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百鳥朝鳳》觀後感

觀後感5.91K

★《百鳥朝鳳》觀後感

《百鳥朝鳳》觀後感1

吳天明導演的這部電影兩年前就上映了,我昨天才在網上觀看。也許是我孤陋寡聞,演員一個都不熟悉,沒有一線大牌,卻讓我感到十分順暢自然,沒有一絲一毫的做作,感受不到表演的痕跡,相當真實感人同時也有藝術昇華,就連少年時期的遊天鳴和他的師弟藍玉,兩個孩子都演得那麼好。可見真正的好作品,不一定非要請什麼著名影星,不一定花費鉅額的投資,儘管可能票房不那麼好,但是隻要肯於精心打磨雕琢,它必定是埋藏在浮華亂石堆中的一塊寶玉。正如電影主人公所堅守的嗩吶藝術一樣,有一天很可能會被人們遺忘,但是那種熱愛、專注、極致併爲之付諸一生的精神,永遠能直擊人們的靈魂深處。

學藝先學做人

早年的陝北黃土高原上,老百姓紅白大事都要請嗩吶樂隊演奏,嗩吶班很受人們的敬重。遊天鳴的父親爲了圓自己的夢,把兒子送到無雙鎮最出名的焦三爺家裏學藝。可是這支看起來簡單的嗩吶,卻沒那麼容易學。終日枯燥的肺活量練習,師弟藍玉被師父的誇獎,小天鳴內心遭受了巨大的挫敗感,他偷偷溜回家來,可是偷聽到父親對他的自豪和願望,又讓天鳴轉身堅持下來。經過用心的勤學苦練,終於他學會了吹奏各種鳥的叫聲,併成爲了師父的接班人,焦家班也改稱了遊家班。

天鳴一直不明白師父爲什麼把班主的位子交給了自己,而不是天資和技藝更高於自己的師弟藍玉。後來天鳴在演出之餘回去看望師父師母,師父高興喝了幾杯酒,告訴他:“當初你爸送你來學藝,我知道你天分差了些,但是你知道我爲什麼同意收了你麼?”天鳴回答道:“您是怕我爸把我打死?”師父說:“不是,我是看到你爸跌倒後你慌忙去攙扶,你眼裏流出的一滴淚。”

學藝先學做人,這是焦師父一直傳授給弟子的核心價值觀。在這個行當裏,一般根據家屬出錢的多少確定演出規模,四個人組成的小型演出叫“四臺”,八個人組成的叫“八臺”,最高級別的一首曲子叫《百鳥朝鳳》,焦師父一直堅持這首曲子只能吹奏給德高望重的逝者,哪怕給錢再多,只要生前人品有問題,焦師父也會斷然拒絕。一位老村長過世了,家裏窮,請不起八臺,焦師父知道他曾經帶領羣衆打過鬼子,一直爲村裏大事小情做貢獻,爲了表達對逝者的敬重,親自帶隊給老村長演奏了這首曲子。

師父送給天鳴和藍玉一人一支祖傳的嗩吶,並叮囑他們一定要”嗩吶離口不離手”。一次演出後睡覺時孩子踢倒了油燈點着了柴禾,藍玉拉起天鳴就跑,天鳴惦記着嗩吶,藍玉說別管了逃命要緊,可是天鳴還是奮不顧身從火堆裏搶出一支嗩吶來。天鳴接班後,藍玉十分嫉妒,憤然離開師父轉行了。多年以後,見到天鳴,道出了心聲:“師父多虧把嗩吶班交給了你,他是看中了你的人品,不然我這沒長性的人,遇到你這些困難早堅持不下去了。”

專注極致,一生只夠做好一件事

在別人眼裏,他可能不過是個“嗩吶匠”,但是焦三爺把這件事作爲畢生的藝術與事業。爲了讓天鳴練習肺活量,他從粗到細、從短到長削了好幾根蘆葦管讓徒弟吸河水,吸不上來不準回家吃飯。小天鳴每天從早吸到晚,練會了短的練長的,長的比他的個子還要高。師父告訴他,師父小時候也是這麼被他的師父錘鍊出來的。

焦師父有一箱珍藏的傳家寶,是從清朝師祖那裏一代代傳下來的長短不一、用途多樣的各式嗩吶。看到徒弟們學有長進後,從中拿出兩件分別交給他倆,並叮囑一定要保管好保養好,“每次我吹完都用你師母縫製的布袋把它們包好,嗩吶離口不離手”。師父每天帶着兩個徒弟練習吹奏,從氣息到指法,細緻到每一根手指尖滑過嗩吶孔的速度與角度。影片到這裏攝像師給了焦師父指法的特寫鏡頭,勞動人民粗糙的手指,在嗩吶孔之間流暢地劃過一道道優美的曲線,配合氣息吹奏出了一曲曲美妙的音符,剎那間讓我對這種深深紮根於生活、來源於生活的草根藝術產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

爲了學習百鳥朝鳳,他們到蘆葦蕩裏練習聽各種鳥的叫聲,藍玉只能聽出一兩種,天鳴可以聽出七八種,焦師傅則能分辨和模仿出十多種鳥叫。功夫不負有心人,小天鳴終於學會使用不同的嗩吶吹出各種鳥的叫聲,師父也最終決定教他學習嗩吶班這個行當被認爲最頂級的曲子《百鳥朝鳳》,天鳴和他的父親都如願以償。

這種追求極致的品質不僅體現在焦師父吹嗩吶上,也體現在他的生活裏。天鳴回去看望師父師母,給師父帶了石頭村最好的菸葉,師父告訴他如何識別石頭村裏山坡上和山腳下種出的菸葉的區別。師父對徒弟不忘師恩打心眼裏高興,拿出了多年前他從師兄老家酒窖裏打回來的“一滴水都沒有”的原漿,將封藏了多年的陳釀與愛徒分享。貧窮,從來都不應該是降低精神品味的藉口,只要你對生活充滿熱愛,有一顆追求極致的藝術之心,無論在何種境遇,都會有高品質的人生。

哪怕任何一件小事,做到極致就成了藝術。反之,任何一門藝術,必須經過千錘百煉的極致雕琢,才能達到登峯造極的境界。爲了做到極致,可能需要用一生去打磨,去努力,去錘鍊。曹雪芹一輩子只寫了一本書,86版的《紅樓夢》電視劇一個月才拍一集,86版的《西遊記》前後拍攝歷時17年,而主角每集片酬只有幾十元。之所以被公認爲經典之作,源於劇組不惜工本耗時耗力的拍攝,源於每一個演員對原著角色的透徹理解與精準拿捏,源於每一個人對極致藝術追求的匠心。而在當今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一輩子將要換多少個工作、做多少事情!可是,夜深人靜時仔細想一想,有哪一件事情做到極致了呢?我們所追求的經歷豐富,不過是積攢了很多蜻蜓點水般的膚淺。

《百鳥朝鳳》觀後感2

《百鳥朝鳳》講的是嗩吶匠的故事。嗩吶作爲一種中國樂器,是古時候的禮制的延續。紅白喜事,不同場合、不同社會地位,排場和所奏曲目也不同。普通人家過世,吹四臺,富貴人家吹八臺,而德高望重者過世纔可吹奏“百鳥朝鳳”——一首難度高、氣勢渾厚的大悲之樂。

電影開始時的1983年,還是嗩吶匠備受尊重的年代。但與其說尊重的嗩吶匠,不如說尊重的是“禮”,觀後感《百鳥朝鳳觀後感》。那時候的婚禮請嗩吶班來演奏,是要對嗩吶師行迎師禮的。主角焦三,就是這樣一位備受尊重的嗩吶匠。因爲在無雙鎮,只有他的焦家班會吹“百鳥朝鳳”。

但焦師傅逐漸老去,他需要把手藝傳給一個“把嗩吶吹進骨頭縫兒”裏的人。這個人就是他剛收的小徒弟,遊天鳴。遊天鳴十幾歲到焦師傅家,從吸水學起,到學會用嗩吶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種鳥叫,最終二十幾歲學成“百鳥朝鳳”,從師傅手中接過焦家班,自立門戶爲遊家班。

遊天鳴自立門戶應該是在1995年左右,那時候改革開放已經十幾年了,全國都在搞經濟建設,大家一致向“錢”看。老輩兒的規矩,婚禮喪禮的禮制,都沒人在意了。嗩吶匠作爲禮制產物,自然也不再有當初的江湖地位。游鴻明自立門戶後的第一次活兒,是國小同學的婚禮。演奏時的太師椅變成了長板凳,入門時的迎師禮變成了大紅包。導演用鈔票,展現了物質對精神的侵蝕。

有人看過電影后說備受鼓勵,要開始保護民族文化,復興民族文化。我當然不否認這點,嗩吶是非常有特色的中國民俗樂器,更不用說背後的禮制曾經是非常先進的國家、社會制度。但看過電影中令我感觸頗深,幾次落淚的不是因爲這是中國的文化,而是我看到當一個人心中有了“應該怎樣”的信念的時候他的人生狀態有什麼不同。

如果你準備去看這部電影,你不要想着這是一部拍中國嗩吶匠的電影。你可以把嗩吶換成小提琴,換成油畫筆,甚至換成壽司。不要去挖掘“民族”的東西,不要去從嗩吶中找“中國人”的文化認同感,就僅僅是看一個人喜歡一個東西喜歡到極致,是一種什麼狀態。

電影中兩個場景觸動我最深,恰好體現了這種匠人和個人的精神。

第一個場景,是遊天鳴和小師弟藍玉在草房裏睡着了不慎失火。天鳴從火中搶出了師弟的嗩吶,但火勢太大,天鳴來不及拿自己的嗩吶。焦師傅聞聲趕來,看到天鳴手中空無一物,藍玉手裏的嗩吶完好無損,憤怒難忍給了天鳴一個耳光,厲聲說道:“告訴你的嗩吶離口不離手,嗩吶呢!”天鳴老實不敢說話,藍玉見狀向師傅解釋到,自己的嗩吶是天鳴從火力搶回來的。焦師傅聽完便消了氣。

這裏面的道理是:手藝人要把自己的事兒當成事兒。重要的不是嗩吶在不在,而是是否把嗩吶當回事,嗩吶匠不把嗩吶當回事兒,就是不把自己當回事兒。回到真實生活中看看,不成事兒的人,都是不把自己做的事當回事兒,又埋怨別人不把自己當回事兒。舉個最顯而易見的例子:服務員。很多服務員自己就瞧不起自己做的工作,覺得服務員低人一等,於是對待工作也不較真,對待客人也不熱情。於是惡性循環,客人看到服務員這麼“牛逼”,也開始較上勁來。舉個截然不同的例子:在日本便利店,如果找零有硬幣,服務員給顧客錢的時候會把一隻手放在顧客手的下面,防止萬一硬幣掉落顧客不方便。你說,我是尊重一個把硬幣扔在桌子上的服務員,還是尊重把手放在顧客手下的服務員?

第二個場景,是遊天鳴第一次賺錢後到師傅家。師徒倆酒過三巡,焦三起了興致,拿起嗩吶開始即興吹奏。情緒所至,嗩吶吹得也動人。酒醉後的焦三在睡着前說了一句話:“嗩吶不是吹給別人的,是吹給自己的。”

如果非讓我在整部電影中選一句“金句”,我一定選焦三說的這句。雖然有點俗氣,但這句話代表了人而爲人的最高追求。這也是爲什麼我不想讓大家把這部電影當成倡導民族文化的電影,因爲民族是狹隘的,人性纔是廣闊的。這句話重要的原因有兩點:1、你喜歡或認爲有價值的東西不一定要獲得別人的認同。2、你不喜歡或認爲沒價值的東西,不一定對別人沒價值。這是焦三在醉酒時說出的話,卻是最清醒的一句話。醒來後的焦三,開始爲嗩吶的沒落苦悶。吹給自己的嗩吶,成了酒後空談,這纔是嗩吶沒落的真正原因。如果這嗩吶是吹給自己的,那便不該淪爲“禮制”的工具,不該以他人認可、尊重爲評價標準。嗩吶的沒落,在於焦三隻有在醉酒時才爲自己吹奏嗩吶,其他的時候要麼是爲了紅白喜事,要麼是爲了傳藝。而那些真正傳世的音樂,無一不是爲了表達個人的情緒,卻激盪了萬千感同身受的人們。

電影最終以焦三的病逝結束。在焦三行將就木時,他跟遊天鳴說:“我死了,給我吹四臺就行。”遊天鳴說:“我給您吹百鳥朝鳳。”焦三說:“使不得,使不得。”爲什麼使不得?因爲心中有敬畏。這敬畏,源於懸在頭頂心間的“百鳥朝鳳”。這份敬畏讓我感嘆,若人人心中皆有一份敬畏,至少不至於公德淪喪至今;當也讓我感傷,因爲這份敬畏,焦三原封不動的傳承嗩吶匠的規矩,卻沒能從這份敬畏中走出嶄新的靈魂,沒能讓悅耳的嗩吶吹奏出新世界的心聲,徹底禁聲於一片嘈雜。

推薦這部電影。是希望我們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嗩吶,並記着,嗩吶是吹給自己的。

《百鳥朝鳳》觀後感3

"歷史就是這麼殘酷,時代,是它最鋒利,有效的一把刀!每個人要試圖讓時代改變自己,當時代把你的一切摧毀,不要奇怪,不要爲之而憤怒,絕望。"

今天,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去看了一部電影——《百鳥朝鳳》,它是一部藝術片的片名,也是一個嗩吶樂曲的名字,而這個故事,就是和嗩吶有關的。

嗩吶,我相信這個詞現在很多人已經不知道了。有些人聽說過,但是不知道它是什麼。這個電影講述了一個藝術的流行和衰落,一個藝術家堅守藝術直到死亡,新一代人放棄自己原堅持的藝術,信念的故事。

我覺得這個片子之所以是藝術片,不是因爲它好看,而是因爲這個片子很值得讓人思考。它的每一個細節,都講述了道理,還讓人產生聯想,更深一個層次的思考——"聯想思考",每一個片段都是這樣。

遊天明的爸爸很想學嗩吶,可是,他小時候沒人收他。遊天明和他爸爸去拜焦三爺爲師學嗩吶的時候,焦三爺讓他用一根蘆葦管把一瓢水吸上,他吸不上,他爸爸說遊天明肺活量很足,就要他大叫,以讓焦三爺收下他這個徒弟,遊天明的爸爸看他不叫,就掄起水瓢,打了他一頓,邊打邊喊:"叫呀!"大家可能會想,他爸爸不應該這樣,逼着他學嗩吶,逼着他大叫。但是我覺得他爸爸是爲了他好,當時吹嗩吶的人很有社會地位,也很賺錢(在鄉下),再嚴格的評判也還是強迫他接受自己的觀點而已。

每個爸爸有時候總會有那麼一點點認爲自己說的,做的都是有道理的,都會有一點強迫孩子選擇自己爲他選擇的一條道路,可這個片段可不止說明了這一點點東西。

這個片段還體現出了學習一門藝術的困難,警示着我們要保護快滅絕的藝術,世世代代的藝術家嘔心瀝血把它們傳承下,不能辜負他們的心血。但現實卻表明,時代辜負了他們的心血,因爲時代在不停的進步,永無止境。這個片段也從側面說明了當時藝術家的德高望重,別人對他是畢恭畢敬,就算他沒有權利,沒有錢,要不然爲什麼叫"拜師",從這個"拜"字裏面就可以讀出。還有爲什麼他爸爸要想盡辦法不惜打自己兒子讓老師收下他,不可能讓你說收你就收你的。這就是藝術家的本領帶的地位。

這就是我所看到的一個片段悟出的東西,也許比讀一個成語懂得東西還多吧!

我覺得看藝術片光看它的故事不行,看它所講的道理也還不夠,要把片段從幾個角度分成幾部分,在往下細分,你所想到的東西也許導演都不會想到他拍這個片段還有這一層意思,這就是我所說的"聯想思考"

這部電影很好看,它不光讓人們產生了思考,它還感人肺腑。導演的拍攝手法很巧妙,通過焦三爺的外冷內熱的性格讓人們體會到了一個老人強硬的外表底下一個不一樣的面貌——一個無奈,可憐的'老匠人。

什麼帶了這些,藝術的衰老,老藝術家的無奈?

——時代。

時代在演變,人們在變化,當時有一些人沒有自己的觀念,別人喜歡什麼,自己就喜歡什麼,說難聽一點,就是牆頭草,兩邊倒嘛。最開始,一些人喜歡這個東西,慢慢的,一些有名氣的人也喜歡了這個東西,然後,喜歡這個東西的潮流就像傳染病一樣展開了。其實,有一大部分人他們根本就不喜歡這個東西,只不過別人喜歡了,他一看,竟然他們都喜歡,那我也就喜歡吧!就是因爲這一些人,中國的傳統化纔會衰敗。不過,這也是必然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人反而促進了中國化的發展。如果每一個人都像焦三爺一樣要守護古老的傳統的話,我們有可能還存活在原始時代,要麼,就被滅國了。是創新推動了時代,而嗩吶,也是那個時代的創新。

爲什麼那些快要滅絕的藝術的藝術家認爲大家很應該守護自己的藝術?把他們的思想挖掘到深處,有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覺得如果放棄古老的藝術很不道德。像我前面說的,怕辜負了老藝術家的艱苦。我現在試着從我自己的角度評判一下在道德上他們對不對。

爲什麼現在不是滿大街都是騙子?因爲騙人是不對的。爲什麼騙人是不對的?因爲騙人違反了道德。你的腦海裏是不是馬上就會浮現這個答案?但今天,我要把這個問題更深入的去理解一下。道德是什麼?道德只是一個被普遍化的觀點,大家都認同它,道德是老祖先總結下他們認爲對的東西。形成大衆的共識。這麼說那些藝術家做的決策是完全對的咯,其實,不對也不錯。如果光是你古老樂器霸佔了所有的地方,新的東西不就沒飯吃了嗎?有時候道德是衝突的,就不能完全按照道德辦事啦。所以,由此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那些沒有主見的人,反而是推動時代快速發展的人。一個人發明了一個東西或一門宗教,一種思想……正是因爲有這些人,才使得一個人的發明,創造被普及在大衆的範圍。兩個力量均衡,時代的進度纔會提高。

借用我最喜歡的知識脫口秀主持人羅振宇的一句話:"我讀名人傳記,不是爲了能從他們身上學點什麼,學不到的,時代在變化。讀名人傳記是瞭解那個時代最快的方式。""看藝術電影不是爲了好看,它不大好看,但看看藝術電影是瞭解一個時代的一方面的最透徹的方式!"這就是爲什麼我喜歡這部電影。

《百鳥朝鳳》觀後感4

在上映之初就,就急忙的看了《百鳥朝鳳》,因爲覺得它在院線一定命短,怕失了在電影院內觀賞的機會。看完本來並無太多感想,可前幾天突然看到了影片的製片人下跪求排片的新聞,反響很大,票房逆襲,這才努力提起精神,好好思考一下這部電影。先說那天看電影,因爲在下跪事件之前,所以在買票的時候發現排片率的確非常可憐,大多數影院一天只有兩場,分別排在大早和半夜。因爲本片是有曲江投資,所以西安有兩家曲江旗下影院都給予了全天排片的待遇,這才順利的看了電影。令人意外的是,與想象的不同,影廳內入座不少觀衆,人數甚至多於之前看《荒野獵人》了。

我之前並不瞭解吳天明,也不瞭解第四代導演,但對於能看到這樣的作品感到很難得,尤其在現在浮躁的大環境中,更覺得難能可貴。不過看完之後,電影給我的感覺,如同片中的嗩吶匠人一樣,顯得過於“老派”,老派的劇本、剪輯、和手法,還有那關於正付局長的笑料,甚至特效都做得很老派。在這個時代,這部電影就像片中的嗩吶一樣,是匠活,但格格不入。

在影片中,每到了吹奏嗩吶的場景,電影就採用背景音樂配合演員表演的形式,對比起《爆裂鼓手》中實拍的演奏場面(雖然有很多替身鏡頭),顯得毫無力度,不過焦三爺醉酒時獨自吹奏的戲,倒顯有些味道,當然這與演員的表演也有很大關係。片中一直在強調的曲子“百鳥朝鳳”,經過前半部分的渲染讓人很是期待,最後終於吹奏“百鳥朝鳳”時,我卻失望的發現演員的動作與背景音樂甚至不能很好的合上節奏,十分出戲,最後也未能聽完全曲。在師徒關係處理的方面,有些地方我也覺得不算合理,雖然焦三爺說他之所以給主角傳授“百鳥朝鳳”是看到主角扶起父親時的眼淚,但在其中我並不能很好的能體會到這種心情,很多地方更會感到“因爲遊天鳴是主角,所以他才能這樣”的心理。總之,導演在這方面的處理就像之前所說的“老派”,現在看來,都顯得有些勉強。

全片的表演最出彩的必然是出演焦三爺的陶澤如了,他把焦三爺嚴厲不失溫情,頑固而又執着守衛着傳統文化的形象刻畫的入木三分。導演也通過了這個角色,訴說了自己的擔憂,這是對未來,對傳統文化甚至對電影的擔憂,並且是很絕望的。影片結尾並沒有給嗩吶人留下任何希望,焦三爺看似德高望重,最後爲他送行的卻只有主角一人,就連尋常的四臺八臺,也沒法湊齊。主角一人苦苦的堅守着嗩吶,焦三爺的確沒有看走眼,但他又能在這洪流中堅持多久,如果順應劇情發展到現在,主角又會變成怎樣呢。傳統文化的衰退,是悲哀,也是必然。文化是要順應時代的,否則無法在歷史長河中生存下來。而中國的傳統文化,大多都是在漫長的農耕文化中發展而來,儀式感較重,揹負着人們對於風調雨順,人丁興旺,吃飽穿暖這樣的美好期許,而在當代社會,除了外來文化的衝擊,對於擺脫了農耕文化的人們,那些簡單樸素的需求對於我們似乎也沒那麼重要了。失了儀式感的嗩吶聲,也註定會慢慢被人遺忘,以後也許只能在片中提到的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或者民俗演出中才能聽到了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師孃這個角色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第一次見到小時候的主角給他遞水的樣子,半夜送食物的樣子,像主角師弟告別時微微揮手的樣子,的卻是是那種陝西農村女性性淳樸善良的形象,讓我想起了已經世的姥姥,感覺很親切。其他的角色,相比之下就表現平平,出演童年時期的小演員的有些靈氣,但主角長大之後,卻比較木訥,表演顯得刻意。片中還有一處應該西安人才能發現的穿幫,如果沒記錯的話,主角西安應該是在1992年,這時在一個拍攝鐘樓的鏡頭出現了鐘樓地下通道的出入口,而鐘樓地下通道應該是在20xx年左右建成的。說實話這是一個無關緊要細節,但我還是認爲在一部導演是陝西人並且又有曲江參與的影片中,這種情況不該出現。

總的來說,《百鳥朝鳳》值得一看,雖然它沒有我之前預期的那麼好,但也談不上失望。昨天看到在下跪事件之後,《百鳥朝鳳》的票房已破千萬。老實說,我很不喜歡這樣的可憐營銷,哪怕這的確是爲了中國電影的未來擔憂而下跪。一身傲骨,就像片中嗩吶班和洋樂隊衝突時一樣,不僅打不過別人,連嗩吶也折掉了,吳天明導演泉下有知的話又會作何感想呢。但從結果來看,這一跪又得到了很好的回報,人們也似乎也開始從無盡的娛樂中清醒過來,紛紛關注起了這讓人無法輕鬆的嚴肅電影。對此,我覺得這也只是衆人一時熱潮擺了,過不了多久,這些擔憂的言論就會從朋友圈、微博裏消失。而真正的情景,則更有可能是最近看的另一側消息:今年北京電影節上,塔科夫斯基的電影票全部售罄,可在觀影時,觀衆紛紛抱怨看不懂,睡着,或是用手機查影評。如果變成這樣,我覺得還不如讓這些電影少些關注,讓真正熱愛電影的人,有機會看到看到那些優秀的作品,而不是淪爲讓人裝腔作勢的資本。當然,《百鳥朝鳳》和上述情況也不一樣,首先我不會說它是一部文藝電影,這些年“文藝”承載了太多不屬於它的意義,《百鳥朝鳳》只是一部普通的電影,和同期上映的《美國隊長》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它沒有先鋒的實驗態度,也想取得商業上的成功,它只是不想逗你笑,也不想讓你爽,想嚴肅地講一個故事罷了。

如今,《百鳥朝鳳》受到了很多關注,排片率大增,票房也變得很可觀。但這真的是一種慘勝,是由導演的世以及製片人的下跪換來的,更不提前期還有衆多明星賣力推廣,甚至我覺得《百鳥朝鳳》此時已經承載了超出電影素質本身的讚譽,與之前的無人問津相比,真讓人哭笑不得。如果說一部電影,或是我們的傳統,是通過這種方式讓人銘記,那我想它還是會在時間長河中,慢慢被我們遺忘吧。

《百鳥朝鳳》觀後感5

這是我在電影院看完的電影。

我是在國中老師的朋友圈知道的這部電影,然後就問舍友沒有有想一起看的,她們不感興趣,我思慮再三,最終決定哪怕一個人去電影院,也要去看這部電影。

《百鳥朝鳳》是一部感情電影,由中國第四代導演領軍人物吳天明導演,陶澤如、鄭偉、李岷城主演。影片講述的是李岷城與陶澤如新老兩代嗩吶藝人爲了信念的堅守所產生的真摯的師徒情、父子情、兄弟情。此片是吳天明絕唱之作,聚焦新老兩代嗩吶藝人,張藝謀、徐克、賈樟柯、黃建新等導演爲其站臺。關於這部片的其他我並不想多說什麼,我只是想說說在看完這部電影后,我的感受。

天鳴的父親想要當嗩吶匠卻沒有成功,所以把希望寄託在了兒子天鳴的身上,要說的話,很像是子承父親的理想,也可以說是望子成龍。這是父母對孩子最深的希望,也是孩子甜蜜的負擔。天鳴以爲焦師傅看不起他而逃回家時,意外聽到了父親在朋友面前吹噓他的本事。其實,父母總是會在我們面前說別人家的孩子如何了不得,但在外頭,總會下意識地把自家孩子往好的說,哪怕是誇大其詞,與他們而言那也是孩子能夠做到的,所以他們並不覺得那是誇張了。而爲了不給父親丟臉,爲了不讓父親失望,天鳴默默地回去了。其實,影片中這一段父母對孩子的希望的情感渲染的並不夠充分,只是很清淺的一筆,但有切身體會的人就會懂得那背後所包含的來自父母厚重的愛,以及作爲孩子所需要承擔的甜蜜的負擔。

導演拍攝少年天鳴吹嗩吶的畫面,然後把鏡頭在嗩吶上停了數秒之後再切回去時,吹嗩吶的天鳴已長成了青年。這一組鏡頭很平凡很普通,沒有絲毫的過度渲染,但是卻說明了在這段成長的歲月裏,天鳴一直與嗩吶爲伴,嗩吶融進了他的生命,同時他也把嗩吶吹到了骨頭縫裏。

成年後的天鳴已經有實力自立門戶了。只是在他帶領的遊家班接的第一趟活兒,是他朋友的喜事,沒有行接師禮,同時演奏也被隨意地掐斷。天鳴當時並沒有說什麼,只是默默地把紅包分給了其他的師兄。而他在與焦師傅說起這件事時,焦師傅頓了片刻,搖搖頭說:"沒規矩了,沒規矩了。"這重複了兩次的幾個字,讓我感到心酸。我們那麼多的傳統文化爲什麼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呢?教科書告訴我們傳統文化要與時俱進,要緊跟時代潮流,要現代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但是到底有多少優秀的傳統文化在這時代的洪流下被沖刷的面目全非,在那殘忍的洪流下到底還有多少還在這世間呼吸着?每次看到新聞,或是網絡上在說着漸漸消逝的傳統文化,我都會感到一絲悲傷,迷茫,也不理解。我們所知道的還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很多我們還來不及知曉就已經被掩埋,可能其中有一些是封建落後,但也有很多是千年來,百年來的文化積澱,我們還來不及看一眼,它們就因爲時代前進的步伐而被淘汰掉了。

焦師傅喝醉酒之後,滿臉酡紅吹嗩吶的畫面讓我久久難以回過神來。導演在這裏給的是焦師傅的面部特寫,鏡頭很隨意地跟着焦師傅的搖擺而晃動,讓人更能體會到嗩吶帶來的韻律和激昂。

焦師傅是一名偉大的嗩吶匠,他從他的師傅手中接過嗩吶,然後傳承給他的弟子。他說:"無雙鎮不能沒有嗩吶。"傳承不能斷,哪怕世人不再尊重嗩吶匠,哪怕西洋樂越來越時髦,傳承就應該傳承下去。焦師傅演奏百鳥朝鳳那一段,我彷彿真得聽到了杜鵑在泣血,其實泣血的是焦師傅,他因這擠壓嗩吶匠生存的世界而泣血,他因傳承在他還尚在人世時就受到阻礙而泣血,他因世人對嗩吶匠越來越不尊重而泣血……

是啊,爲什麼會變成這樣呢?曾經無數人追捧,曾經無數人尊崇的文化爲什麼就這樣跌落塵埃了呢?

在影片臨近結尾時,有一個正局長說爲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找上了天鳴。那時我以爲,嗩吶匠有救了,誰知道他說:"希望你們能演奏一遍,我們把它錄下來。"只是錄下來,只是錄下來不夠啊。一種文化,只是用機器錄下來是根本不夠的。我一個朋友說:"在日本,他們懂得包裝宣傳之外,凡能稱爲匠人的,是個受人人尊敬的地位,政府會用經濟獎勵扶持,大部分的人民文化素質高,審美能跟得上欣賞,有人羣懂得欣賞就不容易垮臺,匠人就該是名利雙收的,因爲他們傳承文化上這個角色(並不是人人能當)是有這個價值的。這就是我們中國最大的區別,匠人得不到扶持,大部分人也不懂欣賞,不從內心感受到它的美,亂包裝一氣,宣傳了也就是個即逝的小火花。"每次看到一些傳統工藝消亡就真的很遺憾。中國啊,雖說傳承千年,但到了現在卻像是要斷層了一般。那個什麼局長說要保護非文化遺產結果只是要錄下來而已,這樣的保護完全不夠啊。焦師傅明白厲害的人才雖然難遇,但是最難的是願意傳承下來,所以天鳴的責任心才被賞識,雖然結尾沒有交代嗩吶的命運如何,但天鳴還是會吹下去的。藍玉有悟性,但如他所說他性子野,交給他傳承只會斷了。所以很多時候一些略微平庸卻能當上負責人也是這個原因吧,一腔熱血並不能代表全部,更重要的是堅定而真誠的心。

在影片的結尾,焦師傅去世了,爲他演奏的只有天鳴一個人。在山頭上,在蒼穹之下,天鳴對着師傅的墳墓,獨奏嗩吶。他的視線漸漸模糊,卻看見師傅就那樣安靜地坐在他的身前聽着他的演奏,如往常一般無二。只是,過了一會兒,師傅默默地站了起來,一聲不吭地漸行漸遠,漸行漸遠,嗩吶聲也漸漸遠去。最後的一幕是:無聲中,焦師傅遠走的背影。

這是影片的結尾,而我真的不希望這是嗩吶的結局,不希望這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結局。

《百鳥朝鳳》觀後感6

12月1日,公司組織所有員工在加勒影院觀看了劇情片《百鳥朝鳳》,這部影片的導演將視角對準黃河邊上一代又一代以吹嗩吶爲生的人們,採用了現實主義手法描述了平凡的嗩吶匠對事業的堅守。

焦師傅是方圓幾個村子裏最有名望的嗩吶匠。別小看一把小小嗩吶,周圍村子的大人都以自己的孩子是焦師傅的徒弟爲榮耀。當焦師傅說自己是“匠人”時,他挺直了腰板,蒼老的臉上露出了最光亮的眼神。這也讓我對“匠人”這個詞又有了新的理解。

在我的印象裏,“匠人”大概就是有技術的人,最多也就是技藝高超的人。至於其他方面,以前我還真沒有想到。

焦師傅收的這兩個徒弟,最後也只有天鳴一人接了師傅的班,成了一個“匠人”。而天鳴的成長過程,也給我們全方位展示了,什麼纔是真正的“匠人”。

和天鳴一起學習吹嗩吶的還有他的師弟藍玉,這師兄弟兩個,有很多的相同點,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也就是他們之間這些不同的地方,所以最後只有天鳴學成了《百鳥朝鳳》。

天鳴和藍玉兩個人都是聽從父親的話來學習吹嗩吶,起初他們都不懂嗩吶到底是什麼,但是在不斷的接觸中,兩個人都愛上了嗩吶,並且都以學到《百鳥朝鳳》這個曲子爲目標。

兩個人的起點和性格極爲不同,天鳴天賦不夠好,氣有些短,而藍玉正好相反,天賦異稟,中氣十足,學東西也很快,所以師傅開始的時候,很看重藍玉,先讓他真正的學習吹嗩吶,而天鳴只能每天重複着相同的動作,用蘆葦杆吸河灣裏的水。

不是隻要嗩吶吹的好,天資高就能學《百鳥朝鳳》的,在逐漸的接觸中,焦師傅也發現了藍玉身上最大的缺陷。藍玉學東西很快,但並不踏實,就像他在地裏割麥子的時候,爲了表現出自己的勤快,就一味的加快速度,而不去把割下來的麥子整理好,藍玉做事情太急功近利,沒有長性。他是太聰明瞭,耐不住寂寞,不適合傳承這門手藝。

而天鳴雖然中氣不足,但卻能踏踏實實的每天都到河灣裏吸水。他知道自己氣不夠足,於是就每天都練習,我們都說勤能補拙,天鳴用他的勤奮,把自己和藍玉的差距抹平了,在慢慢的練習中,他還發現了自己的特長,學鳥叫惟妙惟肖,還能輕鬆的分辨出各種鳥叫聲。而且天鳴遇到打擊也不會輕易放棄,做人老實本分,就像焦師傅說的當初收他做徒弟的最主要原因,天鳴看到他父親摔倒後流出的眼淚。天鳴是個有“德”的人,講“仁義”的人。

“匠人”這個詞,在現在大致被稱“藍領”,而隨着時代的發展,像嗩吶這樣的傳統行當也面臨着新興文化的強烈衝擊。天鳴接過班以後,發現現在雖然錢掙得多了,但是嗩吶匠卻不像之前那樣受人尊敬了,很多以前的規矩都被人忽視了。

而且,隨着外來文化的衝擊,嗩吶班子能接到的活也越來越少,很多人連最基本的生活都維持不了,所以很多天鳴之前的師兄弟都到外地去打工了,只有天鳴一人還在苦苦支撐。他自己也不知道,到底還能堅持多久。

只有焦師傅還在堅守着這門手藝,他像是在新時代大潮中的一股逆流,固執的守護着這片土地上的最後一塊淨土。在他近乎頑固的要求下,已經解散一段時間的嗩吶班子,又重新整合起來了,雖然很多人因爲各種原因再也不能吹響嗩吶,可嗩吶還在,嗩吶匠的精神就不能倒。許久沒有出現過的嗩吶聲,又重新在這片黃土地上空傳揚。

嗩吶聲終於又響了起來,焦師傅也最後一次吹起他最心愛的那首<<百鳥朝鳳>>,因爲年紀太大了,很多人都勸他不要這樣做,可他的執拗還是戰勝了一切。當他吹起嗩吶的時候,我又看到了那雙發亮的眼睛。

電影所展現出了中國百姓的工匠精神,這是最令人感動的地方。從師傅的傳授到徒弟的學習再到繼承人的選擇,無一不體現着“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當焦三爺在展示他所心愛的寶貝——嗩吶時,眼神流露出的喜愛,絕不亞於一位男子在注視心愛姑娘時的愛戀。然而嗩吶於他,不只是愛人,更是生命,甚至比生命更重要;身體虛弱時,他爲無雙鎮的嗩吶不能演奏而四處奔走;命懸一線時,他惦記的不是拿賣牛的錢治病,而是爲徒弟置辦一套新的嗩吶……

電影所着力刻畫的嗩吶匠對於嗩吶及其精神的堅守最令人震撼。“無雙鎮不能沒有嗩吶”,這是焦三爺作爲一名匠人對於嗩吶技藝的守護;電影中金莊的村長逝世,衆親屬跪求焦三爺吹奏百鳥朝鳳,並施以金錢誘惑,但他始終不爲所動,恪守嗩吶吹奏的規矩,這便是中國工匠的風骨。

現在國家都在大力宣傳“工匠精神”,確實“工匠精神”是我們社會當中的一個寶貴財富,現在人們做什麼事都太看重金錢了,有時甚至都丟掉了自己的職業操守。“工匠精神”作爲一種精神含義被提煉出來,勢必會提醒人們在提高技能的同時,也不要丟掉自己作爲一個傳承者的本分。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都太需要金錢了,但是在自己努力拼搏中,一定不要忘了作爲一個“匠人”應秉持的道德底線。不要讓“匠人”這個名詞在我們手中,沾染上灰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