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讀《一句頂一萬句》有感(多篇)

讀後感2.64W

讀《一句頂一萬句》有感(多篇)

讀《一句頂一萬句》有感 篇一

作者除了能把書中人物的關係理得一碼一碼地之外,每個人物的性格還都刻畫的那麼形象並且與衆不同。可以說孤獨是人的一種常態,我在這人世間待了短短的二十年也對此稍有體會了,看完書再細細研究一下從小到大身邊的人尤其是大人,或者說夫妻,直接點就是我爸媽,他們是自由戀愛,也許一開始能說到一起後來隨着我漸漸長大,他們之間的話卻越來越少,現在一家團聚在餐桌上,大部分時間是我媽在說,多是講一些工作中的見聞和家長裏短,我爸偶爾符合一兩句但大部分時間都是沉默。家裏除了我爸媽開始說不到一塊,爸媽和我們這些孩子也說不到一塊。一個是我爸從來不過問我們的學習或者交友,一個是我媽想過問,我們姐弟也不願跟她細講,我們心裏就像有一大團燒得火紅的炭,只有碰到那個說得着的人才會迸發出熾熱的火焰來。

雖然說不着,但是我們習慣了,或者說這是中國大部分家庭的常態,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倒也不覺得有何不妥,與親近的人說不着可以找說得着的人去說,找別的事去做,把心中的一股氣放出來人也能暫時得到舒坦。但如果說要因爲這個說不着而離開這個依偎了半輩子的人,離開這個自己搭建起來的家,似乎不太值當。人世間有比說得着更爲重要的事,而這些都是我們維持穩定的基礎,我們確實也很難放下。簡單發表一下幼稚的看法,書是本不可多得的好書,作者是可遇不可求的好作者。

讀《一句頂一萬句》有感 篇二

“人分這麼幾種:不認識,認識,熟人,朋友,知心朋友。“朋友”不在當面表白,而是背後說起朋友的時候,是否提到過你。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你把別人當成了朋友,別人並沒拿你當朋友。另一個判斷朋友的標準是,在你走投無路時,你想投奔的人和你能投奔的人,到底幾個。”這是來自這本書的經典錄語之一。能不能與人對上話,對的話能不能觸及心靈,都與我們人生路上息息相關,這也許是當代社會我們爲什麼活得這麼累的原因吧。

小說分兩部分。第一部分講孤獨的吳摩西爲了尋找“說得上話”的養女而走出延津;第二部分寫吳摩西養女的兒子牛愛國,同樣爲了尋找“能說的上話”的人而走向延津。

這本書,是中國人民的心理寫照。多半的友情,是建立在共同話題之上的,主人公吳摩西爲了生計,與戲子手談,和縣長一起韜光養晦,但也無法改變他的命運,在吳摩西眼裏,縣長是自己的朋友,在縣長眼裏,他只不過是一個跑龍套的;吳摩西爲了一個建議,千里迢迢去找一個能幫助自己的朋友,可是他們的友情隨時間推移,慢慢變質了;吳摩西去投奔他人,卻抵不過別人一句閒話。

人都是自私的,你爲他付出,他不一定會爲你付出,最恐怖的是表面朋友,背裏卻捅你一刀。這種現象在社會中比比皆是,想找一個真心朋友,真的很難。

在千萬人中能找到一個能和你說得上話的真心朋友一定要珍惜,這是很難得的,在十幾年的路上,我才遇到一個真心朋友。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生來就是孤獨的,每個人都在尋找能和自己說上話的人,但能和自己有共同話題的人真的很少。我們之所以累,是我們在尋找路上花太多精力了,心累了,人也就累了。

無論在友情還是愛情,我們都是孤獨的,我們一生都在尋找。最後引用一句話作爲結尾:話,一旦成了人與人唯一溝通的東西,尋找和孤獨便伴隨一生。

讀《一句頂一萬句》有感 篇三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行行都有各自的難。日子是過以後,不是過從前。每個事中皆有原委,每個原委之中,又拐着好幾道彎。對與不對,都是一句頂一萬句,成也一句,敗也一句。一句話經過別人的嘴多次打磨之後就會成爲更鋒利的刀子。 昔日同舟共濟今日分道揚鑣,皆是一句話的誤會,不去解釋,就會失去太多寶貴的東西,從來不會去反省到底爲什麼,也覺得不怪自己。話,傳啊傳,就不是原來的話了,肉體也許很強大,能敵得過千軍萬馬,但輿論能間接的殺人於無形,這便是其可怕之處。

眼見不一定爲實,耳聽也不一定爲實。識人識面不識心,很多時候你看到的都是假的,都是一個人在你面前表現出來的,日久見人心。只有相處久了才知道一個人真正的模樣。

快樂和有趣的婚姻很重要,如果兩個人都說不到一起去那他們註定是不合適的。婚姻是自己的,不要爲了任何人委屈了自己的幸福,將就一輩子是痛苦的,沒有人會爲你的幸福買單,幸福可以晚一些,只要是讓自己一輩子快樂的,找一個說得來、讓你開心、對你用心、無話不談、三觀一致的人是最重要的。想起圍城裏的一句話: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來,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