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端午的鴨蛋》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1.97W

《端午的鴨蛋》讀後感多篇

《端午的鴨蛋》讀後感1

在作者的家鄉,端午節的習俗真是五花八門,例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等等。然而,最令人印象深刻莫過於那誘人的高郵鹹鴨蛋,質細而油多,小孩兒們還用鴨蛋絡子掛起鴨蛋,又給美味增添了許多明亮的色彩。

而作者描摹的一切,在我童年的回憶找到了熟悉的畫面。我也是江蘇人,與作者汪曾祺是老鄉,而俗話說無巧不成書,我是江蘇揚州人,而高郵是揚州市裏的一個縣級市,所以,我的童年自然也少不了高郵鹹鴨蛋的香味。

每次吃鹹鴨蛋時,媽媽總會輕輕揭開鴨蛋頭的殼,用筷子向白嫩的蛋白裏一戳,紅油就一下子冒出來,這時,媽媽就趕緊叫我來吸紅油,吸得我滿嘴都是,再挖開蛋白,則露出了紅彤彤的鴨蛋黃,這種感覺已逐漸忘卻了,不知何時才能再吃上家鄉的鹹鴨蛋,我又不禁後悔爲何沒有早點發現這生活中的精彩呢?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十二紅,我隱約也記得小時候端午節外婆也給我做過一次,除了莧菜、蝦、鹹鴨蛋外,好像還有菱角、紅糖棕子、涼粉和紅燒鵝,其它的我也記不清了。原來童年進的我,哪裏還會想到幾年後的我,正在懷念這平日的時光呢?哪裏還會想到幾年後的我想勉懷生活中精彩,卻因記憶模糊而感到一陣失落呢?

珍惜現在身邊的精彩吧,不要等到以後,失落地在回憶中翻箱倒櫃。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端午的鴨蛋》讀後感2

汪曾祺是我國當代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家、劇作家,他的家鄉高郵也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在《端午的鴨蛋》等許多作品中,汪曾祺以滿腔的熱忱,向人們介紹了高郵的風土人情,充分體現出他對自己家鄉的無限熱愛之情。

讀過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鴨蛋》,我能夠感覺到,在作者小的時候,過端午節是一件特別好玩的事情。在手腕上系百索子,做香角子掛在帳鉤上,貼五毒和符子,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王字,放黃煙子薰五毒,用黃煙子寫草書的“一筆虎”,午飯吃“十二紅”的.菜,特別是從煮熟的鴨蛋中挑出淡青色的掛“鴨蛋絡子”,什麼時候一高興,就把絡子裏的鴨蛋掏出來吃掉,再用洗淨的鴨蛋殼,在晚上捉了螢火蟲放在裏面玩。可惜我沒有過過這樣好玩的端午節。我們過端午節時好像和平時星期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只是要吃糉子,街上有一些賣東西的,好像也是百索子、香包之類的,但是爸爸媽媽從來也沒有給我買過。

從《端午的鴨蛋》裏,我還知道了高郵有名的特產——鹹鴨蛋,還有成批輸出的雙黃蛋。作者介紹說高郵鹹鴨蛋的特點是質細油多,“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都冒出來了”。奶奶經常從老家帶鹹鴨蛋過來,蛋黃都是淡黃色的,但是我不喜歡吃。看了汪曾祺先生的介紹,我倒是覺得高郵鹹鴨蛋一定非常好吃。什麼時候我一定讓爸爸媽媽帶我到高郵去,順便好好品嚐一下高郵的鹹鴨蛋。

《端午的鴨蛋》讀後感3

“系百索子。五色的絲線擰成的小繩,系在手腕上。絲線是掉色的,洗臉時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紅一道綠一道……”

品味着汪曾祺老人的《端午的鴨蛋》享受着陣陣民俗文化的魅力,不由想起最熱鬧的端午節,心中不由涌起陣陣漣漪。

“端午節,我們那裏興掛“鴨蛋絡子”。頭一天,就有姑姑或姐姐用彩色的絲線打好了絡子……”

讀着讀着,眼前似乎浮現着孩子們掛着鴨蛋絡子,額頭上用雄黃寫着“王”字奔跑着嬉戲着……回憶着自己童年時的端午節: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帖五毒、帖符、喝雄黃酒……想想當時玩得不亦樂乎啊!

曾今的端午熱鬧而豐富,如今的呢?

作爲現代都市的一員,大家都爭先恐後的過起了“洋”節日。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等早已被拋之腦後,扔給歷史作記錄,取而代之的是聖誕節、萬聖節、情人節……

記得去年的聖誕節,大街上,樹上都掛滿了彩色的小燈泡,孩子們都興奮的向聖誕老公公要禮物,所有人看起來都十分的充實和開心。而端午,確實在寂靜中度過的。有些人早已忘記了端午節,只有一些老人在吃糉子,在給自己的小孫子孫女系百索子。而其他人已沉醉在城市的喧囂中不可自拔。

端午寄寓着人們對屈原的懷念,寄寓着我們祖先的人們,寄寓着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而今的端午,而今的古文明已經和現代文學產生了衝擊,致使人們在慢慢的忘記。可是,這些文化這些民俗忘記嗎?

我們的風俗,是歷史演進中不斷沉澱的寶藏,所以我們在發展進步的同時,拾起那將被丟棄的文明吧!

去年的端午,大家丟失了傳承文化的機會,今年我希望可以看見往日的繁華。讓民俗,讓文明在我們這一代傳承、昇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