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李爾王觀後感

觀後感2.81W

第1篇:李爾王觀後感

李爾王觀後感

李爾王觀後感範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李爾王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昨天晚上睡覺之前看了莎士比亞的悲劇故事 ———李爾王。 不知道別人讀後是什麼樣的感覺,每個人讀後應該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誰也不能去將莎士比亞這一偉大的悲劇故事去定性爲某一種思想定性,所以我對那些所謂專家做出的研究全是作爲參考的態度,尤其是不懂英文的專家。他們有自己去理解這篇文章的權利,卻永遠不能將其強加給每一位讀者。我建議每一位懂英文的讀者去用莎士比亞的原文讀一遍,因爲中文裏面多多少少會有翻譯者的一些思想感情。

莎士比亞這一著作確實有令人深深回味的價值!將其聯繫在我們當今的現實生活中也是非常合適的!它體現了一種人性的醜惡與人性的美麗! 莎士比亞是一個語言大師。在文章中,第一幕第一場葛羅斯特與肯特的一段對話,葛羅斯特就用了低俗語言,這種流行於社會底層的俗語,卻更能揭示葛羅斯特真實的內心世界,這種低俗語言的運用消解崇高,降低了高雅語言虛僞的自以爲是,起到了引導觀衆洞悉真實而遠離虛假的作用。 在第三幕第四場裏,李爾被兩個女兒驅逐出門以後,成爲無家可歸的流民,跑到暴風雨的'荒野,詛咒女兒忘恩負義。在雷電交加中,李爾對窮苦的人們喊道:“衣不蔽體的不幸人們,無論你們在什麼地方,都得忍受這種無情的暴風雨的襲擊,你們的頭上沒有瓦遮身,你們的腹中飢腸雷動,你們的衣服千瘡百孔,怎麼抵擋得了這樣的氣候呢?啊!我一向太沒有想到這種事情了。

安享榮華的人們啊,睜開你們的眼睛來,到外面來體會一下窮人所忍受的苦,分一些你們享用不了的福澤給他們,讓上天知道你們不是全無心肝的人吧!”在這個價值迷失的時代,李爾對整個社會貧富懸殊的憤怒和批評,表達了人們在傳統價值崩潰時代迷途的痛苦和尋求的渴望。莎士比亞在這裏向我們表達了人的激情,他以一個瘋狂國王所有的可怕威風怒號出來,同猛烈咆哮激動的自然相抗衡。這種激情和自然界的暴風雨親和成一體,使劇情悲憤達到高峯 故事中許許多多的現在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屢見不鮮的。 在我們身邊的官場裏,職場裏!爲了得到滿足自己利益的溜鬚拍馬的小人隨處可見,然而所謂的領導就喜歡這樣的小人,有多少剛步入社會的正義學子們,被這種風氣“感化了”,最終改變了自己立志已久正義之夢。不知道這是因爲現在的社會風氣造成的還是這就是人的本性。另一方面,都說養兒防老,可是又有多少的老人被自己的兒兒女女女拋棄,又有多少爲了爭奪家產的親兄弟,最後反目成仇!都說好人有好報,可又有多少好人得到了好報?還不是有許多壞人逍遙法外! 也許莎士比亞正是沒有能力去改變這種現象,才用紙和筆去批判。 很多人都說這篇文章些的好,可又有多少人從中感悟到了它的真諦,又有多少人認識了自己的錯誤與不足?又有多少人在認識自己的不足與錯誤後改變了自己。

第2篇:李爾王觀後感

這篇李爾王觀後感範文很重要,分享給你,希望可以幫到你。

張潔 2009020217 中文2班

理想人格的滅

——讀《李爾王》之我見

《李爾王》不是莎士比亞最完美的作品,但20世紀以來的衆多批評家都將其奉爲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首。《李爾王》並非莎士比亞虛構的,這個故事很早就流傳着,是莎士比亞將其從口頭傳說的簡單形式上升成爲戲劇藝術形式。在傳說中,《李爾王》擁有一個比較愉快圓滿的結局,但莎士比亞卻以悲劇來詮釋這個故事,這中間寄託了莎士比亞無以言說的理想人格。

《李爾王》是雙線敘說的戲劇。主線講的是年邁的英國國王李爾想要退休,決定將國土一分爲三,分別贈與自己的三個女兒。他讓女兒們用語言來表示對他的愛的多少,以此來作爲分得土地多少的依據。大女兒高納里爾和二女兒里根巧舌如簧,騙得了大片的土地。小女兒考狄利婭的情感樸實真摯卻因不善表達而沒有分得土地。所幸的是,法國國王慧眼識珠,迎娶考狄利婭成爲法國王后。退位後的李爾遭到了兩個女兒女婿的嫌惡和壓迫,最終被他們掃地出門。可憐的李爾幾近瘋狂,暴走荒原。與此同時,輔線講述的是李爾的臣子葛羅斯特伯爵父子。葛羅斯特受其狡猾陰險的庶子埃德蒙欺騙趕走了正直善良的大兒子埃德加。之後,埃德蒙爲了獲得自己父親的爵位在里根和其丈夫康華爾公爵面前告發父親,使葛羅斯特被挖去雙眼。葛羅斯特在埃德加的幫助下活了下來。高納里爾和里根同時愛上了埃德加。考狄利婭在得知李爾的遭遇後,舉兵討伐高納里爾和里根解救苦難中的父親。李爾在忠臣肯特和弄人的幫助下與考狄利婭會合。在戰場上,考狄利婭和李爾戰敗被俘。奧本尼公爵發現妻子高納里爾和埃德蒙的姦情,於是派埃德加和埃德蒙決鬥,埃德蒙被殺死。高納里爾和里根兩個雙雙死於爲埃德蒙爭風吃醋。由於埃德加的密令,考狄利婭在獄中被殺死。李爾抱着小女兒的屍體心碎離世。

在劇中,高納里爾、里根和埃德蒙虛僞陰險,心狠手辣,陷害欺騙自己的手足,甚至殘忍地迫害自己的父愛,是邪惡的化身。但事出總有原因,同樣是兒女,

爲什麼會對父親有如此大的差別呢?

法蘭西王: 這太奇怪了,她剛纔還是您的眼中的珍寶、您的讚美的題目、您的老年的安慰、您的最好、最心愛的人兒······

李爾王最初的計劃也是要在考狄利婭的看護下終養天年的。從這裏,我們能深刻感受到李爾分給三個女兒的愛是不平等的。而埃德蒙作爲格羅斯特的庶子,在很長的時間裏是被他的父親羞於提起,也是不被承認的。

愛德蒙: 大自然,你是我的女神,我願意在你的法律之前俯首聽命。爲什麼我要受世俗的排擠,讓世人的歧視剝奪我的應享的權利,只因爲我比一個哥哥遲生了一年或是十四個月?爲什麼他們要叫我私生子?爲什麼我比人家卑賤?我的壯健的體格、我的慷慨的精神、我的端正的容貌,哪一點比不上正經女人生下的兒子?爲什麼他們要給我加上庶出、賤種、私生子的惡名?賤種,賤種;賤種?難道在熱烈興奮的姦情裏,得天地精華、父母元氣而生下的孩子,倒不及擁着一個毫無歡趣的老婆,在半睡半醒之間製造出來的那一批蠢貨?好,合法的愛德伽,我一定要得到你的土地;我們的父親喜歡他的私生子愛德蒙,正像他喜歡他的合法的嫡子一樣。好聽的名詞,“合法”!好,我的合法的哥哥,要是這封信發生效力,我的計策能夠成功,瞧着吧,庶出的愛德蒙將要把合法的嫡子壓在他的下面——那時候我可要揚眉吐氣啦。神啊,幫助幫助私生子吧!

埃德蒙陷害哥哥埃德加的動機從人性的角度看,也是由於沒有得到足夠的愛而產生的恨。我們不能不感嘆,可恨之人,總有他的可憐之處。戲劇發展到後來,高納里爾和里根趕走了父親,埃德蒙陷害父親。這已經遠遠超出了讀者所能夠給予的同情範疇。這也不再是簡單的對愛的需求,而是一種極端個人主義的驅使。這樣的極端個人主義是當時文藝復興提倡的人文主義的膨脹,一種扭曲的體現。

李爾和葛羅斯特在劇中是遭到兒女拋棄的兩個可憐老頭。但是不得不說,這一切很大一部分是他們咎由自取。李爾原本是一個專橫暴虐、剛愎自用的統治者。最爲一個長期處於統治地位的國王來說,他聽慣了甜言蜜語,虛榮心極度膨脹。他聽不得考狄利婭的誠實的話語,惱羞成怒,將女兒趕出家門,最終導致了自己被另外兩個女兒欺辱。葛羅斯特與李爾同樣感情用事,缺乏理智的思考。他輕信

了庶子的讒言,不相信言辭木訥的長子的爲人。在沒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時,就做出錯誤的決定。這樣的人物形象是莎士比亞對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愚昧腐朽的一種折射。他們在劇中的遭遇,在莎士比亞的心中並不是真正的悲劇。因爲最後,李爾和葛羅斯特都發現了事情的真相。李爾在遭遇種種磨難後領悟到了更多平常人生的真理。

李爾 你以爲讓這樣的狂風暴雨侵襲我們的肌膚,是一件了不得的苦事;在你看來是這樣的;可是一個人要是身染重病,他就不會感覺到小小的痛楚。你見了一頭熊就要轉身逃走;可是假如你的背後是洶涌的大海,你就只好硬着頭皮向那頭熊迎面走去了。當我們心緒寧靜的時候,我們的肉體纔是敏感的;我的心靈中的暴風雨已經取去我一切其他的感覺,只剩下心頭的熱血在那兒搏動。兒女的忘恩!這不就像這一隻手把食物送進這一張嘴裏,這一張嘴卻把這一隻手咬了下來嗎?可是我要重重懲罰她們。不,我不願再哭泣了。在這樣的夜裏,把我關在門外!儘管倒下來吧,什麼大雨我都可以忍受。在這樣的一個夜裏!啊,里根,高納里爾!你們年老仁慈的父親一片誠心,把一切都給了你們——啊!那樣想下去是要發瘋的;我不要想起那些;別再提起那些話了。

這樣的改變對於李爾和葛羅斯特來說是一種昇華。即使最後李爾死亡了,也是在明明白白的情況下離開的。

相對於其他兩個女兒,小女兒考狄利婭是戲份最少的。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她是這場悲劇裏的重要角色。善良,誠實,理智,勇敢是考狄利婭的性格特色。雖然莎士比亞沒有花很多的筆墨正面描寫這位女主角,但是作家通過兩個姐姐的行爲突出考狄利婭的性格。劇本將兩個姐姐寫得越陰險狠毒,就越突顯妹妹的善良;姐姐越虐待父親,就越體現了妹妹對父親的愛。考狄利婭是莎士比亞筆下的理想人格。這個角色沒有缺陷,毫無瑕疵,幾乎是完美的。但我們都知道,這樣的人物是不會在現實社會出現的。這只是莎士比亞對於自己理想中的人格的塑造。魯迅曾指出“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劇中,考狄利婭的死亡是作家理想人格的破滅。這就彷彿做了一個美好的夢,夢裏有最完美的你愛的人,但是這個夢被戳破了。美好的事物輕易被摧毀,是的劇本達到了悲劇的頂點。

《李爾王》的悲劇給人一種淋漓盡致的痛,毫不遲疑的將傷痛一步步展現出來。這樣一種理想的破滅,是任何人都很難承受的傷痛。

標籤:觀後感 李爾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