不停的討論着。不知誰說他的小說《活着》很有味道,太好看了。於是我抱着一絲好奇借了這本書。10月5號下午,本着無聊便看了起來,誰知道一看就是一下午,知道把它看玩。

《活着》是一個名叫福貴的老人用一天時間對其一生苦難的敘述。在近四十年裏,他經受了人間的很多苦難,面臨了與一家四代人的生離死別,他本應該死掉,可他活着,甚至只是爲了活着而活着。正如作者餘華自己所說的那樣:活着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福貴的不死,讓人很是迷惑,可是他活着,有着自己存在的價值,有着自己活着的意義,有着自己的不死。作者只是用了普通的敘述方法,但卻有種特殊的渲染效果。越讀越有沉重感。而這種沉重感並非故事情節本身所造成的。而是作者用最普通甚至於冰冷的語氣去描述不尋常的事情。而這種沉重以至於難以自拔的感覺就悄悄地潛入我心裏。也正因此有人描述說餘華他就象一個熟練的外科醫生慢條斯理地將生活的殘酷本質從虛假仁道中剝離出來一樣。起初,他吸引我的只是福貴的經歷,即小說的故事情節。然後是作者的寫作風格和特點。直到看到最後,看完了一本書,再回過頭來看看作者的簡介、別人的評語我又有了新的感覺。

回到本質,我一直在想《活着》的目的何在。僅僅只是爲了寫小說而寫嗎。各種人有各種人的說法。有人說他只是爲了讓人們就對此書留下深刻了印象。因爲閱讀是一次心理的恐懼經歷。而還又人說:實際上,這又暗示了中國文學的另外一個事實:以現實主義做口號的現實主義其實是最不敢面對現實的。比如:本質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並無任何意義。那麼如果一定要賦予意義的話,那麼唯一可以算作意義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

《活着》的偉大感可能恰恰源於這裏。也正因如此,《活着》就明確了一個內容,活着在一般理解上是一個過程,但是,活着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靜止的狀態。餘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其實人生就像田地。需要有人來耕作。春天播種自己的苦難,夏天則等待自己的苦難,秋天再慢慢的收穫自己的苦難。冬天用苦難去品味自己的苦難。最後等待來年繼續播種苦難,直到收穫苦難的希望。因爲他們就是我們自己的馭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讀完這本書,我哭了好幾次,淚水打溼了一大片枕巾。第一個讓我流淚的地方是有慶給他老師輸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麼懂事、可愛的小孩,每天上學前、放學後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還那麼孝順好學!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也是和羊一塊長大的。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有慶被活活愁死的悲劇呢?我想可能是這個社會現實造成的吧!作爲當時的醫生,能救活縣長夫人是能得到好多好處的,而救不活卻可能招來禍患!而一個平常農家孩子的命能值幾個錢?臭死了大不了賠幾個錢!在他們看來有慶的命就像一隻羊、一頭豬,用得上已經很好了!這不僅有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看的一篇報道。同坐一輛車的農民和工程師一塊出車禍死亡,工程時被補償了幾十萬,而農民卻只有5000!難道工程師的命是命,農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嗎?爲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爲什麼要分等級?爲什麼法律上寫着平等公平,而一邊又做出違背自己諾言的事?我並不是崇洋媚外的人,可在許多方面我們的確應該向西方國家學習!

綜觀全文,當富貴的父母、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相繼一個個去世時,他還活着!但它的活着比死更難,活着在那時需要膽量和勇氣!因爲只要你活着就要承擔責任履行義務,忍受貧困生活與精神的折磨!面對貧困的生活與親人去世的事實,我敢說有90%的人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會像縣長春生一樣選擇死亡。其實她那點打擊相比富貴又算得了什麼?而現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大學聯考落榜、愛人趨勢等而選擇死亡的有多少人!他們不知道或者纔是勇氣、纔是勝利!他們的命不只屬於他們自己,還有父母等等!他們在這個世上還有未盡完的責任與義務!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至愛的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爲了活着而活着。

記得有那樣一句話: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爲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所以或者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富貴一樣,不管發生什麼,都要堅強的活着!

餘華作品《活着》讀後感4

我總以爲一個人與一本書的邂逅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緣分,也許撥開書頁,看到的是致一的文字

,然而這些呆板的墨色下掩藏的卻是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靈魂,這個靈魂會時常的躲閃,但亦毫不羞怯地袒露着。其深淺卻難以以厚薄來論,因爲它們載負全是思想的激流。我時常思考着一本書的力量,純粹的文字卻衝擊了人的視聽的感受,如海浪般的震撼人的心靈,撞擊人的思想,潛入意識。

《活着》就是這樣一本有生命、有感染力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着》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後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隱祕的期待——呼喚着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麼的殘忍與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地讀到最後。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動;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濃重的嘆息,又彷彿一陣熱烈的律動……我的淚直直地落下來了。

書中,隨着福貴悠長的笑,娓娓道來他的一生。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到終於敗壞家業,淪落到爲餬口而下地,在跨越抗日戰爭、內戰、饑荒的年代裏,他死裏逃生,而家庭卻被命運肢解。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飢餓的年代裏,活活噎死。他佈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終於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這應是一個悲劇吧。然而他淡淡地講述着,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厄運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在書裏作者與讀者一樣是一個聆聽者,他沒有評論,甚至沒有一聲短短的嘆息,他只是呈現着,但他想說的都悠悠地說了。

回味的時候,我常常驚訝,這彷彿是看見一綹極纖細的髮絲被—逼迫着承受千萬斤的重量,然而它卻沒有斷。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着人生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的人生,彷彿是一株盤剝的冬筍——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華、一層層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賴,一層層摧毀着人的堅強。可到最後,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人最柔軟、最純淨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着,爲了活着而活着。活着,執著地活着——已成爲一個唯一能描述福貴的形容,也是對福貴的最好的肯定與頌讚。至於幸福或不幸福,我們無法斷言,也許在旁人的眼裏,福貴的一生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許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賀拉斯說: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的生前,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

餘華作品《活着》讀後感5

活着,怎麼樣地活?爲什麼而活?這樣的問題,只有我在無聊的時候,纔會突然從腦子裏蹦出來。可是以我的資質,實在是想不透,想不明這麼高深的問題。其實人的出生就很了不起,因爲那是一個從億萬個同類中脫引而出的精子與卵子結合的結果。允許我用從這麼微觀的角度去分析這個出生的問題,我只是想說明,既然人的出生那麼地不易,爲什麼不好好地活着呢?

在很早的時候,朋友就曾推薦我去看老謀子的電影——《活着》。那段期間,我一直很排斥悲傷色彩的電影,所以一直沒看。這次,我是很匆忙地看完了餘華的《活着》。整篇小說給人的感覺就是淡淡的,沒有華麗的辭藻,每一個字眼都顯得那麼樸實,真摯。富貴這不尋常的一生,餘華用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娓敘說,而這敘說的語氣也是平靜的。

富貴的人生,真的是充滿了傳奇色彩,人世間最最悽慘的事情他都遇上了。從他敗家,爹孃死後,再到失去兒子,失去妻子,失去女兒,失去女婿,失去外孫,他的一生都在失去至親。好在到最後,還有一頭老牛陪着他。作者在描寫餘華的親人去世的方式的時候,我覺得頗感荒謬。有慶是抽血過度死的,二喜是被水泥石夾扁的,古根則是吃豆子噎死的。我想這樣的事情放在當時的背景中,是合情合理的,這也是作者用意之深的地方。在看這篇小說的時候,我能隱隱約約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種種悲哀。從鍊鋼這一片段,可以凸顯出,人們的無知。可見作者對當時的社會也是批判的。

每當福貴的日子過得稍微好一點時候,他家的誰誰又去世了,而且死的方式總是那麼的突兀。可是福貴沒有一次次的倒下,最後的結局是買了一頭牛和自己相依爲伴。可能有些人真的是會找根繩子上吊算了。福貴沒有這麼做,他仍然選擇活下去。他對生活還有期盼嗎?他的內心是如此的強大,在古根死後,他還安慰自己,說家裏人全是自己送走的,這樣很踏實。福貴的有一句話我很印象深刻,他說:“做人還是平常點好,掙這個掙那個,掙來掙去賠了自己的命。”他是拿自己跟龍兒和春生做筆記了,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命,纔是最重要的。

我們當代人也常常說,身體是1,其他的都是0。沒有這個1,有再多的0也還是0。活着纔是硬道理!就像餘華作者自己說的那樣,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在這個紙醉金迷的社會裏,人們越來越追求物質,爲了錢,爲了名,爲了利而活,當他們得到這些東西的時候,該爲什麼而活呢?

活着,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卻包含這一種對生命的負責。當我們從競爭中得到生命的那刻起,就已經是一種生命。只有活着,你纔可以體會生活的酸甜苦辣,你纔可以回顧昨天展望明天,你纔可以感受親情、友情、愛情的溫暖。像福貴那樣,到了年老的時候,可以靜靜地跟旁人講述自己的過去點滴,自己的人生收穫。

其實,活着就是一種幸福,所以還是樂活樂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