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大會觀後感感悟(精品多篇)

觀後感4.25K

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大會觀後感感悟(精品多篇)

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大會觀後感感悟 篇一

辛亥革命作爲一場近現代社會發展進程中引人關注的事件,讓人不得不有所感觸。一方面,辛亥革命是一場相對於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來,是成功的革命事件,這爲以後的新文化運動、對國民性進行改造的思想觀念的提出,包括三民主義、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都創造了較寬鬆的社會環境,是對舊有的社會體制的改觀,是對鴉片戰爭以來,陷入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壓迫的深重痛苦中的中國人帶來了一點希望的曙光。另一方面,也是最被詬病的,辛亥革命是場不徹底的革命,對舊有的社會提出病症,卻沒有好的藥方來治癒,對舊有的社會批判改造不徹底,新社會的思路不清晰、觀念不明確,沒呈現出良好的一貫性、完整性、規範性,這從孫中山被憲政議會選爲大總統不久,就在袁世凱恫嚇加利誘的威脅中竊取了革命果實可以作證。雖然領導辛亥革命的國民黨也有綱領目標,但它政治適應性差和社會基礎不牢固,導致了它的失敗,以至於隨後提出的新三民主義,也無法挽回其政治命運的毀滅走勢。歷史註定了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的新中國建立這段時期是新舊交替的時期,不是決定歷史局面的時期。在這段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表現尤其與衆不同,以毛澤東爲代表的共產黨在吸取了歷史教訓,當然也有辛亥革命以來的教訓,對舊有的社會進行徹底的改造,並實施了新的措施,並取得了根本性的效果。不是簡單的由‘槍桿裏出政權’裏逐步在軍隊基層建立起黨的組織,取得共產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權,進一步取得政治的領導權,更是發動經濟領域的土地革命,和發動羣衆的社會運動。這三點就是毛澤東提出的三大路線,前一點是主線、重點,這和辛亥革命一樣,始終是決定中國政治命運走向的關鍵,社會進程也是主要圍繞政治鬥爭進行,矛盾體現在政治上非常激烈,生死存亡,休慼相關。後二點是要說的。土地是中國社會發展中的一個根深蒂固的問題,不僅涉及經濟,更是設計政治、社會,也是辛亥革命不徹底、沒涉及的要害。發動羣衆也不僅是幫助解決生活困難、促進生產發展,更是響應人的心聲、渴望,提高人的覺悟、文化的一項公共事業活動,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社會人權的一種體現,其意義可想而知,要有多大就有多大。而發動辛亥革命的國民黨,在這三方面,要不是沒做,要不做了沒做好做到,要不做到做好是隻有少數個人受益,沒有根本性的社會效果。相比較來,共產黨做了,還做得好,效果都是徹底地有效果。把最決定的事情做成和實現了,哪怕是從窮鄉僻壤裏的山溝裏走出來的,也能打敗有美援,有軍事優勢,受到國際認可的現政權。

繼續說的話,就是建國初期共產黨還在做和這三大事情有關聯的事情,土地革命徹底實現,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實行人民民主專政,這些都讓建國沒幾年的中國就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繁盛景象。尤其是行使國家職能的政府、突出共產黨地位的黨委、代表各民族、各階層、各領域的人大制度以及一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的政治協商制度的建立,因爲有廣泛的代表意義和極大的參與熱情,完全彌補了這種四足鼎立的先天嚴重不足,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忽略這種不足的存在,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還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政治體制,這和辛亥革命初期的政治的脆弱和不成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這點來看,也可以說建國後還是在沿着解決辛亥革命以來諸多社會發展問題道路上前行,只不過社會發展的軌跡在變化中,側重點和形式都有所改變。經濟作爲社會進程的主旋律更加突出了,當老革命遇到新問題,舊經驗也沒法解決時,人民公社、農業學大寨、大躍進失效後,自我懷疑涌上心頭,又開始懷戀老路,社會發展進程停滯的同時還有破壞。反思的辦法是,以前做得對、做得好、做成功的因爲還是不徹底,還得做下去;沒做對的、沒做好的、做得不成功的,那就到有經驗的國外去取經,不受政治意識的限制。經過撥亂反正後,改革開放有了最初的思路。經濟作爲主戰場,成爲先鋒、先頭部隊,走在前面,土地革命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代替,企業工資分配有獎金了,原則是‘按勞分配,多勞多得’。

改革開放後,成果豐碩,溫飽已經解決,小康有所期盼,在生存以外的訴求開始不斷高漲,社會進程的主幹道在悄然發生着改變,掃除一切心理束縛、精神枷鎖、思想包袱,提倡自覺、自主、自尊、自信、自強的中國特色的民主意識在萌芽中茁壯成長。今天,嚴格地說,仍處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使命當中,辛亥革命以來所賦予的歷史任務還未完成,新型的現代化社會局面仍有待實現,‘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還應該作爲勉勵,來激發動力和奮勁,鞭策成方向和目標。

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大會觀後感 篇二

辛亥革命,已成百年記憶。推開歷史的厚重大門,穿行於百年風雲的畫卷長廊,一路追溯,民族復興的主題格外醒目。

鴉片戰爭以後,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步步緊逼,中華民族面臨嚴重危機。爲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千辛萬苦的探索和不屈不饒的鬥爭。1911年,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打敗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振興中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課題被歷史性地提出。

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對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具有重大意義。但是,由於缺乏一個能夠提出明確科學革命綱領、能夠發動並依靠全國多數民衆、由有共同理想和嚴格紀律的先進分子組成的革命政黨的領導,辛亥革命最終未能取得完全意義上的勝利。

辛亥革命的失敗,宣告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代的結束,要解決中國發展進步的問題,就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領導力量、新的指導思想和正確的革命道路。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肩負起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從此,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有力的精神力量,中國革命有了光明的發展前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先後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共產黨又緊緊依靠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的新的偉_,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幾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啓了中華民族不斷髮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

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觀後感及感想 篇三

在公司團委的關懷組織下,我們部分青年團員觀看了影片《辛亥革命》。影片講述了廣州起義到武昌起義勝利,建立中華民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爲袁世凱代替的過程。

從影片而言,影片整體貼合史實,但在秋瑾赴死、林覺民《與妻書》、黃興與徐漢達等情節上過於煽情,這可能是商業電影的通病,由於電影篇幅限制,許多細節也被忽略,當然導演也有自我的想法,例如作爲辛亥革命重要的戰役——武昌起義在影片中微不足道,主要是因爲導演張黎經過考證後,發現武昌起義勝利但是是件偶然的事件。這也說明歷史常常是在種。種偶然事件中被創造的。

儘管電影沒有將辛亥革命詮釋得完美,但在紀念辛亥革命100年期間觀看此電影卻能讓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再次回顧辛亥革命,學習當時的革命精神,思考自我的人生。

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革命,具有重大的影響好處,其成功推翻了滿清政府及中國實行二千餘年的封建皇權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其更重要的好處在於思想上的影響,劉少奇認爲“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這使得更多的有爲青年加入革命的行列,爲一個民主共和的夢想拋灑熱血。但在袁世凱竊取革命的果實之後,我們不得不承認辛亥革命不是一次成功的革命。袁世凱作爲原清朝的官員,其專制思想根深蒂固,當上大總統卻是爲再次恢復帝制,在其領導下的中華民國自然無法在臨時綱領的指導下運作。

孫中山1921年寫信給俄羅斯外交人民委員齊契林時也提到“此刻我的朋友們都承認:我的辭職是一個巨大的政治錯誤”,他在遺囑中也囑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總結辛亥革命最終的失敗,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性。資產階級革命者在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他們能夠付出一切與大清王朝一戰,但在中華民國建立以後,已經擁有政權的革命黨人趨於保守,期望以和談形式逼迫清帝退位,甚至孫中山就職臨時大總統後,爲了促使清帝儘快退位,在未徵求他人意見的前提下,向公衆提出了“誰讓清帝退位,就將大總統的職位讓給他”這個觀點,最終讓袁世凱不費吹灰之力就竊取革命果實。

二是武裝力量不夠,缺乏強有力的軍隊。辛亥革命雖然勝利了,但是很多省的真正權力還是掌握在擁有軍隊的地方軍閥手中,南京國民政府並沒有真正掌握軍權,也就喪失了在政治上的主動地位。三是缺乏廣泛的羣衆基礎。辛亥革命由資產階級領導,其指導思想,發展方向都以資產階級爲主,沒有從廣大農民羣衆出發,無法爲人民解決溫飽等基本問題,難以獲得廣大民衆的支持。

辛亥革命的精神,我認爲在這天仍是值得廣大青年學習的。我們的身邊就有黃花崗葬着的七十二烈士提醒我們,辛亥革命的勝利是當時的有志青年拋棄富裕的生活、拋棄家庭妻兒、犧牲自我的生命換來的。之後100年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又將個人的命運融入於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強盛的滾滾洪流,用青春和熱血書寫了壯麗的歷史篇章。比較現面臨轉型的中國社會,各種社會問題產生,道德理想缺失青年處處可見,趁着辛亥革命百年之際,我們就應進行自我反思。

個性作爲一名共青團員,我們要走在社會禮貌建設的前列。在工作上,要腳踏實地,業務中精益求精,團結協作,發揚創造精神,以高效率高質量的工作爲現代化建設服務;在公共生活中,我們要用心參與政治,爲社會有利發展建言獻策,同時帶頭傳播社會主義道德風尚,例如近期發生的佛山小悅悅遭車碾事件中路人視而不見的行爲足見社會道德的倒退,我們務必勇敢地站出來,做出表率,改變這些窘境。我們不需要如先烈般犧牲生命,只要我們表現出一個有社會良知的青年應有的形象——在需要我們的時候主動伸出手,爲他人帶給力所能及的幫忙。

電影出現不少關於革命目的的解釋,歸根到底,革命是爲了明天我們能擁有幸福的生活。目前國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但我們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物質禮貌與精神禮貌卻未可言“幸福”,需要我們個人及羣衆繼續努力奮鬥,借用孫中山先生一句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與諸君共勉。

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大會觀後感感悟 篇四

如果說辛亥革命是凝聚民族核心價值的起點的話,那麼其經過百年砥礪的最大變化,是雄健了今日21世紀“少年中國”的體魄和精神。我們中華民族歷來是最富有創新變革的時代精神。例如《周易·乾·文言》中講:“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它揭示了國人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的時代要求;湯《盤銘》中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其意即如果每天能除舊更新,就要天天除舊更新,不間斷地更新再更新。《周易·繫辭傳》也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不可爲典要,唯變所適”,其意爲任何事物發展到一定限度,就會達到量變的極限,就會遇到制約和阻滯,要想繼續通達,需要適時創新變革。以及要求人們不要固守於舊有典章,而要與時俱進的考慮問題和處理事情。在中華民族的典訓之中,夸父追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盤古開天等千古傳唱的故事,無不折射出我們民族內心那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等開拓進取、永不停息、奮發向上的精神。

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大會觀後感 篇五

1911年的10月10日的那一天,辛亥革命爆發的那一天。那一天當中,起義軍們用自己的力量,爲中國的歷史畫卷上抹上了一道意味深長的一筆,從那一天開始,辛亥革命的爆發就扭轉了一個國家的命運。

現在,是辛亥革命110週年的紀念日,當我們再去回顧那個空前絕後的戰爭,也許,你會爲起義軍的行爲加以鼓勵!

辛亥革命,如同一個十分重要的齒輪,他把整個中國的命運化危爲安。在110年前的今天,起義軍們浴血奮戰,信念一致,拋頭顱,灑熱血換回了110年後的這安寧、富強、繁盛的國家。

我可以很自豪的說,辛亥革命是在我的家鄉——武漢市的武昌起義,如果沒有武昌這次英勇起義,就不會結束這長達2000年的血腥世界,如果沒有這次的起義,我們怎麼會有如此天真、無憂的童年。如果把這次的辛亥革命比作一次足以讓所有人都關注的核爆炸,那麼,武漢就是這個核爆的中心。武漢人民不懼危險,十分勇敢地開始起義,讓人民敢於去維護自己的財富,勇於不向封建思想低頭,用自己的方式去追尋那一片新的天地。我爲我家鄉的'人民而感到驕傲。

這次的起義,是孫中山爺爺率領的,我們要牢記“人類要在競爭中生存,便要奮鬥。”這次這個偉大無比,前無史歷的舉動就告訴了我們“做人的事情是什麼呢?就是知道怎樣愛國。”辛亥革命保護了我們的國家,讓我們的國家不再那麼不堪一擊,這次的失敗經驗與這勝利的果實都會記入華夏大地中的畫卷。

如果這次沒有辛亥革命,那麼我們現在就會被困在封建思想的約束中,就會如同一隻被嚴密地裹住的小鳥,使我們會無法自由自在的飛翔,會使我們無法看見蔚藍的天空,使我們無法踏上那翠綠的草地,使我們的未來光芒暗淡,毫無前進之路。如果沒有這次辛亥革命也許我們的國家會被敵國侵略,那薄如蟬翼的保護膜也會被敵人腐蝕,使我們在自己的土地上有苦說不出,受盡外來者的辱罵、嘲笑。

那每一個革命者都在忐忑不平的道路上行走,每當遇到挫折,也會勇敢的站起來。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精神,爲保護國家的利益而奮鬥。

也許我們〔〕這個年齡是應該放開自己的保護傘,“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堅強地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使自已的人生由自己掌舵。這一次的辛亥革命,是讓中國人銘記在心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