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觀後感2.75W

第一篇: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觀後感

週四下午我們看了《錢學森》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記載了中國傑出的國科學家,錢學森一生的事蹟。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學院出身的教授錢學森,在美國擁有優越的研究環境和資源,但他卻心繫祖國,歸心似箭,一心想利用自己的畢生所學爲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而意識到錢學森的巨大價值的美方又對其歸國設置了重重障礙,甚至以間諜罪逮捕錢學森。最終,回國願望強烈的錢學森幾經輾轉回到了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

面對新中國技術、人才、工業等各方面的空白,錢學森帶領科研人員從仿製入手,根據現有技術和條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國導彈的基礎。 他說:“我一定要讓中國人擁有自己的原子彈和導彈,哪怕哪怕它的存在帶來質疑和爭論!”

他說:“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麼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種蘋果。”

他說:“不就是天上掉下來個東二麼,今天掉下來,明天我們把它給射上去。”

看完影片我心潮澎湃,激動不已。在觀影的過程中有一些情節的設計讓人看了不僅渾身振奮,而且還有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比如錢學森被指控是共產黨,被關進監獄,蔣英去探監那一段,看守的人說你們只有五分鐘的時間,蔣英見到丈夫之後一直問“你還好嗎?”“他們打你了嗎?”錢學森卻一句話都沒說。旁邊的人說“speak english!”而蔣英迴應的卻很犀利,“we’re both chinese。is hard for you see?”

當錢學森要離開的時候。杜布里奇校長很不解地問他:“你回去能做什麼呢?”錢學森回答:“回到我的祖國,我總是能做些什麼,也許,我還可以種蘋果。”登機的時候,一箇中國的記者用英語問錢學森:“你爲什麼不回臺灣而選擇去大陸呢?”錢學森不回答,中國記者追問錢學森,他說:“中國人對中國人提問要用中文而不是英語,我不想回答你的問題。”

新中國建立之初,各方面都很落後,依然隨時面臨被外國侵略的危險。爲了我國的國防力量的提升,也爲了爭氣,證明中國人不必外國人差,錢學森出國時的志向是把最先進的外國東西給學會,然後帶入中國,爲國建

設作出貢獻。我突然想起了周恩來總理說過的一句話:“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在錢學森的心中,國爲重,家爲輕,科學爲重,免得爲輕。他的事蹟振奮人心,的精神永不泯滅,他的品質永垂千古。他一路披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有餘地給後面的攀登者。他是我們中國人民的驕傲。

第二篇:《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在迎來建黨91週年之際,我們全體黨員觀看了有關錢學森生平的電影《錢學森》,進一步瞭解到了錢學森的愛國精神,自強不息的精神,科研精神和創新精神.

錢學森,生於1911年12月,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35年8月的一天,錢學森從上海乘坐美國郵船公司的船隻離開祖國。黃浦江濁浪翻滾,望着漸漸模糊的上海城,錢學森在心中默默地說:“再見了,祖國。你現在豺狼當道,混亂不堪,我要到美國去學習技術,他日歸來爲你的復興效力。”這一年,獲得庚子賠款獎學金前往麻省理工學院學習。錢學森的學習基礎是在中國打下的。1936年,進入加州理工學院研究院,師從氣體動力學一代宗師馮.卡門,併成爲噴射推進實驗室的創室人之一。獲得博士學位後,與導師馮.卡門共同創立了舉世矚目的“卡門-錢學森公式”,爲早期飛機克服熱障、聲障提供了理論依據。從此,錢學森聞名世界。錢學森還加入了一個著名的火箭研究團體。1943年,美國情報部門獲悉希特勒正在德境內大規模建造火箭發射基地,於是火速撥款成立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錢學森任研究組組長。此外,錢學森還參加了“蔓哈頓計劃”。二戰結束後,錢學森成爲美國空軍高級顧問,被授予上校軍銜。開放的美國爲錢學森提供了諸多學習和實踐的機會。

20世紀50年代初是美國的“紅色恐慌時代”,1950年,麥卡錫分子指控錢學森是共產主義者,並對其進行祕密調查。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錢學森一直想回到中國。於是想美國當局提出了回國申請,沒想到,根據五角大樓的指示,美國海關扣留了錢學森的行李和書籍,移民局通知他不得離境。

美國海軍部次長金布爾極力想把錢學森留在美國,他說:“錢學森無論在哪裏,都抵得上5個師,我寧可把這傢伙斃了,也不讓他回到中國。”後雖將錢學森釋放,卻仍對他進行監視,接下來的5年時間裏錢學森實際上是遭到了軟禁。1955年6月,錢學森擺脫了特務監視,在一封寫在香菸紙上寄給比利時親戚的家書中,夾帶了一封給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叔通的信,請求祖國幫助他回國。信件轉到了周恩來總理手上。1955年8月,中美在日內瓦舉行大使級會談,中國方面要求美方不再阻撓錢學森等人回國,同時釋放了11名被俘的美國飛行員。9月17日錢學森帶着妻兒終於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號輪船,啓程回國。過人的智慧幫助了他。

一回到中國,錢學森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成爲中國導彈計劃的實際負責人。回國不到一年,錢學森提交了一份建議草案,提議發展中國自己的彈道導彈系統。建議很快被批准,1956年底,他被任命爲該計劃的首席主管。1958年,錢學森設計出東風系列導彈的藍圖,1964年成功進行了試射。後又研發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1999年,錢學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1992年中國開始實施載人航天計劃,以錢學森研究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爲基礎,2014年10月,中國終於發射了首個載人航天飛行器——神舟五號載人飛船。2014年10月12至17日,我國成功進行了第二次載人航天飛行。2014年9月25日,我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順利升空,並還進行了出艙活動。如今剛剛在2014年6月16日,我國第四艘載人飛船神舟九號成功發射,將展開對接天宮一號的工作。這些一件件中國航天發展的壯舉,令全世界華夏兒女爲之自豪的進步,都離不開像錢學森這樣孜孜不倦、勤勤懇懇,一心爲國家發展風險的前輩們。

出生在動盪不安的年代,眼看着自己的國土戰火紛飛,任人踐踏,錢學森看到了中國科學技術遠遠落後於外來侵略國家,於是他毅然決定出國留學學習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報效我們的祖國.身處異鄉的錢學森深刻體會到沒有受到尊重的滋味,活在屈辱中是痛苦的.他化悲憤爲力量,努力學習.當錢學森在美國工作步入正軌的時候,新中國的成立使他盼望回國的心激動不已,他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歷盡千辛萬苦回到祖國的懷抱,投身於祖國的建設中,把畢生所學貢獻給祖國."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這是錢學森說的話.

今天的我們是幸運的,我們出身在和平年代,我們都過着有尊嚴的生活,看到的是一個蒸

蒸日上逐步發展壯大的新中國.我們有良好的生活條件和學習環境,我們沒有經歷過苦難.相比錢學森,他身處那樣惡劣的壞境也依然堅持奮鬥,自強不息,研究生的我們更應該以他爲榮,以他爲榜樣,學習他的拼搏精神和愛國精神。讓我們的研究生生活和學習充實而有收穫,豐富而有意義。

第三篇:錢學森 電影觀後感範文

錢學森,生於1911年12月,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35年8月的一天,錢學森從上海乘坐美國郵船公司的船隻離開祖國。黃浦江濁浪翻滾,望着漸漸模糊的上海城,錢學森在心中默默地說:“再見了,祖國。你現在豺狼當道,混亂不堪,我要到美國去學習技術,他日歸來爲你的復興效力。”這一年,獲得庚子賠款獎學金前往麻省理工學院學習。錢學森的學習基礎是在中國打下的。1936年,進入加州理工學院研究院,師從氣體動力學一代宗師馮.卡門,併成爲噴射推進實驗室的創室人之一。獲得博士學位後,與導師馮.卡門共同創立了舉世矚目的“卡門-錢學森公式”,爲早期飛機克服熱障、聲障提供了理論依據。從此,錢學森聞名世界。錢學森還加入了一個著名的火箭研究團體。1943年,美國情報部門獲悉希特勒正在德境內大規模建造火箭發射基地,於是火速撥款成立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錢學森任研究組組長。此外,錢學森還參加了“蔓哈頓計劃”。二戰結束後,錢學森成爲美國空軍高級顧問,被授予上校軍銜。開放的美國爲錢學森提供了諸多學習和實踐的機會。

20世紀50年代初是美國的“紅色恐慌時代”,1950年,麥卡錫分子指控錢學森是共產主義者,並對其進行祕密調查。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錢學森一直想回到中國。於是想美國當局提出了回國申請,沒想到,根據五角大樓的指示,美國海關扣留了錢學森的行李和書籍,移民局通知他不得離境。

美國海軍部次長金布爾極力想把錢學森留在美國,他說:“錢學森無論在哪裏,都抵得上5個師,我寧可把這傢伙斃了,也不讓他回到中國。”後雖將錢學森釋放,卻仍對他進行監視,接下來的5年時間裏錢學森實際上是遭到了軟禁。1955年6月,錢學森擺脫了特務監視,在一封寫在香菸紙上寄給比利時親戚的家書中,夾帶了一封給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叔通的信,請求祖國幫助他回國。信件轉到了周恩來總理手上。1955年8月,中美在日內瓦舉行大使級會談,中國方面要求美方不再阻撓錢學森等人回國,同時釋放了11名被俘的美國飛行員。9月17日錢學森帶着妻兒終於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號輪船,啓程回國。過人的智慧幫助了他。

一回到中國,錢學森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成爲中國導彈計劃的實際負責人。回國不到一年,錢學森提交了一份建議草案,提議發展中國自己的彈道導彈系統。建議很快被批准,1956年底,他被任命爲該計劃的首席主管。(範文網 ) 1958年,錢學森設計出東風系列導彈的藍圖,1964年成功進行了試射。後又研發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1999年,錢學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1992年中國開始實施載人航天計劃,以錢學森研究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爲基礎,2014年10月,中國終於發射了首個載人航天飛行器——神舟五號載人飛船。

2014年9月9日,今天我觀看了電影《錢學森》,雖然電影有點卡,但我印象很深刻。電影回顧了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創建與

發展的不平凡歷程,全面展現了錢學森同志對中國航天事業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卓越貢獻,是一部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教育的優秀電影。錢學森同志是一名優秀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和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是愛國知識分子的傑出典範,被譽爲“人民科學家”。

錢學森的科學成就、學術思想和精神風範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傳承和發揚光大。

首先是其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是一個知識分子最爲重要的品質之一。科學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是有國界的。錢學森選擇回到落後的社會主義中國,並不是偶然。其父親錢均夫和魯迅是好朋友,同爲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的學生,其岳父蔣百里是著名軍事理論家、國學家,是梁啓超的學生。(本文來自本站:)錢學森的思想受這些人的薰陶和影響,學成之後報效祖國成了他的必然選擇。即便沒有上世紀50年代初美國“卡麥錫主義”的迫害,錢學森也會回國參加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雖然當時國內的環境遠不如美國優越,可以說是一窮二白,但畢竟是自己的祖國。即使放到今日,我會經常抱怨這個那個的不完善,但始終不能容忍外國人說中國的半點不是,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愛國心吧。錢學森說無劍可用和有劍不用是兩回事,這話放到今日,特別是經歷了伊拉克,科索沃,利比亞戰爭之後,以及當前緊張的國際形勢,伊朗核問題,南北朝鮮的對峙,以及中國南海問題。更是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感謝錢學森等科學家們爲中國鑄造了那麼一把

鋒利的劍,以免我們哪天遭遇被外敵懸劍在頭上卻沒有能力回擊的尷尬困境。

其次是其不畏艱難、奮發圖強的精神。面對回國後,航空航天工業一窮二白的零基礎,錢學森不爲艱難,從親自輔導學生和抓建設做起,搞出了我們自己的導彈和火箭,給我們的核彈頭插上了翅膀,也爲中國的航天事業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驗基礎。

錢學森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自然與其個人的學識和能力密不可分;另外還有時代需要。錢學森在上海交通大學的專業是火車頭,但1932年淞滬戰爭爆發,看到中國軍隊對日軍的空軍轟炸無可奈何,回國後最初選的是飛機制造,因爲當時材料原因不能製造飛機。後來選擇考慮了時代的需要,實現了兩者之間的結合。錢學森能力超常,學識淵博。當時他是加州理工最年輕的教授,從事的是美國航空界最爲高精尖的研究。在1951年後被軟禁的日子裏,他終止了空氣動力學的探索,轉而研究工程控制理論,終於在5年後出版了影響深遠的《工程控制論》。他在一個陌生的領域同樣做出了驕人的成績。不僅以此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而且開創了工程控制理論的新紀元。歸國後由於國家的需要,錢學森由理論研究轉爲工程技術,實現了從理論到技術的完美轉型。在這一過程中,錢學森展現了極強的組織和領導能力,將航天工業當成一個大的系統,由總體設計師到分設計師層層把關,如今中國航天事業仍在沿用錢學森的這些組織方式。

錢學森同志去世也已經三年多了,那麼他給我們留下了什麼呢?他在美國學習和工作了20年(1935-1955),回國後在國防科研一線幹了26年(1955-1981),1980年5月中國首次全程發射洲際導彈“東風五號”獲得成功。此後他把精力集中在了學術理論研究,抓緊人生的最後時光筆耕不輟,開創了工程控制理論和中國的力學體系;著名的“錢學森之問”至今仍值得深思,發人深省;“大成智慧學”爲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教育模式,系統科學理論已經應用到了科學和社會生活的多個方面。

觀看此部電影后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他對祖國和科學的熱愛。他淡泊名利,樸實無華的精神更讓我欽佩。身爲大學教師和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我們要學習他嚴謹的工作作風、獻身教育和科學、堅持真理的精神;勇攀高峯、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毅力;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崇高民族氣節;淡薄名利、一心爲國的無私奉獻品格。

第四篇:《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錢學森》觀後感

和黨課同學一起看完《錢學森》電影后,感慨良多。雖然這是一部紀錄片,但在電影中也不缺乏藝術的美感,兼有對斷進取的科學精神與藝術境界的追求,這對我們新一代的大學生受益頗多。

與現代大部分出國留學的學子相比,錢學森帶着學成必歸、報效祖國的堅定信念遠去美國留學,即使後來在美國享有很高的待遇,但他要回國獻身民族事業的信念並未動搖。在受到美國驅逐出境及軟禁的幾年間,他依然沒有放棄對科學孜孜不倦的研究,在此期間,我認爲對祖國的熱愛及執着是他不懈努力下去的強大動力。這一點告訴我們心存堅定的信念對我們的學習,生活,工作都是至關重要的。內心藏有對理想的執着追求及對成功的迫切渴望才能支撐着我們不斷克服前進中的困難與挫折,使我們在逆境中越挫越勇,並在機遇來臨時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奇蹟。

在回國研究原子彈的過程中也並非一帆風順,在地面上極小的一些失誤,卻造成了在空中巨大的損失與破壞。當大家都沉浸在痛苦的悲傷中及對技術的質疑中時,錢學森的那種沉着鎮定樂觀的態度令我驚歎不已。他明白在面對失敗時痛苦與悲傷只會打敗自己奮鬥的勇氣與決心,對自己的信心便是他勇於繼續擔當重任的保障,於是在更加仔細認真的態度下,在更加精確的技術掌握基礎上,最終取得了真正的成功。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不管做任何事情,對自己有信心都非常重要,而有信心是建立在掌握紮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之上的,爲此,我們在校期間要認真學習理論基礎知識,爲將來更好的發展打下堅實的根基。

從整部電影中可以看出,錢學森的一生都貢獻給了對科學的不斷探索和研究之中了。他那深夜埋首伏案疾書的鏡頭始終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那是一種怎樣的執着與奉獻啊!而縱觀現代諸多學子,時常熬夜確實不假,,玩遊戲看電影倒是真的,對待學習卻很少有人願意花費太大的精力與太多的時間。所以我認爲錢學森這種對科學追求與奉獻的精神正是我們作爲21世紀新一代接班人所必需的最寶貴的精神品質,爲此,我們要有成爲爲科學的進步,祖國的富強,民族的振興而奉獻一切犧牲小我的理想主義者的思想準備。

同時,在這部電影裏表現的對愛情的堅定不移也值得我們稱讚。事實上,錢學森並不擅長對愛情的表達,但是從小就奠定的感情卻始終未減,他與夫人兩人浪漫的愛情及幸福美滿的家庭成爲他不斷進步與成功的持久動力,在電影的最後一個畫面裏,我們看到,錢學森和他夫人都已老去,但他夫人的一句“這個國家可以沒有像蔣英這樣的歌唱家,但不能沒有像錢學森這樣的科學家”時,我深深地被感動了,爲了愛情,爲了國家,雙方的犧牲與奉獻在這一句話裏不言而喻,正所謂大愛無言,我想正是如此。

帶着對錢學森老人的無比敬仰與懷念我寫完了這篇觀後感,在此合卷沉思。

第五篇: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錢學森》電影觀有感

看完電影《錢學森》,一直被他的故事感動着。他,是我國導彈、火箭以及航天事業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人們心目中的“科學聖人”,他,是爲新中國的科學事業奮鬥終生的偉大科學家。他的一生充滿神祕和傳奇,雖然歷史已經塵封了一些記憶,但在觀看了之後,錢學森的愛國之心、堅定信念和創新精神,使我心潮澎湃、無法忘懷

整部電影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又有一種優雅的藝術藝術人文氣息。尤其是在開始的時候,錢學森拋開繁忙的工作,專程觀看女友的第一場演出。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跟我走吧。沒有過多的熱情,沒有誇獎她的演藝水平。他只是緊緊拽住了女友的手說着這一句話:跟我走吧。錢學森是個性格比較沉穩、內斂,看得出是把所有的熱情都埋在了心底。這個故事太浪漫了,真的是:跟我走吧。總之,像這麼嚴肅的一個題材的電影,看起來很有時代感。加入了錢氏夫婦年輕時浪漫愛情的情節,讓人的眼前一亮,很輕鬆,很美好。這和我以往看過的幾部反映新中國建設時期的幾部電視劇感受是不一樣的。

我想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的愛國精神,他一直堅持着最初的信念:學成必歸,報效祖國。當時,他在美國的軍界、科學界的地位舉足輕重,已是名動世界的火箭專家。當得知他回國的訊息時,他的老師馮·卡門先生,加州理工學院院長杜布里奇先生極力懇請他留下,爲美國的航天事業做出貢獻。杜布里奇把形式分析的一清二楚,言辭懇切。說回到中國能做什麼?“你在那兒種蘋果嗎?”這一個看似幽默的詰問其實何嘗不是當時的事實,他的回答很平淡:“如果我什麼也做不了,願意種蘋果樹。”錢學森的報國情懷是多麼的真摯,他回國的決心是多麼的堅決,他沒有過多的語言來說明什麼,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踐行當初的信念,他的回國之路——誰也不能阻擋。在這一刻,做爲一名當學生黨員,我的內心充滿愧疚,聯想到現在許多中國的優秀外出留學人才學成後不願歸來,說中國存在這樣那樣的弊端,沒有他們施展才華的舞臺。如果讓他們面對錢學森,肯定會無地自容。所以我們做爲大學生,更應該吧愛國情懷,愛國誓言付諸於行動,而不是用那些蒼白的語言,用那無理由的藉口。

人才,真正的人才無論到哪兒,都能成爲受人尊敬的人。人才,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一個偉大的民族只有爲人類文明提供了大量創新成果,方可證明自己、成就自己。進入21世紀的今天,一個國家和民族真正實現崛起,主要表現在文明創造,反映在科技發展上。所以,正在崛起的當代中國,弘揚錢學森的科學創新精神,對於引領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走向極其重要。而我們做爲其中普通的一員,我們將來的工作可能沒有什麼高科技,但是我們也一樣需要具有創新精神,任何事情,只有創新纔能有發展,才能更好的爲國家和人民服務。

在影片的最後是錢老98高齡躺在病牀上彌留之際前的一句斷斷續續的話中結束:人,不能只掌握科學,技術,……,還要學文化,藝術。……相信這句話給我們大家更多的啓示。現在國家最需要的是綜合性人才,我們更應該注重培養自己各方面的素質、才能。所以我更願意相信,科學插在藝術的土壤裏,才能開出更絢麗的花朵。

看過之後,我更對錢學森的人格魅力所傾倒。錢學森的身上有着豐厚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的奉獻精神,他的民族氣節,他的堅強毅力,他的艱苦樸素,他對父母師長的繾綣情懷,他對愛情的忠貞不渝,有力地顯示了他的品格、情操,無不令人景仰。但其中給我最突出印象和強烈感動,是其愛國主義者的情懷。作

爲愛國主義典範的錢學森,愛國主義是貫穿他整個生命的主旋律,當他身在異國、羈拌難歸時,在美國法庭上以黃鐘大呂般的恢宏聲音宣告:“我是大唐的後代,我的一腔熱血只圖報國。我的根在中國。”他在經歷了長達五年的囚禁,終於踏上了祖國的熱土後,他顧不上洗去一路的風塵就投身到了新中國的科技建設中,這位享有國際威望的大科學家,以一個普通的科學工作者的姿態,穿行在風沙彌漫的西北荒漠,成功研發了“兩彈一星”,爲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創建與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當看到第一顆原子彈的時候,他那孩子般純真的笑打動了我,原來發自內心的笑容是那麼的美,也許在錢學森身上用“美”並不貼切,但是我真得不知用什麼詞語來展現它。幕的開始與後面的接應的那一畫面,也同樣是衛星的發射成功,也同樣是震撼人心的時刻,在所有人爲之狂歡的時刻,卻惟獨他一人現出深邃的眼眸,那眼神似乎穿過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他到底在想些什麼呢?是因爲成功對於他來說已經不足爲奇了嗎?是因爲這種場面使他麻木了嗎?……這在電影中似乎沒有講到,我想他是在爲我們中國擔憂,爲後人擔憂吧。

生活在美國的幾十年,他始終有一個目標,就是學習最先進的知 識,將之用諸於中國,使中國變得像美國一樣強大,他刻苦鑽研,一步步的緊追知識的步伐,卻時時刻刻的關注着中國的發展狀況,當學有所成的時候,回國之心慢慢的侵襲着他,如果每一個人都懷着像錢學森同志一樣的愛國之心去面對每一件事情,我們和諧社會的步伐將會邁得更快,更穩,更好。

電子系學生第一黨支部

09 信計

王玉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