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集結號》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2.33W

《集結號》觀後感(精品多篇)

集結號觀後感 篇一

日前,懷着對革命先輩的敬仰之情和追求精神洗禮的強烈渴望,剛放假的我用家中電腦觀看了國產戰爭大片《集結號》,爲影片所深深觸動,以記錄自己的思想軌跡。

暫時卸下了沉重的書包,我點下了影音播放器的播放鍵,全身心投入地觀看。120分鐘的電影給了我120分的震撼和感動。首先,它定義了真實的英雄——所有的人在戰場上都是怯懦的,“正義”這個詞變得具體了,許多視死如歸的英雄形象給我們很多誤區。其次,它的故事感人至深——這部電影可以分成兩部分,一個是連長谷子地帶領九連抗戰的戲,一個就是他爲那47條偉大的生命找說法的事。

拋開逼真的、令人熱血沸騰的戰爭場面,我更看重它的精神內涵,我想一部電影背後的故事必然比電影本身更精彩,因爲它包括了整個電影的知識結構,情感表達,構思技巧等等。第一部分,影片在塑造解放軍的形象時拋棄了以往“高大全”的不實,炮火中軀體脆弱但仍英勇作戰的戰士們真正詮釋了犧牲的意義,讓我在感受到戰爭殘酷的同時對戰士們的戰鬥精神肅然起敬,這對我迎接接踵而來大學聯考的考驗不能不說是一針強心劑;而最堅毅的班長焦大鵬在彌留之際爲保住連隊的血脈謊稱聽見了撤退的集結號,又令我感到了影片人物塑造的真實性,感到革命英雄和普通人實際上是互爲表裏的關係,更能激起觀衆心湖中投身偉大事業的壯闊波瀾。到了第二部分,影片節奏開始緩慢,溫和的同時又能感受到主人公穀子地爲47條生命找說法的堅持,讓我真正體驗到了堅持的可貴。

網上有的影迷說套路就像是迴歸了《離開雷鋒的日子》,但是導演馮小剛的馮式幽默在主人公穀子地的話語裏還是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中最能說明問題,也是整個影片的情感核心的就是他在團長的碑前感性的那段,看到這段,不能不說反映出很多側面。棄車保帥的戰略思想也表現了出來,在國內以往的戰爭片中幾乎看不到,這也是中國戰爭片的先河,也是《集結號》的魅力所在。這讓我們能真正通過國產戰爭片體會到戰爭的無情和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而不是像舊日的某些片子單純只能刺激觀衆的腎上腺,凸顯了進步的人本思想。

最後,歷經了10年的探尋,47名烈士終於得以平反。就像海報中的那句話:“每個犧牲都是永垂不朽的”。只要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活得有意義,即使命運無法眷顧我們,那我們存在過的痕跡就無從磨滅了。爲革命戰爭中每位犧牲的無名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集結號觀後感700字 篇二

我們的紅領巾是五星紅旗的一角,然而五星紅旗是中國的烈士用鮮血染紅的。最近,著名導演馮小剛在小說《官司》的基礎上,創作出一部令人震撼的影片《集結號》。

《集結號》說的是在解放戰爭期間,一連連長谷子地接到團長命令,帶領全連47位士兵火速趕往陣地完成阻擊任務,以便讓大部隊安全轉移。他們約好,一連聽到集結號,就可以突圍撤走。但全連戰士始終沒有聽到集結號的吹響,除了穀子地,其他的戰士全部戰死並在戰後成了失蹤人員。從此以後,尋找團長問清楚爲什麼集結號沒吹響,恢復戰友們的烈士榮譽成了老谷一生的追求。幾十年後,他得知團長早就犧牲在了朝鮮戰場上。團長的警衛員道出了祕密,當年大部隊轉移的時候,團長根本沒讓號手吹號,當時已經決定用一連的犧牲去換取大部隊的安全轉移。

看了這段介紹是不是很震撼?當我看完這部鉅作直至影院燈亮,我都還傻呆呆地坐在那兒,眼淚不自禁地“嘩嘩”往下落。48個人的一個連,在正常時期連半個連都不到,就是這樣一支人員稀疏的隊伍一直堅守在陣地,打敗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集結號》體現了中國軍人的英勇頑強,體現了中華民族捨己爲國、視死如歸的精神。48位戰士像狼牙山五壯士那樣,爲了大部隊不受損失,在明知結果是以卵擊石的情況下,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全力以赴地擊退敵人,保全了大部隊,順利完成轉移的任務。47位戰士死後仍是默默無聞地躺在煤堆底下的小窯洞裏,直到1956年,穀子地才通過政府追認他們爲真正的烈士。這些烈士爲了我們祖國的和平和美好,不怕犧牲、甘願奉獻,用自己的鮮血換回了我們現在幸福的一切,他們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每一份幸福背後總有一份艱辛的付出。雖然現在是和平年代,但只要祖國有需要,我也要像影片中的那些英雄叔叔一樣,不退縮、不哭泣,自力更生,勇敢面對,擔起我的一份責任和義務。

集結號觀後感 篇三

一聽《集結號》這名字,本來感到很好笑,感覺彷彿是一艘船名字。但當我再一次觀看完這部影片後 ,我卻笑不起來了。我不由陷入了沉思之中。如果時刻能夠逆轉,把我們這些整天自以爲是人都弄到汶河戰場上,那又會怎樣呢?

也許在座我們沒有人會回答這個問題,但它確實存在。在那樣艱苦環境下,在那樣槍林彈雨中“頭頂飛子彈,腳底下滾地雷”,若你是連長谷子地,若你是戰士姜茂財,若你是九連中一員,你還以爲會有生存期望嗎?你會戰鬥到集結號吹響那一刻嗎?

不用想,不用說,我們默認了,我們都不能。但他們卻能,我們九連戰士們卻能!他們是軍人,他們對隊伍有着無限忠誠,他們對戰友有着無限關愛。在戰場上,他們絕不會丟棄每一個生死相依兄弟,他們寧可戰死,也要和戰友們共命運,就像劇中姜茂財(王寶強飾)淚水一樣。那一時刻,我堅信,所有在場觀看人都會爲之感到辛酸吧!

我們確實有必要去談談九連,去談談那四十七個爲國捐軀英勇烈士們。不錯,他們是軍人,軍人是以服從命令爲天職,就像那位團長說那樣:“只要集結號聲沒有吹響,就是打剩下最後一個人,也要打下去!”他們知道自己會犧牲,但是他們絕不會撤退。英雄?什麼是英雄?他們就是英雄!英魂無私,無淚,無悔,只有一片鮮血灑遍疆場,爲國家,爲民族,爲人民,他們都死了,他們寧可轟轟烈烈地去死,也不會窩窩囊囊地活着。他們用他們生命和鮮血換來了我們這天幸福生活,我們烈士們也能夠瞑目了。

就像前面所談到,九連戰士們同命運,共生死,他們這種對待友情態度對我們有着極大啓迪。再想想我們,我們所謂友情時常只是純粹利益朋友!我們不是隻堅信“只有永遠利益而沒有永遠朋友”嗎?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我們難道不覺得我們都錯了嗎?是,我們是大錯特錯了!九連兄弟們之間親如手足般情誼,真是感天動地啊!

還有,也不是任何人都會那樣頑強,如此英勇恐怕也只有九連了。就連一個文化教員,一個一上戰場就“尿了”懦夫,都能那樣地英雄,“誓死不做俘虜”。那樣連隊,該是什麼樣啊!那必是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英武之師!

伴隨着主題歌《兄弟》旋律,影片結束了。九連走了,爲了我們此刻幸福生活而走了。我們這些生活在幸福時代人們,難道不就應醒醒了嗎?人民不需要我們去像當年九連那樣去廝殺,只需要我們這羣后人心中多一些感激,多一份感恩心。同學們,讓我們拿起我們手中筆作爲刀槍,勤於讀書,發奮學習,爲祖國強大奉獻出我們自己力量!

學生“衝鋒號”早已吹響。堅信在我們勝利完成我們學習任務之後,那嘹亮集結號定會在我們耳邊及時響起!

《集結號》觀後感 篇四

今天我和媽媽去看一位媽媽的同學,回來時去了張浩宇家玩,張浩宇正在做作業,我就想去玩會兒電腦,結果發現網速很慢,沒辦法,我只能看看電影了,我選擇了《集結號》這部令人百看不厭的電影。

那悲壯的集結號,一直響徹在我的大腦,殘酷無情的戰爭,一次事先未知有去無回的戰役,一羣生死與共、血肉相連的士兵,一段被人期待卻永遠沒有吹響的集結號……

《集結號》那種身臨其境的戰爭場面,那麼多不知名的戰士犧牲了…… 它感動着我,觸動着我的心靈,一個連47名戰士奉上級命令守在窯場打阻擊戰,他們死守在窯場,等待集結號的響起,但一切的一切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全連就只有他一個人活了下來,他把所有戰士的屍體都掩藏在窯裏,讓他們不至於被炸飛而沒有完整的軀體“炸碎了,就捏不起來了”。他穿着敵人的軍裝逃出來而被誤認爲是戰俘時,他感到無助,感到沒人相信他,所以他要咆哮,所以他要怒吼,47名英勇死去的戰士被定爲“失蹤”,從解放戰爭的戰場,到朝鮮戰場,再進入到和平年代,穀子地的後半生就是在爲了給九連討回公道,爲了尋找47具遺骸、爲了他們以“烈士”的稱號而存活着……在他不懈的找尋中,我看到了一種屬於真正中國男人的品質,那就是堅忍不拔百折不撓!他所受的一切委屈和不理解令人動容!

我永遠無法用我淺顯的文字來刻畫我內心的震撼和感觸,文字與我,永遠都略顯蒼白,我們在今天的和平下,感受着戰爭的殘酷,體會歷史的嚴肅,向逝去的革命烈士們,致敬!

集結號觀後感 篇五

近日,觀看了馮小剛導演的大片《集結號》,從主人公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那種人性的光輝深深感染了我。

故事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一個硝煙瀰漫的年代。在一次作戰中,連長谷子地接到團長的命令,要打阻擊戰幫助大部隊撤離,並以集結號爲撤退信號。當連長谷子地所帶領的47個戰士傷亡慘重時,排長焦大鵬在犧牲前告訴穀子地:我聽到集結號了。焦大鵬可是全連最勇敢的戰士。穀子地震住了。但是他卻沒有聽到號聲,於是他決定繼續堅守下去,結果47個戰士最終全部陣亡。從此穀子地踏上了尋找真相的路程,當他找到吹集結號的號手時終於得知:集結號的確沒有吹響,團長明知是要讓這一個連的戰士去送死,最終他選擇了與自己交情最好的穀子地。穀子地這才明白,焦大鵬臨死前的這句話其實是想給整個連隊留下幾個“活種”。進入和平年代後,這47名戰士被定爲“失蹤”。穀子地的後半生就在尋找47具遺骸、爲追溯他的生死戰友,我們“烈士”的稱號而存活着……

戰爭題材的大片,中國拍過不少。而我們看到的基本上是我黨我軍的英明決策,運籌帷幄,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愛國主義,集體榮譽,是國家至上英雄無淚。那裏,我們很難看到戰場上的血雨腥風,看到戰爭中人性的掙扎和迷茫,看到小人物的孤獨和無助。《集結號》讓我們第一次看到了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老兵——一個戰鬥英雄傷痕累累的內心瘡疤,看到了在至高無上的集體榮譽下個人生命也不再是那樣的無足輕重了,47個弟兄,他們是民族的英雄,他們同樣需要得到社會的承認!在我看來,穀子地尋找戰友遺骸的下半生比他在戰場上的視死如歸更爲動人,在他不懈的找尋中,我看到了一種屬於中國男人的脊樑,那就是堅忍不拔的鐵骨錚錚!他的執着無不令人爲之動容!

這部電影,充滿着大時代下,渺小的個人無法自主的孤獨和絕望。甚至,它不僅有基本的戰爭對肉體和精神的摧殘,或是包含現代中國乃至東方大時代下宿命的無處可逃。

穀子地走上了證明自己非俘虜和爲兄弟討“烈士”說法的路。沒有了兄弟對他的服從、理解和尊重,這是一條絕望的弱者之路。被華野抓獲時,他說自己能打炮,卻被國軍俘虜嘲笑挖苦;戰地醫院裏,他被華野政工軍官從頭到尾懷疑,認定是俘虜要遣送回家;解放後回到汶河縣,接受調查時,被縣幹部罵爲“神經病”,最後鐵了心要把兄弟們挖出來,被工人罵爲“瘋子”。從國軍到共軍,從共產黨幹部到共產黨工人,穀子地之於他們,已經徹底失去了威信和尊嚴,沒有人搭理他。各個階級、各個集團圍成的鐵壁,似乎同樣充滿着隱喻,將穀子地的孤獨和絕望,推的更深。

這部電影充分展現了社會現實,在那個戰火硝煙年代以及所謂的和平年代時的人性的弱點和主人公那種作爲軍人內心固有的職責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從沒聽到集結號仍然堅持戰鬥直到全部戰死,再到解放後主人公曆盡千辛萬苦,不顧別人恥笑尋找戰友殘骸,都充分體現了一個當代軍人應有的責任,這不僅是對國家的責任,也是對每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責任。國家是由一個個個體組成的,不錯,只有犧牲小我纔會成全大我,但是隻有每個公民的基本權益都得到了保障,每個人都獲得了公平,整個國家,整個社會纔算的上是真正的和諧。

穀子地,一個農民出身的軍人,在不爲人理解中默默地堅守着他的責任,作爲當代的人民教師,我們應向他學習,向他致敬,時時刻刻堅守自己的職責,爲了祖國,更爲了廣大的中國人民,奮鬥終身。

我知道,淺顯的文字無法刻畫出我內心的震撼和感觸,文字,略顯蒼白。我們在今天的和平下,緬懷戰爭的殘酷,體會歷史的嚴肅。向逝去的革命烈士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