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集結號觀後感1000字

觀後感2.87W

第一篇:集結號觀後感

集結號觀後感1000字

觀影片《集結號》有感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北海校區尚智

高中的時候我曾經看過一次《集結號》,那時只是覺得穀子地和他的九連太受委屈了,他們沒有得到應得到的榮譽和公正的待遇。但這次從頭到尾,認認真真重地新看了一遍《集結號》,心中的感受和第一次不一樣了,心中想的更多了。也許人對一件事物的認識要經過全面的多次的重新理解纔會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吧。重溫經典,少了對他們委屈的過分在意,而是重新思考他們爲什麼選擇那條路,爲什麼受苦卻又要堅持。我覺得穀子地和他的九連的每一位戰士都很偉大,他們甘願犧牲自己,成全別人,也成全自己心中的夢想。

穀子地的遭遇正像每一位爲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一代人的縮影。他們爲了推翻地主的壓迫,爲了國家的和平,爲了政治上的信仰,背井離鄉,投入到革命隊伍中。他們每一個人都在和命運作鬥爭,每一刻都可能犧牲掉自己的生命。王金存一開始害怕上前線是因爲他害怕犧牲,更害怕讓自己的母親和媳婦擔心。但他選擇了爲共產主義獻身的道路就不該畏懼犧牲,雖然殘忍,但集體理想的實現沒有個人的犧牲是無法達成的。當他目睹了自己戰友一個又一個的犧牲之後,他變得勇敢,堅強起來了,將個人情感置於一邊,真正的爲自己的國家爲自己的信仰而敢於衝鋒了。他的選擇是對的,他的犧牲是他生命中最絢爛的的時刻。 穀子地是個有血有肉的鐵血男兒,本來他也會死的,但他僥倖逃脫了,他的餘生不爲自己而活,爲了給自己死去的戰友一個證明,一個歸宿!讓社會認同他們的付出,認同他們的生命是有意的!當他在朝鮮戰場上爲趙二斗接過地雷的時候,他又爲集體做了一次犧牲,因爲他不能讓他的炮兵連失去眼睛!他放不下自己的使命,就委託趙連長幫自己繼續找尋自己的組織。他的選擇再一次體現了他的無私,他的偉大!

當穀子地又一次死裏逃生後,他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他四處奔波,不畏艱難險阻,執着的要爲戰友和他們的連隊找到組織。當他走在無名烈士公墓的時候,他的心情是難過的,有名的孩子沒了名字,有意義的生命卻得不到認同,這更堅定了他尋找組織的執念。無論風吹日曬,無論旁人唏噓冷落,他都一直在挖,讓戰友們重見天日!黃河終有澄清日,當戰友的屍體找到的時候,穀子地愣了,他終於等到那一天了。那一天,九連的戰士們聚在了一起,接受了榮譽的授予和革命隊伍的肯定。集結號響了起來,英雄們可以安穩的走了。

活在這個和平的年代,是我們的幸福,但我們不能忘掉老一代革命分子爲我們所做的犧牲,我們也要繼承前一代人的夙願,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讓革命火種永遠傳遞下去!

第二篇:集結號觀後感

集結號觀後感

昨天下午,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電影集結號。其實對於這部影片,我早就聽說了,但是一直沒看,因爲據介紹是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我想那個炮彈橫飛的戰爭年代可以用歷史來形容,就大多數人而言,是不太感興趣的。可是,昨天觀看了以後,我就不那麼想了,因爲我覺得《集結號》更像一部倫理教育的革命片,我認爲對於我們處於和平年代的人更應該看一下,

整部片子都在圍繞着命令(也就是集結號)而展開。一開始收到的是集結號的命令。中間爲了保全性命和違背命令的鬥爭,讓戰鬥中最勇敢的大棚排長,在臨死的時候說是自己聽到了集結號。但是穀子地沒有聽到,所以必須堅持到最後一刻。最後在瞭解到部隊根本沒有吹集結號,也就是說犧牲一個連的性命換取最終的勝利時,穀子地,表示的很悲情。他好像是被最好的戰友(也就是下達命令的團長)出賣了。最後自己想到了國家最後的勝利,自己平靜下來,覺得團長那麼做也是對的。用自己說是每年都給團長送菸酒的話來體現一個軍人最後做出的巨大犧牲,也就是心裏的犧牲。影片最後在47名戰士的墓前,讓當初的司號員,吹響了當年沒有吹響的集結號。全劇用這樣的場景來結尾,也就是說給了所有還在血戰中的士兵一個安心的號聲,讓所有死去的戰友們安心的死去。想到這裏我的淚再也忍不住了?? 戰爭的殘酷場面只不過是爲這部片子的主題思想鋪墊一個前提,其真正的思想主題是在弘揚“忠誠”。

《集結號》吹響的是一曲以忠誠爲主旋律的壯麗詩篇。四十七個壯士血灑疆場是忠誠、爲的是軍人以服從命令爲天職,爲的是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焦排長在重傷彌留之際說聽到了集結號吹響了是忠誠,爲的是餘下的戰友的生命;劉營長不讓吹集結號也是忠誠,爲的是大部隊的安全撤退和更多人的生命;王金存的未婚妻千里尋夫也是忠誠,爲的是至高無上的愛情;穀子地面對必死無疑而選擇堅守,面對地雷爆炸而將生存留給戰友,面對四十七個“失蹤”的亡靈而不懈地追(好範 文站推薦:)尋、不屈地抗爭,更是顯示了他的忠誠之心。

沒有這些敢於以血肉之軀同鋼鐵坦克同歸於盡的忠誠戰士,就不可能實現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沒有那些肯於服從大局,甘願犧牲局部利益,承擔打阻擊、做掩護的指戰員,就不可能有三大戰役的輝煌勝利;沒有千千萬萬個先烈的壯烈犧牲,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和平環境和幸福生活。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忠誠”一詞被許多人淡忘了,在一些人生活的辭典中成了“癡傻”的代名詞,成爲許多人譏笑嘲諷的對象,讓許多人敬而遠之。他們熱衷追崇的是個人利益和經濟實惠,他們追逐索取的是個人的名利和享受。爲了達到個人的目的,他們指鹿爲馬、睜着眼睛說瞎話;他們助紂爲虐,成爲殘害忠良的幫兇;他們貪贓枉法,不顧平民百姓的死活;他們弄虛作假,一意追求個人的所謂政績。這些人太應該看一看電影《集結號》了,用影片中的英雄們的光輝形象來對照對照自己,用血與火的震撼來洗刷自己的污穢心靈。

戰爭年代需要忠誠,和平建設年代同樣需要忠誠。政府需要忠誠的公

務員,企業需要忠誠的員工,黨和人民需要忠誠的領導幹部,建設和諧的社會需要忠誠的信念,和諧的社會需要千百萬忠誠的民衆。一幕幕炮火連天、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血腥撕殺的場面令人驚心動魄;一場場戰友慘死、屍骨無存、揹負“失蹤”名份的情節使人撕心裂肺、悔恨哀怨;一個個捨生取義、視死如歸、鍥而不捨的英雄壯士讓人無限敬仰、難以忘懷。整個影片讓人震撼、讓人心碎、讓人感動、讓人長嘆。在片尾,當人們期待以久的集結號終於中吹響的時候,我感慨萬千。《集結號》吹響的弘揚忠誠的這個主旋律,使我受到了啓迪,受到了震撼,對於,我們馬上步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在社會上會扮演不同的角色,當然忠誠也是很重要的,我想不管是那一種角色,我認爲,作爲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們應該忠誠與黨,忠誠於國家和人民。

第三篇:集結號觀後感

看了《集結號》,才明白戰爭的可怕,才明白和平的珍貴,那些爲戰爭而犧牲的革命先輩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被銘記,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榜樣,每一個人都是勇敢、無畏、令人尊敬的,我們應該明白今天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應該珍惜我們寶貴的生命。

《集結號》的主要劇情爲解放戰爭時期,連長谷子地率領九連47名戰士在汶河岸執行掩護大部隊撤退的任務,團長下令以集結號爲令撤退,慘烈的戰爭中,九連的戰士死傷慘重,他們打退了敵人三次進攻,炸燬3輛坦克,殲敵無數,全連除連長谷子地,47人全部陣亡,這場戰爭改變了穀子地的人生,由於部隊改了編號,九連犧牲的烈士們也被認定爲失蹤,於是穀子地想要爲九連的兄弟們討個說法,也爲了探明當年集結號的真相,開始了艱難的尋找。

《集結號》的男主角穀子地是典型的戰爭年代軍人形象。文化不高,性格直來直去但遇事冷靜。在解放戰爭中有着出色貢獻,並且在新中國成立後,仍不懈努力地爲139團3營9連的47個戰友爭取名譽和找出屍骸,讓他們光榮下葬,是一個富有激情,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漢子。 影片以連長谷子地爲代表人物,從接受命令,執行任務,堅守陣地到全員陣亡的一系列戰鬥過程,每一個鏡頭都令人震撼,令人感動,都讓人不由自主地爲革命勇士的精神而落淚,就爲了服從“以集結號爲令,堅守到最後,即使是剩最後一人,也要打下去”的命令,最終除連長以外全員犧牲,每一個戰士在最後關頭依然咬緊牙關,努力鬥爭,他們的精神讓人敬仰,他們的事蹟不應被遺忘,他們的貢獻不應被磨滅。也正因爲如此,連長谷子地一生都在爲九連的弟兄們討說法,當他在無名烈士墓地仔細端詳一個個寫着“無名烈士”的墓碑時說“生下來父母都給起了名字了,怎麼都成了沒名的孩子呢?”,看到這裏,不禁讓人心酸落淚,是呀,在戰場上,有多少人獻出了生命,而又有多少人被記住,每個人都是父母生的,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珍貴的,都是隻有一次的,沒有誰是應該被犧牲的,沒有誰是應該被遺忘的。

這場戰爭犧牲了不知多少人,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生活,試想如果今日發生了戰爭,誰會願意去送命,沒有人是不怕死的,只有願意爲別人而犧牲的,而那些革命先輩們就是願意用他們的生命換來我們的生命,難道還不值得我們敬仰嗎?我們應該懂得感恩,應該懂得珍惜,珍惜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珍惜我們這寶貴的生命,同時我們更應該呼籲和平,靠流血解決的問題實在是太可怕了,生命來之不易,生活同樣也來之不易,先輩們流了那麼多血,不就是爲了我們能夠不再流血,不再鬥爭嗎?請放下槍支,伸出雙手,還世界一個和平,還人們一片寧靜,還先輩們一個安慰,影片的結尾以穀子地的背影完結,讓人倍感淒涼,孤獨是他一生昂貴的註解,在天色微亮的曠野,一個個腳印落在發燙的冰雪,也落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上。

[5]

第四篇: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淺析片中人物劉澤水行爲的道德要素

毫無疑問地,導演通過一幕幕血與火的交織,把九連戰士的英勇形象和戰友間的深厚感情展示在了觀衆面前,從而突出了片中的兩大主要人物的矛盾——139團團長劉澤水與三營九連連長谷子地的矛盾,或者,具體點說,是集結號究竟該不該吹的矛盾。

在下是個粗人,做不到從片中類似於戰場選址這樣的細節中看出片子的硬傷,但僅就片中人物的行爲是否符合道德原則這一點,很多情況下是第一感覺就能得出結論的。也許這些個人得出的結論略顯膚淺,但仍是不吐不快。首先,讓我們來分析一下139團與其下屬九連的任務分別是什麼——

why moved my cheese?

在這裏,我們不能忽視一個細節,那就是在片末“小樑子”說的“團裏突然接到撤退的命令”,當時上級管理者給139團的任務是什麼?是狙擊敵人掩護全軍撤離。而九連連長谷子地所收到的任務是什麼?是狙擊敵人以掩護大部隊撤離。但從團長劉澤水最後做出“不吹集結號”的決定來看,很明顯,九連的“奶酪”已經被換成了“犧牲九連以掩護全團的安全撤離”!誠然,作爲組織的管理者,劉澤水有足夠的權力來人爲地移動原先給九連設定的目標“奶酪”,但就管理道德層面而言,他可以這麼做嗎?他又爲什麼要這麼做?下面就讓我們來試着分析一下。

我們知道,某些行爲曾經被認爲會受到譴責——比如撒謊、欺騙、誤傳以及掩蓋錯誤,如今在很多人眼裏反而變成了可以接受或者十分必要的行爲。但是,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的是,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行爲標準並不代表道德標準。這也類似於“麥迪遜大街”心理(“madison avenue” mentality)所指出的,“不論任何事情,只要公衆認爲它是正確的,那麼它就是正確的;外觀比真相更加珍貴。因此,相比較於‘什麼看上去會比較好’,‘做正確的事’更少得到管理者的重視”。很大一部分人認爲劉澤水的選擇是可以接受的,但他的選擇所帶來的“看上去比較好”的戰果並不意味着他做了“正確的事”。

現在比較廣泛接受的一種觀點認爲,一位管理者的行爲是否道德取決於若干因素:包括他的個人品行,組織的文化與結構,將產生問題的事件嚴重性以及管理者組織所處的民族文化。片末小樑子極力維護劉澤水的部分讓很多人對於該如何評價劉澤水的行爲的道德要素這一問題產生了一定的干擾。雖然很多管理人員看似都認可較高道德水平或是被一部分人認爲是高道德水品的人,但一些管理人員也已經形成了鼓勵非道德決策的某些思維方式,除了上述的“麥迪遜大街”心理外,這類思維方式還包括務實心理(bottom-line mentality)和剝削心理(exploitive mentality)。務實心理認爲制定決策的唯一標準是財務上的成功,而道德標準往往被忽視或得不到重視。而剝削心理認爲爲了滿足自己的利益可能會犧牲其他人的利益。這類管理者會“利用”別人來實現他們自己的目標。由這些分析,我們不難得出劉澤水之所以決定不吹集結號的原因所在——“爲了我的團不被咬死”。很明顯,一個團的人總比一個連的人來的多,爲了保住一個團的生存機會(拋開戰爭的特殊環境,就一般組織來說也可以看作是上述觀點中的“財務成果”),在九連的戰士浴血奮戰殷切等待號聲響起的時候,劉澤水在沒有任何後續命令下達給九連的情況下移動了原先設定給九連的“奶酪”。

綜上,我們得到了身爲管理者的劉澤水作出無視道德準則要求的決策的粗略原因,那麼,讓我們進入下一個問題——他該不該這麼做呢?

to be or not to be?

可能所有的行爲都隱含着一種矛盾。在“怎麼做纔在道德上是正確的”和“怎麼做才能滿足我們的自身利益”之間存在着某種矛盾。

生存還是死亡?對於劉澤水來說,不吹號就意味着捨棄自己的戰友、捨棄組織的成員來換取全團的生存機會;不吹號是對組織成員的道德責任,同時也意味着大家一起被“咬死”。經過上一部分的分析,暫不論其動機何在,我們知道他的決策結果是極不符合管理道德要求的,那麼,這樣的決策究竟應不應該被實施呢?這樣的決策是否符合組織的宗旨呢?

我們知道,道德問題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但是由於某些原因,組織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層管理者更應讓自己的決策符合道德標準。首先,也是最顯而易見的理由就是,他的決策會爲下級設置標準,並且幫助組織營造一種整體的氛圍。當團長收到撤退的命令時,代表着139團的任務已經完成,事實上,從給九連下達狙擊命令的初衷來看,九連的任務也已經完成,集結號應該且必須吹響,否則在組織內部會形成一種上下級間互不信任的氛圍,當下級開始質疑管理者給自己下達的命令是否與其真實目的相符時,無疑會造成行動上極大的混亂。其次,管理者的行爲受到更加詳細的審查。因爲人們擁有更多獲取信息的途徑,不道德的行爲迅速而廣泛地爲大衆所知曉,就像穀子地最終通過“小樑子”得知當年集結號的內幕時,激憤的指責一樣,作爲管理者的劉澤水數年苦心經營建立的組織和個人聲譽都在一瞬間土崩瓦解。

我們知道道德的功利觀(utilitarian view of ethics)是指“完全按照結果或後果制定道德決策”。它考察“如何爲絕大多數人提供最大的利益這種量化的方法來制定道德決策”。作爲共產主義的擁護者,很顯然,功利主義非但不能作爲組織決策的依據,甚至與組織的宗旨是相悖的。但是,就劉澤水的最終決策來看,卻是符合道德的功利觀的。但有意思的是,很大一部分人認爲依據功利觀解僱20%的僱員來提高剩下的80%僱員的決策是不道德、並且不該採取的,因爲這會導致“資源的不合理配置和利益相關者的權利被忽視”。但當把它放在戰爭這個背景下時,人們困惑了。造成困惑的原因很簡單,因爲這裏的“資源”是生存的機會,而“利益相關者的權利”則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但正是如此,才更需要管理者理性地分析而不能使自己的決策被情感因素所影響。劉澤水下給穀子地的命令是堅決而理性的:“沒聽到號響,你就是打剩了最後一個人也得給我繼續打下去!”連長谷子地做到了堅決執行命令,但身爲團長的劉澤水卻沒有做到堅決執行上級下達的“全團撤退”的命令——爲了更多人的生存,他犧牲了九連。

在作出這個決策時,劉團長忘了自己所屬的組織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中國解放軍是要救人民,而不是被人民救!組織的宗旨中並沒有包含“最大數量保全己方成員生命”這一條,更不用說是“犧牲組織其他成員以最大數量保全己方成員生命”!

誠然,在當時的情況下,很難有一個完善的績效評價系統來詳細規範管理者的行動,但正因如此,才更需要管理者嚴格遵循管理道德要求來進行決策——無論最後財務成果(對劉澤水來說應該是倖存部隊)如何。如果只關注結果而忽略了達到結果所採取的手段方式,那麼員工就會對爲了達到目的而“必須要做的事情”感到更大的壓力,其結果就是爲達目的而不擇手段,哪怕這樣的手段與組織宗旨相悖——正如劉澤水一般。

a better tomorrow

一個更好的明天,這是美國第31屆總統胡佛的一段發言,他說“過去的記載經過正確的詮釋,可以給我們一種警示,告訴我們何事可做、何事不可做”。片末響起的集結號經過47位英雄的鮮血的詮釋,不僅是向已故的劉澤水,更是向所有管理者的警示:謹守“可做”與“不可做”之事的管理道德標準——這是制定一個綜合的道德計劃的要求,也是符合組織宗旨的決策要求。

附 參考書目:

《管理學》(第7版) (《management》 seventh edition),【美】斯蒂芬*p*羅賓斯 (sephen ins) 瑪麗*庫爾特 (mary coulter) 著 孫健敏 黃衛偉 王鳳彬 焦淑斌 楊軍 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

《管理技能與方法》(第2版)(《management:a skills approach》 second edition),菲利普*l*亨塞克(phillip aker)著,王汀汀 何訓 陳曄 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

《管理倫理學》(第5版)(《the ethics of management》fifth edition),拉瑞*託恩*霍斯默(larue tone hosmer)著,張初愚 張水雲 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

《管理的倫理法則》,戴木才 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

《管理倫理》,萬君寶 袁紅林 編著,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4年

《管理倫理學綱要》,唐凱麟 龔天平 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

第五篇:集結號觀後感

鮮血承載着一份責任和勇氣,淚水蘊藏着一份情義與感動,號聲凝聚着對生存的希望。

那聲悲愴的集結號遙遠了,“曾經”已概括不了他的滄桑,唯有歷史,灰白的一段歷史,冰冷而又陌生的記憶,冷不丁經心激起情感上的一層漣漪。

看完《集結號》思緒被帶到那個爲人民幸福鬥爭的戰爭年代,解放戰爭時期,九連連長谷子地帶領全連四十七名兄弟奉團長的命令堅守狙擊陣地,以集結號爲令撤退。然而團長爲爲戰爭全局考慮,沒有吹響集結號,致使九連全體戰士在打退敵人的三次進攻後,除穀子地以外全部壯烈犧牲,並按失蹤處理。爲給九里哦按正名,穀子地張開了執着的探尋,最終在烈士墓前吹響了47個生命一直想聽,甚至死也沒有聽到的集結號。

故事情節就是如此簡單,這簡單的背後卻屹立着那些被遺忘的人英雄。沒有人生來是英雄,他們都是被那個年代所傲。爲了革命勝利,爲了人民幸福,即便是拋頭顱灑熱血,他們在所不惜。

“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在這部影片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連長谷子地堅守上級所下達的聽不到集結號絕不撤退的命令,帶着47個弟兄死守汾河攔截戰壕,只爲了爭取大部隊撤退的寶貴時間。當連中有人提出自己已經聽到集結號響了,可穀子地沒聽到,他懷疑自己耳朵被炮火震聾了,問代理指導員王金存他是否聽到集結號。這個文弱書生此刻彰顯了英雄本色,他說他沒有聽到,因爲集結號根本沒有響。他沒有昧着良心講話,儘管他知道如果他說他聽到了穀子地也許會下令整個連撤退,九連也許就會留下種。最終爲了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九連從47人到43人,再到13人,最後圓滿完成任務只剩下連長一個人。

集結號的響起意味着任務的結束,意味着生存的希望,可它並沒有響起。因爲它沒有吹響,所以我們的革命戰時不能撤退;因爲他沒有吹響,所以我們的英雄很執拗地堅持到最後。這就是命令,對一個戰士來說,它高於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我不由得想起我們年輕的一代,貪圖享樂,懶惰嬌逸。不必說關於生死的革命任務,就連老師佈置的作業,我們當中某些人也不樂意認真完成。是該反思一下了。我們應當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要加倍珍惜。如今,沒有了戰火紛爭,硝煙瀰漫,我們生活和平的年代裏,有父母學校和社會的呵護,還有什麼理由去浪費時間而不好好學習呢?我們這年輕的一代,幸福的一代,如果非要下達什麼任務的話,那麼我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加倍努力,將來報效祖國,更好地爲社會主義做貢獻。“我是中原戰軍獨立二師一三九團三營九連連長谷子地。”無論是被誤會是國民黨俘虜時,還是得知獨二師軍隊已經改編,穀子地介紹自己是總是說這麼一句。在他心目中,集體是最重要的,先是集體其次纔是個人。生活在物質橫流的社會,我們似乎變得很自私,太以自我爲中心,根本不關心集體,或是忽視別人的感受。其次,沒有一個人是與社會他人隔離的,我們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要與別人交往,我們有各自的社會地位和身份,也隸屬於某個社團團體。《衆人划槳開大船》這樣唱到:“一支竹篙難渡汪洋海,衆人花匠開大船。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連。同舟共濟海讓路,號子一喊浪靠邊。”所以我們,年輕的一代,要增強集體主義觀念,這也是建設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所要求我們這麼做的。

“每一個犧牲者都是垂不朽的。”這是《集結號》這部電影所要的表達的主題。經過穀子地的不懈努力,終於讓那47個被遺忘的弟兄得以正名,他們沒有失蹤,也不是逃兵,而是真正的烈士。最後,九連全體烈士道德墓碑前,團長的警衛員小樑終於吹響了集結號,那響徹天空的號角悲愴而有悽婉。

今天,我也聽見那最後一聲集結號,你聽,它真的在響,環繞在我們的耳邊。它在提醒我們,作爲生出和平年代的青年人,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日子,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後繼爲民族解放事業捐身獻軀的革命先輩。

轟隆隆的槍炮聲,血與火的拼殺,這是電影帶給我們的視覺震撼,也許沒多久,我們便會我忘記;但那一聲悲壯淒涼的集結號卻永遠響徹在我們心中,鞭笞我們奮發向上,勇往直前,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武裝自己,爲祖國的持續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說到戰爭片,讓我噁心的就是中國戰爭片,連長頂着炸藥包對手下喊“兄弟們你們撤!這裏有我頂着!”……(吐了)好假!在這部馮氏戰爭片裏,雖然許多地方採取西風東借,可還是看得到一些低能的中國風格,如呂寬溝和姜茂財去爲連長拿手錶,寬溝找到手錶後竟然高興地跪了起來(上半身垂直於水平面)!這不是自告奮勇地當活靶子嘛!!不過從中也許還能看出一點,那些士兵不是天生的職業軍人,他們都是普通人,都是種田的老實人,所以一高興,忘了自己置身戰場也是人性流露的表現。這時我就覺得這個傻軍人很可愛——可如果我是連長我肯定能被他氣得吐血,這絕對屬於非戰鬥性減員。

可見《集結號》並不是傳統的,教條的,宣揚解放戰爭怎麼怎麼的影片。他更多的是在宣揚一種“人性”,哪怕就像寬溝的那樣傻乎乎的行爲。人性,是一個人自然流露出的本性,是赤裸裸的,不被政治、階級、宗教所控制、引導的東西。我非常佩服導演敢這麼做。老谷,他是一個很有血性,很感情用事的一個軍人。從一開始,爲了指導員

被炸死而領導大家殺戰俘這一事件開始,我便覺得他是一個意氣用事的人。這樣的人,不記得是《兄弟連》裏寫到過還是《戰神》裏寫到過,是不適合呆在戰場上的,這樣的人註定了之後爲他的手下弟兄們追討“烈士”榮譽。

在烈士陵園,劉澤水的墓前,老谷知道集結號沒有吹響,知道了大部隊早就撤走留下他們牽制敵人,其實這種舍小爲大的事情戰場上很平常很正常,可是老谷知道了以後就是發怒了——“你們怕大部隊被咬死,就不怕我們被咬死?我們真的都被咬死了!!”這個時候似乎就能看出他的自私,因爲要知道,傳統戰爭片裏的中國軍人是不可以“自私”的,傳統戰爭片裏的中國軍人是恨不得犧牲一人拯救全軍的。自私的老谷,難道就不是一個可愛的人嗎?自私的老谷纔是有人性有血性的人,他把他手下四十幾個弟兄都當成親兄弟對待——記得《父輩的旗幟》裏,mike說“我要和我的兄弟們在一起。我答應過他們的媽媽把他們平安的帶回去,我已經對他們一半食言了……”——老谷不也是這樣的嗎?他要他的那些兄弟們死也不能落在敵人手裏。誰敢對這樣一個“自私”的軍人做正面宣傳?誰敢?誰敢對一個“畏敵”(老谷讓大夥喘口氣,指導員罵他畏敵)的連長做正面刻畫?誰敢?那些傳統戰爭片的導演都不敢,他們都不敢,唯有馮小剛!“一個烈士等於700斤小米,也只有小剛敢在賀歲大片裏那麼拍!”他說:“我不過是把一個人的經歷給拍下來。”哪來什麼教條?哪來什麼英雄主義?有的只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人性的人呀!“炸碎了,就捏不起來了。”

《集結號》說的是在解放戰爭期間,一連連長谷子地接到團長命令,帶領全連47位士兵火速趕往陣地完成阻擊任務,以便讓大部隊安全轉移。他們約好,一連聽到集結號,就可以突圍撤走。但全連戰士始終沒有聽到集結號的吹響,除了穀子地,其他的戰士全部戰死並在戰後成了失蹤人員。從此以後,尋找團長問清楚爲什麼集結號沒吹響,恢復戰友們的烈士榮譽成了老谷一生的追求。幾十年後,他得知團長早就犧牲在了朝鮮戰場上。團長的警衛員道出了祕密,當年大部隊轉移的時候,團長根本沒讓號手吹號,當時已經決定用一連的犧牲去換取大部隊的安全轉移。

看了這段介紹是不是很震撼?當我看完這部鉅作直至影院燈亮,我都還傻呆呆地坐在那兒,眼淚不自禁地“嘩嘩”往下落。48個人的一個連,在正常時期連半個連都不到,就是這樣一支人員稀疏的隊伍一直堅守在陣地,打敗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集結號》體現了中國軍人的英勇頑強,體現了中華民族捨己爲國、視死如歸的精神。48位戰士像狼牙山五壯士那樣,爲了大部隊不受損失,在明知結果是以卵擊石的情況下,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全力以赴地擊退敵人,保全了大部隊,順利完成轉移的任務。47位戰士死後仍是默默無聞地躺在煤堆底下的小窯洞裏,直到1956年,穀子地才通過政府追認他們爲真正的烈士。這些烈士爲了我們祖國的和平和美好,不怕犧牲、甘願奉獻,用自己的鮮血換回了我們現在幸福的一切,他們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每一份幸福背後總有一份艱辛的付出。雖然現在是和平年代,但只要祖國有需要,我也要像影片中的那些英雄叔叔一樣,不退縮、不哭泣,自力更生,勇敢面對,擔起我的一份責任和義務

整部片子都在圍繞着命令(也就是集結號)而展開。一開始收到的是集結號的命令。中間爲了保全性命和違背命令的鬥爭,讓戰鬥中最勇敢的大棚排長,在臨死的時候說是自己聽到了集結號。但是穀子地沒有聽到,所以必須堅持到最後一刻。最後在瞭解到部隊根本沒有吹集結號,也就是說犧牲一個連的性命換取最終的勝利時,穀子地,表示的很悲情。他好像是被最好的戰友(也就是下達命令的團長)出賣了。最後自己想到了國家最後的勝利,自己平靜下來,覺得團長那麼做也是對的。用自己說是每年都給團長送菸酒的話來體現一個軍人最後做出的巨大犧牲,也就是心裏的犧牲。影片最後在47名戰士的墓前,讓當初的司號員,吹響了當年沒有吹響的集結號。全劇用這樣的場景來結尾,也就是說給了所有還在血戰中的士兵一個安心的號聲,讓所有死去的戰友們安心的死去。想到這裏我的淚再也忍不住了……

多學科視野中的科舉制劉海峯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 第6期

科舉制廢除後的鄉村士紳羅曉華 《中州學刊》 2014 第2期

論科舉制在士大夫從商中的作用 高新偉 《許昌學院學報》 2014 第3期

廢除科舉制與中國社會的現代轉型徐輝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 第5期

科舉制百年祭劉海峯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2014 第4期

論科舉制的歷史作用張曉光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 2014 第1期

爲科舉制平反不等於否定廢科舉劉海峯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2014 第3期

清代科舉制度研究書籍作者:王德昭 中華書局出版地:北京出版時間:1984-12

科舉史話作者: 王道成 中華書局 中華書局出版

科舉制度與公務員制度 : 中西官僚政治比較硏究 /任爽, 1953- 任爽, 石慶環著. 商務印書館, beijing

標籤:觀後感 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