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攀登者觀後感 優選20篇

觀後感7.15K

【導語】

攀登者觀後感 優選20篇

攀登者觀後感 優選20篇 由本站會員“醉飲百姓坊”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攀登者觀後感篇2:攀登者觀後感篇3:攀登者觀後感篇4:攀登者觀後感篇5:攀登者觀後感篇6:攀登者觀後感篇7:攀登者觀後感篇8:攀登者觀後感篇9:攀登者觀後感篇10:攀登者觀後感篇11:攀登者觀後感篇12:攀登者觀後感篇13:攀登者觀後感篇14:攀登者觀後感篇15:攀登者觀後感篇16:攀登者觀後感篇17:攀登者觀後感篇18:攀登者觀後感篇19:攀登者觀後感篇20:攀登者觀後感

【正文】

篇1:攀登者觀後感

《攀登者》驚險的場面讓人難忘,給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老一輩登山人用生命和汗水鑄就的不畏艱險、頑強拼搏、團結協作、勇攀高峯的“登山精神”,這是中華民族的財富。這種“登山精神”,作爲黨員幹部更要將“登山精神”融入到實際的工作中去。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會心不遠要登絕巔莫辭勞。”習主席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我們此刻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鉅、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愈是在這種時候,越需要登山精神。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廣大青年必須要堅定夢想信念,異常是青年扶貧幹部,唯有堅定夢想信念,才能更好的打贏脫貧攻堅戰。夢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夢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學習“登山精神”,就是在給我輩青年強健肌體、強化意志。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夢想,也是青年一代應當牢固樹立的遠大夢想。青年一代能夠用“登山精神”加油打氣,爲實現中國夢努力奮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歷經千辛萬苦找到的實現中國夢的正確道路,也是廣大青年應當牢固確立的人生信念,實現全面脫貧,打贏脫貧攻堅戰則是所有戰鬥在基層一線的扶貧幹部的奮鬥目標。

“登山精神”一向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液裏,銘刻在華夏兒女的骨骼上。一路走來,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蹟。回首往昔,不管亂雲飛渡、風吹浪打,我們一向都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如今,脫貧攻堅的最終時刻,有機遇也有挑戰,還要所有奮鬥在基層一線的扶貧幹部一齊拼搏、一齊奮鬥。

《戰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離到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的目標時間越來越近,任務越來越急迫。越到關鍵時刻,越不能懈怠。脫貧攻堅目前面臨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難攻克的小山頭,但越應對困難越要敢於亮劍。作爲一名基層扶貧幹部,要用“登山精神”來激勵自我,敢於迎難而上,敢於挺身而出,敢於承擔職責,敢於堅決鬥爭,必須要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篇2:攀登者觀後感

電影《攀登者》選擇在國慶期間上映,它的最大主題必須與“愛國主義”相關。我不喜歡談論這個話題,但這個電影我是真的喜歡,別人的批評就讓他去吧。在討論之前,首先,我必須大聲喊出:我是中國人,我自然愛國,我在這個背景下長大,她支持我學習成長,不管在哪也得明白感恩與回報

出國留學幾年,恍惚於裏外不是“家”。模糊的歸屬感讓一個蘿蔔一向在找一個適宜的坑,這是一個此刻進行時。感受到的文化差異,存在於每件事的思想、行爲背後。最無法控制的是,潛移默化中“我”的一些部分被改變了,比如:父母無法理解我早上吃碗熱乾麪,還必須來杯咖啡。這還只是“形”上的。如果不是換國家,只是換個國內城市,人們是不會上升到展開一段耐人尋味地微妙對話時,夾雜不知是試探還是鄙夷還是羨慕還是嫉妒的複雜語氣,談論關於國內與國外的問題。

步履艱難,稍有言語不慎,稍有......不敢想,不願想......

《攀登者》主要講述了在1960年,中國登山隊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峯,因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而不被世界承認。15年後,中國重組登山隊再次挑戰登頂成功,並測量公佈了珠峯的最新準確高度。

導演是出生於60年代的香港人李仁港,我喜歡他的展現手法。千篇一律的愛國主義題材,對當代主流年齡段的人們,已經有些麻木。我們熟悉又陌生的,從小被要求學習的資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複習,概念套概念,故事套故事,你說上句,我接下句。有時我會困惑,具有愛國主義意味的影視淚點,以及觀看時脖子下方帶有的阻礙酸澀感,還有最終釋放壓抑時的暢快,靠的是潛意識裏根深蒂固地學習資料,從而引起的某種意義上的幻想共鳴。問題在,我們沒有真實感受過國家艱難,經歷和歷史故事還是有距離的。

父母對國家的感情,父母的父母對國家的感情,與我們對國家的感情顯然不一樣。親眼見到國家漸漸走向強大,他們切身作爲一員感動,心中經歷與如今交織,內部情感複雜,牛奶兌咖啡,絲絲縷縷漸進構成糾纏。這樣所產生的情緒,我們無法體會。在課堂上講着課的方五洲,應對學生略帶冒犯的提問,他會怎樣想?看到自我與隊友用生命攀登,千辛萬苦站到高峯帶回的化石,被學生隨意碰掉摔壞,手捧兩半時,他又會怎樣做?導演沒有讓他去辯解、指責,時間不斷向後走,所有人經歷過的光陰不可被複制,彼此不理解也是常態。

與內斂保守的方五洲不一樣,曲松林具有冒險精神,他恨被方所救,已經付出如此代價,卻讓中國和隊員一齊承擔了15年的“不被承認”。起初,他不理解在以秒計算的生命裏,作這種選擇的意義。他最切實的經歷是十幾年來的一切,回顧過去,他更期望那一刻隊長的選擇是一臺機器,而不是隊友生命。他嚴格教導李國樑,灌輸了多年懊悔下總結出的宗旨——保護攝影機。李確實完成了前輩交給他的任務,曲松林卻後悔了。拖着屍體一瘸一拐回來的他談及職責,不再貿然讓突擊隊隊員前進,優先研究生命安全。在經歷了相似於方五洲的時間,他也懂得了方五洲當年的選擇。

那裏是我記憶深刻的一點,身邊熱乎乎的人的聯繫被加深,不再僅限於將所有感情歸於一個大主題。比起聽訓大道理,人情味更令人動容。再比起這個,更想假設的是如果這是一個循環,曲松林會不會一次又一次的後悔。畢竟,這是一個無法兩全的選擇。

人的矛盾感,是我熱愛的部分,糾結的過程是在研究哪個更值得,值不值得衡量的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以及預測它們對自我利益的未來影響。在不得已做選擇的情景下,搖擺停留地一點點時間,很動人。

電影時長有限,導演想表達的資料卻很豐富,加上出場演員也很多,導致有些主角行爲過渡沒有很自然,雖然有一點點尷尬,也是能夠理解的。可是,影片中有一點很奇妙——情節推動靠的是感情線,感情能夠有其他研究,只可是導演恰好選擇了感情。選擇講述感情線是一個較爲妥當的商業選擇,容易引起更多人共鳴、平衡了女演員和男演員、女性觀衆和男性觀衆、代表自然的磅礴大氣音樂下穿插着代表感情細膩憂鬱的旋律與之比較,更加能渲染出大衆眼淚。更奇妙的一點是,在愛國題材下,感情線卻能夠與之齊平。對祖國的感情是毋庸置疑的,除此之外,仔細刻畫了個人追求,這難道不是真正貼合當代人的愛國方式嗎?

回憶起徐纓和方五洲的感情之路,最清晰的卻僅有令人感動的開頭和結尾,還有略顯俗套的相見擋雪石,我極其喜愛賦予他們兩的獨一無二的音樂,抑鬱、安靜、猶疑又具有杯具感,在他們的幸福時刻,講述着廢棄工廠的故事,背景響起與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同種性格的三連音,天空微黃,白天勝似夜晚。徐纓默唸回憶錄,方五洲徒手攀登廢棄工廠,腳步踏上與鋼鐵碰撞,他青春少年的呼吸聲,徐纓字句停頓的短暫與音樂不確定地搖擺感巧妙搭配,有無法形容的情感和諧,多一分少一秒都不行,好像一切都能夠繼續下去。

之後,徐纓說:在我們之間的那座山,消失了。對於我,它仍然能夠包含在默唸回憶錄的時刻。他們的感情中,這條線沒有進也沒有退,一向在其之上。方五洲補全了站在廢棄工廠頂端被打斷的那句話。稍微遺憾的是,本以爲再次登頂應當是全劇的最高點,但對情感波動影響不大。反而是方五洲回憶着圖書館中的徐纓,從懷中掏出以往交予過的化石,鏡頭從方的手轉移到徐接過化石的手,一個冰冷,一個溫暖,徐纓將化石靠近胸口,方五洲捧向心上方低頭親吻後放入雪地中,鏡頭轉至圖書館,便是他們交握的雙手,右邊窗口灑向徐纓的陽光和左邊被風雪吹動方五洲的頭髮,最完美的兩個時空中的他們交疊在了一齊。我期望如果這時音樂不走在終止音上最完美,終止只能使音樂完滿終止,音由不穩定下落回至穩定狀態,反而減少劇情的延續、回味感。

對於中國電影,《攀登者》真的已經做的足夠好了,電影還涉及其他話題可談,比如團體主義精神、犧牲、宗教問題、人與自然,甚至傳承問題,包含的真的太多太多。

篇3:攀登者觀後感

後面還有多篇攀登者觀後感!

2019年10月2日公司統一組織員工到影院觀看了影片《攀登者》,120分鐘觀影時間,片中那種國人的頑強,不怕困難、堅持到底,從不屈服的精神的確讓人無比震撼。

在1960年、1975年的那個60年代,在各項條件、設備及保障都不完善的情景下,登山隊依然登頂成功,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與敬畏。

馬丁路德金有句名言:我有一個夢想,在夢想中,我願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攀登者》中也有句名言,爲國登頂,寸土不讓,到今日的我們也是,爲公司的一切利益,我們必須努力爭取、共同維護、相互成長,最終取得較好的勝利成果。

在觀影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攀登的時候在衝刺階段三個人的協作,爲了避免打滑,避免傷到下頭的同事,搭人梯時,他們脫鞋光腳在十級大風、零下20多度的環境繼續攀登崖壁,手腳都凍得沒有知覺,可是他們毫不退縮,勇往直前,最終取得了勝利,雖然在第一攀登成功,沒有攝像機證明成功,沒有在世界面前證明成功,但他們是真的成功了,在我們每一個國人的心裏成功了,那一刻真的很震撼,那一刻我的淚水也涌出了眼眶,是激動,是成功喜悅之淚。

想想我們山東德匯食品有限公司這將近一年的經歷,也是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中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了過來,記得從基建的時候就踏進公司,那時的我們也是一個堅強的團隊,沒日沒夜的進行着各項建設、設備安裝、人員招聘,很多的壓力、困難擺在面前,我們也是一個個努力的克服,最終也是圓滿完成任務,順利投產開工。這也就像我們觀看的《攀登者》一樣,我們同樣擁有一個從不屈服、不怕困難團結一致的優秀團隊。經過觀影《攀登者》讓我更明白做一件事情不僅僅是團隊協作、領導指揮、制定目標計劃等項目,更需要全面的配合與協作,做事更不能一蹴而就,不管做什麼不必須直接成功,要循序漸進,一點一點克服困難。在我們看來國家榮譽和個人命運是一樣的。人生就是一場無止境的攀登。有人中途放棄,有人一向在堅持。其實登山不只是登上山頭,人即使不去攀登也只是一座山。真正征服的不是山,而是征服自我。僅有徵服,纔會產生一種生而爲人,生而爲贏的自信和驕傲。因爲這座山是人生的信仰。

十分感激公司組織本次觀影《攀登者》影片,這將更進一步讓我提高對人生價值觀的認知,這種不斷向上、勇攀高峯的中國精神,也會融入到今後的工作中,或許我們還會應對更嚴酷的現實,可是我們會時刻準備着,隨時迎接任何困難的挑戰,使我們山東德匯食品有限公司更加輝煌。

篇4:攀登者觀後感

《攀登者》講述了在沒有高科技支持,沒有先進裝備護航的情景下,中國登山者們在全世界望而卻步的珠峯北坡,用血肉之軀,鋪就登頂之路,他們搭就“中國梯”,爲世界打開通道,他們告訴世界,創造人類第一次,這就是攀登精神![由本站網友投稿]

攀登精神是黨員幹部的靈魂。當前,我們正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最關鍵的就是要“學”在實處,還要“幹”在實處。“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初心使命”,來不得半點虛假,必須做到“步步爲營”“穩紮穩打”,才能讓人民羣衆從黨員幹部的幹事創業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攀登精神是黨員幹部的信念。正是有了這種泰“攀登精神”,纔不怕山高坡陡,不懼道路崎嶇,向着既定目標勇往直前。無論在多麼惡劣與被動的境遇中,中國共產黨人前進的腳步始終未曾停歇。有着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凝聚起不可阻擋的歷史洪流,推翻了三座大山,翻身成爲了國家的主人。從此,泱泱華夏、烈烈神州,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東方。近百年來,我們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每一步發展變化,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順應人民生活的需求,讓自然與發展同步,人類與山川共榮。這走過的每一步,都是那樣的實實在在,那樣的堅持不懈。

攀登精神是黨員幹部的目標。當下,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勇敢追夢的新時代,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是執着的追夢人。我們,爲趕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成爲了新時代的見證者、開拓者、建設者而自豪。我們僅有團結一致、不懈奮鬥,夢想纔會照進現實,“會當臨絕頂,一覽衆山小”的豪邁纔會爲我所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回首改革開放,異常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輝煌成就,讓國人振奮,讓世人矚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是如此的鏗鏘;放眼未來,以十九大爲新的起點,新時代的巨輪正劈波斬浪、揚帆遠航。

望魏巍泰山,聽松濤澎湃。在民族復興的路上,我們都是扛着重擔的“登山者”。此刻,怎不心潮起伏?應對祖國的發展,人民的期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虛度韶光,還有什麼理由不像泰山挑夫那樣去奮鬥呢?“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只要是對人民有益的事情,就要立即“幹”,腳踏實地地“幹”,持之以恆地“幹”!新時代東風勁吹,登山者豈敢懈怠?讓我們飽蘸追夢的活力,做一名新時代的“挑山工”,實實在在地“走”,走出人民幸福的大道;勤勤懇懇地“挑”,挑起民族復興之重任!

篇5:攀登者觀後感

1960年5月24日,人類史上中國人首次從喜馬拉雅山北坡登上珠峯,令世人震驚,王富洲、屈銀華、貢布成爲家喻戶曉的登山勇士,如今這部《攀登者》電影,又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了登山精神。

登山精神就是要有勇於攀登、不怕吃苦、胸懷天下,團結合作,樹立遠大的夢想和抱負的精神。登山精神是讓我們更好的去結合實際做好我們要做的事情,實現我們的目標。

扶貧攻堅好似登山,一座山登完了,還有山需要攀登,人生不到生命的盡頭,就要奮鬥不止。扶貧攻堅如登山,循徑而上,則是在創造扶貧工作的輝煌。然而路途艱險,一路上重巒疊嶂,需要每個人付出代價。扶貧攻堅如同一座山峯,我們要想完美的成效就要勇於攀登,努力攀登。

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我們登山如此,此刻我們的扶貧攻堅也是如此,只要我們努力了,就沒有無法逾越的障礙;只要我們努力了,就離我們預想到達的成功更近了一步;只要我們努力了,相信到2020年我們的目標必須能夠實現。

篇6:攀登者觀後感

《攀登者》講述的是爲彌補1960年中國登頂所留下的遺憾,1975年,由“一代攀登者”方五洲(吳京飾)、曲松林(張譯飾),“二代攀登者”徐纓(章子怡飾)、李國樑(井柏然飾)、楊光(胡歌飾)兩代攀登者組成的中國“最強攀登聯盟”,舉國之力,向珠峯發起衝頂挑戰。

在攀登過程中更是不斷遭遇各種難以預測的危險時刻,多次命懸一線。在種種困難面前,衆人未曾妥協,選擇團結一心,帶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奮勇向前,展露骨子裏堅韌不拔的民族氣節。

“不到長城非好漢,登頂珠峯真英雄”方五洲和他的隊員們正在前行,登上去,活下來,讓世界見證中國奇蹟。“衝頂中國高度,攀登永不止步”一步一步的向前,他們在挑戰人類極限,他們在書寫中國輝煌。山高絕頂人爲峯!如果奇蹟有顏色,那麼它的顏色必須是中國紅。

這是一種堅持,一種信仰,給予我們前進的力量。新中國成立70週年,70年春華秋實,70年不屈不撓,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閃耀在天空,它承載了我們對祖國的熱愛。爲了共同的信仰,多少人前赴後繼拋頭顱、灑熱血。這些感人淚下的故事,讓我對愛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懂得了愛是一種力量,愛是一種承擔,愛是一種榮耀,愛是一種回報,愛是一種奉獻……今日的我們更要向愛護生命一樣,愛護五星紅旗,因爲它神聖不可侵犯。接過長輩的旗幟,樹立遠大夢想,爲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學習。

篇7:攀登者觀後感

電影《攀登者》講述了1960年中國登山隊克服萬難,成功首次北坡登頂珠峯,並在1975年,於珠峯“第二階梯”架設“中國梯”,成功精確勘測珠峯的“中國高度”兩次大事件,證明了中國的毅力與硬實力。

《攀登者》中登山隊員們爲了登頂,玩命往上衝,爲了團隊,堅決不拖後腿,爲了夢想,砥礪前行。登山過程中,撲面而來的暴風雪,讓原本容易的幾十米變得舉步維艱。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停歇,冷風直灌。

惡劣的環境,讓人們由起初的信心滿滿,慢慢轉爲立場的動搖。有的人開始懷疑,開始麻痹,置身於死亡的邊緣,帶着一股令人恐懼的氣息。

雖然,影片給人緊張的氣氛,可是《攀登者》依然讓人心潮澎湃,那種專注執着讓人感動,“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專注執着是一種心無旁騖的態度,更是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竭其力,對待事業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有老黃牛吃苦耐勞的精神,着眼於大局,立足於小事,真抓實幹,務求實效,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在新時代,敬業就是要求我們每個人在小到個人職業,大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上,都能專心致志,努力做到盡善盡美。

篇8:攀登者觀後感

《攀登者》講述了在沒有高科技支持,沒有先進裝備護航的情景下,中國登山者們在全世界望而卻步的珠峯北坡,用血肉之軀,鋪就登頂之路,他們搭就“中國梯”,爲世界打開通道,他們告訴世界,創造人類第一次,這就是攀登精神!

攀登精神是黨員幹部的靈魂。當前,我們正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最關鍵的就是要“學”在實處,還要“幹”在實處。“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初心使命”,來不得半點虛假,必須做到“步步爲營”“穩紮穩打”,才能讓人民羣衆從黨員幹部的幹事創業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攀登精神是黨員幹部的信念。正是有了這種泰“攀登精神”,纔不怕山高坡陡,不懼道路崎嶇,向着既定目標勇往直前。無論在多麼惡劣與被動的境遇中,中國共產黨人前進的腳步始終未曾停歇。有着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凝聚起不可阻擋的歷史洪流,推翻了三座大山,翻身成爲了國家的主人。從此,泱泱華夏、烈烈神州,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東方。近百年來,我們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每一步發展變化,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順應人民生活的需求,讓自然與發展同步,人類與山川共榮。這走過的每一步,都是那樣的實實在在,那樣的堅持不懈。

攀登精神是黨員幹部的目標。當下,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勇敢追夢的新時代,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是執着的追夢人。我們,爲趕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成爲了新時代的見證者、開拓者、建設者而自豪。我們僅有團結一致、不懈奮鬥,夢想纔會照進現實,“會當臨絕頂,一覽衆山小”的豪邁纔會爲我所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回首改革開放,異常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輝煌成就,讓國人振奮,讓世人矚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是如此的鏗鏘;放眼未來,以十九大爲新的起點,新時代的巨輪正劈波斬浪、揚帆遠航。

望魏巍泰山,聽松濤澎湃。在民族復興的路上,我們都是扛着重擔的“登山者”。此刻,怎不心潮起伏應對祖國的發展,人民的期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虛度韶光,還有什麼理由不像泰山挑夫那樣去奮鬥呢“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只要是對人民有益的事情,就要立即“幹”,腳踏實地地“幹”,持之以恆地“幹”!新時代東風勁吹,登山者豈敢懈怠讓我們飽蘸追夢的活力,做一名新時代的“挑山工”,實實在在地“走”,走出人民幸福的大道;勤勤懇懇地“挑”,挑起民族復興之重任!

篇9:攀登者觀後感

《攀登者》講述的是爲彌補1960年中國登頂所留下的遺憾,1975年,由“一代攀登者”方五洲(吳京飾)、曲松林(張譯飾),“二代攀登者”徐纓(章子怡飾)、李國樑(井柏然飾)、楊光(胡歌飾)兩代攀登者組成的中國“最強攀登聯盟”,舉國之力,向珠峯發起衝頂挑戰。

在攀登過程中更是不斷遭遇各種難以預測的危險時刻,多次命懸一線。在種種困難面前,衆人未曾妥協,選擇團結一心,帶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奮勇向前,展露骨子裏堅韌不拔的民族氣節。

“不到長城非好漢,登頂珠峯真英雄”方五洲和他的隊員們正在前行,登上去,活下來,讓世界見證中國奇蹟。“衝頂中國高度,攀登永不止步”一步一步的向前,他們在挑戰人類極限,他們在書寫中國輝煌。山高絕頂人爲峯!如果奇蹟有顏色,那麼它的顏色必須是中國紅。

這是一種堅持,一種信仰,給予我們前進的力量。新中國成立70週年,70年春華秋實,70年不屈不撓,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閃耀在天空,它承載了我們對祖國的熱愛。爲了共同的信仰,多少人前赴後繼拋頭顱、灑熱血。這些感人淚下的故事,讓我對愛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懂得了愛是一種力量,愛是一種承擔,愛是一種榮耀,愛是一種回報,愛是一種奉獻……今日的我們更要向愛護生命一樣,愛護五星紅旗,因爲它神聖不可侵犯。接過長輩的旗幟,樹立遠大夢想,爲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學習。

篇10:攀登者觀後感

電影《攀登者》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峯。然而因爲雪崩,登山隊員方五洲不得已丟掉了攝影機。就因爲沒有留下影像資料,這次登珠峯甚至不被國際認可。

從1960到1975,中國的攀登者們遭到了15年的質疑與屈辱。第一代的攀登者們的遺願如猶在耳,第二代攀登者們再次出發,向着世界第一高峯發起衝擊。

那麼冷冽的風雪,氣象專家多次提議停止攀登,雪崩襲來被吞噬淹沒或跌入山谷,山間縫隙甚至要靠登山隊員冒死縱身一躍……

最終登頂了,最終留下了影像證明。這個“最終”來之不易。看到預告裏“爲國登頂”這四個字我挺驕傲的。真的,作爲一箇中國人很自豪。

《攀登者》中登山運動員憑藉着驚人的勇氣、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創造了奇蹟,他們在極其嚴寒和飢餓的條件下忍受着凍傷的巨大困難,成功的讓五星紅旗飄揚在了珠峯之巔。

現實生活中,中國的登山者在珠峯搭建的“中國梯”,讓之後許多國家的登山隊員順利登上世界最高峯的。然而,幾名登山隊員也爲此付出昂貴的代價,部分登山員因嚴重凍傷做了截肢手術,落下終身殘疾。就是他們的團結拼搏無畏艱險,映照着中國人永不言敗、砥礪前行的精神,期望這種精神,也在孩子們的身上繼續傳承下去。

篇11:攀登者觀後感

電影《攀登者》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峯。然而因爲雪崩,登山隊員方五洲不得已丟掉了攝影機。就因爲沒有留下影像資料,這次登珠峯甚至不被國際認可。

從1960到1975,中國的攀登者們遭到了15年的質疑與屈辱。第一代的攀登者們的遺願如猶在耳,第二代攀登者們再次出發,向着世界第一高峯發起衝擊。

那麼冷冽的風雪,氣象專家多次提議停止攀登,雪崩襲來被吞噬淹沒或跌入山谷,山間縫隙甚至要靠登山隊員冒死縱身一躍……

最終登頂了,最終留下了影像證明。這個“最終”來之不易。看到預告裏“爲國登頂”這四個字我挺驕傲的。真的,作爲一箇中國人很自豪。

《攀登者》中登山運動員憑藉着驚人的勇氣、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創造了奇蹟,他們在極其嚴寒和飢餓的條件下忍受着凍傷的巨大困難,成功的讓五星紅旗飄揚在了珠峯之巔。

現實生活中,中國的登山者在珠峯搭建的“中國梯”,讓之後許多國家的登山隊員順利登上世界最高峯的。然而,幾名登山隊員也爲此付出昂貴的代價,部分登山員因嚴重凍傷做了截肢手術,落下終身殘疾。就是他們的團結拼搏無畏艱險,映照着中國人永不言敗、砥礪前行的精神,期望這種精神,也在孩子們的身上繼續傳承下去。

篇12:攀登者觀後感

國慶假期前的最終一天,天悅影城,幾經換票改票,誤打誤撞走進了《攀登者》的放映廳。

之後才明白我是何其幸運!能在這樣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裏,先睹爲快。

影片來得始料未及,與之邂逅時也開演過半。前序的鋪墊都省了,撞入眼球的,是風暴!攜石裹雪的超大風暴,被風暴強行扯開的鋼釘,以及裹挾在狂風暴雪中看不清的飄忽忽一團人影……人們的千般預案萬般籌備,在無情的自然界面前,竟一擊即破!

影片以近乎殘酷的寫實手法高度還原了1975年珠峯攀登者們的險境與喘息,讓人心頭一震。

鏡頭靜止,轉向皚皚雪原,一座座雪峯林立如柱,浩瀚的雪白不見一粒塵埃,美得令人震撼又窒息。人在其中,真是滄海之一粟!迷途,坍塌,隊員搜救,恐怕僅有當事人才能品味其中的喜悲!

上世紀70年代是和平的,戰火的硝煙已退,國家間轉入微妙的較量,爲國爭光使命之艱鉅,等同於捍衛疆土。70年代也是相對落後的,科技尚不發達,通訊尚不便捷,戰勝殘酷自然所主要依靠的,還是攀登者們的血肉之軀!

中流砥柱方五洲,年輕隊長李國樑,氣象工作者徐纓……他們是珠峯的攀登者,更是揹負着國家使命的人。他們既是偉大的人也是普通人。珠峯的風雪,見證了他們青春的奮鬥,也見證了他們再平凡可是的喜怒哀樂,離合悲歡。他們個性分明,卻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隨時準備爲國家的榮譽赴死。不畏現實,在殘酷的自然中堅持着不屈的鬥爭……

李國樑死了。年輕的隊長在生命最終一刻,把攝像機交給戰友,自我割斷繩索墜下懸崖,讓其他戰友生還。

徐纓死了。如果她明哲保身聽從上級指示,如果她沒有自作主張登上雪峯……她是爲自我的決定而死的。可是,沒有這個決定就沒有方五洲登頂的成功!只記得她嘴角沾滿血污,臉上的笑卻還燦若春花……這一刻,她完成了生命中最偉大的任務。

和平時代的人如何去談民族精神去談愛國信仰當個人生命與國家榮譽同時擺在眼前,如何抉擇……看得見的對手易打敗,內心的敵人難降伏。爲國家榮譽赴死,是一句平時誰都喊得出的口號,而緊要關頭能選擇捨棄自我爲國捐軀的……唯英雄爾。

攀登者,他們的功績不亞於血灑疆場的勇士。

影片尾聲,字幕打出一段史料:197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爲世界供給了一個數據,珠穆朗瑪峯高度爲8848.13米。這個數據不就是當年我在地理課本學過的那個數據嗎!……無憂無慮的少年,輕描淡寫的數字,如何明白它的分量之重如今才懂得它所仰賴的,是多少攀登者冰冷卻無悔的屍骨……

新中國成立今已70週年,電影事業也經歷了漫長的發展與等待,如今中國最終交出了震撼人心的冒險類大片。它不是科幻的童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詩。

而歷史,遠比電影更加殘酷……

祖國70歲生日,是一座里程碑,未來仍任重而道遠。

攀登者的精神,將永遠縱貫在祖國源遠不息的血脈中,無止無疆。

篇13:攀登者觀後感

《攀登者》觀後感8篇_觀電影《攀登者》有感來源:網絡作者:熱度:℃

電影《攀登者》改編自上個世紀珠峯登山隊將五星紅旗插上了世界之巔的真實故事,下頭是學習力爲您整理的《攀登者》觀後感,期望經過觀看《攀登者》能夠讓大家記住那些壯烈犧牲的英雄,能夠讓大家銘記這一段歷史。

“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五星紅旗,我爲你自豪”。每每聽到這首歌,都使我心境激盪,作爲一名中國人,要時刻牢記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纔有我們此刻的完美生活。經過觀看《攀登者》,在中國第一代登山隊員精神火炬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中國登山隊員登上珠峯峯頂,讓五星紅旗在世界之巔飄揚。

看完《攀登者》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初心。隊員們跋山涉水,應對的是環境險惡、地勢險要,面臨的是生命安危,可是隊員們沒有畏懼退縮,而是迎難而上,勇闖生命禁區,最終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世界之巔。

看完《攀登者》讓我明白了什麼叫信念。那是一場沒有硝煙的領土主權捍衛之爭,“登上去,讓世界看到中國人”1975年,他們揹負着前輩的重擔,他們肩負着祖國的使命,他們向珠穆朗瑪峯發起挑戰,這不僅僅是對體力的考驗,更是人內心意志的征程。低溫,風雪,缺氧,這些艱難險阻擋不住中國人,因爲他們有着那一顆想要登上去的心。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心之所在,有夢想就有徵程。

看完《攀登者》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奮鬥。當攀登者們佇立於世界之巔的時候,有力地詮釋了“奮鬥”的內涵。《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青年的品格,也應像天的剛毅奮進一般,奮發圖強,自我更新、堅持奮鬥,永不止步。

經過《攀登者》我們看到了攀登精神,不論是求學、工作,還是整個人生,都是不斷攀登的過程,這個過程困難重重,每個階段都要克服不一樣的困難,可是有青春的地方,就會有迷茫,這正是成長與強大的過程,只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意志、努力奮鬥,問題就會越來越少,精神在,期望就在,青春應當展現出奮鬥的姿態。

篇14:攀登者觀後感

不明白是不是因爲近幾天網上黑《攀登者》的新聞太多,導致這部片子的上座率並不怎樣夢想,可是衝着吳京、章子怡、張譯、胡歌這些實力派去看一看也沒什麼毛病。

電影開場用簡短的篇幅講述了1960年新中國第一支登山隊攀登珠穆朗峯的故事,過程就不細說了,一大波人從山下出發最終到達頂峯的僅僅只剩下三人,雪崩、風暴對他們來說如同家常便飯。其中讓人印象最深的應當就是張譯赤腳登人梯的畫面,零下三十多度,赤腳踩在冰雪之上,這是得有多強大的信念和忍耐力。看完回來就查了一下歷史資料,還故事原型裏還真的就有“赤腳登人梯”這麼一段,感動之餘也讓人無比震撼。

當然,電影也在故事原型的基礎上加了很多戲劇化的元素,比如方五洲的感情線、比如李國樑的感情線。

方五洲和徐纓的感情線在我個人看來穿插得恰到好處,二人的情感也並非是俗套的兒女情長,在方五洲最終一次衝頂的時候徐纓甚至豁出性命去爲他播報實時氣象情景,這是感情也是革命的情誼。這樣的感情讓人感動之餘,也充滿了正能量。

而反觀李國樑這個主角,他和黑牡丹的那段感情戲就顯得沒那麼出彩。其實確切地講,他倆的感情戲份並不多,僅有在訓練基地裏和雪山試訓的冰裂縫裏兩小段,完全能夠當作是影片的一種調劑,年輕人嘛,看到帥小夥、漂亮姑娘總會激起一點內心的波瀾,我覺得挺真實,不刻意也不違和。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中提到的關於攝影機的話題。1960年雖然有三人登頂,但沒留下影像資料,這也產生了之後“不被世界承認”的說法。這讓當時兼職攝影的曲松林十分內疚,一向耿耿於懷,十五年後再見方五洲仍然埋怨他扔掉了攝影機。(事後我查閱了一下歷史資料,不是沒有攝影機是因爲天太黑,拍不出什麼東西,又要趕着下山,所以就沒留下影像資料。)

方五洲只說了一句話,就讓曲松林無言以對,具體說的記不清了,大概意思就是“如果要你殺了我去保護攝影機,你會怎樣做”。的確,捨棄自我的生命去保護攝影機容易,但要你捨棄同伴的生命,你又會如何抉擇呢來自靈魂的拷問,絕大多數人總是能對自我狠一點,卻對旁人狠不起來。

直到李國樑犧牲,曲松林的態度最終發生了轉變。

人命重要還是攝影機重要在旁人眼裏攝影機就是鑑證國家的榮譽的必要條件,犧牲幾個人算什麼可是作爲負責人,曲松林擔負的不僅僅僅有國家榮譽,還有整個團隊的生命安全。“安全第一”不僅僅只是一句口號,勇於攀登的冒險精神沒有錯,但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這一點其實在第一次領導責問方五洲、曲松林、貢傑三人爲什麼沒有留下影像資料的時候就有所體現。方五洲一句“爲了救曲松林”,讓領導直接轉了話鋒,不難看出他能理解方五洲當時的心境。

整部影片的質感還不錯,置景和特效都很逼真,風暴、雪崩等災難來臨時給人震撼視覺衝擊的同時,主角們的表現也比較真實,儘管電影裏方五洲還是有幾個耍帥的鏡頭,可是也並沒有浮誇的感覺,頂多是功夫好點,膽兒大點,這不是很正常的嗎!

看完的電影的感受比較平靜,儘管影片裏有不少讓人感動的點,但不像《戰狼》裏“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那樣煽動情緒,這種感動是種平靜的感動。

總體來講,片子還能夠,值得一看,可是期望也不要太高,肯定達不到《戰狼》那種水準。但這部電影題材不錯,喜歡冒險登山的人值得一看。

篇15:攀登者觀後感

“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五星紅旗,我爲你自豪”。每每聽到這首歌,都使我心境激盪,作爲一名中國人,要時刻牢記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纔有我們此刻的完美生活。經過觀看《攀登者》,在中國第一代登山隊員精神火炬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中國登山隊員登上珠峯峯頂,讓五星紅旗在世界之巔飄揚。

看完《攀登者》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初心。隊員們跋山涉水,應對的是環境險惡、地勢險要,面臨的是生命安危,可是隊員們沒有畏懼退縮,而是迎難而上,勇闖生命禁區,最終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世界之巔。

看完《攀登者》讓我明白了什麼叫信念。那是一場沒有硝煙的領土主權捍衛之爭,“登上去,讓世界看到中國人”1975年,他們揹負着前輩的重擔,他們肩負着祖國的使命,他們向珠穆朗瑪峯發起挑戰,這不僅僅是對體力的考驗,更是人內心意志的征程。低溫,風雪,缺氧,這些艱難險阻擋不住中國人,因爲他們有着那一顆想要登上去的心。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心之所在,有夢想就有徵程。

看完《攀登者》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奮鬥。當攀登者們佇立於世界之巔的時候,有力地詮釋了“奮鬥”的內涵。《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青年的品格,也應像天的剛毅奮進一般,奮發圖強,自我更新、堅持奮鬥,永不止步。

經過《攀登者》我們看到了攀登精神,不論是求學、工作,還是整個人生,都是不斷攀登的過程,這個過程困難重重,每個階段都要克服不一樣的困難,可是有青春的地方,就會有迷茫,這正是成長與強大的過程,只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意志、努力奮鬥,問題就會越來越少,精神在,期望就在,青春應當展現出奮鬥的姿態。

篇16:攀登者觀後感

《攀登者》講述的是爲彌補1960年中國登頂所留下的遺憾,1975年,由“一代攀登者”方五洲(吳京飾)、曲松林(張譯飾),“二代攀登者”徐纓(章子怡飾)、李國樑(井柏然飾)、楊光(胡歌飾)兩代攀登者組成的中國“最強攀登聯盟”,舉國之力,向珠峯發起衝頂挑戰。

在攀登過程中更是不斷遭遇各種難以預測的危險時刻,多次命懸一線。在種種困難面前,衆人未曾妥協,選擇團結一心,帶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奮勇向前,展露骨子裏堅韌不拔的民族氣節。

“不到長城非好漢,登頂珠峯真英雄”方五洲和他的隊員們正在前行,登上去,活下來,讓世界見證中國奇蹟。“衝頂中國高度,攀登永不止步”一步一步的向前,他們在挑戰人類極限,他們在書寫中國輝煌。山高絕頂人爲峯!如果奇蹟有顏色,那麼它的顏色必須是中國紅。

這是一種堅持,一種信仰,給予我們前進的力量。新中國成立70週年,70年春華秋實,70年不屈不撓,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閃耀在天空,它承載了我們對祖國的熱愛。爲了共同的信仰,多少人前赴後繼拋頭顱、灑熱血。這些感人淚下的故事,讓我對愛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懂得了愛是一種力量,愛是一種承擔,愛是一種榮耀,愛是一種回報,愛是一種奉獻……今日的我們更要向愛護生命一樣,愛護五星紅旗,因爲它神聖不可侵犯。接過長輩的旗幟,樹立遠大夢想,爲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學習。

篇17:攀登者觀後感

《攀登者》講述了在沒有高科技支持,沒有先進裝備護航的情景下,中國登山者們在全世界望而卻步的珠峯北坡,用血肉之軀,鋪就登頂之路,他們搭就“中國梯”,爲世界打開通道,他們告訴世界,創造人類第一次,這就是攀登精神!

攀登精神是黨員幹部的靈魂。當前,我們正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最關鍵的就是要“學”在實處,還要“幹”在實處。“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初心使命”,來不得半點虛假,必須做到“步步爲營”“穩紮穩打”,才能讓人民羣衆從黨員幹部的幹事創業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攀登精神是黨員幹部的信念。正是有了這種泰“攀登精神”,纔不怕山高坡陡,不懼道路崎嶇,向着既定目標勇往直前。無論在多麼惡劣與被動的境遇中,中國共產黨人前進的腳步始終未曾停歇。有着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凝聚起不可阻擋的歷史洪流,推翻了三座大山,翻身成爲了國家的主人。從此,泱泱華夏、烈烈神州,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東方。近百年來,我們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每一步發展變化,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順應人民生活的需求,讓自然與發展同步,人類與山川共榮。這走過的每一步,都是那樣的實實在在,那樣的堅持不懈。

攀登精神是黨員幹部的目標。當下,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勇敢追夢的新時代,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是執着的追夢人。我們,爲趕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成爲了新時代的見證者、開拓者、建設者而自豪。我們僅有團結一致、不懈奮鬥,夢想纔會照進現實,“會當臨絕頂,一覽衆山小”的豪邁纔會爲我所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回首改革開放,異常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輝煌成就,讓國人振奮,讓世人矚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是如此的鏗鏘;放眼未來,以十九大爲新的起點,新時代的巨輪正劈波斬浪、揚帆遠航。

望魏巍泰山,聽松濤澎湃。在民族復興的路上,我們都是扛着重擔的“登山者”。此刻,怎不心潮起伏應對祖國的發展,人民的期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虛度韶光,還有什麼理由不像泰山挑夫那樣去奮鬥呢“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只要是對人民有益的事情,就要立即“幹”,腳踏實地地“幹”,持之以恆地“幹”!新時代東風勁吹,登山者豈敢懈怠讓我們飽蘸追夢的活力,做一名新時代的“挑山工”,實實在在地“走”,走出人民幸福的大道;勤勤懇懇地“挑”,挑起民族復興之重任!

篇18:攀登者觀後感

電影《攀登者》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峯。然而因爲雪崩,登山隊員方五洲不得已丟掉了攝影機。就因爲沒有留下影像資料,這次登珠峯甚至不被國際認可。

從1960到1975,中國的攀登者們遭到了15年的質疑與屈辱。第一代的攀登者們的遺願如猶在耳,第二代攀登者們再次出發,向着世界第一高峯發起衝擊。

那麼冷冽的風雪,氣象專家多次提議停止攀登,雪崩襲來被吞噬淹沒或跌入山谷,山間縫隙甚至要靠登山隊員冒死縱身一躍……

最終登頂了,最終留下了影像證明。這個“最終”來之不易。看到預告裏“爲國登頂”這四個字我挺驕傲的。真的,作爲一箇中國人很自豪。

《攀登者》中登山運動員憑藉着驚人的勇氣、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創造了奇蹟,他們在極其嚴寒和飢餓的條件下忍受着凍傷的巨大困難,成功的讓五星紅旗飄揚在了珠峯之巔。

現實生活中,中國的登山者在珠峯搭建的“中國梯”,讓之後許多國家的登山隊員順利登上世界最高峯的。然而,幾名登山隊員也爲此付出昂貴的代價,部分登山員因嚴重凍傷做了截肢手術,落下終身殘疾。就是他們的團結拼搏無畏艱險,映照着中國人永不言敗、砥礪前行的精神,期望這種精神,也在孩子們的身上繼續傳承下去。

篇19:攀登者觀後感

國慶假期前的最終一天,天悅影城,幾經換票改票,誤打誤撞走進了《攀登者》的放映廳。

之後才明白我是何其幸運!能在這樣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裏,先睹爲快。

影片來得始料未及,與之邂逅時也開演過半。前序的鋪墊都省了,撞入眼球的,是風暴!攜石裹雪的超大風暴,被風暴強行扯開的鋼釘,以及裹挾在狂風暴雪中看不清的飄忽忽一團人影……人們的千般預案萬般籌備,在無情的自然界面前,竟一擊即破!

影片以近乎殘酷的寫實手法高度還原了1975年珠峯攀登者們的險境與喘息,讓人心頭一震。

鏡頭靜止,轉向皚皚雪原,一座座雪峯林立如柱,浩瀚的雪白不見一粒塵埃,美得令人震撼又窒息。人在其中,真是滄海之一粟!迷途,坍塌,隊員搜救,恐怕僅有當事人才能品味其中的喜悲!

上世紀70年代是和平的,戰火的硝煙已退,國家間轉入微妙的較量,爲國爭光使命之艱鉅,等同於捍衛疆土。70年代也是相對落後的,科技尚不發達,通訊尚不便捷,戰勝殘酷自然所主要依靠的,還是攀登者們的血肉之軀!

中流砥柱方五洲,年輕隊長李國樑,氣象工作者徐纓……他們是珠峯的攀登者,更是揹負着國家使命的人。他們既是偉大的人也是普通人。珠峯的風雪,見證了他們青春的奮鬥,也見證了他們再平凡可是的喜怒哀樂,離合悲歡。他們個性分明,卻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隨時準備爲國家的榮譽赴死。不畏現實,在殘酷的自然中堅持着不屈的鬥爭……

李國樑死了。年輕的隊長在生命最終一刻,把攝像機交給戰友,自我割斷繩索墜下懸崖,讓其他戰友生還。

徐纓死了。如果她明哲保身聽從上級指示,如果她沒有自作主張登上雪峯……她是爲自我的決定而死的。可是,沒有這個決定就沒有方五洲登頂的成功!只記得她嘴角沾滿血污,臉上的笑卻還燦若春花……這一刻,她完成了生命中最偉大的任務。

和平時代的人如何去談民族精神去談愛國信仰當個人生命與國家榮譽同時擺在眼前,如何抉擇……看得見的對手易打敗,內心的敵人難降伏。爲國家榮譽赴死,是一句平時誰都喊得出的口號,而緊要關頭能選擇捨棄自我爲國捐軀的……唯英雄爾。

攀登者,他們的功績不亞於血灑疆場的勇士。

影片尾聲,字幕打出一段史料:197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爲世界供給了一個數據,珠穆朗瑪峯高度爲8848.13米。這個數據不就是當年我在地理課本學過的那個數據嗎!……無憂無慮的少年,輕描淡寫的數字,如何明白它的分量之重如今才懂得它所仰賴的,是多少攀登者冰冷卻無悔的屍骨……

新中國成立今已70週年,電影事業也經歷了漫長的發展與等待,如今中國最終交出了震撼人心的冒險類大片。它不是科幻的童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詩。

而歷史,遠比電影更加殘酷……

祖國70歲生日,是一座里程碑,未來仍任重而道遠。

攀登者的精神,將永遠縱貫在祖國源遠不息的血脈中,無止無疆。

篇20:攀登者觀後感

能在大銀幕上看到完整的珠峯北坡登頂,從冰塔林、北坳到大風口…以及傳說中的第二臺階和“中國梯”,身爲登山片愛好者,心境久久難以平靜。《攀登者》是國產電影在此類題材上的突破,論特效水平和專業程度,不輸給《垂直極限》和《絕命海拔》。並且影片還讓觀衆看到了兩次登頂,從1960年的3人到1975年的9人,那種偉大的使命感和堅忍不拔精神的傳承,意義超越登山運動本身。

真實的歷史僅有比電影更艱苦,更加悲壯,當年克服萬難的攀登珠峯,每個人都揹負着巨大的榮譽感,“唯有犧牲多壯志”,前仆後繼勇往直前,這在電影中多次出現,令人淚目。影片爲了戲劇性做了改編,但還是基本忠實呈現了兩次登頂中的真實狀況,如屈銀華搭人梯凍壞腳趾,營地帳篷被風吹走,二登搭建“中國梯”,以及夏伯渝爲保暖他人雙腿截肢等,遺憾的是劉連滿沒在片中登場。李仁港把擅長的動作戲集中在了吳京身上,危險處命懸一線,緊迫感撲面而來。虛構的兩段情感戲見仁見智,與其說是想讓人物更豐滿,不如說是補充了氣象、醫療和後勤等支援團隊的形象,歷史上他們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這最能體現出的“團體主義精神”,在雪山大全景的“航拍”中蕩氣迴腸。

劇本結構上,“保護攝影機”纔是整部影片自始至終的核心境感,60年的遺憾到75年來彌補,由此關聯起張譯與吳京、井柏然之間的對手戲,也構建起了主角的性格和命運,所有的拼搏,所有的犧牲,都是爲了看到隊友們登上珠穆朗瑪峯,把五星紅旗插在我們自我的珠峯頂上。

【小編簡評】

攀登者觀後感 優選20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攀登者觀後感範文。

【網友評價】

模板相當好,簡單修改一下就是自己的了,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