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中學生中國人合夥人觀後感

觀後感3.15W

中學生中國人合夥人觀後感

《中國合夥人》講述了三個來自不同家庭背景、有着不同愛好的年輕人成東青、孟曉駿和王陽,因爲意外結識併成爲好朋友,爲了心中的美國夢共同努力的故事。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中學生中國人合夥人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中學生中國人合夥人觀後感1

看《中國合夥人》我又幾度落淚,不光是爲了自己,更多的是爲了創業者而流淚!

我給這個片子打80分,雖然內容有點虛假造作,畢竟它是對創業者的讚歌!

對於現實中的中國,這種讚歌確實是太少了!

沒想到陳可辛的以新東方爲原型的《中國合夥人》電影,受到票房追捧,幾天內票房已經過億元了。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不得不出來發言說:自己沒有電影裏描寫的那麼窩囊!

對俞敏洪的這句話,我作爲創業者和曾經的新東方的學員(2002年曾爲考取北大國際MBA在北京新東方上過GMAT班)感同身受:俞敏洪的創業過程肯定是比電影裏描寫的精彩的多,但也更苦逼的多,否則,他絕對不會寫出新東方的校訓爲: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電影畢竟是藝術和爲了抓眼球,把新夢想(新東方原型)美國上市再創作成一個爲了贏取中國人尊嚴的戰鬥未免太戲劇化,但符合中國人的心理需求,給人以類似霍元甲、葉問等打敗東洋鬼子一樣的假High和高潮。

看看片尾的令人感動的創業者羣像:馬雲、王石等等,很多都是80、90年代的創業出來的,那時候,機會是挺多的。片尾的文字“他們的故事,也許會成爲你們的故事”,我看了不是感覺勵志,而是感覺有點悲催,因爲,這種故事在當今社會,發生的概率不是越來越多了,而是越來越少了!那些創業者已經英雄遲暮,但由於社會階層固化板結,官二代、富二代橫行,還沒看到新的、層出不窮的“自古英雄出少年!”

新東方的俞敏洪的創業是被現實逼出來的,我的創業是被自己逼出來的。我看了一本書,這本書裏的一句話深深地刺激了我,讓我義無反顧、一路堅持到今天。

這句話分享給大家,就是:過程的趣味重於結果的已知。

中學生中國人合夥人觀後感2

共同體的運作不可能一帆風順,危機總會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出現,不可避免,所以讓共同體存續最重要的不是預防危機,而是讓共同體有良好的自我修復能力。因此,如何提升共同體的修復能力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

傳統的中國人講城府,愛面子,不喜歡輕易講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如果在合作前不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完全披露出來,那麼共同體就會產生異化現象,從而使共同體的走向偏離成員的人生夢想。成東青、孟曉駿、王陽在合作新夢想時就是如此,他們相互之間根本不知道參與新夢想的真實動機和目標,三人直到決定分道揚鑣時才說出實情,尤其是孟曉駿在美國的遭遇。設想如果他們在新夢想成立之初,就將這些真心話全部說出來,並作爲制訂政策的依據,我想要麼沒有新夢想,要麼不會有危機。

王陽在其婚禮中告誡大家“不要和朋友開公司”,其實很有道理。中國是個熟人社會,朋友更是熟人中的熟人。所以朋友間的合作總是偏重描述願景,而忽視規則。其實規則像藍圖一樣,是促使共同體成員都朝着推動共同體目標實現的方向進行選擇的機制。所以,規則必須事前制訂,而不是在危機發生時。如果危機來臨再去制訂規則,那麼規則不管如何制訂都將使至少一方的預期受挫,從而破壞了共同體存續的根基。

當然即便合作之初有了規則,也未必總是相安無事,如果規則缺乏預見性和沒有規則後果同樣。所以,應當由精英成員作爲規則的設計者,因爲只有他們纔有這樣的能力。另外,有了好的規則,還要設法提高改變規則的成本,朝令夕改同樣等同於沒有規則。

不過,沒有契約精神,再好的規則都形同虛設。

《中國合夥人》有點像當年的《非誠勿擾》(電影),故事雖然平凡,但涉及的問題深刻,因此能夠引發大多數人思考,儘管一部電影不能給我們有效的方法,畢竟發現問題纔是解決問題的前提,這也正是這部電影的偉大之處。

中學生中國人合夥人觀後感3

從小想着長大後改變世界!但是當自己真的長大了,就覺得我們是被這個世界改變了!

生活中很多夢想,生活中很多挫折,生活中很多無奈,我們倔強的在生活中過着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們兒時的理想如今已是支離破碎了!美好的願望,總是被這個社會改變了!

不是我不明白,是這個世界變化快!從山溝溝裏出來的哪天開始,我的.世界已經開始被改變了!但是自己全然不知,還欣欣然的攥着改人生的夢想!也是從那一天開始,我跟生活做着鬥爭,我跟社會較着勁,只爲完成那兒時的夢想!但是夢想也會改變,夢想也只能是曲線的去完成,所以你不得不爲了生活而開始改變自己!

聽過一個故事: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我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當我現在躺在牀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爲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也許吧!但是如今的世界是改變不了的!只能是爲了適應這個世界自己做改變而已!最近,看了兩三遍<中國合夥人>有很深的感觸!我們都是在被改變的人!大概訴說着60一代的創業歷程吧!鼓舞人心,心潮澎湃!有人說,以前的創業環境好,機會多,才那麼容易成功!但是我覺得不是這個理由!我覺得,是他們改變的快!他們迅速的改變以此來適應這個世界!並且伴隨着艱辛,伴隨着汗水,伴隨着諸多的困難,所以他們取得了成功!

我不想若干年後,我後悔某一件事情我沒有堅持下去!我不想後悔某個機會我沒有抓住!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代表人物!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機會!如果有人錯過機會,多半不是機會沒來,而是因爲機會過來時,沒有一伸手抓住它。善於捕捉機會者爲俊傑。但是有多少人成了俊傑呢?

機遇從不光顧沒有準備的頭腦,弱者坐待良機,強者製造時機。我們必須創造屬於我們的機會!機會也是有成本的,所以往往我們要放棄很多自己不願意放棄的東西,來得到這個機會!舍與得之間我們要做出抉擇!往往一個抉擇就是你人生的分水嶺!裏面有句話說得很好:人在逼於無奈的時候做出的決定,往往都是最正確的。

80後,時下流行的詞語!這個社會是有機會的!從改變自己開始吧!

中學生中國人合夥人觀後感4

蘇梅的人生夢想是去美國。爲了她的美國夢,作爲一個女孩兒選擇深夜獨自在圖書館看書,在自己的蠟燭用盡後,有膽量主動與一個素不相識的男人頭碰頭地共享燈光。這些細節無不昭顯着她去美國的強烈願望和堅定決心,爲了這個人生目標她早已對任何風險放任不管。對此成東青心知肚明,他也明白想繼續和蘇梅在一起就必須一同去美國。於是,在努力幫助蘇梅去美國的同時,他自己也爲了獲得美國簽證百折不撓,使出了渾身解數。然而悲劇的是,蘇梅成功了,他卻未能如願。在這樣的境況下,唯有蘇梅放棄留在美國的夢想,完成學業後回國發展兩人才可能在一起。然而,蘇梅儘管對背叛如此真誠而癡情的成東青充滿了自責和內疚,卻仍未改變自己的人生目標,併爲了實現她的美國夢,堅定地在美國和成冬青之間選擇了美國,拋棄了成東青。這不能怪蘇梅,畢竟美國纔是她的夢想,纔是她認定的人生方向和幸福根基,任何一個有理性的人都不會爲了一時之快而作出令自己後悔終生的決定。

其實,理想也好,夢想也罷,都完全是私人事務,誰也不要指望改變別人的理想,因爲改變了別人的理想意味着改變了她的一生,改變了她幸福和快樂的標準。成東青最大的失敗就在於,他遇到了一個有夢想且對夢想堅定不移的人。

蘇梅是隻理性的天鵝,不是天鵝肉。成東青的忠誠和真心確實讓蘇梅感動,但感動作爲一種本能永遠不可能成爲人生抉擇的依據。

中學生中國人合夥人觀後感5

截止到現在,我看《合夥人》至少有3邊了。

第一遍是在網上看的搶先版,第二遍是是之前公司在端午節以福利的方式發放的電影票,雖說影院小了點,不過絲毫沒有影響到這部影片在情節,臺詞,音樂,情感上煽動和靈魂上的衝擊。第三次是在前些天突然感到些許迷茫的時刻,特意翻出來回味一下前兩次帶給我的激勵和震盪。

整體感覺就是,中國人的出國夢很殘酷,面臨社會劇變,改革下人們的出路也很殘酷,很多失敗和尊嚴的喪失逼出了成功,而這些成功者也總在回顧、反省、時刻警醒着自己,爲了自己過去的屈辱而奮鬥着。說得出口的、說不出口和最終說出來的都一樣殘酷和讓人激動。電影的細節讓我動容,成東青在功成名就後依然拿着老式的諾基亞手機撥電話,說明他還是保有內心那份淳樸和厚重,這是生活不曾改變的,雖然他已經從一個很傳統靦腆的普通人,變成了很會講笑話,很會推銷、演講和講課的大老闆。

電影中有一個細節讓我想起了我的過去,成東青在學校教書時,死氣八咧得追着主任的兒子教英語,餐桌上當他婉轉甚者是很卑微羞愧的想向主任要一點補課費時,主任那一派自命清高、瞧不起人又覺得對別人是很大恩惠的樣子,不但講了一堆不給錢又冠冕堂皇的大道理,還侮辱性的給了幾個吃剩的餃子作爲最實惠的回報,不免讓人看了心酸。這種事發生在九十年代初,但我想這種愚蠢又可笑的做法可能至今還沿用在那些有點權力和身份的人身上。這種讓接受者感到莫大痛苦和侮辱的行爲,確實能給人很重的打擊,能改變人們對這個階層、地位乃至周圍社會的看法,進而形成一種特定的價值觀,這更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