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蠟燭》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1.12W

《蠟燭》讀後感精品多篇

《蠟燭》讀後感 篇一

我懷着無比敬佩之情,讀完了《小蠟燭頭》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是講作者在一天早上,把小蠟燭頭仍了。偏偏那個晚上停電了,作者又把小蠟燭頭找了出來,一家就靠着小蠟燭頭微弱的光過了一夜。

小蠟燭頭,雖然很渺小,也不那麼光亮,但它爲自己能夠爲人民服務而感到高興,就算燃盡了,也不感到一絲悲涼。“電燈的光雖然比小蠟燭頭明亮得多,但我的心裏,將永遠留下小蠟燭頭的光亮。”這句話,使我想到,在這世界上,有許多像小蠟燭頭那樣對祖國和人民無私奉獻的人。

小蠟燭頭就像我們的老師。老師日夜辛勤地工作,爲我們備課講課。把所有的知識傳授給我們,還教給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雖然老師爲我們付出了那麼多心血,然而他們不求回報,只是爲我們能茁壯成才感到欣慰。

小蠟燭頭就像我們的城市美容師——環衛工人。清晨,當人們還在熟睡,環衛工人已經爲我們把大街小巷打掃乾淨,天天不辭辛苦地工作着。是環衛工人給我們創造了一個美麗的環境。雖然他們被弄得滿身塵土,但看着身後乾乾淨淨的大街小巷,他們的臉上同樣會露出滿意的笑容。

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還有許多像小蠟燭頭那樣的人。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努力工作,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小蠟燭頭你是那麼平凡而偉大。我敬佩所有像小蠟燭頭一樣的人,也希望自己能像小蠟燭頭那樣——燃燒自己,照亮他人。

蠟燭讀後感 篇二

《半截蠟燭》講述了一個在第二世界大戰期間,參與祕密情報傳遞工作的伯諾德母子三人與突然闖進的德國軍官鬥智鬥勇,巧妙周旋,並最終保全了情報的事。

伯諾德夫人非常冷靜,面對德國軍官依然十分冷靜。中尉把蠟燭點燃後,他不緊不慢的把蠟燭吹熄,點上油燈。大兒子傑克面對蠟燭又重新被點燃後,急中生智,伸手把蠟燭拿走去搬柴火。可德國軍官把他叫住了,他絲毫沒表現出害怕,從容不迫的把蠟燭放下,搬來柴火靜靜地坐在那裏。此時,燭焰搖曳,發出微弱的光,伯諾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情報泄露。此時,小女兒傑奎林說話了:“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我可以那一盞燈上樓睡覺嗎?”中尉看見小姑娘很可愛就同意了。

小女兒救了全家,也保護了祖國。作爲小學生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之後,回報祖國。

蠟燭讀後感 篇三

今天,我讀了《蠟燭》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

文中圍繞着一次停電,主人公用蠟燭照明寫作業這個故事,故事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但是這個故事背後確有一種高尚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蠟燭願意犧牲以自己,來換取主人的光明,真是不易呀!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爲了自己的利益,無所欲爲,兩者何以論比。

點燃自己,用光芒照亮別人,蠟燭一生就是這樣度過的,它的一生雖很短暫,但非常有意義。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辛勤的老師、令人敬佩的警察、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他們都具有蠟燭的奉獻精神。

前蘇聯偉大的作家高爾基說過:“給”要比“拿”愉快。蠟燭不正是這樣嗎?它給人們光明並不向人們央求什麼,而是無私的向人們奉獻。難道我們不應該學習這種精神嗎?

的確,蠟燭微弱的光亮遠遠不及電燈的光亮強,但它總能在危及的時候挺身而出,它難道不是讓人讚美的“大英雄”嗎?

蠟燭讀後感 篇四

讀完《電燈和蠟燭》之後,我感觸良多。電燈自以爲自己很明亮就炫耀自己,蠟燭雖然矮小卻默默奉獻。

我一直相信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其實上天是公平的,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只要你用心發現,只要你心懷感恩。

人生其實就在得失之間,但不是老天關上一扇門,然後開一扇;而是開一扇的同時,關一扇。如果開關理解爲得失的話。

最早接觸說上帝關門一說是在大學。一男生寫個同宿舍女生的情書,其中一句話就叫“上帝關門的時候還留一扇窗,你一扇窗都沒給我留。”我們拍案叫絕,說太有才了,你就答應他吧,沒看出來有這文學底蘊。

以前上學時很少考慮得失,以爲得了就得了,失了就失了,不得就不得,不失就不失,因爲不計較,所以不追究,因爲不追究,所以每天都在傻呵呵的開心,因爲開心,所以心寬體胖。仔細一想,因爲我得到了快樂,所以沒有窈窕身材。此爲得失。

《蠟燭》讀後感 篇五

這個故事發生在一條大馬路上,

有一盞路燈,非常漂亮的一盞路燈,燈罩上印着美麗的花紋,在燈罩裏,蠟燭用盡全身力量,發出亮光。它們兩個的合作,給走夜路的人帶來了光明,帶來了方便,得到了許多人的讚歎。但它們一直默默不語。

終於,有一天燈罩開口了,可它說的第一句話卻是:“你這個白顏色的醜八怪,你算哪根蔥?也配和高貴,美麗的我—花紋燈罩在一起?”聽到這句話把蠟燭嚇了一跳,蠟燭一直以爲,它們兩個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一對,它們兩個的配合是最精美的,而且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光明,可是,現在燈罩竟然不願意和它在一起了。想到這裏蠟燭傷心極了,它什麼也沒有說便悄然離去了…

燈罩失去了蠟燭,也就失去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它後悔極了,悔不該傷蠟燭的心。

就是這樣一個故事讓我沉思了很久:燈罩只是想在蠟燭面前炫耀一下自己,卻讓自己的夥伴傷透了心,離它而去,因此,它便失去了光澤,失去了自己存在的價值,這樣做值得嗎?

是的,燈罩的確美,的確得到了人們的讚歎,免不了有些飄飄然,在蠟燭面前免不了有些驕傲。這與社會中的有些人不是一樣的嗎?有些人靠別人的幫助得到了些名氣,可等有了些名氣以後,反過來又“咬”了別人一口,這種人就是在社會上有一些名氣,也是社會中的敗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