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有關《甲午風雲》觀後感600字

觀後感1.42W

有關《甲午風雲》觀後感600字

有關《甲午風雲》觀後感600字1

今天我看了《甲午風雲》這部電影,我爲鄧世昌那強烈的愛國情意感動

電影描述了1894年,日本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北洋大臣李鴻章和膽小怕死的人極力主張求和。致遠號”管帶鄧世昌主動請纓作戰,海戰中,鄧世昌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鬥,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後來因爲炮彈已經打完了,鄧世昌迫不得已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做出了這個決定後,全艦無一人退縮。但是在追趕“吉野”號時,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壯烈犧牲。

觀看了這部電影,我覺得鄧世昌有一種氣壯山河的英雄氣概。他不像電影中的那位方大人,貪生怕死,遇到敵人就退縮,一點也沒有中華民族的氣概。而鄧世昌他不但堅強不屈,而且視死如歸。突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頌歌,把一段歷史悲劇,塑造成傑出的藝術經典。

另外我在電腦上知道了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敗。1894年正是清政府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早在一年前清政府就專門成立了慶典處。11月7日壽辰恰好是日軍攻陷大連之日,戰爭危急,慈禧太后卻照樣在宮中開殿受賀,大宴羣臣,還讓光緒皇帝和大臣們陪坐聽戲三日,不問國事,最高統治者如此腐敗是無法指揮戰爭取得勝利更無法領導國家走上富強之路的! 現在,我們的國家強大了,它的強大靠的不是別人,靠的正是這一代又一代努力與爲中國開發建設的人。當然還有那在戰場上付出了生命與鮮血的英雄人物。

有關《甲午風雲》觀後感600字2

我要向大家推薦一部描寫甲午戰爭的電影--《甲午風雲》。

這部電影的作者分別是希儂、葉楠、陳穎、李雄飛和杜梨這五個人。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62年拍攝的作品。攝影是王啓民,導演是林農。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1894年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清朝政府被迫出兵作戰的歷史。當時清朝政府腐敗無能,只讓“濟遠”、“廣已”兩艘艦艇護送“高升”號出發了。結果可想而知,清軍大敗。然而清政府依然無所作爲,竟把堅持正義的好將軍鄧世昌給辭退了。最後清政府沒有辦法,纔不得不還給鄧世昌原來的官位。在鄧世昌的率領下,清軍奮勇殺敵,然而敵我力量懸殊,鄧世昌被迫帶領大家開船撞擊敵艦,卻被敵艦發射的魚雷擊中,全艦官兵壯烈犧牲。一場悲壯激烈的甲午戰爭就此結束,但中國人民的反帝鬥爭卻掀起了更大的怒潮。

大敵當前,強存弱亡。兩軍相逢勇者勝,軍威就是國威!漢高祖劉邦曾引吭高歌:“安得勇士兮守四方”,鄧世昌、王國成就是這樣的猛士。“致遠”號全力衝馳,撞擊敵艦“吉野”雖然功敗垂成,卻在這流星過空般的一瞬間裏,讓無數愛國之士感到人世間的壯懷激烈!愛國戰士們視死如歸的豪邁情懷,永遠激盪在人民的心中。

我認爲這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它每時每刻都在提醒着我們要不斷努力、進步,決不讓那飽受屈辱的歷史重演。

有關《甲午風雲》觀後感600字3

《甲午風雲》這部影片主要講了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本在中國領海內隨意挑釁,製造事端,讓百姓極爲不滿。於是請了一位老教書先生寫了一張萬民折,要求國家向日宣戰。可沒人敢交,正發愁時,鄧世昌來了,他答應一定幫人們交上去。可由於北洋大臣李鴻章及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畏懼日寇,極力主和。日寇得寸進尺,擊沉中國商船,百姓無辜遭難。

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爲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面對日寇的囂張氣焰,毫不畏懼,堅決要求與日寇開戰。但李鴻章藉口保存我軍實力,多次拒絕官兵們的請戰要求,鄧世昌還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

日寇不宣而戰,愛國官兵和百姓的主戰聲浪一浪高過一浪,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在海戰中故意打錯旗號,使北洋艦隊旗艦被日擊沉。鄧世昌率領“致遠”號代替旗艦指揮出戰,全艦官兵英勇作戰,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但我方彈藥卻已用光,作戰形勢非常不利,鄧世昌決定直接硬撞敵艦“吉野”號,就在緊急關頭, “致遠”號不幸遭遇兩顆魚雷,全艦官兵以身殉國。

看到這裏,我不禁爲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感到氣憤,更爲鄧世昌及全艦官兵的英勇報國,視死如歸的決心感到震動。沒想到在腐朽無比的晚清中,還有着這樣感人的事情,更沒想到一向是我感到恥辱的甲午戰爭中,還有這這麼多的愛國將士存在着。

有關《甲午風雲》觀後感600字4

甲午,一個註定要讓無數中國人悲痛的紀年,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在歷經兩次鴉片戰爭的恥辱後,又一次遭到外來侵略者的踐踏。

電影《甲午風雲》觀看已經不止一次,每每看到以慈禧太后、李鴻章爲首的清朝統治者在列強面前奴顏媚骨的情景時,心中總會涌起無限辛酸、憤慨之情。

一羣缺乏骨氣的統治者只能造就一個無能窩囊的政府,一個無能窩囊的政府又豈能指望他寫出一段昂揚奮進的歷史?

生活在這樣政府下的民衆是不幸的,生活在這樣時代下的英雄必將要經受更多靈魂的煎熬。影片中的一段琵琶聲令人動容。電影主角鄧世昌力主派出北洋水師艦隊護送商船,對列強中所謂中立國居心叵測的調停,鄧世昌義正詞嚴地給予駁斥。然而,一腔愛國熱情卻遭到無情冷落,李中堂竟摘去了鄧世昌的頂戴花翎,“賣國因而獲榮,愛國反倒有罪”,這是一個怎樣讓人哀痛的的時代啊!影片中出現了這樣的鏡頭:鄧世昌在房子裏獨彈琵琶,琵琶聲裏有深沉、有無奈、有悲憤、更有激越------英雄啊,“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這種心境,也許只有此時的你,才能體會。於是,你把“一腔心事付瑤琴”,可是,莫道“知音盡,絃斷有誰聽?”,因爲,在你的背後,有着無數像王國成這樣的血性中國人啊!

也許,英雄有時註定是要落寞的。可是,鄧世昌,卻從不後悔自己的選擇。“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作爲一名中國的海軍將領,爲了國家利益,爲了民族尊嚴,生死尚且可以置之度外,又遑論個人的榮辱得失?電影中鄧世昌那堅毅、果敢的眼神也是令觀衆刻骨銘心的鏡頭。在宴席上痛斥掛白旗逃跑的`方伯謙時,在怒斥所謂中立國居心叵測的調停時,在爲民請命慷慨陳詞時,在向敵艦“吉野”號衝去時,他的眼神都讓觀衆讀出一種正義、一種忠誠、一種愛國。

影片的最後,再次讓我們感受到了悲壯的力量。當“致遠”艦彈盡之時,鄧世昌,命令開足馬力,決心用艦撞沉“吉野”,可惜,“致遠”艦中了敵人發射的“魚雷”,全艦官兵壯烈殉國。

黃海的波濤淹沒了英雄的身軀,甲午的歷史卻因了鄧世昌等海軍英雄而留下濃烈悲壯的一筆。

悲哉,甲午!

壯哉,甲午!

有關《甲午風雲》觀後感600字5

今天我看了一部紅色經典電影——《甲午風雲》

我看完這部電影后,我無比的憤怒!

清朝末期,政府無能,官員腐敗,百姓們苦不堪言,日本侵佔我國領土,佔我海疆,我國的愛國之士奮起反抗 ,打擊日本鬼子——中日開戰!

清朝政府決定對日本反擊。中國的戰艦排成隊形,向日本戰艦駛去。小日本還沒打幾炮,中國的那些貪官,可嚇得驚慌失措,真是膽小如鼠只。唯獨只有鄧世昌鄧大人的軍艦勇敢地和敵人極力反抗,鄧大人軍隊在短時間內打沉敵人好幾艘軍艦,在這時,炮彈用盡了,鄧大人爲了擊敗日本軍官,他想讓敵人的戰艦和自己的戰艦相互碰撞,同歸於盡。這時嚇得敵人六神無主,第一發沒有打中,第二發也沒有打中,第三發打中了,鄧世昌艦隊的全體成員光榮犧牲!

那些臨陣脫逃的人比起遠鄧世昌艦隊的全體成員光榮犧牲差之甚遠,那些逃跑的人逃跑之前有沒有想過,他們這樣做對得起誰!他們的行爲真丟臉!

我們中國的脊樑是靠像鄧世昌艦隊的全體成員這樣的人。我們要好好的向他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