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21世紀教子方法》讀後感

讀後感2.77W

目錄

《21世紀教子方法》讀後感
第一篇:《21世紀教子方法》讀後體會第二篇:21世紀父母教子必須具備的六素質第三篇:21世紀技能讀後感第四篇:《21世紀學習的革命》讀後感第五篇:21世紀的管理挑戰讀後感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21世紀教子方法》讀後體會

 

讀《21世紀教子方法》心得體會 近來,我讀了一本名叫《21世紀教子方法》的書,作者是王志剛。這書分爲上、下兩冊。上冊重點介紹了教子方法和教子技巧;下冊則把成功學和家庭教育學融爲一體進行闡述,指導家長怎樣成功教育孩子。

讀了這書,確實令我受益匪淺,興奮不已!因爲站在母親的角度,看了這書,對教子方法和教子技巧上有着更豐富、更廣闊的思考空間和指導內涵。

其實,這書所闡述的分論點很多,但讓我心泛漣漪、感觸最深的有三點:一是樹立和維護孩子的自信心。對這一點,作者非常強調,在每一章節裏幾乎都有提到。而每看到這,它總會讓我的心隱隱作痛,難受之極。它逼我反思:在“樹立和維護孩子的自信心”方面,我們作出了多少努力?二是賞識教育。以前,總以爲賞識教育就是表揚加激勵,而並沒有批評。而今,讀了這書,才豁然開朗,原來賞識教育並非如此。它是以信任、尊重、激勵、理解、寬容、提醒爲原則,還要有及時的批評和耐心的糾正。而這裏所說的批評並不是聲色俱厲,而是讓孩子在不知道受教育的情況下已接受了批評。這“賞識教育”喚回了我的記憶,讓我想起當初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的教育。那時,孩子說話含糊不清,走路歪斜難看,但父母沒有責罵,只有鼓勵,表揚,微笑。孩子在歡樂中學,父母在欣賞中教,結果孩子進步特快。反之,要是當初父母發脾氣,打罵孩子,結果孩子又會怎麼樣呢?不成啞巴或結巴纔怪!這就是心態造就能力啊!心情好,一好百好,心情不好,一了百了。三是快速記憶。書中描述一個有生理缺陷的聾孩周婷婷,採用了這種快速記憶,在三、四分鐘內,能快速地一字不漏地把十多個生詞背記出來。讀到這裏,能不驚駭萬分,感慨萬千!這還得了?天哪!爲何我們四肢齊備,五官健全的孩子卻不能?我們的教育錯在哪兒?我不由自主地陷進了苦思冥想中……腦海裏一次次出現了快速記憶的概念和好處。很快,我的心中有數了!我的心舒暢多了。

讀書是爲了學以至用!盡信其書不如無。讀書就得學會靈活貫通,做到舉一反三,去僞存真。更要做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無益於身心的書莫讀。只有這樣敏而好學,讀萬卷書,如行萬里路,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當然,讀書的滋味,一言難盡。其味像飲齋啡,如品好茶,似吸牛奶,是喝苦藥。但是“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呀!生命的短暫,知識的無窮。我們只好用這有限的生命,心繫書香,靈飄書海,魂遊書山,尋覓睿智,盛滿智囊,令自己獨具慧根。這樣,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諦,爲人的最高價值!爲此,苦也得讀。這就是我的讀書心得體會!

第二篇:21世紀父母教子必須具備的六素質

21世紀父母教子必須具備的六素質

在21世紀,家長要對子女實施素質教育,首先應明確現代社會需要人們具備什麼樣的素質。這個問題不弄清楚,就無法對子女實施素質教育。

對於人個體的發展,不論是什麼時代的兒童都要堅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使自己成爲道德高尚、智力發達、情趣高雅的人。從社會發展的需要來說,不同的社會歷史發展時期,由於生存和生活環境的不同,對社會成員個體的素質有不同的要求,在新的歷史時期,對社會成員在素質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21世紀,對新一代社會成員在素質上提出了什麼新的要求呢?要弄清這個問題,就需要我們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有哪些本質的特徵。這些本質特徵,決定社會成員的素質。考察一個人的素質是高還是低,不是看他在學校的考試成績,也不單是看他的文憑,最權威的衡量標準是看他能不能適應現存的社會生活。能夠適應社會生活的,就是高素質;反之,不適應社會生活的,就是低素質。因此,我們對自己的子女進行素質教育,必須從市場經濟社會的本質特徵出發,認識未來對孩子在素質上提出的新要求。不從社會發展的需要去培養孩子的素質,那是盲目的,不可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材來,孩子進入未來的社會,將難以生存,更何談有什麼自我發展能力。

那麼,21世紀的人們必須具備什麼樣的素質呢?在孩子小時候,家長應當進行哪些方面的教育呢?

第一,21世紀是開放的社會,要求人們具備社會交往的能力。

21世紀,市場經濟將進一步發展。市場經濟的發展是以對內對外的開放爲前提。開放是市場經濟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徵。所謂“開放”,就是溝通、交流。從內容上說,包括物質、精神、文化、科技諸方面的溝通與交流;從地域上說,既有國內的,也有國際的溝通與交流。要參與社會生活,適應社會生活,未來的社會成員就必須具備社會交往能力。不僅要善於與自己有共同利益的人進行溝通和交流,也要善於與自己利益不一致的人進行溝通和交流。爲此,家長們要從孩子小時候創造條件,讓孩子與家庭以外的人溝通、交流,比如,要打開家庭“城堡”的大門,請進來,走出去,讓孩子早一點兒進入社會羣體,在和別人交往的實踐中增長交往能力。

第二,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社會,要求人們具備競爭與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這不僅是自然界的現象,也是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在21世紀的社會生活中,競爭不僅是普遍的社會現象,也是非常激烈的、尖銳的。競爭,對於任何人來說將是不可能逃避的。只有積極參與競爭,纔有可能生存。所謂“競爭”就是相互爭勝。而要取得競爭的勝利,除了需要增強個人的競爭實力以外,善於與別人合作將是至關重要的。單槍匹馬、孤軍奮戰,不會在事業上有什麼作爲和成就的。競爭就會有勝利有失敗。爲了讓我們的孩子們勇敢地迎接21世紀市場經濟社會競爭的挑戰,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家長要從小鼓勵孩子爭強好勝、拼搏進取,培養吃苦耐勞、團結合作的精神,訓練他們能夠經受挫折、失敗的心理品質。

第三,21世紀是高度信息化的社會,要求人們具備獲取、篩選、處理信息的能力。

由於社會生活的開放,國內國外的信息溝通和交流將大大加強。傳播信息的渠道增多,傳播的信息量增大,人們隨時隨地就可以接觸到大量的信息。特別是交通、

通訊的高度現代化,社會的信息化程度還會不斷提高。社會的信息化,也促使家庭的信息化,孩子們“足不出戶”就可以接觸到許多信息。家長要培養、訓練孩子掌握獲取信息的能力,能運用現代化的手段及時捕捉有用的信息。在大量信息潮水般涌來的時候,難免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積極的和消極的信息同時涌向孩子們。而孩子們對信息的感受能力很強,對信息的“篩選”能力卻很差,這樣就很容易對積極或消極的信息兼收幷蓄,受到不良思想意識和生活方式的影響和毒害。因此,家長們要從孩子小時候就對他們進行道德觀、價值現、倫理觀的教育,提高分辨是非、善惡、美醜和抵制腐蝕的能力。

第四,21世紀將是知識經濟社會,要求人們具備高度的文化科學素質。

市場經濟社會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文化科技之爭。商品的質量、經營管理水平,都可以說是文化科學的顯現。就個人而言,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實際上也是文化科學素質的競爭。具有高度的文化科學素質,纔會擁有很強的競爭實力,纔有可能在競爭中獲勝。有的家長看到社會上有的沒有什麼文化的人發了財時,就誤認爲市場經濟社會不需要文化科學知識;看到目前社會上還存在着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簡單勞動和複雜勞動倒掛的現象,就對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意義產生了懷疑。這是沒有認識到市場經濟社會本質特徵的反映。家長必須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和文化科學知識的學習,用現代文化科學知識武裝他們的頭腦,並且培養他們好學的精神和會學的能力,以增強他們在競爭中的實力。

第五,21世紀將是充滿生機的社會,要求人們具備發展創新、開拓進取的精神。 市場經濟實行的是自由競爭,優勝劣汰是自然法則。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不斷地更新自己、充實自己、發展自己。新生事物是適應社會發展潮流的,具有巨大的生命力,是不可戰勝的。要在競爭中獲勝,必須不斷地發展、創新、開拓、進取。任何保守、僵化、停滯不前、固步自封,都會失去競爭的優勢。在瞬息萬變的社會生活中,不僅需要人們具有社會適應能力,也要人們具有不斷開拓、進取、創新的精神。因此,家長們從孩子小時候,就要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培養愛學習、終生學習的時代精神和創新的能力。 第六,21世紀是法制社會,要求人們具備高度的法制觀念和道德水平。

隨着市場經濟發展日益成熟,政府對經濟的調控職能作用越來越小,而代之以進行調控的是法律,人們清楚地看到,我國的法制建設正在加緊進行,法制越來越健全、完善。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要想自由的生活和工作,沒有強烈的法制觀念將會四處碰壁、寸步難行。

道德和法律一樣,都是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爲的準則和規範,都對人們的行爲起着約束和調節的作用。它們的區別在於:道德強調的是自覺,法律帶有強制性,要做到能夠自覺地遵守法律,必須具有高度的道德水平。我們做父母的,要從孩子小時候,就對他們進行法律和道德教育,要他們知法、守法,自覺地在法律允許範圍內進行活動;對他們進行道德教育,提高他們的道德水平,把他們培養成爲道德高尚、知法守法的現代人。

第三篇:21世紀技能讀後感

《21世紀技能:爲我們所生存的時代而學習》讀後感

沂源第二實驗國小唐秀

最近,按照上級要求我認真閱讀了《21世紀技能:爲我們所生存的時代而學習》一書,書中主要介紹了:近幾十年來,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一直在發生鉅變——先進的技術與交流手段、迅猛的經濟發展與激烈的競爭、翻天覆地的變化,日益加劇的全球性挑戰(從金融危機到全球變暖等)。如果我們的學校教育仍然保持不變,那我們該如何應付未來的世紀挑戰?

這本書爲我們提供了個21世紀學習的框架,提出了生活於這一複雜而相互關聯密切的21世紀必備的技能。21世紀的教育,不僅包括傳統教育科目,如閱讀、寫作、算術等,更應注重適應現代社會的主題,如全球化意識、金融/經濟、健康與環境保護素養等。一句話,21世紀的學校,應該教會學生運用21世紀技能,去理解和解決真實世界的各種挑戰!

這些挑戰對學生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提出了新要求。爲了使學生具備時代變化所需要的能力,學校教育必須主動變革,以適應社會發展對教育的要求。

21世紀中國教育的理論架構中“兒童發展”將真正成爲一個關鍵詞。 傳統教育觀念強調知識獲得,強調“美德袋”的灌輸,強調成人中心主義的師生關係等等。應試教育便是一種較爲典型的傳統教育模式。我國近年來出現的素質教育思潮便是針對應試教育而發的。素質教育最初反對的是應試教育在實踐層面上存在的種種弊端,但隨着素質教育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將會對應試教育背後的原因──傳統教育觀念進行理論的反思,進而使素質教育思潮逐步發展爲一場反對傳統教育觀念、建立現代化教育理念的運動。

兒童總要成爲成人,成爲社會的一員,成爲文化的繼承者和建設者,因而,兒童教育是不可能迴避社會對兒童的種種要求的。而兒童中心論者則認爲這種社會需要無可厚非,但欲實現這一需要,仍然要考慮到兒童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只有按照兒童的本性實施相應的體現社會需要的教育,才能真正實現社會對兒童發展的要求,也才能真正實現教育對社會進步的推動。兒童中心論者的這一認識並沒有錯。

在21世紀,在教育理論的建構過程中不斷強調“兒童發展”這一概念,讓人們重視這一概念,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首先教師就要建立一個以學生爲中心的課堂,來培養學生21世紀技能並教會他們熟練運用。主要表現在:

(一)責任感和適應性 —— 在個人、工作和社會環境中既能夠承擔

責任,又表現出靈活性;能夠爲自己和他人確立高標準或重要目標並實現它們;能夠忍耐不確定性。

(二)溝通技能——在各種情境下,以各種形式理解、應對和進行有效的口頭、書面和多媒體形式的交流。

(三)發展信息與交流技能。善於運用通訊、信息加工與研究工具(如電子郵件、文字處理軟件、羣件、呈現工具、網頁設計、網絡搜索工具),以獲取、處理、綜合、評估、創建和交流信息。

(四)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技能。(1)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推理、決策制定,理解系統中各部分之間的關聯;(2)具有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能提出、實施和交流新的思想,理解並接納別人的不同意見。(來源本站:)

(五)人際交往和合作技能——表現出團隊合作精神和領導能力;適應不同的角色,承擔不同的責任;能與他人高效合作;富有同情心;尊重不同意見。

(六)自我指導——瞭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和學習需求,獲取合適的資源,將學習由一個領域遷移到另一個領域。

(七)社會責任感——行事負責,以集體利益爲重;在公私場合中的行動都符合人倫常理。

總之,社會的發展需要我們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讓我們一起攜起手,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工作氛圍,不斷完善自我,努力提高素質,爲更好的服務學生打好基礎,爲自己今後發展鋪就道路,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努力適應21世紀發展的要求,成爲終身學習的楷模。

第四篇:《21世紀學習的革命》讀後感

《21世紀學習的革命》讀後感

———————新時代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是《21世紀學習的革命》這本書的作者拋給我們的第一個問題,也是整本書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因爲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弄清楚這個問題,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學方法,從而最大程度的開發出學生的潛力。本書作者對教育進行了深刻地反思和批判,並身體力行地在美國創辦了瑟谷學校,在那裏的學習全是自發進行的,學生們有足夠的動力探究世界、學習知識。

教育的目的是學而不是教,只要能給學生提供一種有學習興趣的環境,使每個學生所擁有的各式各樣的內在動力發展成爲積極的愛好,而非成年人企圖以自己希望學生所具有的動力,來替代學生身上本來帶有的那些內在動力,讓學生自身的潛能得以最大化發揮,那麼可以說教育的目的就達到了。然而這樣的境界在教育體系相對完善的美國尚未達到,在中國更是相距甚遠,我們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學生們的創造性,在新時代的教育中,我們更強調“學”而非“教”。學生是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主體。這是因爲學生不僅是有生命的動物,更是有意識、有情感、有個性的社會人,他們不是盲目、機械、被動接受作用於他們的影響,而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個體。學生的自覺性、獨立性、創造性等主觀能動性的素質會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與發展的能力也隨之不斷增強與提高,這是教育客觀規律所決定的,也是教師必須首先認識到的學生特點,是現代教育者必須樹立的科學正確的學生觀。與學生自我發展的主體特點相對應的,應該是教師的啓發、引導、促進的工作特點。教師應該認識到教學的任務不只是教給學生知識技能,更應該是想盡辦法讓學生自己去學習,主動學習,學會學習。充分體現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地位。

第五篇:21世紀的管理挑戰讀後感

21世紀的管理挑戰

我讀《21世紀的管理挑戰》之隨想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這個時代在變,可是它哪些方面在變,這些變化需要我們怎麼做,我們卻不甚瞭解。這本《21世紀的管理挑戰》,讓我驚訝的是它可以把如此宏大的話題講得清晰而又醍醐灌頂。

在書中,德魯克認爲21世紀最應該引起我們重視的變化不是在經濟領域,也不是技術領域,而是社會和政治層面上的變化。包括越來越低的出生率,可支配收入上的變化,對績效的認識,競爭全球化與政治分裂的不協調。這些變化可能使得現在處於高度增長的行業逐漸走向衰退,而一些細微的現象也可能暗示着巨大的機會和潛力。作者認爲,企業管理不僅僅是關於內部的管理,而是對外部機會和威脅的管理,任何組織的績效都只能在外部反映過來。因此,革新是一種必然。

但是,作者有一句非常鼓勵人心的話:“創新不是天才的靈光一現,而是艱苦卓絕的工作,它也遵循很多原則”。

第一個原則:創造未來、放棄昨天的原則。我們的非理性決策中,有很多都是因爲我們不能放下昨天。

比如,我們無法停止已經付出了很多努力的事情,即使它被證明是不明智的,這就是決策中應該放棄考慮的沉默成本。很多時候,我們發現一件事情已經開始出現異樣,但是我們不敢去正視它,而是要等到它已經赤裸裸地被證明是錯誤或失敗的時候我們纔開始後悔。有的人明知道感情已經出了問題,但還是痛苦地經營着,想到都爲他付出了這麼多年,如果分手,那麼這些年的感情不都白費了麼?要想一個人承認自己做了一件錯的事情,比抗拒地球的引力還要困難。在企業中,一件產品或部門已經奄奄一息,但是很多人捨不得對他進行必要的清理,都會辯解說它尚有一點價值。於是,那個產品還繼續佔用庫存、銷售人員和推廣費用。而如果認識到機會成本的存在,將維持這奄奄一息的產品用來開發一個新產品,我們就是在創造未來。因此,要想變革,首先是需要對變革的必要性有清醒的認識,需要一種敢於變革的魄力。我們需要問自己,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還會做出現在我們正在做的決策嗎,如果我事先知道了現在的情況和信息,我是否會堅持之前的決策,如果不是的話,那麼變革的時機到了。

重要假設:任何產品或服務的最終用途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同樣,任何最終用途都不是任何產品或服務所特有的。

想到剛剛傳出前ceo喬布斯去世的蘋果公司,可以說,喬布斯是硅谷高科技商業主義的代表,以不斷的創新和變革,抗拒被新力量邊緣化的危險,而不斷遭遇錯誤,又不斷奇蹟般的復甦。他用30十年時間創作出影響一世紀甚至更久的產品以及服務。喬布斯創造是一種生活方式,他將pc機的個人化凸顯至極致。個人筆記本的收藏、愛好可以快速的與其手機、音樂播放器等電子設備同步化,這樣一個“同步化”的過程,超越了其他手機,而使顧客從擁有一件蘋果產品短時間內發展成爲多件蘋果產品的使用者。

這句帶有辯證意味的假設和蘋果的這個案例給我的啓發簡言之,非客戶或沒有成爲客戶的人羣和客戶一樣重要,甚至比客戶更重要。這裏又要提出大師德魯克的另一句話“要找出自己有什麼優勢,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反饋分析法’。”也許蘋果平板電腦在發明出來並未有如今如此多的功能和應用,客戶比較或者使用後的反饋,給了設計師更多的靈感源泉,讓“最終用途”的定義總是在由清晰變模糊的過程中。我想,現如今ipad普遍應用於醫療、辦公等公共事業是喬布斯當初沒有預料到的,但同時他的前瞻性也是由他總是害怕產品邊緣化的性格決定的。德魯克的觀點也很好的印證了他的正確性,他認爲:“管理層的出發點不再是自己的產品或者服務,出發點應該落在客戶認定有價值的方面。”

重要結論:企業聯盟的基礎不是平等的合作關係,而是供應商的依附關係。

德魯克先生認爲最成功的企業聯盟案例是瑪莎百貨的聯盟模式,幾乎所有向其供貨的企業都被納入到它自己的管理系統中,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而維繫它們之間關係的不是靠控股權或對所有權的控制,而只是一紙合同。

這是典型的靠零售商和供應商合作關係取勝的案例,而放在如今的組織中,我想到了地方提及的“聯合營銷”。如果說零售業的基礎是供應商的買方地位,那麼對於“無邊界組織”的基礎是價值創新和市場趨勢。新的成功因素不再是“規模,角色清晰,專業化,控制”,而是“速度,靈活性,整合,創新”。“聯合營銷”模式是企業對傳統市場觀念與競爭行爲的創新變革,是基於組織之間深度合作及長遠利益的價值創新聯盟。成功且長久盈利的企業逐漸將自己的核心資源定位爲品牌價值,因此聯盟者能成爲有機整體,並不是靠的股權控制,也不是所謂的一紙合同,而是核心資源的互補性,而形成的深度合作。正如德魯克所說“變革的一種方法是,將持久的關係建立在不斷變化的合作關係的基礎上。”

耳熟能詳的案例有聯想和可口可樂的合作,久久鴨脖和青島啤酒,綠盛牛肉乾和動漫遊戲。當雙方都把自己的核心資源交予對方進行合作時,關係必定是合作平等的,因爲誰也不會不把自己的品牌當回事,相反他們都會更加期待這樣的合作能爲他們的品牌賦予更多的含義,

挖掘更多的潛在人羣。

重要結論:國家疆界主要作爲約束機制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決定管理實踐的不是政治,而是經營方式。

德魯克先生在本書中多次強調“國家邊界”的重要性,他認爲“每個管理人員必須學會管理外匯風險”,“企業不再有可能將經濟的發展寄託在廉價的進口勞動力上”。運用國際貿易的知識,資源稟賦的優勢只是暫時可以利用的,隨着資源優勢逐漸減弱,只有憑藉獨一無二的經營模式才能在同類競爭者中跳脫出來。

我想起昨年日本7級大地震,國際原油、農產品、鐵礦石等都受到很大影響,對中國高科技影響也很大,推動資金迴流日本,對全球的資金將有所縮減,資產品特別是大宗商品價格會有向下壓制作用。這樣的外匯風險是無可預料的,如何應該則是各個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這也正驗證了德魯克的一句話:“外部信息可能是管理人員開展工作所需的最重要的信息。”

重要結論:維繫人際關係是一種責任。

當然,他在這裏講的人際關係,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朋友之間出去喝喝酒聊聊天的那種人際關係,而是工作中與相關者的關係。德魯克認爲,因爲每一個別人都和我們自己一樣,有着自己的優勢,做事方式和價值觀,因此,瞭解、尊重與我們共事的每一個人是我們的一種責任。由於組織中,上級需要向下級瞭解信息和知識來做決定,下級從上級那裏接受目標和任務,同事發揮需要協同作用而不是單打獨鬥。因此,每一個人都應該承擔其維護人際關係和溝通的責任。作者試圖告訴我們,主動走到同事身旁,告訴他:“這就是我擅長做的事情,這就是我工作的方式。”這不會很突兀,相反,讓別人瞭解我們自己、瞭解別人是受歡迎的。

在這本書中,德魯克非常強調知識工作者管理下半生的重要性,由於壽命的增加以及競爭的加劇,知識工作者的壽命往往比他所在的組織壽命更長,因此,知識工作者應該儘早爲下半生做好規劃和準備。在西方發達國家,很多人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也在一些社區機構中做志願者或兼職,或者去進修。這樣,當他們退休或者失業時,他們也能很快地找到一個可以發揮作用的組織。

看德魯克的書,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我願意並且能夠與他有很多對話,沒看到一些看起來

樸實的句子,背後都蘊藏着深厚的思想和祭奠。柯林斯終生的都在驗證德魯克的經典理論,而我,作爲管理學的本科生,但願能在這樣的對話和反思中悟出些許的真諦。

推薦相關範文:

《21世紀的管理挑戰》讀後感

21世紀學習的革命讀後感

21世紀的重要問題

21世紀通知

21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