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奮鬥新徵程——2022年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觀後感

觀後感1.86W

《奮鬥新徵程——2022年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觀後感

《奮鬥新徵程——2022年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觀後感1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緊扣農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給農民羣衆帶來了新期待、新希望。”作爲一名奮戰在農村工作的基層幹部,肩上更是扛着振興鄉村的艱鉅任務,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將黨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實好,才能把外來“輸血”幫扶轉變爲自主“造血”發展,才能更好地推動新時代農村的發展。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築牢鄉村振興之基的重點。在脫貧攻堅的持續推進下,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但部分貧困山區受地理條件限制,歷史欠賬多、優質資源供給不足、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約,各項基礎設施都相對落後,水、電、路、污染處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這都成爲了鄉村振興的掣肘。在實現振興鄉村的過程中,必須以完善基礎設施爲重點工作,立足羣衆需求繼續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加快補齊水、氣、污染處理設施等突出短板,解決制約當地長遠發展的突出問題,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增強農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許多地區在脫貧攻堅的帶動下,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遠山區,在水、電、路、生態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後,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需政府給予大力支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爲鄉村發展指明瞭方向和道路,是農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是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關心。作爲一名基層幹部,責無旁貸,應該爲鄉村振興獻計出力,帶領羣衆發展致富。

《奮鬥新徵程——2022年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觀後感2

“脫貧目標已經基本實現,鄉村振興任重道遠,花茂村還有許多功課要做。”彭龍芬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做優做強鄉村旅遊、特色文化產業和現代高效農業,努力將花茂村打造成致富田園、鄉愁故園、興業樂園。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已經邁進了2019年,脫貧目標已經基本實現。“鄉村振興”關係到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必須予以重視。不能懈怠,集中力量,努力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縮短農村與城市之間的貧富差距,改善農村相對比較落後的經濟。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鄉村振興”首先要發展經濟。但是發展經濟同時,更要重視環保工作。發展可持續性產業鏈條。做好生態保護工作,在農村,要做好生活垃圾、廚餘垃圾處理工作。垃圾分類處理。可回收垃圾進行回收,進行二次利用,不可回收垃圾如果皮、剩飯等容易分解的垃圾進行掩埋,讓其分解發酵之後,可以當做肥料,如作爲花肥等。

“鄉村振興”要重視農村精神風貌建設,移風易俗、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定期開展意識形態教育,增強鄉村文明建設。例如舉辦文藝演出活動、跳廣場舞等。這樣既能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又能豐富農村精神文化業餘生活。一舉兩得,值得推行,值得借鑑,值得發揚。

“鄉村振興”要發展好特色鄉村旅遊產業,我們都知道第三產業,既服務業,利潤高,成本低,經濟效益好。因此要想改變產業結構,就應該向第三產業,服務業靠攏,發展鄉村旅遊經濟,一方面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向外界宣傳本土特色景觀、手工藝品。是傳統文化遺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傳承和保護。保持鄉村原風原貌,增強人們文化自信,促進鄉村振興,使百姓安居樂業,人民幸福安康,國家繁榮富強。

《奮鬥新徵程——2022年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觀後感3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魂,振興鄉村文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但是,長期以來,受制於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鄉村文化建設面臨諸多困境,農民不再珍惜傳統文化:無論是拜金主義盛行,傳統價值觀念扭曲,還是不良風氣的傳播賭博、天價禮金等惡習的侵染……現實的鄉村無法安頓農民的靈魂,進而也無法安放一個有五千年農耕文明傳統的中華民族的靈魂。因此,加強鄉村文化建設,要讓傳統文化延續下去、把綠水青山保護下來,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振興鄉村文化需開展文化活動。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基層文化活動,才能讓鄉村文化真正活起來、火起來。當下,農村地區文化發展滯後,“好山好水好無聊”,是回鄉青年的調侃,無疑是對部分農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時代節奏的生動反映。在感慨農村春節“千家萬戶搓麻聲”時,其實更應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滿足農村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爲人們的精神需求多配一些可以安放的空間,無論是傳統廟會節慶活動,鼓勵開展秧歌、社火等異彩紛呈的文化活動;還是各鄉各鎮自導自演新潮“村晚”,結合地區實際,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才能驅動鄉村優秀文化精神的再現與重塑。

振興鄉村文化需豐富文化內容。不同年齡層次的農民對農村文化活動的認同和參與呈現顯著差異。當下,大多數農村地區老年文化活動比較紅火,卻忽視了青年文化活動。很多80後、90後不願意留在農村,不僅是因爲城裏收入高,而且是因爲城市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對他們有着巨大吸引力。如何針對不同羣體開展相應的文化活動,是當前農村文化建設的一個緊迫課題。農村文化建設不能搞“大鍋飯”,只有區分不同羣體,增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針對性,才能使優秀文化內化於農民心中,指導他們的行爲和實踐。

《奮鬥新徵程——2022年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觀後感4

一、通過充分認識脫貧攻堅取得的決定性成就,進一步堅定了“四個自信”,增強了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黨全國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貧困羣衆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自主脫貧能力穩步提高,貧困羣衆“兩不愁”質量水平明顯提升,“三保障”突出問題總體解決。貧困地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羣衆出行難、用電難、上學難、看病難、通信難等長期沒   有解決的老大難問題普遍解決,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了保障。

建國71年來,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同心同德、艱苦奮鬥,戰勝了各種艱難險阻,克服了各種嚴峻挑戰,把一個貧窮落後的舊中國建設成爲經濟繁榮、政治穩定、社會和諧、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國際地位越來越高的發展中大國,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煥.然一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譜寫了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譜寫了一首自強不息的壯麗凱歌。

作爲一名黨員幹部,我們要充分認識國家在脫貧攻堅領域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成就,充分認識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等方面取得的巨大進步。要通過國家在扶貧領域等各個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績,深刻認識到中國特色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指導黨和人民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進一步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終做到在任何時候都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二、要認清形勢、高度重視,清醒認識打贏脫貧攻堅戰面臨的困難挑戰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我們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貧困問題具有長期性艱鉅性複雜性,脫貧攻堅戰是一場硬仗,絕不是輕輕鬆鬆就能打贏的,越到最後我們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

《奮鬥新徵程——2022年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觀後感5

鄉村振興,我認爲農民必須富,讓人們願意回。鄉村若是“梧桐樹”,便會引來鄉賢遊子們這些“金鳳凰”,正所謂“家有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鄉村的振興發展的對“城歸”的引力第一要義就植根於農民生活的富足,從產業發展、社會保障、就業創業、社會治安、養老方面成爲農民最爲關心最爲迫切的問題,只有爲農民生活奠定堅實的生活保障,方纔能調動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積極性;與此同時,農民工返鄉,又能夠不斷促進廣袤鄉鎮百業興旺,以創業促就業、增收入,從而打開了農業現代化、城鎮化乃至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從而又成爲了鄉村振興的有力助推器。

鄉村振興,我認爲農村必須美,讓人們回得去。農村是農民的家,每個人都期望自己的家能夠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改變農村環境,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還農村以“鬆月夜生涼,風泉滿清聽”的隨意而居是遊子們的虔誠嚮往。而當農藥化肥的使用污染了塊塊土地;當生活垃圾玷污了彎彎清泉;當秸稈焚燒污濁了朗朗晴空,鄉村的土壤、水體、大氣的污染直接影響菜籃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何談夯實返鄉迴歸之基?失去了鄉村清新的空氣、乾淨的水質、安全的食品,鄉村振興就失去了遊子們的青睞,就失去了永續利用的戰略資源,何談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建設纔是鄉村振興的依託。

鄉村振興,我認爲農業必須強,讓人們留得下。興業致富是許多人逐夢的源動力,而守業安居則是廣大農業經營者的定心丸。鄉村留得住人才是鄉村持續振興發展的應有之義,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則是讓“城歸”留下創業守業的必由之路。當農業搭上“旅遊+”的快車,鄉村旅遊便爲鄉村提供了“重塑”與“再生”的機會。隨着旅遊需求的多元,寧靜致遠,田園丹青的鄉村旅遊因其特有的魅力成爲人們新的選擇,尤其是在“大衆創業、萬衆創新”以及經濟邁入新常態、產業結構不斷轉型升級的時代背景下,鄉村旅遊將會有更大作爲、更大擔當,方能不斷填充着鄉村振興的底色。

緣木求魚不可取,竭澤而漁不可行。全民期待“美麗鄉村”的今天,用富民之美給村民一個富足的生活條件,用生態之美給遊子一個身心休憩的家園,用強業之美給城歸一個勃勃發展的生機,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強業的多贏之路,纔會實現鄉村宜居安康的振興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