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慶祝大會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1.57W

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慶祝大會觀後感(精品多篇)

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慶祝大會觀後感 篇一

黨中央對浦東開發開放高度重視、寄予厚望。鄧小平同志親自倡導,指出“開發浦東,這個影響就大了,不只是浦東的問題,是關係上海發展的問題,是利用上海這個基地發展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流域的問題”,要求“抓緊浦東開發,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

黨的十四大強調,以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爲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儘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要求浦東在擴大開放、自主創新等方面走在前列。

進入新時代,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繼續對浦東開發開放提出明確要求,黨中央把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首批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一系列國家戰略任務放在浦東,推動浦東開發開放不斷展現新氣象。

30年來,浦東創造性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生產總值從1990年的60億元躍升到2019年的1.27萬億元,財政總收入從開發開放初期的11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逾4000億元,浦東以全國1/8000的面積創造了全國1/80的國內生產總值、1/15的貨物進出口總額。改革開放走在全國前列,誕生了第一個金融貿易區、第一個保稅區、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第一家外商獨資貿易公司等一系列“全國第一”。核心競爭力大幅度增強,基本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爲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爲引領、先進製造業爲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承載了上海國際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功能。人民生活水平整體性躍升,2019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1647元,人均預期壽命從1993年的76.10歲提高到84.46歲,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從1993年的15平方米提高到42平方米。

30年披荊斬棘,30載雨雪風霜。經過30年發展,浦東已經從過去以農業爲主的區域,變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可謂是滄桑鉅變。浦東開發開放30年取得的顯著成就,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提供了最鮮活的現實明證,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最生動的實踐寫照!

實踐充分證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形成的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確的;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改革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爲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爲我們的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慶祝大會觀後感 篇二

過去30年,是浦東改革開放的歷史,同時也是中國金融業開放創新的重要階段。金融行業在此期間經歷了重要的發展與變革。尤其是在面對全球金融科技浪潮下,浦東不斷攻堅克難、銳意創新,打造多場景的金融科技“新生態”,重構金融生態。

上海正在不斷推進建設國際金融中心,而浦東新區作爲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生動縮影,是彰顯上海金融科技實力最重要的土壤之一。這裏匯聚了衆多國內外頂尖的金融業巨頭,以及優質的科技公司。作爲陸家嘴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中國平安金融大廈便坐落於此。

1993年,平安保險將壽險業務引入上海,2019年平安消費金融公司在陸家嘴成立,2020年陸金所登陸紐交所上市。目前平安16家下屬公司總部位於上海,其中3家上市公司,10家金融類公司在滬設分支機構。上海地區員工及業務人員11萬人。

28年,上海見證了平安集團從單一保險業務到綜合金融集團再到科技型個人金融生活服務集團的戰略變遷,駐滬多家專業子公司高速成長,紛紛位列行業翹楚:平安養老險成長爲國內最大、亞洲最佳養老險機構;平安資管位列國內第二大保險資管公司;平安好醫生作爲互聯網醫療版圖首個落地成果已成功赴港上市;金融壹賬通作爲集團對外金融科技的重要輸出口登陸紐交所,併成長爲全國領先的金融科技服務雲平臺。

“未來,平安將繼續緊隨上海發展步伐,發力‘金融+科技’‘金融+生態’戰略,爲建設國際金融科技中心添磚加瓦。”平安相關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除了見證老牌金融機構的蛻變,隨着近些年中國的金融科技產業飛速發展,在上海浦東也誕生了如支付寶這樣的金融科技獨角獸,推動了移動支付、理財、消費信貸、雲計算等前沿技術、服務的繁榮,在全球掀起了普惠金融風潮。上海大力發展金融科技產業,吸引支付寶這樣的金融科技企業落戶,並且大力度建設金融科技中心,能夠提升上海在全球的金融產業發展和城市競爭力。

“目前,阿里巴巴經濟體在上海設有四大總部+3中心,成爲上海全球金融科創中心建設的中堅力量。螞蟻金服將發揮區塊鏈、移動支付、信用體系、金融風險防控等方面的技術優勢,積極參與到長三角一體化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來。”螞蟻集團相關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浦東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斌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國內的金融科技,是以服務持牌金融機構爲主,持牌金融機構會是未來金融科技的主體。上海和浦東的優勢在於有很多的金融基礎設施,有很多的持牌金融機構,以及金融場景。

“浦東還有張江科學城,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方面都有很好的人才儲備,這些新的創新成果、創新技術的出現,最先運用的都可能是金融行業,這對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設是非常好的支撐。”劉斌稱。

此外,劉斌還透露,上海已經成立了智能投研技術聯盟,“就是希望把金融科技中心和全球資管中心的建設結合起來。在這方面,上海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包括金融基礎設施,交易所科技怎麼去做;包括期貨公司、信託公司,這塊的金融科技相對比較弱一點,未來也是比較大的發展方向”。

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慶祝大會觀後感 篇三

浦江奔涌,東方潮闊。

陸家嘴的大屏上不斷跳動的數字,恰似中國金融市場的強勁脈搏;張江的實驗室裏,科研人員凝神聚氣,探究未知的祕密;東海之濱的洋山港內,塔吊林立、舟車穿梭,“無人碼頭”源源不斷輸出“中國製造”……

這是上海浦東普通的一天,也是新區開發開放30年來一個生動的截面。

“浦東發展的意義在於窗口作用、示範意義,在於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在於排頭兵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鏗鏘有力的話語,既爲浦東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又宣示將堅定不移把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而立浦東,更立潮頭。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的浦東,將以“勇當標杆、敢爲闖將”的精神,奮力走在新發展階段前列,不斷創造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奇蹟。

始終如一的關懷

長江入海口,開放新高地。

跨國藥企諾和諾德大中國區總裁周霞萍最近的行程安排得非常緊,一邊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展示即將進入中國的創新藥,一邊與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計劃投資額達2億元。

掛牌運行一年多來,臨港新片區從總體方案中分解出的78項政策和制度創新任務完成過半,已落地45項,另有22項已形成方案。一粒粒制度創新的種子在這片生機勃勃的試驗田中發芽成長。

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興。臨港新片區熱火朝天的建設勁頭,讓很多“老浦東”回憶起新區開發開放之初的場景。

對於浦東開發開放,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於心。

2007年,時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浦東調研時表示:“要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要求,進一步深刻認識開發開放浦東這項國家戰略的重大意義”,“充分發揮浦東在加快實現‘四個率先’中的示範帶頭作用、在建設‘四個中心’中的核心功能作用”。

示範、核心,賦予浦東強勁的發展動力、無限的發展空間。

位於浦東陸家嘴金融城核心區的“銀城中路”,當年叫“爛泥渡路”。有一首民謠這樣唱道:“黃浦江邊有個爛泥渡,爛泥渡路邊有個爛泥渡鎮,行人路過,沒有好衣褲。”

昔日爛泥漫流處,而今財富奔涌地。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陸家嘴管理局副局長樑慶說,歷經30年開發,陸家嘴目前集聚了4.4萬多家企業,2019年全口徑稅收超過2000億元,佔全國1.5%。285幢商務樓宇中,稅收億元樓102幢,稅收超10億元樓30幢,稅收超50億元樓4幢。

2010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同志在浦東調研時表示:浦東發展的意義在於窗口作用、示範意義,在於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在於排頭兵的作用。

一個“闖”字,一個“試”字,意味深長——經過20年的發展,浦東的物質基礎有了,經濟實力大了,但隨之而來的,是各種條條框框也多了。不打破罈罈罐罐、不拆除籬笆圍欄,浦東就不可能贏得新一輪的大發展。以“敢闖敢試”爲衝鋒號,浦東進入了新一輪快速發展期。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緊緊抓住改革開放這個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經過縝密調研、深邃思考,果斷決策啓動設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賦予其“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創新對外開放模式,進一步探索深化改革開放的經驗”的時代重任。

2013年上半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超常規的速度完成了從成立聯合推進工作小組到形成總體方案的階段;

當年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聽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籌備工作的彙報;

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

2016年,上海自貿試驗區運行3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力爭取得更多可複製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進一步彰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作用。”

7年過去,改革良種撒播全國,自貿試驗區“雁陣”引領開放新格局。

2020年9月,中國宣佈設立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及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容。至此,我國自貿試驗區達到21個,7年來共形成260項制度創新成果,面向全國或特定區域複製推廣。

隨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斷凸顯。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一錘定音。

“上海要努力在推進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走在全國前頭、走在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提出。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是對上海說的,也是對浦東說的。

在浦東的張江科學城,有一個外形酷似鸚鵡螺的建築——上海光源。它的出現,使得原本無法做或者需要出國排隊做的分析工作,在“家門口”就可以完成。藉助於上海光源,科研人員發現了外爾費米子,揭示出了禽流感、埃博拉等多種流行病毒感染機制,基於上海光源實驗數據研發的多種新藥已進入臨牀試驗。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客觀的見證者。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上海就是一個生動例證。”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登上陸家嘴的上海中心大廈,俯瞰上海城市風貌時說。

30年來,浦東在中國改革開放中始終走在前列,不斷打造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的標杆。

30年來,浦東經濟總量從1990年的60億元躍升到2019年的12734億元;財政總收入達到4316億元。

30年來,浦東從一片阡陌農田,變身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35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雲集,上交所、期交所、中金所等要素市場密佈,數千家高新技術企業蓄勢待發。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12次對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先後6次對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全力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浦東以高水平改革開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和高素質隊伍建設‘四高戰略’爲抓手,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奮力實現新作爲。”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說。

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慶祝大會觀後感 篇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着力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給、高質量產品供給、高效率資金供給,更好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

“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學習浦東新區先進經驗,推進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着力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省商務廳廳長徐湘平表示,要將中國(湖南)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爲改革開放的核心引擎,儘快出臺自貿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在一些重點領域率先實現突破。

10月30日,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正式實施“一業一證”改革。這是湖南自貿試驗區獲批後落地實施的第一項改革試點任務。此次改革涉及藥品經營、醫療器械經營、食品經營(銷售)、小餐飲四個行業,將原來的146個細分事項整合爲35個事項,實現“一次表單、一次申請、一次受理、一次覈查、一次辦結”,大幅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加快了市場主體准入準營速度。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我們將結合我省企業和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努力爲我省開放崛起提供高水平的制度供給。”長沙海關關稅處處長徐玲娜介紹,近年來,長沙海關不斷優化海關稅收服務,精準落實重大技術裝備稅收優惠政策。今年1至9月,長沙海關爲我省企業重裝減免稅10.86億元。

立足“一帶一部”區位優勢,對接“一帶一路”倡議,近年來,湘企“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大。湖南建工集團、湖南路橋集團躋身國際承包商250強,中聯重科等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達成合作意向或簽署正式協議的項目達80多項。

“要以戰略的眼光規劃海外市場佈局,客觀分析問題、妥善應對挑戰、科學決策佈局,練好內功,提高競爭力,增創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更好地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 湖南路橋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宏偉表示。

眼下,遠在萬里之外的非洲國家馬達加斯加,湖南袁氏種業公司經營的600畝稻田,正在開展整地工作,半個月後將開始育秧。

“我省在國外建立了多個境外園區,設立了商務代表處,助推了越來越多的農業企業‘走出去’。”袁氏種業相關負責人李豔萍告訴記者,公司從2007年開始在馬達加斯加推廣種植雜交水稻,現在每公頃平均產量超過8噸。

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慶祝大會觀後感 篇五

4月18日,浦東開發開放迎來30週年。短短30年的歷程,浦東從一個農田遍佈的不便之地,變成了一個高樓林立、功能完善、四通八達、全球水準的現代化國際城區,創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蹟。截至目前,浦東新區生產總值超過1萬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7萬元,正在向2萬億大關的目標挺進。浦東開發開放的成功實踐,既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更是中國製度、中國道路、中國智慧、中國力量的“真實寫照”。在浦東而立之年之際,客觀理性地總結浦東開發開放的成功經驗,在日趨複雜的全球化時代,對國家、城市發展均有十分重大的參考借鑑意義。

一是,堅定信心、改革開放,轉危爲機,是全球化時代任何一座城市乃至國家謀求發展的唯一出路。如果回顧我國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國情和國際關係,儘管已實行改革開放國策快十年了,但當時正處於蘇聯東歐局勢動盪、國際封鎖制裁加劇、經濟保守傾向依然明顯的艱難時刻,正如“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着應付、有所作爲”是當時鄧小平同志經常強調的論點,而1990年實施的浦東開發開放戰略,正是中央決定讓中國衝破國際封鎖、堅決奉行改革開放之路、探索市場經濟制度、全面推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讓上海釋放能量帶動長三角和長江流域)的象徵和標誌。這告訴我們,在國家危機面前,只有堅持解放思想、堅定信心、改革開放,纔是一個國家和城市轉危爲機、謀求發展的唯一出路。這一經驗對當今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不確定性日趨增加的當下,更具有借鑑價值和啓示作用。

二是,國家使命、地方擔當,是推動城市快速轉型發展的強大動力。浦東開發開放戰略的促成乃至取得如此輝煌的發展成就,既因爲浦東開發開放從一開始就作爲國家重大戰略,承擔着繼續推進改革開放、促進經濟快速發展、開拓國際經濟關係、探索市場經濟體系等國家級制度創新功能,因此浦東往往成爲國家重大改革、重大制度、重大項目的承載之地,產生諸多全國“第一”,包括第一個金融貿易區、第一家證券交易所、第一家外資銀行、第一家自貿試驗區、第一家跨境貿易電商平臺、第一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第一家自貿試驗區新片區等,改革創新的效果比一般地區更加明顯。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就是上海市領導班子和地方幹部的使命擔當精神、不計個人得失全心真心的奉獻精神、勇猛精進的改革創新精神、精明睿智的世界發展眼光等,在浦東開發開放的始終,注入一股強大的發展動力。一件接着一件辦、一代接着一代幹,最終成就了全球化的上海和浦東。這告訴我們,對一個城市或地方的發展,國家使命很重要,而擁有敢想、敢闖、敢幹的領導和幹部隊伍更加重要。

三是,全球標準,功能集聚,是提升全球經濟地位的重要路徑。浦東開發開放戰略的核心用意還在於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因此,加大制度創新,促進經濟增長成爲浦東開發開放戰略的第一要務。但在此過程中,浦東新區並未走低水平重複的勞動密集型發展道路,而是向世界一流標準看齊,不管是城市形態規劃、重大基礎設施規劃、產業規劃、園區規劃,都強調全球標準,全球招標,包括人才引進等。更爲重要的是,始終強調城市功能爲引領,圍繞金融、航運、貿易、經濟、科技等核心功能來進行產業佈局、制度創新,實現先進製造業和高端服務業齊頭並進,從而提升城市的全球資源配置功能,進而帶動和助推上海發展成爲全球化的“五個中心”。這告訴我們,一座真正強大的城市,關鍵在於城市核心功能要強大,要對全球資源發揮集聚、配置、輻射等作用,纔會扮演全球“中心”角色。

四是,經濟領先、社會跟進,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經濟增長、社會滯後,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共性問題,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社會發育不足反而成爲經濟增長的制約因素。而浦東新區的實踐表明,按照“生產功能、城市功能、生活功能”協調發展的視角出發,從開發開放之初,就從體制、機制、政策上,充分保障社會建設與經濟增長並重,爲滿足高端產業、高端人才以及外來人口的生活發展需求,加大高質量的教育、衛生、文化、體育、養老、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社會組織等社會事業投資力度(適度引進高端國際化的教育、醫療、養老服務等),擴大公共服務供給,爲經濟發展配套供給高品質的社會服務保障。尤其是近年來,在重大文化藝術設施、居民休閒旅遊、社區居民生活服務、生態環境綠化、城市智能化管理等方面,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特品牌,公共服務品質得到“質”的提升。徹底改變了“寧要浦西一張牀、不要浦東一間房”的認識,反而在浦東新區工作居住成爲人們生活品質化的象徵、榮耀和追求。這告訴我們,經濟發展的目的是讓人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高度的社會文明、發達的社會服務、高集聚的“人氣”,纔是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正確路徑。

五是,區劃保障、協同創新,是不斷激發內在活力的有效手段。事實表明,制度創新是浦東開放開放的第一法寶,其中有兩方面的制度創新尤爲重要和關鍵,一方面,行政區劃制度的改革創新,從最初的“四合一”(1993年撤銷川沙縣建制度,將其與黃浦、南市、楊浦三個區的浦東部分及原上海縣的三林鄉合併成立“浦東新區”)到後來的“二合一”(南匯區正式劃入浦東新區)和鄉鎮區劃合併調整、功能區設置、開發區與鎮分工聯動等改革,最大程度地消除了分散化政區對城市功能的阻隔效應,爲資源整合、功能整合、區域整合發展提供了最大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就是突出制度改革的集成創新和綜合配套,如作爲首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大力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實行大部門制、市場監管整合、公共服務供給、自貿試驗區等同步配套改革,增強改革創新的系統性、協同性、整體性,減少了制度摩擦,放大了綜合改革效應,激發了經濟、社會活力的共同迸發。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新時代的浦東, 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高的發展質量、更優的公共服務,創造更輝煌的未來,爲上海“五個中心”和“全球卓越城市”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