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中國合夥人觀後感多篇500字

觀後感2.59W

中國合夥人觀後感多篇500字

有多少人曾滿懷憧憬有多少人背棄理想,又有多少人豪言壯志改變世界卻被世界改變,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希望你喜歡。

中國合夥人觀後感1

寒假時,出於對於黃曉明的喜歡,我觀看了《中國合夥人》這部影片。雖然這部影片片早在2013年便已上映,朋友也向我推薦過,可是直到這個寒假我才觀看了它。

電影開始於80年代,成東青,農村出身的土鱉,兩次大學聯考落敗,眼看就要屈服於當農民的命運,他最後一搏,背下整本英文字典,從明眸變成近視眼,第三次試考,考上燕大;孟曉駿,精英知識分子,強烈自信,內心認定自己永遠是最優秀的那個。八十年代的浪漫派,樣子俊朗,熱愛文學,一生夢想是當個詩人。這樣三個各走極端的人在燕大相遇,戲劇性的建立友誼,共同走過人生的變化。他們跟那個年代的大學生一樣,都懷抱着一個美國夢。但是,他們簽證的結果卻是兩個成功,一個失敗。失敗的就是成冬青,但最後,他們三個中只有孟曉駿去了美國。後來,成冬青和白手起家,辦起了英語補習班,而孟曉駿也在美國遭受挫折後回國了。他們三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創建了新夢想,後來,他們卻因爲公司的是否上市產生了矛盾,在自己的婚禮上說:“千萬別跟丈母孃打麻將,千萬別跟想法比你多的女人上牀,千萬別跟好朋友合夥開公司”。然而,在面對新夢想遇到的挑戰時,他們又凝聚起來,共同面對挑戰。

這部影片是一部勵志影片,雖然裏面的很多場景我從未經歷過,可能也不會有機會去經歷,但是當影片的結尾,一堆成功人士的照片放上來的時候,除了俞敏洪、徐小寧、王強,還有張朝陽、王石、楊瀾,甚至還有老乾媽,我還是震撼了,也產生了奇怪的共鳴。它裏面的場景似乎離我很遙遠,可是,青春是所有人都會經歷的,我的青春沒有他們那樣轟轟烈烈,但是也有我自己的特點

看着這部電影,我又想到了我自己,和成冬青一樣,我也來自農村,當然,現在比八十年代要好很多,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也在慢慢提高,農村的孩子上大學的機會大了很多。我現在是一名師範專業的學生,日後,我也將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站上講臺,爲學生講授知識。現在我在學習時也會遇到困難,但是,當一想到成冬青能從一個對於不會說英語的土鱉成長到一個一口流利英語的精英,他付出的努力最終得到了回報,那麼,我現在爲此付出的努力也會獲得回報。正如中國合夥人中的臺詞所說“我們只有在失敗中尋找勝利,在絕望中尋求希望”。

中國合夥人觀後感2

據說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但這電影裏面的價值觀還是有點爭議的。

嗯……根據這部電影和我國現在這狀況提出的“中國夢”是吻合的。裏面的“土鱉、海龜、憤青”實現他們的夢想。那根據我國的狀況還說,對於他們還說什麼是夢想?要實現什麼樣的夢想?電影裏面說的是“美國夢”,三人都想出國,最後夢想破滅了,去不了美國,他們就爲了讓更多的學子實現出國的“美國夢”來實現他們三人的中國夢。

我先說說裏面有點詭異的價值觀吧……看着電影讓我想到中國的“新東方”。但俞敏洪否認了這電影和新東方創業事實的吻合。呵呵……也許也是不認同電影裏面的某些價值觀吧。

從電影裏面的“抄襲”一事來說說。新夢想學校在英語考試試題上面抄襲了美國人的試題,在西方還是很重視知識產權的,我可以理解他們這樣做的無奈,但他們的一些做法有點“流氓”。呵呵……可能那時候的人就是這樣吧,有點魯莽,在談判時沒有認識自己的錯還據理力爭。美國也只是維護他們的權利,要求賠償,而他們的'做法更讓人啞口無言——“上市”。是的,最後是承認抄襲了,我們上市把盛世鬧大,美國能怎麼樣?最後有美國人問其真正上市的理由是什麼,他們給出的理由就是:我只有上市了,纔會在美國引起重視和轟動,你們才能尊重我們。呵呵……這理由真讓人哭笑不得,在西方的價值觀裏面,只要你遵紀守法,不做傷害別人事情,在道德的層面上你能安分點,你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所以贏得尊重和上市沒有關係,難道你很有權有錢就能引起別人的尊重嗎?這種價值觀和中國融入世界主流的價值觀是違背的。這可不是中國夢,是狹隘的民主主義。

這種狹隘的民主主義還體現在海龜的兩次去美國,第二次去美國的那種心理,是不是帶點“報復”,到西餐丁,當年海龜在那做兼職,第二次去了,讓餐廳女僱主伺候他。還有買下實驗室,以海龜的名字命名實驗室的名字,只爲了出氣,這樣就能得到美國人的尊重嗎?只不過是用錢罷了。

還有個片段不長,但估計挺讓人激動的,就是新夢想辦成功了,錢是滿屋子飛,“有錢啦!哦……有錢啦!哈哈……”這場景,原來評論是否成功就是有沒有錢?我有錢就是成功?所以這價值觀至少我是不認同的。

中國合夥人觀後感3

看《中國合夥人》我又幾度落淚,不光是爲了自己,更多的是爲了創業者而流淚!

我給這個片子打80分,雖然內容有點虛假造作,畢竟它是對創業者的讚歌!

對於現實中的中國,這種讚歌確實是太少了!

沒想到陳可辛的以新東方爲原型的《中國合夥人》電影,受到票房追捧,幾天內票房已經過億元了。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不得不出來發言說:自己沒有電影裏描寫的那麼窩囊!

對俞敏洪的這句話,我作爲創業者和曾經的新東方的學員(2002年曾爲考取北大國際MBA在北京新東方上過GMAT班)感同身受:俞敏洪的創業過程肯定是比電影裏描寫的精彩的多,但也更苦逼的多,否則,他絕對不會寫出新東方的校訓爲: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電影畢竟是藝術和爲了抓眼球,把新夢想(新東方原型)美國上市再創作成一個爲了贏取中國人尊嚴的戰鬥未免太戲劇化,但符合中國人的心理需求,給人以類似霍元甲、葉問等打敗東洋鬼子一樣的假High和高潮。

看看片尾的令人感動的創業者羣像:馬雲、王石等等,很多都是80、90年代的創業出來的,那時候,機會是挺多的。片尾的文字“他們的故事,也許會成爲你們的故事”,我看了不是感覺勵志,而是感覺有點悲催,因爲,這種故事在當今社會,發生的概率不是越來越多了,而是越來越少了!那些創業者已經英雄遲暮,但由於社會階層固化板結,官二代、富二代橫行,還沒看到新的、層出不窮的“自古英雄出少年!”

新東方的俞敏洪的創業是被現實逼出來的,我的創業是被自己逼出來的。我看了一本書,這本書裏的一句話深深地刺激了我,讓我義無反顧、一路堅持到今天。

這句話分享給大家,就是:過程的趣味重於結果的已知

中國合夥人觀後感4

《中國合夥人》主要講述了“土鱉”版黃曉明,“海歸”鄧超“憤青”佟大爲爲了改變自己的命運,爲之奮鬥。都想去美國,改變自己,改變世界。最後三人攜手創辦培訓學校實現“夢想”。

“土鱉”

在影片中,“土鱉”版黃曉明自始至終都懷抱着一個美國夢。他努力攻克英語,當然也想過不少歪點考託福求籤證。可回回都跟他說“拜拜”看見好友出國圓夢,他失望透頂。無可奈何只好留下當老師,但也以失敗告終。雖說他是從農村來的,但那兩個人比不上,爲啥呢.?因爲他有一個韌勁,執拗的性格,不畏犧牲的精神,執着的信念: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對他來說無論經歷過多少磨難,都必須成功,即使不擇手段。所以我們應該學習他,永遠打不死的“小強”精神。

“海歸”

在三人之中孟曉駿是第一個去美國的人,也是他們出國的代表,他有一腔熱血,在朋友面前總是裝模作樣,狐假虎威。厲害堅定地的說他不會回來的,但內心十分脆弱背身後卻淚流滿面,泣不成聲。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而到了美國的他卻一直在實驗室餵養小白鼠,不被重用。後來又遭辭退。使他跌入人生低谷。在美國找不到工作,只能落得在餐館做零工。不僅如此還是一個連小費都收不起的零工。;然而一個老太太的一番話激勵了他。“我相信你,年輕人,你有潛力。相信,多年之後,她還是員工,而你將不一樣。”讓他明白了子想要的生活看。重振旗鼓。

“憤青”

追求浪漫自由的王陽,在大學期間一直肆意的揮霍青春,泡洋妞、寫情詩、打羣架等等,還爲洋妞放棄了去美國的機會,結果卻被洋妞甩掉,從此一蹶不振,因成冬青的幫忙,重新振作起來,並與成冬青一起爲教學而奮鬥,在面對成冬青與孟曉駿爭執時,一碗飯喚醒了他的心,讓他明白什麼纔是真實的生活,什麼纔是幸福,走出了洋妞的陰影,選擇了相貌平平的女職工結婚,因爲他明白了生活的真諦。

影片的結局很圓滿,卻讓我想到了現實生活的我們缺少他們這堅持不懈的態度,可能一個小小的打擊,就讓我們泄氣了。《中國合夥人》再次激勵我們同學爲了夢想執着追求!

中國合夥人觀後感5

《中國合夥人》讓我看到了那個追尋美國夢成風的年代,懷揣夢想的一羣年輕人是如何在現實與夢想中找到那個平衡點的。劇中充斥着那個時代追夢的感動與辛酸,或者更多的是無奈。這部電影把一些東西感情具化了,把夢想寫的很概念很具體,這或許就是藝術來源生活又高於生活,但是細細品過,卻總有那麼些許的細節跟語言打動震撼着我們。劇中人物性格迥異,成冬青一個典型的貧苦出身,土鱉比屌絲更加形象,但是在現實社會中又是充滿堅毅與執着的創業成功者形象,人物很鮮活,有自己的懦弱也有自己的堅持。孟曉駿張揚激進與自尊心極強,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處處碰壁,恰恰襯托出成冬青的“土鱉”—保持穩健。而王陽表現的則是中庸的形象,文藝憤青,三個人中間的調停人與潤滑劑。

那個年代告訴他們什麼是夢想——美國,卻也在無情的擊碎着他們的夢。有的人夢想成真,有的人夢想卻照不進現實。但是上帝卻永遠是公平的,他爲你關上一道門的同時一定會爲你打開另一扇窗。正如片中所說:夢想是什麼,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我們只有在失敗中尋找勝利,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在他們眼中有夢想並且堅持就是幸福,無論這夢想是被現實綁架亦或是永遠到不了的“遠方”,這是我明白的第一點。

其次這個電影讓我懂得了什麼是友情,什麼是君子之交。逐夢路上有那麼一兩個志同道合或者是臭味相投的人是多麼幸福的事情。這個感情不需要太多語言,不需要太多煽情的經歷,只是隨着歲月靜好,許多事情就這麼發生了,感情就這樣不期而遇了。不論你發生什麼,總會牽着那麼幾個人的心。有一天你覺得感情淡了,緣散了,但是隻要你需要,你有困難了,它還會來到——泛泛之交,生死相隨。這是我明白的第二點。

中國合夥人觀後感6

影片的結尾,放了一堆成功人士的照片,除了俞敏洪、徐小平、王強,還有張朝陽、王石、楊瀾,甚至還有老乾媽(=。=)事已至此,眼眶終究還是溼潤了,不是那種強烈的感動或者悲傷,而是一種很奇特的共鳴。那就來說說這奇特與共鳴吧。筆者90前,離電影裏講述的那段青春距離挺遠的,那樣的裝扮,那樣的校園,那樣的圖書館,一切都是如此陌生。我也從未想去美國,更是從未碰過託福、GRE。大學四年,好似每天都在吃喝玩樂,閒來看看揹着單詞地苦逼室友,空時去圖書館在一堆啃書人中間翻着《國家地理》。至於新東方,那更是毫無交集,哪怕新東方熱早就傳遍了校園的每個角落,就算同窗好友時不時拿那些老師們笑話作爲談資,“學渣”依舊自由自在,懶得去進步。而我的周圍,好像鮮有心存“共同”“理想”的夥伴,創業二字離自己實在太遠,我碼我的字,你上你的班,來去自在,兩袖清風。以上是我能回憶起的大學時光,和電影裏表達的,截然相反。可讓人意外的是,就算是《致青春》的歲月看似離我的校園生活更接近,但它並沒有讓我有所感觸,反而是這部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兒的《合夥人》,反而是沒有在我的青春裏呆過的陳可辛,把故事說進了心坎裏。它好像是一針雞血,開始讓我有些心生羨慕,原來自己的大學生活,少了那麼多的情懷與拼搏。我不後悔,但我卻爲之嚮往。說回看片的那天,放映罷了,前前後後響了三遍掌聲,觀衆紛紛與陳可辛導演分享了看片的感受,神奇的是,從50後到90後,居然個個都能從電影裏找到自己或者自己身邊人的影子。一個老伯激動地說:我兒子當年在美國就是這麼的苦啊!被開除了,然後一個人走在街上,哭得不行了才往家裏打個電話……一個90年的小姑娘感慨地說,電影裏的那一首首有關青春的歌曲,實在是勾起了校園的回憶……我說,電影裏有一句臺詞深深地撼動了我,具體記不得了,大致是:如果皺紋最終會刻到你的額頭上,那就別讓它爬到你的心上。吳君如調侃陳可辛,她說這部電影完全沒進步,水準一下回到二十年前,但在我看來,這次的迴歸,有笑有淚,令人欣喜。即便你沒有經歷過着一切,但依然會爲這三個男人的夢想叫好;即便三個合夥人的英語發音實在是很”屌絲“,但依舊不會阻礙荷爾蒙的迸發;即便有《致青春》在前,看完《合夥人》後還是覺得,這才叫真正的致青春。因爲,青春不是帥哥美女的專屬,不是一代人的專屬,青春,屬於每個人,哪怕你是個二愣子,哪怕你是個純屌絲,哪怕,我就是不愛背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