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覺醒年代觀後感9篇

觀後感1.74W

覺醒年代觀後感1

覺醒年代觀後感9篇

“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裏奔馳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魯迅

我們並不缺乏無法紀念的歷史,可我們卻總是用吃喝玩樂來填滿生活。所有的懶惰與怯懦,都是從忘記歷史開始的,我們忘卻了來之不易,也忘卻了物力艱辛。

文學和藝術創作最大的作用就是鐫刻過去,啓迪未來,《覺醒年代》,近些年難得的劇作了。一開篇,就一瞬間好像又回到了求學時故紙堆中描述的那些舊時舊事,那個距離我們最近的最遠的歷史,那個時代的一首悲愴史詩。總是感覺那個時代的人都充滿了鮮亮明媚的人物性格,身處最爲屈辱至暗的時刻,卻能激情、沸騰、熾烈,好像地底的岩漿越是壓迫越是要噴發,隨着噴發流入闖入時代的冰流,激盪起滿目熱氣,滾滾洪流,永遠向前。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只憑一腔孤勇,仍能勇往直前向東去,向西去,去嘗試,以頭顱,以青春,九死不悔,單單冠以猛士,尤不足述其慷慨。

中國諸朝之變革,從來都不應該是華洋之變,古今之革。皆是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非洗經伐髓,不可治之。

讀書人,太平醫病,亂世醫國,承天景命殷憂啓聖。

什麼是美好啊?是一切耀眼,是顏色?是線條?是旋律?是,缺不全面。

最好的美好是時代,是歷史長河中,波濤洶涌裏翻騰的所有英雄人物,是所有籍籍無名,是驚天動地,是潤物無聲,是噴涌的熱血,是滿懷的淚水,是老懷雄壯,是少年意氣。

中華之國,千年不墜,榮之,辱之,沉之,浮之,不氣不餒,不驚不怯。

亂世出英雄,因爲他們的付出所以才換回了我們生活的安寧。

因爲他們對國家的熱愛,所以用最年輕的生命去譜寫出最不平凡的一生,請記住這些人吧,這些我們稱之爲先烈的年輕人。

“她不是“苟活到現在的我”的學生,是爲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

覺醒年代觀後感2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爲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爲貫穿,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訴了覺醒年代社會風情和百態人生。該劇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爲基本敘事線,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爲輔助線,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羣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深刻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

出生在和平年代,無法體會劇中所展示的那個年代的感覺,但能感覺到那段歷史時期真的是亂,保皇黨,革命黨,軍閥勢力,犬牙交錯,輪流上演,三年兩復辟,拿着馬尾當辮子,剪了又續上,續上再剪,真是一個動盪的年代。

劇中辜鴻銘是一個保皇黨,他在劇中的有句臺詞我印象很深,他說:“我的辮子在腦上,看得見,有人的辮子在心中,看不見。”辜鴻銘,號稱“清末怪傑”,精通九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在那個年代,竟然能有如此淵博的學識,着實讓人震驚。看來,無論外部環境怎麼樣,修身,提高自身能力,都是有一定可能的。

另外一個感想是,萬事萬物都有其發展的趨勢,逆着趨勢的勢力在大勢面前都會被碾壓的粉碎,雖然經歷了兩次復辟,但終歸還是走向了民主,這是大勢所趨。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就是實事求是,無論是處於什麼樣的境地,實事求是,從自身實際、和歷史趨勢出發,才能不被社會所淘汰。

胡適因爲一篇《文學改良芻議》得到了陳獨秀的關注和賞識,邀請他做了《新青年》雜誌的同人編輯,在新文化運動的思想啓蒙過程中,兩個人的思想觀念也都是比較統一的,到了劇末,卻分道揚鑣,只能徒呼奈何。人各有志,如果在前行的路上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應當雙手歡迎,攜手同行,當某一日誌趣不在同步,我們能做的不是強迫別人跟自己有一樣的想法,而是相擁而別,愉快的向對方道一聲:“珍重,有你陪我走的這一段路,很快樂,謝謝你。”

覺醒年代觀後感3

觀時代風骨,立鴻圖之志,追吾輩之號召。

故事的背景從新文化運動開始,講述了那個時代的思想啓蒙,不同思想流派在尋求救國之路中紛呈互映、相惜相爭,展現了革命英雄的使命擔當與俊朗風骨。以“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革命故事爲線索,展現了從《青年雜誌》創辦到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一段偉大的歷史進程。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爲中國尋找出路,進行種種探索和思想交鋒,清晰地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和中國共產黨創建的全過程。

革命、信仰、理想不單單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在荒亂年間,一切都是不穩定的,但是隻要有信念,就永遠不會被打倒!那個年代的青年,都有着偉大的信念。他們一腔熱血要救中國,可能他們知識儲備不足,但那些領頭人卻是有着偉大的使命擔當。一羣好兒郎,心繫着國家的命運,他們有着更遠的眼界,他們知道未來的走向。在一切都不穩定的年代,他們嘗試的每一條道路都是救國的方法,或許最終未必走得通,但是他們敢於嘗試,敢於挑起大梁,由於各種文化思想的碰撞,才能找到最適合的道路。如今,我們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那個模糊且未知年代,他們摸着“石頭過河”,又是何等的艱辛啊!陳獨秀創辦《青年雜誌》並立志創造一批新時代、新思想、新觀念的青年人,從根本上救中國。雖然得到普遍認同,但仍然不乏一些頑固派的阻撓,他們固步自封,堅持擁護孔子的三綱五常,不接受一切新的事物,他們這羣新思想的學者雖然跟保守派對立,但是他們並不反對古代的優秀文化及思想;而相比頑固派,他們卻不辨好壞,一味的求古,不分糟粕,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那個時代的“大家們”,都稱得上英雄,他們不僅有先進的思想、豐富的知識,更是有信仰和理想的革命英雄。

前輩摸着石頭過河,如履薄冰,後輩也要緊跟其後,不懼艱辛。我輩青年雖不需在戰亂中扛起國家大旗,但我們仍需要學習先輩的精神。每個時代的人有每個時代的任務,在當今和平的中國不需要我們青年扛槍上戰場殺敵護國,但是我們有着同樣的任務——強國。但國家最需要的不是空有一腔熱血的青年而是有真才實學的人才。我們國家飛速發展,在某些方面已是強國,但卻不是全面的,在這個靠才能的時代,我們最應該做的是科技強國。我們雖然不能像鍾南山、袁隆平、錢學森他們那樣偉大,但時代選擇了我們,培養了我們,爲了獲得時代的認可,我們應當努力學習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完成好自己的學業,爲祖國的建設儘自己的綿薄之力!     

征途漫漫,唯有奮鬥。短短几十年,新中國迅速發展起來,那些中流砥柱的老前輩已退下,我們充滿着一腔熱血的年輕人即將登上舞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志,則國志;少年獨立,則國獨立。我們要感應時代號召,擔起少年之責,實現強國之夢。讓我們用青春之我鑄就青春中國,把小我夢想融入大我情懷,將個人奮鬥的前進動力凝聚爲民族復興的時代經緯,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恢宏樂章!

2018級鍼灸推拿學本科二班

孫倍倍

覺醒年代觀後感4

全劇以辛亥革命後整個中國發生的大的歷史事件相連,向觀衆徐徐展開了近代中國思想文化碰撞變革的畫卷。以新文化運動爲主線,圍繞新文化運動講述了社會各階層代表人物思想逐漸覺醒解放的故事。其中,主要講述了陳獨秀、李大釗、胡適三位文學巨擘的人生經歷,同時也介紹了毛澤東、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熱血青年,從懵懂到覺醒的革命之路。

在那個戰火紛飛,各種主義思想滿天飛的年代,北京大學成爲當時各個流派文人的理想避難所,也使得北京大學成爲了宣揚新文化新思想的天然陣地;再加上蔡元培主張北京大學應該成爲思想自由,各種學術文化兼容並存相互碰撞發展的場所,不可避免的以陳獨秀爲首的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與以辜鴻銘爲首的舊文化的守護者發生了衝突。劇中並未用批判者的視角來描述這個有爭議的歷史人物,而是盡力刻畫其思想和個性。以現代人的眼光看,辜鴻銘的思想無疑是先進的,是符合現今社會的主流思想的。在北大講課時,他強調:“千萬不要以爲我們割掉了毛髮,穿上了西裝,滿嘴的English,洋人就會高看我們。恰恰相反,當一箇中國人西化成一個洋人的時候,恰恰會引起他們的鄙視。只有讓他們看到,我們中國人,有着他們與衆不同的文明和精神,他們纔會在心裏對我們有真正的尊重。”這與我們時下強調的弘揚民族文化不謀而合。誠然,在國家積貧積弱,被列強分割蠶食的背景下,國家和文化的革新是不可改變的歷史潮流,但辜鴻銘堅持宣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堅持中國的纔是世界的,他不希望傳承千年的文化有了斷層,丟掉很容易,再撿起來就很難了,這無疑是超越時代的眼光。他宣講的“中國人的精神”中關於“溫良”的闡述,真是令人叫絕。

他學貫中西,會9國語言,有13種博士學位,妥妥的“學霸”式人物。雖然他堅持的舊文化中有不可取的地方,但他說:“我辜鴻銘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娶在東洋、仕在北洋,但是我,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他多年海外生活的經歷使他明白西方文明中缺乏仁義,只知競爭,生搬西式的文化並不適合中國,一個有獨特靈魂的民族才能真正屹立於世界之林。

時代在發展,當時不適用的想法,並不代表現在不適用,我們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辜鴻銘雖然有着封建的外殼,但他無疑是一個有着超前眼光,熱愛民族文化,致力於宣揚民族文化,讓世界真正瞭解中國的愛國者。

另外,劇中人物的塑造非常成功,劇情凝練,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獻禮建黨百年的歷史劇,十分推薦大家觀看。

覺醒年代觀後感5

如果我有一部時光機……

一百年前的5月4日,滿腔熱血的中國青年走上街頭,通過遊行示威、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幹,誰幹?”那個年代,青年們智性勃發,血脈賁張,爲濟世救民,不惜捨身取義,慷慨赴難。愛國志士們用實際行動,演繹了最“燃”的青春,展現了最熱血的擔當!

站在一百年後的今天,沐浴着新時代的溫暖陽光,我想,如果能夠擁有一部時光機該多好,這樣就可以乘着時光機去穿越時光隧道,去穿過山河大海,去告訴那個年代的中國青年們,如今,山河無恙,歲月靜好,盛世如你所願。

如果擁有一部時光機,我要去追尋百年前的陳獨秀先生,告訴他一個世紀後,“德先生”和“賽先生”已不囿於一句口號,且早已深入人心。1915年,陳獨秀主撰的《新青年》創刊。《新青年》以科學與民主思想驚醒了長期被束縛在封建桎梏中的一代青年,因而成爲新文化運動的陣地,點燃了至今不滅的思想解放火炬。1919年5月,陳獨秀髮出了“要有相當規模的示威運動”,非人民“站起來直接解決問題不可”等口號,他在《每週評論》上連續3期出版了《山東問題》專號,詳細報道了北京學生愛國運動,順勢推動了全國運動的發展。期間,他還接連發表了多篇文章,提出“強力擁護公理”、“平民征服政府”等鮮明有力的口號,以及“直接行動,根本改造”的目標,爲運動指明瞭方向。一代宗師,仲甫先生,科學民主,二旗高擎,青年人視其爲精神導師,毛澤東贊其爲“五四運動的總司令”。“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100年後的今天,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面對實現百年夙願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當代青年責無旁貸,亦任重道遠。

如果擁有一部時光機,我要去追尋百年前的李大釗先生,去告訴這位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經過百年的傳承發展,馬克思主義已經在中國落地、生根、發芽,且正在以其獨特的姿態茁壯成長。1919年5月1日,李大釗幫助《晨報》副刊出版了“勞動節紀念專號”,這是在中國報紙上第一次紀念世界無產階級的節日。在“五四”前夕,李大釗的文章第一次把“直接行動”公開提出來,爲即將來臨的“五四”革命風暴發出了戰鬥訊號。在這期間,李大釗等爲了更好地指導學生運動和以工人爲主力的羣衆鬥爭,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並印成傳單散發。李大釗也因此成爲五四運動的直接指導者和參與者。李大釗曾這樣寄語中國青年:以中立不倚之精神,肩茲砥柱中流之責任……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在即將迎來新中國成立72週年、紀念五四運動102週年之際,願當代青年都能仰望星空,秉承先輩愛國之精神奮勇前行,並激勵自己:祖國須強大,吾輩當自強。

如果擁有一部時光機,我要去追尋更多的爲了人民英勇抗爭的五四先驅們,告訴他們,“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要不負人民重託,無愧歷史選擇,奮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爲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爲現實。”

“我是中國青年,我是祖國忠誠的兒女,百年傳承,今日到我,激盪未來,壯志在我,青春萬歲,強國有我”,當我們吹響新時代的青春號角,當我們喊出新時代的青春口號,百年前的前輩們,你們能否聽得到?

覺醒年代觀後感6

最近學校組織觀看《覺醒年代》,讓人感慨萬分,特別是一些文人,比如,李大釗、魯迅、蔡元培、陳獨秀等等。《覺醒年代》無疑是給觀衆帶來一場極其盛大的“歷史盛宴”,清晰勾勒出那個時代人們的現實生活和精神風貌,展現出了那個時代文人們不畏犧牲,追求真理,令人欣佩不已!

這部劇主要敘述了李大釗、陳獨秀和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別以及周恩來、毛澤東、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和趙世炎等青年追求真理的故事。

張桐扮演李大釗,於和偉扮演仲甫,候京健扮演學生時代的毛澤東……這強大的演員陣容,又給這部劇增加了看點!

仲甫的兒子陳延年、陳喬年,,兩個年輕人的演技超好,他們熱情奔放,又嫉惡如仇;他們善良忠實,又堅持原則……而在父親面前,又成了一個讓老父親放不下心的孩子。

《覺醒年代》中堪稱一代國士的蔡元培,北京大學的校長位子非他莫屬。北大之所以能成爲今天的北大,就是因爲有那些大師們的存在,比如:文學巨匠——魯迅;《新青年》的創始人——陳獨秀;還有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偉大革命家,思想家——李大釗;還有後來的胡適、劉半農、辜鴻銘、梁漱溟等學術權威性人才。

看《覺醒年代》就像在讀歷史,每一個人物都活靈活現,劇中大多人一出場便讓人肅然起敬,他們讓觀衆看起來有故事,有思想,有理想,有情懷,有教育。每一人都了不起,忠於人民,熱愛國家,追求真理。

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人,締造者,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時代急先鋒!

雖然有人認爲劇中人物不盡然是光彩照人傳播正能量的英雄人物,也有投鼠忌器的“小人”,劇中的辜鴻銘就讓人討厭至極,但在我看來,也不盡然,因爲辜鴻銘這個人是“老古董”級大師,他精通九國語言,學慣中西,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奇才,號稱清末之怪傑,說實話,論講洋文,論學術上的造諧,當時都沒幾個人比得上他辜鴻銘的。但是他還是走錯了一步,襄助張勳復辟,好在他讓北大師生有幸看到他的對“中國人的精神”的演講。他留着長辮子,在學生們看來,他封建,保守,迂腐,但在他自己眼裏,留長辮子是愛國。而在當時,很多從外國歸來的思想家又大力推崇國外的各種制度,免不了會有部分人失去對中國甚至中國傳統文化的信心,當然,辜鴻銘、劉師培、黃侃等人皆是如此。

這部劇滿屏的正能量,一點一滴皆是歷史,我認爲劇中的很多題材都可以納入學生的教材裏,好的作品就應該流芳百世,讓後輩們知道,有多少人用當初的前仆後繼,才換來一個新的中國。

覺醒年代觀後感7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空前慘烈的第二年,趁德國在歐洲分身乏術,日本加緊了在中國的擴張,在此前後,自二次革命失敗,孫中山等人被迫流亡海外。資產階級革命派無力把反帝反封建的鬥爭進行到底,國內政局混亂,人民痛苦不堪。內憂外患,再次將中國拋入風雨飄搖之中。

1915年5月9日,袁世凱下令同意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21條,根據這個條約,中國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利益,日本在中國南滿和蒙古東部享有特殊權利,日本獲得在中國多條鐵路建築權等等。北洋政府的賣國行爲遭到全國民衆強烈反對,全國各大城市如北京、廣州、武漢、青島等等都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上海碼頭工人舉行大罷工,宣佈抵制日貨。漢口、鎮江、漢陽、長沙等地的工人相繼舉行了各種抗議活動,拒不承認21條,誓雪國恥,表現出堅定的反對立場和強烈的愛國熱情。

在這個倭族趁機,逼我夏宇,中華民族危在旦夕的國亡人死之際,就應該喚起民衆的覺悟,振作民族的精神。如果把共和的思想灌輸給民衆,則必須推翻封建的思想,這便是覺醒年代的寓意。在這個年代,陳獨秀、易白沙、嚴復、李大釗等等,這些人便是要讓全國百姓思想從封建到徹底的覺醒。

“這一次我們真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強敵,這個強敵不僅強在武力上,更重要的,他還強在思想上和理念上,他們不僅有工業時代所產生的先進武器,他們還有資本時代所產生的先進理念和先進的體制,在他們面前,我們的制度落後了,我們的思想也落後了,一句話,我們的人落後了,這是我泱泱中華幾千年文明史上的第一次,所以我的結論是改造中國,首先要改造中國人的思想,提高中國人的素質,要想光復中華昔日之輝煌,首當其衝的要造就一代新人……我向各位保證,讓我辦十年報紙,全國思想都會爲之改觀!”

這句話說的是多麼有理有據,發自肺腑,慷慨激昂,直指人心,在這個大多數人都看來無藥可救的國家,陳獨秀卻沒有放棄他,還找到了關鍵“藥方”!

我們今天的一切如平安幸福,都應當感謝,感恩無數革命先烈們的奮鬥,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現在的平安幸福,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現在的繁榮昌盛!

覺醒年代觀後感8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今日正是春分,寒風呼嘯,幸而沒有下雨。離清明還有半個月,掃墓的人卻多了起來。路上車堵成一條長龍,公墓周圍聲音熱熱鬧鬧,這地兒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熱鬧。租住在鄉下農村,也就這段時間人氣多些。當然,車也堵些,也許上班會是個難事。

今天看完了那部《覺醒年代》,大結局裏黨終於建起來了。雖然早知道結果,但看劇更有代入感,更能體會先輩們開拓的不易。1921年,一個小黨誕生了;一百年後,這個黨有了一億多黨員。因爲這個黨,我們的國家翻天覆地,生活日新月異,一切都不一樣了。

以前的生活怎樣我不知道,說說自己能感受到的吧。很小的時候種田是件辛苦的事,純粹靠用人的體力去插秧,去收割,去打稻穀,那些在田地裏的時光想起來都是苦澀的。避不開的烈日,好像永遠抱不完的稻子,在田地裏跑來跑去,生活好像沒了希望;後來有了收割機,轟隆隆的機器一過,人就輕鬆了許多。

就是看個電視也難。以前都是看老式的電視劇,只有一個江西衛視,爲了看動畫片版的西遊記早早爬起來。後來有些村裏人家裝了衛星電視後就跑去蹭着看,不喜歡的也只能耐着性子看,看得一些人不開心,總是被關了電視。那真是一段屈辱的日子。但時間總會改變一切的,自己家也會有電視,能自由地換臺,看劇。

時代進步的例子不勝枚舉,這都是百年前建立的那個黨帶來的。看《覺醒年代》,比價注重偉人們在年輕時的經歷,看他們怎麼從一個平民成長爲大人物怎麼昇華自己的思想。深受啓發的一點是: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優秀的人總是互相靠近,互相吸引。在什麼樣的圈子裏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審視了一下目前自己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明白了眼下生活彆扭的原因。原來不是我不適應這個環境,而是這個環境不適合我。

好在一個人的時候更多,有時間自省自查,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下班的時間更能決定一個人未來的走向。總有人在默默努力。

覺醒年代觀後感9

《覺醒年代》是一部好的電視劇,如果你想了解新文化運動和共產黨成立前那段歷史的話。目前一共看了12集,有以下體會:

1、歷史人物總會在小節有些與衆不同,如劇中陳獨秀的出場:蓬頭垢面、衣服襤褸,撿別人不要的盒飯吃,當衆人討論得滔滔不絕時,鎮定鎮定自若,甚至臉上被別人吐口水時,也是很平靜。

2、陳獨秀是真狠,對自己狠,對原配的兩個兒子陳延年、陳喬年狠。

3、沒有蔡元培,就沒有北大的今天,北大的文科爲什麼那麼厲害,就是從那個時候提倡“兼容幷包”發展起來的。

4、要有所成就,必須打開自己的眼界。

5、小孩的培養,一定要經歷過吃苦。

6、毛主席寫文章真的是厲害,24歲往《新青年》投稿的《體育之研究》提出的“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令陳獨秀刮目,當即發表。

7、深扒了一下,陳獨秀的感情生活是傳奇的。一生四段感情:愛上親姐妹,之後與女醫生打得火熱,最後與比自己小29歲的女工共度餘生。男性歷史人物,總是精力旺盛,協調能力超強。搞文學創作的,大多需要新鮮來激發靈感。

8、想起《建黨偉業》的一個情節:1919年的除夕,毛潤之沒有回家,而是留守北大圖書館,通過看煙花把恩師的漂亮女兒楊開慧追到手了,成本小,收益大。同樣是過除夕,我們爭取到的太少。

9、合夥創業,志同道合遠沒有十個手指都能發揮作用的那麼重要。

10、覺醒年代,是一個好名字,寓意深遠,務必要對號入座。

標籤:觀後感 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