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電影《你的名字》觀後感

觀後感1.51W

電影《你的名字》觀後感

《你的名字》觀後感1

看過巖井俊二的電影《情書》的人,估計都會對電影尾聲,女藤井樹翻看學生時代的書籍,在扉頁看到男藤井樹畫的她的肖像的場景而感到唏噓不已:如果當時,他們其中任何一人敢說出“喜歡你”三個字,就不會若干年後的遺憾與緬懷了。是的,愛是需要說出來的。

《你的名字》日文原名是“君の名は”,雖然是字面意思的直譯,但更準確的意思,應該是“你叫什麼名字?”,是的,就是這麼一句簡單到不行的疑問句,卻成爲了整部電影的主軸。

導演新海誠在接受採訪時說,他創作這部電影時的一個情感動力是日本發生的3.11大地震,那場天災讓他感受到人生有着太多的不確定性和未知。

面對這份未知,新海誠給出的辦法是:說出來!對,喜歡上一個人時,就大膽問:你叫什麼名字?我喜歡你!我想,這並不同於西方教育語境之下的強調個人主義的主動表達,而是更具有東方人思維特徵的一種不捨:我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因此我珍惜眼前的一切!

這種不捨,當然不止愛情,它對親情、友情都是適用的,正因爲我們珍視這些感情,所以我們不能混混沌沌地讓它們平白無故地消逝不見。很多人說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會想結婚,但今天也看到有人在看了電影之後想分手,但換個角度看,這些情緒或許都是發自內心的,即便就一剎那而已。

週末了,不論你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甚至一羣人去看這部電影,我都建議你跟着這部電影一起“呼吸”,一同追尋內心的那份不捨。

《你的名字》觀後感2

說到近期讓人最印象深刻的電影,絕非新海誠的《你的名字》莫屬。作爲動畫電影愛好者的我自然也不會錯過這部電影。

簡單來說,故事描述了男主角瀧和女主角三葉,在某天開始兩人只要在睡覺或半夢半醒時就會靈魂互換,但當回到自己的身體醒來後卻什麼也不記得,像做了一場夢一樣。然而很快的他們就意識到這件事情。於是他們開始在彼此的手機留言,記錄自己做了什麼等,漸漸地也變得習慣於這種身體切換的情形。後來,瀧想要尋找三葉,卻發現三葉所住的小鎮早在3年前就被每逢千年就會造訪地球一次的彗星給摧毀了,而三葉也在那場災難中罹難。原來互換靈魂的是現在的瀧和3年前的三葉。得知這一事實的瀧決定要幫助三葉和小鎮的居民躲過那次的災難。過程中三葉也知道了這事實,最後也成功使鎮民躲過那場災難。

過了5年,恢復真身,且不再互換靈魂的瀧和三葉早已不記得這件事,也忘了對方。然而心裡卻依稀記得要找尋某人,只是不知道這某人是誰。直到在偶然的一次機會下,瀧與三葉遇見了彼此,心裏滿是熟悉,最終在此刻,雙方向對方問到:“你的名字是?”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除了因爲它每一個場景都很漂亮,故事富有青春感,男女主角間感人的羈絆之外,這部電影其實也探討到了有關生命的問題。裏面有段情節我覺得還蠻特別的,某天三葉和奶奶一起到神社時,奶奶提到了「結」。根據奶奶的描述,「結」代表着時間的流動,在電影中以結繩來表現,而當「結」斷裂時,亦代表着時間的流逝。另外,我上網查了一下,原來新海誠導演曾說這部電影其實也跟日本311地震有關,那顆逐漸靠近地球的彗星,彷彿在暗示着:災難隨時都可能會到來。然而電影是美好的,現實中的我們不會像電影中的主角一樣,當時間流逝之後,當生命逝去之後,還可以再重來。我們都無法預計我們的生命什麼時候會結束,就像電影所表現的一樣,災難隨時都可能會到來。如果沒有好好把握時間,一旦錯過了就無法再重來了。同樣的,總有一天我們的時間都會過去,然後走向死亡,我們基督徒應該將自己的時間與生命投資在哪裏呢?歌羅西書3章1-4節教導我們不要去思念地上的事,而是上面的事,因爲最後我們的生命將會與基督一同在上帝那裏。

「結」在電影中除了代表時間之外,其實也代表了人與人之間,人與神社所供奉之神之間的連結。這讓我想到,我們跟上帝之間的關係是十分重要的。我們跟祂之間的連接堅固嗎?在生命結束之時,我們可以很坦然來到祂的面前嗎?地上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暫,然而上帝卻賜給我們在祂那裏有永恆的生命。我們選擇在世上度過怎樣的生活,跟上帝之間的關係如何,也決定了我們最後是走向永恆還是毀滅,而機會只有一次。

所以,人生不能重來,讓我們盡情地爲上帝而活吧!

《你的名字》觀後感3

週末時,我觀看了日本的票房冠軍電影——你的名字。

電影的開頭,輕鬆的基調,歡樂的氛圍,風景如畫的小鎮和川流不息的大城市,交織出一個個夢境。

一切的一切都從夢境開始改變。

夢中的三葉進入了瀧的身體,過上了她一直想要的東京生活;而夢中的瀧則進入三葉的身體,變成了一個帥氣的女生,勇敢地面對所有流言蜚語。就這樣,他們不定期地在夢中交換身體,並給對方留下當天的日記,用文字互相交流。電影中的這一部分非常有趣,同一個身體卻是兩個不同的人格,三葉變得時而內向膽怯時而勇敢帥氣,瀧也變得時而神經大條時而溫柔體貼,這對他們各自的生活都產生了非常有趣的影響,更是讓他們的朋友感到困惑。

兩個人從未相見,兩顆心卻不斷靠近,他們鬥嘴,嘲笑對方,在時空之間不斷地穿越,互相交流也互相影響,但他們始終沒能相遇。

隨着彗星的接近,故事不斷髮展,瀧突然意識到好像再也沒有類似的夢境了。他開始懷疑一切,懷疑這夢中的故事究竟是夢還是事實,夢中的那個少女到底存不存在。爲此,他踏上了尋找那個夢中小鎮的道路。

然而事實卻註定兩顆心無法靠近。原來夢中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空間的穿越,還是一個時間的穿越。三葉是三年前的少女,而瀧是現在的少年。

夢中澄澈蔚藍的天空,波光粼粼的湖水都還在,只是原本的小鎮再沒有了人們的歡聲笑語,只剩下一個巨大的隕石坑。

然而一種執念指引着瀧一點一點靠近三葉,他們終於明白,這個夢的終極意義是試圖拯救整個小鎮的居民。

故事的最後,他們共同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拯救了小鎮。三葉終於在災難之中活了下來,來到東京生活;瀧也同樣一直在東京繼續生活。但是他們卻互相遺忘了夢中的故事,忘記了那個不能忘,也不想忘的名字,只是隱隱記得一直在追尋的那個人。

不同於新海誠其他的故事的結局,最後的最後,車站的回眸,樓梯上的.擦肩而過,八年的時光,他們終於找到了似曾相識的感覺,我雖然忘了你的名字,可我還記得尋找你。

如果櫻花掉落的速度是每秒5釐米,那麼我該用什麼樣的速度才能與你相遇。如果彗星墜落的速度是每秒3萬米,那麼我該用什麼樣的速度奔跑,才能拯救你。

聽說電影的靈感來源於日本的一首和歌:“夢裏相逢人不見,若知是夢何須醒。縱然夢裏常幽會,怎比真如見一回。”

我想,瀧和三葉的故事就像彗星一般,彗星隕落在地球,從天際劃過最美的弧度,瀧有了三葉,三葉卻永遠不在。時光倒流,瀧在神靈的幫助下見到了三葉。

黃昏,不是白晝亦不是夜晚,是我努力記住你的名字,那是他們的第一次相見,掌心未寫完的字讓他們忘記了彼此的名字,可他們從未忘記要在人海中尋找對方,他們總能一眼就認出對方,認出熟悉的回憶。

彗星見證了這個跨越時間與空間的故事,也連接起了兩人的緣分,瀧和三葉,也像世間兩顆孤獨的彗星,不斷尋找着對方,努力地回想着,你的名字

影片散場後,看着滿天繁星,我想,我們都是世間一顆孤獨的彗星。

《你的名字》觀後感4

看完第一遍480P的流出版,來寫點感想。由於目前國內只能看到480P,畫面什麼的就先不談了,這次只來談一下劇情方面的感想吧。當然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大量劇透,沒有觀看的觀衆就別看下去了。

交換身體是《你的名字》的一大賣點,而觀看了之後則發現前半部分交換身體的劇情絕不單單只是性別互換這麼簡單。最近研究了不少關於男女互換(佔用)對方身體的ACG作品,其中與《你的名字》最像的大概就是一本叫《明天,我會死去。你將重生。》這樣一部輕小說,這部輕小說講述了男主發現自己每隔一天身體就會被一名死去的女生佔用的故事,並且兩人通過用日記來交換信息的方式也與《你的名字》很像。

當然,《你的名字》單單男女交換身體這部分劇情就要遠比這部輕小說要複雜的多,不然也不會獲得如此高票房的成績,這裏舉這個例子只是像庖丁解牛將《你的名字》男女互換身體的這個部分一一拿來分析。之前還追過一部名爲《思春期的苦澀變化》的漫畫,也是講男女之間交換身體的故事,不過這個交換是永久,並且伴隨思春期的成長故事的刻畫更注重在男女有別的方面。《你的名字》與《思春期的苦澀變化》另一個不同在於,《思春期》交換身體的男女主角本來就是同學能互相見面,而《你的名字》則是男女主角不斷再相互尋找。

關於尋找這個主旨我們先按下不表,先來說說交換身體的另一層含義。交換身體意味是以別人的身份代表別人來生活,在《你的名字》中,女主三葉作爲偏遠小鎮中的巫女,憧憬東京渴望東京的生活;在東京生活的男主瀧則是標準的都市人,過着庸碌的生活。這裏讓我想到《圍城》裏的經典臺詞“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來。“男女互換身體的日常總是十分有趣,《山田君與7位魔女》日劇中的飆演技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不過《你的名字》的賣點和主旨僅停留在這裏的話,也就不會票房成績如此出色了。

異地戀永遠是新海誠作品的主旨之一,或許這和新海誠過往的經歷有關。在《星之聲》中地球與宇宙的距離,《秒速5釐米》中那彷彿永遠到不了種子島的列車,一次又一次告誡人們異地戀的悲催。尋找也同樣是新海誠永遠的主題,無論是《秒5》還是《你的名字》,在主題曲歌詞中總是一遍又一遍的反覆出現尋找,而我把她成爲“村上春樹式的尋找”。

新海誠的作品從《她和她的貓》開始,就充滿了村上春樹的韻味。只不過在《她和她的貓》中,那調調更接近《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而《秒速5釐米》與《你的名字》,則更接近村上式的尋找。新海誠在這兩部作品中都很喜歡用男主乘坐地鐵的鏡頭來象徵都市人的迷失,而這迷失又和尋找相對。這裏很容易讓人想起《挪威的森林》的結尾,渡邊一邊呼喊綠子一邊在思索“我現在在哪裏。”同時《你的名字》中三葉與瀧互相尋找對方的劇情,以及交替視角的敘事也十分像極了村上的《1Q84》,同樣是帶有一些奇幻色彩,無論是《1Q84》中的兩個月亮還是《你的名字》中流星的一分爲二。

都說《你的名字》是《秒5》的另一個結局,交換身體拯救小鎮的劇情則更接近《雲之彼端》具有更多浪漫主義的色彩,而在結局中同樣是用了不能再用的結婚戒指的鏡頭,預示着曾經喜歡的人已經結婚而自己則心裏還尋找着另一個她(他),依舊孓然一身。只不過在《你的名字》中瀧和三葉最後還是相遇相認了,如同《1Q84》中尋找對方多年的真吾與青豆一樣,原本彼此只活在對方的夢中,而這一刻他遇見了百分百的女孩。

最後要談一下忘記“你的名字”的象徵意,個人觀點是覺得新海誠通過忘卻喜歡的人的名字這個設定,把這段愛情模糊化、概念化,這樣更容易讓觀衆產生代入感。從《秒速5釐米》最後的擦肩而過到《你的名字》回眸落淚,這些年來作品的結局變化也似乎反應了新海誠個人的心境變化。

看着身邊昔日舊友一個個結婚,或許我們無法與她(他)交換身體,我們依舊可以在夢中感受她(他)的存在,並且期待在電車、在人海、在街口,遇見自己夢中的那個她(他)。

《你的名字》觀後感5

動畫作家新海誠導演動畫電影《你的名字》日前公開最新海報,另外影片還首次公開了神木隆之介與上白石萌音配音的主人公瀧以及女主角三葉的形象。

新海誠導演因《雲之彼端,約定的場所》而走紅,憑藉《秒速五釐米》奠定了在觀衆心中有着獨特風格的形象,此次的《你的名字》是繼《言葉之庭》後3年再度創作的新片。影片講述在深山田舍生活的女高中生宮水三葉某天夢見了在東京生活的男子,而在東京生活的男高中生立花瀧也夢見了自己未曾去過的深山中的女子。兩位從未見面的二人相遇,一段少女、少年奇妙物語隨之展開。

影片的人設是由《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見的花的名字》的田中將賀擔當,作畫導演由曾創作過《千與千尋》、《幽靈公主》的安藤雅司執筆,可以影片集結了日本最高峯的三位動畫人士。在新曝光的海報上,分別站在左右兩側的二人似乎發現了對方的存在,給人一種難以言喻的距離感。

配音瀧的神木隆之介是新海誠導演作品的粉絲,“看到瀧在片中劇照後,我很期待能夠純粹地完成這部作品。瀧是在都市生活中的普通高中生,但如何表現這種‘普通’卻不是易事。一句句說來說去的臺詞如果不細細考量來表現就很難成爲這個角色。”而配音三葉的上白石萌音也表示:“我是第一次看到瀧和三葉的面孔,兩人的表情都尤爲豐富,讓我想早點來演繹她。在《你的名字》中存在的角色絕對受人喜愛,今後我也會更加愛着,能夠爲這部作品貢獻綿薄之力也深感榮幸。”

《你的名字》講述的是現代戲,所以在配音演員上需要有年輕人身邊的影子,新海誠導演對兩位配音大加讚賞道:“我是想要那種在普通中透露優秀的氣質,用青春清新的嗓音展現,我認爲兩人都做到自然的流露。”

《你的名字》觀後感6

終於得空看完了新海誠導演的《你的名字》。

不同於《秒速五釐米》片段式的講述,《你的名字》將夢與現實交織融合在一起,以“交換身體”這一新的方式展現在觀衆面前。乾淨澄澈的天空,鄉村田園式的清景,絢爛的彗星尾焰,都讓這部電影深深印在觀衆們的腦海中。

而令我極爲佩服的,是新海誠對時間的虛化處理。“時間”是人爲創造的,是人們爲了證明事物變化過程而選擇的一種描繪方式。而電影中,新海誠將時間虛化了。兩位主人公的相遇跨越了三年的時間軸:男孩認識的是三年前的女孩,女孩憧憬着三年後的京都。即使是地鐵相遇,也只是一個人的欣喜,在同一個世界的兩個不同時間點,他們真實地存在卻又真實地錯過。其中一段,兩人在夕陽下第一次跨越時間短暫相遇,想要寫下彼此的名字,卻終究沒有寫完,男孩留給女孩的,不過是手心的一句:我喜歡你(反過來便是男孩的名字)。

新海誠使人們面對這樣的場景時,除了揪心還在思考:男孩與女孩的名字是什麼?時間洗禮後,他們互換的身體記憶漸漸模糊。茫茫人世如何尋覓?八年光陰過後,他們於地鐵站相遇,凝望進彼此眼中時,名字對於他們來說,是否真的那麼重要?

佛語曰:“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在虛化過後的時間與空間中,男孩女孩不曾記住彼此的姓名,但他們記住了深刻在心底的思念,只是淡淡的一個念想:“我是不是忘記了什麼?我在尋找什麼?他(她)在哪裏?”當他們擦肩時,不需要解釋便明白“你是我要找的那個人”。

原來所有的遺忘都是我們自我欺騙的產物,認清這一事實後,生命原不會剩下些什麼。但新海誠以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兩個字:珍惜。

春山如黛,垂柳畫橋;白雲出岫,倦鳥歸巢。當男孩鼓起勇氣轉身拉住女孩:“我好像在哪裏見過你——”兩人眼眶微潤,異口同聲地問:“你的名字是——”

影片結尾的處理十分感人,兩人在相遇中結束全片。電影結束,屬於我們的生活卻沒有結束,在時間的洪流中我們只是渺小的一份子,但我們仍可以珍惜每次相遇的緣分。

時間敵不過的,是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