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歷史題材電視劇《跨過鴨綠江》觀後感2021

觀後感1.48W

歷史題材電視劇《跨過鴨綠江》觀後感2021

《跨過鴨綠江》觀後感如何寫?觀看《跨過鴨綠江》的目的是爲了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作爲中華兒女這既是對英烈最好的告慰,也是對勝利最好的紀念。下面小編爲大家收集整理了“歷史題材電視劇《跨過鴨綠江》觀後感2021”,歡迎閱讀與借鑑!

《跨過鴨綠江》觀後感1

看完這部李峯的《跨過鴨綠江》,可以看出我們中國人和美軍現代化裝備的優越作戰能力的懸殊,但是我們沒有一箇中國人害怕。看完真是熱血沸騰,爲先輩們致敬,向中國人民最優秀的兒女組成的英雄軍隊致敬。這是一場改變世界歷史的戰役,中國人大勝。整個世界,包括中國人自己,都被這巨大得令人難以置信的勝利震驚了。

1949年10月1日,中國歷史上的這一天也得到了很多國家的承認,比如蘇聯、南斯拉夫、波蘭、民主德國,這些社會主義陣營各國都承認了新中國,雖然還沒有得到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承認,相信離那一天也不會遠了,1949年10月1日這一天的到來對全中國人民是激動地、經久不衰的。雖然新中國成立,但是我們還是有很多技能需要學習,比如敵人有空軍,所以劉亞樓;林彪四野原參謀長、第十四兵團司令,現任中國空軍第一司令,他培養出來的空軍讓美國驚訝。新中國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就要開始,我們要獨立、自由、民主,我們還要富強起來,與此同時還要徹底解決臺灣、西藏問題完成中國統一,新的藍圖在眼前展開,帶領我們走向未來。

1950年6月29日因朝鮮戰爭爆發而國際局勢瞬息萬變,那些天,全中國剛得到解放,還在歡天喜地的老百姓又沉浸在對美國的憤怒情緒中,但中共中央表面一片反常的寧靜景象。只有真正的老兵才知道這是一種大戰前特有的寧靜,這種寧靜中正積蓄着雷霆,在寧靜中,重大的決策在醞釀、在成熟。正當解放臺灣的準備種子加緊進行時,朝鮮戰爭爆發了,現在怎麼辦?如果在東北備戰,準備介入朝鮮,用於解放臺灣的機動兵力就得抽出來,解放臺灣非推遲不可,蔣介石就會喘過氣,再打臺灣就難了。以新中國當時的各項條件,兩個戰略方向只能選擇一個做重點準備,到底選南還是選北?事關中國的國家利益與安全,牽扯到整個世界局勢的變化!

1950年7月6日,調整國防戰略部署推遲解放臺灣,組建東北邊防軍。這個決策如此英明,以至於任何一本研究抗美援朝的書籍都要濃墨重彩的將它大寫一筆,而它又是如此重要,以至於後人重新審視那段歷史發現,這個決策依據決定了整個朝鮮戰爭的結局,並對中國的安全和整個世界歷史都產生了極爲重大和深遠的影響。

朝鮮戰爭開始的時候,人民軍經歷了漢城戰役、水原戰役、大田戰役、洛東江戰役。直到洛東江戰役戰敗後,美軍一直在攻打北朝鮮,北朝鮮快堅持不住了,金日成開始求救中國,中國高層經過三次的會議決定出兵援朝,由彭德懷掛帥出征,消息一傳出,十三兵團司令部立刻一片歡騰。

在新中國剛剛解放一年的時候,中國人毅然的加入抗美援朝的戰爭中,中國軍在行軍中遇到的困難我們難以想象,當時的中國沒有空軍、海軍,僅僅靠一雙腳走了一里又一里的路,我們沒有保暖的衣服,沒有裹足的鞋子,但是我們有一顆堅定的心。中國兵是打不死的神,他們同樣是能夠被炸彈、炮彈、子彈燒得渾身焦黑,咋得四分五裂,打得渾身是洞的凡人,但是,這是一支由中國人民最優秀的兒女組成的英雄軍隊,這支軍隊充滿了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莊嚴樸素的正義感,只要這支軍隊有一個人還活着,他就會去戰鬥!

中國歷史上經歷了很多的戰爭,朝鮮戰爭已經過去了60多年,朝鮮戰爭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我們得以生活在沒有戰爭的世界裏,要感謝先輩們打下的江山,我們的生活沒有戰爭、飢餓、瘟疫,要感謝打下的一片江山,這次戰爭讓西方國家認識到我們中國,更讓全世界對中國有更全面的認識。我們這一代人要好好守護這個江山,爲了給我們的後代留下更多的財產,我們要愛護環境,保護好先輩們用生命守護的祖國。

《跨過鴨綠江》觀後感2

這幾天在看跨過鴨綠江電視劇,被志願軍的精神和犧牲深深得感動着,他們確實是最可愛的人,他們爲了祖國的和平,很多人永遠的留在了朝鮮,上甘嶺戰役中,那些在坑道中咬着牀單死去的傷員,那些一聲都不敢發出痛呼的傷員,黃繼光,邱少雲,一個個鮮活的在我的腦袋中來回浮現,幾乎數次淚流滿面,最近我經常跟父親爭論,爭論人性中的自私,爭論天下皆爲利,兩個人爭來爭去,現在我真爲自己的淺薄和無知感到羞愧,但是其中我覺得欣慰的是,我說我愛我的祖國,愛這個社會,即便現在的社會有很多人,很多現象都不值得去愛,但是,我們的父輩用自己的鮮血爲我們換來現在的生活,我有什麼資格不去愛她,與守護她呢,我的祖國人們勤勞,勇敢,聰明,努力,我又有什麼資格去嫌棄她們呢?

父親老是說覺得活着真沒有意思,又說他活的也夠本了,家人不懂,抱怨父親說這樣的話至子女於何地,不懂現在的生活這樣富裕,這樣平穩,爲何老是覺得活着沒有意思,而我突然好像稍微有點懂了,父親出生在1955年,他的三爺是烈士,他的爸爸從小就被日本人綁在吊繩上要他說出三爺的下落,父親因爲生在烈士的家庭倍感驕傲,從小接受的都是這種精神,他的父輩的犧牲是爲了實現真正的社會主義,爲了讓每個人都能平等的活着,所以在父親的心目中,利益反而淡化,人性中的自私在這種大無畏的面前也不值得一提,所以我的爭執,我說的人性中的自私和涼薄他不是不懂。他是更加嚮往那樣的生活。

最可惜的是父親這一輩子沒有當兵,爺爺死的早,家裏沒有壯勞力,他作爲家裏最大的孩子,必須和奶奶頂起這個家,他的一生,平淡安寧,但他心中一股火,一股精神,這股精神不在乎他是不是軍人,不在乎他能拿到多少錢,不在乎他現在吃什麼東西,住什麼房子,在家人輪番勸說和洗腦下,孤獨的支撐,倔強的站着,這就是我的父親,你說他傻麼?不,那些爲了抗戰勝利的人們都是這樣的,有這樣的信仰支撐着,纔有了我們今天的生活,這個多麼寶貴,而我一度想要去改變他,再一次爲自己的無知而感到羞愧。

現在社會發展太快,快的我們早就不提革命前輩,早就沒有了犧牲自我的精神,人性中的自私,趨利避害的本性,以及高速發展的社會,每個人都在想多掙點錢,多兩套房子,無可厚非,人的本性,但如果有一天國家需要我的話,我會二話不說的獻上我的生命。

《跨過鴨綠江》觀後感3

他們用寶貴的生命,頑強的毅力,視死如歸的精神換來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貪於玩樂,虛度光陰呢?作爲新時代的中學生,祖國的未來,我們應該肩負起我們的責任。好好學習,掌握淵博的知識,學習先進的技能,樹立責任感,具有凝聚力,時刻準備着報效祖國,成爲最有用的人。我很喜歡林肯說過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你才能磨鍊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而進入更高的境界。”

古往今來,有無數像志願軍戰士那樣的人,在祖國危難時刻不懼艱險,挺身而出。而今天,在中國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有一個名字,每一次聽到都會覺着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就會滿懷希望,就看到了光明,他就是鍾南山院士,我們敬愛的鐘爺爺,一位84歲高齡的老人。他曾在17年前擊退了肆虐的非典。如今,國難當頭,他肩負着全民族的希望,義無反顧奔赴武漢,與病毒賽跑,與生命賽跑。自己扛住危險,把安全帶給全國人民。他是偉大的“逆行者”;他是全國人民的定心劑;他是我們的超級英雄,堅定而無敵。

可是我們的鐘爺爺也會累,國之危難讓他憂心忡忡,艱鉅的工作讓他滿是疲憊。我在網絡上看到了這樣一張圖片:在趕往武漢的列車上我們敬愛的鐘老睡着了,燈光照着他早已花白的頭髮,那飽經風霜的臉上眉頭緊鎖。他的眼鏡還架在臉上,電腦屏幕仍然是工作狀態。這張圖片,讓全國人民心疼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老人。到底是什麼力量支撐年邁的他如此超負荷的工作呢?當然是鍾老的愛國信仰,無私的奉獻精神。這纔是我們應該去學習,去敬佩的偶像。我們應該心懷和鍾老一樣的信仰:愛國。

富裕、無憂的生活,讓現代中學生的我們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到底學習是爲了什麼?今天,我們的偶像用實際行動爲我們回答了這個問題--爲了國家,爲了國家面臨危險時,我們有能力盡自己的一份力,這纔是我們學習的信仰,也是我們每個人存在的意義。

目標再遠大,也要從小事做起。我們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耐心整理好每一條筆記,勤奮背好每一篇課文,嚴謹對待每一道題……前有周總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今有我們“爲中華之安全而讀書”。刻苦學習,終有一日我們也能像我們的偶像那樣報效祖國。

他們是楷模,是榜樣,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們永遠敬佩和學習。

《跨過鴨綠江》觀後感4

電視劇《跨過鴨綠江》首次全景式、史詩般展現了抗美援朝戰爭及抗美援朝運動,展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的崇高風範,謳歌了黃繼光、邱少雲、楊根思爲代表的志願軍指戰員不畏強敵、英勇鬥爭的戰鬥精神,反映了中國人民不怕難、不信邪,團結一致的精神風貌。

電視片從70年前朝鮮戰爭爆發的“不期而至”,到美軍冒然干涉朝鮮內戰,將戰火燒到了中國邊境開始講述。值此危急關頭,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於1950年10月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歷經艱苦卓絕的五次戰役、針鋒相對的停戰談判,粉碎“絞殺戰”、抵禦“細菌戰”,最終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浴血奮戰贏得偉大勝利,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於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最終用偉大勝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通過電視片,我們再次重溫了當年黨中央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定;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以及鄧華、洪學智、秦基偉等一衆高級將領,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英勇指揮、浴血奮戰。首戰兩水洞、激戰雲山城、會戰清川江、鏖戰長津湖、阻擊鬆骨峯、血戰上甘嶺,這些籠罩着硝煙和炮火的壯烈戰爭場面再次震憾和洗禮着我們。黃繼光,邱少雲,孫佔元、楊根思、趙先友、王海、毛岸英這些記憶中的英雄兒女、“最可愛的人”,再一次感動着我們,甚至淚流滿面。我們更不會忘記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的19萬7千多名烈士們,爲了祖國、爲了人民、爲了和平獻出了寶貴生命。

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始終發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爲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爲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爲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跟隨電視片的,我們銘記歷史、歌頌英雄、接受教育、經受洗禮,更重要的是深入思考、深刻總結、汲取力量,面向未來。作爲一名紀檢幹部,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工作上,更需要繼承發場偉大抗美援朝精神,銳意進取,推進工作。

危急又顯砥柱中流。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施有力的戰爭動員和正確的戰爭指導,採取邊打、邊穩、邊建的方針,開展了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運動,全國各族人民舉國同心支撐起這場事關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偉大抗爭,再一次顯示了我們黨無與倫比的領導力、組織力、動員力、決策力。“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這裏的關鍵是“組織起來了”,而這正是體現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價值。

十八大以來,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鬥爭中,中國共產黨同樣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向黨內頑瘴痼疾開刀,以雷霆萬鈞之勢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釘釘子精神把管黨治黨要求落實落細,清除了黨內存在的嚴重隱患,化解了黨面臨的嚴重政治風險,正本清源、撥正船頭,保證全黨沿着正確航向前進,對黨、對國家、對民族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作爲紀檢戰線上的一員,更需要在紀檢工作中自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領導。紀檢機關作爲我黨的政治機關,必須始終堅持強化黨的全面領導的根本原則,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

爲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偉大的精神,源於堅定的信念。面對美國這個世界上的頭號強國,面對新中國剛成立後百廢待興的局面,要下抗美援朝這樣的大決心,極爲不易。但爲了捍衛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爲了維護祖國和民族的尊嚴,“什麼叫祖國?當我們跨過鴨綠江,看到戰火的時候,我後背就是祖國。”一位老戰士在回憶自己當時參加抗美援朝的情形時如是說。志願軍戰士們越過鴨綠江,穿過叢林,翻過山嶺。他們不知道自己面對的將是什麼,只知道自己的身後就是祖國,就是自己要保衛的家鄉。這種愛國主義信念,既是對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堅定維護,也是對生養自己的土地和人民的真摯熱愛;既是對祖國和民族尊嚴的認同與自豪,也是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人民幸福的使命與責任。

正是愛國主義信念,革命忠誠精神,反侵略的正義感,在全國形成了同仇敵愾、戰勝一切困難和強大敵人的無窮力量。銘記偉大勝利,推進偉大事業,作爲一名紀檢幹部,必須要有愛國、爲民、正義的情懷和堅定信念,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爲民謀利,爲民盡責,爲民擔當,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爲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才能夠激發出無往而不勝的強大力量。

“地陷進去獨身擋,天塌下來隻手擎”,這是抗美援朝中耳熟能詳的《英雄讚歌》中的一句歌詞。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我們看到聽到感受到最多的就是一個個志願軍戰士的英雄形象。志願軍將士在武器裝備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面對強大而兇狠的作戰對手,身處惡劣而殘酷的戰場環境,拋頭顱、灑熱血,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他們冒着槍林彈雨勇敢衝鋒,頂着狂轟濫炸堅守陣地,用胸膛堵槍眼,以身軀作人梯,抱起炸藥包、手握爆破筒衝入敵羣,忍飢受凍絕不退縮,烈火燒身巋然不動,敢於“空中拼刺刀”。在他們中涌現出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鍛造出捨生忘死、向死而生的中華民族的血性。

目睹“山河已無恙,英雄歸故鄉”的電視畫面時,我們都會不禁淚流滿面,感動不已。面對英雄,我們必須永遠銘記勇於戰鬥、敢於戰鬥的鬥爭精神和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70年後,在和平中生活工作的我們,少了生與死的考驗和戰火紛火的洗禮。但鬥爭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任何時代、面對任何工作都不可或缺。無論是在打造千億鐵投、百年路橋的企業改革發展中,還是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中都必段發揚知難而進,堅韌向前的精神,克服工作中各種形式、來自各種方面的困難。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敵我武器裝備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志願軍根據戰場實際情況,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從戰爭初期的運動穿插,分隔包圍傳統戰術到後來的“零敲牛皮糖,以小勝轉爲大勝”的戰術思想;從我軍開始後勤不足,到後來粉碎敵人以摧毀鐵路系統、空中封鎖交通線的“絞殺戰”,打造了運、修、防三位一體的現代戰爭後勤保障體系;人民空軍從無到有到強;上甘嶺戰場上的“坑道戰術”。志願軍將士在面對陌生的戰場、陌生的敵人,把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我們都要激發守正創新、奮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勇於創新者進,善於創造者勝。在目前我們數字鐵投、智慧路橋的建設中,在深刻把握黨風廉政建設規律,三不一體推進的鬥爭中,大力發揚抗美援朝敢於勝利、善於勝利的務實創新精神,依靠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推動機制改革、制度完善、實現全景感知、全程預警、風險管控。

回首70年前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我們不僅要銘記歷史、絢懷英雄,更需要繼承先輩遺志、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充滿對國家民族的自豪感和認同感,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不畏艱難困苦、銳意開拓進取、腳踏實地、務實創新,做出自己的貢獻!

《跨過鴨綠江》觀後感5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精神氣質,政黨也是如此。精神氣質既是先天的、穩定的,又能夠在社會實踐中因後天條件影響而不斷調整變化。

作爲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從實踐出發,用不同的精神形式,踐行自己的“最初心”,完成了時代賦予的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光榮使命。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在捨身赴難的革命時期,共產黨人爲求人民解放和民族獨立,鑄就了開天闢地、堅定理想的“紅船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鬥的“井岡山精神”,自強不息、勇往直前“長征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延安精神”,團結統一、堅持鬥爭的“抗戰精神”,永不停步、團結高效的“西柏坡精神”,堅持真理、無畏犧牲的“紅巖精神”……在革命中,各種形式的精神表現,詮釋出共產黨人不畏艱險、堅守信念的鬥爭精神,實現了使中華民族擺脫落後捱打而站起來的初心和使命。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篳路藍縷的建設時期,共產黨人爲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鑄就了不畏強敵、英勇鬥爭的“抗美援朝精神”,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大慶精神”,熱愛祖國、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的“紅旗渠精神”,親民愛民、迎難而上的“焦裕祿精神”,愛憎分明、公而忘私的“雷鋒精神”……在建設中,各種形式的精神表現,釋放出共產黨人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創業精神,實現了使新中國擺脫貧困落後而富起來的初心和使命。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在大刀闊斧的改革時期,共產黨人爲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鑄就了敢爲人先、勇於革新、奮發有爲、兼容幷蓄的“小崗精神和特區精神”,萬衆一心、衆志成城、不畏艱難、百折不撓的“抗洪精神和抗震救災精神”,勇於攻堅、開拓創新、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的“載人航天精神和塞罕壩精神”……在改革開放中,各種形式的精神表現,展現出開拓創新、求真務實的改革創新精神,實現了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強起來的初心和使命。

不忘來時根、方行萬里路。共產黨員個人的精神氣質會隨着實踐和歷史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作爲新時代的共產黨員們,既要原原本本繼承前輩們的革命精神、鬥爭精神、改革精神、創新精神,也要從“心”出發,培育和涵養出新的時代精神,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使命,勇往直前、奮發有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