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多篇

觀後感2.59W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多篇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 篇一

這些天我看來很多關於新中國成立的視頻和文章,尤其是《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對我的觸動很深。

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經受了太多的屈辱與苦難。中國抱怨過,掙扎過,彷徨過,低迷過。國民黨一度依靠美國的幫助苟延殘喘着。但抱怨與謾罵趕不走列強,卑躬屈膝也贏不到尊重。

感恩所有爲新中國奮鬥的人們。感恩他們的獨立自主和艱苦奮鬥。新中國的成立,是靠無數像他們這樣有理想有擔當的革命先輩捨生忘死用血肉鑄就的。

世界上每一個超級大國的崛起都是依靠侵略與戰爭,只有中國的崛起是依靠和平和自己的努力。能生在今天的中國真的非常幸運。我們90後對戰爭的映像只來自文字與影像,這是我們的幸福,也是所有中國人的幸福。

生在新時代的我們除了感恩,也應該做些什麼。現在很多醫生都在抱怨制度,很多患者也在抱怨醫生。都期待國家做些什麼來解決醫患矛盾。

抱怨和謾罵除了加深誤會,解決不了問題。做爲新時代的醫生應該從自身做起,換位思考,善待身邊的患者,正能量和愛是會被感知到的,極端的患者只是少數,我們要用實際行動扭轉被媒體抹黑的形象。

還可以利用現在發達的自媒體,向社會傳達真實可靠的健康知識,傳遞善意的信號,讓人們看到還有很多優秀的醫生在爲人民的健康努力着。

世界很美好,但還不完美,我們可以做的還有很多。感恩前輩們爲我們創造的美好條件,新中國的騰飛仍然還需要我們的每一雙手,去創造屬於我們的中國記憶。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2300字 篇二

一部電影七個故事,這是中國電影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

七位優秀的導演聯袂創作,將七個短片合爲一體,將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70年的大事件娓娓道來。他們將自己對祖國的理解和情感融入電影中,最終爲我們呈現了一部笑淚縱橫,有溫度、有細節,同時具有歷史厚度的電影,這本身就是中國電影史上值得書寫一筆的事情。

創作團隊提出了“歷史瞬間,全民記憶,迎頭相遇”的創作思路,由創作者投入超強的專業能力和飽滿的創作熱情,由小人物看大事件,將普通人的命運融入新中國的歷史大背景中,讓大國小家的自豪感和煙火氣巧妙地融爲一體,一點一滴,勾起每一箇中華兒女對家國情懷的共同回憶。

細品滄桑裏的況味

令我哭起來的單元是《前夜》。

開篇沒多久,黃渤扮演的林治遠就用南方口音說道,28年革命,2000萬人的犧牲換回來的紅旗,我們能做的只有四個字——萬無一失。

28年革命,2000萬人犧牲,僅僅就這2個數字,就忍不住讓人熱淚盈眶。而我喜歡這個單元,並不是因爲它背後的宏大與豪情。

《前夜》作爲全劇的開篇,重現了莊嚴神聖的開國大典籌備工作,本來就是一件極富挑戰的事情。但導演摒棄了對宏大事件的敘述,而是選擇了一個最最細微的點——修理旗杆頂端的“阻斷球”——從而對真實的歷史事件加以還原,用最細微的元素告訴觀衆:小到電動升旗都那麼不容易,而新中國的成立,又該是何等開天闢地、創造奇蹟的偉大功業。

電影中,細緻入微的設計圖、精確到克的國旗重量、工程師愛吃的驢打滾、街坊鄰居家湊出的紅綢、故宮門洞裏溫暖的傍晚陽光,影片用最具象的細節刻畫,讓人們看到一場活着的慶典,一段活着的新中國歷史,一羣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革命者、建設者,這些生動的內容不僅能讓人們感受到歷史的存在,而且能讓人們觸摸到活着的歷史細節,讓人們相信歷史、被歷史感動、爲有這樣的歷史而自豪。

這些細節就是夾雜在歷史滄桑記憶中的況味。它不是假大空的豪情與口號,它是瑣碎的、具象的、溫暖的,是更多地下沉到“人”的身上,把對家國情懷的追憶,把對奉獻和堅持的銘記,用普通人能夠理解的方式娓娓道來。

回到獻禮主題,細細品味,新中國70年的滄桑鉅變,背後又何嘗不是無數人的堅持和努力,最終匯浪成海。

挖掘平淡中的詩意

讓我笑起來的單元是《奪冠》。

故事情節很簡單。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對戰美國隊。與此同時,上海的某個弄堂里人聲鼎沸,街坊四鄰圍着小男孩鼕鼕家的電視機看直播。但是因爲電視信號時好時壞,鼕鼕爲了能讓鄰居們順利看完比賽,見證歷史時刻,錯過了與青梅竹馬的小美告別的機會,沒能親手把禮物送給小美,而後者即將遠赴美國,天各一方。

鏡頭裏再現了大量上海里弄的生活細節,石庫門老式房子、小賣部門口兼做電話亭、燙頭穿睡衣的中年婦女、胖小孩在家門外吃西瓜。在上海80年代生活過的人肯定對上述畫面無比熟悉、無比親切。影片呈現出輕鬆愉快的喜劇色彩,同時又充滿煙火氣,真正做到了把鏡頭拉到普通人的身邊,把話語權交還給老百姓。

但如果僅僅是再現生活場景,那麼這個故事就遠沒那麼動人。“電影是生活,但不是庸常”,因而在呈現日常悲喜時,要能在平淡的生活裏挖掘到詩意,才能跳脫出當下被桎梏的情境,直至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在這個平淡的故事背後,是關於10歲的小男孩鼕鼕的成長故事,是關於責任,是關於承擔,是關於捨己爲人,也是關於時代楷模的感召力。即使10歲的鼕鼕還無法理解,他這麼做是爲了什麼,街坊鄰居對女排比賽的熱忱是爲了什麼,但是在那一瞬間,他披着牀單用盡全力支起天線的時候,是他的高光時刻。他的身影,讓我想起了想起了少時課本中學過的戰鬥英雄,想起了《悟空傳》裏的大聖,甚至想起了超人,這一刻,少年鼕鼕的形象頓時逃脫了生活的繁瑣和平淡,充滿了無懼無畏的英雄氣概。

徐崢導演所呈現的小人物喜劇的迷人之處,正是在於用心對生活中的人進行觀察與捕捉,挖掘生活中不起眼的角落裏深藏的美,併爲其賦予意義。

遙望大歷史的塵煙

令我百感交集的單元是《迴歸》。

0分0秒升起國旗,一秒都不能差。

電影中爲了完成這項任務,使用了三條故事線,分別是斡旋談判的外交官、負責升級的儀仗兵以及校對手錶的鐘表師,他們的故事,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繫,最終隨着時間線的前進,匯聚到同一個時間點、同一件事,那就是一秒不差地升起五星紅旗。導演使用的是她所擅長的多線程講述故事的手法。

但與同樣再現盛典的《前夜》單元相比,《迴歸》單元似乎又顯得有些平淡,它少了點情節上的戲劇性衝突,多了些紀錄片不悲不喜、平鋪直敘的質感。

品味這樣的故事,就得讓自己先回到那個時代的情境中,找出那個年代的時代故事和時代氣質。

也許迴歸這件事本身就自帶光環,在這個宏大的中西兼容的故事構架下,導演在片中直接使用了部分真實影像,用稍顯年代感的畫面,直接喚起很多人曾經親身經歷過的回憶。

香港警隊的警徽警服,英方官員的西裝革履,觀影者對於90年代港片、90年代香港的深刻記憶隨着劇情發展,再一次被喚醒。當國歌聲準時響起,當護旗手肅立敬禮,當維多利亞港上煙花絢爛,當遠處東方之珠的旋律漸漸響起,不用怎麼煽情,不用怎麼渲染,曾經真實存在過的期待、興奮、驕傲、激動就再一次與每位觀衆不期而遇,在歌聲裏淚盈於睫。

97年香港迴歸,本就是歷史時刻、全民記憶。

而如今,悠悠二十二載,任世間歲月輪轉,紅塵中萬家燈火依然。香港依舊,五星紅旗依舊,紫荊花旗依舊。

回首望,我與我的祖國永遠在一起,會唱國歌的人,祖國會帶他回家。

觀影結束,已是華燈初上,街頭巷尾洋溢着即將迎來國慶長假的和煦氣氛,樂觀、自信、踏實、輕鬆。回想電影中呈現的小人物大事件,那些奮鬥、犧牲、歡笑、淚水,不禁感慨,今天的中國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真是來之不易,應該十分珍惜。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無論從何種意義上來說,生活在今天的中國,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都是幸運和幸福的。我不由自主地、發自→←內心與電影中呈現的情感產生共鳴——感謝您,我親愛的祖國。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 篇三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每每聽到這首歌時,我就想到了《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

電影分別講述了開國大典、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女子三奪冠、香港迴歸、神州十一號成功着陸和70週年閱兵這七個小故事。每個小故事中的人物都以自身微薄的力量爲祖國創造了“財富”。

七個故事,七個不同的思想。在這七個感人肺腑的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開國大典、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和香港歸來這三個故事。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講述了一個普通的研究員在原子彈爆炸前用自己的力量阻止了一個可怕的事故,自己因此患上了絕症。走出了醫院後坐上那熟悉的公交車時碰見自己女朋友的所見所聞。

香港迴歸,洗刷了中國人百年的恥辱。香港迴歸時,7月1日0時0分0秒同時降下英國國旗,升起中國國旗。我國升旗手朱濤在7月7日0時0分0秒升起五星國旗,當五星紅旗在43秒升起時,中國人洗刷了百年恥辱。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廣場上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按下自動升旗按紐,五星紅旗緩緩上升時,這背後還有一個故事。自動升旗是由林志遠設計的。在離驗收時間58分鐘時,阻旗球壞了,他爭分奪秒,在最後一刻將阻旗球裝上。

一個小故事,講解一位“偉人”。他們對祖國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