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經濟工作心得體會多篇

經濟工作心得體會多篇

經濟工作心得體會篇1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每年都召開,但每年的側重點和主要任務都有所不同,要深刻把握領會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實質,指導各項工作沿着正確的方向推進。

一、深刻領會經濟工作會議新論斷新闡述新要求

一是不是在傳統思維下求發展,而是科學定位發展階段,把握新常態的發展規律。

習總書記在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對新常態做出了系統闡述,這一整套闡述,把這些年“轉方式、調結構”的提法上升到規律性認識的高度,說明黨對現階段國家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更加清晰和系統化了。當然,新常態思想的提出和實施,要接受實踐的檢驗並在實踐中完善。然而,可預測和估量的前景意義看,新常態思想爲中國提供了由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的重大戰略指導理論,不僅要管明年,而且要管今後很長一個時期。

善於理論思維和理論創新,歷來是我們黨的傳統優勢,總書記引導全黨理性、客觀地認識和把握新常態,就是爲了統一全黨思想,在中國經濟發展歷史變化的重大轉換關口,精神上保持平常心態,工作上打破慣性思維,增強自覺,主動作爲,走出新路子。我們要謹防社會上乃至國內外一些輿論誤導,把“新常態”曲解爲“經濟衰退”,製造“中國經濟崩潰論”。在恐慌心理的驅使下,不僅容易喪失信心,而且容易重走老路,打亂新常態戰略部署。

二是不是速度慢了就擴張,而是堅持穩中求進的宏觀政策,力求“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

我國經濟正處於結構調整陣痛期、經濟增速換擋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磨難中,舊有發展模式註定難以爲繼,完成改革重生必須堅定不移。這次會議,仍強調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在把握“穩增長”與“調結構”之間的平衡關係中,有一句重要的話:“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也就是說速度有個底線,“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是爲了保證速度控制在這個“合理區間”內。明年經濟工作的五大任務,排在“穩增長”後的第二大任務就是“發現培育新的增長點”,體現了明年經濟工作是適應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需求,要發掘經濟新常態下的新需求,派生出新機遇,雖不容易實現,但也看出我國經濟增長未來取向是從傳統的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且形成更爲多元的動力機制。

三是不是增長放緩則傷民生,而是重點保障和改善民生,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

“六個更加”導向,第一個就是“更加註重滿足人民羣衆需要”。仍然把解決“三農”問題當作中之重,完善強農惠農政策。特別是在“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任務中,提出“守住底線、突出重點”。“重點”一個是要做好明年就業工作。經濟增速下降會導致就業崗位減少,這是一般規律。就業問題的解決,從根本上說,不能靠低工資、高就業的勞動力市場彈性容納,還是要靠新的需求拉動新的增長點來吸納,使勞動力質量提高與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相適應。“重點”還有一個是扶貧工作。會議提出“要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條做到是很不容易的。還有一條“實現精準脫貧,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這更不容易,而且有全局性意義。對我國來說,整個社會經濟結構調整,必然也是分配結構調整的時機,沒有分配結構的調整,就沒有真正的經濟結構調整,只有首先調整收入分配結構,改變社會貧富懸殊的失衡狀況,讓大多數勞動羣衆的收入多起來,支付能力提高了,市場消費需求才能真正提高,投資和生產才能在有效的消費需求引導下良性增長。否則,資本所有者口袋裏的錢再多,沒有勞動羣衆的購買力,市場也不會有出路。

四是不是爲改革而改革,而是奔着問題去改革,讓羣衆來評價改革成效。

不講改革目的,不問改革是非,爲改革而改革,是深化改革的危險所在。這次會議明確提出了一條方向性原則:“要圍繞解決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推進改革”。那就是說,改革必須從問題出發,堅持問題導向,要針對阻礙自己發展的突出問題去改革,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更好發展開闢通路,而不能脫離自己的經濟發展實際要求。

二、準確把握20_年經濟工作主基調

要注重看到此次經濟工作會議與往年的不同,理解好側重點才能更好把握主基調。

一是糾偏,即放棄以往的光靠政府投資刺激經濟增長的傳統消極做法,化解、控制和防患地方債務。

二是穩定,即堅持穩中求進,要穩紮穩打,步步爲營,鞏固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促進經濟社會大局穩定。

三是創新,即積極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問題導向,勇於突破創新,以改革促發展、促轉方式調結構、促民生改善。

四是破局,即充分考慮明年世界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努力抓住機遇,從容應對各類風險和挑戰,有效解決發展中面臨的問題。要冷靜紮實辦好自己的事,大力推進改革創新,把發展的強大動力和內需的巨大潛力釋放出來,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動、調整經濟結構的主動、改革開放的主動,贏得在經濟發展上的主動和國際競爭中的主動,努力創造和維護政治關係友好、經貿規則有利、發展空間廣闊的良好環境。

三、貫徹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大力發展服務業

我老祕網市提出的服務業要大中求全,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優化提升傳統服務業、拓展壯大新興服務業的工作思路符合總書記關於新常態中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的內涵,符合中央關於不斷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的要求,符合關於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支撐作用的戰略部署。因此,我們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大力發展教育醫療、健康養老、文化娛樂、體育健身、電子商務等產業,推進服務業快速發展,拉動供給,形成新的增長點,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

經濟工作心得體會篇2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每年級別最高的經濟工作會議,是引領中國經濟的風向標。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尤其不同尋常,因爲它不僅要定調明年的經濟工作,還要擘畫未來五年的經濟發展思路,原因是,今是“十二五”規劃最後一年,明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很顯然,如何更好地繼往開來、開好新局,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被寄予厚望。

縱觀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可用一系列數字涵蓋,比如五個“主要任務”和十個“更加註重”等等。五個任務即:解決工業產能過剩、去庫存、去槓桿、降低企業成本、改善薄弱環節。十注重包括穩定經濟增長、實施宏觀調控、調整產業結構、推進城鎮化、促進區域發展、保護生態環境、保障改善民生、進行資源配置、擴大對外開放。無論五任務還是十注重,都是明年乃至未來多年需要狠抓不懈的發展要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一年多來,公衆對經濟新常態已不陌生。經濟新常態的表達,最早出現在去年5月在河南調研時的講話,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將新常態重點強化,而今年的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表示認識、適應和引領新常態,這意味着所謂的新常態不是暫時的簡單定位,而是趨勢性的全盤判斷。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到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這是五中全會提出的發展理念,顯而易見,五大發展不只是指導明年經濟發展的走向,而是指導未來五年的經濟發展走向。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提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1月10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首次提出了“供給側改革”。什麼是供給側改革?就是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着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說到供給側改革,不少人或許覺得有點陌生甚至生僻,但是仔細品讀,便知這是經濟層面的一個大動作,這是中國經濟政策的有益也是有力調整,意味着向着更健康方向邁進,最終實現穩定持續發展,讓億萬民衆受益。

很多網友非常關注本次會議對房地產的表述:“要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營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產業兼併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要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

不難想象,限購令一旦解除,房地產市場將迎來較爲寬鬆的政策環境。更不難預料的是,農民工市民化的步伐一定加快,無論戶籍制度改革,還是加快農民工進城落戶,對農民工來說都是利好。目前困擾農民工進城的一大難題是住房,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僅提出加大城市房屋租賃市場建設,還提出化解房地產庫存,直接受益者將是億萬農民工。

“十二五”規劃勝利收官,意味着我國站在更高的發展水平上。一方面應看到,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另一方面也不應迴避,經濟發展仍然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亟須採取有力措施加以化解。中央對中國經濟有準確把脈,有清醒認知,更有一攬子計劃,這正是我們對中國經濟保持信心的重要理由,也爲“十三五”時期發展順利開局和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濟工作心得體會篇3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4日在北京閉幕。會議客觀評價了2015年經濟工作的成果,深度分析了國內外複雜的經濟形勢和發展環境,確定了中國經濟發展走向和總體要求、政策基調和主要任務。體現了我們黨駕馭發展大局、把握規律和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下面,我就如何學習把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如何在實踐中貫徹落實好會議精神,謀劃好工作,推動科學發展,談幾點思考與學習體會。

一、準確把握“四個基本” 深刻領會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實質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的意義重大、節點關鍵。這次會議是在歐債危機蔓延、國內經濟下行、部分中小企業破產、股市持續下跌等如此複雜背景下舉行的。中央對明年經濟發展的策略應對都有很強的針對性,是全國經濟協奏曲的主旋律和指揮棒,所以必須全面學習、深刻領會、準確把握,才能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通過反覆學習研讀、思考歸納,我認爲把握好會議精髓,必須把握“四個基本”:

一是把握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基本判斷。無數的事實證明,黨的事業勝利來自於對形勢的準確判斷和深刻分析。2015年中國經濟在危機中成長,所以在政策安排和準備行動之前,一定要對形勢有一個準確判斷。會議認爲,國內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並存、股市持續暴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蔓延、美國經濟陷入混亂和高負債、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世界經濟前景低迷等。這就是中央對形勢的基本判斷,只有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對國際國內兩個形勢基本判斷上來,才能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提高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自覺性,才能時刻保持清醒和主動,才能趨利避害,實現穩中求進,實現持續發展。

二是把握中央對經濟工作的基本定調。中央對各種形勢作了全面分析和判斷,提出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要突出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這個“穩中求進”的定調,對於把握中國經濟發展的節奏和速度,數量與質量很重要。這樣基調的確定,是應對國際國內複雜形勢下的科學判斷。“經濟維穩”就是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穩定,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光穩還不夠,必須繼續朝前走,在穩的前提下,要化不利爲有利,在危中求機,推動經濟繼續平穩地向前,因爲發展中的問題只能靠發展去解決,要準確理解,不穩無法進,不進難以穩的辯證關係。

三是把握對經濟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則。中央強調經濟工作,必須圍繞科學發展這個主線和發展方式轉變這個主題,做到四個牢牢把握: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個戰略基點,因爲外需無法左右、內生動力、自主發展必須擴大內需;牢牢把握髮展實體這一堅實基礎,鼓勵勤勞致富、實業致富,不鼓勵投機式致富和掏別人口袋致富;牢牢把握改革創新這一強大動力,鼓勵自主創新、增強集成創新,以創新增強競爭力;牢牢把握民生這一根本目的。把握了這四個基本原則,工作就有了尺度和標杆,就有了着力點和着重點,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四是把握中央對經濟工作的基本部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有五項:把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放在第一位,強調把握宏觀調控的力度、節奏、重點。二是抓好“三農”工作,要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三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自主協調發展。四是抓好重點領域改革。第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其實工作任務遠遠不止這些,這是中央對新年度工作的基本部署,也強調了着重要做好的重點工作。

二、突出“五個堅持” 在履職實踐中落實會議精神

全國經濟工作大政方針已定,目標任務已明確,調子已定。關鍵是要抓落實,關鍵是要辦好自己的事。我們將以迎接宣傳和學習貫徹黨精神爲主線,把握一個總基調,強化“兩個保障”, 突出“五個堅持”,重點圍繞“穩”字做文章、圍繞“進”字求突破,全面做好各項工作,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的勝利召開。

一個總基調就是穩中求進。“穩中求進”是經濟發展必須堅決執行的一個總的政策基調,不能 有絲毫動搖。

強化兩個保障。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工作,爲落實中央對經濟工作的部署,提供組織保障。加強隊伍建設,提供人才隊伍保障。實現中央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促和諧的戰略目標。

突出五個堅持。我們要深刻理解“穩中求進”準確內涵和內在要求,在穩中求進的框架內,正確處理穩與進的辯證關係,在工作中突出五個堅持:一要堅持穩中求進。穩是爲了進,進是爲了穩,不進無以穩,不穩無法進,因而進纔是穩的目的。我們要按照總分行要求,緊貼淮安建設蘇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實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情況,針對性拿出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和政策建議,積極引導各金融機構向上爭取信貸資金傾斜和政策傾斜,加大對地方經濟的信貸投入,最大限度滿足當地經濟發展合理資金需求。小微企業、三農、科技型等企業貸款增幅要高於平均增速,以此推動地方經濟在穩中繼續前進。

二要堅持穩中求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雖然方向不變,但要求增強調控的靈活性、針對性和前瞻性,提出了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和微調。這對執行貨幣政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作爲貨幣政策的傳播和執行者,必須認真研究、深刻理解穩健貨幣政策的新內涵、新要求。針對不同的金融機構採取不同的政策引導和窗口指導,對不同的行業和產業區別加以政策對待,同時根據國家宏觀政策變動,適時適度調整窗口指導方向和力度,着力引導金融機構根據貨幣政策意圖靈活支持經濟實體,把貨幣政策執行得適時適度、靈活有效。

三要堅持穩中求優。就是通過優化對政府、對金融機構、對社會公衆的金融服務,爲貨幣政策傳導和經濟發展提供優良環境。引導金融機構貼近自身的實際情況,發揮自身的經營優勢,着力調整信貸結構,以信貸結構的調整優化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着力保障重點項目、重點產業、再建項目、小微企業優先發展,成效優良。大力推進民生金融創業惠民工程,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實現轄內社會秩序優良。

四要堅持穩中求新。要創新貨幣政策傳播新渠道,在“四會”基礎上,建立約見談話制度、月度分析制度、突發情況報告制度、定時會商制度,信貸投入效果評估制度等。積極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繼續推進深化擴大推廣“金融幫辦、行業協會、商會聯盟”等金融服務新形式。大力推廣林權抵押、商標質押等融資新渠道,指導金融機構積極推廣應收賬款、訂單、知識產權等適合科技企業發展特點的新型金融產品,舉行金融產品創新推介會、督辦會、表彰會。加快推進融資債券、集合票據等直接融資活動,提請政府制定一個推動直接融資指導意見和激勵辦法。

五要堅持穩中求爲。在支持地方經濟平穩發展中,人行要主動作爲,順勢而爲,爲所當爲,正確把握政策,準確判斷形勢,做到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當好地方政府參謀助手,加強溝通協調,開展良好合作,爭取地方政府對工作的支持,爲有效傳導貨幣政策創造良好環境。協助政府出臺鼓勵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制度辦法。繼續深化“金融幫辦、縣區行”對中小企業的覆蓋面,引導金融機構開拓視野,準確定位,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發展規劃之中,增強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意識和責任。加大推進金融生態建設和徵信體系建設,爲金融機構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支撐,努力推進地方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爲建設美麗富庶幸福新淮安貢獻力量,爲建設蘇北重要中心城市提供支撐,爲實現淮安五大建設目標作出努力,以優異成績向黨的獻禮。

經濟工作心得體會篇4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貫徹落實黨的五中全會精神、對明年經濟工作全面部署的重要會議,也是對推進結構性改革進行重點部署的一次重要會議,對於統一思想、深化認識,爲“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開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國內外環境,以同志爲的黨中央總攬全局,科學決策,牢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主動權,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實現了“十二五”規劃勝利收官,爲“十三五”時期發展順利開局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認識要到位,適應要主動,引領要有爲。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但也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這些問題從症狀上看,表現爲增速下降、價格下跌、效益下滑等,但在根子上,是深刻的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矛盾所致。化解矛盾的根本辦法,在於着力加強結構性改革。適應新常態,不能坐着等、站着看。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克服困難、闖過關口,引領經濟邁上新臺階。

做經濟工作,貴在把握規律、因勢而謀、順勢而爲。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有需求總量問題,但結構性問題更爲突出。在有效供給不能適應需求總量和結構變化的情況下,必須在適度擴大總需求和調整需求結構的同時,着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銳意改革、大膽創新,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這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

推進結構性改革,需要五大政策密切配合、相互策應。只有宏觀政策穩,才能爲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只有產業政策準,才能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只有微觀政策活,才能完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者潛力。只有改革政策實,才能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只有社會政策託底,才能守住民生底線,最大程度減少陣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推進結構性改革,既要堅持持久戰,更要打好殲滅戰。明年結構性改革任務十分繁重,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則要抓住關鍵點,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積極穩妥處置“殭屍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債務重組乃至破產清算,實現市場出清,化解過剩產能,才能形成良好市場預期。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業稅費負擔、社會保險費、財務成本、電力價格、物流成本等。化解房地產庫存,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打通供需通道,穩定房地產市場。擴大有效供給,打好扶貧攻堅戰,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培育發展新產業,補齊軟硬基礎設施短板。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推進結構性改革,關鍵在改革。要加大國企、財稅、金融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充分發揮改革舉措的重大牽引作用。結構性改革必須有國際視野,要更堅定地擴大對外開放。

推進結構性改革,還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任何束縛和阻礙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言行,都是違背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都要堅決反對。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以此爲主線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尤其要注重調動企業家、創新人才、各級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讓我們把這次會議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把握正確方向,腳踏實地推進,努力在結構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實現“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

經濟工作心得體會篇5

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2016年則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會議公告指出: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既是對明年經濟工作的全面部署,也是對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重點部署。

會議明確了2016年經濟五大任務: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化解房地產庫存、擴大有效供給、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強化供給側管理順應經濟新常態下的發展邏輯

近一個時期以來,經濟理論界一直熱議新供給經濟學,對其理論演繹和實踐邏輯從各個層面進行了全面分析和闡釋,這是非常應勢的針對性研究,也有許多有價值的判斷。筆者認爲,其實,在一個經濟運行週期中,什麼時候多使用些需求管理政策,什麼時候多使用些供給管理政策,政府在協調平衡總供給與總需求中怎樣把控宏觀經濟政策的着力點和施策力度,並沒有優劣之分,完全要依賴其經濟運行環境的變化和滿足生產要素配置效率的需要。

過去二三十年,中國經濟能夠比較平穩地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是充分運用了經濟趕超時期後發優勢和要素資源比較優勢,釋放出了巨大的經濟發展活力。但今天中國經濟體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位,各種生產要素已經與全球經濟深度融合,國內國際經濟格局也出現了深刻變化。依靠低勞動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資金成本等要素投入的低水平數量型規模擴張助推經濟快速增長的要素紅利時代已經告一段落。今天的中國,面對的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克服三期疊加的成長中的煩惱,要應對各種利益博弈的挑戰,在傳統生產要素邊際效率遞減、經濟增長速度出現拐點的時候,我們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着力依靠創新驅動,優化要素配置,重塑產業結構和生產組織結構,全面提升全要素生產率,進而釋放組織變革的紅利和制度改革的紅利,以經濟整體質量和效益的提升實現中國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

如果說,過去的30多年,中國已經比較好地解決了爲誰生產的需求經濟學這個基本問題,在中國經濟步入發展新常態的今天,我們必須謀劃好生產什麼怎樣生產的供給經濟學問題。這就是中國經濟學今天的基本邏輯,其着力點就是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強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矯正要素配置扭曲,來盤活巨大的要素存量;通過提高投資有效性,擴大有效供給,來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通過提高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增強持續增長動力。

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這是一個重大判斷,也是一個順乎時勢的戰略抉擇。

切實運用好政策組合拳實現五降和五增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圍繞着力加強結構性改革的一系列重點任務,會議明確了明年和今後一個時期宏觀經濟政策的總體思路和取向,即要實行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託底。實施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關鍵是要打好政策的組合拳,在五減和五增上下大功夫,取得實效。

這次會議明確提出,明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從十三五開局之年的現實經濟壓力來看,筆者認爲,首先是要減少和降低這五個方面的壓力。這五大任務,實質上是相互關聯,相互牽掣,有着內在聯繫,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化解產能過剩(去產能)是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近年來國內許多產業產能過剩,既有結構性原因,也有經濟週期原因和體制性原因,比如,一噸鋼鐵賣不過一斤白菜令人咋舌,今年的煤價跌落到歷史低點,原油價格也受到國際油價大跌的困擾,等等。在因地制宜、分類處置的基礎上,宏觀政策與產業政策要積極引導,化過剩產能爲富餘產能,通過開闢中西部產業接續發展通道和國際產能合作積極紓解;也要把去企業庫存與減低企業成本緊密結合,在財稅政策和價格政策上切實減少企業負擔,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步伐;在轉化二三線房地產庫存上與推進新型城鎮化和擴大公共服務社會化供給上緊密結合;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上,一方面要守住防風險底線,另一方面,還要積極實施更加有針對性的結構性寬鬆貨幣政策,加快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和債券市場建設,等等。因此,解決五減,本質上是要變結構性減負爲促進結構性改革和結構性補短。

筆者認爲,對應這五去還必須強調 五增,就是增活力增動力增效益增均衡和增信心。要通過宏觀、中觀、微觀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的創新,以改善供給側管理的視角,切實加大制度供給和制度創新力度,進一步消除利益壁壘,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切實擺正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還權力於市場、還權力於社會,以充分激發企業活力、社會活力和大衆創業創新活力;進一步增強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新組織制度的成長步伐,儘快讓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孕育而生,以創造新供給帶動釋放新需求;還要採取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未來的5年,加大力度推進區域發展均衡、城鄉二元經濟均衡、產業發展均衡、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均衡,以及社會各個階層利益發展均衡,讓更廣大的羣衆普遍增強改革發展的獲得感。

最後,我們還是要強調增信心。儘管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但正如所指出的,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全黨要堅持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各方面力量擰成一股繩,便無難不克、無堅不摧。

十二五成就輝煌,我們又站在新的起點上,十三五時期有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新引領,我們一定會有一個新開篇。

經濟工作心得體會篇6

會議指出:推進結構性改革,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作爲承上啓下的關鍵一年,承接“十二五”、開啓“十三五”,2021年改革與發展的任務尤爲關鍵。

像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着力補齊短板等,這些都需要堅定改革信念,建立改革激勵機制,鼓勵地方改革試驗,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環境,闖出一條以結構性改革化解結構性矛盾的新路子。

會議強調,要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而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財稅體制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等,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和重點。我們當前既面臨穩增長、調結構的壓力,也面臨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機遇,需要改革來發揮牽引作用。在去產能的過程中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對於推動製造業由生產型向服務型轉變,對於激發企業活力,都有重大影響。加快財稅體制改革,有利於減輕企業負擔,劃分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使得事權與財權相匹配,有利於地方發展,也有利於提高財政運行效率。此外,爲適應金融混業經營新趨勢,加快推進由分業監管向綜合監管的監管體制轉變,對經濟轉型升級也具有重大影響。

推進改革,還應加強以服務業市場開放爲重點的市場化改革。要放開服務業價格的管制,打破服務業領域的行政壟斷和市場壟斷。

值得強調的是,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環境,政府是關鍵。要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推進監管轉型,才能激活市場、解放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