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中學生蒼穹之下觀後感

觀後感9.22K

中學生蒼穹之下觀後感

《穹頂之下》延續了柴靜作品一以貫之的審視、追問和投入:霧霾是什麼?從哪兒來?我們該怎麼辦?而在冰冷、赤裸的事實之外,不再有無謂的指責與旁逸斜出的纏繞,令人印象深刻。下面爲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蒼穹之下》觀後感,請您閱讀。

《蒼穹之下》觀後感1

柴靜的《穹頂之下》,感觸頗多,剛看後還覺得這個人真有勇氣,很敏銳,能夠擊中時弊。但是後來想想裏面有問題,有什麼問題呢?總的來說就是她也許講了99%的真話,可是在其中1%最核心的部分卻講了100%的假話。如下:她講了中國的油品等級爲什麼那麼的低,原因是中國只有3家石油公司爲了自己的壟斷利益,自己指定的標準過低,大家都知道的她指的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同時,她又說美國卻有上千家。暗示和引導人們以爲,只要打破壟斷,全面開放就萬事大吉了,石油問題就解決了,排放就更清潔了,霧霾就可以治理好了。事實果真如此麼?

地球人誰不知道,美國早就在石油行業完成了自由競爭階段,早就形成了以洛克菲勒爲首的寡頭壟斷時代!所謂的美國有上千家,其他的那麼多公司佔有市場份額有多少?這個她在羅列了一大筆數據後卻選擇性掩蓋起來。讓人感覺證據不充分。要是按照她的邏輯,中國也有不止幾十上百家,去各個大油田的附近看看,也有很多私營的煉油廠啊。那麼倒回來講,既然美國的可以壟斷,爲什麼中國的不可以壟斷,難道就是因爲美國是壟斷在私人手裏,而中國的壟斷在政府或國家手裏就不行了?

話到這裏,我恍然大悟,原來她的言下之意就是全面放開石油行業,交給市場競爭然後形成私人寡頭。問當今世界,有哪個所謂的民族資產階級有這個實力搞得贏西方的大財團大寡頭?如果真的全面放開了,最後的結果一定是被西方的大資本家壟斷。也許放開初期老百姓會有點甜頭,但是長遠來看,一旦西方大資本壟斷了中國的能源市場,那纔是苦日子的開始。如果真的像她說的一樣放開油氣開採中國會是個什麼樣子?看看前幾年放開的煤炭行業就知道了,是那些黑心的私人老闆更關心環保呢還是國有企業更加負責任?這不是禿頭上的蝨子明擺着的麼?可是她爲什麼要誤導民衆呢?而且有選擇在兩會前的敏感時期搞出這個題目?估計背後是有推手的,以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有這麼多時間和精力來編99%的真話和1%的絕對謊言的,而且在極短的時間被所有媒體發佈,形成轟動效應。固然,國有企業是有問題,而且很大,但是解決的手段絕不是所謂全面放開,那樣的結果就是全面被國際大資本給控制,給吃掉。沒有了能源命脈,中國人民的命根子就丟了。我們只有想辦法讓國企真正地爲人民所監督,完善其管理職能,真正地徹底地爲人民服務纔是最終的解決辦法,而不是將其摧毀。現在中國28個關鍵行業,據說有23個都被外資完全控制了,要是將來再全面放開鐵路、軍工、電信、石油等等命脈,將所有命脈行業私有化,那我們的立國基礎還在哪裏?我們還是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麼?這不單單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核心的政治問題,立國的基礎動搖了,性質改變了GCD離最後的倒臺恐怕也就不遠了。到那時就是胡漢三又回來了。

所以,想來想去覺得,現在不是討論要不要國企的問題,而是要討論如何加強國企在整個經濟成分裏的比例問題,以及如何讓這些國企真正地爲廣大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務,如何讓他們的的權力得到監督和制衡的問題。國企不是哪個官僚的,不是哪個利益集團的,它應當是真正屬於全體中國人民並且是爲全體中國人民謀福利的。只有做到了這點,整個國家才能真正的長治久安,人民才能真正的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蒼穹之下》觀後感2

20--年2月8日,從央視辭職的著名記者柴靜推出了她自費拍攝的關於霧霾的深度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不到一天時間,傳遍全網,成爲全國數億人手機朋友圈中熱談的話題。

在父母的陪伴下看完了這部時長一小時四十三分鐘的紀錄片,我感觸頗多:

一、國人的環保意識。我曾在街上看到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小夥子在喝完飲料後,明明垃圾桶就在他的不遠處,可是他就是隨手往地上一扔就走了。路過的行人也沒有一個把那飲料瓶撿起來丟進垃圾桶裏。我這裏舉例的只是日常生活中一個極小的卻極其真實的例子。在這部片子裏我們還可以看到企業爲了省錢亂排污,而環保部門置之不理或有心無力的舉措-----再和美國對比一下,美國雖然用了100年的時間才改善了生活,而我們中國只用了30年的時間完成了美國用100年時間才能完成的經濟發展,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經濟雖然發展了,國人的環保意識卻沒有一起跟上來。大部分國人的環保意識遠遠不及美國人甚至日本人。

二、國人對霧霾的意識。片子中指出在北京一年的霧霾天數達到了175天。在我們居住的被形容爲人間天堂的杭州,這樣一個所有人印象中“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美麗城市一年中的霧霾天數居然達到了200天以上——這意味着杭州居民也就是我們一年當中有一半以上的天數是生活在霧霾天中,呼吸着混合這各種毒素的複雜的空氣。看到這裏時,我非常吃驚。再以英國爲例:英國曾被稱爲霧都。在1950年的大煙霧事件中,英國倫敦死了很多人。之後英國人逐漸開始用石油和天然氣來代替煤炭。一定要使用的煤炭,則開始洗煤等等。這些措施讓英國的環境有了巨大的變化。

雖然有很多措施需要國家、需要政府去實施。但作爲一名小小的公民,我希望柴靜的這部紀錄片能夠喚起更多的人來關注環保,關注霧霾。希望大家攜起手來,共同保護好我們共同的家園。

《蒼穹之下》觀後感3

彷彿一夜之間,新聞網絡媒體的頭條統統被前央視記者柴靜復出新作《穹頂之下》所佔領,儘管柴靜說,視頻爆出的一夜之後,傳來了各方褒貶不一的評論,我想當我看完這部片子的時候,完全不在乎聽到的任何反駁言論,於我,只有衝擊和震撼,既因爲它的題材,更因爲它的內容。

內容說來,《穹頂之下》是柴靜配合PPT進行的104分的劇場演講,以大量數據、現場採訪及國外經驗的對照,通過“霧霾是什麼”、“它從哪兒來”、“我們怎麼辦”三個問題的探討和解答,讓我們既在她的敘述和畫面中感覺到驚心,又讓我們在十面霾伏中,看到隱約的曙光。

霧霾是什麼:這是一個看不見敵人的戰爭。霧霾在中國已經成爲27個城市,6億多人口已經面臨到的問題,在中國每年因爲大氣污染過早死亡的人數是50萬人。霧霾的範圍還在不斷的擴散。在這場跟人類的戰爭當中,我們最脆弱和最容易受到傷害的,就是我們的孩子和我們的父母。中國用三十年的時間走完別人一百年走過的工業化的道路,煤炭、石油在這場中國式的工業史革命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拉動作用,而工業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彷彿走上了英國霧都的老路。正如柴靜說:“城市給了我們個人的自由,也給了這個國家三十年來的繁榮,他們會給這個國家帶來不可思議的文明和財富,但是假如用投資拉動工業和拉動城市發展的模式不改變的話,結果會是什麼?這意味着我們將在用光所有的資源之前,我們就用光所有的環境容量。”到時候空氣中都是錢的味道,尷尬的不止環保部門,受害的不止是我們,還包括我們還沒有出生的生命和希望。

如此嚴肅的現狀下,我們不能再猶豫和等待。治理在更多悲劇沒有發生之前。治理好污染,世界上再強大的政府,也沒有辦法獨立完成,它要依靠的就是每一個,像你我這樣的普通人。我們的選擇,我們的意志。作爲身處穹頂之下的每個人,我們同呼吸共命運。在這場人類與污染之間的戰爭中,做得哪怕只是一些小事,哪怕你明明知道說它對於改善大氣污染的作用都是非常微乎其微的,但霧霾就會少一分。如柴靜所說:歷史就是這樣創造的,就是千千萬萬個普通人,有一天他們會說不,我不滿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退位,我要站出來做一點什麼,我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時,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身。

其實,不只是霧霾,面對種種骯髒的社會現象,倘若能夠有千千萬萬個普通人,都抱着“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諉,我要站出來做一點什麼”的想法,我們的社會,也必定要乾淨許多,美好許多,溫暖許多。最後願我們都行動起來,對抗霧霾這個可怕的敵人,爲自己和子孫後代的生命負責。

《蒼穹之下》觀後感4

霧霾可以倒逼政府調整發展思路,也可以倒逼每個公民反思自己的行爲,而種種訴求最終都會歸結到改革這一層面。

昨天上午,沉寂一年的央視前主持人柴靜又回到了公衆視野,推出公益作品《穹頂之下》,多個污染現場尋找霧霾根源,多國實地拍攝治污經驗。這部時長103分鐘的霧霾紀錄片,成爲當天社交媒體熱議話題。

與其他霧霾報道相比,《穹頂之下》延續了柴靜作品一以貫之的審視、追問和投入:霧霾是什麼?從哪兒來?我們該怎麼辦?而在冰冷、赤裸的事實之外,不再有無謂的指責與旁逸斜出的纏繞,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在“源解析”的問題上,紀錄片以翔實的數據與權威的演示,不迴避,不演繹,直指問題的癥結所在,即我國空氣污染60%以上來自煤和油的燃燒,霧霾問題很大程度上是能源問題。而能源問題,歸根結底還是一個選擇什麼樣的發展路徑的問題。這不僅關乎每一個人的生活質量,也關乎國家的治理體系、能源戰略及產業結構。

從歷史、他國的治理經驗來看,英美等國“在治污前20--年污染物下降了80%”的現實,不僅帶給人們希望的曙色,也從一個側面表明了治理霧霾的緊迫性。不能再等、再拖、再吵了,特別是面對管理與執法的困境,應該有所突破。

蔚藍的天空不能只是在語文課本中,生命的意義正在於一代代的血脈關聯。治理霧霾不僅是科技問題,也不僅是政府行爲,還應該成爲這個社會波瀾壯闊而又委婉細緻的公民行動。每一個人、每一個機構、每一個組織,都有責任將緊迫感化爲切實的行動力。

走過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幾十年,中國社會盡管目前越來越呈現出多樣化的利益訴求,但在穹頂之下,每一個人、每一個地方都無可逃避。因此,霧霾最嚴重的時期,固然意見有分化、表達亦多元,但恰恰也是最容易達成共識的時期。霧霾可以倒逼政府調整發展思路,也可以倒逼每個公民反思自己的行爲,而種種訴求最終都會歸結到改革這一層面。

公衆是空氣污染治理的核心力量,以公民的名義行動起來。從完善立法到調整公共政策再到調適公民個人作爲,充分發揮每一個人、每一個機構、每一個組織“心底有愛惜”的力量,改變我們的大氣環境,進而改善我們的生存環境。讓孩子不再一出生就罹患疾病,讓全球每年35萬至50萬人早死這樣慘烈的數字消失,讓霧霾成爲歷史,這是宿命,也是責任。

《蒼穹之下》觀後感5

這幾天,網上有一段很火的視頻,是“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我看過整段視頻,講的是柴靜爲了說明現在城市pm2.5的嚴重性,用了一年的時間,去各地明查暗訪,做各種實驗調查,親身參與並經歷實驗場景,查找法律法規,並採訪專業人員,用大量的事實、圖像、數字、視頻來還原我們生活的真實空間。事實是中國的pm2.5比世界上其它國家pm2.5的總數還要多,中國的很多城市一年中有175天到200天都在霧霾中度過。原來的天空,湛藍湛藍,像透明的鏡子那樣明淨,厚厚的白雲,一團團的如棉花,一陣陣的如波濤,掛在天這邊,綴在天那邊,把天空裝飾得如畫一般。而現在的大部分城市是鉛灰色的天空,掠過了一片黑雲,大地像是被扣上了一個大大的鍋蓋。霧霾中含有很多的有毒有害的致癌顆粒,人們在這樣的空氣質量中呼吸着,生活着,工作着,任憑這些有害的物質吞噬着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健康,我們不能再這樣坐以斃了。

我愛生我養我的這片黃土,我愛我們美麗的家園,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吧!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解做起,萬衆一心,衆志成誠,共建美好家園!

第一個問題:你有沒有在身邊發現過破壞環境的人呢?如果有,你阻止過嗎?爲什麼要這樣問?因爲這些破壞環境的人污染了我們生活的家園,會讓家園變得骯髒,所以我們一旦遇見這種場景,決不能袖手旁觀,一定要走上前去提醒和制止他,告訴他我們要保護區環境,纔有可能守住我們美好的家園。

第二個問題:你對環保都瞭解多少?是一無所知,還是瞭若指掌?爲什麼要這樣問?因爲只有自己明白了環保的重要,不能讓我們的環境變得更惡劣,纔能有開始保護的念頭,才能守住潔淨、安全的家園。所以要從身邊的一點一滴開始做起,五公里以內近距離出門騎車或步行可以減少汽車排放的污染,還要叮囑爸爸不要在任意場合隨便抽菸,多做一些環保工作。

一陣風吹過,飛來的塑料袋,我們將它拾起;看到別人吐痰,加快你的步伐,對他進行禮勸;看到一張紙屑,只需彎一彎腰,伸伸手;這就是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

很喜歡柴靜調查最後所說的話:我們有責任證明,一個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時也可以是潔淨和美好的。不停旋轉的地球,讓我們有着難以名狀的依戀和親切,它是我們的家園,我凝視着它,就像凝視着你;我守護着它,就像守護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