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觀《錢學森》有感(精選多篇)

觀後感3.25W

第一篇:觀錢學森有感

觀《錢學森》有感(精選多篇)

有信仰 纔有人生

——觀《錢學森》有感題記:人不但要有科學、技術,而且還要文化、藝術。——錢學森 看了電影,對錢老富有浪漫氣息、傳奇色彩的一生充滿了羨慕與敬仰。從他那裏我知道,人最首要的是記住,自己是有信仰的,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自己的國家。

“我一定要回去。”

在戰爭剛剛結束之時,錢老,身在異國他鄉,一方面進行着他的科學追求與探索,另一方面時刻關注着自己的祖國。也許在錢老的心裏,早就埋下了志向,“學成必歸,報效祖國。”是的,我可以體會到錢老的那顆赤子之心,“我一定要回去”在斯梅塔納的《我的祖國》的旋律中,顯得尤爲誠摯與熱烈。也是這份信仰使得錢老在被監督的歲月裏,仍然完成了他的著作《工程控制總論》。當被問及回到中國可以幹什麼時,錢學森淺淺但堅定地說,“如果種蘋果是報效祖國的唯一方式,我也願意去做”。多麼讓人感動的一句話呀!熱忱的愛國之情,讓我看到一個偉大科學家的力量之源與精神之髓。

“手上沒有劍,和有劍不用,是兩回事!”

回到祖國之後,我總是被錢老的堅定眼神與辛勞的思考深深感動。他們那一代爲祖國的強大與安全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一窮二白的國家現實,零基礎的國家科技設備,幾近文盲的勞動大衆??無數的不可能在他們夜以繼日的鑽研中,終於漸漸成爲可能。沒有信仰的支撐,這個過程將會是更舉步維艱的。

聶帥說錢老“正爲國家鑄造一把鋒利的寶劍,這把寶劍在手,國家纔會有尊嚴,人民纔會有和平”。是呀,錢老的事業的偉大正在於此。看了電影,終於真正明白一個真正科學工作者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偉大與艱苦。尤其是對於特殊事業的科學家們。長期與家人分離,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地方,生活對我們看來是枯燥的。但是,他們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總是奮鬥在祖國人民的前線上,畢生爲了理想而奮鬥!不氣不餒,不離不棄!看到他們的成功,我的心也跟着他們一起歡呼,深深地感到幸福。

經歷了與俄羅斯交惡後撤離專家,經歷了三年的自然災害,也經歷了幾次的發射失敗,“不就是天上掉下來個東二嗎,今天掉下來,明天我們把它射上去!”終於,我和他們一起看到了希望,

第二篇:觀《錢學森》有感

xiahny的影評

細節中的大愛表現

--《錢學森》有感

近幾年來,中國主旋律電影開始商業化運用。《雲水謠》、《建國大業》不失爲商業化運作的成功典範。在這兩部影片中都有着出色表現的內地小生陳坤這次挑起了大梁,飾演在國人心目中有着神一樣地位的錢學森。有人說,陳坤的演技過於模仿,沒有老年時許懷山的遊刃有餘。但筆者認爲,作爲一名青年演員,錢學森青壯年時期的表演,再現了陳坤對扮演歷史人物的極強功力。

作爲一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影片,《錢學森》中展示的錢老的一生本身就是一個極好的題材。影片幾乎用三分之一的篇章講述錢學森在美國的生活,在情感表現上突出了錢學森的愛國主義情懷。其中,錢學森臨歸國的幾個細節描寫,更將這種愛國情懷一步步推向高潮。

在《錢學森》中,不難看出創作者在歷史上的努力。大量國家機密檔案被啓用,中美歷史上祕而不宣的諜情暗戰以及導彈、核彈研製等重大歷史細節被披露。這些部分多通過紀錄片的表現形式進行展示,增加了影片的歷史說服力。但在藝術處理上,影片更多的側重於錢學森一人對一國的表現,對於中國政府對錢學森回國的支援相對而言,篇幅要小得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於塑造錢學森獨特的個人魅力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隨着美國當局宣佈錢學森可以歸國的一個記錄片段的結束,錢學森最後一次與杜布里奇教授和金貝爾將軍的同時會面。這一場會面,是錢學森與美國當局鬥爭最全面也是最激烈的正面交鋒。

教授代表着美國當局對於錢學森學術上的認可和情感,將軍則代表着美國對錢學森實實在在的武力威脅。可以說,這兩人的同時出現,即代表着美國對於錢學森回國的一種手段,以人情感動爲主,以武力威脅爲輔。錢學森面對來自美國的雙重壓力,對着學術上的好友笑臉相迎,對武力上的對手冷嘲熱諷。教授和將軍一臉尷尬的進入室內,第一場交鋒,錢學森勝!

進入室內,家裏的布臵是凌亂的,一張地毯也被捲起了一半。不難看出,錢學森一家此時正在打理回國的行李,與之前的報道時間聯繫來看,錢學森歸國心切的形象浮現出來。錢學森與夫人並排坐在沙發上,教授有些拘謹的坐在對面的沙發上,而將軍則在一個木椅周圍走動。四人的心理狀態一目瞭然,錢家的淡定自如與美國當局的侷促不安形成鮮明的對比,可以說,第二場心理較量,錢學森不戰而勝。

會談開始,可以說,這是一個經典的辯論案例。

教授打頭陣,語氣平和,以“美國高科技項目的參與”直接利誘。聽完建議後,錢學森進入了短期的沉默。在這場短期沉默中,在場的三人的表現十分耐人尋味。張雨綺飾演的蔣英在聽完建議後,帶着欣賞與崇拜的眼神望了錢學森一眼。作爲錢學森的夫人,有如此反應,從正面證明這一“建議”對於以前的錢學森而言是具有極強的意義的,是對錢學森能力的一種肯定。而將軍和教授也分別有一次特寫,將軍一副信心滿滿的樣子,教授臉上則有一些疑惑,這些特寫又從側面反映了美國當局提出的這一“建議”的優越程度。面對這樣一個對於之前的錢學森而言意義重大的“建議”,錢學森只是淡然一笑,給出拒絕的答案。

教授咳嗽一聲,藉以掩飾被錢拒絕時的意外和尷尬,語氣開始趨於剛硬,以“中國沒有航天科技,錢回國只是無用”繼續利誘。這也是辯論常用手法,由正面突圍轉爲側面敲擊。面對這樣一個事實,錢學森依然是淡然一笑,說:“在我的國家,我可以做任何事。如果我願意,我可以種蘋果。”至此,代表着美國

學術界的教授敗下陣來。

從錢學森認爲美國當局懷疑自己,於是毅然辭去終生教授之職的舉動中,不難看出,錢學森是一個自尊心極強的人。作爲他的好友,教授也是十分清楚的。因此,他擬定的談話策略,先以美國開出的豐厚條件藉以表明美國對於當初質疑錢學森的歉意和另一種方式的補償,然後以中國無法提供錢學森繼續研究的事實來表明錢學森回國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後者比前者更讓一個自尊心極強的人無法接受。歷史上多少人士因報國無門而鬱鬱而終。然而,錢學森的回答也讓瞭解他的教授深刻的感覺到,這位科學鉅子對於國家的拳拳熱愛之心。

學術代表教授敗下陣來,武力代表將軍又上陣。對於很多人來說,熟悉錢學森還是要歸結於美國海軍部副部長丹尼爾〃金貝爾的一句話: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裏,都抵得上5個師,寧可把他擊斃也不能讓他離開。此話說得兇相畢露,也讓我們明白“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真諦。而正是這位半路殺出的程咬“金”,使錢學森的歸國路充滿坎坷。

金貝爾將軍的語氣不似先前的強硬,應該說,這個時候,美國強制留下錢學森的計劃已然行不通,利誘不行,就只剩下威逼了。將軍從蔣英的崇尚美式生活講到撤銷密探監視,表面上是在給錢學森讓步,但同時也傳達了另一層意思。密探可以撤銷,也可以增加。這就是另一種層面上的赤裸裸的威脅。面對將軍的試探,錢學森開始反擊,直指金貝爾這類人的存在造成了華盛頓政府的衰敗。

一開始礙於與教授的情分,錢學森的回答無論是語氣,還是方式,都是比較委婉的。到後面,與將軍之間的談話則是鋒芒畢露和直截了當的。至此,錢學森與美國當局的過招宣告結束,錢學森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最終征服了美國當局,取得完勝。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一家登上“克利夫蘭總統號”輪船啓程赴香港,10月8日,闊別

祖國整整20年的錢學森跨過深圳羅湖橋,終於走完漫長的五年歸國路。這一年,錢學森44歲。之後,金貝爾說了另外一句著名的話:放錢學森回國時美國曾做過的最愚蠢的事。

如果說,上文談到的這一場精彩的對話來源於導演較熟練的場景掌控能力和編劇超常的臺詞續寫能力,那麼,下文將會談到的場景則歸功於陳坤紮實的表演功底。

面對一幫新聞記者的散光燈和犀利的提問,錢學森的回答是有禮的。而面對來自中國記者的回答。錢學森從記者張嘴問問題就已經變了臉色。最後在該記者的持續追問中,微微昂頭,側身相望,用英文說道:“據我所知,你也是一箇中國人。當中國人向另一箇中國人問問題時,你應該使用中文。”最後,他又用中文說:“這個問題,我不想問答”。

回答問題時的有禮和有力是兩種不同的概念。錢學森面對西方記者的涉及到政治的問題,他的問答是謙遜有力的。這個時候的錢學森像《雲水謠》的年輕俊朗的青年陳秋水,儒雅而又有涵養。面對同是中國人的記者的提問,陳秋水一下子變成了《建國大業》裏的青年蔣經國,霸氣、犀利。兩種氣質的轉變,成就了錢學森的強大的個人魅力以外,也讓觀影者對於錢學森愛國之心的認識更加深刻。一個時刻注意自己祖國身份的人,才稱得上真正愛國的人。陳坤在這個片段中的表現堪稱完美,他高超的演技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在這個細節的表現中,陳坤取代導演和編劇,成爲了鏡頭營造成功的成功。

縱觀中外人物類傳記的影片,中國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異。筆者認爲,這是因爲中國在塑造人物時,更多的依託於事件,而不是人物本身,直接導致,許多人物傳記拍得和流水線一般。《錢學森》也是如此。剩下三分之二的影片中,除了1:1仿真導彈的製造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外,無論是陳坤的表演,還是影片本身的敘事,都顯得平淡

無奇。當然許懷山和翁虹的出現,以及錢老和蔣英的落幕例外。而這兩個例外,也歸功於老演員表演上對於細節的把握和紀錄片對於歷史細節的重複,也就是說,一個影片的成功在於細節的掌握,而一個人物傳記式影片,更應該抓住能反映人物本身性格的真實再現,而不是臉譜化的速寫,這一點,是筆者認爲中國電影需要反思的。

第三篇:觀《錢學森》有感

觀《錢學森》有感

今天觀影《錢學森》,從去年聽到這部電影,到今天觀看這部電影,大學的第一年在波瀾不驚中流逝,也在期待中迎來這部記錄錢老人生軌跡的電影。之所以等了一年而沒有從網上下載,是因爲我決心要在黨校課上觀看,我期待那不一樣的感覺,尋求更強烈的震撼。今天,我們在一起靜靜觀看,但內心早已不寧靜??

在我過往的二十年中,錢學森和愛因斯坦是我最早知道的科學家,並且一直是我最敬仰的兩位科學家。愛因斯坦,無需多說,因爲他的偉大理論;錢學森,則是更爲親近,更具靈魂接近感的中國人,歎服的不僅是他的學術造詣,更多的是那赤誠報國的精神氣質。我認爲中國近代以來有兩位偉人,一位是周恩來總理,另一位就是錢老。我曾經對黨有過迷茫,但我從未對國家的未來感到迷茫,從未對科學真理產生懷疑,我亦努力追求對國家的貢獻。

影片中,錢學森和好友郭永懷去美國留學,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成爲加州理工學院終身教授的錢學森心繫祖國,準備回國參與新中國建設,卻被美國阻撓甚至拘禁。在威脅和困難面前,錢學森回國的決心從未動搖。我嘗試想象當我在那種情形下,我是否害怕是否畏懼是否妥協,我不敢回答,或許我還缺少那樣一顆執着、頑強、冷靜、智慧的心,那種堅定的信念。在錢學森和郭永懷在電話中一起聽着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國》第二樂章時,能夠感覺他們體能沸騰的熱血,那學成回國的信念,即便種“蘋果”,也要回到那一片亟需他們振興的大地。

反觀現今,出國留學的人,尤其是那些從事科學研究的人才,大多恐怕信念已經不存在了。出國之日,就拋棄了學成回國的想法,抑或從來沒有這個想法,爲的只是國外更好的條件,不論是生活還是研究,爲了更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才能?難道人生的價值僅僅表現在學術上嗎?我不懂,爲什麼拋棄這賦予他們紮實基礎的土地?爲什麼清華北大能夠爲歐美培養大量優秀的本科生,卻不能換回頂尖人才學成之後的歸國?我想,或許根本原因在於缺乏信念,缺少精神,只是單純的追求經濟成功、學術成就、個人成就,缺少一顆想讓祖國強大的心。

的確,某種程度上,這個時代病了,精神迷失了,熱血在成長中逐漸冷卻,心逐漸集中於個人,心逐漸冷漠於社會。一切變得有些急功近利,無論是育人者還是受教育者。但是,我們看得見,還有一大批人懷着信念,飽含熱血,一直在努力前進。未來是充滿希望的。

另外,蔣英與錢學森的愛情也深深地打動了我,沒有多麼轟烈,但卻是那麼的真摯。蔣英爲錢學森犧牲了很多,錢學森爲祖國奉獻了餘生,點滴之間透露着兩人的真情和對祖國建設事業的支持。晚年錢老對妻子充滿愧疚,但妻子的理解讓錢老很欣慰,我們也頗爲感動。

我想,我們應向錢老學習,雖然在當前模式下,很難達到錢老的水平,但無論如何,都應懷着信念,一直努力??如果說“愛因斯坦”類的大師們激起我對真理的渴求,那麼錢學森則激勵我不懈地前進。

第四篇:觀《錢學森》有感

觀《錢學森》有感

今天晚上看了由陳坤和張雨綺主演的《錢學森》。現在很感動,眼睛還是紅腫的。也許通過這部電影我並不能完全瞭解錢學森的一生,是啊,短短兩個小時怎麼可能把一個人將近百年的一生展示出來呢?但是起碼我知道他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一個男人,他有他的尊嚴、他愛她的妻子和孩子、他也是一個在即將和妻子分離時會說“我愛你”的男人。我崇拜他,不是因爲他在祖國最難的時候放棄國外優渥的條件毅然決然的回國,也不是他爲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敬愛他,只是因爲他是一個愛妻子的丈夫,只是因爲他承擔起了作爲一個男人應該有的責任。我很難忘記在電影的最後,錢學森對蔣英說我這輩子最對不起的就是你,如果你不是和我在一起,也許中國現在會有一個很著名的女高音音樂家。蔣英是這樣回答錢學森的,她說:“中國可以沒有一個做爲音樂家的蔣英,但是不能沒有你錢學森。”眼淚在那一瞬間就掉下來了,這對夫妻從年少到年老,始終是如此相愛。他們的愛情是讓人羨慕的,很羨慕,在我看到那一刻的時候,我忽然想如果有這樣一個人像錢老對蔣英一樣,我大概這輩子都不會有所遺憾了吧!

說實話,這部電影拍的並不怎樣,故事情節不連貫、情節太快、配音不好、電影的配樂也不是很好、選取的演員也不是最典型的,可是它有一個最最耀眼的閃光點,那就是情感是最細膩的。很久之前,中國的電影描寫英雄人物和愛國志士都是很注重強化人物的奉獻精神,讓我們感覺中國的科學家、愛國者都是高高在上的,他們沒有血沒有肉沒有感情,有的只是對這個祖國最崇高的感情,是我們一般人不懂的感情。可是在《錢學森》這部電影裏面,我們可以看到(一篇好範文帶來更多輕鬆)的是這個男人最細膩的感情。對祖國強烈的愛國之情,從他在美國得知中國大陸的形勢到他被懷疑是共黨人員再到被美國當局囚禁和限制人身自由,他的愛國之情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慢慢發展出來的。當錢學森在美國的老師說中國是沒有航天技術的,你回去能幹什麼呢?錢學森是這樣說的,他說在我的祖國,我可以去種植蘋果。而他所種植的蘋果就是中國的導彈和原子彈。是的,從這句話中我能很深的感受到他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我們不是那個年代的人,所以我們也許並不是很能理解那樣的情感,但是我們也有我們的愛國之情。

最近大家最關注的莫過於中菲問題,一個黃巖島,講我們所有的熱情和愛國之情激發了出來。其實我之前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我會爲這個國家付出些什麼,可是就在中菲問題不斷加劇之後,我忽然就生出很豪邁的愛國之情,我想如果有那麼一天,中國和菲律賓真的就那麼打起來了,戰爭真的爆發的時候,我一定會毫不猶豫的去參軍,拿起武器去捍衛我的祖國。我想這種感覺應該就是所謂的愛國之情。所以我很理解錢學森看到中國的學者遭到蘇聯學者鄙視的時候那種心裏複雜的感覺,如果是我,我想我也會不斷督促自己爲了祖國、爲了同胞而加緊學術的研究,只是爲了讓我的祖國在那些大國之前擡起頭來,讓他們看到我們的強大。

其實我很不明白爲什麼我們中國人這麼多,卻沒有凝聚力。大概是我們沒有那樣一個民族危機去激勵我們國民的愛國之心吧!

第五篇:觀《錢學森》有感

觀《錢學森》有感

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導彈之父、航天之父??錢學森身上的光環太多太多,而我們現在更願喊他的是“錢老”——一個尊敬而親切的詞語。他用自己的努力、執着書寫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

對愛情的執着。科學家、歌唱家——似乎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但錢學森和蔣英卻將這兩者完美結合。家庭舞會上,蔣英溫柔高歌,錢學森默契伴奏,偶爾深情相望,愛意濃濃。旁邊有人說:“我從想過他是如此浪漫。”是啊,誰想到了呢?這,就是愛吧!因爲愛,彼此欣賞;因爲愛,在危難之時相濡以沫;因爲愛,在晚年相攜終老??

對科學的執着。實驗室裏錢學森發現了助手報告上的錯誤,助手解釋說:“我以爲??”錢學森立馬打斷:“科學領域裏有‘以爲’這樣的概念嗎?”確實,科學界容不得“以爲”,所有的結論必須來源於實踐結果。因爲一個小小的錯誤將可能帶來毀滅性的後果。正是憑着對科學真理的執着追求,錢學森在學術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蜚聲中外。

對國家的執着。當國家需要的時候,錢學森毅然決定放棄在美國上層社會的優渥生活,投向祖國懷抱。他當初想着要“把最先進的外國東西給學會,然後帶入中國,爲中國建設做出貢獻”,此時這個機會來了,他將“學成歸國,報效民族”。而美國政府又怎肯將這位比得上“海軍陸戰軍五個師”的人才放回中國呢?然而美國的懷疑、拘留、拷問延遲了錢學森歸國的進程,卻阻擋不了他歸國的心!當踏上中國的領土,他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帶領衆人在艱苦的環境下創造了奇蹟。“東風”系列火箭發射成功、1966年成功試射核導彈??錢學森一次次刷新着中國的航空航天曆史??他關心着民族,在晚年提出疑問:爲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鞭策着我們不斷完善人才培養制度,更好地進行祖國建設。

2014年10月31日,錢老與世長辭。一顆巨星隕落了。然而,中國的長空仍需要千千萬萬顆巨星來點綴。我們,是不是該有所行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