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返校抗疫第一課個人觀後感心得多篇

觀後感6.31K

返校抗疫第一課個人觀後感心得多篇由本站會員“yun136”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返校抗疫第一課個人觀後感心得多篇

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面對這場疫情我們只要有“咬定不放鬆”的毅力,“雖刀山劍樹也不怕”的勇氣,“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就一定能攜手同心,砥礪前行,共同守護好這方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民!共同閱讀返校抗疫第一課個人觀後感心得範文5篇精選,請您閱讀!

 返校抗疫第一課個人觀後感心得1

每當聽到國歌響起時,我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當看到那鮮豔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時,心中無比自豪。

對於這次的疫情,學生們明白了祖國的偉大和人民的團結,這證實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華民族的思想。在這場戰“疫”中,體現了團結的力量和民族的精神。

“希望是暗夜裏的一束光,脊樑是向上的一股力量。疫情發生後,我們看到了許多逆行者奮戰在抗疫一線,他們是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楊春禧院長爲同學們上了一堂題爲“堅定信心共同抗疫,相聚雲端技能報國”的德育課。她希望同學們做到“心中有愛、行爲有矩、防護有法、居家有爲,聽指揮,顧大局”。也希望同學們“不停學”,使自己的學業精進,做一個有爲青年。

12年前汶川大地震時,一位年僅12歲的女孩佘沙家鄉受災嚴重,很多醫護人員、軍醫趕到,他們冒着生命危險救那些有生命危險的人,從此汶川女孩佘沙心裏就種下一顆從醫的種子。在這次武漢的疫情中,第四人民醫院的醫生佘沙挺身而出,成爲第三批最年輕的志願者,和其他志願者一樣入住疫情最嚴重的武漢人民醫院。她每天的工作是爲各部門分發藥品,她說:她應該爲醫生們把好這個門,讓他們減少被感染的機率。這個汶川女孩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深深地打動着我們這一代青年羣體。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每天的疫情變化都牽動着我們每個人的心,醫護工作者們和志願者們的臨危不懼、甘於奉獻、捨己救人、大愛無疆的精神讓人肅然起敬,他們是我們的英雄,是我們的榜樣,全國人民都在爲他們加油點贊。作爲中職生的我們,應響應政府的號召,儘可能少出門,少去公共場所,少與人接觸,並且做好防護措施。在疫情期間,也要做到停課不停學,弘揚工匠精神,邁向製造強國!衆志成城,共待春暖花開!

返校抗疫第一課個人觀後感心得2

面對疫情,醫務工作者就像走向火海的消防員一樣,讓人敬佩,不計較報酬,響應國家號召,走向抗擊病毒的第一線,在這當中有位17年前曾經抗擊非典的醫生,向單位寫下了請戰書。

這封請戰書就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女醫生張旃副教授寫的,請戰書中既有戰勝疾病的決心,也有柔情的掛念;既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豪情,也有沉着冷靜、科學應對的膽識。

信中寫到“此事我沒有告知明昌。個人覺得不需要告訴,本來處處都是戰場!”這句話包含着信念一定,也以着將面對一場艱難的決鬥。個人感覺如果告訴丈夫,會讓丈夫爲自己擔心,還是讓自己承擔這樣的壓力爲好。

她曾經參加過2003年抗擊非典。當年她承擔大量SARS病人救治工作,爲戰勝非典做出了貢獻,現在又請戰新型肺炎病毒,確實令人佩服,當代的戰士。

技術被封鎖了,就想到科學家;火災來了會想到消防員,遇到困難了會想起警察,戰爭來了會想起軍人,疫情來了就想到了醫生。消防員來了,火災就會被撲滅;遇到困難,警察來了,困難就會迎刃而解;國家被侵略了,軍人會維護着每一寸土地;現在疫情來了,希望醫生來戰勝病魔,他們就是當今國家的脊樑,國家的支撐,讓我們平時對他們好一點,理解他們的工作。

最後說一下:在人人自危的傳染病面前,衝鋒在前的就是醫生,戰勝病毒的也是他們的付出,他們的工作很累,也有壓力,也會怕。但是他們不會退縮,即使危險再大,也是勇往直前。要敬畏他們的職業,希望永遠不要再出現傷害醫生的事件了,否則沒人願意當醫生,水平高的醫生也會到國外工作,那時候我們只有絕望。

返校抗疫第一課個人觀後感心得3

我想,這個春節大家一定過得“憋得慌”,估計連平時最喜歡宅在家裏的同學都有點呆不住了。原本是闔家團圓、熱熱鬧鬧的節日氣氛,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破壞了,我們不能出門遊玩,不能走親訪友,不能外出聚餐,只能安守家中,爲抗擊疫情盡我們每一個人的職責。在這裏,我想和所有同學老師說一聲“謝謝”,謝謝你們保護好了自己。新聞每天更新的疫情報告,變化的不只是數據,是每一個活生生的人。而每一個人背後又是一個個鮮活的家庭,這些數字的跳動牽動着我們所有人的心。我相信南外高中的學子們一定心繫前線,情關家國。同時也有不少同學爲奮戰在疫情前線的人員焦灼憂心卻深感無能爲力,幫不上什麼忙。請大家不要認爲自己是普通學子,沒辦法爲當下的戰“疫”有所貢獻。國家有難的時候,做好自己的本分,就是貢獻。你們保護好自己,就是保護了身邊的人,保護了一線的醫生和護士,謝謝你們。

目前,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形勢仍然嚴峻。請同學們和家人一起做好疫情防護工作,非緊急情況避免外出,儘量不去人員密集的場所,不參與人員聚集性活動,規律生活,健康作息。此刻,我們呆得有點煩悶焦躁的家,是很多前線人員想回而不能回的家。在這個牽動着所有國人心的春天裏,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同時,這場疫情,也是對我們每個人的教育。唯有正視這樣的經歷,在困境中汲取教訓成長,纔不辜負這樣一場代價沉痛的歷練。面對這場不期而至的“人生大課”,我有一些思索想和同學們分享。

返校抗疫第一課個人觀後感心得4

我們來認識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山東醫療隊的主治醫生郭海鵬,他出生於醫生世家,一家人五代從醫,他說,用仁心仁術救死扶傷是家訓,更是責任。

正在用不太標準的武漢話跟劉爺爺交流的是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生郭海鵬,劉爺爺今年86歲,在外院治療近一個月,因爲病情加重被轉到這裏,醫療隊會診後,決定採用無創呼吸機治療,可被老人一口拒絕。

對話中,郭海鵬得知,此前老人曾有使用無創呼吸機治療的經歷,但過程中感到不舒服,對此有了顧慮。但缺氧問題又急需解決,郭海鵬反覆勸說,劉爺爺終於放寬心同意試一試。3秒鐘,醫護人員快速置換鼻導管和加壓面罩。

儘管郭海鵬的武漢話並不標準,但他溫暖的話語還是大大緩解了老人緊張的情緒,劉爺爺很快掌握了正確的呼吸方法,氧飽和度也從原來的80多提高到接近正常人的水平。

齊魯醫院兩個病區,收治的是30多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大多數都是老年人,年齡的94歲。每天進入病區,問診、體檢、查血氣、心電圖檢查,他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做了十幾年的ICU醫生,他說,爭分奪秒搶救生命已成爲一種本能。

郭海鵬是土生土長的山東人,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期間,就讀於武漢大學,疫情發生後,郭海鵬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醫療隊。而其實他剛剛結束在美國哈佛大學三年的博士後培訓,回國還不到三個月。

返校抗疫第一課個人觀後感心得5

在重症病房,白衣戰士們仍在日夜堅守。我們來認識吉林省援鄂醫療隊的一位護士長高嵐。

對高嵐來說,這天是個好日子,她要爲25牀的患者撤掉呼吸機。這位77歲的老人已經插管治療17天,終於脫離危險要恢復自主呼吸了。

都知道給患者插管時異常兇險,但拔管時的危險係數其實一點也不低。由於不能使用鎮靜劑等藥物,患者是保持清醒的,因此拔管時患者更容易咳嗽,大量攜帶着病毒的分泌物就會噴濺出來。

真正的考驗在接下來的幾分鐘。剛剛拔管的患者很容易因爲喉頭水腫導致無法呼吸,高嵐和牀旁待命的麻醉師、ECMO團隊,隨時要做好搶救和二次插管的準備。

拔管操作一切順利。接下來,護士們就要24小時輪流守候在老人牀旁,爲老人叩背排痰,詳細檢查每一項監護指標。

重症患者大多有基礎疾病,除了氣道的護理,哪個牀的患者需要檢查下肢靜脈血栓,哪個牀新生了皰疹,高嵐都記在心裏,悉心照料。在護士們的眼中,高嵐就是這樣一個兢兢業業又細緻周到的人。

今年50歲的高嵐從事護理工作已經30年,曾經參加過抗擊非典的戰鬥,2008年,又在汶川抗震救災的戰鬥中火線入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她又一次衝到了一線,帶領着100人的護理團隊整建制接管了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一個重症病區。

過去的一個多月,高嵐所在的醫療隊已經成功從生死線上拉回35位患者。現在,儘管患者們恢復得越來越好,但高嵐緊繃的神經一刻也不敢放鬆。

返校抗疫第一課個人觀後感心得範文5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