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蘇軾這樣的人讓我感嘆

蘇軾這樣的人讓我感嘆

蘇軾這樣的人讓我感嘆

落盡繁華皆不是

蘇軾於景祐三年生於偏遠川蜀的書香門第之中。其父蘇洵爲他起名"軾",意爲車前的扶手,取其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這樣的名字或許正是昭示了蘇軾不平凡的一生。 嘉祐元年,蘇洵父子三人一同進京應試。蘇軾清新灑脫的文風,讓當時歐陽修稱讚不已,一時聲名大噪。正當蘇軾,準備大展身手時,父親母親接連病逝,兩兄弟回鄉奔喪,及六年守孝期滿才得以回京。正是這時,震動朝野的王安石變法開始了,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都因王安石政見不合或反對新法,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早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了,可謂是“繁華落盡,物是人非”。蘇軾空有滿腹才華經綸,卻鬱郁不得志,令人扼腕嘆息。

蘇東坡起伏的一生

蘇軾執意向皇上指出新法的弊害,惹怒了王安石,他只得自請離京,離開了他年少時心心念念,期望大展身手的政治朝野。

後來在地方上任後,他給皇上寫了一封《湖州謝表》,其中個別句子被新黨過分解讀,批“譏諷先朝”,要置蘇軾於死地。但是王安石認爲“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於是蘇軾得以從輕發落,貶至黃州。

在黃州,雖然是他在政治上的最低谷,卻是他文學創作的顛峯。著名的《水調歌頭》《飲湖上初晴後雨》等名篇佳作都是在此誕生,即使到了黃州的他,沒有任何權利,沒有親戚朋友,也被政敵們視爲眼中釘、肉中刺。後來又被貶到更加偏遠的地方——惠州、儋州。他每到一處都兢兢業業,力圖將這些地方治理安定,他也的確爲這些地方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令人讚歎。但是因爲儋州(今海南)當時太過荒涼、偏僻,最後病死他鄉。蘇軾的一生落下了帷幕。錢穆曾說過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裏見。蘇東坡的儒學境界並不高,但在他身處艱難的環境時,他的人格是偉大的。不論是他的才華還是精神都值得我們稱讚。

“美食家”蘇東坡

蘇東坡素有“美食家”之稱。在黃州任官期間,他苦中作樂,發明了東坡肉、東坡魚、東坡肘子等美食。在儋州時,他敢於嘗試,儋州海濱,蠔甚多,肉味鮮美,東坡食後,詼諧地著文:“每戒過子慎勿說,恐北方君子聞之,爭欲爲東坡所爲,求滴海南,分我此美也。”他不僅自己敢於嘗試海鮮,還要告訴別人太好吃了,誰都別和我搶。

蘇軾用一生把別人的苟且活成瀟灑。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絕不苟且的生活,要用雙腳去實現詩和遠方的夢想”。他不願向命運低頭,像蘇東坡這樣的人,他是不會滿足於只寫寫個人的悲歡離合、愛恨情愁的,他的眼中、心裏更多的想的是百姓,想的是社稷。就是這樣一個人讓我忍不住感嘆:“漂漂何所以,天地一沙鷗”。

“黃州惠州儋州”

蘇東坡從一帆風順的仕途,被貶到荒無人煙的黃州,他的內心充滿了慌張與徬徨,但是他從來都是一個樂天派,是一個善於將無趣轉化爲有趣的人。所以在黃州蘇東坡將自己豁達樂觀的天性發揮到了極致,黃州的山川草木、赤壁的濤聲、承天寺的夜色、東坡草堂的詩意生活都化成他筆下的不朽。

從意氣風發到一展宏圖的少年到最後客死他鄉的悲慘結局,蘇軾的一生跌宕起伏,感受到了人生無常世間冷暖,但他的豁達,“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灑脫。他樂得其所,說到他的一生,對自己的評價是“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標籤:蘇軾 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