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 篇一

《呼蘭河傳》讓我覺得的,是一種冬天的感覺,一切都是蕭瑟的,正如作者反覆用到的詞:“荒涼”。

完全是平易的語句與語調,好像都是不經意的。但是有一種東西扎人心肺。那就是呼蘭城裏人們的合理卻又荒謬的生活邏輯,人是沒有價值的。人不如老母豬,不如小雞仔,甚至不如一塊豆腐。令我震顫的是這種邏輯的“合理性”:人又不像豬,打兩下又不會掉斤兩,因而動物是要好生伺候的,而人可以隨意地打;打碎了一枚雞蛋,一枚雞蛋可以換三塊豆腐,因而就等於踩碎了三塊豆腐,三塊豆腐值好多錢呢,因而一定是要好好地打一頓教訓教訓的。這種生活的邏輯你無法用哲學的人的主體性來反駁,對他們來說,那有什麼用,能賠我豬肉來?能換我豆腐來?因爲生活的邏輯,就是金錢的邏輯。

也正因爲如此,更爲令我恐怖的事情是:這種狀況在似乎啓蒙了的今天並未消失掉,甚至並不曾減弱。今天的人們依然用這種邏輯來生活,並且他們以爲這是天經地義的。看着院子裏滿地爬着的髒兮兮的頑童們,看着母親們追打着因爲將一口飯掉在地上的孩子,看着小街上一羣一羣的大媽大爺們毫不避諱地談着張家長李家短……

我不禁疑惑,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們究竟進步在哪裏呢?我們與那呼蘭城中的平民百姓們究竟有多少不同呢?“人是目的”,這句話在生活面前是不是永遠蒼白無力呢?渾渾噩噩地生,渾渾噩噩地死,這種狀況要如何才能改變呢?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 篇二

《呼蘭河傳》是一部自傳體小說,和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的大致內容相差不多,都是圍繞作者童年生活爲線索的,把自己童年所經歷的事情或所見所聞串聯起來,揭示了在當時的大時代背景下的人情百態與社會風貌。

在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不是頑皮天真的作者,而是那個可憐的團圓媳婦。團圓媳婦十二歲,有一頭又黑又長的頭髮,她臉長得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小團圓媳婦健康,大方,愛笑,這些在當今社會都是優點,但在呼蘭河,小團圓媳婦在廣大婦女中是格格不入的。就是因爲這樣,安然媳婦被婆婆毆打,婆婆嘴上說是要給他一個下馬威,卻不分晝夜的打,凡是遇到一點兒不順心的事也會找她出氣。最終,小團圓媳婦被打出了病,老胡家上上下下用各種迷信的方法爲她治病。甚至有人把他扔進開水中洗澡,說是可以驅邪。但,凡是個人肯定都受不了,小團圓媳婦也是一樣。她下一次水就昏一次,來來回回下了三次缸。小團圓媳婦渾身像火炭那般熱。就這樣,不知過了多少天,小團圓媳婦死了。小團圓媳婦的婆婆是粗暴無知的,看客和江湖術士的騙局,親手把一個健康的女孩兒送進了墳墓。

在社會人的眼中,所有的一切都沒有大神的眷顧可貴。他們迷信,明明去看看醫生就能解決的事,卻因爲他們的無知,把好好的人推向無底深淵。

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深深的感受了呼蘭河的民族風情,以及人們對鬼神的無比敬仰之情。在我看來,他們的想法是古板的,同樣也是不正確的。現代社會與以往不同的是--法律。因爲有了法律的存在,現代社會才變得井然有序。而舊社會時期,人們往往以利益爲重,不念情義。在現在看來,人類最珍貴和最應該擁有的品格是--捨己爲人。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 篇三

人生只有一次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是美妙的,童年有時酸,有時甜,有時辣。在蕭紅筆下的《呼蘭河傳》裏她把童年描述出了一個一個的大坑,令人只想落淚。

蕭紅的故鄉在東北的呼蘭河城。那裏的人不懂知識,一生都在在迷信的天空中遨遊,他們善良而無知,可惡而無辜,在那片土地上飄揚着淒涼和苦難。蕭紅把這種環境描寫得栩栩如生,她幾乎沒有夥伴,但他有無窮無盡的快樂。比如說她祖父的後園,裏面的動物和植物都很平凡,但蕭紅都和他們成爲了朋友,產生了濃厚的感情。

蕭紅的童年是酸的,酸的令人落淚。她的家很貧窮,貧窮就像一汪清水,什麼也沒有。她家的院子裏的風霜風雪,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求自然的結果。

蕭紅的童年是甜的,甜的令人羨慕。呼蘭河城裏有很多的人、物、事。比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這些讓蕭紅的童年豐富多彩,五彩繽紛。

蕭紅的童年是辣的,辣的令人忍不住同情。她家的鄰居來了一個團圓媳婦,而那一家的婆婆,有一些可惡。天天打罵團圓媳婦,最後團圓媳婦幾乎被打成瘋子了。那一家的婆婆說被鬼魂附體了,打罵的更厲害。最後,說是用燙水洗澡趕走鬼魂。把團圓媳婦活活的燙死了。

呼蘭河城這地方,人人幾乎都沒有文化。都只信有什麼閻王、龍王、鬼魂什麼的。人死跳大神送魂,秋天唱戲謝龍王。鬼節放河燈接鬼,四月逛廟拜神像。

我們的童年雖然沒有蕭紅的童年這般苦,但是我們有這般甜,所以我們要好好的珍惜自己的童年。《呼蘭河傳》是散文詩,是一首悽慘而悽婉的歌謠,是在艱苦環境中敢於命運拼搏的鬥爭精神。同時警示我們遠離迷信、遠離不好的習俗。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 篇四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一本名叫呼蘭河傳的書,書中講了許多我和祖父有趣的故事,如果想知道就繼續往下看吧。

我記得有一段特別有趣,講了我在後園摘了一把玫瑰,給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卻不知道,還說:“今年雨水大,花香二里都能聞見。”從這能看出來祖父非常疼愛我。

作者出生時祖父已經六十多了,作者三。四歲時,祖父已經快七十了,七十歲的祖父很愛我,爺倆在後園笑個不停,後園就是我的天堂,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很自由。

書裏還講了在東二街上有個大泥坑很深,那個大坑淹死好多生命,那個大坑家家戶戶都知道,有的人說拆牆,種樹,就沒有人說把這個坑填平。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是很快樂的,也是寂寞的。她從小在後園長大的,我和外祖父一起玩,一起幹活。

書中寫到團園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十二 歲姑娘,才十二,本該是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而她卻賣給一戶人家做童養媳,很可憐。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的新社會,沒有重男輕女,沒有戰爭。

啊,我真想永遠留在童年,可快樂的時光總是過的那麼快,童年只有一次,我們要珍惜喲。作文

呼蘭河傳優秀名著讀書筆記 篇五

張乃瑩(蕭紅),一個成長在呼蘭河的孩子。她用她獨特的筆法描述了童年。在這本書裏,有人物卻沒有主角;敘述了故事,卻沒有主軸。它不是散文,不是小說,卻是“回憶式”的巔峯之作。

初讀此書,蕭紅童年中那些我早已見不到的樂趣讓我癡迷嚮往。再讀,才發現了蕭紅童年中掩藏不住的寂寞。

“呼蘭河這小城裏邊,以前住着我的祖父,此刻埋着我的祖父。”

“從前那後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院裏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依舊,也許此刻完全荒涼了。大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種着,也許此刻根本沒有了。”

“這一些根本不能想象了。”

小小院子裏的泥土裏,年年種着一成不變的蔬菜,其餘的空地或又是雜草叢生,或又是花開滿園,或又是白雪皚皚;也種着一個解事頗早的小女孩的寂寞童年。她的生活多麼單調,一個種着菜的後花園,一個破舊的後房,竟成了她唯一能夠消遣兩個地方。一位慈祥的祖父,竟是她獲得愛的全部來源。坐在門檻上,看着鄰里鄰居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做着刻板的工作。要是有什麼個性的事,也但是是老胡家的團圓媳婦死了,馮歪嘴子又有了孩子。可這又怎樣呢?她小小的心裏永遠像一湖平靜的水,望着遠處依舊是波瀾不驚。

呼蘭河這個小地方也是充滿色彩的,可也是刻板的。那裏的人是善良的,一年又一年有規律地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賣饅頭、割豆腐、染布、扎彩。路上一個小小的泥坑讓人們討論了大半年,卻似乎根本沒人在意,路還是照樣走,日子還是平常過。日曆上,時光嘩嘩嘩地逝去,似乎沒有什麼變化。可一年中必有跳大神,趕廟會,唱秧歌;但年復一年,人們何嘗不覺得重複單調?但他們安於命運,也就沒覺得有什麼了。蕭紅幼小的心靈看着這樣的生活,卻下意識的反抗,她熱愛卻又抗拒這一切,於是,就有了作家的蕭紅,有了含着眼淚微笑回憶故鄉的蕭紅。

這個孩子是寂寞的,她孤獨的緊抱着胳臂,用抗拒的眼神過着寂寞的生活。《呼蘭河傳》是一本寂寞的書,蕭紅用看似熱鬧的一切描述自我的孤獨寂寞。小城裏的單調、枯燥、乏味讓蕭紅寫出了些許歡樂的意思,卻又發覺,歡樂裏還是刻板的寂寞。一個兒時跟祖父呀呀學語背唐詩的女孩,用她獨特的視角把她兒時的一切寫進了一本書裏。而我有幸品嚐到了她的寂寞。

或許是天嫉英才,蕭紅這股中國文學上清新的風不再盪漾,可她留下的一切,以讓世人對這樣一個女子欽佩。著名作家茅盾曾這樣評價《呼蘭河傳》:“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蕭紅,這個呼蘭河邊寂寞的孩子,留下的是一部巔峯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