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讀後感

讀後感5.01K

第一篇:《因爲痛,所以叫青春》讀後感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讀後感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讀後感

因爲忐忑不安,所以青春;因爲彷徨迷茫,所以青春;因爲孤獨無助,所以青春;因爲痛,所以叫青春??《因爲痛,所以叫青春》是韓國知名教授金蘭都創作的青春文學作品。它是一本寫給獨自站在人生路口的無數年輕人的心靈指南,一部改變亞洲千萬年輕人的療愈經典,一位導師父親寫給迷茫孩子的疼痛共鳴。在漫漫人生的十字路口中,我們經常面對何去何從的超難選擇題,而且一直在迷路。在這樣一個講究拼爹拼孃的時代,無爹孃可拼的我們要怎樣才能拼出美好的未來?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是韓國最受年輕人歡迎的人生導師金蘭都寫給廣大年輕讀者們的人生指南。作品如實地展現了當下年輕人的困苦和不安,並告訴年輕朋友們要如何做才能從這種困苦不安中尋找到爲未來打拼的正能量。

作者金蘭都是韓國首爾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也是韓國總統辦公室、三星集團、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等企業的專業顧問。他說:“青春之所以艱難,是因爲孤單。” 金蘭都說他也考過研究生,考過公務員。夢想、挫折、迷茫、愛情、擇業,他也經歷過這一切。而且在畢業那年,他就主持了三位至親的葬禮,他是從畢業的迷茫和失去親人的痛苦中走過來的,所以他懂年輕人的痛,也知道如何化痛爲力量,走出自己的未來。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一書是全亞洲年輕人共同的青春吶喊,出版後即暢銷亞洲,榮登各大暢銷書排行榜榜首,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它像朋友一樣靜靜傾聽我們的苦惱,通過睿智的寥寥數語引導我們尋找自己的人生答案。它是作家界、新聞界、娛樂界諸多名人給予高度好評並傾力推薦的一本心理勵志書,是清華、北大等名校教師希望我們能更早讀到的一本青春文學作品。

著名作家畢淑敏說:“人到中年的金蘭都先生和二十多歲的人息息相通,比年輕人更瞭解青春,深曉其中的苦惱和選擇之痛??如果你正年輕,請務必好好讀讀這本書。舉重若輕的智慧會引導你順利平安穿越豆蔻青澀,並卓有成效地開

啓今後的幸福之門。如果你已走過青年時期,也請讀讀這本書。因爲從本質上講,只要生命存在一天,你就依然年輕。”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因爲青春,所以痛??就讓我們在金蘭都教授的這本書中釋放自己巨大的壓力和痛苦,然後在這本書的指引下慢慢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第二篇:因爲痛所以叫青春讀後感

寫給獨自站在人生路口的你——《因爲痛,所以叫青春》讀後感 因爲不安,所以青春;因爲茫然,所以青春;因爲彷徨,所以青春;因爲孤獨,所以青春;因爲忐忑,所以青春。漫漫人生路,一直在迷路。這就是我讀這本書感悟出的真諦所在,在這樣一個充滿激烈競爭的信息化時代,要拼什麼才能拼出未來?

之前,我總是一直找不到對於現在的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如何去規劃將來的人生道路,更甚於連自己的職業規劃得一塌糊塗,正猶如書中說的,一直在迷路。也錯走了很多彎路,帶着身心疲憊的軀殼,迷惑的看完整本書,我感覺裏面富含的那些的人生哲理,帶給我的感受是無比的震撼,因爲這就是青春所特有的茫然、彷徨、孤獨、忐忑。那麼它到底告誡了我們些什麼。

“年輕人應該跟着希望前行,跟着夢想前行,跟着激情前行。激情的英文單詞“passion”出自表示疼痛的“passio”。沒錯,激情總是伴隨着痛苦。那份痛苦來自放棄,來自爲實現夢想而捨棄暫時安逸的抉擇。”——激情總是伴隨着痛苦的,是放棄的痛苦,選擇有時候會被自己嚇得內傷。卻有我無從而知。“我是否選擇了正確的路”,這是我之前一直痛苦的問題,面對無數選擇,我不知道何去何從。書中說,學生中,有兩種人,一種被稱作“箭派”一種被稱作“紙船派”,“箭派非常明確自己的目標,將自己的人生設計的井井有條,準確選擇通往目標的最快捷方式,並且會設法讓事情變得更加富有效率。他們會將人生目標當做一個靶子,並且瞄準靶子設計好最優的拉

弓角度,而後一個個去實踐,使自己的想法有的放矢,飛出最短的距離去擊中目標。他們時刻擔心自己是否選擇了正確的道路,苦惱錯過了更好的替代方案。紙船派卻相反。”

我想,我是屬於箭派吧,至少??目前是。從大一開始,我的目標就非常的明確:考研。考哪個專業、那個學校的研究生還沒有確定。各種不確定的因素擾的我頭痛萬分,可是,我卻忘記了,不管怎麼選擇,都可能面臨着許多的不確定性,而人生不可能會每一步都贏。有得有失,關鍵在於,我想贏在起點還是終點,當我在谷底的時候,能不能鼓起勇氣沉澱自己,還有最重要的是:我的心,究竟是怎麼想的。“其實每個人心底都藏着答案。只是由於種種原因,這些潛藏的答案並沒有被你挖掘出來而已。”記得喬布斯的傳記裏也曾經說過,“心底的聲音會告訴你是否走在正確的路上”。之前,我並不這麼認爲??直到??當我面對要放棄金融從事其他行業的工作時的不情願,當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思考先工作還是現在差學校讀書時對後者不自覺地心理安慰,我發現,當我在面臨衆多選擇時,其實心裏早就有了傾向,只是??自己是否願意聽從自己的心。

那麼,既然心裏有了選擇,趁現在,放棄之前那個頹廢的自己吧。“用讀書代替遊戲,用讀報代替上網, 用欣賞電影代替看電視,用思考代替發呆,用對話代替發牢騷,用快走或慢走代替高爾夫,用運動代替減肥,用高質量的睡眠代替熬夜晚起,。一刻鐘,你可以小睡一會”然後,扔掉那個低迷期的,懶惰的自己!

“比肉體的習慣更爲深層次的問題在於“目標”。每當目標不夠明確時懶惰就會找來。那麼有人會問,老師你在那個時候有什麼目標嗎?我的目標即是成爲一名好老師,一名好學者。這一“好”字的含義有些模糊,目標如果太過遙遠,產生的動力很可能不足,所以我訂立了更具體更容易操作的目標,以一星期或一個月爲期限。“想走出低迷嗎?如果你真想如此,其實比想象的要簡單。關鍵在於將時間週期弄得短一些,沒錯,就是解決好“今天”的事情就行。”“今天”很重要,今天該做的事情不要拖到明天去做。你只需踩好“今天”的第一腳就可以滿足了。無數個“今天”會以驚人的速度集合到一起,讓勤奮集合成慣性”“時間會解決一切問題。度過了這段時期,那些曾經看似十分要命的情緒,也會變得平淡無奇。”年輕,所以傷得起——送給目前這個,感覺自己受傷的自己;送給這個,希望走出低谷的自己,因爲經歷,所以成長。“ 這種來自對懸而未決的未來的不安,纔是人生中最本質的問題。青春施加給人生的真正壓力,並非是那些需要積累的證書和業績,而是看不到未來的不安感。因爲看不清,因爲對未來一無所知,所以時時感到迷茫和恐懼。”“ 羅馬之所以是羅馬,全憑風雨”“歷練終將使你變得更加強大,這是對年輕最好的祝福。”“ 重要的並非是歷練本身所體現的冷酷性,而是面對歷練的態度。評價歷練是否殘酷的標準不在於對與錯,如果你覺得殘酷它就是殘酷的,如果你坦然接受,就會覺得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因爲正是歷練的力量才讓一個人變得強大,無所畏懼。”

我們必須養成良好的習慣。下定決心並不是重要的,培養好習慣才最重要,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境況都不要放棄,堅持做下去,當這種習慣紮根於自己之後夢想就會實現。大部分的失敗的人都曾經擁有過彩虹一樣的夢,但卻失敗在缺乏那實現那夢想的過程吧?習慣就是進行自我管理的一種能力。

所以我們更加要懂得不斷的反思自己。但人生苦短,想親身體驗一切事物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我們還可以通過閱讀,從書籍、報紙、雜誌上品味各色人等的起伏人生。無論是採訪、傳記等真實記錄,還是小說式的虛構,世間的故事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多間接經驗。我們需要多讀、多聽、多看,而後再對自己進行反思。

總而言之,今後的我不再享受懶惰 ,讓身體動起來 ,從今天開始,着手做任何事情 ,不讓自己再回到那個悲傷低迷的自己,前途是未知的但是自己是可以努力的,我們只有不斷的努力,不斷地反思才能朝着我的目標前進。

第三篇:因爲痛,所以叫青春讀後感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讀後感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有一種共鳴的聲響在跳動。

站在青春的腳下,沉思良久,良久。

小時候,不知青春是什麼,或許是純粹的時間概念,夾雜些微微的悸動,莫名又奇妙,難以言喻。

然後,在一夜之間猛然從夢中醒來,已是成年人了,嘴角輕輕翹起,心酸的無以復加,難道我的青春被他人偷了不成,回憶依稀,卻也就那麼不輕不重的幾件事,再無其他。 有一部電影叫做《歲月無聲》,蠻不錯的,情感真摯。不禁想到,有一次上課,老師給我們嘮家常,他說人生是在失望和希望中活着,不必計較太多,你的夢中女神大多都不是你現在的老婆,因爲夢中女神是你的幻想,老婆是你的人生伴侶,現在不珍惜,老了可惜。天天喊:我的青春我做主,腦子鏽掉的了!…… 唉,不知道的還以爲是死了幾百次的到的經驗呢。不過我聽進去了,所謂廢話就是真理,真理多聽一些,有利於身心健康發展。

用讀書代替遊戲,

用讀報代替上網,

用欣賞電影代替看電視,

用思考代替發呆,

用對話代替發牢騷,

用快走或慢走代替高爾夫,

用運動代替減肥,

用沖涼代替蒸桑拿,

用高質量的睡眠代替熬夜晚起,

用活躍氛圍的酒席代替宿醉。

想要不負青春,真的不必如此辛苦計算,除非你迫不及待的想要成功,以成功的形式來體現自己青春無悔,如果果真如此,那你可要多多努力了,上面的遠遠不足讓你成功。年輕是一種資本,可以再站起來的時間來源。但事物都有兩面性,例如:驕傲使人進步。 (以下引用原著)

落至今依然記憶猶新。讓我重新拾起幾乎遺忘在記憶深處的“不安”就是源於這首詩。此時充斥在整個房間裏的是不安和那不安的夢想??

人不能停止做夢。相比不能實現夢想,忘記做夢的感覺要更加可怕。夢想最隱蔽的敵人正藏在夢想背後的成功之上,一旦成功就會陷入保守的人性弊端之中。

我害怕自己會陶醉於一點點成績從而忘記最初的夢想,甚至忘記人生所應有的熱度,於是今天寫下這段文字。希望這段文字能夠保持住此刻不安的熱度,保持住不安背後那點滴培植的夢想,讓夢想不會日後腐敗。

沉重的現實整日逼我自省,灰暗的未來不斷折磨我的內心,在這樣的局面下,我反覆告誡自己現在是人生中最充實且最有意義的時刻,並且希望在日後我墜入懶惰的地獄無法自拔之際,能夠記住這些文字,多少能夠回想一下今天的不安和今天對夢想的執着。

再添一句:“是否有那麼一天,我還有勇氣重新拿起這段文字來讀?只要讀到這段文字就能讓自己重新抖擻精神,恢復自我嗎?我的靈魂有那麼強大嗎?”

站在青春的舞臺上,我們都是主角,演繹着自己的故事,這就是青春,人生。

第四篇:因爲痛,所以叫青春的讀後感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寫給獨自站在人生路口的你

---------讀後感

因爲不安,所以叫青春。

因爲迷茫,所以叫青春。

因爲彷徨,所以叫青春。

因爲孤獨,所以叫青春。

因爲忐忑,所以叫青春。

因爲痛, 所以叫青春。

讀完《因爲痛,所以叫青春》心靈突然像受到衝擊一樣,使我不得不停下來,開始反

省,檢討自己—青春應該如何度過!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是韓國著名作家金蘭都所寫,金在中,畢淑敏所推薦。作者

金蘭都首爾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消費者研究系主任,韓國總統辦公室、三星集團、愛茉

莉太平洋集團等企業專業顧問。當我們看到作者這些響噹噹的職務,我們都會不自覺的發出

感嘆,偉大的成功人士。但作者也年輕過,也和我們一樣,迷茫過,痛苦過,不知道自己追

求的方向,也曾墮落過,放棄過,偉人之所以成爲偉人,是因爲他們走出了“沼澤地”找到

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就像作者這樣訴說自己的青春一樣:其實我也考過公務員,考過研究生。

經歷過你們經歷着的一切,愛情、夢想、挫折、迷茫、擇業。。。。25歲那年我剛畢業,

父親癌症

突然暈倒住院時,又傳來了鄉下奶奶過世的消息,同年爺爺過世。。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

11個月內我主持了三次葬禮。。。這就是我的青春。

作者在經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之後,還行發出這樣一句----這就是我的青春。我們不

得不佩服作者的堅強與勇敢。但同爲青春的我們爲什麼就不能呢!我現在還是一名大學生,

相比作者的人生經歷,我所經歷的少之又少,我們現在有良好的條件坐在大學裏享受青春。

但我們只能用虛度來形容我的大學。大學是一個自由的開放的可以稱得上是半個社會的地

方。我們剛從9年義務教育中解放出來。當大學聯考鈴聲打響的那瞬間,我們都在高喊,終於解

放了。我們歡笑,我們狂奔,就是爲了慶祝一去不返的9年義務教育。當我們踏進大學校園,

過分的自由在放蕩我們,我們開始變的懶散,開始變的不愛學習。我們快樂的享受着大學帶

給我們的自由。不知不覺,我們大二了,甚至快大三了。以後就面臨着畢業。恍然間才發現

我們的大學一無所獲,我們開始迷茫,開始惶恐,甚至開始害怕。大學最美好的時代竟然被

我們如此虛度。我也迷茫也墮落也在虛度大學美好的生活。當我讀完《因爲痛,所以叫青春》

我不得不用慚愧來形容。因爲不安,所以叫青春。因爲迷茫,所以叫青春。因爲彷徨,所以

叫青春。因爲孤獨,所以叫青春。因爲忐忑,所以叫青春。多麼美的藉口,是在爲我們的墮

落尋找藉口嗎?

本書分爲四章:第一章 我們的希望在哪裏第二章 年輕,所以傷得起第三章奇蹟是靠點滴積累而成功的第四章 我們該用青春追尋什麼並且包括序和後記

作者用奇妙的想法把人生與時間做了這樣的詮釋:假如人生壽命是80歲,將人生設定爲24小時,24小時相當於1440分鐘,而將此分爲80年,1年就相當於18分鐘,10年相當於3個小時,以此作爲類推。。。我們不會在抱怨我們沒時間,我們已經老了,許多想做的事情已經從我們指間溜走,就像《本傑明,巴頓奇事》中的一句臺詞:人生從不會嫌太年輕或太老,一切都剛剛好。我們不能只心動,有時必須需要行動。就像象牙塔中的那種清麗之美,是水泥和玻璃打造的現代建築所不能比擬的,只有身處自然之中,才能感受到這種身心的沐浴。同樣我們是否能選擇正確的路,作者把其分爲兩類:一類是箭派----對自己的未來胸有成竹,一類是紙船派----迷茫不知自己追尋的方向。不論是箭派還是紙船派,它們都存在着弊端,箭派不管對錯的只瞄準一個方向,不能根據自己以及時代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目標,而紙船派如此的迷茫不定,隨波逐流,最後終究會淹沒在時代之中。我們應該在箭派與紙船派之間尋求一個平衡的姿態,纔會更好的飛翔。時間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一個要素,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你擠就會有。成功人士的一天會有25小時,而失敗之人的一天是23小時。我們應利用好雞肋時間,創造出更多的價值。1+1原則更是可以改變世界,一天投入一個小時,堅持投資一年相信一定會有所成就。支起成功除了時間還必須具備三個非常重要的要素:目標、方法、實踐。三者缺其一都會讓人生的三角形失去一邊,爲了達到三者之間的平衡,我們需要不斷的自我省察,並撐起三角形的中心點。羅馬之所以是羅馬,全憑風雨。是呀,只有我們經歷了歷練之後,才能茁壯的成長。放棄並不等於懦弱,有時也需要勇敢的墜落。愛情,一個永遠存在的話題。愛情不是購物,不能貨比三家,按方案篩選,更不能適用魚塘管理。雖然每段感情都經歷相識,相愛,分手,和好,再分手,最後形同陌路的宿命。但感情是神聖的,我們應該認真對代感情,永遠相信終究會尋求到屬於你自己的那片幸福。親情,永遠不會變質的情感。在你呱呱墜地的一瞬間,親情就開始伴隨我們成長。不論我們多大,父母都會把我們當成孩子來對待,捧在手裏怕摔着,含在嘴裏怕化了。但父母的出發點都是因爲愛。我們不可以一味的叛逆,違逆父母。我們也不可以像個小綿羊一樣,自己的人生任憑父母左右。我們應權衡好兩者之間的關係,更好的做出選擇。簡歷,職業選擇,職場生涯,跳槽,升職,婚姻,家庭,孩子我還沒有經歷,就不多寫了年輕即是一種功能,就算按錯了一個按鍵,機器也絕不會癱瘓。並非因爲已經過去,而是因爲將來;不是因爲絕望,而是因爲希望;不是因爲挫折,而是因爲潛在的可能,青春才如此美麗。因爲痛,所以才稱的上青春。

我們沒有理由在墮落,沒有理由在虛度我們的時光,我們可以適當的迷茫,因爲,20歲就是用來迷茫的不安的,但不要忘記,迷茫過後,我們應回到自己奮鬥的路上,開始我們新得征程!

因爲痛,所以才稱的上青春。

第五篇:因爲痛 所以叫青春讀後感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

“我最期待的是什麼?”

“我做什麼會感到幸福?”

“我最擅長做什麼?”

“我是誰?”

看完整本書,上面四個問題可以說是全書的核心。我們痛,是因爲對未來的迷茫。

很多時候,在學業上,在工作上,甚至在感情問題上,這些年輕人甚至還沒有邁出踏進社會的第一步,就已經淪爲一個“loser(失敗者)”。在書中作者如實地把爲人父母的成年人們所不曾來得及去了解的這代年輕人的困苦和不安展現了出來。

書的意義可以理解爲:作者幫助他們診視這些無法向他人傾訴的苦痛,並告訴他們如何才能從這種苦找到爲未來打拼的能量。

一、“我最期待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的答案指出的是你的夢想,你想要的未來。夢想是你的動力,當你爲自己心之所向而奮鬥時,一切困難似乎都不可怕。夢想帶來的是生活的信仰,人是需要信仰的,這會帶來無比的熱情和堅韌的毅力。你想要和你要想,我們總是願意做前一個選擇。你的夢想並不是都能實現,你要根據自己來進行不斷的調整。而這時,夢想湮滅的痛苦和打擊,也許會摧毀你的意志,會讓你困惑,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後面三個問題的前提。

二、“我做什麼會感到幸福?”

書中作者舉了個例子:放暑假的時候,校園內便會開滿喇叭花、向日葵等夏季花。當從學校後門的入口處經過時,看到悄然開放的波斯菊,就會發覺秋季開課時間已經日益臨近了。第二學期開課初期,看到插在桌子花瓶中的菊花,才知道秋天已經來臨。如果到了菊花也凋謝的時間,還有校園南邊的山茶花最後開放,來謝幕:

梅花、櫻花、葵花、菊花、山茶花??認真等待,迎接屬於自己的季節我之所以突然扯出這麼多關於花的話題,是想向你提出如下的問題。 “上述陸續登場的花中,你覺得哪一種最爲優秀呢?”

可能你會這麼說:“沒法回答,每個季節綻放的花朵都有各自獨特的魅力,相互之間沒有可比性,這個問題是不成立的!”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陷入一種迷譚:如果我和xxx一樣聰明,一樣有錢,一樣漂亮就好了,如果我是xxx肯定會非常幸福。

可是,如果變成現實,你會真的幸福嗎?這真的是你想要的嗎?你看不到的是美麗的表面下,維持美麗的而存在的腐朽。我們迷失在別人看似美好的人生,卻忽略的是自己擁有的幸福,無視的是自己心底想要的幸福。

人們對於花可以睿智地思考,對自己的人生卻往往不能正確對待。我們總希望自己成爲那個最早開放的最豔麗的那朵。

我們明白花朵各有各的魅力,無法比較,卻不知道人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幸福。 我們看待人生的眼光是極其短視的,只能看到一時的得失,而沒有長遠的打算。大部分人都草率輕慢,卻從未考慮放慢腳步,尋找長久的,穩定的,真摯的幸福。什麼是能讓你付出全部去奮力爭取的,什麼是你從心底想要去做到的,拋去物質的表象,有些事是你真正渴望的,而你的幸福也就在之中。

我們可以羨慕他人的人生,但要知道自己的人生是獨一無二的,自己的幸福是無法比較和衡量的。

來,高昂起你的頭,認真迎接屬於自己的人生吧!

三、“我最擅長做什麼?”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是告訴自己:我的資本是什麼?並以此作爲基礎來定下未來的方向。這是你目標的依據,也是減少你失敗的保障。

四、“我是誰?”

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兩部分來說:

1、比學分、資格證更重要的是自省:用最真摯的眼神反省下自己。

聯繫現實情況,往往我們做得不足的並非是學分、資格證之類的東西,而是對於自我的省察。現在的年輕人整日忙於獲得足夠的學分或英語成績,花費時間在豐富實習經驗或深造經歷上,對學習方法是否科學、利用時間是否有效率以及自己究竟在爲什麼努力卻沒有清晰的認識。反正周圍的同學都在做,所以自己也不甘落後,或者是被父母相勸,或者是抱着玩玩的態度疲於準備各類公開招聘會、考試,都是他們常見的理由。

實際上,自省會讓自己明白自己的缺陷、不足,讓你改正,由此變得更加強

大,更加成熟。

但單純思考並不能達到省察的目的,對於省察來講,體驗也是最好的方法。他人交流也是非常有效的經驗積累途徑。特別是和那些比自己經驗豐富或更具洞察力的人進行交流,往往能讓你從中獲得巨大的啓發。這時,更需要的是來自有經驗前輩的指點和啓發。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前輩就是“在同樣的黑暗中比自己稍稍遊在前面的人”。

2、關於傷痛:這是對年輕的最好祝福。

青春施加給人生的真正壓力,並非是那些需要積累的證書和業績,而是看不到未來的不安感無人傾訴的苦悶,無法逃避的抉擇。我們渴望的是不過一個告訴我們沒什麼大不了的人,而傷痛會教會你,你可以自己做這個人,坦然接受,自我治癒,變得更加堅強。相比那些含着金湯匙出生的孩子,那些父母已經鋪平一切道路的孩子,那些不知苦惱爲何物的孩子,你現在正繼承着最寶貴的人生經驗。

傷痛是一種歷練,那些你度過的黑暗的時期,造就瞭如今的你,讓你變成真正的成年人。

讀完全書,感覺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的人生。迷茫和疼痛,始終伴隨着我們;但藏在其背後的是陽光和幸福。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向左轉向右轉,還是一路向前,答案自在你心中。

標籤:讀後感 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