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人格魅力》讀書筆記

目錄

《人格魅力》讀書筆記
第一篇:《教師應具備哪些人格魅力》讀書筆記第二篇:九型人格讀書筆記第三篇:《動機與人格》讀書筆記第四篇:《榮格人格類型》讀書筆記第五篇:九型人格讀書筆記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教師應具備哪些人格魅力》讀書筆記

劉良華教授在《教師應具備哪些人格魅力》中提到:渴望賞識是人性的弱點,也是人性的優點,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無一例外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一個人要是在他的一生中沒有遇到過幾個好老師,他這一生就基本上沒有希望了。

對於這一觀點我是非常贊同的,同時也讓我回想起我的恩師-陳子增老師。陳老師是我讀高一時的語文老師,當時他很瘦,個子很高,給我最初的印象就是弱不禁風,但他的眼睛很大、很敏銳,在課堂上,學生點滴的亮點都會被他發現,並大加讚賞。從國中起,我就很怕寫作文,因爲每次寫作文時,我都不知道該寫些什麼。記得高一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後的第3天,陳老師把已改好的卷子發下來,同學們就立刻相互看成績。我還沒來得看卷子,我前排的一位經常搗蛋的男生就搶了我的卷子來看,我聽他突然大喊起來:哇!你真厲害!作文竟然拿到10分!”(當時的作文滿分是40分)其它同學立即大笑起來。我記得我當時的臉煞白,我覺得自己羞愧得無地自容,恨不得能挖個洞鑽下去。

第二天,陳老師講作文時,抽了好幾個學生的卷子,我的也包括在內,當時同學們的目光都往我這邊掃,似乎在等着看老師怎樣修理我,等着看我的笑話。但令大家“失望”的是,陳老師把我的作文投影在屏幕上,叫全班同學齊讀,然後問他們:“你們覺得這篇文章怎樣?我覺得這文章很不錯,觀點明確、條理清晰,結構嚴謹。我希望同學們在今後寫作文時,要好好學習她這方面的優點。這篇文章之所以拿不到高分,是因爲沒有相關的材料來支持觀點。只要她今後能多看書,多積累材料的話,我相信她今後的作文一定能拿高分”。陳老師這句話,像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田,我覺得自己渾身充滿了力量。從那以後,我愛上了讀書。每次考試,我不但作文能拿到高分,而且語文的整份卷的成績也在不斷地提高。大學聯考時,我的語文成績在全校排第二名。結果,我被華南師範大學錄取了,成爲村裏的第一位女大學生,這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因爲我遇到了一位善於賞識學生的老師。

在平時,我們總會聽到教師們在抱怨自己班上的學生有多差。我想教師們應好好反省一下:到底是誰製造了差生?一個經常批評學生的老師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嗎?學生不是神,他們也渴望得到家長、教師的賞識。通過賞識,我們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教師對他的關注和關懷;通過賞識,可以幫助教師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喜愛;通過賞識,我們可以讓學生獲得情融融、意切切的心靈感受,這種感受會轉化爲積極向上的原動力,燃起學生的希望之火,喚起他們的進取心,讓一個平庸的人變得偉大。所以,教師不要吝嗇自己的賞識,要做一個善於賞識學生的教師。

第二篇:九型人格讀書筆記

九型人格讀書筆記

看完九型人格後讓我認知每種性格的存在,接受每種性格存在的價值,尊重每種性格的使命,協發自內心深處對每種性格的人真正的包容。在現實世界中,處在健康狀態的人不會持續生活在禪境一般的羽化狀態中,也不會永遠都是完人——不論這意味着什麼。在蘇菲教中有一句名言,闡釋了人的性格與本體之間的關係。這句話是:“帶着你現有的記憶和理解,去成爲你之前的你。” 我們的大部分決定和愛好都是基於我們複雜的習性,而不是建立在自由選擇的基礎上。不管我們會變得多麼健康或幸福,我們永遠都是不完美和有侷限的。不要逃離生活遁入空門,也不要做人上人,尋求不可能的完美,而應當學會起身迎接巨大的挑戰,成爲或者說做一個真正的人。

第三篇:《動機與人格》讀書筆記

《動機與人格》讀書筆記

這周,我重新讀了一遍《動機與人格》。下面我把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記我的理解說一下。 《動機與人格》是人本心理學之父、當代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之一的馬斯洛所著。同時這本書也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這本書分爲四部分:動機理論、心理病態與正常狀態、自我實現、人類科學的方法論。第二部分“心理病態與正常狀態”糾正了我對健康人格的錯誤認識。第四部分“人類科學的方法論”讓我學會了讓自己變得優秀、健康的方法。但本書主要講的是第一部分“動機理論”的“需要層次”和第三部分“自我實現”,下面我說一下我對這兩部分的理解。首先是“需要層次”。

需要分爲低級需要(或生理需要)和高級需要(或心理需要)。這兩類需要分五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實現需要,需求層次逐漸遞增。人類動機生活組織的主要原則是基本需要按優勢或力量的強弱排列等級,優勢需要一經滿足,相對弱勢的需要便會出現。下面是第三部分“自我實現理論”的理解。

馬斯洛對自我實現的人的研究是一項非正式的個人探索,他一生都在做着這件事。馬斯洛選了他本人認識的一些朋友,以及一些公衆人物和歷史人物作爲研究對象(這些人都是自我實現者)。通過對這些人的研究,馬斯洛得出對自我實現的人最重要和最有用的總體印象。

1、 對現實的感知:這些自我實現者比常人有更強、更準確的對事物的感知、判斷能力和對

未來的預測能力。他們能比其他人更加迅速、準確的發現被隱藏和混淆的現實。

2、 接受性:自我實現者相對的不受令人難以擡頭的罪惡感、使人嚴重自卑的羞恥心以及極

爲強烈的焦慮的影響。即使他們身上有種種的缺點、與現實的差距,但他們可以以他們的方式接受他,而不感到有真正的憂慮。他們不會過多的被外界的的紛擾困惑,讓自己處於罪惡感。

3、 自發性:自我實現者在行爲中是相對自發的,他們不會讓習俗慣例妨礙他們認爲很重要

的事情。不過這並不是說他們豪放不羈、小題大做,或者不經過慎重思考草率行事。

4、 以問題爲中心:自我實現者以問題爲中心,而不是以自我爲中心。他們心胸寬闊,不爲

生活中的瑣碎小事而困擾,以人類的利益、民族的利益爲中心。

5、 超然獨處:自我實現者可以離羣獨處而不會傷害自己或者感到不適。他們喜歡獨處,他

們可以泰然自若地保持平靜,不會受那些在其他人那裏會引起騷動的事情的影響。

6、 自主性:自我實現者的發展和持續成長依賴於自己的潛力以及潛在的資源。他們不受外

界給他們的資源所影響。他們足夠堅強,他們可以不受外界的讚揚以及自己情緒的影響。

7、 清新的鑑賞力:自我實現者具有奇妙的反覆欣賞能力。

8、 高峯體驗。

9、 人類親情:自我實現者對人類懷有一種很深的認同、同情和愛的感情。他們具有幫助人

類了願望,好像世上所有人都是一個大家庭。

10、謙遜與尊重:自我實現者都具有謙遜的態度,他們能夠與任何性格的人友好相處。而且,

他們更加懂得去尊重別人,甚至是惡棍,他們也不願貶低貨物入其人格。

11、人際關係:自我實現者比其他成年人具有更深刻和深厚的人際關係。他們具有更多的愛,

更多的消除彼此界限的能力。

12、道德:自我實現者道德力量很強,有明確的道德標準,他們只做正確的而不是錯誤的事。

13、手段與目的:自我實現者的行爲幾乎總是表現的手段與目的的界限涇渭分明。他們關注

於目的,手段則相當明確的從屬於目的。他們常常既能夠享受“到達”的樂趣,又能夠欣賞“前往”本身的愉快。

14、幽默感:對於一般人感到滑稽的事情,自我實現者並不感到如此。他們的幽默常常是更

緊密地與哲理而不是與其他東西相聯繫。

15、創造性:自我實現者都以某種方式顯示出具有某些獨特的創造力或獨創性。

16、對文化適應性的抵抗。

17、不完美性:自我實現者也有愚蠢的、揮霍的或粗心的習慣。他們會顯得乏味、固執、令

人氣憤。他們並沒有擺脫淺薄的虛榮心和驕傲感。偶爾還會表現出出乎意料的無情。

18、價值:自我實現者以哲人的態度接受他的自我、接受人性、接受大部分社會生活、接受

自然和客觀現實,這自然而然爲他的價值系統提供了堅實基礎。

19、二分法的消解。

以上便是我對這本書的理解,初讀關於心理的書,感覺很吃力,很多理論還不能理解。希望能夠通過以後的閱讀,對這本書再有一些更深的理解。

第四篇:《榮格人格類型》讀書筆記

姓名:李國靜年級專業:2014心理碩士學號:h13091100280

《榮格人格類型》讀後感

在很多人眼裏,卡爾.榮格的理論就和他的姓氏一樣充滿了玄妙、神奇的色彩。時至今日,依然還有不少人堅持認爲,榮格的理論只不過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夢境分析以及力多比原理的延伸,但實際上,正是由於和恩師弗洛伊德的觀點發生了分歧,榮格才走上了自我探索的道路。榮格不但將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發陽光大,並且做出更進一步的研究,他花了畢生的精力將心理學理論簡單化和淺顯化。對榮格來說,他做出的最偉大的貢獻就在於對潛意識理論的追根溯源。他向世人揭示了很多“不可思議”的事件發生的內在原因。

榮格的成就就在於,在弗洛伊德“前意識”的理論基礎之上進一步提出了心靈層次分析理論,並且將前意識深入剖析爲“個人潛意識”和“集體潛意識”。從這個角度看來,榮格的理論基礎帶着弗洛伊德的影子,但卻有非常濃厚的個人色彩。“集體潛意識”是榮格心理學理論中最受推崇的理論。它的核心就在於,相對於其他生物,人類的腦海中殘留下來的先祖記憶會讓一個人顯現出足以同其他生物相區分的“特性”。而這種經過千百年積澱下來的先祖記憶又會在人類內部形成一種共性,投射到現實生活中,表現爲本能。

除了潛意識之外,榮格對心理學的貢獻還有夢境的研究、情節和原型理論等等。在討論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時,榮格還提出了阿尼瑪和阿尼姆斯、人格面具等不易被人察覺,但卻真實存在的心裏學現象。所謂“阿尼瑪”,就是男性人格當中的女性氣質,而“阿尼姆斯”則恰恰相反;人格面具則是指一個人在社會交往當中會用另一種面貌示人,以博取衆人的好感。在榮格眼中,即便是在野性的男士也會在特定的時刻彰顯出柔弱的一面,而個人面具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人們之間的相互交流。

《榮格人格類型》這本書主要講述榮格對人格類型的理論及應用。讀後對比其他衍生自榮格觀念的人格的類型學派(如mbti的十六中人格類型),發現,榮格人格類型最大的特點是:無法用測驗來判斷,它更需要深入的探討與分析。mbti及類似的人格分類測量與量表,固然有其特點與用處,也確實引用一些榮格的觀念,但與榮格的人格類型有非常根本的而重要的不同,不能混爲一談。

榮格認爲了解人格類型,可以讓我們對普遍的人性心理有更佳的認識。據他的說法,他探索人格類型的最初動機,是想了解爲什麼弗洛伊德對精神官能症的看法,與阿勒德的看法會有如此大的差異?這兩個人的理論都非常精彩簡明、清晰易懂,問題是,他們怎麼都只能看見一面,而且各自堅持己見?榮格因此展開關於人格類型的研究,包括對文學、神話學、美學、哲學和精神學的歷史回顧,加上在心理學實務領域工作近二十年的觀察成果,他歸納出人性心理學的重要座標:兩種人格傾向(內傾型、外傾型),以及四種功能(思考型、感官型、直覺型和情感型)。榮格的人格類型並不是把人分類、貼上標籤,而是瞭解自己的最佳工具。尤其,當一個人在自己心裏的暗礁擱淺時,它就像指南針和羅盤,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方位,走出焦灼困境,到了今日他的人格類型已被大量運用,在商業界廣泛流行。

本書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榮格類型學,這是榮格類型觀念的架構,包括兩種傾向:內傾、外傾與四種功能:思考、情感、直覺、感官,並論及劣勢功能與潛意識的角色,也對告訴我們研究類型時必須注意的危險。第二部分詳談外傾特質分別與四種功能結合時的類型特徵。第三章是內傾特質分別與四種功能結合時的特徵。第四章,主要討論類型研究時必須要思考的問題,及相關的臨牀應用。這也是我最感興趣的地方。

外傾特質河內傾特質的臨牀意義

外傾特質和內傾特質是典型的體質傾向,外傾的主要的興趣在客體,而內傾者則在主體。如果想研究這種基本傾向可能有什麼醫學上的重要性,就必須先了解主體和客體出現的時刻。主體和客體總是出現於原本由神祕參與決定的關係面臨批判的時候,無論是來自於主體本身或他人的批判。這種事件會影響整個人格,例如在幼童或大部分仍在潛意識或分化的人。但即使是已分化的成人,仍有需要發展的潛意識部分。這種處境容易引發批判的衝突,而造成神祕興趣的消解。

書中認爲,透過沖突,特定關係中的兩個人會發現他們並不是完全和諧。體驗到這種和諧問題的人就是主體,而他覺得不和諧的衝突對象就是他的客體。可以觀察這種問題如何在個體身上展現出來:一種牽涉到阿尼瑪—阿尼姆斯問題的情緒被製造出來。還有一種問題是要適應現在被客體化的環境,這會製造出另一層影響,匯聚出陰影的問題。

小孩身上可以見到典型的例子:他們父母總是像他們期待的那樣完美。被製造出來的情緒是對父母生氣:接下來的壞脾氣則導致適應性的問題。小孩現在要面對如下懷疑:我是什麼人?或爸爸、媽媽是什麼人,接下來則是這個我是什麼?爸爸、媽媽是什麼由此誕生了主體和客體。這種處境很快匯聚出母親的原型,因此往往具有大量的情緒能量。

當神祕參與消解時,每一個人都會升起相同的問題。雖然問題是共通的,但處理的方式則依據這個人的主要興趣被導向或主題或客體而有所不同。個人解決問題方式能指出他的基本傾向是什麼。

內傾者面臨的客體的敵意

內傾型的人基本關注的是主體,所以會覺察主體裏面的困擾因素,這事情緒升起,他有壓抑這種情緒的偏向,欣然致力於尋找嶄新而可靠的導向。對客體外在適應性困難對他比較不重要,或完全不重要,基於這個理由,內傾的人常常顯得負面、陰沉,罷自己表現的奇特、古怪、傲慢、甚至帶有惡意。他不會更大察覺和理解來處理這種困難,而是逃避。於是內傾型的人可能因此一步步縮小他的朋友圈,選擇最無害的人。但他常常突然碰到外在世界的現實問題。客體的敵意會是他的絆腳石:他總是運氣不好,即使是年輕的內傾者也會在樓梯跌斷腿,他不注意階梯,卻忍不住對階梯上可怕的紅地毯發脾氣(他事後會針對客體說:我不在乎是什麼顏色或我不喜歡這種紅色,因爲不適合我)。

釋放情緒對他自然有益,舉個例子,情緒平息下來,於是他免於受到代謝的困擾。外科醫生比較可能被他找來,大部分卻只是爲了不太重要或不太嚴重的治療。

這個發展階段就像是心靈得滿足,但本能卻被忽略。內傾型的人在心智上佔優勢,卻與環境疏離,不斷與世界碰撞,不過,通常不會危及他的生命。內傾型的人有可能是以不充分而壓抑的方式呼吸(爲了保持平靜避開世界),所以極容易得肺結核。

外傾型的人基本上關心的是客體,他喜歡安排他的客體關係。他爲他們放棄自己,只剩一點模糊的身影。他忽視自己裏面發生某些事。某些東西已經被啓動的事實。儘管外傾型的人能成功適應客體,但會不時出現上述的疏忽,而被低估的情緒會以偶然出現的心情變化表現,且很快會發展出敵意。未被瞭解的情緒也會影響代謝:肝臟的問題有代表性,甚至心臟也可能會受影響。到了這個發展階段,他比較需要內科醫生。而不是外科醫生。一般說來,外傾型的人跟隨自己的本能而忽略本能時,並沒有致命的危險。

可是發展的第一階段之後還有別的階段。在內傾型的情形,外在適應的欠缺愈來愈多,盡全力嘗試逃入內在,也儘管他透過選擇來限制客體的數量,他還是會選

擇與世界撞擊,以至於客體的現實強加於他身上。現在再也無法使情緒平靜:它表現的非常清楚,內傾者展現的敵意通常表現的敵意通常也比無害的外傾者更爲激烈許多。

另一方面,外傾者會到達一種情形,情緒吶喊着要得到滿足。情緒激烈地破出,破壞了他原本的對外在世界的適應,黑暗的陰影面變得明(本文 來自本站:)顯。外傾者開始面對主體的問題、他自身現實的問題。

在這種處境下,內傾者必須變得更爲外傾,把他的興趣導向客體。而外傾者必須變得更爲外傾,把他的興趣導向客體,而外傾者必須更爲內傾,轉向自己這個卑微的人,就是主體。傾向反轉的任務不被接受時,就會發展出臨牀的疾病。

舊系統的瓦解爲身體帶來的影響

接下來的頑固、偏於一方的試着堅持原有的傾向類型,但這已經不合時宜,能量遺留到相反的轉向,而掙扎的結果就是心智層次的貶抑原本的優勢不再可靠地作用,變的劣勢,舊系統的瓦解會帶來身體上的影響。

內傾者變得很容易得到突然而危險的感染。過度的情緒可能如此嚴重地干擾他的代謝,以至於發生非常危險的狀況,甚至致命。危險來自內在:內傾者需要內科醫生,以免危及生命。

外傾者如果嘗試維持偏於一方、過時、原初的傾向,也有重大的危險。他對外在現實的適應已不在可靠,他現在可能發生意外,需要外科醫生。外科治療的需要可能會非常緊急,因爲失去補償的外傾者發生的意外通常很嚴重(車禍或登山的意外)。

可是,必須幫助他的並不總是外科醫師,因爲他的問題常觸及法律層面。對主體面的盲目無知,加上黑暗的陰影,往往導致他破產、詐欺和做出其他違法的事。所以,外傾的人可能會因爲意外或愚蠢的罪行而讓自己身陷困境??不是隻有死刑才能會毀掉一個人:監獄或少年感化院也能做到這一點。

這個發展階段非常關鍵。內情的人會用自殺來逃避危機,這種情形會發生在突發情緒的壓力下,而面對破壞他主觀平靜的可恨情緒的力量感到惶恐的時候。外請的人也可能用自殺來逃避問題,他會在黑暗陰影的深思熟慮中安排自殺,以逃避不得不處理心愛客體——安全感——的狀況、

在這種危機中,內傾型的人會發展出外傾者的所有症狀,而且達到更險惡許多的程度。正因爲他不接納自己的外傾面,所以它會以自動化、古老的形式出現,且帶着更棘手的問題。不過,現在比二十年前更可以成功地處理這些危險的疾病,危險的感染可以用抗生素治療,原本致命的代謝疾病也有了治療的藥物,比如serpasil和largactil.不過,當過度的情緒對代謝作用干擾到很嚴重的程度,而發生心智退化時,還是有心智毀減的危險;當情緒的力量破壞人體對感染的抵抗力時,也有身體死亡的危險。再次強調,危險來自於內在

外傾的人在危機中,隨着他所不瞭解的內傾特質以危險的古老形式支配他,或發展出誇大形式的內傾者症狀。如果外傾的人透過意外和嚴重的受傷與世界碰撞,現代外科手術在科技上的進步,特別是高度發展的麻醉技巧,可以有很大的助益:骨科手術的重建可以使他恢復活躍的生活,而這些人在過去恐怕會終身殘廢。

當陰影使外傾者碰撞世界,而遇到法律上的後果時,我們必須記住,死刑已逐漸減少,走上廢除的方向,現在更加常用的刑罰是爲了教育,而不是破壞的目的。可是,不論是出於意外或刑判,仍然有來自外在的生命危險。意外可能致命,失去社交生活也可能摧毀精神生活。

內傾者容易發展成精神分裂,外傾者則可能引發躁鬱症

內傾者的劣勢外傾特質也有正式的表現。他可能被外在世界吸引而產生直覺,但這種直覺的品質很差,於是他知覺到的可能性並不是分化的直覺功能對這些事物產生的直覺,而只是不可能的可能性。這種情形已經離妄想不遠了。如果是透過感官功能而有的知覺,也不會以條理的方式理解外在的世界,他的情形往往也是病態的。

外傾者的劣勢內傾特質表現出來時,即使他被迫考慮和省思主體。但往往也只是變成無助的焦慮狀態,主要是因爲缺乏辨別力。省思自己時,他會用部分取代整體,爲了一個缺點而徹底否定自己。接下來可能生起內疚和罪惡感,造成瘋狂。此外,他雖然完全知道個人發展的自主性,卻視之爲大災難。整體的圖像就是憂鬱症的樣子。有時,主體的沉迷會再度讓位給原本的外傾特質,但他的外傾特質現在已經變得低劣,而以躁症表現。

由此可以清楚看見,內傾者的劣勢傾向容易發展成精神分列狀態,而外傾者可能引發躁鬱症。如果精神症狀已明顯表現,那麼,劣勢傾向的匯聚就變得特別令人印象深刻。只需要聆聽他們所說的內容,當內傾者把他的注意力導向外在,可能顯示出妄想的反應,他對客體的病態着迷會顯示爲如下的沉迷:是他做的,他可能做了,他一定沒有,他應該會,他將會。以這種方式把外傾特質的劣勢行投射到客體:因爲另一面是壞的、蠢的、卑劣的。另一方面,應該轉成內傾的外傾者變憂鬱時,他的想法會無止境的圍繞着主體,他會說:我做的,我應該,我是內傾特質的劣勢性被強加與主體,於是憂鬱的病人認爲自己是有罪的。沒有價值、可悲的、貧乏的。

精神醫學的經驗也有助於瞭解兩種類型。大家都知道,精神科醫師要精神分裂患者儘可能早點出院,所謂早期釋放,而躁鬱症病人則會延遲出院。從劣勢傾向的問題來看這種情形,我們可以說:精神分裂患者基本是內傾的,在疾病中表現其劣勢的外傾特質,應該被送到外面世界練習他的外傾特質。但躁鬱症患者有外傾的性格,應該在病房留久一點,有機會練習他仍然爲發展的內傾特質。

不論精神病人多麼清楚地顯示出某些問題,畢竟是異常的。在正常人裏,劣勢傾向的問題會在人生的後半段匯聚起來,但病態的情形,往往在很早期就出現。原因之一可能是家庭或環境的影響會導致原本的性格在早年受到扭曲。

有可能是生來外傾的人忍受強加於他卻與他不相容的內傾傾向,而發展的相反趨勢就朝向儘快恢復真實傾向的目標。健康卻未發展的外傾特質與扭曲而不相容的內傾意識之間的衝突,可能導致非常複雜,甚至病態的狀態。內傾的人也容易有相應的扭曲,這個問題的細節還沒有得到足夠的研究,不過,我相信環境因素對天生傾向的扭曲是精神病症狀和所謂精神病模式的主要來源。當然了,如果相反傾向的正常發展能不受干擾的發生,是最理想的。但在醫學中,特別是心理學,我們很少見到這種情形,因爲不太有機會觀察正常的發展。干擾出現時,自然會出現各種細微的差異和明顯的變形。

可以再多談一點細節:必須發展外傾特質的內傾者,比較容易得到消化性潰瘍。必須內傾的外傾者,根據我的經驗,有過早得到動脈硬化的危險。大家都知道,消化性潰瘍的患者可以透過心理治療解除症狀,但可能較少人知道,即使是比較嚴重的動脈硬化也可以從適當的心理治療得到相當大的幫助,即使所有的教科書都可見到失敗主義者對精神醫學預後的評估所以必須處理內傾特質者產生憂鬱、動脈硬化的症狀時,請不要太在意預後的評估,心理治療是絕對不能被忽視的。

症狀不是病態的失常,而是邁向的道路

從醫學角度總結兩種基本傾向類型的影響:

內傾者基本活在自己的情緒裏,與世界發生衝突。他容易有輕微或中度嚴重的意外。外傾者適應世界,忽略情緒,他的危險在於心臟和代謝系統。因此,兩種傾向類型早晚都會面對同樣的問題:發展相反面,也就是他們內在的劣勢。

如果這種發展不夠充分,接下來就可能出現嚴重甚至致命的疾病。內傾的人可能得到感染症或惡性的代謝障礙。外傾的人容易發生危險的意外和違法的事。此外,內傾的人也容易得到消化性潰瘍,外傾的人則是動脈硬化。內傾的人對外在世界的沉迷可能導致妄想症,而外傾的人對內在世界的沉迷可能導致他烈士的內傾傾向以憂鬱症表現。

從精神醫學的角度來看,我們也必須強調,即使在危機中,自發、原初、基本的關係仍是顯而易見的(就像kretschmer描述得很出色的體質類型一樣)。瘦長體型的精神分裂患者以幻覺的方式轉向外在時,他的自然傾向是朝向主體,而他和外在世界的情感交流就會相對的貧乏。當肥胖體型的憂鬱症患者把注意力導向內在時,仍然保持自然朝向客體的導向,他的情感交流是良好的。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即使既有的意識會建立抗拒,精神疾病仍會幫助劣勢傾向突破而出。內傾的精神分裂患者透過攻擊性的爆發,而與外在世界接觸。外傾的憂鬱症患者關閉自己,脫離世界,而發展出沒有人能瞭解他、沒有人想了解他,也沒有人幫助他的想法:所以他被用力推回自己的內在。

那麼,從現在醫學對兩種類型傾向的瞭解,可以期待什麼樣的治療呢?一般來說,發展過程出現的內科、外科、精神科併發症,是需要根據醫學和經驗的一般法則來治療的,這是不言而喻的。可是,除此之外,重要的是在診斷時把病人視爲必須透過他的危機而接納其劣勢的人類。

這個關鍵的處境製造出特別的危險,需要特殊的照顧和密切的注意。舉例來說,如果內傾者的內在穩定性崩潰了,他的整個系統可能突然地被感染症入侵。這時必須適時給予抗生素,否則就可能來不及。對還不明確的病人,就必須定期計算白血球的數量,光是記錄脈搏和體溫是不夠的。如果白血球的數量超過一萬,就必須立刻開始抗生素的治療。另一方面,如果外傾者的外在適應性崩潰了,就必須密切預防意外增加的危險性,例如,必須禁止登山,甚至禁止開車。

但除了這種特殊的醫療照護,不論是身體或心理方面的症狀,都還需要了解症狀學的心理意合。疾病是某種異常的而劣勢的東西表現出來的症狀,在這種異常和惡劣的狀況中,我們必須辨認出人類嘗試處理其相反傾向的問題所做的努力。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就要以正向的方式解讀醫學症狀,也就是症狀不是病態的失常,而是邁向完整的道路。

第五篇:九型人格讀書筆記

其實許多朋友在談論九型人格時,往往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你是幾型我是幾型,貼標籤;一種是不屑一顧認爲九型根本不值一讀(說這話的絕大部分朋友當然沒有認真研讀過)。我買了十餘本,送給了一些朋友。當然,他們看完後一般會說自己是幾型,有些是根據測試題來的,當然據我的觀察大部分都不是他們所說的那個型號;我自己三年前第一次接觸九型時認爲自己是5號,後來才發現不是。其實,原因主要在於我們認識自己是有漸進性的,剛開始認識自己的模式往往都帶有較大的防禦,所以往往也有較大的失真,需要練習相當的覺察之後,才能搞清楚自己是幾號;即使知道一個人是幾號,我的經驗是,也不要輕易告訴別人是幾號,除非他真的作好了“準備”。我相信一句話:“當學生準備好時,老師自然就會出現”。

“九型人格”是關於性格分析和心理學的理論,是由喬治.伊萬諾維奇.葛吉夫十九世紀介紹到西方的,他是一位把東方哲學的精神教義介紹到西方的先鋒。此書是“九型人格”一代宗師海倫.珀爾默的著作,內容深入淺出,看了之後獲益匪淺,給我兩個最大的啓發是,要走出自己固有的觀念,去感受他人思想;還有,我們認識自身的性格,目的不是爲了把自己分類到某種性格中,而是爲了把它拋開,讓深層的意識得到展現,充分發揮生命的潛能。首先要區分性格和本體兩個概念。我們每個人所擁有的本體和所形成的性格是不同的,本體(essence)被描述爲“個人自己擁有的”,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潛質,而不是通過自身的教育,思想和信仰獲得的。在本體裏,我們就像沒長大的孩童:我們的思想,感情,直覺沒有衝突;我們對周圍環境和他人都充滿了信任;我們做出正確的動作;我們毫不猶豫的去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我們與世界存在着一種直覺關係,而這種關係正式建立在我們與生俱來的本性上。

根據心理學的觀點,個人性格的發展,正是爲了保護原有的本體,免受物質世界的傷害。也就是說,在孩童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本體中與周圍環境的聯繫受到了威脅,於是孩童必須保護自己,以免受到更多傷害。

當我們的注意力轉移到本體時,我們拋開性格特徵,才能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這個物 欲橫流的世界,這個從來沒有讓我們獲得安寧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人們需要成功的保護體系來保護自己,這很自然會與本體產生矛盾,因爲在本體中,我們與環境和他人的關係是一種可以高度感知,但又毫無防範的和諧關係。

我們的性格讓我們帶着有色眼鏡看待一切,我們生活在一個被我們假想的世界中,我們不必要的防衛心理,常常讓我們把有關現實的想法和感受誤認爲是現實本身。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遇到的許多煩惱正是因爲我們對他人的觀點視而不見,我們沒有意識到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生活。葛吉夫認識到人類有很多不必要的痛苦,這些痛苦都是由我們的性格缺陷造成的。沒有什麼是清楚和客觀的,因爲在我們與真實世界之間,總是夾雜着自己的好惡和偏見。除非我們放棄這種錯誤,否則我們怎麼能看清人和事的本來面目呢?除非我們能首先把性格除掉,否則我們怎麼能從靈感和直覺中,而不是從我們的智慧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呢?不過,一旦我們已經形成的性格開始弱化,我們就會聽到一種回家的呼喚,我們找到“真正自己”的希望就被喚醒了。重新找到我們與周圍環境和其他人的本來關係,這個過程就像一條回家的路,走這條路需要我們把成熟的性格和對本體的感應能力融合起來。

在蘇菲教中,有一句名言,闡釋了人的性格和本體之間的聯繫:“帶着你現有的記憶和理解,去成爲你之前的你。”

九型人格理論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性格類型,但認識人的性格不是爲了把人的性格分類。當我們先如性格分類的泥淖時,我們就會對所有人進行分類,把他們身上的性格特徵放大,從而讓這種性格更加明顯。反之,人們也會根據我們的性格類型對待我們,而我們因而更加深信他人對我們的解讀,於是,我們往往會把他人眼中的自己,當作是真正的自己,並且按照這樣的要求來塑造自己。九型人格這個系統的奇妙之處,就在於你要拋開自身,挖掘

深層次的自我,去弄清楚那些對你的生活產生影響的性格模式,最終把這些性格模式放到一邊,來挖掘我們的潛能,追求更高層面的意識。

九型人格的感知/情緒結構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和改造我們的個性。但它不是真理,不是事實。他只是有關性格的理論。

我們生活在一個被我們假想的世界中,我們不必要的防衛心理,常常讓我們把有關現實的想法和感受誤認爲是現實本身。只要心中記住只一點,“九型人格”就能成爲每一個人的強大工具,來開啓通向深層自我的大門。

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1、在人追求至高覺悟的過程中,人的性格將成爲他們發掘自身潛力的導引者。人性的發展是一個包括了不同階段的完整體系,從最基本的性格特徵,到一些不平常的潛能,比如愛的能力、感受他人的能力和先知先覺的能力,這是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這本書絕不簡單是講性格的,也不是人格的,它要比此更深。所以,這本書不象disc性格書《積極性格圖解》那麼簡單,那麼好懂;可能需要讀至少半年一年以上罷。

2、一旦人們在普通生活層面獲得了成功,他們如果想要繼續獲得健康和快樂,就會進入存在和精神的領域。——當然,也有相反但殊途同歸的,從痛苦中覺醒走向存在和精神的領域的。

3、這本書的好就好在,它講到了性格特徵與本體特徵表裏,一個是外,一個是內;似乎我們缺少與苦苦追尋的,恰恰在我們自己的內核裏。

4、它對注意力與直覺的論述,是我看到心理學書籍中論述最好的,瞭解了每種類型的人的注意力模式是什麼,直覺模式是什麼,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覺察。

5、九型它不是靜態的,它是動態的,它受左右的影響,也受安全狀態與壓力狀態的影響。這正是它生命力的所在。

6、一個人學九型並掌握它,關鍵是要找到九型每個標準型號,至少用三個身邊的朋友作標杆,首先是用這個人的氣場去與三個標杆人物作比較,然後才考察行爲、情緒與思考模式的一些關鍵細節;而不是相反。

7、這本書的不足之處,就是一些書中的基本概念有些還沒有篇幅講清楚,如:安全狀態與壓力狀態的區別?本體特徵究竟是什麼?九大防禦機制詳細的闡述?自我保護是指什麼?等等。還有一個不足是,所舉的每個型號的案例都是西方人所熟知的,更需要一些中國人家喻戶曉的案例才能適合中國人解讀並掌握九型。

本網向您推薦更多精彩範文:

九型人格讀書筆記

人格的魅力

教師的人格魅力

一個好教師的人格魅力

化學教師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