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父母的覺醒》讀後感

讀後感2.94W

第1篇:《父母的覺醒》讀後感

《父母的覺醒》讀後感

《父母的覺醒》讀後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父母的覺醒》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父母的覺醒》,上好成長這堂必修課。

與《父母的覺醒》這本書分離已經是兩週以後了,這也是我第三次提筆企圖寫下我當下對《父母的覺醒》這本書的讀書體會。第一次是現場的分享,第二次是衛老師催交作業的時候趁興寫下了兩段文字後夭折了。事不過三吧,今天有時間坐在鍵盤前敲打敲打,說說此感。

去讀書會是蓄意已久的一種想法,看段老師每週發出的讀書會邀請,也看到段老師在追名逐利的今天能對心理教育如此的用心,衛老師的親身經歷又和這些附中版本的媽媽們如此吻合,而那些時間也正是自己空虛之餘內心表現一片慌亂。終於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的那一天緣份般地走進了讀書會,這段緣綿長情深。

初進讀書會的忐忑,沒有一個熟悉的面孔,不知道如何開始自己在這個團隊的重新呈現,遮掩着自己內心情緒的翻江倒海,終於很快就在第二次讀書會分享時含着焦慮和不安表露出來,情緒是不會騙人了,只有情緒纔是你真實的表達。到第三次再來讀書會的時候,已然不是原來的滿懷期待,竟然在來的路上會徘徊,他們是否覺察到我的情緒,他們一定會笑話我的不成熟,我不知道該如何再次融入。正如衛老師說的,收費本身也是一個約束,既然交了錢,也是應着自己的初衷而來,還是要面對的。有了這樣的想法,在以後的交流中,沒有了太多的顧慮,真誠地表達自己所想,共情於書友的分享,這一面面的鏡子在逐漸照亮我平淡的心靈,真的真的慢慢地會和這個團隊融爲一體。

接下來劇透一些自己的經歷吧,人生匆匆四十餘載,經歷於各種親情、友情、愛情,更多的是對社會的理解和認知,當亭亭玉立的十八少女展現於面前的時候,突然有一天,你不知道如何面對她,你不再瞭解她更多,她似乎已不再想依靠你的肩膀,甚至你畫下的路對她來說已不再寬廣。

孩子的彷徨和媽媽的無奈,甚至自責於自己曾經有無數次不經意中以愛的名義對孩子的傷害。這些日子過得確實是有些落魄,衛老師提醒我要注意自己的情緒變化,我努力把自己打開,找大學同學暢聊,找衛老師解疑,更多做的是充分的思考,我在很短的時間內象餓極了一樣在心理學知識裏尋找我想要的,也是對心理學的一種喜歡吧,曾奇峯的精神分析課程、《父母的覺醒》解讀、如何消除原生家庭的影響、楊瀾說、開講啦等有聲書籍。

我用行動告訴女兒媽媽在學習,媽媽在努力,每天裝出一副內心充實的樣子。可是當每一次關係的'轉機又會迎來一些新的小矛盾,就和考前突擊一樣,臨陣磨槍,看來還是會顯得不足,火候還是得慢慢的燉。當然我也不是不講道理的媽媽,能被女兒做爲知己深夜談話到二點,這真的是很難得的相處機會,平常裏性子急的我也需要在和女兒交流的時候大腦飛快運轉,體會她的不易和難處。看到女兒最近狀態越來越好,但對學習卻似乎沒有那麼上心了,一次次的想試探也被老公及時的制止了,我們要的是孩子真正的快樂和來自於她自己內心充沛的精神動力。於是我還需要不斷溫柔,耐心等待這香花開。

當孩子們都奮鬥在大學聯考前線的時候,我於上週帶女兒去了美麗的威海,劉公島上空藍藍的天,坐上纜車一覽城市與海的風景,和女兒提着鞋子來回走在海邊的浴場,現在想起來會激動起眼眶的淚花,這纔是我們真實的生活,有我,有女兒,有海,更重要的是還有無盡的言語。隨後,我帶女兒在濟南參加了大學畢業二十週年的同學聚會,我感動於當年的宿舍、食堂和小路,甚至我們在原來的教室、原來的位置召開的一場別開心面的主體班會,還有驕人的同學們一個個發自內心的感慨和祝福,女兒一直參與其中爲我們拍照,聆聽和體會於我們的感受之中,相信她會對自己的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所以此行無悔。

所有這些都和讀書會密不可分,兩個半月的時候足夠讓我發自內心的一些覺醒。女兒問我醒了沒有,我答,我會一直走在覺醒的路上。早上聽書的時候聽到這樣的一句話:家長迷亂,孩子如何清醒?所以我們學習,我們覺醒,我們努力,改變會慢慢的到來。很期待我們一起走在少有人走的路上的風景,攜手同行,來日方長,願你我如願前行。

第2篇:《父母的覺醒》讀後感

這篇《父母的覺醒》讀後感範文很有代表性,送給你。

《父母的覺醒》讀後感

《父母的覺醒》作者從心理學角度來探索、觀照父母與孩子成長過程中關係的方方面面,揭示了父母與孩子關係的真相,指引我們在養育孩子的神聖旅程中,穿越情感與精神的複雜地貌;其深刻的教養之道,不僅將孩子身體、思維、心靈的培養融爲一體,也讓爲人父母者得到充分的成長和享受。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父母自身問題的折射。作爲成年人,我們面臨的頭等大事就是將另外一個生命帶到人間,並且將他養育成人。不過,我們大多數人在完成這項任務時完全沒有把它當作一項嚴肅的工作去做。我們有多少人問過自己:“我爲人父爲人母的使命是什麼,我的教養理念又是什麼?在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我怎麼體現這些理念?

每個人都會把自己想象成最好的家長,絕大多數人確實做得不錯,對自己的孩子也抱有深切的愛。我們會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絕對不是因爲不夠愛他們,而是由於我們缺少一種爲人父母的覺醒意識。現實的情況是,我們大多數家長沒有意識到自己同孩子之間的互動規律;在家長和孩子之間,這種規律是固有地存在着的。

我們很少有人願意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覺醒;正好相反,大家對這個概念心懷牴觸。我們都懷有一種戒備的心態,不願意聽人家評價自己的育兒風格和方法;一旦觸及到敏感地帶,我們立即會作出反彈。正因爲如此,要想重新設計好同孩子的互動,首先要正視並重視這個問題。

父母缺乏覺醒,爲此,孩子將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過度的寵愛、過度的關注,這一切導致了許多孩子不快樂。這是因爲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我們會將自身的情感延續到孩子身上;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我們會將自己未獲滿足的需求、沒有達成的期望、沒有實現的夢想傳遞給他們。這種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情感可能會奴役孩子,削弱他們的能力;這種潛意識如果得不到徹底清理,就會一代又一代地滲透下去。

唯有覺醒的力量才能制止這種迴盪在家庭中的痛苦循環。

付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