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明朝那些事兒》觀後感

觀後感1.76W

目錄

《明朝那些事兒》觀後感
第一篇:《明朝那些事兒》觀後感第二篇: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第三篇: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範文第四篇: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第五篇:明朝那些事兒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明朝那些事兒》觀後感

《明朝那些事兒》觀後感

看《明朝那些事兒》,感覺每一朝來臨,都會有名將出現,朱元璋洪武朝的常遇春、徐達、傅有德、藍玉,永樂朝的皇帝朱棣、謀士道銜、鄭和,明代宗時期的于謙,之後嘉靖、隆慶朝的俞大猷、胡宗憲,最讓人興趣的是抗倭名將戚繼光,特別是他創立的百戰百勝攻防兼宜的「鴛鴦陣」以及他的怕老婆都讓人看了來興致。至於名臣,都會依據自己特定的位置來對付另一個或另一批人,或計謀或彈劾,都是人尖的表演。象楊廷和、夏言、徐階、高拱、張居正都是一輪一輪的隱忍、拉幫派、找破綻、彈劾、做首輔、沒好下場。真是唏噓不已。他們都不是惡人,都是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爲了大明朝,爲了百姓,做了許多好事、實事,可是,卻彼此不相容。真正讓我敬佩的是于謙、王守仁(號**子),一個是大義,一個是大智,特別是後者創立的心學,突破朱熹的"格物致和"先知後行的程朱理學,形成自己"知行合一",提倡明本心則明天理,理全於心,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雖然這"四句教"我仍無法悟透,但,相信自己的良知,用所知帶所行,遵從自己的心應是不會錯的。我現在看到第五部,還有一部就結束了,我不想這麼快就看到崇禎朝,不想看到李自成這個衰人從旁造反,又不利,間接幫助金人入侵中原。其實明朝從朱棣的兒子朱高熾開始,大部分的明代皇帝都是性情溫和的人(除了外藩的嘉靖皇帝),如仁宣之治的朱高熾、朱瞻基,勇於糾正父親錯誤,有戀母情緒的朱見深,開創男女平等實行一夫一妻的弘治中興之主朱佑樘,還有玩樂無度的朱厚燳也是個不和臣子計較的人,就連土木堡一役被俘的朱**鎮都是一個溫和的人,當年明月說得對,好人做不了好皇帝。朱元璋、朱棣就是勞模、是好皇帝,但他們都不是好人。

因此,看到後來,也有些落寞,爲什麼?爲什麼看到此,就感覺好象是一個循環一樣,我真希望自己現在是承繼大明朝而來的,而不是外來的清朝。

第二篇: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雖然這本書只是寫了朱明一朝300年的歷史,但作者在基於正史的基礎上以其獨特的觀點和幽默的敘事方式將這300年的歷史寫的風生水起。平時在我們看來很枯燥的許多歷史事件在作者的筆下卻變得鮮活有趣起來。書中有很多以通(本站)俗話語表達出來道理和事實。簡單的提幾句,“觀點鬥爭是假的,方向鬥爭也是假的,只有區裏鬥爭纔是真的。”“要知道,越接近心臟的部位越能得到血液,同理,天天見到皇帝也着實是個美差,否管表現如何,混個熟臉纔是正理。”幾句簡單的話語便道出了官場中的殘酷事實,不僅告訴了我們過去發生的事也讓我們瞭解到現在。在作者當年明月眼中朱姓皇帝們是“朱老闆”“朱同志”,嚴嵩爲“老牌的職業流氓”。當寫到一代奇才王守仁仙逝時,他借用毛爺爺的話評價到:王守仁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如此話語怎麼不出彩?

中華文明延續至今已數千載,我們民族身上承載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記錄我們過去的史書浩如煙海,光是官方編纂修訂的史書就有所謂的《二十四史?,再加上各種各樣的私人修史,稗官野史,筆記,體裁種類思想表達更是繁雜多樣。而且其中的絕大部分都是用文言文書寫,這樣的史書是難以成爲普通民衆瞭解民族過去的媒介的。所以民衆對這樣的史書也是視爲畏途,壓跟沒打算花費時間去看。廣大的普通民衆從哪裏去了解歷史呢?從祖輩的述說,從評書,戲曲,小說,電視甚至連環畫中獲取歷史知識和歷史觀念,明白作人的道理和責任。 而此書正是作者當年明月借用以上幾種媒介中受民衆歡迎的敘事手法寫成的。所以這本書的走紅可以說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歷史原本就是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是我們自己使它變得死氣沉沉。但我們可以用自己手中筆讓它重新變得鮮活起來。與當年明月文風差不多還有天下霸唱赫連勃勃等人,他們以及他們作品在網上的出現和走紅表明了我國曆史文化的獨特吸引力,體現出我國廣大網民對找回中華民族失落已久的獨特文明的熱切希望。讀完,<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讓我知道歷史不僅僅是故事。讀史可以明志,希望涌現出更多像<明朝那些事兒>這樣的作品,讓更多的人體會到讀史書的趣味,讓大家愛上歷史。《明朝的那些事兒》說的是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起,到明朝滅亡300年的事。第一卷則從朱元璋出生開始寫起,到永樂大帝奪位的靖難之役結束爲止,敘述了明朝最艱苦卓絕的開國過程,其實就是以前一直被說書人及老百姓所鍾愛的《英烈傳》的內容,不過多了靖難之役。

在閱讀部分篇章後,感覺到該書語言風趣,情節生動,作者似乎在寫一部"通俗版的明朝通史"。能讓歷史寫得這樣,還真讓我佩服了。不管從如今歷史講述者的自述,還是公衆對歷史的追捧,都不難看出,公衆喜歡並需要歷史,只是痛恨“教科書”式的表達。

有人說,歷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話,因爲歷史是嚴肅的,這話沒錯,但我認爲必須要加個前提,那就是你寫的是給專業人士看的學術論文,而不是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它就應該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說着

大白話的歷史書。因爲現如今的老百姓們雖然大都有文化有文憑,可他們畢竟不全是歷史專業出來的,沒有那麼多關於歷史的基礎專業知識,如果你給他們看的書,要先讓大傢伙都去預習一回歷史基礎課,看完通史或通鑑纔可以看,這玩笑就不免開大了。

我喜歡這種方式,可能是和我自己水平有限有關吧,從小讀書就不認真的我,平時一看到文言文的東西就頭痛,現在好了,讀歷史居然可以這樣輕鬆。

我想,那些認爲歷史書不可以幽默、白話,必須要嚴肅的先生們,顯然是不屑於做這事的。既然他們不願意做,那還有誰願意用老百姓能聽明白的語言,給我們這些草根們說說歷史上的那些事兒,說說漢朝、唐朝、宋朝、明朝那些事兒呢?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建立,到1644年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共有將近300年的歷史了。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英雄輩出,從清廉正直的代表海瑞,到滿身抱負,以安天下,爲己任的張居正;從七下西洋溝通國外的三保太監鄭和,到以敗壞朝廷爲己任的魏忠賢,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實在是精彩無比。但是,明朝自滅亡以來,離今已有300多年了,離我們現今的生活很遙遠,我們只能從一篇篇支離破碎,晦澀難懂的文言文中瞭解它,但現在,卻有一套書,以當下流行的網絡語言,完完整整的闡述了明朝276年的歷史,它以詼諧的筆調,告訴你歷史的真相,以及糾纏在歷史背後那些洶涌澎湃的暗流。那套書就是——《明朝那些事兒》。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一本好書,能讓人受益終身,特別是一本好的歷史小說,更爲難得,培根曾經說過,讀史使人明智,我們現處學生時期,正是獲得知識的黃金時期,能在當年明月幽默的故事中既能收穫笑聲,還能瞭解知識,爲即將到來的會考做準備,何樂而不爲呢?讀這套書有益於我們的心理健康,它不會讓你心理陰暗的去琢磨中國古代是多麼封建落後、一無是處,但你能從中瞭解到明朝的繁榮。你還能增加民族自豪感,因爲日本和韓國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這套書裏只能輕輕代過,因爲事情太小,不足一提。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我在這裏說得再多再好,也不如大家親自去笑一笑,讀一讀,所以,我在這裏爲大家推薦《明朝那些事兒》,希望大家能喜歡,謝謝大家。

第三篇: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範文

這本書早就聽說過,但那時候一直在看小說,沒心思看這個。電子書早就下載了一直放着沒看,別的小說看完了才把它翻出來看。這一看就再也看不上小說了,全扔一邊了。

可以說正是這本書改變了我的讀書的欣賞水平。

這本書的作者當年明月是一個非專業研究歷史的公務員,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這部《明朝那些事兒》更加的平民化。有人說,歷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話,因爲歷史是嚴肅的,這話沒錯,該書作者也說:“不是歷史幽默,而是我幽默”。所以,那些不幽默的歷史書是給專業人士看的學術論文,而不是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它就應該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說着大白話的歷史書。因爲現如今的老百姓們雖然大都有文化有文憑,可他們畢竟不全是歷史專業出來的,沒有那麼多關於歷史的基礎專業知識,如果你給他們看的書,要先讓大傢伙都去預習一回歷史基礎課,看完通史或通鑑纔可以看,這玩笑就不免開大了。而當年明月就使的我們能看到這幽默的歷史“書”,讀歷史居然可以這樣輕鬆。

該書內容以明史爲藍本,幾乎所用事件都有史可查,個別出自野史之處,皆註明,並加了作者自己的分析,說明其可信程度。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爲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認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着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作者說,由於早年讀了太多學究書,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得很好看,寫《明朝那些事兒》就是爲了證明給別人看。

而作者也的確證明了這句“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

《明朝那些事兒》從明太祖朱元璋開篇,到萬曆朝結束,前後歷時二百餘年,共六部。書中出現的人物、事件都是作者經過精心“海選”和“pk”的,作者說:“不是牛人不入書,不是牛事不敘述”。

這部書的主線即是明朝的十七位皇帝,按照年排列出各個重大事件及歷史人物,它讓我們知道歷史裏好看的不只有野史,其實正史同樣好看。而且讓我們瞭解了那些我們只窺其一斑的全豹。

它告訴我們,朱元璋是殘暴的它登基以後誅殺開國功臣,心狠手黑。所有開國功臣,包括開國六公爵和四個手握免死鐵劵的老臣,另外兩張鐵劵的主人,常遇春開國之初即暴病,當初啦他入夥的湯和也只因當朱元璋看到他時,這位當年英勇無畏的將軍只能躺在椅子上,嘴角留着涎水,支撐着向他行禮。據說當初開國的功臣倖免的包括湯和共兩人,另一個是朱元璋的外甥。並且朱元璋施行機發明的酷刑簡直就是慘絕人寰,而且他還有一個歷史上其他皇帝沒做過,也沒想過的“庭杖”——皇帝親自拿着棍子在朝堂之上把大臣打死。但它還告訴我們朱元璋是仁慈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天下的安定,百姓的安居樂業。他的殘暴只對大臣,貪污銀六兩者剮刑。對百姓可以說是“耶穌救世主”,在朱元璋統治時期,用今天的話說幸福指數快速的上升。

它告訴我們朱棣是篡的侄子朱允炆的權。但它還告訴我們在當時朱允炆的削藩就像是好學生要搶黑社會的刀,癡人說夢。朱棣是當時整個大明最優秀的將領他手上又有當時做強悍的軍隊。削藩,不可能。

第四篇: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一直以來,我都沒有寫讀後感的習慣,但讀完這本歷史劇後,就不自主的想寫,想寫,就得打開電腦輸日誌。

歷史是一個舞臺,這個舞臺上有無數個演員,有動物有植物,但既然是舞臺,就有人承包,恐龍滅絕後,人類就承包了這個舞臺。億億萬萬個人都在臺上出演過,有的人被歷史記住,他的光榮事蹟也唄刻在了歷史長流的隧道上;然而更多的人只是這急流漫無目的漂浮着的無根草,被沖刷掉,被無情的忘記,但他們也是歷史洪流中的一滴水,人生舞臺上的一個演員,歷史的參與者,至少,他們活過。

大江東去浪淘盡。

朱元璋,朱棣,劉基,胡惟庸,常遇春,藍玉,張玉,郭子興,湯和,李善長,陳友諒,宋濂,王保保,徐達。。。。。。。

上面這些人,他們鬥爭,鬥爭,再鬥爭,最後只能有一個人到達權利的巔峯,實在是殘酷,只有一個人的遊戲是孤獨的,即使他是皇帝。朱元璋先生,不,是朱元璋皇帝以其疾風怒濤之勢,用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完成了由放牛娃到帝國皇帝的偉大轉變,統一了泱泱天朝,是那個時代的超人,傳奇由此開始。

白駒過隙,光陰似箭。

王守仁,張居正,徐階,于謙,劉瑾,王振,魏忠賢,朱氏若干皇帝,袁崇煥,李自成,吳三桂,努爾哈赤,皇太極,豐臣秀吉,李成樑,李如鬆,俞大猷,戚繼光,鄭成功,唐伯虎,楊漣,楊慎,楊廷和,湯顯祖,俺答,也先,徐霞客,徐渭,盧象升,張獻忠,李時珍,羅貫中,解縉,海瑞,方孝孺,李夢陽,嚴嵩,大閹之亂五人衆。(排名不分先後)

這些人,都曾是權傾天下的人物,勾心鬥角,戰場廝殺,有些是民族英雄,有些是心學聖人,有些是內閣首輔,有些是貪官巨惡,有些是外邦蠻夷,還有些是身經百戰的將軍,可如今,安在哉?無論他們是與非,都無所謂了。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爲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魯迅

所以,當我們撥開歷史的風塵霧卷,中國存活五千年的真相就在於良知之學,正義之教,當我們被時代所困擾的時候,不妨看看《傳習錄》,那裏面記載的,是一個老人的全部良知。良知之學。明朝最感人的故事,就是那些人民的義舉,大閹之亂五人衆挺身而出,甘願以死抵十五萬民衆之命,今天讀來《五人墓碑記》真是讓人潸然淚下,我不禁爲我中華民族的脊樑伸出大大的拇指!

嗟乎!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而五人生於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記》

結尾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楊慎的那篇名詞,可以作爲所有有關歷史的文字的開篇或者結尾。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最後的笑談,只能是對於英雄悲壯的無奈之笑,是對於英雄悲壯的感嘆之聲!

第五篇: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讓我讀懂歷史

想起來第一次看到《明朝那些事兒》大概是在我讀高中的時候,作爲一個文藝青年我一直以來對類似暢銷書刻意保持距離,往往越是流行,越是徒有其表,越是不賣帳,好像這樣就能顯出多麼與衆不同似的。就像《誅仙》流行的時候,我看川端康成去了;九把刀風靡的時候,我看費正清去了。好不好啃、有沒有意義無所謂,這大概也是我青春叛逆在讀書上的表現吧。然而,《明朝那些事兒》多少有點拯救了我這樣裝模作樣的小青年。

---------祭我逝去的青春

只記得那個時候周圍的同學還很少接觸這類的書籍,但大概是我骨子裏對歷史的很有感,所以一接觸到這書就很快進入其中的語境,彷彿我也融入那明朝波瀾壯闊的歷史之中,大概就像當年明月寫的:就在那一天,明王朝建立了,它將以自己獨特的生存方式延續二百七十六年,並將它的影響擴展到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

它的光輝,它的榮耀,是我們每個人共同擁有的。

它的陰暗,它的醜惡,是我們每個人共同承受的。

1368年正月初四,這個日子將永遠被歷史所銘記,因爲就在這一天,一個偉大的王朝建立了。

記得在我曾經看到石悅(當年明月)參加《面對面》時說的話:每當我翻過史書的一頁的時候我看到的不是一個個方塊漢字,我看到的是痛苦、掙扎、追悔莫及。有可能翻過一頁紙就是一個人的一生,甚至只有一句話。我們不能懂歷史是因爲我們不能真正理解它是真的,是真真正正曾經發生在這個世界上的。所以當年明月纔會說:“歷史本身不需要虛構,歷史本身就已經足夠豐富。” 歷史本身就是這個樣子的,由無數個活生生的人扮演着幾年幾十年甚至成百上千年的堆積而成的,每個人都在無形中不知不覺的循着歷史規律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又每一次都以自己獨特的個性和突發的情緒而給歷史添加了更多的驚喜、曲折以及生動,他們是一羣有血有肉的人,有七情六慾,也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所以,這無數有血有肉的人就組成了一段有血有肉的歷史。

首先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無疑是常常將“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掛在嘴邊的,卻開創一代霸業的朱元璋 ,能成大事者,必有卓越之才。朱元璋的不凡在於他的果敢和謀斷,更在於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對社會局勢的清醒認識。以前,我總以爲時勢造英雄,朱元璋的成功是歷史中的一個必然,可是讀完這本書才明白,其實更多的是英雄造時勢。朱元璋之所以能登上皇位,不僅僅是歷史波浪的推動,更是因爲他的努力,他的才能,他的卓越。 再者就是“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醉最我獨醒。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的文臣于謙,百年前他的那句高呼“言南遷者,可斬也!”彷彿至今還響徹耳畔,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而他以一介書生之力,披堅執銳,毅然用本弱不禁風的肩膀挑起了整個大明王朝。歷史因他一個人而改寫,中國因他而不同,對於這樣一個人,除了讚歎,其他無語!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戌輪臺。這是我看到的袁崇煥,儘管這是一個爭議性人物,但我們難道不應從優點處多加以學習麼?我記得的袁崇煥,是一個堅守孤城,面對數倍於自己的敵軍,沒有後援,沒有補給,依然奮力堅守,頑強禦敵的堅韌的人,他的行爲只因兩個字,信念。在他的一生我能始終看到的,就是堅持。有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叫做信念,任由多麼強大的敵人在它面前,也只能鎩羽而歸。明朝向來不缺少愛國志士。儘管明朝是一個奸臣小人四起的年代,王振、魏忠、賢嚴嵩、溫體仁,禍害無數黎民百姓;但同樣也是一個英雄豪傑展翅翱翔的年代,徐達、常遇春、藍玉、方孝孺、于謙、徐階、張居正、王守仁、孫承恩、袁崇煥······在這本書裏,我明白了道理,懂得了真情,更看到了若干世間罕有的高貴品質,並深深爲其折服。在這本書裏,我看到了一個個嘴臉醜惡的小人,一個個心狠手辣的宦官,一個個見利忘義的奸臣,當然,更看到了捨生取義的勇士,堅守信念的強者,

更有獨守正道的孤膽英雄。隱藏其後的,還有那複雜又難以捉摸的人性。讀完了,看到了好多的改變,人的改變,物的改變,環境的改變......由於利益二字,兄弟反目,父子成仇,將好好的一代帝國攪和的烏煙瘴氣。但確有一樣東西始終未變,這個東西,叫做天道。記得仙四結局紫英的一句話:惟有天道恆在,往復循環,不曾更改??千年的歷史,我們不能輕易評說,我們只能從看到的人與事中來自己分析判斷,冥冥之中,確有這樣一種力量,在左右着歷史的軌跡。

讓我深深被這本書吸引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當年明月配合史實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一、朱元璋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始終堅信:“我相信我是對的”。

因爲在通往勝利之門的路上,你會撿到很多鑰匙,這些鑰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閃閃,但只有一把才能打開那扇門。在進行決策時,會有很多人在你耳邊提出他們自己的意見,將他們手中的鑰匙交給你,讓你去選擇,但戰爭這個遊戲最殘酷的地方在於:你只有一次嘗試的機會,如果失敗了,你將失去一切。

在戰役實施中,只有一個時機是最適合的,能抓住這個時機的,即是天才——拿破崙轉而我們現實生活何嘗不是如此,始終相信自己,忠於自己的內心是每一個成功的必要條件。

二、越接近對方的水平,就越瞭解對方的強大,就會越來越畏懼。當他的畏懼達到極點的時候,也就是他能與對手匹敵的時候!當我們面對人生道路上的苦難,面對難以戰勝的對手時,或許真正內心的畏懼纔是你戰勝它力量的源泉。

一本雖詼諧但緊扣史實的好書讓我重讀明史,猶如一味清香入脾,淡淡書墨中一幅幅歷史畫面重現,消融心中的繁重和疲憊。歷史長河中,一個人的一生猶如過眼雲煙,不必計較瑣事的得失,只要記得夢想猶在。我們有什麼樣的理想,我們就會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力。也許有人說,是現實太殘酷,使我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理想,但我想說,正是因爲現實太殘酷,我們更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理想!正是因爲有它,才使得我們在這徹骨的現實中保有一份溫暖,保有一份信念,保有一份不放棄的精神。支撐着我們一路走下去。

也許,我們憑藉一己之力永遠無法改變歷史的進程,但我們可以改變我們自己。 記得書中當年明月寫過這樣一段話,我記憶深刻,就把它當做這篇文章的結尾吧, 十年前,當我即將踏入大學校園時,在一個極爲特殊的場合,有一個人對我說過這樣一番話:“你還很年輕,將來你會遇到很多人,經歷很多事,得到很多,也會失去很多,但無論如何,有兩樣東西,你絕不能丟棄,一個叫良心,另一個叫理想。”

我記得,當時我礙於形勢,連連點頭,雖然我並不知道這句話的真實含義。

一晃十年過去了,如他所言,我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所幸,這兩樣東西我還帶着,雖然不多,總算還有。

寫於:2014年5月20日

周丁軻

20140380

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除以上範文外更多的相關範本:

漫談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明朝那些事兒》有感

明朝那些事兒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