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40篇

觀後感2.46W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40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1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今日我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人過中年的馬修是“池塘畔底”這所少管所的代課教師。人生似乎在這個地方更沒了期望。暴戾的校長、冷漠的教師、陰森的大門、調皮的無可救藥的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遠也犯錯不斷。

馬修的第一節課就因爲同學的吵鬧而得到了校長的咆哮。同學不細心打上了心地善良的麥神父。因爲馬修獨特的教育方式,孩子們第一次做錯了事不被體罰,第一次明白做錯了事能夠用負職責的方式彌補。馬修爲孩子們組建了一個音樂團,用他對孩子們徹底的真愛,使這些已經麻痹了的問題少年們,有了一絲絲良知,成就了莫翰奇的音樂之夢,也成就了自我的音樂之夢。當他被惡毒的校長趕走後,孩子們折起帶着祝福的紙飛機,送給這個拯救過他們靈魂的人。他們變成了愛的精靈,紛飛在春的序曲中,融化了冰封的海洋,展開風帆,義無反顧的航行在光明的前程中,翻開新的人生篇章。

馬修以他寬廣的胸懷包容着這些可憐的孩子,他以一顆博愛的心將溫暖和期望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他用音樂喚醒了這些孩子們冷漠的心,也喚醒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渴望。其實人人心中都有愛,人人心中都有一顆熾熱的心,人人都能體會到他人對自我的仁慈與付出。只是,如果沒有人來撥動這根愛之弦,這種熾熱的心就會被封沉。而馬修就是最好的撥絃人。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2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很感人的電影,它講述的是一位有才華但又懷才不遇的作曲家馬修,他來到一個叫“池塘之底”的寄宿制學習當音樂教師。那裏的學生是一羣問題兒童,撒謊、打架、偷竊、抽菸、粗口、捉弄教師、欺負同學,就像校名的意思,是沉在池塘底部的一堆頑石。所以,對待這些孩子的教育方法僅有單一的“犯錯——懲罰”的校規,因違反校規體罰、虐待的孩子是時常有的事。學生受到的懲罰越重,行爲變得越惡劣;行爲越惡劣,受到的懲罰就更重。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的心靈遭到了扭曲,渴望自由的靈魂與遭遇的冰冷、無情激烈地碰撞,構成了他們極端叛逆的性格。

影片用形象的手法宣告了懲罰教育的失敗。這時,馬修來了,他用一個教育實驗以及與校長的約法三章。他利用自我的特長把這羣孩子組成一個合唱團,同時向校長要求:他的學生犯事由他來查找肇事者,用他自我的方式來懲罰,但肇事者的姓名要由他保密。奇蹟產生了:這羣頑劣的兒童逐漸變得溫和、謙遜,甚至感恩。

馬修成功了。在感動之餘,我不由地想:懲罰教育爲什麼會失敗,馬修的教育爲什麼會成功只靠懲罰是沒有說服力的,學生的內心是牴觸的,叛逆心理越強,報復式的破壞行爲就越激烈。蒙丹最終的縱火案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而馬修的做法恰恰相反。馬修會“包庇”自我的學生,這讓習慣了有錯就受罰的學生都驚訝不已,並內心充滿感激。在馬修的眼裏,每個學生的錯都是能夠原諒的,每個人都有用,甚至個別還是天才。我在馬修與學生的相處中,讀到了慈愛、尊重、寬恕和堅持。我想這就是馬修成功的原因吧。

聯想到自我,我也感受頗多。我們也應當爲孩子們多找想些,給予孩子更多的尊重和信任。像遇到有時侯學生有作業不做,或是在校不遵守校紀校規,就立刻聯繫家長,讓家長共同配合教育,其實我們是否應當有選擇性的保護一下孩子的自尊心,給他留下必須的空間,看是否能夠改正。我想對於犯錯誤的學生,是要講究寬容。態度上的寬容,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時間上的寬容,讓學生有改正錯誤的機會;處理上的寬容,讓學生學會自省。教育是一粒愛的種子,僅有把愛種在學生的心裏,才能生根發芽。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3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星期五午時,陳教師讓我們看了一步教育意義重大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看了這部電影,我的人生就像上了一課。

故事情節十分感人:一個名叫馬修的教師,他沒有發展才華的機會,最終來到一個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池塘之底”,因爲那裏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發現學校的校長都是用暴力來鎮壓這幫學生,是這些孩子的心靈受到了摧殘,使他們變本加厲。馬修用音樂打開了他們的心扉。

故事裏面還有一個重要的發現人物——莫翰奇。他有一張天使的面孔,卻有一肚子的魔鬼心腸。馬修教師發現他的音樂天賦極高。循循善誘馬修用自我獨特的方式特把莫翰奇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成功的塑造了他的一生。

音樂它進化了罪惡的心,喚醒了沉睡的善良。音樂它打開了孩子們心扉,讓他們去體驗生活的美。音樂它優美的音符,完成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或許音樂真的能夠去改變一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4

看完影片之後,才明白這個“放牛班”與真正的“放牛”一點關係也沒有,所謂“放牛班”指的是一幫問題少年,他們的性格,脾氣和他們短短的卻複雜萬分的人生歷程,而春天,是一種期望,是一種“重新”之意,一種冬天過後又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象徵。

故事發生在法國,某個小鎮的郊外,有着這樣一個充滿嚴格制度的少年學校。而這個學校裏的學生,並沒有因爲這樣的嚴厲管制而變得乖巧,反而成爲了一羣沒有教養,只會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孩子。然而誰也不會明白,在這樣似乎無可救藥的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一個個美妙的夢想正在悄然昇華。懷着這樣天真爛漫的夢,他們遇見了一個能夠說足以改變他們命運的人——他就是馬修。

電影中的院長,對孩子不僅僅沒有耐心,並且往往對犯了過錯的孩子,處以嚴酷的體罰,例如: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馬修教師則完全不一樣,他對孩子充滿了愛心,對犯錯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給予他們改過的機會,在他的循循善誘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們的自信,找到了屬於自已的春天

在學習的路途上,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能夠說是無遠弗介,一位壞的教師,能夠毀掉一個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教師,往往一句溫柔的鼓勵,一個肯定的眼神,就能夠讓他人眼中,毫無期望的壞學生,重新找到他們自我人生的方向。

當一位好教師如此重要,卻十分困難,因爲應對一羣不一樣個性,不一樣資質的學生,如何因材施教,實在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在我看來,“「耐心」是一位好的教師,最須要擁有的,對學生不要時常大吼大叫,甚至拳腳相向,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只要用愛心與信心,總有一天,學生們會蛻變成美麗的蝴蝶。”

馬修,他好似一個善良的牧人。他用愛找回了一羣迷失的羔羊。用愛照亮了前往之路,用愛爲他們指引方向。我想說:這不是奇蹟,而是愛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學生時,將學生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用音樂啓發孩子的潛能,讓野男孩個個成爲發光的小天使,用純淨的音樂喚回他們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記得其中一句對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這句話飽含了他對教育事業的盡心盡責;對人平等,不分貴賤,一視同仁的態度。

記得上學期上雷教師的《教育原理》時,她異常強調“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都應當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價值的”。馬圖在理解校長的任務時所提出的三個條件:第一,不體罰學生;第二,讓我來處罰犯事的學生;第三,不要透露他們的名字。無一不體現了他對幼細心靈人性的關懷。

最終,這個班級的一切都改變了。一幅幅美麗的春天景象在每個孩子腦海中浮現。他們從馬修的身上感受到的不再是每一天的提心吊膽,生怕犯錯的恐懼,而漸漸轉變成爲了慈父般的愛。

整部電影使我感觸很深,的確這不僅僅只是一部教育意義深刻的電影。在被劇情牽動的同時,心靈也不禁震顫。將這羣問題少年集中在這樣一個沒有愛的環境中,他們可曾明白外面的世界多麼精彩,外面的“春天”是那樣充滿生機。他們需要的,正是我們此刻生活中所漸漸忽略的愛與呵護啊!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覺得教師是十分偉大的。他們往往給予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在學生失敗時說的那一句句鼓勵的話語,在學生對前途感到迷惘的時候伸出的援助之手,還有很多很多……

電影往往是虛構的,也許在真實生活中它不曾發生。可是它卻寄託了人們對生活的完美憧憬。《放牛班的春天》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教師對學生的殷切期望和深厚的愛。在簡單質樸的語言中,我豁然開朗:其實,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這樣一個美麗的花園,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隨時隨地都因爲周圍發生的一切而改變。春天定然是最美的季節,一陣陣柔和的春風拂過面頰,綠草破土而出,泉水叮叮咚咚地詮釋着春天的絢麗多彩。然而只要有愛的包圍,即使是放牛班的那些孩子,依然能夠擁有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

當寫滿了愛的紙飛機飛滿了整個學校,馬修的爲師之道獲得了肯定,同時音樂的魅力也得到了一覽無遺的肯定。這也讓我想到另一個於這部電影有着異曲同工之妙的,大家都很熟悉的電影《音樂之聲》,瑪麗亞也同樣在用愛和音樂來教育孩子。

不可否認,溫情是個好東西。沒有異常激動人心的場面,也沒有異常叫人難以理解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種從頭至尾都能夠讓人堅持微笑。尤其是看着那些頑童們可愛純真的一面,心底煥發出的某種“本真”的天性。我們需要的就是這麼一鍋濃濃的,溫暖的心靈雞湯。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5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今日我帶我的學生去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看完後我的心靈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感激學校讓我給學生這樣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成爲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着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着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爲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終的結果是音樂淨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看完這部影片,我爲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爲孩子們以往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爲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爲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爲杭莫治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爲佩爾諾的執著堅守而歡欣。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餘,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啓示: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應當看到:學生都有自我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怎樣去挖掘,怎樣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優點天賦潛能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所以這部影片值得我們觀看,更值得我們品味。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6

這是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也是關於心靈與愛的電影。“教育到底是什麼我們要怎樣教育好學生們我們此刻要怎樣做”影片中,現實中,每個人的心中都在尋找着這個問題。《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馬修手裏拿的是一把愛心和夢想的鑰匙,開啓了學生們的心靈之門。

這是法國偏僻的郊外一所被稱作“池塘底”的教養院。裏面的孩子,或者每每倚靠在鐵柵欄前,企盼着已去的父親,或者用毫無奢求的眼神,不屑地看着這個世界……他們的父母或是在戰爭中死亡,他們的母親或是未婚媽媽,他們擁有太多太多別人不曾擁有的冰冷和無助。將這羣問題少年集中強制關在這樣一個與世隔絕的環境中,一道道鐵門禁錮着他們的心靈世界,只能看到高牆圍着的四角的天空。感受不到愛和尊重,更不許對愛有所依戀。犯了事,只能用皮鞭和囚禁處理。塵封的心靈就這樣開始慢慢變得扭曲,在那裏有以李基度爲代表的攻擊性強的兒童,他把學監老麥砸得住進了醫院;還有以皮比諾爲代表的,由於失去雙親,缺少依戀而孤僻,甚至變得抑鬱的兒童;最值得關注的就是讓單親媽媽頭痛,對音樂極有天賦,但又自尊心十足,相當敏感的莫朗。這樣我們看到了《放牛班的春天》中學生們的叛逆、反抗和疑問:在影片裏學生對教師的不尊重顯露無疑,他們在拿教師做笑料,暗算教師……學生們對教師的輕蔑無視,教師們對學生的不滿和強硬,他們只是把學生的這種行爲看成叛逆、墮落的表現。教師和學生選擇了對抗,而不是經過真心交流,互相理解來解決問題。

在這樣充斥着邪惡和暴力的氛圍中,許多教師都是採取了妥協、默認、忍耐或同流等消極的態度,而馬修的態度是進取的。初來乍到的馬修,應對孩子們一貫的惡作劇,並沒有像其他教員那樣過激的反應,儘管他也需要嚇唬孩子,但他的心中充滿了愛。他相信不管是什麼人,他的心靈深處都深埋着善良的種子,尤其是孩子,教育者就是善於將之揮之而出的那個人。等爸爸的佩皮諾的眼神僅有讓人更加憐愛;“樂譜是不是間諜的密碼”,孩子還是那麼的天真、好奇……每個孩子都有一顆豐富的內心,我們不要苛求孩子都成爲我們心中的那個孩子,他們是大千世界中的葉子,從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真正尊重孩子原有的特質,讓孩子原有的特質更加閃亮。於是,當孩子嘻笑着罵他禿頭的時候,當孩子將他用半生的心血創作的樂譜散落在廁所裏隨意玩弄的時候,當孩子將墨水瓶砸在他的臉上的時候,他從來也沒有惱羞成怒。反而一次又一次地幫忙這些孩子掩飾他們的過失,使他們不至於遭到冰冷的懲罰。他爲什麼這樣做想討好這些孩子嗎

不是。不嚴格要求他們嗎不是。想表現自我的寬容嗎不是。因爲他親眼目睹了”池塘底”教養院的非人道的刻板的教育的霸道粗魯和蒼白無力。校長的”犯規—處罰”的行爲主義派的管教方式忽略了學生的人性的一面,將改造學生的過程單純的簡化爲”刺激—反應”的過程。他對人性的看法過於簡化,完全忽視了人的行爲異常發生的內在認識、情感、動機、和態度等主觀的心理原因。同樣,也忽視了認知、情感和意志等過程在行爲矯治中的作用。以爲簡單而粗暴的處罰就能夠阻止學生們繼續搗亂。而他這樣做的後果是,招致了學生的怨恨和更多的惡作劇。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都應當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價值的”。他意識到了校長”犯錯—處罰”的方法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他開始用一些更加人性化的方法來對學生進行管理,同時也注意給學生多一些自尊心。

我們不能自欺欺人地認爲是受人尊重的,雖然我們有金錢,有朋友,或是處於權威的地位。如果無法滿足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我們就會產生自卑、無助、沮喪的情緒。比如像皮埃爾這樣的人,他雖然沒有直接將這些情緒表現出來,但他帶頭鬧事等行爲正是爲了掩飾他的自卑和無助。在頑劣的外表下,隱藏的其實是一顆受傷的心。馬修教師讓皮埃爾明白,他的媽媽是關心他愛他的,也讓他明白不是所有的教師都是和校長一樣死板的。馬修教師還發掘了他在唱歌方面的天賦,最重要的是馬修教師給了他自尊,把他當作平等的人來看待,讓他懂得了自尊的需要和尊重他人的需要。他認爲這種需要是必須到達的。在一片和諧的童音中,馬修向皮埃爾揮揮手,那是一個邀請的姿勢,恭敬而慈愛;那是皮埃爾熟悉而渴望的旋律;那裏有許多雙眼睛都含着笑意在等待着。冷着面孔的少年,逐漸將身體從石柱上慢慢擡起,調整自我不羈的站姿,他變得恭謹而又充滿了喜悅。

那一刻,他突然就明白了一切。他領悟到了被人尊重的感覺,更懂得了要獲得別人的尊重,必須先尊重別人的道理。

那一刻,什麼是“春風化雨”,什麼叫“潤物無聲”,全明白了。

克萊蒙·馬修,這個落魄的音樂家,失業的代課教師,卻是個有血有肉的人,身上處處散發着人性的光輝。他用自我的方式做着微不足道的事情,溫暖了冷漠的學生,喚醒了明哲保身的同事,改變了囚籠般的學校。這一切都在不經意間,平凡、自然、真實。

“好好先生”馬修也有自我不可侵犯的原則和立場。他不會對自我喜愛的學生有任何的偏袒,不會無原則地放任一個學生胡作非爲,但同樣也不對經常得罪自我的壞孩子懷有絲毫的偏見。教師就應當這樣,正確運用教育者的權威,合理掌握師生之間的距離。既不能淡化教育者的身份,也不能任意擴大師生之間的距離,寬容、理解、接納、欣賞、並感受着每一個學生,熱愛學生,給學生以尊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馬修就像是一個集所有優秀教師所應具有的特點於一身的學監,而屬於他本身特色的當屬他借音樂完成了對孩子們受悲痛靈的撫慰與洗禮。就教書這點來看他並沒有做什麼,他也沒有刻意去培養學生有什麼遠大的夢想。他們似乎整天在做着遊戲——唱歌。馬修沒有擺出一副教師的模樣,似乎自我是一個引導者,帶着孩子們經過他們自我發聲高唱,逐漸打開了他們的心靈之門。孩子們逐漸的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我是這樣的;我喜歡和大家一齊合唱;我也能做好一件事的;我不是沒有用的人!至少我能歌唱……”孩子們逐漸的在自我肯定着,他們找回了信心、完美、人格、價值、道路、愛心和夢想!最關鍵的是孩子們重新找回了自我的人生,他們瞭解到自我應當做什麼,怎樣選擇,怎樣應對外面的世界。馬修沒有做什麼實質的事,他用自我的愛心和遊戲(音樂)就打開了孩子們的內心,因爲他至誠的愛心和夢想。他不是在教導,而是在引導和影響——學生們是在引導中自醒的。

馬修用音樂感召孩子們冷漠已久的心,喚起他們對生活的渴望與熱愛。當公爵夫人欣賞孩子們的演唱時,他們的表現無疑到達了一個高潮。無論是配合默契的合唱部分甘冽純淨、完美融合的歌聲,還是領唱莫杭治清亮的宛若天籟般的聲線,都給人以“美”的享受。他們的歌聲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是馬修給予他們信心與愛的結果。從小受到“行動——反應”的強制性規定的他們,生活在那裏實際上毫無自由與歡樂可言,而馬修的出現,爲他們帶來了音樂,爲他們帶來了關愛,因爲長期受到壓迫而麻木不仁的心靈漸漸有了復甦的跡象,他們所不曾擁有的信任,此刻全部傾注在馬修的身上。讓一羣頑固惡劣的問題少年們彼此相互信任,相互契合,簡直能夠稱得上是一個奇蹟。這個奇蹟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爲馬修應對孩子們,並不像其他學監那樣選擇了強硬的手段,或者選擇了放棄,而是把他所有的心血傾注在孩子們的身上,以“愛”作爲連接彼此心靈的橋樑。孩子們的歌聲,與其說是爲公爵夫人演唱的,更不如說是他們爲馬修獻上的最崇高的敬意。

孩子們在音樂中找到了自我的價值,學會了欣賞完美的事物,懂得了相互尊重,信任和友愛。音樂結開了束縛他們心靈的繩索,重建了被炎涼事態損毀的是非觀,激起了一顆顆幼細心靈中對於完美未來的嚮往。

影片從頑皮的孩子的嘻笑怒罵間折射出一顆身爲教育者的馬圖的“善良、寬容、耐心”的心,他以跳動的音符馴服了一羣如小野牛般的桀驁不遜的心靈,讓他們感受到陽光的溫暖,春天的氣息……

然而,春天來了,春天又要走了。

馬修最終還是被趕出了學校,一向到處去給別人教音樂維持生計,直到去世。馬修走得很無奈。就像他來到那裏的時候一樣,穿着他的破西裝,提着小行李,緩緩地離開了。這個結果讓人平添了一份心酸,從而使溫暖的“春天”中多少包含着杯具的味道,就藝術效果而言是十分值得肯定的,也使作品更具有現實感和可信度。馬修不是天使,可是矮胖、禿頂的平凡的音樂教師——甚至有時候他的教師形象並不那麼明顯,他給別人打開了通往另一個世界的窗口,卻沒有本事給自我一個好的生活;馬修也不是聖人,在這樣的制度下他無力堅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個不成功的小人物,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當他矮小的背影轉身離去,我們何嘗沒有一份無奈的蒼涼

結尾時,從教室窗口飛出了幾十只雪白的飛機,在歌聲中,駕着清風,飛向了馬修,飛到了他腳邊。人性一旦復甦,“囚籠”關不住這羣天使般的孩子。孩子們放飛了自我的愛心和夢想,馬修成功了。就是這樣一個被世俗所公認的卑微的“失意的樂者,失業的教師,”給“放牛班”帶來了生機勃勃的“春意”。

春天走了,溫暖卻永留心間,能夠讓人在白髮蒼蒼的時候還念念不忘。

用愛心能夠試着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則只能驅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極端。電影中有個叫蒙丹的孩子雖然出現的頻率不高,但始終會縈繞在你的頭腦。出此刻你面前的是一副被扭曲的面龐,他給人一種近乎於威脅的眼神。但透過這種眼神的背後,我們又能夠發現這個孩子是多麼的脆弱。之後,蒙丹被冤枉了,被重新抓進了監獄。突然有一天他逃了出來,並最終用同樣極端的方式來回贈給寄宿學校——放火燒掉了學校的宿舍。毀損的不止是校舍,還有那個孩子早已殘缺的心靈,這便是以暴制暴的結果。這是一個教育失敗的例子。因爲被誤認爲偷了錢而交給了警察,儘管被發現是冤案也沒有平反,最終他一把火燒了學校。蒙丹被帶走時,馬修高喊:“你帶走了我惟一的低音。”沒想到,他的合唱團裏從此永遠失去了低音。英俊少年莫朗成爲著名音樂家,蒙丹燒燬了學校之後獰笑着轉身離去,他的路在何方呢

教育是需要真誠和愛的事業。教育不是簡單的知識技能的移植,而是生命與生命的交觸,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完整的投入。人們曾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我必須有一桶水,這是主知主義教育思想指導下的教師定位。教育確實需要教師有淵博的知識,但教育更需要教師具有對人的生命的真切關懷和熱愛!真正有效的教育是有信仰和愛的教育,教師對教育工作信仰和熱愛的態度是最能影響學生成長的教育因素,所謂“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教師自身人格對學生的影響所產生的教育力量,是任何教科書和獎懲條例所不能代替的,學生從教師情感態度中所學到的東西,也遠比教師所教的知識更多。因爲學生的價值觀念、情感態度和行爲習慣,不是經過認知教學過程來完成,而是學生無意識地向教師模仿、認同,在潛移默化中理解着教師的影響。《放牛班的春天》感動了大多數人,因爲電影裏面有我們在現實中得不到的東西,比如一個能爲你人生指引的教師或者是一個伯樂。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我的人生路上遇見這樣一位教師,這樣一位給自我最多幫忙的人。伯樂不是每個人都遇得到的,教師也不是每一個都是偉大的。因爲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儘管這種幸福在現實中顯得這樣的奢侈,可是我們仍然會渴求得到。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但願每個教師都能牢記教育家陶行知這句話,像馬修教師那樣,用愛心和夢想的鑰匙開啓並溫暖每一個學生的心靈。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7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所講述的是著名的指揮家,因爲母親的葬禮,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遇到了童年的同學,一本異常的日記,打開了一段塵封了五十年的記憶,追憶了一位偉大教育者的過去。

透過日記泛黃的扉頁,依稀能夠看見1949年1月15日的字樣,那是克雷芒馬修先生來到“池塘畔底”寄宿學校當教師的日子。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樂格科設置的陷阱將馬桑大叔的眼睛刺傷後,馬修並沒有讓他去關禁閉,而是讓他每一天去照顧馬桑大叔,直到他康復爲止;當莫康志因爲辱罵院長而被關禁閉,釋放出來後罰做清潔工作,聽見馬修訓練他的同學們合唱,每一天放學後獨自一人偷偷在教室裏練習唱歌,馬修發現後並沒有責怪他,而是給他“開小竈”……馬修用它寬廣的胸懷包容着這些可憐的孩子們。

在爲公爵夫人演唱時,無論是合唱部分整齊甜蜜的歌聲,還是領唱莫康志那清亮的天籟之聲,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最終,雖然馬修被迫辭職,可是馬桑大叔,孩子們以及另一個教師聯合起來,告發了院長濫用懲罰,院長被驅逐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十分敬佩馬修那博大的胸懷。他不但因爲他的孩子們編寫歌曲來罵他,便厭惡他們。他是從中發現出孩子們與衆不一樣的特點,來組建合唱團。

他還進取與那喜歡懲罰學生的院長做鬥爭,讓院長無地自容,只好按照馬修的話來行事。

經過這部影片,我們明白,其實人人心中都有愛,人人心中都有一顆熾熱的心。馬修,就是點燃這顆熾熱的心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8

《放牛班的春天》所講述的是一位老人的童年記憶和一座名叫“池塘之底”的少年教養院聯繫在了一齊,音樂家原先以往是一位問題少年,故事就從那裏開始。其貌不揚,人過中年的失業音樂家,在“池塘之底”少年教養院成了代課的馬修教師,人生的不得意似乎在這個陰森如同監牢的地方更加沒了期望,暴戾的校長,冷漠的教師,調皮得無可救藥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遠不斷的犯錯與懲罰。工作的第一天馬修教師感到了害怕,善良的“神父”因爲學生的惡作劇而頭破血流,前任教師因爲忍無可忍而匆忙離去,馬修的第一堂課就因爲學生的鬨鬧,招來了校長的“咆哮”,但也就在馬修教師的第一堂課上,這羣從來不明白理解與同情的學生,第一次沒有因爲犯錯而被關禁閉,第一次明白了做錯了事能夠用負職責的方式彌補。

就這樣在磕磕絆絆的一天又一天中,馬修教師用它的善良,用它的音樂,一點一滴的改變了這個地獄般的“池塘之底”,這羣幾乎被人們放棄的壞孩子,居然唱出了天籟的歌聲,重新拾回了童年的歡樂與期望。馬修教師雖然最終被可惡、勢力的校長辭退,可孩子們用馬修了教師教給他們的歌,用寫着祝福與感激的紙飛機送別了這個拯救過他們靈魂的人……這是一部完美的電影,當滿天飛舞的紙飛機,在暖陽中飛翔,當可愛的小佩比諾拎着行李奔過來和教師一齊走時,我禁不住眼眶溼潤了,雖然這只是一部普通的文藝電影,但它卻引發了我對我所從事的教育工作的思考:

要尊重、關愛每一位學生。正如母親不會因爲孩子的美醜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樣,做爲教師,雖然一個班級幾十個孩子,他們的家庭環境、先天素質與自身努力程度都不一樣,但必須要做到一視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熱愛每一個學生。教師的愛應當是一種博愛,愛你的每一位學生,關心他們的身體,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學習,關心他們的思想。誰都明白,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擬的,一句鼓勵,能夠讓學生感到無比的激動和自豪,天下的母親都期望自我的孩子歡樂,那麼教師也應當讓學生看到自我點滴的提高,體驗提高成長的歡樂,增強繼續提高的信心。要像母親一樣容忍孩子一次次地“舊病復發”,要像母親一樣善於發現孩子們的長處,充分肯定他的點滴提高,對他們的長處要“小題大做、無限誇張”,永遠不說“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嗇地說:“嗨,你真棒。”讓孩子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決不能因爲一點過失而讓孩子在指責聲中自卑地擡不起頭來。對於所謂的“差生”,更要給一點偏愛,傾注愛心、熱情和期望,對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每個學生都能自豪地說出“我能行”。

親其師,信其道。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來和孩子堅持一樣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僅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造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剖析、關愛孩子,爲孩子供給最適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間的平等,更應是教育者和孩子間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間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基礎。在教育學生時,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在融洽的師生情感中,學生纔會把教師的批評看作是對自我的愛護,把表揚看作是對自我的鼓勵。從而引起情感的共鳴,自覺把道德要求和行爲規範轉化爲自我的心理定勢和良好的習慣,收到“親其師,信其道,受其術”的效果。不要老是擺着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來威懾學生,以維護自我“神聖”的地位,用真誠的情感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富於同情心,就會受到學生的愛戴,就能溝通師生之間的心靈,學生就會親近教師,從而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橋樑。

學高爲師,身正爲範。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不要以爲僅有你們在同孩子談話、教訓他、命令他的時候纔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在教育兒童他們怎樣穿戴,怎樣對待朋友和敵人,怎樣笑,……這一切對兒童有重要意義。”可見,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要求學生做到的自我首先必須做到。身教重於言教,教師對學生講十次道理所產生的正面影響也抵不上一次反面行爲對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來的大。如果要求學生不亂插嘴,那教師就不應粗暴地打斷學生的話;要求學生隨手撿起地上的廢紙,難道教師就不能也彎彎腰嗎

要懂得教育的藝術。教師正確的評價,恰當地動用表揚與批評,是激勵學生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確的運用表揚與批評,能夠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激發其上進心、自尊心、榮辱感和團體主義精神等。然而,不正確的表揚與批評,則會使學生或是盲目驕傲,或是灰心失望、喪失信心。馬克吐溫以往說過:“只憑一句讚美的話,我就能夠活上兩個月”。成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孩子呢。後進生是教師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大難題,他們要想得到表揚是難上加難。對於他們來說,更容易的是自暴自棄。對待他們,教師更應以全身心的愛去感染他們,激發他們的進取心。一位大作家說過:“人人都是天才。”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後進生也不例外。做爲教師則應努力發現後進生的閃光點,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我們應對的是幾十顆純真、無瑕的心靈,應對的是幾十個複雜多變的內心世界,僅有深切的關愛,真心的尊重,身正爲範,才能使孩子的心靈與教師的心靈相融。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9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週五的午時,陳教師帶我們去看了一場電影。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代課教師,這個學校被成爲池塘畔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着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着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爲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終的結果是音樂淨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這部影片採用了倒敘的方式,當年合唱團中的領唱莫杭治之後成了指揮家(當然,他的成就是因爲當年馬修發現了他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因爲母親病逝回家的時候,當年合唱團的夥伴佩爾諾來找他,給了他一本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載了這感人的一切。貝比若當時是個孤兒,總在週六的時候等在大門口,期望父親會來接他。之後馬修被學校解僱了,當他要登上汽車的時候,貝比若一路奔跑趕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之後又不忍心,回來把貝比若帶走了。貝比若的執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餘,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啓示: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應當看到:學生都有自我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怎樣去挖掘,怎樣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優點天賦潛能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所以這部影片值得我們觀看。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10

早就聽說《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但自我一向沒機會觀看,這次下定決心好好觀看,因爲早就聽說的音樂同行——音樂教師馬修。觀看中和看完後我的心中一向充滿了感動和敬佩,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電影名字《放牛班的春天》,很喜歡這個名字,給人無盡的聯想:一羣被放逐的社會邊緣青少年,將迎來童心舒醒、夢想放飛的春天;一個不得志的音樂家,在以樂育人的實驗中,獲得自我生命價值與意義的春天!

克雷芒馬修是一個不得志的音樂家,在事業跌落低谷之至,他無奈來到一個名叫“池塘之底”的學校裏當學監,教音樂。這是一所收容行爲偏差學生的管教寄宿學校,名叫“池塘之底”,顧名思義,在池塘的最底部,被忽略的底部、淤泥堆積的底部。對於池塘外面的世界來說,他們是有問題的學生,是易惹事生非犯錯誤的學生,因而只能放逐到池塘底部,不再見天日。學生在那裏,無異於臉上刺了“刑”字的放逐犯,被一一貼上了標籤:逃學、吸菸、撒謊、偷盜、打架……在家長、社會、學校眼裏,這孩子都已無可救藥,唯一對付他們的武器,就是校長那“一犯錯就處罰”的金科玉律。

初到這個地方,克雷芒馬修的第一天是在顫顫驚驚中度過的:他目睹馬桑大叔被傷血流滿面,他聽聞學生犯錯找不到肇事者要團體處罰,他一進課室就被捉弄得下馬威,他被同事警告那裏的孩子有着天使般的面孔和魔鬼般的心靈。

都是大鬧天宮的弼馬溫,就看這個如來佛如何妙筆生花,馬修對付問題學生可謂剛柔並濟、文武張馳,值得教育同行學習:

方法一:處罰,威而不嚴。抓到了傷害馬桑大叔的學生,他沒有告發讓孩子去關禁閉,而是代以處罰孩子去當馬桑大叔的護理員。孩子原本充滿仇恨的心,因爲馬桑大叔的耐心與誇獎,變得收斂而具有憐憫之心。

方法二:假慍,慈而待之。馬修初進課室,看到學生在人體骨骼模型嘴上插了根菸的惡作劇,他拿下煙,輕語道:“教室禁止吸菸,你也不例外。”學生在黑板上醜化他的畫像,他“以牙還牙”,把學生卡通化,幽默而化之。

方法三:理解,換位思考。皮埃爾往馬修臉上扔墨水,母親憤怒同學生氣,他對其母道出:孩子心中的母愛不願與人分享。他是明白孩子們的心思,並以這種善解人意的方式去與他們相處,否則他不會冒着違反校規之名帶孩子出去野外踏青。

方法四:音樂,獲得共鳴。馬修認爲:“運動和音樂是促進國家團結的力量。”在歌聲中,他看到了孩子們眼神的清澈盪漾,那種純淨無邪的神采在歌唱中被召喚回來,師生在歡娛的五線譜上學會了理解、寬容和愛。

方法五:寬恕,重獲新生。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馬修以退爲進,墨水事件過後,他故意冷落了自尊心極強的皮埃爾,剝奪了他的獨唱,然而,在伯爵夫人前來觀賞之時,他讓蜷縮在角落裏的孩子一展歌喉,“我看到,那是被寬恕的喜悅,一種全新的開始……”

馬修的實驗沒獲得完全的支持,他的合唱團也因校長的干預而轉爲“地下”狀態,他試圖挽救蒙丹的努力也半途夭折,他最終還被專橫狹隘的校長開除。這真是一個生命的嚴冬,當他提着行李一步一回首地仰望那個窗口時,他是多麼地心有不甘,突然,一隻只寫滿橫七豎八筆劃的紙飛機從窗口飛出來,如雪花般飛下,這一刻,無論是馬修還是觀衆,都是一種心靈的沉醉與震憾,悠揚的歌聲如沖天的凌雲壯志,簡寥的畫面美得令人動容。

當然還有一個失敗的例子:蒙丹因被誤會偷盜錢財而遣送到少教所,這個少年懷着滿腔的憤怒與怨恨,潛回管教中心放火焚燒。對於一個已是身心扭曲的人,簡單的粗暴只能加速他往毀滅的路上疾奔。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11

去年美術課,教師分享了一部好電影給我們──《放牛班的春天》。它扣人心絃的畫面,至今依然烙印在我的腦海。一位代課教師──馬修,進了一家收養孤兒或不正常孩子的學院,全校僅有幾班,通通是難以管教的學生;縱使上課時間,打鬧、惡作劇、也都毫不掩飾地表現出來。一次,一羣學生被馬修教師逮到改編歌詞,在宿舍裏亂唱;從此,他發現他們願意唱,只是不會唱。於是,馬修教師訓練他們一陣子,組成的合唱團名號便打響全國!但馬修卻被任性的校長資遣,那一羣原本只會闖禍的野孩子,居然從窗口偷偷丟出一架架紙飛機,滑過的弧線,宛如孩子們內心如刀割的傷痕,代表他們憂愁的哀傷。

多麼感人的一部片!一位平凡的代課教師,竟能把一羣只會爲非作歹的小孩,教化成懂得感恩報答的小孩。整部電影我都睜大了雙眼觀看,深怕遺漏了哪一小段。它說明了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凡事沒有不可能。教師的那一份細心、苦心,全在學生身上印證出來;每滴眼淚、每份心思、每次口舌,是那麼的真摯誠信。大家眼裏的小孩,只是尚未被愛的一面;在漫妙天籟的回聲中,才能體悟他們真心吐露出的美,以及童年應有的稚氣。唯有如此的感動,才能讓你我的心,多一個溫暖的慰藉。

一場電影,是屬於自我的冒險旅程,讓自我的心靈感動;一場電影,是回顧以往時光與滿足超現實幻想的方法;一場電影,將多爲你我的人生,增添豐富的色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12

全校教職工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採用了倒敘的方式,莫杭治是一位著名的指揮家,當年合唱團的夥伴佩爾諾來找他,給了他一本學監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載了在“池塘之底“時不爲人知的感人的一切。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稱爲”池塘之底”,這樣一個名字,立刻讓我聯想到被世人遺忘的角落,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對於一個教師要應對這一切的時候,有時會不細心的融入這樣的氛圍中,而馬修懷着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用他對音樂創作的熱愛,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着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用他期待的眼光,用他精湛的技術,用他平靜而充實的心靈,引導孩子們的心靈。孩子們在音樂中找到了自我的價值,學會了欣賞完美的事物,懂得了相互尊重,信任和友愛。音樂結開了束縛他們心靈的繩索,重建了被炎涼事態損毀的是非觀,激起了一顆顆幼細心靈中對於完美未來的嚮往。

馬修一次一次幫忙這些孩子掩飾他們的過失,使他們不至於遭到冰冷的懲罰。這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這就是心靈使然吧。當渴望寬容又擔心自我不夠嚴厲的時候,讓愛指引你去做吧!常常看到那微笑的面容,那麼坦然,充滿了理解,那笑容就像溫柔的陽光,能夠一向照到人的心裏去,每一天給你一點點,慢慢的,也許,孩子們那顆冰冷的心就是這樣慢慢的解凍了吧。

看完這部影片,我爲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爲孩子們以往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爲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爲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爲杭莫治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爲佩爾諾的執著堅守而歡欣。

我的記憶深處從此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節:當馬修神情黯然地離開學校大門時,收到了以往是頑劣甚至邪惡的學生在卡片上寫滿了的思念與祝福,那一雙雙揮舞着的手訴說着留戀與不捨,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孩子的茁壯成長直接影響我國未來的人力資源的強大與否,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指出“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我們教師是培育下一代的園丁,是站在我國教育大業的前線,身負重擔。看完《放牛班的春天》感動之餘,我想到片中的馬修在各方面條件極其惡劣的情景下依然培養出來的充滿了愛心的孩子,同樣的,我們的條件好很多,我們要如何完成黨交給我們的重任呢?

我覺得首先我們要心中有職責,職責是對孩子、對家庭、對國家的,對孩子,我們要象馬修一樣用愛去關懷,傾聽孩子的心聲,引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愛是教育的靈魂,僅有融入了愛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對於家庭,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家庭中的期望,愛護每一個孩子就是點亮了每個家庭的明燈。胡錦濤總書記的報告,把教育當作以改善民生爲重點的社會建設的重要資料,提出要優先發展教育。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到十分振奮,對於國家給予我的使命我要牢記於心,也覺得職責重大。話題再回到《放牛班的春天》吧,片中撒落一地的寫滿歪斜字跡的紙飛機和窗口伸出的十幾雙快速揮動的小手久久在我腦海中徘徊,還有那首飽含深情的離別之曲則是對於像馬修這樣的好教師的深深謝意。感激我生命中遇到的象馬修一樣的幾位好教師,也向所有的“馬修”教師致敬!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13

“放牛班的春天”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代課教師馬修。這部影片講的是一羣被人們認定爲“無藥可救”的孩子在代課教師馬修的教導下,學會了互相幫忙,尊重師長並組建了合唱隊的故事。

馬修教師與其它教師和院長不一樣。他不會對學生失去信心,他在學生犯錯時,不會去體罰他們,他會靜下心來告訴他們什麼是對的。

對於這些學生來說,他們既是可憐的。因爲沒有什麼人愛他們,他們還這麼小,就被許多教師放棄了培養;可是他們又是幸運的,因爲他們遇到了以爲好教師——馬修教師。馬修沒有放棄他們,他永遠對他們抱有信心和耐心,馬修教師發掘了孩子們歌唱的潛力,還組建了歌唱隊,雖然有重重的困難,可是馬修教師從沒想過放棄,也正是這份執着,纔會成就皮矣爾。

馬修教師對孩子們充滿了期望,這份期望點燃了孩子們心中的明燈,讓他們對自我有信心,讓他們感到了生命的意義。

我想未來當那些孩子們長大以後,他們必須會十分感激馬修教師,是馬修教師幫忙他們成就了他們的明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14

這個星期,教師推薦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讓我們看。  

其實,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不是馬修的教育有方,也不是馬修的仁愛善良,也不是他的善解人意······而是他爲了自我的夢想堅而持不懈。  

馬修剛進學校,看到的是一羣調皮搗蛋又帶點邪惡的學生,而冷漠的校長不但沒有教導,僅有懲罰,叫孩子們關到“禁閉室”。馬修看到了這情形,謀生了想法:改變學校,改變學生。  

熱愛音樂的他,想要用音樂去淨化孩子的心靈,並自我譜寫曲子,組織合唱團。這些孩子們都是沒有好的音樂基礎的,調皮的孩子,教起來自然會有困難,再加上同學的不配合,校長的反對,這變得更加不順利。原本我以爲,他就會這樣放棄了,再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沒想到他仍是堅持努力,不顧一齊反對,漸漸地,孩子們因爲他堅持對每一個人的愛,每一份堅持,也愛上了音樂,配合馬修的合唱。  

馬修爲了改變孩子而堅持不懈,那我們應對挫折時,是否堅持?  

我想,人生的路途不會輕易的邁過,在路途中難免會有種種困難,挫折和打擊,大多數人在種種艱難的關卡上都選擇放棄。在他們看來前面的路彷彿是黑暗而沒有光明的,因爲在他們心中沒有信念去照亮。馬修爲了孩子而堅持不懈,敢於拼搏和挑戰。所以,在遇到挫折時,我們要以堅強的信念,衝破挫折的牢籠,以不拔的意志堅持着。  

就像是馬修教師說的:“永遠不要說永遠,凡事都有可能。”微笑地應對困難,一切終會晴朗,永遠不要失去奮進向上自信的心,只要堅持,就終會找到屬於自我的天空,永遠繼續追求下去的力量!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15

有這樣一個故事,發生在法國某個小鎮的郊外。

有這樣一個學校,名叫“池塘之底”,擁有着陰寒森然的建築、沉重笨拙的大門,陳舊斑駁的教室以及壓抑陰森的氛圍。

有這樣一幫孩子,在嚴格甚至近似於殘酷的教育管理模式下,他們孤傲而堅強的抗爭着,彷彿等待着一個救星,又彷彿他們已經放棄了這種期待。

有這樣一個失落的音樂家,帶着一絲失落來到那裏,見到了這一幫等待着救贖的孩子。

這一切來自於一本陳舊的日誌,世界著名音樂指揮家莫杭治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佩皮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作者是他的啓蒙教師馬修。兩位老人沉浸在對於往事的回憶。

故事就這樣開始了,一部電影,沒有了奢華的場面,沒有了驚心動魄,可是卻多出了一絲的溫情,展示了一個偉大的音樂家,偉大的教育家如果與他的學生進行心理的對抗,進行心靈的溝通。

整部電影中,馬修經過自我的智慧與包容,贏得了學生的喜愛,也將學生甚至是被哈桑校長的粗暴、刻薄、自私、貪婪和剛愎自用而壓制的教師們拯救。

帶着一絲的失落來到那裏的馬修,發現了這幫“無藥可救”的“惡魔”們對自由的渴望,對音樂的嚮往,這也喚起了他內心對音樂的摯愛。於是,在他的“慫恿”下,這幫“放牛班”的“惡魔”組成了一個令人驚歎的合唱團。

這其實只是電影的一個層面,一個多小時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這些,可是僅僅這點也就值得我們思考。

這個是一個關於教育理念的探討影片,“行動-反應”原則導致了孩子們的更加叛逆,而馬修的音樂團卻將這幫“惡魔”拯救,讓他們看到了自我的“春天”,釋放了自我的“青春”。

不得不承認,這部看似簡單質樸的電影,反應出了偉大而溫情的人性主題,不得不承認,那班孩子有着不一樣的個性,讓人頭痛,可是馬修沒有放棄,他成功的讓這般失去了春天的孩子享受了春天的沐浴,給了他們釋放青春夢想的途徑。在此只想淺淺談談馬修與他們的故事,莫杭治、佩皮諾。

佩皮諾,這是一個執着的小孩子,每一天星期六他都等着他那已經故去的父母來接他,於是他成了馬修見到的第一個孩子。它是那裏面最小的孩子,在那裏是飽受欺凌的,可是馬修給了他期望,他很異常的關懷給了小佩皮諾親人的溫暖,這也是爲什麼最終小佩皮諾要執着的跟着馬修走,因爲,經過相處,他已經離不開馬修,也僅有馬修能夠給他溫情與親情,馬修被他的執着所打動,最終,帶着這個有點笨還沒有成長的小孩,心境沉重而又簡便的踏上了歸途。

這是另外一個讓馬修難忘的學生,一個“天使臉蛋,魔鬼身材”,這個用來形容一個女生的詞彙的主人竟然是一個男生,莫杭治,一個喜愛偷竊、屢次逃學而被公立學校開除了的單親家庭的孩子,在馬修的細心與驚訝中,莫杭治的音樂才華被充分的挖掘,所以他與莫杭治的母親也有了一段特殊的感情經歷,而這卻引起了莫杭治的強烈不滿。於是馬修就給了他一個小小的懲罰,當公爵夫人來聽合唱團的表演的時候,他,這個熱愛音樂的精靈莫杭治被排除在外,他孤單的立在那裏,眼神中充滿的哀怨與委屈,同時還有強烈的渴望。最終,在最終,馬修轉向了莫杭治,在馬修鼓勵與首肯的眼神中,莫杭治放開了歌喉,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感激,理解與信心。他唱出了心中的夢想,他的歌喉征服了所有人,也證明了自我的天賦才能,此時,莫杭治封閉的心靈完全打開,最終他成就了自我的夢想,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馬修與學生的故事有很多,他對於所有人都是寬容與鼓勵,同時不失時機的隨進應變與幽默風趣,將他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徹底的拉近。

其實很喜歡這部影片,很大程度上源於馬修令人倍感舒適的教育管理模式,對於即將走上教學崗位的我來說,啓發很大,對於經歷了各種教育方式的我來說,也深有體會。

這部影片,多了一份寧靜與溫情,給人無限的思考,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而影片中充分的利用這點,莫杭治對於音樂與演唱的渴望,小佩皮諾對於親情與關懷的渴望,馬修對於孩子們期待自由的眼神中顯示出的無奈,馬修對於強悍蒙丹時更加犀利而堅定的眼神,孩子們看着窗外放的飛風箏時眼神中對於釋放青春,對於自由的渴望……

影片給我們最大的啓示就是,不要放棄書寫青春,每一個人,都渴望着成功,都擁有着夢想,教師,要爲學生的青春書寫規劃,無論學生是什麼樣的,都不能放棄書寫這些青春,不要打消他們對於夢想實現的渴望。對於學生,同樣不能放棄自我去書寫青春,自我的青春與夢想,要靠自我的努力來書寫。

所以,不要放棄書寫青春,即使是被放棄的“放牛班”的“惡魔”,即使是“池塘之底”也會綻放青春,也會擁有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16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後,我的感觸很大。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人過中年的馬修是“池塘畔底”這所少管所的代課教師。人生似乎在這個地方更沒了期望。暴戾的校長、冷漠的教師、陰森的大門、調皮的無可救藥的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遠也犯錯不斷。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人過中年的馬修是“池塘畔底”這所少管所的代課教師。人生似乎在這個地方更沒了期望。暴戾的校長、冷漠的教師、陰森的大門、調皮的無可救藥的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遠也犯錯不斷。

馬修的第一節課就因爲同學的吵鬧而得到了校長的咆哮。同學不細心打上了心地善良的麥神父。因爲馬修獨特的教育方式,孩子們第一次做錯了事不被體罰,第一次明白做錯了事能夠用負職責的方式彌補。他爲了他們一次次打破自我的底線,又一次,馬修突然發現怎羣孩子很喜歡唱歌,馬修爲孩子們組建了一個音樂團,其中馬修發現莫翰奇對音樂很有天賦,用他對孩子們徹底的真愛,使這些已經麻痹了的少年們,有了一絲絲良知,成就了莫翰奇的音樂之夢,也成就了自我的音樂之夢。當他被惡毒的校長趕走後,孩子們折起帶着祝福的紙飛機,送給這個拯救過他們靈魂的人。他們變成了愛的精靈,紛飛在春的序曲中,融化了冰封的海洋,展開風帆,義無反顧的航行在光明的前程中,翻開新的人生篇章。

馬修以他寬廣的胸懷包容着這些可憐的孩子,他以一顆博愛的心將溫暖和期望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他用音樂喚醒了這些孩子們冷漠的心,也喚醒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渴望。其實人人心中都有愛,人人心中都有一顆熾熱的心,人人都能體會到他人對自我的仁慈與付出。只是,如果沒有人來撥動這根愛之弦,這種熾熱的心就會被封沉。而馬修就是最好的撥絃人。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17

教師是陽光下最燦爛的職業。教育不分國界,不分語言,不分種族,不分膚色。教育給我們帶來的溫暖,無處不在。

在法國的一個名叫“池塘之底”的寄宿學校,一個失意的音樂創作家,失敗的音樂家,失業的學監--馬修,給學生帶來了期望的春天。那是一羣問題少年,一羣失去家庭溫暖、同時又在校長的嚴格管制甚至虐待下畸構成長的孩子。應對這樣的教學對象,這位失意的音樂家,用自我的最真誠的心,給我們譜寫了一曲偉大動人的教師禮讚。

愛心

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羣體,更是播撒陽光的使者。熱愛學生,也是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的集中體現。“池塘之底”的孩子都是可憐的。他們有的是孤兒,像佩皮諾,失去了父母,然而每週六都還在盼望着爸爸能來接他。他年紀小,孤苦無依,還要受像蒙丹那樣的大孩子的欺負。還有的是單親家庭,像莫杭治,單親生活讓他養成了孤僻的性格。他們都是些問題學生,而他們這些問題卻又都是社會,家庭給他們造成的。他們被送到這樣一個叫“池塘之底”的學校,他們受到嚴格的管理以及校長的虐待和處罰。他們的不幸遭遇造成了他們孤僻的性格,他們受的不公平待遇讓他們去設計傷害別人。應對這樣的學生,學監馬修,用他對生活的熱情,溫暖了每一顆孩子的心。

耐心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只是不一樣的孩子,在不一樣的成長階段,都會有各自的發展特點。而科學的教育,必須要做到“在成熟的基礎上促進個性發展”,即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的發展。而這時,不僅僅要求教師具有較高水平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更要求教師應對參差不齊的學生個體,絕不能缺乏“耐心”。電影中,在孩子們編歌詞取笑馬修時,他沒有懲罰學生,而是糾正孩子的音準;在孩子們隨意拋馬修的皮包而被校長髮現是馬修用善意的謊言讓孩子們免受懲罰;在莫杭治在黑板上畫馬修的肖像愚弄他時,馬修沒有用“行動--反應”原則懲罰他,而是用漫畫式的手法畫了莫杭治的肖像,一笑了之。我們在感嘆馬修的強力忍耐力的同時,也不禁向他投向了敬意!教師也是一個普通的人,普通的個體,當然也有自我的喜怒哀樂。當應對這樣的問題少年,馬修不僅僅瞬間將本應有的憤怒化成了微笑,更是耐心地教育孩子。雖然同是問題少年,可是他們卻有各自的問題與特點。馬修沒有“一視同仁”,而是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他成立了合唱團,並在最短的時間內給孩子們找到最適合的位置:低音,中音,高音,獨唱,副指揮。每一個人都找到了自我在合唱團的位置,他們的聲音也融爲一體。馬修用音樂激起了孩子們的興趣,他用音樂開啓

了孩子們的心靈之門。他發現了音樂奇才莫杭治,他儘自我的力量去培養,發掘莫杭治的才能,他給他開小竈,他讓他唱獨唱,他給他創造去音樂學校的機會,他的音樂改變了他的一生……

職責心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師除了應具備文化素養與學科專業知識、教育理論知識與技能之外,還應當具備職業道德素養。教師要“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甘於在教師崗位上無私奉獻”,而這個也體現了教師應具備的“職責心”。馬修在“池塘之底”的教學過程中,他不僅僅是在教育孩子如何唱好歌曲,更是在拯救孩子。他不是在實施教學,而更像是在挽救每一個幾乎失去自我的幼小靈魂。結果,他成功了。合唱團成功了,他的拯救事業也成功了。他給“池塘之底”的孩子帶來了人生的期望。記得影片最終,當馬修不得不離開學校的時候,那羣原本就天真善良的孩子,以一張張紙飛機,向他們的教師,致以了最真摯的敬意和留戀。而這也不僅僅意味着他們對馬修的不捨,更是他們追求自由、憧憬生活的完美願望。馬修離開以後,繼續給別人上音樂課,直到去世……教育是不分國界,不分地域的。馬修將他的一生奉獻給了教育事業。

愛心、耐心、職責心,是每一位辛勤的園丁所不可缺少的“心眼兒”。馬修教師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他獨特的教育理念,偉大的奉獻精神,鼓舞了我們站在教育前線的教育者們。而現實生活中,隨着教師負面新聞甚至醜聞不斷充斥網絡,教師隊伍的建設也日漸成爲一個社會熱點話題。負面新聞所暴露出來的是目前教師隊伍整體“政治思想素質,師德水平不夠高”。隨着時代的發展,部份教師的思想觀念和政治思想素質不適應新時期教育發展的要求,甚至有些教師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非但不能做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更是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應對這樣不堪的現實,整治教師隊伍刻不容緩!這就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學生、教師自身多方面的進取配合。僅有這樣,教師這個職業,才真正稱得上是“陽光下最燦爛的職業”!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18

今日我觀看了一部好看的電影,名爲《放牛班的春天》。其中不一樣的教師克來蒙馬修帶給了我深深得震撼。

克來蒙馬修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因爲當時所處的年代,他不能發揮自我的才華,只好去當一所男子寄宿學校的教師。可是,他的日子並不好過,那裏的學生調皮搗蛋,都是一些“問題學生”。聰明的克來蒙馬修並沒有像校長、其他教師那樣利用懲罰來管理學生。因爲他深深明白,這樣是不行的。於是,他用音樂來管理班上的學生,令班上的學生全都回心轉意,露出了自我的本來善良的面貌……

看完了影片,我也情不自禁地被這位教師的行動折服,心中暗想:“因爲他獨特的教學方式,並不使用懲罰和獎勵,而是利用音樂去鼓勵學生自我做好一切。所以自然是事半功倍。怪不得他的學生們在他臨走時都很懷念他。”就這樣,這位教師用音樂的力量,讓這些“壞孩子”都變成了聽話優秀的孩子們。茫茫人海中,能夠遇到這樣一位好教師,真是這羣孩子的幸運。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教師。我們班敬愛的孔教師就是這樣一位好教師,她只需要一個眼神,或者輕輕一拍,就能夠讓某個不專心聽講的同學立刻服服帖帖,專心聽課。這是因爲孔教師對我們十分溫柔,她平時都是笑容滿面,對每一位學生都十分關心。

且說前一段時間,我們班正在上語文課。突然,班上的一位學生摸着腦袋,樣貌顯得很痛苦,這些細小的舉動被孔教師發現了。孔教師急急忙忙趕過來關切地問道:“你怎樣了?”那位同學摸着腦袋說:“我好熱啊。”孔教師立馬摸了摸這名學生的頭,當即斷定這位同學發燒了,於是趕緊帶到辦公室讓他喝熱水,還立刻打電話給同學的家長,讓同學趕緊回去看病。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孔教師用她的關心換取了我們每名學生的信任和敬佩。孔教師從一年級就開始教我們,今年我們都成爲六年級的學生了,我們就像花草一樣在孔教師這位溫柔的園丁手下茁壯成長。

我們的孔教師就像影片中的克萊蒙馬修一樣,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好教師,他們用心付出成就了我們的茁壯成長。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19

在高中的時候,我以往是貝塔斯曼書友會的一名會員,那時我每隔一段時間能夠免費收到書友會一些免費介紹新書的資料,也就是在那時,我第一次接觸到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當時它是作爲爲數不多的影視製品向會員推薦的,從其中的簡介中,我隱隱感到這是一部充滿溫情,感動的電影。雖然我對《放牛班的春天》也很感興趣,可是自我一向沒有機會看到它。

之後隨着時間的流逝,我也漸漸淡化了對這部電影的印象,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再次與這部電影不期而遇,一下子喚起了昔日我對它的期待,也讓我在心底暗暗慶幸,自我幾乎錯過了一部電影。

電影的開始很平淡,兩個老人的相遇,對以往年代的懷念,電影採取了倒敘的手法,有點像《泰坦尼克號》。情節也很簡單,講的是一個教師與一羣學生的故事。

當麥神父在電影剛剛開始就因學生的調皮而受傷時,讓我們沒有見到那一羣學生便感受到了他們是多麼不容易被管教,所以當馬修教師首次進入教室便被捉弄也就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了,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當教室亂作一團,院長進來維持秩序並大聲質問時,馬修教師對孩子們袒護的態度。也許這正是他試着走入孩子們之間的第一步。人與人之間需要的是理解,交流與寬容。孩子們的調皮搗蛋也許只是天性使然,也許是缺少傾訴的對象,但並非不可救藥。尤其像孩子與大人們之間這樣的情景更容易出現代溝和隔膜,院長簡單粗暴的體罰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相反,可能只會引起同學們更強烈的叛逆,也只會在孩子們的童年裏留下一片陰影。而馬修教師則試着走入他們的內心,於是在第一堂課上,他就讓每個人寫下他們的將來想要從事的職業,儘管結果五花八門,但這樣的方式卻讓孩子們認真的思考了自我的未來。同學們也由此感到了新教師的與衆不一樣之處。

馬修教師與院長不一樣,他不會隨便的體罰學生,那怕學生們真的讓他很生氣。相反他往往在不一樣場合維護着孩子們。然而即使要懲罰學生,他也會採用不一樣的方式,就好像他讓樂格克去照顧麥神父而不是將他送到校長室去理解體罰一樣,所以當我們看到樂格克因自我的錯誤做法而流淚時,我們也就感到了馬修教師的做法的真正目的。

應對一羣桀驁不馴的學生,馬修教師也明白簡單的體罰並不能在孩子們中間樹立起真正的權威,所以在他與孩子們的較量中,他也針鋒相對,讓孩子們心服口服。就好像他給莫杭治畫畫像一樣。馬修教師的做法讓他感到無奈,同樣增加的還有心中對教師的服氣。

電影的經典部分自然是馬修教師將孩子們組建成一隻合唱團,充分的給與他們才能發揮的空間,讓他們在音樂中建立自信,贏得尊重。也讓他們對自我的未來不再迷茫。莫杭治也在之後進入到音樂學院學習,使他的將來也逐漸清晰。不可否認,馬修確實是一位好教師,他總是想法設法的幫忙孩子們,沒有私心,有的對工作的熱情。記得一位企業家說過:“一個人最難辦到的就是沒有私心。”但在馬修教師身上,我們看到了這種精神。與之相比較的是院長的行爲,院長想得最多的僅有自我的升遷與仕途。尤其是最終院長在回答是自我創立的合唱團時,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了院長的卑鄙,而馬修教師的不與辯解也讓我們感到了他人格的偉大,因爲他們是兩種不一樣的人:一個是熱衷官職,一個淡泊名利,關心的只是孩子們得學習與生活。

任何事情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馬修教師因得罪院長最終得到的是被解僱的命運,這也讓我們不由想起了電影開始時馬修教師的自敘:當自我在一系列領域受挫之後纔來到的這所學校--。也許以前也正因爲馬修教師的正直行爲纔不斷被人排擠。這也無疑是對社會某種現象的的諷刺!雖然馬修教師走了,但他卻成功的走入到了孩子們中間。於是在最終的電影畫面中,在馬修教師站在樓下頭,頭頂不斷有紙飛機飄落,在身邊慢慢盤旋。馬修教師的臉上不再有被解僱的失落,帶有的是會心的笑容。

在最終馬修教師蹬車離去時,佩皮諾主動要求與他一齊走,當我們聽到電影中的一個聲音告訴大家那一天是週六時,我們也豁然想到在電影開始時的哪一個小小的伏筆,告訴我們佩皮諾每週六就會到校門口等待父親來接他。同時我們心中也涌起了一陣感動,馬修教師被解僱這個看似不完美的結局也在這時變得圓滿。

這部電影其實告訴了我們很多東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的是理解與寬容,同樣重要的就是尊重。尊重才能讓人與人之間平等,理解與寬容則能讓人與人之間交流與共鳴!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20

開學這些天,我們班同學的表現一向都很好,孔教師一高興,利用午時兩節課的時間,讓我們看了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電影講的是一位新音樂教師名叫馬修,他們班的同學調皮搗亂,教師不細心摔了一跤,同學們就開心地拿着他的包傳來傳去。遇到這樣的情景,院長一向是犯規就要懲罰,可馬修教師對於這些學生的錯誤,就不會懲罰,他會告訴學生錯誤在哪,並讓學生去彌補錯誤。

多麼好的一位教師啊!在同學們犯了錯誤,不是懲罰,而是讓學生明白他們自我的錯誤在哪裏,他愛每一位學生,爲了他的學生,他付出的太多太多,每一天晚上,他都自我寫樂曲,自我編歌詞,再教給學生們。

其實,我們孔教師也是這樣的呀!她平時對我們關懷備至,對每一位同學都那麼有愛心。爲了讓我們學習吟誦,她自我先從電腦上自學,學會了,在認真地一遍遍教會我們。此刻,當我們那首詩不會背時,只要把詩吟誦一遍,就會想起忘掉的詩句。

多麼好的一位教師啊!他自從發現很多同學都喜歡唱歌,嗓子都挺好,對自我寫的歌詞異常感興趣後,便發誓要成立合唱隊,教會同學們唱歌。

我們音樂教師也是這樣的好教師。六一兒童節前一個月左右,他決定成立一個合唱隊,參加六一的彙報演出。音樂教師從每個年級的各個班裏挑出隊員,每一天利用午時放學後輔導我們唱歌,不圖一分錢,不要一點兒回報,心甘情願地一點點教我們樂理、唱歌技巧。

多麼好的一位教師啊!正因爲他贏得了同學們的喜愛,當他因故被院長開除,將要離職時,院長狠心不讓學生們與馬修教師相見,於是,同學們便疊出紙飛機,把自我想要說的話寫在了飛機上,當教師走過教室樓下,一隻又一隻的紙飛機從窗口飛落下來,上頭寫着不一樣的送別話。同學們在沒人指揮的情景下,又一次唱起了馬修教師教的歌,揮手與教師告別……

我又想到了我們以往的英語教師,她教我們英語只教了一個學期,第二個學期只上了幾節課,教師就因爲家裏的原因辭職了,當時,教師有樣東西忘在了教室,當已經致辭的教師又回來拿東西時,我們全班同學一下子圍住了教師,拉住教師的手,捨不得教師走……

這樣的好教師,愛心送給了一大羣調皮的學生;這樣的好教師,把一位簡直無藥可救的學生教成了歌唱家;這樣的好教師,教出了一羣團結友愛的合唱隊!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21

剛聽到這影片的題目,有些不解,何爲“放牛班”在觀看影片後,才明白這個“放牛班”與真正的“放牛”一點關係也沒有,所謂“放牛班”指的是一羣放任自流的孩子,“春天”就是影片中這羣孩子碰到了一個善良幽默的教師,他帶領孩子們走出了一片新天地,給他們帶來了春天的期望。一部法國影片,中國博大精深的五個字翻譯後,一種隱喻恰到好處的展示了影片所想表述的含義。

同時,這部溫情的電影給了我最直接的啓示:感動,震撼,反思。

一羣被認爲應當拋棄、放任自流的孩童,從新拾起了期望,從唱歌中找到自我的興趣,讓我感動;那些寫着孩子們離別祝福的紙飛機就在萬分恰當的時候出現,讓我感動;那個一開始就在門口等爸爸的佩皮諾最終在星期六找到了“爸爸”,讓我感動……當馬修孤獨離開時,那一隻只從窗口伸出的手,還有飄落的字條,讓我一下子落淚了。感動,更是因爲平凡的馬修那顆博大的愛心。

馬修他或許稱不上是一個優秀的音樂家,但他絕對是個好教師。他用不一般的愛心、信任、理解和真誠改寫了孩子們灰色的記憶,留下了歡聲笑語!使我震撼!他用音樂給予了孩子期望,引導他們走回正途,看到了自我的“春天“,使我震撼!藝術的力量如此巨大,讓多少冥頑的靈魂得到救贖。使我震撼!

從事教育工作也已經三年多了,這樣的孩子我也會遇到,尤其是班級裏平常調皮搗蛋的孩子,真的是讓人頭疼。有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也是狠狠的教訓他們,讓他們下次不敢犯錯誤。說實話,這確實有效果,但我卻發現,這些孩子已經失去了他們做爲孩子所應有的活力。我們跳過了在教育過程中的情感環節,直奔目標。我們強調了太多的是管理,教育反而從主角變成了配角。

蒼鷹能在天空中翱翔,因爲它有豐滿的羽毛;蝴蝶能在花從中起舞,因爲它有七彩的飛翼;海鷗能在大海上徘徊,因爲它有矯健的翅膀;幼兒時,那雙雙好動的眼睛對這世界的一切一切充滿了好奇,想象着未來是如何的--是有着花仙子的芬芳國度,是有着藍精靈的歡樂天堂,是有着阿童木的機械世界,還是有着小丸子的搞怪笑園每個孩子在他降臨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是天使,給我們帶來歡樂,帶來期望。(就如《三字經》中說的:人之初,性本性。)

但長大了又是如何呢爲什麼天使會變成魔鬼呢

原先,魔鬼是感覺被遺棄的天使爲了獲得關注的一種反叛,那並非他的本性。影片中的皮耶爾--擁有天使的面孔,魔鬼的心靈,是一個十分反叛的孩子,可是馬修卻看到了另一面:他在唱歌方面的潛力。然而馬修卻用自我愛心、信任、寬容、真誠將“魔鬼”拯救,慢慢的變回“天使”。可能那時孩子們的心靈,真的是在天堂了,因爲被認可,被肯定,被讚揚,或許他們真的是第一次找到了自我。再來想想我們的孩子,當他們因爲犯錯而戰戰兢兢的走到我面前的時候,批評、懲罰或許有效,但想想這並不是最好的辦法。我們應當看到:孩子們都有自我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我們怎樣去發現,怎樣去挖掘,怎樣去引導。我們作爲教師應當用發現的眼睛,去尋覓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或許我們教師每一次真誠的表揚,每一次的寬容,都會給他們一份自尊和自信。

作爲教師寬容和真誠真的很重要,“放羊班”的孩子找到“春天”跟馬修教師的真誠和寬容是分不開的。寬容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教育的智慧。學生之爲學生,就是因爲他們還是孩子,有缺

點,不懂事,甚至會犯錯誤。教師之爲教師,就在於我們年長於學生,涵養勝於學生。寬容能使我們看到歡樂的曙光,享受教育的過程,感悟人生的成長。僅有寬容,纔有真正的理解;僅有理解,纔有會心的溝通;僅有溝通,纔有真誠的信任。其實,無論這個世界多麼不樂觀,多麼灰暗,其實一些也只是僞裝的,其實人人心中都有愛,人人心中都明白感恩,人人都可體會別人對他們的仁慈與付出。真誠的愛在世上是稀有的,但也是人間最寶貴的。每個人心中都渴望理解愛。馬修教師,一個懷才不遇的作曲家,一個在世間不被重視的窮教師。他所付出的心血沒有白費,至少重燃起一些孩子們心中的期望,看到了自我的“春天”。一位教師能夠讓一個孩子得到對自我的肯定,對人生的期待,真的很偉大!但並不是每一個教師都是偉大的。每一位孩子都渴望着在自我的人生路上能遇見一位好教師,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而做這種教師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像馬修,雖然被校長開除了,但那一雙雙從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個個寫滿了孩子最真摯祝福的紙飛機已足以讓他感動,讓他幸福!

再仔細想想我作爲一名教師我的價值又再哪我何嘗不學學馬修也用自我尊重、寬容、愛心、真誠去感動孩子們,去接納每個孩子,讓他們在自我的世界裏找到自我的“春天”,讓他們在自我的藍天中自由的翱翔,越飛越高!作爲教師我也渴望自我也能象馬修一樣收到孩子們的紙飛機,寫滿了祝福與期盼的紙飛機!更期望在自我的教育事業中真正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22

昨日,我和媽媽一齊觀看了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影片講述了一位代課教師與一羣調皮搗蛋的學生之間發生的故事。那是一個近似少管所的學院,每一天上演着一個個學生違紀、教師懲罰的事件。這位教師帶着寬容理解接納了這羣學生,設身處地的爲孩子們着想,儘量讓孩子們少受懲罰少關禁閉。他用詼諧幽默的語言教導學生,教他們唱歌,用音樂感化他們,把他們一個個都拉上了正軌。

看完這部影片,我深有感觸。這位教師是多麼的善良,他能理解學生的心。儘管一開始學生們都“禿頭禿頭”地叫他,但他卻從不發怒,對學生還是那麼友善。

在教學生合唱時,雖然有愛慕虛榮的院長百般阻撓,但他克服困難,堅持寫出一支支純淨優美的歌曲,毫無保留地教會學生。那些歌曲是那麼美妙,淨化了孩子們的靈魂,剔除了他們的頑劣。

在他被頑固的院長開除的那一天,他拎着皮箱孤伶伶地走着。正當他想着孩子們不懂感情覺得自我不值得的時候,一架架紙飛機從天而降,上頭寫滿了孩子們對他的感激與祝福……看到這一幕,我的眼眶溼潤了!

請記住這位偉大慈祥的教師——馬修!期望所有師生都來看這部影片《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23

影片採用了倒敘的方式,經過年邁的佩皮諾對皮埃爾的一次偶然拜訪,將時間推溯到1949年1月15日:那天克雷芒馬修以一個代課教師的身份來到那座被稱作“池塘之底”的寄宿學校,才發現那裏的孩子個個都不是一盞省油的燈,而哈珊校長殘忍的體罰只會助長他們的叛逆。他試圖用自我鍾愛的音樂來改變現狀,來感化並拯救這些地獄裏的孩子。站在他組建的合唱團中,孩子們的臉上盪漾着自信和青春的喜悅,馬修先生的寬容和幽默讓他們的內心不再有恐懼感和負罪感,在先生專注的眼神中他們體味到一種不曾有過的甜蜜,那便是愛。

毫無疑問,影片碰觸到的第一個嚴肅的話題便是教育。“行動-反應”式的懲戒方式在今日似乎已不多見,但應對孩子的不成熟的心智,多數教師和家長都選擇了對其進行無條件地規範,而並不顧及未成年人的特殊需要。幾年前看過王朔的一篇小說《看上去很美》,講述的是託兒所裏的真實生活,小主人公方槍槍生性調皮,與學校的規則格格不入,在阿姨們的眼中是個“老大難”,漸漸的小朋友們都疏遠了他,最終他把孤獨而瘦小的背影留給了讀者。試想《放牛班的春天》裏的男孩們,如果沒有馬修教師的及時出現,皮埃爾的音樂天賦便不會被發覺,人們只知他有“天使的面孔,魔鬼的身材”,卻有着孤僻的性格;佩皮諾只會在每個星期六傻傻地等着爸爸去接他,而永遠不明白他還是個出色的“指揮助理”;郭幫只會被看作一個一無所長、無藥可救的壞孩子,而不明白他能夠做“樂譜架”,支撐起一個個跳動的音符。馬修讓每個孩子都找到了自我的位置,也爲他們的未來開啓了一扇天窗。

音樂作爲一種藝術,經過馬修先生的創作和傳播,給了這些孩子神奇的力量。這是這部影片的獨到之處,也是導演ChristopheBarratier傾心渲染的地方。這所學校沒有開設音樂課,馬修教師卻從不放棄他的音樂事業,沒有優越的工作環境,沒有先進的器樂設備,也沒有正規的演唱者和指揮家,而孩子們的熱情恰恰就是他堅持創作的靈感和動力。他的小團員們提高很快,和馬修先生之間的交流也已經不需要言語,因爲,音樂就是最好的媒介,它把孩子們的心緊緊連在了一齊,由放浪不羈歸於如水的平靜,這平靜中又蘊藉着無數個願望的噴發,是重現曙光之前的一番醞釀。

馬修是執著的,應對着校長先生的頑固阻撓,他果斷將合唱團轉入了地下;他又不是一味姑息孩子的,應對蒙丹的橫行霸道,他嚴厲訓斥,但鼓勵他加入合唱團;他爲皮埃爾的無禮而生氣,並刪去了他的獨唱部分,但他明白愛能融化所有的堅冰,在爲公爵夫人的演出中,讓皮埃爾找回自我的主角,從孩子感激的眼神中他讀懂了一切。導演對馬修的個性塑造並未止於此,影片中穿插了他對皮埃爾單身母親維奧麗的朦朧的感情,影片一開頭就講述到這位母親的死,讓人察覺到她與男主角之間不太尋常的關係,只是這段感情還未開始就匆匆結束,無不叫人遺憾。或許愛上一個美貌端莊的女人是一個男性的本能,但我們從中更能看出馬修作爲一個音樂家的浪漫氣質:全無帥氣的外表,他的禿頂甚至成爲學生的笑料,但他始終有一顆追求美、珍視美的年輕的心,在他眼裏,孩子們是上天給他的恩賜,而面前的這位母親又是人間的維納斯。

孩子們都是愛玩的,他們喜好自由,喜歡沒有束縛的郊野。他們踢足球,滾橡皮圈,扔紙飛機,就連冷酷的哈珊校長也忍不住加入了他們的行列,能夠說,是馬修給那裏帶來了春天,給死水帶來了微瀾。然而,完美的事物總是短暫的,校長的貪慾和私念在不斷膨脹,他利用公爵夫人的關係,很快將馬修的成果據爲己有。他沒能預料到的是,以往被他暴打了半個小時的蒙丹縱火燒燬了他的學校,所有的進爵之夢即刻化爲泡影。我們且不去評價蒙丹的過失,這場意外的災難卻是對哈珊的一種絕妙的諷刺。令觀衆欣慰的是,這一天剛好馬修帶着孩子們離開了地獄似的學校,逃過了這一劫。此時哈珊校長意識到馬修的存在對自我的地位是一種巨大的威脅,便勒令他辭職。馬修悲痛不已,他多麼期望能繼續陪伴着這羣孩子成長,繼續他的音樂夢想,或許,他只是一個“失敗的音樂家和失業的學監”,僅此而已。

當然,善良的導演不會讓他的觀衆失望。在那高高的陰森的窗口,一隻只紙飛機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完美的弧線,幼稚的鋼筆字傳達着孩子們真實的心聲,那一隻只揮動的小手彷彿一羣飄舞的蝴蝶,讓馬修清楚地意識到:他的付出沒有白費,在那裏僅有孩子們才能理解他。本以爲能心平氣和地看完這部電影,男孩子們的聲音還是讓我忍不住流淚了:“風中飛舞的風箏請你別停下飛向大海共向高空一個孩子在期望着你吶率性的旅行醉人的迴旋純真的愛啊循着你的軌跡飛翔……”之後才明白那首歌叫作《cerf-volant》(風中飛舞的風箏)。

記得在電影《DeadPoetsSociety》(死亡詩社)的最終一幕中,也出現了相似的鏡頭:基丁教師就要走了,他的學生託德毅然站到了課桌上:“OCaptain,myCaptain!”隨後全班同學陸續站上了桌子,呼喚着他們最親愛的船長。這樣的畫面造成了強勁的視覺衝擊力,也構成了整部電影的最高潮部分。而在《放牛班的春天》裏,故事沒有就此終結,小佩皮諾搭上了馬修教師將要乘坐的巴士,這意味着他告別了過去,告別了那個“池塘之底”,迎接他的,將是一個充滿明媚春光的天堂。

在那所泯滅了人性和個性的寄宿學校裏,克雷芒馬修奉獻出了自我所有的忠誠與信仰,打破了傳統教育的禁錮,傳授給孩子們愛和美的真諦,教會他們如何去把握青春、如何生活。他的音樂作品,正如基丁教師爲孩子們朗誦的詩章,成爲貫穿全片的一條主線,而濃烈的抒情性、主體性正是這兩門藝術的共同特徵。

應當說《放牛班的春天》是我看的爲數不多的幾部法語電影中最成功的一部。法語電影在視聽語言的運用上不會太費周折,很平實,很舒緩,一種來自法國的精緻和詩意撲面而來。沒有觀看好萊塢電影時的刺激感,卻也不像日本電影那樣沉悶,它的選材往往貼近現實,卻又不自覺地透露出法國人天性中的浪漫色彩。在《放牛班的春天》中,總有一種潛在的情緒在不知不覺中影響着我們,或者是對馬修教師的欽佩,或者是對哈珊校長的憎惡,再或者是對孩子們的期許,隨着劇情的發展,這部片子的審美教育意義已經自然而然呈現於我們的精神世界中。

光與影的交錯往往給人遙遠的時空感。黑暗中馬修房間裏的燈光顯得格外溫暖,他的身影映在牆面,與冰冷的囚室構成了鮮明的比較。這部電影在總體上是灰色調的:緊閉的大鐵門,堅深的圍牆,幽暗的團體宿舍,校長和學監的時不時提醒着:“安靜!”僅有男孩子們的笑是鮮亮的,而窗外那片撩人的綠色總在招惹着他們本不安分的心,是的,他們應當屬於大自然,這小小的寄宿學校不可能幫忙他們實現自我的夢想。最終,皮埃爾進入了里昂音樂學院。那麼,其他人呢佩皮諾跟隨馬修之後又怎樣郭幫是否靠自我掙錢買上了熱氣球還有彭尼法斯、樂科列呢我想,這是《放牛班的春天》留給我們的懸念,但已大可不必去深究,重要的是,孩子們明白:那段熟悉的旋律給他們烙下了童年中最完美的回憶,並將伴隨着他們這一生。

對於畫面的剪裁、鏡頭長短深淺的選擇、運動鏡頭的位移方向等,這部電影都進行了適當的處理。值得一提的是,對音樂素材的充分運用,大大增強了這部電影的感染力,對主題的抒發和情節的變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同樣的幾段旋律,用不一樣的樂器進行演奏,或以不一樣的方式演唱;同一個曲調,反覆詠唱,時而漸強,時而漸弱,根據氣氛的需要而更替。鋼琴的音色細碎而輕柔,大提琴則沉重而壓抑,小提琴悠揚而活潑,人物的喜怒哀樂、緊張與歡快都可表現得淋漓盡致。而童聲的合唱與莫杭治的獨唱宛如天籟之音,契合得天衣無縫,共同訴說着青春淡淡的哀愁:“海面上的清風托起了輕盈的飛鷺停落孤島的礁岩處冬日稍瞬即逝的氣息你的喘息最終遠去了融入羣山深處……”

每個孩子都是一塊天然的璞玉,就看你怎樣將它雕琢。在地獄中艱難地呼吸,苦苦等待天明,這時需要一個人爲你打開天窗,敲開沉默的心房,在《放牛班的春天》裏,這個人便是CraneD’obus,克雷芒馬修。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24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感激學校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成爲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着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着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爲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終的結果是音樂淨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這部影片採用了倒敘的方式,當年合唱團中的領唱莫杭治之後成了指揮家(當然,他的成就是因爲當年馬修發現了他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因爲母親病逝回家的時候,當年合唱團的夥伴佩爾諾來找他,給了他一本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載了這感人的一切。佩爾諾當時是個孤兒,總在週六的時候等在大門口,期望父親會來接他。之後馬修被學校解僱了,當他要登上汽車的時候,佩爾諾一路奔跑趕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之後又不忍心,回來把佩爾諾帶走了。佩爾諾的執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這部影片,我爲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爲孩子們以往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爲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爲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爲杭莫治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爲佩爾諾的執著堅守而歡欣。

我的記憶深處從此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節:當馬修神情黯然地離開學校大門時,收到了以往是頑劣甚至邪惡的學生在卡片上寫滿了的思念與祝福,那一雙雙揮舞着的手訴說着留戀與不捨,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25

因爲即將要畢業了,所以教師給我們看了一部影片叫《放牛班的春天》的影片。

影片大概講述了一位教師如何將一羣調皮的也男孩幫忙他們找回信心,重新給他們期望。

我認爲這部影片很感人,一位充滿愛心的音樂代課教師來到了一所專門收留問題少年的學校,但同時,馬修教師也遇到了不少的麻煩。還能夠看到影片中的院長,不但沒有耐心去好好的教導那些孩子們,並且還只要他們一犯錯,就以嚴酷的體罰,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不僅僅如此,本身也是一位貪慕虛榮的人。可馬修教師卻與這位院長構成了比較,他心中充滿對這些孩子們的愛,對於孩子們犯的錯,他也不是一味的偏袒,而是給予他們能夠改過的機會。

劇中我最喜歡馬修教師他不顧院長反對,硬是要將學生組一個合唱團,他要讓這羣小天使高聲歡唱生命之歌,他還自我編步譜子。另一位是不屑參加合唱團的男高音莫翰奇,但他老是在掃地時偷偷的哼唱,有一次意外地被馬修教師聽見,覺得悅耳動聽,於是安排一場獨唱,獲得全場觀衆的讚賞。這羣孩子我覺得由於院長只要他們一犯錯,就以嚴酷的體罰,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所以養成了他們的調皮搗蛋,但大部分孩子還是本質是善良的。他們從一開始不服從馬修教師,花招百出的捉弄他,每到上課時間,都吵吵鬧鬧,一會兒在黑板上亂畫,一會兒罵教師禿頭、亮光頭,教師也笑笑不當一回事,經常氣得馬修教師七竅生煙,可是當教師被院長解僱時,海派悲觀禁閉的孩子們不敢出來送行,在窗口押動着小手,紙飛機從窗口落下,這些都是把那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送給馬修教師的祝福,孩子們都捨不得這位有着父愛般的教師。馬修教師之所以能夠得到孩子們的認可,能夠成功,是因爲他付出了真愛,還有就是因爲他愛好音樂,能夠說是用音樂讓孩子們歡樂起來的,十分喜歡馬修教師,感激馬修教師沒有放棄他們,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了愛。

電影裏面最讓人感動的,還是馬修教師對孩子們的愛.對於每個孩子,他都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用音樂重造他們的靈魂.從這點也能夠看出.(人之初,人本善).只是先天的環境造就了先天的行爲.我很敬佩馬修這樣的教師~

而教師給予我們的鼓勵,讓我們應對困難的勇氣,以及承擔未來的力量。不會忘記,所以當馬修教師被開除離開時,看到教室窗口有那麼多紙飛機飄落,寫滿了孩子們最真摯的祝福。

而叫自我很感動的是在快結尾處,教師指揮全班合唱一曲。那個最具天分的男孩因爲過錯被晾在一邊,神情顯得格外落寞。第一節音樂結束時,教師突然轉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驚訝更驚喜,而後則帶着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完成了演唱。

相信我們在畢業後感恩並時時刻刻不忘記自已的教師。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26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使我久久不能忘懷,讓我想到教師的教育方法千變萬化,不單單隻靠嚴厲。這樣久之會出現反對效應,或者事倍功半的效果。我已經工作第2年了,這部也體現社會風氣,我們要用好的方法來管理,執行,我們包攬了寬容,理解的心態,這部片子表達很多意思,體會很深

《放牛班的春天》,沒有特技,沒有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幾乎沒有什麼出衆之處。簡單和平和就是一種奇蹟,一種夢想。我們難以祈求生活的完美,但卻能夠那裏找到溫暖,並且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

我記得有位作家說過,人人都是天才,每個人的身上都有閃光點,後進生也不例外。我應當向馬修教師那樣,努力發現後進生的三光點,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我們應對的是幾十顆純真,無暇的心靈,應對的是幾十個複雜多變的內心世界,僅有深切的關愛,真心的尊重,身正爲範,才能使孩子的心靈與教師的心靈相融。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27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2017年9月1日,新的一學期開始了,上級安排了觀看《開學第一課》,這是第三屆舉行的活動,主題爲“我的夢,中國夢”,此次活動由李佳明和王小丫主持,整個活動分四節班會,圍繞夢想開展的,是的每個人都有夢想,但有的一生也不會實現,主要缺少堅持,如果堅持追求夢想,不斷克服困難,夢想必須會實現的。

我們還要學會變換夢想,追求夢想必須要現實,馬雲說的好,“夢想和汗水、淚水結合在一齊的,成功背後有千千萬萬個錯誤,夢想是一個人的,夢想是大家的”要學會等待,堅持再堅持,房祖名的一曲《別放棄》唱出了大家的意志。成功是因爲你失敗不放棄。我很欣賞班會的小結資料:堅持夢想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超越自我、實現自我的過程。擡頭看着你的夢想,腳踏實地努力每一天都離夢想更進一步。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需要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創造,僅有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才能讓夢想激發生命中更多的潛能。

願每個人的夢想都早日實現,我們要加油!珍惜!不放棄!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28

很有幸,藉着繼續教育的機會我能和教師們一齊欣賞了這部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齊感受着一個學監和一羣問題學生之間發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動的故事。這是我第一次看,看完之後真的讓我好感動!

這部電影雖然沒有華麗的服飾和背景,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簡單,乾淨的音樂貫穿着整部影片,使觀衆在天籟般的童聲中欣賞着電影,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放牛班的春天》感動了很多人,這就是電影藝術的魅力,好電影就是能讓人感動,因爲電影裏面有我們在現實中很難得到甚至得不到的東西,比如一個能爲你人生指引的教師或者是一個伯樂。馬修是一個禿頂的教師,他其貌不揚,但人倒是不壞。他服從制度,但能在制度下儘自我所能爲孩子乾點事情。他喜歡音樂,於是他便開始用音樂來教化那些問題少年們,藝術的確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樣起着決定性的作用。課堂上他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的那一鏡頭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一小小的舉動包涵着對學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師生關係,而現實中的我們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呢而馬修教師以其溫和的作風改變着什麼,讓整座學校師生之間的對立緩緩消散,除了那個刻板的校長,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嘗沒有鬆動過呢這就是尊重的魅力、溫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愛的魅力!用愛心能夠試着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則只能驅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極端,那個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終用同樣極端的方式來回贈給寄宿學校。毀損的不止是校舍,還有那個孩子早已

殘缺的心靈,這便是以暴制暴的結果。馬修不是聖人,他無力堅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個不成功的小人物,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當他矮小的背影轉身離去,我們何嘗沒有一份無奈的蒼涼。

讓我很受感動的是合唱團表演的那一刻,那個最具有音樂天賦的男孩因爲過錯被晾在一邊,心境沮喪,神情顯得格外落寞。而第一節音樂結束時教師突然轉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驚訝更驚喜,而後帶着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

一位教師能夠讓一個孩子得到對自我的肯定,對人生的期待,真的很偉大!但並不是每一個教師都是偉大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伯樂的,可雖然如此,每一位孩子都渴望着在自我的人生路上能遇見這樣一位教師,這樣一位給自我最多幫忙的人。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儘管這種幸福在現實中顯得這樣的奢侈,可是我們仍然會渴求得到。而做這種教師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像馬修,雖然被校長開除了,但那一雙雙從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個個寫滿了孩子最真摯祝福的紙飛機已足以讓他感動,讓他幸福!

但願普天下所有的教師都能用尊重、用溫和、用愛心、用情感去感動學生,都能得到學生的認可,都能收到孩子們的紙飛機,寫滿了祝福與期盼的紙飛機!在三尺講臺前真正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29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今日我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人過中年的馬修是“池塘畔底”這所少管所的代課教師。人生似乎在這個地方更沒了期望。暴戾的校長、冷漠的教師、陰森的大門、調皮的無可救藥的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遠也犯錯不斷。

馬修的第一節課就因爲同學的吵鬧而得到了校長的咆哮。同學不細心打上了心地善良的麥神父。因爲馬修獨特的教育方式,孩子們第一次做錯了事不被體罰,第一次明白做錯了事能夠用負職責的方式彌補。馬修爲孩子們組建了一個音樂團,用他對孩子們徹底的真愛,使這些已經麻痹了的問題少年們,有了一絲絲良知,成就了莫翰奇的音樂之夢,也成就了自我的音樂之夢。當他被惡毒的校長趕走後,孩子們折起帶着祝福的紙飛機,送給這個拯救過他們靈魂的人。他們變成了愛的精靈,紛飛在春的序曲中,融化了冰封的海洋,展開風帆,義無反顧的航行在光明的前程中,翻開新的人生篇章。

馬修以他寬廣的胸懷包容着這些可憐的孩子,他以一顆博愛的心將溫暖和期望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他用音樂喚醒了這些孩子們冷漠的心,也喚醒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渴望。其實人人心中都有愛,人人心中都有一顆熾熱的心,人人都能體會到他人對自我的仁慈與付出。只是,如果沒有人來撥動這根愛之弦,這種熾熱的心就會被封沉。而馬修就是最好的撥絃人。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30

假期裏玩得多想的也多,究竟想的什麼也理不清一個具體思路。想起還要看電影於是就放下一切去書房,打開電腦搜出《放牛班的春天》才明白是一部法國片,剛開始毫不起眼就是音樂家皮耶和助理的對話,以及皮耶在明白母親病危依然堅持認真的對待自我的音樂會。隨着指揮棒的高高低低我的思緒也起起伏伏,這電影究竟要說些什麼帶着些許的焦急與不耐繼續看下去這是皮耶回到家鄉參加母親的葬禮。就在當天的夜裏故事開始了,當那個總等待週六的孩子捧着馬圖教師的日記來找皮耶時我的興趣開始點燃。

馬圖教師的來到那個叫“塘底”的特殊學校,他覺得那是他人生的低谷,是的看到“塘底”我們也會想到是墮落、腐朽一些不好的,尤其是當馬圖教師走進學校第一天遇到的校長是自負的,遇到的學生是頑劣的,我想他的心裏更會覺得灰暗到底。可接下來事情又微微又了變化,當那個好心的大叔被學生傷的幾乎眼瞎,當那個離開的教師展示被學生傷的縫了幾十針的胳膊,我想這樣的事實面前馬圖會怎樣處理,帶着好奇就堅定的隨馬圖教師一塊去接觸這個讓人沮喪的地方。

校長這個人在應對受傷大叔不想着怎樣去治療,而是選擇粗暴的找兇手這點讓人無奈,更可恨的當找不到兇手讓馬圖教師從名單裏任意選一個來懲罰,他認爲是一個殺雞儆猴的方法,還得意地向馬圖說“行動”。此時我看到了馬圖眼中流露出的無奈、不忍、還有失望,他試圖想給校長說些什麼卻被無情粗暴的打斷。

這個學校不負塘底之稱學生與街頭混混無樣,給教師起綽號課堂上搞惡作劇着實令人頭疼,此時我不再好奇而是興致勃勃的看馬圖行動,對就是“馬圖行動”.

學生在黑板上畫了他的漫畫肖像來諷刺他,他以其人之道還之讓這個孩子明白此種做法帶來的是什麼。學生犯下的錯誤很多畢竟是一羣被稱爲是問題的孩子,可是馬圖教師都一一化解了,最終我發現化解這些的主要方法是愛和耐心。再想我們自我班上的孩子比這些孩子可愛多了我們爲什麼總抱怨學生這個那個我們缺少了馬圖教師的什麼。

最震撼的是蒙丹,一個幾乎被所有人放棄的人,當學校丟了一大筆錢校長在嚴刑逼問下沒有問清實情就丟給他一頂小偷的帽子,並找警察來抓他,蒙丹沒有反抗,校長不聽嗎圖的解釋,在警察帶走蒙丹的一剎他突然望着馬圖教師笑了。這個笑太意味深長,日後校工找到了那筆錢證明蒙丹不是賊,馬圖想讓校長給蒙丹平凡,可校長又是什麼態度,又是怎樣說的,這爲他日後的杯具埋下了禍根。

這樣一羣問題孩子馬圖教師沒有放棄他們,利用自我的專業特長爲孩子們分類,什麼男高音、男低音、女高音之類創立了自我的合唱團,這在別人眼中是不可能的,校長更是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當合唱團得到伯爵夫人的好評時校長又不知恥的把功勞撈到自我身上,此時的校長不知有沒有想過當他阻止時教師和學生是怎樣偷偷去練習的,在這樣的環境下馬圖教師卻像頑石下的雜草一般,堅強的伸長着

蒙丹回來了帶着報復回來了,在校長即將授勳章時回來了,這個鏡頭好有諷刺,愛學生的教師領着學生親近自然去了,校長領榮耀去了,學校着火了校長的榮耀沒了,學校沒了,當人們爲這60多個孩子悲痛時,峯迴路轉教師領着孩子們快歡樂樂的出現了,每個孩子的臉上都帶着滿足,可校長憤怒了,他不感激馬圖挽救了孩子還埋怨馬圖沒有看好學校還所以解僱了他。

馬兔拿着行李走了,學生卻被校長束縛着沒人來送,此時我又很又難過這些孩子好無情,當紙飛機像雪花一樣飄落下來時,當馬圖念出學生的名字時我的淚流出來了再也止不住了,腦中就兩個字“值了”。

當影片結束時,我又看了看這個可敬的名字基望舒馬圖,那個胖胖的有點禿頂的教師。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31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觀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以後感覺有很多的借鑑意義。電影中的學生都是一些問題學生,而我們學校的各個班級中也會有個別問題學生,學習進取性低的學生就更多了,電影中馬修教師的成功和校長的失敗給我很多啓發。

這部電影十分感人。影片中的馬修教師用音樂啓發孩子,他不顧院長反對,硬是要將學生組一個合唱團,它發覺這羣叛逆的小孩有音樂天份,它要讓這羣小天使高聲歡唱生命之歌。另一位是不屑參加合唱團的男高音同學,但他老是在掃地時偷偷的哼唱,有一次意外地被馬修教師聽見,覺得悅耳動聽,於是在一位夫人來參觀時安排了一場獨唱,獲得全場觀衆的讚賞。這羣孩子從一開始不服從馬修教師,花招百出的捉弄他,經常氣得馬修教師七竅生煙,到最終孩子十分喜歡馬修教師,感激馬修教師沒有放棄他們,讓他們唱出自我的天空。馬修教師用自我的方式取得了自我教育的成功。我相信這些學生經過參加合唱團不僅僅學會了遵守紀律,增強了自信心,也陶冶了情操,他們的人生可能所以而改變。由此可見,一位好的教師對於學生來說是多麼重要,我作爲一名職業高中的教師也深感職責重大。

影片中的校長則是一個失敗的典型,他憑藉自我的確定確定是那個壞學生(不明白名字)偷了學校的錢,在不經過調查的情景下對那個學生又打又罵,並最終把那個學生趕出了學校,之後事實證明是冤枉了那個學生,但卻釀成了惡果。那個學生爲了報復校長放火燒了學校的宿舍,幸虧同學們都不在裏面,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一個學生他的道德品質可能是不好,但並不意味着所有的壞事都是他乾的,我們不能憑自我的經驗去看待他的一切。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我們也常有這樣的思維定勢,不問青紅皁白地責罵學生,不僅僅不能教育學生,反而會讓自我的工作陷於被動。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早有耳聞的經典電影,傳說中的德育優秀作品,果然名不虛傳。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32

很有幸,藉着繼續教育的機會我能和教師們一齊欣賞了這部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齊感受着一個學監和一羣問題學生之間發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動的故事。這是我第一次看,看完之後真的讓我好感動!

這部電影雖然沒有華麗的服飾和背景,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簡單,乾淨的音樂貫穿着整部影片,使觀衆在天籟般的童聲中欣賞着電影,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放牛班的春天》感動了很多人,這就是電影藝術的魅力,好電影就是能讓人感動,因爲電影裏面有我們在現實中很難得到甚至得不到的東西,比如一個能爲你人生指引的教師或者是一個伯樂。馬修是一個禿頂的教師,他其貌不揚,但人倒是不壞。他服從制度,但能在制度下儘自我所能爲孩子乾點事情。他喜歡音樂,於是他便開始用音樂來教化那些問題少年們,藝術的確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樣起着決定性的作用。課堂上他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的那一鏡頭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一小小的舉動包涵着對學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師生關係,而現實中的我們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呢?而馬修教師以其溫和的作風改變着什麼,讓整座學校師生之間的對立緩緩消散,除了那個刻板的校長,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嘗沒有鬆動過呢?這就是尊重的魅力、溫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愛的魅力!用愛心能夠試着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則只能驅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極端,那個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終用同樣極端的方式來回贈給寄宿學校。毀損的不止是校舍,還有那個孩子

早已殘缺的心靈,這便是以暴制暴的結果。馬修不是聖人,他無力堅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個不成功的小人物,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當他矮小的背影轉身離去,我們何嘗沒有一份無奈的蒼

讓我很受感動的是合唱團表演的那一刻,那個最具有音樂天賦的男孩因爲過錯被晾在一邊,心境沮喪,神情顯得格外落寞。而第一節音樂結束時教師突然轉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驚訝更驚喜,而後帶着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

一位教師能夠讓一個孩子得到對自我的肯定,對人生的期待,真的很偉大!但並不是每一個教師都是偉大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伯樂的,可雖然如此,每一位孩子都渴望着在自我的人生路上能遇見這樣一位教師,這樣一位給自我最多幫忙的人。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儘管這種幸福在現實中顯得這樣的奢侈,可是我們仍然會渴求得到。而做這種教師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像馬修,雖然被校長開除了,但那一雙雙從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個個寫滿了孩子最真摯祝福的紙飛機已足以讓他感動,讓他幸福!

但願普天下所有的教師都能用尊重、用溫和、用愛心、用情感去感動學生,都能得到學生的認可,都能收到孩子們的紙飛機,寫滿了祝福與期盼的紙飛機!在三尺講臺前真正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33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今日中午,學校組織我們看了一部電影,片名叫《放牛班的春天》。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發生在一個名叫“池塘之底”的私立學校裏的故事。這個學校有一個毫無紀律性、不聽從教師管教的班級,大家都稱它爲“放牛班”。而這所學校的校長哈珊是個不懂得教育學生的人,每當學生一搗亂,他就體罰學生:關禁閉、爲學校打掃一個月衛生等,學生們都不喜歡他。之後,學校裏來了一個新學監,名叫馬修,他是一個關心學生、熱愛學生的人,從不體罰學生。雖然他剛來學校時,學生們故意捉弄他,編歌曲來侮辱他,但他從不計較,並且他還發現這班學生很喜歡唱歌,於是就組織他們成立了一個合唱團。他最終用音樂和愛心感化了“放牛班”的學生,使他們長大後都成爲了對社會有用的人。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感觸頗多。我認爲教師不能虐待學生,也不能用一些暴力的手段體罰學生,這樣只能使學生對教師越來越憎恨,越來越不想好好學習。真正的好教師,應當是像馬修那樣的,能夠關愛學生,寬容大度,細心地觀察和發現學生的長處,用真誠的愛來感化學生的心靈,善於發掘學生內心深處的純潔和善良,使“放牛班”都能成爲“先進班”,使每一個“差生”都能成爲“優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34

也許沒有人會明白,在法國某個小鎮的郊外,經過一條幽靜而長遠的梧桐樹圍成的小道,有這樣一所監獄般的寄宿學院,他們的校長冷酷、無情、虛僞而殘忍,裏面住着的學生們無法避免地成爲了一羣不學無術、野蠻、冷漠的小孩。他們是使家長無奈,教師煩惱的問題少年。誰也不會在意這些尚未成熟的心靈中所懷着的天真爛漫的夢想:熱氣球飛行員,建築家……甚至是拿破崙那樣的將軍。刻板的校長只能以自我的準則加以暴力來懲罰他們。然而一個被公認爲一事無成的人——馬修來了,懷着對不良孩子們無私的愛,來了。就這樣,放牛班的“小春天”在每個孩子的心田瑰麗而至。他們的夢想也逐漸開始萌發。

是的,是這樣一個被世俗所公認的卑微的“過氣的樂者,失業的教師”給“放牛班”帶來了生機勃勃的“春意”。影片從頑皮的孩子的喜怒哀樂中折射出一顆身爲教育者的馬修的“善良、寬容而充滿愛”的心,他以跳動的音符馴服了一羣桀驁不遜的心靈,讓他們感受到陽光的溫暖,春天的氣息……

我想,以往身爲一名教師的馬修,以往爲音樂而奮鬥的馬修,是十分歡樂的;然而,當馬修應對人生的最低谷,當他對自我的人生感到迷惘,當他站在“池塘畔底”哺育院的門口時,他的心中當是悲哀的吧。當他面目嚴肅地站在這羣學生的面前時,定也在想,這些學生到底是怎樣的人吧;當他被學生們稱爲“子彈頭”的時候,定也在心中暗暗地想着,爲什麼這些學生會是這樣的桀驁不遜,定也在心中暗暗地恨,爲什麼自我總是這麼的倒黴,定也在心中暗暗地迷惘着,自我以後應當怎樣教育這些孩子呢答案卻是沒有的。可是,當他了解這些孩子作惡的原因,當他看見這些孩子對校長的恐懼,當他明白這些孩子對音樂的熱愛,當他見到孩子們天真爛漫的夢想時,他以往想要狠起來的心又軟了。於是,他竭盡全力以音樂教育他們,他費盡心思對校長提議換種方式教育他們,他嘗試各種各樣的方法讓孩子們理解自我,……這種種的種種,無不證明他對孩子們無私、無悔、無怨的愛。或許,在他嘗試着經過各種途徑去取得成功卻最終失敗的時候,他是卑微的;當他爲了自我心中無悔的愛而設身處地地爲孩子們着想的時候,或許他仍是卑微的、是失敗的;可是,即使他是卑微的,他的愛卻也是偉大的,是平常人無法超越的無私的愛啊!

愛啊,絕對不會是卑微的啊!

即使你愛的是一個遭別人憎恨的罪犯,即使你愛的是一羣桀驁不遜的孩子,即使你愛的是一些無人注意的花草、動物,你的愛啊,終究都會帶來一個又一個奇蹟的啊!

愛是什麼是金子般的夢麼是水晶般的心麼是天使創造的奇蹟麼愛啊,像閱讀一般,翻亂了邪惡的頁碼;像春風一般,洗濯了人們的心。荒野上的禿鷹,不再孤寂,因爲有天使創造了愛的奇蹟。用仙女般的恣肆,創造愛的奇蹟;用天使般的心,放飛愛的奇蹟。洗去心中的不快,倒空心中的塵埃;用愛填滿,填滿,直到心扉敞開。大地跳起迪斯科,它的心中充滿了愛,因爲春姑娘創造了——愛的奇蹟。將你的愛,帶給身邊的人;用你的心,創造愛的奇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35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溫馨而感人的電影。它用細膩溫婉的筆觸,向人們講述了一羣特殊的孩子與一位學監之間的故事。

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兩位老人相聚在一齊,以日記爲線索,追憶了一位偉大教育者的過去……

透過日記微微泛黃的扉頁,依稀看見1949年1月15日的那天,一位穿着暗灰色夾克,提着巨大而笨重的木箱的中年人向一扇緊閉着的鐵門走去,光禿禿的頭頂上頂着同樣灰暗的天空……克雷芒馬修,此時因爲在衆多領域中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而走進了人生的低谷,不得不應聘一個專爲問題少年們設置的寄宿學校——“池塘之底”的學監。

在樂格克設置陷阱致使馬桑大叔的眼睛受傷後,馬修只是讓他每一天去照顧馬桑大叔,直到他康復爲止;在莫杭治因爲辱罵校長而關禁閉、,他被釋放出來後罰做清潔工作時,聽見馬修訓練他的同伴們合唱,於是在放學後獨自來到教室練習歌唱,馬修發現後不但沒有責怪,最終甚至還給他“開小竈”;在來自聖菲亞少管所的蒙丹處處與馬修作對時,馬修不但沒有厭惡、疏遠他,反而讓他成爲合唱團裏唯一的“男中音”,並且不時教育、開導他,當蒙丹最終因爲校長哈珊的誹謗而被警察帶走時,馬修還因爲合唱團失去了唯一的“男中音”而惋惜……馬修以他寬廣的胸懷包容着這些渴望關愛的孩子們,他以一顆博愛的心將溫暖和期望播種在孩子們的心間。

馬修用音樂感召孩子們冷漠已久的心,喚起他們對生活的渴望與熱愛。當公爵夫人欣賞孩子們的演唱時,他們的表現無疑到達了一個高潮。無論是配合默契的合唱部分甘冽純淨、完美融合的歌聲,還是領唱莫杭治清亮的宛若天籟般的聲線,都給人以“美”的享受。他們的歌聲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是馬修給予他們信心與愛的結果。從小受到“行動——反應”的強制性規定的他們,生活在那裏實際上毫無自由與歡樂可言,而馬修的出現,爲他們帶來了音樂,爲他們帶來了關愛,因爲長期受到壓迫而麻木不仁的心靈漸漸有了復甦的跡象,他們所不曾擁有的信任,此刻全部傾注在馬修的身上。讓一羣頑固惡劣的問題少年們彼此相互信任,相互契合,簡直能夠稱得上是一個奇蹟。這個奇蹟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爲馬修應對孩子們,並不像其他學監那樣選擇了強硬的手段,或者選擇了放棄,而是把他所有的心血傾注在孩子們的身上,以“愛”作爲連接彼此心靈的橋樑。孩子們的歌聲,與其說是爲公爵夫人演唱的,更不如說是他們爲馬修獻上的最崇高的敬意。

合唱團的演出十分成功。正當校長哈珊假借馬修的功勞向公爵夫人邀功請賞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蒙丹爲了報復哈珊點燃了學校,此時馬修與馬桑大叔卻帶着孩子們上山野餐,哈珊憤怒之下解僱了馬修,並且勒令所有孩子不得再與他見面。可是真情是任何事物所無法阻隔的,孩子們反鎖上門,從窗戶上扔下一架架寫有姓名的紙飛機,送給馬修作留念。隨着一架架紙飛機盤旋而下,孩子們將手臂伸出窗外,奮力揮動,向馬修告別……

一向等待父母在星期六來接自我的孤兒佩皮諾,最終等來了馬修帶他離開這個監獄般的地方。佩皮諾的執著是正確的,他的等待最終迎來了圓滿的結局。馬修被解僱的這一天剛好是星期六。

“池塘之底”的沙貝、朗古盧瓦和馬桑大叔聯合起來揭發了哈珊虐待學生的事實,最終哈珊被辭退,而其他孩子們各奔東西。馬修繼續給別人上音樂課,這份對音樂的執著與熱愛一向持續到他去世。

結局是完美的,心底充溢着暖暖的感動,默默地爲馬修,爲這些孩子們祈禱、祝福,期望他們獲得幸福。他們的歌聲總是在耳畔久久迴盪,震撼着心靈。只要你仔細去聆聽,就會發現歌聲中充斥着滿滿的愛……

看完電影,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教師深深的影響着孩子的一生,就像影片裏那個最不被看好的孩子也是班裏最調皮的孩子,最終成了一名偉大的指揮家,就是因爲有了教師的鼓勵和無盡的愛,才成就了這名指揮家。就是他這種無私的愛深深的打動了我。只要你用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他們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36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今日,我們看了一部影片叫《放牛班的春天》的影片。這部影片很感人。

音樂代課教師馬修來到了一所專門收留一些“很不好的學生”的學校。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馬修教師建立了一個合唱團,他傾聽着孩子們的歌唱,自我熬夜寫樂譜。在馬修教師提出要求建立合唱團時,院長要氣瘋了。可貴客參觀時,他立刻先說是他提出建立合唱團的想法。

在這些問題孩子中,有一個很天真可愛,他的父母在小時候就逝世了,他是個孤兒,教師們都叫他“baby”。無論怎樣告訴他,他的爸爸逝世了,可他堅信他的爸爸會在星期六來接他。馬修教師卻異常關注這個孩子,在分配合唱團的人員時,他說:“我不會唱歌!”馬修教師不但不生氣,還笑着說:“那你暫做我的合唱團的助理。”

令我感動的是:在馬修教師離開的時候,禁閉室裏的孩子伸出小手扔下寫滿祝福的紙飛機,我感動了,雖然沒有留下眼淚,可已經記住了那一瞬間。在馬修教師上車的一剎那,“baby”問:“你能帶我走嗎”“不能,快回去吧,不然就得呆在禁閉室了。”車開了一會兒,馬修教師又下來吧“baby”抱上車,那天,剛好是星期六……

我很敬佩馬修這樣的教師,他給予孩子們擁有應對困難的勇氣、鼓勵。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37

早就聽說《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十分不錯的教育影片,這個暑假,我最終拔空認真觀看了兩遍。影片以馬修教師和哈善院長不一樣教育理念的鮮明比較爲主線,圍繞着幾個典型少年的教育問題,以倒敘的手段再現了在那所年青少年行爲偏差輔育院——“池塘畔底”輔育院中以往發生的一些感人肺腑的故事。看完這部電影,不禁被影片中那一首首聽來激動人心的音樂所感染,也被影片中一個個平常又細小的情節所感動——

感動一:給學生一個適宜的臺階,他們纔有可能順階而下。

那個打傷了麥神父的蓋賀克,他是幸運的,在他犯下大錯的時候正好馬修教師來到了這所學院,使這個孩子的命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聰明的馬修教師沒有聽從院長的指示將他關禁閉,在他得知了是他打傷麥神父的同時,馬修教師在哈院長面前要求保留孩子的姓名。之後馬修教師改用另一種懲罰的方式,讓蓋賀克去照顧受傷的神父。不知內情的神父誇蓋賀克是個好孩子,能主動要求去照顧他,不斷地感激他。這樣的方式讓他深深地感到自責,孩子從心底裏認識到了自我的錯誤,我想,這遠遠比粗野的關禁閉懲罰更能震憾一個人的心。試想,如果馬修教師沒有采取這樣的方式,而是將他關禁閉,結果會是怎樣的呢,就像那位之後被收容的問題學生孟丹一樣,在院長極端地對待下,被冤枉的他最終用同樣極端的方式來回贈給了這所學院,而毀損的不止是校舍,還有那個孩子早已殘缺的心靈,這便是以暴制暴的結果。由此不難看出轉變就是從下一個錯誤的臺階開始,馬修教師爲犯錯的蓋賀克鋪設了認錯的臺階,蓋賀克在教師的幫忙下正視了自身的錯誤,最終得到了轉變,同時也再次說明了寬容與愛永遠是教育的主旋律。

感動二:你只看到在那裏邪惡的一面。

馬修教師說的對,如果看到的只是邪惡的一面,那一切完美的東西也只能被掩蓋。我們是教育者,承擔的職責永遠是培育一個人,轉變一個人,我們不是法官,不是一個宣判者。哈善院長那一套粗暴的教育方式:行爲——反應,犯錯——懲罰,爲學院裏的每一個問題學生寫下了不可救藥的判決書,他所做的一切只能是毀滅一個人。就像他判定孩子如果能學會唱歌那他就是王八那樣,在他說那句話的時候孩子們已經學會唱一些簡單的歌曲了。就像我們有時會給人戴一頂高帽子來鼓勵人向上一樣,同時,如果在任何一件事開始前就將人一棍子打死,那麼就等於註定了失敗的結局。在影片中我們能夠看到,馬修教師總能不斷的發掘出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事實上,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應當看到:學生都有自我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怎樣去挖掘,怎樣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優點天賦潛能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那句話:“漫天撒下愛心種,佇看他日結果時”。

感動三:尋找教育的契機,引領孩子健康成長。

影片中,馬修教師總是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將學生的錯誤一筆帶過。那位之後成爲指揮家的莫翰奇,當他對着馬修教師表示反抗,不願意唱歌的時候,馬修教師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句:粗野無禮不貼合你的個性,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當莫翰奇。他用對這些孩子的愛喚醒了孩子們心底最完美的一面,同時他能抓住適當的契機去引領孩子:當孩子們編了一首諷刺教師的歌,無意中被教師聽到,機智的馬修非但沒有生氣,而是從中發掘了孩子想唱的心理,這對於一個過氣的作曲家來說,彷彿看到了春天的氣息,他重新開始作曲,那些孩子也不斷地給予他靈感,最終孩子們唱出了生命中的春天,也讓馬修教師體會到了從來沒有過的成功,心靈上的滿足,這應當就是教學相長的妙處。

從這部影片中能夠看出一位教師能夠讓一個孩子得到對自我的肯定,對人生的期待,真的很偉大!每一位孩子都渴望着在自我的人生路上能遇見這樣一位教師,我想,我們都應當不斷地努力,做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伯樂,引領孩子健康成長!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38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2013年9月1日,新的一學期開始了,上級安排了觀看《開學第一課》,這是第三屆舉行的活動,主題爲“我的夢,中國夢”,此次活動由李佳明和王小丫主持,整個活動分四節班會,圍繞夢想開展的,是的每個人都有夢想,但有的一生也不會實現,主要缺少堅持,如果堅持追求夢想,不斷克服困難,夢想必須會實現的。

我們還要學會變換夢想,追求夢想必須要現實,馬雲說的好,“夢想和汗水、淚水結合在一齊的,成功背後有千千萬萬個錯誤,夢想是一個人的,夢想是大家的”要學會等待,堅持再堅持,房祖名的一曲《別放棄》唱出了大家的意志。成功是因爲你失敗不放棄。我很欣賞班會的小結資料:堅持夢想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超越自我、實現自我的過程。擡頭看着你的夢想,腳踏實地努力每一天都離夢想更進一步。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需要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創造,僅有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才能讓夢想激發生命中更多的潛能。

願每個人的夢想都早日實現,我們要加油!珍惜!不放棄!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39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很感動人的電影,具有溫馨電影應當具備的一切元素。善良幽默卻不得志的教師,天才而反叛的學生,不通情理的校長,沒有結果的暗戀……等等。

一羣被認爲應當拋棄的孩童,從新拾起了期望,從唱歌中找到自我的興趣,讓我感動;那些寫着孩子們離別祝福的紙飛機就在萬分恰當的時候出現,讓我感動;那個一開始就在門口等爸爸的佩皮諾最終在星期六找到了“爸爸”,讓我感動……

當然令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莫杭治。不僅僅是“天使臉蛋,魔鬼身材”,同樣還有他的聲音。從他的聲音中和深邃的眼眸中,你能夠看到,雖然他被認爲是無藥可救的,但他同樣擁有着對未來的憧憬。雖然他表面上不屑於母親對他的關心,但他的內心充斥了對母親的愛。當然馬修也是一個重要人物,他用音樂給予了那些孩子期望,引導他們走回正途,並挖掘了莫杭治與身俱來的音樂天賦。他或許稱不上是一個優秀的音樂家,但他絕對是個好教師。當他孤獨離開時,那一隻只從窗口伸出的手,還有飄落的字條,一下子渲染了離別的悲傷氣氛,大家都有種想哭的感覺……

不可否認,溫情是個好東西。沒有異常激動人心的場面,也沒有異常叫人難以理解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種從頭至尾都能夠讓人堅持微笑的片子。尤其是看着那些頑童們可愛純真的一面,心底煥發出的某種“本真”的天性雖然連自我也感覺到未免刻意,但也覺得爲那樣的鏡頭付出似乎也挺貼合人理。所有的成年人都需要回歸的時刻。

既然有合唱團,就必定會有音樂和歌聲。《放牛班的春天》能以傳統劇情吸引了無數觀衆,能夠說,影片的音樂製作功不可沒。

總之,我是挺喜歡這部片子的。可是他給人留下了很多很多需要思考的東西,就像一杯茶,需要慢慢來品。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40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今日,我們觀看了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經過特殊的日記形式,向我們展示了1949年俄國發生的事情。這部影片講述了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重回法國家鄉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着這本當年音樂啓蒙教師克萊門特留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回味着教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我的記憶中……。

克萊門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可是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我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爲了一所男子寄宿學校的代課教師,那裏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犯過罪的、難纏的問題兒童。到那後,克萊門特發現校長以殘暴的手段管治這般問題少年,體罰在那裏司空見慣,克萊門特嘗試用自我的方法改變這種狀況,他明白學校沒有音樂課,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他利用晚上睡覺的時間創作一些合唱曲,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組織合唱團,但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最大的麻煩就是皮埃爾,皮埃爾擁有動聽歌喉,卻有令人頭疼的調皮性格,在克萊門特慢慢教導下,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合唱團越辦越好。而他卻被校長踢出了學校。不讓與孩子們再見。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讓人因爲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

它不僅僅告訴我們不管是犯過罪的還是問題少年,只要打開他們封閉的心靈,他們也必須能改好。作爲我更要努力學習,做一個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