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錢學森觀後感2000字

觀後感1.71W

第一篇:《錢學森》影評(2000字)

錢學森觀後感2000字

電影《錢學森》影評

不久前看了《錢學森》這部電影,我深深的被感動了。這部電影講述了錢學森放棄優越生活毅然決定回國,而歸國受阻,在新中國領導人營救下,他歷盡千辛萬苦回到祖國,投身“兩彈一星”的偉大事業中,爲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電影講述的故事要追溯到1947年。蔣英接受錢學森的求婚,隨其赴美。錢學森被聘任爲加州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他和蔣英享受着至高的尊嚴和生活待遇。不過,錢學森卻時刻牽掛着祖國。隨着中國解放的消息傳來。國民黨退守臺灣,還不斷派人來尋,期望錢學森爲其效力,錢學森都斷然拒絕。此時,美國國內政局突變,錢學森成爲了美國政府針對共產黨的假想敵,錢學森夫婦喪失了基本的人權。離開美國的時候到了,卻幾經周折而不得,因爲所有人深知錢學森如若回國,將會對美國世界大國的戰略造成巨大的不利影響。此外,美國國防部向錢學森伸出橄欖枝,錢學森拒絕了這次能在美國擁有人權的最後機會。外部壓力越來越大,錢學森夫婦意識到在美國已是危險至極,他們火速向祖國求助。毛澤東和周恩來授命用11名美國戰犯飛行員交換錢學森。錢學森終於帶着妻子和一雙兒女踏上了歸國之旅。爲了提高中國的國際話語權,毛澤東和周恩來商議之後,決定勒緊全國的褲腰帶,全力支持錢學森進行火箭研究。然而,蘇聯頻設障礙,錢學森憑藉異稟天賦,帶領來自祖國各地的最尖端人才逆流而進,從仿製入手,終於奠定了中國火箭基礎。1960年11月,第一枚導彈試

射成功。

1964年10月,第一枚**試驗成功,錢學森又承擔起了研製火箭運載**進行遠程攻擊的任務,他帶領科研人員克服了天氣地理等困難,完成兩彈對接,

1966年10月,新中國第一枚核導彈於羅布泊靶場試射成功,全中國爲此振奮!全世界至此不得不躬身傾聽來自東方的聲音!

2014年10月,神州5號載人飛船騰空而起,中國的航天事業就此步入輝煌。

這部電影體現了錢學森的愛國情懷。他爲報效祖國而歷盡波折的情節,早已被濃縮成了一段歷史傳奇,津津樂道於“一個錢學森抵得上五個海軍陸戰師”(當時美國海軍部次長金貝爾語)。不過,人們往往忽略了金貝爾的最後一段話…“我寧可把這傢伙斃了,也不能放他回紅色中國去。”不是美國人憎恨錢學森,而是他們捨不得這樣一個稀有的頂級人才離開美國。28歲時的錢學森就已經取得了美國的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和航空、數學博士學位,三十多歲就可以參與機密級項目的研究,併成爲了當時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五年的軟禁也好,百般的阻撓也罷,都不曾動搖錢學森的歸國之心。也正是有了這種強烈的愛國之情,才使他毅然放棄了在美的學界盛譽和優厚的物質條件,回到了窮困潦倒、一窮二白的新中國,而這份愛國情懷也就顯得特別難得和令人感動。因爲有了錢學森,中國很快擁有了“兩彈一星”,成爲了航天大國,改變了全球戰略格局,成爲維護世界和平的一隻重要力量。他用一生告訴我們,一個科學家只有把他自己的命運與

祖國民族的命運連在一起,才能把自己的人生價值最大化。

同時,這也是一部創新史。錢學森說過:“我們不能人云亦云,這不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創新。”正是這種創新精神,使錢學森成爲了中國科學界的旗幟。錢學森的歸國之日成爲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起步之時。他起草的《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爲我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施方案。他主持制定的《我國地地導彈發展途徑的意見》,科學規劃了我過中近程、中程、中遠程和洲際導彈的發展。他向中央提出了我國人造衛星的研究計劃和衛星發展的“三部曲”,描繪了我國空間技術發展的宏偉藍圖。學森親自撰寫了中國航天的第一本教科書《導彈概論》並授課,而且闡明他的觀點:如果沒有自己的科研隊伍,沒有技術創新能力,只能搞生產,那就只能仿製。他把科學技術創新、組織管理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了綜合集成創新。“兩彈一星”的成功和50多年來的航天型號管理的實踐,充分證明了他的系統工程理論與方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齊家方面錢學森更是我們得榜樣, 在愛情面前,他不善言語,但卻早將她的眉目刻在心上。加之兩家父母撮合,他父親又極爲上心,每逢週末就代他送水果,她看在眼 裏,心裏也起了波瀾。轉眼探親時限已到,他自然要回返美國。一句“你跟我去美國吧”,唐突的將心思挑明。姑娘雖知他情意,卻也覺得 毫無準備太過意外,以繼續通信爲由婉拒。誰知他卻認定了她,只重複着:“不行,現在就走。 他和蔣英相伴六十二年,經歷過太多風雨。

晚年的錢學森對妻子充滿愧疚,但妻子(更多請搜索:)的理解讓他倍感安慰。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偉人的精神是無限的。錢學森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他不僅以自己嚴謹和科學的態度在航天領域爲人類的進步作出卓越的貢獻,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態度詮釋了一個科學家的人格本質。“錢學森精神”是我終生所受用不盡的財富。

第二篇:《錢學森》觀後感600字

錢學森觀後感

今天看了《錢學森》這部電影,我心裏面感觸特別多,對錢學森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在沒看電影之前,我只知道他曾經出現在我們國中的課本里邊,知道他是“兩彈一星”之父,除此之外,我對他的瞭解可謂寥寥無幾。在電影播放的開始,帥氣的錢學森和漂亮的蔣英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對這對郎才女貌的夫妻產生愛慕之情,然而,出衆的外表不是他們的重點,重點是,在電影中,我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錢學森,他的睿智,坦蕩,儒雅,才能,堅持和執着都牽動着我的心,更重要的是,他用行動詮釋了“愛國”兩個字的深刻含義。

美國人給錢學森一切最好的待遇,想盡辦法留住他,阻止他回國,但無論怎樣也阻止不了他那顆歸國的心!當他的朋友跟他說回到中國後中國沒有任何條件讓他施展才華時,錢學森卻說“在我的祖國,我可以做任何事,只要我願意,我甚至可以種蘋果!”最後他的確做到了,他種下了中國第一棵不平凡的蘋果——製造出屬於中國的原子彈。而當時國力薄弱,經濟發展落後,既沒有完好的設備,也沒有專業的人才,在這樣艱鉅的條件下,錢學森依然堅信中國可以製造出自己的導彈,當他的導彈第一次發射失敗時,他鎮定地說“不就是天上掉下來個東二嗎?今天掉下來了,明天我們把它射上去!”錢學森的話,總是那麼振奮人心,他在挫折面前沒有屈服,沒有失望,有的是信心,有的是希望!

最後在他的領導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導彈終於發射成功,在成功的那一刻,全國人民跳躍歡呼,看着勝利的一幕,我也情不自禁地流淚,我深深地被錢學森的愛國情懷和科學精神所感動!

第三篇:1000字的《錢學森》觀後感

信念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

紀明燕

“在他心裏,國爲重,家爲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觀看完電影《錢學森》,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2014年錢學森被評爲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詞,錢老爲了偉大的祖國,獻出了自己無悔的青春,他是我們心中永垂不朽的民族脊樑!

他的心中有一個信念,學成歸國、報效許國,這是他永不動搖的赤子之心。

曾記否,電影中,加州理工學院出身的教授錢學森,堅持要離開之時,杜布里奇校長很不解地問:“你回去能做些什麼呢?”是啊,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中國,一窮二白,與擁有優越研究環境和資源的美國相比,可謂是天壤之別。可錢學森微微一笑,說:“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麼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回去種蘋果。”看到這裏,我深深感動,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懷,這裏飽含着多少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即便在祖國的土地上種蘋果也心甘情願、無怨無悔! 反思今天,有多少國家耗資培養的精英在移民,有多少在外培養的優秀人才選擇留在國外,又有多少人在翹首以盼、羨慕大洋彼岸的優越生活和條件。

他的心中有一個信念,用學識改變中國人的命運,這是他永不推卸的責任和使命。

在那個年代,原子彈、氫彈、導彈是一個國家國防力量的象徵,國防力量強大,國家就能在國際舞臺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否則,只能淪爲軍事強國的附庸。當時新中國非常缺乏人才和科學技術,錢學森回國後帶領着科研人員艱苦奮鬥,成功研製出東風系列導彈。1964年,中國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接着,他帶領着科研人員克服了天氣地理等困難,完成了兩彈對接,並且在羅布泊試驗成功新中國第一枚核導彈——東風二號。當錢學森面對着東風二號是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他與杜布里奇校長的談話,並很驕傲地在心中告訴杜布里奇校長:“這就是我種的‘蘋果’!”正是錢學森視祖國利益高於一切,他對祖國的發展有着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所以才能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帶領着科研人員勇於拼搏,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重大成就,爲中國的導彈事業奠定了基礎。錢學森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一定要用我的學識改變中國人的命運!”他做到了,他完成了祖國交給他的艱鉅使命,他用自己十幾年的探索與專研,創造了中國國防與軍事領域的奇蹟!

一部電影,記錄了一個人的傳奇,掀開了一個國家的歷史。《錢學森》不僅在爲英雄立傳,更是在爲民族鑄魂。訴說這部歷史,不僅是對先人的緬懷,更是對老一輩人精神的弘揚!我們是新世紀的青年,我們要勇挑跨世紀的重任,爲把中國建設地更加美好而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爲祖國的明天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第四篇:錢學森觀後感600字

錢學森觀後感

在風雲突變的年代,中國的愛國人士在不斷地發揮自己的長處,優點來讓中國在國際的大舞臺佔有一席之地;在那個艱辛的年代,一批又一批的愛國人士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中國的實力,一頭沉睡的獅子正在衆人的急切呼喊中慢慢地甦醒,曾經令人矚目的中國將再一次令世界爲之顫抖!

在這一批又一批的愛國人士中有一個這樣的人物,他充分地運用了自己的學識,才華,讓中國人民一次又一次地見證了科學的偉大,讓世界也爲之感嘆,他就是——我國着名的科學家錢學森。那是在美國科學界已經佔有一席之地的錢學森,在學成之後,他不接受任何當地政府威逼利誘,他堅持一定要回到祖國,報效祖國,讓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但美國政府也深深地意識到錢學森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讓他回到自己的國家,那將會是美國的損失。所以他們軟禁了錢學森長達5年。

但錢學森並沒有放棄回國的強烈慾望,在軟禁期間他也一直在做研究,並向外界尋求回國之道。最後在我國政府的協助下,錢學森終於踏上了回國的輪船。

回國後他馬上就展開了研究,但因爲那時的中國科技並不發達,經濟條件也不好,工作環境惡劣,他的研究工作一次又一次的遇到困難。但在錢學森和一大批愛國人士的努力和幫助下,錢學森他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在那個艱苦的歲月裏,他們不畏艱苦,吃苦耐勞,熱愛祖國的崇高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第五篇:《錢學森》觀後感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

昨天,我在學院樓觀看了電影《錢學森》,瞭解了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錢學森先生偉大而艱苦的一生。

電影從錢學森去美國教書開始講起,錢在美國時,就對氣流和航空、航天方面的知識頗有研究,他的學識,被美國人視爲珍寶。但是,當他接到祖國母親的邀請,希望他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時。他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在美國時安逸的生活,回到還處於美國人口中“農耕社會”的中國爲中國的國防事業作貢獻。然而,爲了留住這個“一個人抵5個師”的專家,美國人對錢學森進行了不少的迫害。先是取消在美國的居住資格,又是將其關進監獄,對其進行審訊、監視。最後,在國內政府與美國的多番談判後,錢學森才得以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回國後,錢學森一刻也沒有停歇,直接投入到兩彈一星的研製工作中,在生存條件十分惡劣的戈壁邊上,進行自主研究,條件有限,卻不辱使命,用了8年時間研製出了氫彈和核彈,後來又成功地發射了衛星,爲祖國的國防事業打造了一把利劍,維護了祖國和人民的安全、穩定,帶領中國在大國行列中,邁進了一大步。

在錢學森參加兩彈研究的時間裏,他一直堅守保密工作,即使是對在美國時一起共患難的家人,他也不曾提及自己的具體工作,保證了國家最高機密的安全。

還記得電影中,錢學森在回國前夕對美國的海軍軍官說的一句話:“只要能回到祖國,即使是回去種蘋果,我也願意。”最後,錢學森在中國大地上,種出了屬於他自己特有的“蘋果”——完全中國製造的導彈。錢學森對於祖國的這份熱情和奉獻,深深打動了我,在當年中美兩國生活條件差距如此之大的情況下,他都能毫不猶豫地選擇在人生的輝煌時刻回國。反觀當今的那些出國留學,學有所成的青年才俊們,有不少人在學成後都選擇了留在國外,而不是回國效力,把自己的汗水都貢獻給了外國人。現在我們的國家的經濟條件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他們理應向錢學森先生學習,回國參加社會建設。錢學森先生雖然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當年歷盡萬難,毅然回國的精神,依然留在我們的記憶中。他在艱苦的環境中,組織人員研製專屬於中國的導彈的畫面,永遠不會消逝。他對祖國毫無保留的奉獻、投入無論過了多少年,依然會被後輩銘記。

11會計3班周曉雨

10幢404

學號:110101100352

短號:611229

標籤:觀後感 錢學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