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覺醒年代》第一集觀後感

觀後感3.07W

《覺醒年代》自2月播放以來,一直都有關注,也從頭到尾認真看完了整部劇集。自覺對那段歷史有了很大程度的瞭解,殊不知仍是浮於表面,深感慚愧。今天再觀看此劇,再次被觸動,內心深處某些東西好像一下子被點燃了。屏幕上,我看到了蓬勃朝氣,看到了謙謙君子。一句句先生,是尊師重道嚮往真理的理解;一次次握緊雙拳,是對黑暗思想和時任政府的憤慨;一場場慷慨激昂的演講,是啓發民智的叩門磚。

《覺醒年代》第一集觀後感

視線拉回100多年前,滿目蒼夷,民不聊生,破敗的國,貧窮的家。“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舟”。深受三座大山(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面臨亡國之危難,一批批仁人志士前仆後繼,蹈鋒飲血,意救中國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那是中國歷史的黑暗時代,也是孕育新中國最陽光最活力四射的時代。

在日本早稻田大學,陳獨秀結識青年學生李大釗。因爲二次革命的失敗,陳獨秀對政府喪失希望,認爲中國社會的根本問題在於普羅大衆的民智未開,思想落後。他毅然回到中國,探索國家新出路征途。他提出“二十年不談政治”,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創辦“新青年”,掀起現代中國思想啓蒙的新文化運動,喚醒了東方這頭沉睡的巨獅。

劇中李大釗替陳獨秀解困後,請教關於其發表的《愛國心與自覺心》,“國人無愛國心者,其國恆亡,國人無自覺心者,其國必殆。二者俱無,國必不國。”提到愛國要有立場,愛國不是空喊口號,愛國不光是感性的,發心的,它還是真理的,實踐的。青年人更要把“愛國”二字鐫刻在心間,流淌於血液,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在祖國培養下歷練,在立誓報國中成長。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引用“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的經典,意思就是告訴青年人要正確處理“大我”與“小我”的關係,要把個人命運同家國命運緊緊相連,要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短短的第一集,看着陳獨秀、李大釗、易白沙、郭心剛···、陳延年、陳喬年·……這些人物事蹟,就像翻看一頁頁歷史書,每一個人都不是無名之輩,每一個人都了不起,忠於人民,熱愛國家,追求真理。《覺醒年代》,重現的是歷史,覺醒的是靈魂。在網絡上讀到這樣一句段話,我覺得很契合地表達整部劇的中心思想:“先輩在看不見曙光的道路上摸索前進,尋找一劑良方救國。他們明知可能看不見新中國太陽的升起。吾輩使命只是爲後人鋪路搭橋,也仍堅定着信仰,將歷史的車輪往前推,爲那毫米,在荊棘中前行,九死而不悔“

以上是觀看《覺醒年代》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