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吳仁寶電影觀後感(1多篇)

觀後感2.53W

吳仁寶電影觀後感(1多篇)

吳仁寶電影觀後感 篇1

透過電影《吳仁寶》更加深了我對華西村的認識。華西村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而應對挑戰的根本法寶只有四個字:實事求是!作爲基層幹部,吳仁寶對實事求是的理解很樸素,叫做“吃透兩頭”、“兩頭一致”。吳仁寶的所謂“吃透兩頭”,指的是吃透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吃透本地工作實際。“兩頭一致”,則是一頭與中央持續一致,一頭與老百姓持續一致。因此,不管政治風雲如何變幻、國家方針政策怎樣調整,他與華西村都能夠啓動自己的“響應機制”,一次次抓住發展機遇,實現超前發展、科學發展。吳仁寶的人生經歷深深吸引着衆多的人,帶領華西村民走出了一條具有普遍好處的農村發展和農民致富之路。

電影裏還有個小插曲,一個父親的不捨和無私深深地打動了我,他把他的小兒子阿四送給一位剛剛失去兒子的人家,囑咐阿四爲那戶人家養老送終,阿四由起初的哭鬧、不原意到最後的理解,他的懂事、理解也打動了在場所有的人。

電影的最後吳仁寶說他的成功有兩條,一是實事求是,二是埋頭苦幹。作爲黨員,我們務必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務必以老百姓爲本,吳仁寶說,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全人類人民幸福就是共產主義。務必與時俱進,永不止步,永遠不滿足於自己現有的成績成果,永遠在追求更加完美的生活。務必實事求是,對現狀有清醒的認識,對未來有清醒的規劃,對上級政策有自己的理解,對下級宣傳有自己的辦法,這樣才能夠集合最大的力量辦實事、辦好事。

吳仁寶電影觀後感 篇2

通過電影《吳仁寶》更加深了我對華西村的認識。 華西村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而應對挑戰的根本法寶只有四個字:實事求是!作爲基層幹部,吳仁寶對實事求是的理解很樸素,叫做“吃透兩頭”、“兩頭一致”。吳仁寶的所謂“吃透兩頭”,指的是吃透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吃透本地工作實際。“兩頭一致”,則是一頭與黨保持高度一致,一頭與老百姓保持一致。

因此,不管政治風雲如何變幻、國家方針政策怎樣調整,他與華西村都能夠啓動自己的“響應機制”,一次次抓住發展機遇,實現超前發展、科學發展。吳仁寶的人生經歷深深吸引着衆多的人,帶領華西村民走出了一條具有普遍意義的農村發展和農民致富之路。

電影裏還有個小插曲,一個父親的不捨和無私深深地打動了我,他把他的小兒子阿四送給一位剛剛失去兒子的人家,囑咐阿四爲那戶人家養老送終,阿四由起初的哭鬧、不原意到最後的接受,他的懂事、理解也打動了在場所有的人。

電影的最後吳仁寶說他的成功有兩條,一是實事求是,二是埋頭苦幹。作爲黨員,我們必須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必須以老百姓爲本,吳仁寶說,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全人類人民幸福就是共產主義。必須與時俱進,永不止步,永遠不滿足於自己現有的成績成果,永遠在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須實事求是,對現狀有清醒的認識,對未來有清醒的規劃,對上級政策有自己的理解,對下級宣傳有自己的辦法,這樣才能夠集合最大的力量辦實事、辦好事。

吳仁寶電影觀後感 篇3

這部電影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沒有恢宏磅礴的氣勢,但卻像磁鐵一樣,激起了每位觀影黨員內心深處的強烈共鳴。是什麼令人如此感動呢?是從這部電影中所體現出來的不屈不撓、自強不息、虛懷若谷、敢爲人先的精神。主人公全心全意爲百姓謀利益的民情懷,深深打動了我。一句“有福民享,有難我當”讓我深深感受到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高尚品質。爲了華西村的需要,吳仁寶可以置家中4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於不顧,而捐出米缸中僅剩的大米。爲了救村民的孩子,他揹着孩子夜行小路,從農村一直奔到縣城醫院,終於挽救了孩子性命。爲了安撫一位失去孩子的村民,吳仁寶毅然將自已最疼愛的小兒子送到這位村民的家中……這一幕幕讓我熱淚盈眶。

對於黨的政策,他沒有隨大流地去做,而在保證大方向不變的情況下,實事求是,結合當地發展現狀,另闢蹊徑。大愛無疆,華西富了,吳仁寶還積極帶動周邊的村落髮展。儘管困難重重,但是吳仁寶始終沒有退縮。他要讓更多的人分享到華西致富後的成果,要讓天下都知道,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在中國的大地上創造出無數的人間奇蹟。華西村富了,老書記始終堅持不拿村裏最高的工資,不住村裏最好的房子,他始終身體力行地教育身邊的人們“吃水不忘挖井人,富了不忘共產黨。

要說華西村的成功祕訣,他用了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實事求是、吃苦耐勞。這句話就如警世名言一樣時候鞭策着我。作爲一名年輕黨員,我要好好地向吳書記學習,學習他率先發展、科學發展的氣魄。沒有這種超前的思維,沒有這種共產黨員模範帶頭的動力,沒有這種想幹事的氣魄,沒有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信念,沒有過人的膽識,沒有執着的信念,就不可能有今日的華西村。鄰居紅旗村的王書記說:“也不知道他腦子裏哪來的那麼多點了,今天要幹這個事,明天要弄那個事,弄得我們跟着屁股後你追我趕的,拼了命都趕不上”。學習吳仁寶就要學習他致富百姓、着眼未來的胸懷。他常說:“當幹部的就得想得吃不下睡不着,老百姓纔有盼頭”、“只要我們大家團結一心,我看再大的困難也難不住我們”。正是有了他這種致富百姓的想法和着眼未來的胸懷,全村的社員同志們纔會振臂高呼:“你們共產黨員在前面走,我們在後面一步都不落下”。

吳仁寶電影觀後感 篇4

郭明義的先進事蹟讓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他不僅是雷鋒精神的傳人,更是新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接觸代表,他用對黨的忠誠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用無聲的大愛譜寫了和諧的新篇章,用閃光的人格力量不斷感染者我們每一個人。

我被他的實際所感動,被他的大愛精神所感染,他不愧是雷鋒精神的傳人、助人爲樂的道德楷模,是一個真正的優秀共產黨員。毛澤東說:“一個人做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他做到了。他16年拿出工資總額的一半捐助希望工程,資助特困學生 180多人,撐起了180個家庭的天,20載累計獻血6萬多毫升,相當於自身血量的10倍,挽救了75條鮮活的生命。他7次發起無償獻血倡議,600多名礦業職工積極響應;他8次發起捐獻造血幹細胞活動,1700多人踊躍追隨;他發起的捐資助學活動已有2800多人蔘與,資助孩子1000多名。這是一種從不間斷的執着,郭明義在自己的平凡人生中,創造了不平凡,他的無數次奉獻感動着一個又一個身邊的人,給人們帶來一次又一次的溫暖。有一種力量讓人感動,它就是大愛無聲;有一種奉獻震徹心扉,它就是熱血豪情。郭明義,這個時代的熱血英雄、道德標兵,用愛心與義舉無怨無悔地高高擎起了雷鋒精神的美麗旗幟,郭明義非同一般的人生歷程,給我們帶來了富有現實價值的啓迪與思考。一個人無論在什麼崗位上,都需要具備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使命感,擔當起一點社會責任、道德責任、進步責任。要實現這些責任就需要有愛心和奉獻精神,這是我們最基本的民族精神。

成人者不因小而不爲,成己者不因微而棄之。郭明義的先進事蹟雖沒有驚天動地、燦耀星辰的撼人之舉,但其點滴之處可謂熠熠生輝、光華炯炯,他照亮的是執愛前行的旅程。其可貴之處,在於他的內心世界充滿着人間真情,益人善舉噴涌着滋人心田的甘泉。對照楷模,我們有理由重新洗刷自己的心靈;有理由攜手並肩和聲唱響新時期教書育人的主旋律。對照典範,我們責任在胸,潛心教書,精心育人。

作爲一名共產黨員,教書育人是我的天職,我一定要向郭明義學習,關愛學生快樂自己,服務學生奉獻自己,寬容學生提高自己,理解學生善待自己。一心一意全力 ,時刻把學生的學習、成長、進步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努力爲他們的承認、成纔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爲一名教師,我一定要向郭明義學習,不斷地把光合人折射到我的學生身上,耐心細緻地做好學生的思想轉化工作。十年育樹,百年育人,專研業務,不斷創新,勇於教改實踐,創新教育理念,兢兢業業教書,踏踏實實做人,向郭明義那樣,與愛同行,大愛無聲。

吳仁寶電影觀後感 篇5

較早的時候在《感動中國》中有了解過郭明義的事蹟,但那只是簡單而又皮毛的知道,今天,我觀看了電影《郭明義》,心靈再次受到震撼與洗禮。

“他總是看別人,還需要什麼;他總是問自己,還能多做什麼。他捨出的每一枚硬幣,每一滴血都滾燙火熱。他越平凡,越發不凡,越簡單,越彰顯簡單的偉大。”這是《感動中國》組委會對他的頒獎詞。

郭明義同志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苦幹,任勞任怨,我要學習他愛崗敬業的精神。無論我們從事什麼職業,都應向他那樣忠於職守,心中裝着集體。只有這樣,才能在集體危難的時刻挺身而出,把損失減少到最小,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一名共產黨員的與衆不同。

郭明義同志一心爲了他人,不計較個人的得失,我要學習他無私奉獻的精神。當今社會,有些人做事之前先談報酬,沒有利益的事情不做,沒有報酬的事情不行。我們共產黨人就應該向他那樣,少說話,多做事,少講條件,多做奉獻。

郭明義同志以幫助他人爲自己最大的快樂,我要學習他樂於助人的品質。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人人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自己一個不經意的幫助,可能會給別人帶來很大的方便,如果人人都伸出援助之手,那麼我們這個社會就一定會變得更加和諧。

作爲一名共產黨員,我找到了與先進人物的差距,郭明義同志將成爲我學習的榜樣,他的先進事蹟將成爲我行動的指南。

吳仁寶電影觀後感 篇6

電影《吳仁寶》一開頭,這句“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要改變貧窮落後的命運只能靠我們自己”就把觀衆帶入了一種改天換地的創業氛圍之中。的確,如今作爲社會主義新農村楷模的華西村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國農村創業史。而華西村的老書記吳仁寶,就是這創業過程中的靈魂人物。在他擔任華西村黨支部書記40多年的生涯中,以一個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和爲民造福的崇高理想,傾其畢生的智慧和心血,率領華西人民戰天鬥地,開拓創新,使華西村從貧窮落後走向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協調發展、共同富裕的天下第一村,成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的一面旗幟。

要說華西村的成功祕訣,如果要寫成書,恐怕幾百萬字也不足爲多。但是在吳仁寶眼裏,面對記者的採訪,他卻僅僅用了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實事求是、吃苦耐勞。吳仁寶以40多年的奮鬥踐行了“以百姓爲本的實事求是,以黨員爲先的吃苦耐勞”。

吳仁寶說,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全人類人民幸福就是共產主義。在他看來,“實事求是”不是口號,而是不管時代如何發展,始終堅持以人民利益爲出發點,對現狀有清醒的認識,對未來有清醒的規劃,與時俱進,永不止步;吃苦耐勞也不是做做樣子,而是面對困難黨員先行,將心比心,以看得見的行動換取全村人民的真心和信任,集合大家的力量共同奮鬥。

吳仁寶善於在每一個時代的節點上抓住機遇和挑戰,每一次政策精神的發佈,他都認真關注、仔細分析,結合華西村的實際情況,對上級政策有自己的理解。在大辦農業的大環境下,他“頂風”開辦小五金工廠;在其他地區都分田到戶的時候,他作出了集體使用土地的決定;在大家的關注點開始集中在經濟上時,他已經啓動了人才強村的戰略,四處挖掘和吸引優秀人才來華西發展。作爲村幹部,吳仁寶始終堅信,執行政策不能光是隨大流,只要執行的過程中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擺在首位,政策就不是一成不變的死板條條,而是發家致富的關鍵寶藏。

每一次村裏大的變化和決策前,吳仁寶都有自己的辦法動員宣傳,不是強迫,也不是反覆勸說,而是“靠老百姓的覺悟”。咬牙買石磨,他率先把自家的口糧捐出來;建小磨坊,他親自上山一塊一塊地搬石頭回來;“15年規劃”平整田地,他帶領黨員在地裏率先苦幹了半個多月毫無怨言。在他的概念裏,“百姓沒有那麼複雜”,給他們看見你的勞動和吃苦,他們就會跟着你幹,甚至比你更吃苦。

吳仁寶同志身上,體現了共產黨員爲民造福、共同富裕的理想境界;體現了共產黨員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政治品格;體現了共產黨員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歸根到底,集中體現了當代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實事求是、吃苦耐勞,正由於這兩大特點,吳仁寶經受了人民的檢驗、實踐的檢驗和時間的檢驗,同時也啓示和教育新一代的共產黨員如何去正視事業、思考未來,如何去奉獻自己、爲祖國的未來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吳仁寶電影觀後感 篇7

近日,區規劃局黨總支部組織部分黨員觀看了十八大獻禮影片《吳仁寶》。吳仁寶同志的先進事蹟樸實感人、催人奮進,作爲一名黨員幹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禮。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共產黨員的責任是無限的。”觀看了《吳仁寶》後,讓人發自內心的感想和讚歎。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華西村的吳仁寶就是這個發揮着關鍵作用的最爲關鍵的人。他的“關鍵地位、關鍵作用”不是自封的,而是在幾十年帶領羣衆拼搏、奮鬥中形成的,他的犧牲奉獻、公而忘私、言行一致的人格和精神是人民羣衆公認的`。影片《吳仁寶》以錚錚事實告訴了我們,在新時期黨員幹部應該如何服務人民、造服社會,應怎樣才能永葆純潔品質,發揚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帶領村民艱苦創業的歷程,深刻詮釋了優秀共產黨員一心爲公的精神風貌。片中每一個生動的場景,每一次創新的舉措,每一句樸實的話語深深地感動着大家。影片不僅刻畫了吳仁寶全心全意爲百姓謀利益的光輝形象,也展示了以吳仁寶爲代表的當代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貌和拼搏精神,使每一位觀衆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激勵。

《吳仁寶》故事讓人感動,更多的是帶給廣大黨員幹部的感悟與激勵。聯繫到規劃部門身處城市建設的前沿,規劃是城市建設的前提,是基礎,是關鍵,必須規劃先行,規劃得好才能建設得好,管理得好。我認爲增強黨員幹部黨性修養,加強規劃部門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奉獻意識

一是要樹立樸實奉獻的思想作風。思想作風是黨的作風建設的靈魂。吳仁寶老書記始終不拿村裏的最高工資,不住最好的房子,身體力行教育身邊的人“吃水不忘打井人”,不忘黨的領導。充分體現了黨員幹部艱苦樸素,紮實苦幹的優良作風。作爲引領地方經濟建設的規劃部門,要以思想作風建設爲抓手,不斷增強黨員幹部的政治意識、服務意識、大局意識,做到腳踏實地,敢於創新,勇於奉獻,爲服務江寧科學發展築牢堅強的政治保障。

二是要樹立造福人民的服務理念。作爲黨員幹部要時刻認識到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要樹立爲人民服務、造福社會的服務理念。爲了華西村的需要,吳仁寶可以置家中4個熬熬待哺的孩子於不顧,而捐出米缸中僅剩的大米,充分展示了吳仁寶那種始終不渝的、忘我的愛民情懷。規劃部門作爲國家的職能機關,規劃工作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服務人民、讓羣衆滿意,我們所掌握的審批和管理權的實施必須以人民羣衆的利益爲基礎,堅決做到依法用權、廉潔用權、按職用權,必須始終加強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權力觀教育,確保規劃事業的健康發展。

三是要樹立實 3 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吳仁寶對現狀有清醒的認識,對未來有清醒的規劃,他能夠充分認識到華西村自身的發展情況,不盲目跟風,訂下了“15年規劃”平整田地,以此打下華西村未來發展的基礎。作爲規劃部門,不論是編制區域性的長遠規劃,還是審覈一廠一村的項目藍圖,都要求業務人員踏實苦幹、實事求是,在圖紙上察之毫釐,在踏勘中繪之千里,一切工作皆以實事求的工作作風爲基本要求。

四是要樹立造福社會的崇高信念。吳仁寶並非只靠一味的埋頭苦幹,他始終堅持“幹好眼前的,多想長遠的”,以造福羣衆、造福後代、造福社會以崇高信念。規劃部門要以樹立造福社會的崇高信念爲核心,結合即將開展的新市鎮城市設計工作,作爲規劃人,要爲百姓負責,規劃出羣衆滿意的新市鎮藍圖。

總之,我們要在工作中爭做勇於創新的先鋒,切實在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羣衆上做好文章,在實幹惠民中改進作風,在勤政廉政中錘鍊作風,更好地擔負起城鄉規劃工作的各項重任,以優異的成績向黨的十八大獻禮。

吳仁寶電影觀後感 篇8

日前,觀看了影片《吳仁寶》,頗受啓發。

影片以年代爲序串聯起全片,用一個個故事,講述了華西村幾十年的發展變遷。從60年代的黑白單色,70年代的懷舊色調,80年代的樸實氣息,90年代再到之後的現代繁華,跟隨着鏡頭,我體會了一個村莊經歷的風雨滄桑和柳暗花明。而透過這一個個故事,不僅僅勾勒出一個一心一意領村民求發展,全心全意爲羣衆謀利益的農村基層幹部形象,更彰顯了一個乃至一羣普通而又平凡的共產黨員爲了理想、爲了人民而傾盡智慧和心血,夙興夜寐、奮鬥不息的崇高情懷,閃耀出共產黨人的璀璨光芒。

總的說來,我的感想能夠用三個詞來概括:埋頭苦幹、敢爲人先、心繫羣衆。

埋頭苦幹。勤勤懇懇,踏實苦幹的精神,是以吳仁寶爲代表的華西人的最顯著特徵,也是影片所着力刻化和宣揚的精華。“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要改變貧窮落後的命運只能靠我們自己。”在電影的一開頭,吳仁寶的這句話就把觀衆帶入了一種改天換地的奮鬥氛圍之中。隨着影片的發展,我們不斷體味華西的發展道路充滿了艱辛探索,充滿了苦幹實幹。吳仁寶領銜的華西人不僅僅表示出吃苦耐勞、不畏艱難的頑強意志,還顯示出團結一心、排除萬難的羣衆力量,這一切都在華西村艱苦的創業發展之路上得到了充分彰顯。影片透過一段段生動的故事訴說了一個道理:“窮苦不要緊,困難不要緊,要緊的是要有安於奮鬥,埋首苦幹的志氣和決心,生生不息的艱苦奮鬥必將帶來一個燦爛完美的明天!

敢爲人先。記不得是從哪兒看到一句話:“創業不易,創新更難”。這在電影《吳仁寶》裏得到了鮮明的體現。吳仁寶從搶買磨盤到頂着壓力開辦五金廠、再到創辦華西的一個個企業,全都體現着這位華西當家人的精明與膽識。正是靠着這種敢爲人先的勁頭、敢想敢幹的眼光和敢於擔當的勇氣,才能使華西在發展的道路上步步領先,到最後“化繭成蝶”,一躍而爲“天下第一村”,描繪出風景獨好的壯麗社會主義新農村。幹好眼前,多想長遠,勇於創新,敢爲人先,只要有利於發展,碰到機遇就要搶,要敢於從“隨大流”中奮起而出,只有這樣,才能爲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也只有始終堅持、長期不懈,才能使創新成爲發展征程上的共同精神追求。

心繫羣衆。“有福民享,有難我當”,在電影最後,當代華西人的代表機體喊出這一口號時,着實打動了我。這句口號這能夠看作是吳仁寶那種始終不渝、全心忘我的爲民情懷的傳承延續和發揚光大。這種動人情懷在電影中隨處可見:爲了給村羣衆買下磨盤,吳仁寶舍小家,即便家中有4個熬熬待哺的孩子,還是毅然捐出米缸中僅剩的大米;爲了安撫一位響應政府號召做了絕育手術卻又失去了一個孩子的村民,吳仁寶毅然將自已最疼愛的兒子送到這位村民的家中……華西村富了,吳仁寶始終堅持不拿村裏最高的工資,不住村裏最好的房子,他始終身體力行地教育身邊的人們“吃水不忘挖井人,富了不忘共產黨。華西富了,要用心帶動周邊的村落髮展。華西富了,要讓大家明白華西是怎樣富的,要讓更多的人分享到華西致富後的快樂,要讓天下都明白,只有在黨的領導下,心繫廣大人民羣衆,全心全力爲讓人民更加幸福而思索而努力而奮進,才能在中國的大地上創造出無數的人間奇蹟。

吳仁寶電影觀後感 篇9

4月17號下午,學校黨委組織學校全體黨員同志一起觀看電影《郭明義》,其實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對郭明義的事蹟只停留在稍許的聽說和耳聞階段,沒有太多的瞭解和關注,所以在接到通知說要全體黨員一起觀看電影《郭明義》的時候,以爲它會是一部說教性的紀錄片,對它的期望值沒有抱太高,但是看完之後,我完全否定了我在看之前對這部片子的初步判斷,心靈也受到了強烈撞擊,感觸很多,更深刻地領悟了什麼是雷鋒精神,也同時被影片中郭明義的大愛、父愛以及夫妻情所震撼。

大 愛

郭明義幫助白血病患者苗苗及其父親,主動捐錢,他不僅僅是捐錢,他還關心着苗苗的精神狀態,並讓自己的女兒和苗苗作伴陪她說話。他是將苗苗當作自己的親人來關心,他的幫助不是一時的,而是一種堅持,這讓我深深地敬服。在苗苗就要進無菌病房前,醫生對這個年輕的生命宣判了死刑。郭明義沒有盲目地悲觀,他爲了圓苗苗一個當空乘人員的夢想多次找航空公司的領導,並申請可以讓她上次飛機爲乘客服務一次,他的執着與誠懇最終爲苗苗贏得了完成心願的機會。當苗苗站在飛機上時,那蒼白卻滿足的笑容又晃花了誰的眼。郭明義爲幫助另一名白血病男孩尋找合適的骨髓配型一找就是三年,僅憑一個名字就往返於各個派出所尋找住址。在電影中看到其實郭明義也曾疲累不堪,也遇到不理解的質疑,可他依然執着的堅持着、堅定着,這些都深深地震撼着我。遇到有困難的人搭一把手並不難,難的是一直陪伴在旁並不放棄。在我們的生活中也遇到過有替患病的親友籌錢募捐的,但凡遇到總會把身上帶着的大部分錢都捐出去,也就僅止於此。可郭明義不同,他不僅捐出身上帶着的錢,他更會把存款也捐出去。他更關心的是病患最終是否會重獲健康,爲此他不辭辛苦地陪護,尋找出現的希望,即使再渺茫也絕不輕言放棄,他始終懷着一腔真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想方設法幫助別人。從來都是先人後己,真正的大愛無疆,這正是我所缺少的,也是我需要努力地方向。

父 愛

影片中所體現出來的父愛也很讓人動容。郭明義送女兒擠火車去上大學時,將女兒的行李送上車,在車窗外叮囑女兒各種注意事項的時候所表露出來的那種兒行千里父擔憂的父愛讓人感動,在看那一幕的時候,我腦海裏也浮現出了當年我爸爸送我去上大學時的情景,時隔多年後,自己也越來越能體會到父愛的無聲和偉大;還有,苗苗的父親在面對女兒的絕症時,無力改變這個痛苦的現實,只能以深深的父愛,去照顧女兒,陪送女兒最後的一程。他希望女兒能開心些,但女兒爲病魔所困,終日沉默如冰封的世界中。當他終於看到那一天,女兒露出笑臉,病室裏蕩起女兒甜美笑聲的時候,這位父親,激動地以頭撞牆,痛哭不已。一個大男人,想看到女兒的笑臉,居然是一個奢望,這樣的家庭,多麼不幸,多麼讓人同情,父愛的無奈也在這個時候讓人看了很痛心。

夫妻情

另外,影片中所折射出來的郭明義和他妻子之間的那種相濡以沫、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的夫妻情和愛情讓人羨慕和感動。郭明義在外鄉的旅館裏發燒時對妻子的呼喚以及在送戒指給他妻子時的那種真實的場景也真正詮釋了婚姻的真諦---平平淡淡纔是真。另外,電影裏郭明義的妻子也讓我很欽佩。她是個護士,同時是個平凡的妻子。她有私心,有埋怨,希望家裏的日子能越過越好。這是每一個平凡妻子的願望。但她又是那麼不平凡。她嘴上雖有埋怨,心裏卻是個明大義的女子。二十多年了,她陪在一個總是先別的家庭考慮的丈夫身邊,默默支持,無怨無悔。可以說,她是天下妻子的楷模。

郭明義的事蹟感動着我,他的執着誠懇鼓舞着我,對於他人再多一點溫暖的給予,對於自己再多一點堅持的執着。身爲一名教師,要把更多的溫暖、更多的關懷無私的給予學生。對於學生,再多一些寬容,再多一些關懷,再多一份責任,再多一份堅持。更多的給予,回報的會是更多的滿足。而且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生活節奏的加快,讓每個置身其中的人行色匆匆,無暇顧及其它。現實中的我們總是沒有耐心做完一件事;常常計較自己做得太多,得到的太少;常常感到身心疲憊……看完這次電影,讓更加堅信了一個道理,凡事都必須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每件小事做起,把“感恩”貫穿工作及生活之中,同時更加相信社會的美好。在感動之餘,更多的應用行動散發出內心的愛,以對生活的熱愛關心家人、服務百姓,以對社會的熱愛爲更需要的人伸出援手。

願社會有更多的郭明義們,將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傳播下去,讓一代代人收穫、讓一代代人繼承,從而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進步!

吳仁寶電影觀後感 篇10

2014年4月17日,學校黨委組織觀看了電影《郭明義》,我深有感觸。他幾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着雷鋒精神,在自己平凡的人生中,創造了不平凡,並給人們帶來無數次的感動。影片中有這樣一個片段,讓我印象尤爲深刻:

當他爲了一個患有白血病的孩子四處奔波找匹配的造血幹細跑時遇到一個企業老闆,老闆質問到:“郭師傅,你覺得這些年對得起家裏人嗎?如果你對得起,你至少應該讓他們過的好一點,你現在的生活不是不富裕而是很寒酸,可就是這樣,你還到處捐款,到處獻血,甚至把自己家裏的電視機送給別人,弄得家徒四壁。郭師傅,你覺得你的家人會怎麼看你?”郭明義是這樣回答的:“我是一名黨員,我要讓別人看出來,要不然我要這個黨員幹什麼?”

“我是一名黨員”多麼簡單的一句話,但是其中蘊含的意味卻耐人尋味。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作爲一名黨員教師,我們有沒有以“我是一名黨員”來嚴格要求自己,值得我們每個黨員教師反思。參加工作三年多了,從最初的“叫苦不迭”的“迷途羔羊”,到現在逐漸適應這項工作,覺得自己在教師這條路上,成長了許多。但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仍然與“我是一名黨員”的標準有一段距離。

首先是態度上,缺乏年輕人應有的朝氣和熱情。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缺乏迎難而上的勇氣。其次在工作方法上,缺乏創新意識,滿足於現狀,提高少,重複多。最後在自我增值方面,業餘時間被家庭瑣事充斥,不懂得合理利用時間爲自己充電。

我是一名的黨員教師,就必須以身作則,爲學生樹立榜樣,積極學習,不斷積累經驗,時刻以“我是一名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勉勵自己。

吳仁寶電影觀後感 篇11

看了電影《吳仁寶》,很受教育、很受啓發。影片以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名字命名,帶着我們走進華西村,走近吳仁寶。影片生動再現了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帶領華西人艱苦創業的不凡歷程。正因爲有了好的帶頭人吳仁寶老書記,華西從一窮二白的小華西,發展到今天成爲“天下第一村”。如果說華西村是共同富裕的典範,那麼吳仁寶就是優秀共產黨員的代表。主人公全心全意爲百姓謀利益的愛民情懷,深深打動了我。

吳仁寶,一箇中國農村的風雲人物,在他擔任華西村黨支部書記40多年的生涯中,以一個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和爲民造福的崇高理想,傾其畢生的智慧和心血,率領華西人民戰天鬥地,開拓創新,使華西村從貧窮落後走向率先發展、科學發生、協調發展、共同富裕的天下第一村,成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的一面旗幟。

影片雖不催人淚下,也無感人至泣的情節,但給人的信心和力量卻是無限的。一位農村基層黨支部書記,帶領一幫普普通通的基層黨員,卻幹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每一個場面、每一次舉措、每一句話語,無不閃耀着一名共產黨員的光芒!彰顯着一名共產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

要說華西村的成功祕訣,如果要寫成書恐怕要超幾百萬字,如果要拍成電視劇,恐怕要拍好幾十集,就是上百集也不爲多。()但,在吳仁寶眼裏,面對記者的採訪,他卻僅僅用了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實事求是、吃苦耐勞。

現在,有的黨員幹部,特別是有的領導幹部,爲了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不顧羣衆的反映和當地的實際,不惜利用手中的權力,動不動就建形象工程、業績工程,這裏搞彙報、那裏談經驗,目的就一個要名要利。而吳仁寶要來了什麼?他要來的是老百姓的共同富裕,他要來的是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農村。 作爲一名黨員,一個支部書記,我們真的該好好地向吳書記學習。

1、學習他率先發展、科學發展的氣魄。華西村的工業發展,是從“捐糧食、買磨盤、背石塊、蓋磨坊”起步的。60年代的吳仁寶,他想的是如何節約生產力,搞農副業生產、搞多種經營。70年代,他想的是如何充分利用剩餘勞動力,建起小五金加工廠。80年代,他想建學校、蓋醫院,讓全村的老百姓不再跑到100多裏外去看病。沒有這種超前的思維,沒有這種共產黨員模範帶頭的動力,沒有這種想幹事的氣魄,是不可能達到今天的生產銷售總額要過500億元目標的。難怪鄰居紅旗村的王書記說:“也不知道他腦子裏哪來的那麼多點了,今天要幹這個事,明天要弄那個事,弄得我們跟着屁股後你追我趕的,拼了命都趕不上”。

2、學習他致富百姓、着眼未來的胸懷。當初的華西村,總共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地,卻被土堆和小河溝隔成了一千三百多塊。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高田塘高田塘,半月不雨苗發黃,低田塘低田塘,一場大雨白茫茫”。可就在這種情況下,他愣是想用15年的時間,開闢出800多畝的田地來。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幹的,因爲在他的心中始終有那麼一個信念:總有那麼一天,我們家家米缸都是滿滿的,人人兜裏都是鼓鼓的。他常說:“當幹部的就得想得吃不下睡不着,老百姓纔有盼頭”、“只要我們大家團結一心,我看再大的困難也難不住我們”。正是有了他這種致富百姓的想法和着眼未來的胸懷,全村的社員同志們都揮手高呼:“你們共產黨員在前面走,我們在後面一步都不落下”。

3、學習吳仁寶,還應該學習他運籌帷幄、創新發展的膽略;學習他以人爲本、和諧發展的風範;學習他嚴以律己,廉潔奉公的情操;學習他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國富了纔是富的崇高境界?? 報告會上,已是85歲高齡的吳仁寶,有這樣一句語錄:“家有黃金萬兩,一日不過三餐,豪華房子獨佔鰲頭,一人也只佔一個牀位”。同時,也給了自己一個評價:罵我不生氣,誇講不足喜,挫折不泄氣,因爲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所以我要爲黨爲國爭一口氣。

這就是吳仁寶,一個農村基層黨支部書記,一個永遠值得每一名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 這部電影,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沒有恢宏磅礴的氣勢,但電影《吳仁寶》卻像磁鐵一樣,從一開頭起就緊緊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內心深處的強烈共鳴。是什麼會使我如此感動呢?這就是從這部電影中所體現出來的不屈不撓、自強不息、虛懷若谷、敢爲人先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對新時期江蘇精神的生動詮釋,是江蘇大地上千千萬萬種精神中的強音,是我們昂首闊步邁向新徵程上的無價之寶。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要改變貧窮落後的命運只能靠我們自己。”電影《吳仁寶》從一開頭起,就把人們帶入了一種改天換地的創業氛圍之中。不屈不撓的創業精神,是以吳仁寶爲代表的華西人的最顯著特徵,也是影片所着力刻化的內在精華。華西發展之路是一條充滿艱辛探索的創業之路。在這條創業之路上,華西人不僅表示出吃苦耐勞、勇於犧牲的頑強意志,還體現出敢想敢幹、敢爲人先的智慧和勇氣,更顯示出團結一心、羣策羣力的集體力量,而這一切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彰顯。

“創業不易,創新更難”。電影《吳仁寶》告訴我們,要改變命運,只靠一味的埋頭苦幹還不行,還必須要“幹好眼前的,多想長遠的”,只要有利於發展,碰到機遇就要搶,即使冒點風險也要上。吳仁寶從搶買磨盤、頂着壓力開辦五金加工廠、再到創辦華西的一個個現代化企業,無不體現着這位華西當家人的精明與膽識。正是靠着這種敢冒風險、敢於擔當的品格和智慧,才使得華西人在創業之路上一步領先、步步領先,描繪出“風景這邊獨好的”的社會主義新家園的壯麗景象。創新爲華西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創新已成爲邁向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徵程上的新一代江蘇人的共同精神追求。

“有福民享,有難我當”電影《吳仁寶》最動情之處,在於吳仁寶那種始終不渝的、忘我的愛民情懷。爲了華西村的需要,吳仁寶可以置家中4個熬熬待哺的孩子於不顧,而捐出米缸中僅剩的大米。爲了安撫一位失去孩子的村民,吳仁寶毅然將自已最疼愛的兒子送到這位村民的家中??華西村富了,老書記始終堅持不拿村裏最高的工資,不住村裏最好的房子,他始終身體力行地教育身邊的人們“吃水不忘挖井人,富了不忘共產黨。華西富了,要積極帶動周邊的村落髮展。華西富了,要讓大家知道華西是怎麼富的,要讓更多的人分享到華西致富後的快樂,要讓天下都知道,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在中國的大地上創造出無數的人間奇蹟。

電影《吳仁寶》告訴了我們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更多。電影《吳仁寶》給我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寶貴精神財富。

吳仁寶電影觀後感 篇12

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天動地的偉作,憑的是心懷讓鄉親們能過上好日子的強烈願望和踏踏實實帶領老百姓奔小康的實幹,成就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的輝煌人生,也成就獨具特色的華西精神。華西作爲全國曾經不起眼的一個村莊,它歷經了改革開放的探索實踐和全面發展的三十年,在險象環生的探索實踐階段,華西人拿出了敢爲人先的膽識,創出了一條改革新路。華西村無論什麼時候,始終響應黨加快經濟建設的號召;無論什麼形勢,都堅持走富國強民的道路;無論什麼環境,都堅持黨員先行密切聯繫羣衆、依靠羣衆的方針,華西精神指引着華西村成爲全國創新發展的先鋒。

華西精神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老支書吳仁寶把上級鼓勵“包產到戶”的精神帶回來,“咱農民的事就得在田間地頭解決”,他帶領着一幫村幹部在田隴間集體決定化零爲整,整合優勢共同富裕。

華西精神是求真務實創新創優的精神。面對上級審查走“資產階級道路”建議對小五金工廠整頓的要求,吳仁寶書記喊出了“有福民享,有難官當”的誓言,堅定地把“資產階級路子”走到底。

華西精神是以人爲本共同富裕的精神。華西人富裕不忘鄉親,帶領左鄰右舍村莊共同富裕,甚至省內外幫助多個貧困村脫貧致富。

爲什麼一個伴隨着文化成長的經濟致富村引起全國矚目?爲什麼它的經驗值得在行政管理領域推廣?我想,它堅持黨的路線,是實事求是,開拓進取最徹底的實踐者。是改革開放時期以黨爲核心,堅持走羣衆路線方針道路上最先進的引路人。而這正是我們現代社會各行各業所需要的時代精神,所以它的經驗具有廣譜推廣性。聯繫到社區工作,更具指導性。社區工作的對象是廣大的老百姓,我們只有必須拿出向民問怨、問計和問政的虛心,創新適合社會科學發展的新型工作機制和辦法,實實在在地爲民辦事,纔是最有效地踐行羣衆路線。從這一層意義來說,基層是開展羣衆路線實踐活動最好的試驗田。在這塊試驗田裏,我們可以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和糾正“四F”活動,廣泛聽取百姓的呼聲,充分體恤人民的疾苦,科學制定管理的辦法,建設黨和人民的魚水深情,力爭將龍湘社區建設成上級認可、人民滿意的新社區。

吳仁寶電影觀後感 篇13

很久以前就聽說華西村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譽,華西村在吳仁寶書記的帶領下迅速發展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以前只其一不知其二,觀看了電影《吳仁寶》之後,才徹底瞭解華西村在吳書記的帶領下成爲天下第一村的奮鬥歷程,對吳書記的敬佩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吳書記身上有好多有價值的東西是值得我們大學生村官在今後工作中努力學習的。

要學習吳仁寶堅持實事求是的精神。吳仁寶書記在治理村子、帶村民致富的歷程中展現了一個敢想、敢做、敢當,實事求是而又勇於改革、善於創新的領導人形象。從一個僅有0.96平方公里、1500多人、人均分配53元的江南窮村蛻變到如今一個家家別墅、轎車,坐擁鉅額資產的天下第一村,可敬可佩可嘆,這與吳書記的治村理念、超前意識及敢試敢闖的拼搏精神是分不開的。吳書記謙虛地說這是因爲他們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走貼合本村實際的發展之路。我們大學生村官在工作中就就應堅持實事就是,踏踏實實的一步一個腳印的工作,要多學、多聽、多做,多做調研,多和村幹部和羣衆交流,凡事都就應虛心請教,這樣才能更好的爲村裏致富發展謀出路、謀利益

學習吳仁寶把羣衆當親人,爲羣衆謀利益的精神。在影片中,吳仁寶爲了救活村民的孩子徒步跑了幾十里路到縣醫院,爲了撫平一戶村民的喪子之痛,吳書記把自己的小兒子送給村民當兒子,誰家遇到困難他總是第一個衝上前去。從狠心購買大磨盤到頂風開辦小五金廠,再到之後搞農副產業帶領羣衆慢慢走向富裕的道路,這一幕一幕情節都讓人感動,這種把羣衆當親人,爲羣衆謀利益的精神是大學生村官就應學習的,只有時刻心繫羣衆的安危,把羣衆當做親人,我們才能拉近和羣衆的距離,才能夠更好的開展工作。

怎樣才能當好村官吳仁寶有句名言:有福民先享,有難官先當。一句簡單的話,道出了黨員和幹部的職責,也道出了他對村官的理解。從擔任村幹部的那天起,他就把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作爲奮鬥目標,幾十年殫精竭慮、矢志不移,使華西村富甲天下,而他自己和老伴依然住在上世紀70年代的舊樓房裏,無怨無悔,何等境界!吳仁寶講方法。最典型的是他的發展經:吃透兩頭、兩頭一致。吃透兩頭,就是吃透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吃透本地工作實際;兩頭一致,就是一頭與中央持續一致,一頭與老百姓持續一致。不管國家政策怎樣調整,總能找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華西村實際的結合點,使華西村一次次抓住了發展機遇,他始終如一,奮發進取,越作越大,令人吃驚。我們將以吳老爲榜樣,結合實際,竭盡全力服務新農村建設。

吳仁寶電影觀後感 篇14

作爲一名江蘇人,華西村的事蹟及吳仁寶的名字可謂如雷貫耳;但對於一羣“泥腿子”是如何創造出“一部華麗的史詩”,始終未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吳仁寶》這部拍攝精緻、細節考究的電影,不僅讓我補上了這一歷史課,更讓我彷彿回到了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深刻感受到黨和羣衆緊密結合、開天闢地創造新時代的豪情。其中,幾點關於作爲黨員的自我要求、關於平時做事做人的準則等感受尤爲深刻。

首先,要爲羣衆着想,發揮黨員的帶頭示範作用和克己奉公的精神。華西村的成功,得益於吳仁寶的敢爲人先,也得益於全體華西人的共同努力,可見一切發展都和人民羣衆密不可分,而要團結羣衆,就必須首先爲羣衆着想,一切以羣衆的利益爲出發點。在華西村發展的過程中,也曾出現過一些反對的聲音,但正是因爲吳仁寶的帶頭示範、克己奉公,才使得羣衆消除顧慮,團結一致。例如在買磨盤時,在開發荒地時,吳仁寶都“身先士卒”,最先拿出自家的米、帶着黨員爲公家背石塊建磨坊,因爲他一切行動的出發點都是羣體華西人的利益,才最終感動了人民羣衆,大家纔會自發團結起來,在即將過年的飄雪天裏仍熱火朝天的開發荒地。而對照自身工作,作爲一名基層黨員,我們也要發揮這樣的精神,在工作和生活中多爲大局着想、爲觀衆着想、爲他人着想,促進集體凝聚力的形成,帶動所處的部門形成更好的向心力。

第二,夯實能力、敢於擔當,以實力樹立威信。改革是一件充滿風險的事情,但正如吳仁寶所說,他給華西人描述的藍圖,什麼時候落空過?而這一切,都得益於他敏銳的觀察力和過硬的實力。吳仁寶在華西村的發展過程中,有幾次決定其實是與羣衆的想法“背道而馳”:例如電影開篇買磨盤時,以及華西村拒絕分田到戶、乃至開辦小五金廠、噴霧器廠時,對於當時的普通百姓來說都是極大的冒險。但正是吳仁寶超人一步的決斷力和敢於擔當的精神給了華西人很大的信心,才使華西村把握住了每一次發展的機會,吳仁寶也逐步樹立了自己的威信。類比而言,作爲一名研發崗位的電視工作者,我們也需要這樣紮實的業務能力、敏銳的觀察力,從而作爲創新力的支撐,讓實力成爲權威的最好註解。

第三,發揮無私奉獻精神,打好羣衆基礎。黨員要有無私奉獻精神,吳仁寶則用他的行爲做了很好的示範,這也爲他推進改革奠定了羣衆基礎。例如在開闢荒地得不到羣衆支持時,是他揹着老鄉生病的孩子走了幾十里路、併成功啓動醫院發電機,最終挽救了一個孩子的生命,從而得到了鄉親們的支持;他忍痛將自己的親身兒子過繼給喪子的鄉鄰,讓另一個家庭重燃生活的希望。這樣的行爲早已超越了一個書記的行政職責,但也正是這些生活中的無私奉獻,讓老書記和人民羣衆真正成爲一家人。羣衆基礎也是開展工作的基礎,注重大事上的無私,更注重生活中的細節,將成爲我們這些基層黨員不斷進步和提高的動力。

吳仁寶的一生也不是一帆風順,他也曾遭遇人生的多次挫折,也曾遭遇羣衆和領導的不理解,但他仍保持着實事求是、爲羣衆着想的原則,保持着積極向上的態度,這也值得我們去學習。華西村創造的物質財富讓我們驚歎,而這部電影所傳達出的華西精神更爲寶貴,而這纔是具有可複製性、值得我們思考學習和珍藏的精神財富。

吳仁寶電影觀後感 篇15

觀看了有關吳仁寶事蹟的視頻之後,吳仁寶對於我們來說不再是那樣遙遠的。他的功績不是神創造的,而是他用雙手來創造的。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社會主義的偉大創造生產力,他堅持黨的原則不斷前進。從剛開始,他如農民工一般辛勤在田地裏工作,沒有什麼特別。甚至人們認爲他無所謂的村長也不過是一個虛銜。村裏的人們連溫飽都難以解決,無論吳仁寶再怎麼努力種田也無法掩蓋這鐵錚一樣的現實。

事情從這一天開始改變,隔壁村賣磨盤,吳仁寶第一次做了這個大膽的決定。出高價買下磨盤,磨盤也被另一個村長看中,雙方爭執不休。最後吳仁寶竟然寧願犧牲比金子還金貴的糧食,也不願放棄磨盤。最終在全村人和朋友的大力支持之下,他成功地買到磨盤。在他看來,磨盤代表的不僅僅是簡單意義上的磨盤,而更是代表一種生產力的發展。吳仁寶的發展生產力的思想不斷深入。他試圖改變村子裏的現狀。

我剖析吳仁寶的成功有三個關鍵點。這三個關鍵點成就了他的偉大,成就了大華西神話般的蛻變,也給我們留下了深思。

一、吳仁寶的思想先進。他總是在別人之前想到下一步該做什麼,在別人還在憂慮如何解決溫飽時,他卻想到發展生產力。他的華西村生產力提高了,溫飽問題迎刃而解了。但別的村卻在爲了溫飽問題犯難。當別人還在想着如何大力發展農業時,他已經想着工業經濟的發展。當別人想着工業發展時,他已經大力致於科學的發展經濟、教育的不斷推動。他的深入考慮奠定了華西經濟發展的基礎。

二、吳仁寶懂得如何把握時機,“說大話”。作爲村長必須威信服人。他的措施沒有得到村民的支持等於白費心機。他描繪了未來光景展現給村民看。村民們被那一片片絢麗的光景所深深吸引。他再一次用“說大話”折服了一次又一次村民們的反駁。

三、吳仁寶懂得深入瞭解民情,爲村民解憂。哪怕甚至捨棄親情也要爲民衆考慮。他與民衆同甘共苦。有時候,他重活一個人全部包攬下,他的信心、決心足以撼動整個華西。他的事蹟感動無數民衆。他用雙手創造輝煌,讓人們驚歎,讓人們爲之癡迷。

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世外桃源。這桃源之景讓無數人爲之癡迷、爲之迷戀。吳仁寶就是這個桃源的創造者,與其說他是一個成功者,倒不如說他是一個造夢人。他造出了讓無數花襲人憧憬的美夢。

吳仁寶電影觀後感 篇16

一個夢,由小而大,由簡單而豐富,有樸素而多彩;一個夢,始終在腦海,在心底,在每天的堅持中;一個夢,由己及人,共同建築,共同守護。風雨陽光,大道險途,令我感動不已的是華西村的夢想始終在直線行走着,一步,一步,一步,……

吳仁寶可謂是這個華西之夢的創始者,他唯一的願望就是讓華西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過上越來越好的日子,簡簡單單的願望,卻是最動人心的願望,他有堅定的信念。他是一名共產黨員,他有一個共產黨人的信仰,那就是爲人民服務。恪守“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信條。其次,他有着一顆善於觀察的心,經常思考,爲了建設一個理想的華西村,可謂是傾盡全力,最後,他有一顆爲人民服務的高貴的心靈。這種高貴的覺悟讓他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顆心始終裝着別人,這就讓他的行爲超出衆人。在他身上,體現了共產黨員爲人民造福共同富裕的理想境界,體現了共產黨員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政治品格;體現了共產黨員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歸根結底,集中體現了當代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作爲一名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我該扮演一個積極的角色,以吳仁寶爲學習榜樣;作爲一名學生,我應該努力成爲一名共產黨員,實事求是吃苦耐勞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吳仁寶堅持買下其他村裏的磨坊,即使在許多人都不贊同的情況下,他還是堅持自己正確的判斷。從某一方面來說,華西村是從那塊磨坊發展的。

電影中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吳仁寶爲了村裏人着想,把自己的兒子送給了村裏人,那家的兒子得了病死了,同時那家也不能再生育了,正當一家人處於悲痛傷絕的時候,吳仁寶下了決定:把自己的兒子送給他們,給他們養老。對自己的兒子說:“以後我不是你爸爸了,也不要叫我,如果實在想叫,就在心裏叫吧!”看到那場景時,眼淚情不自禁地落了下來。問天下有哪個父親不愛自己的孩子,捨得與自己的的骨肉分離,吳仁寶心繫人民而割捨他的兒子。

最近一吳仁寶的一句話:“保證華西家家戶戶有多餘的糧食,住上小洋房,看病到華西村自己的醫院兌費,過上幸福生活”。

吳仁寶電影觀後感 篇17

“什麼是社會主義?讓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什麼是革命主義?讓全世界人民幸福就是革命主義。”這段激情澎湃的話語出自主角----吳仁寶之口。

他,是一個實事求是,吃苦耐勞的人;他,是一個頭腦發達,敢於創造的人;他,是一個雷厲風行,敢作敢當的人。他,是帶領華西村脫貧致富的人;他,是引導整個江陰走向輝煌的人。他的一生雖沒有驚心動魄的奇遇,但卻做過非同凡響的事情。他的道路佈滿了荊棘與花刺,充滿了危險與困難,他用粗糙的雙手撥開荊棘與花刺,硬是闖出了一片天地;他用厚實的雙腳踏平危險與困難,硬是開闢了一道直路。是他,一直是他,不論日晝,不論春秋,用汗水與心血澆灌,用時間與生命建造,這就是華西村----天下第一村。

影片生動地再現了吳仁寶老書記窮其一生,爲人民服務的四十多年曆程:六十年代,他創新奮進,挑戰命運,當別人一門心思想着種田時,他幾經周折,辦起了小磨坊;七十年代,他腳步向前,推動發展,當別人分田分戶時,他努力勸說,整合土地半期五金工廠;八十年代,他運籌帷幄,目光深遠,當別人忙於經濟發展時,他毅然轉頭,走上了建築道路,三顧陸老師,使其心悅誠服……

這麼多年,如一張張畫鮮明的攤在我們眼前,從當初平淡無奇的水墨畫,到後來色彩繽紛的水彩畫,讓我們在感慨萬千的同時,不免欽佩起這位當之無愧的農村英雄。一點點,一滴滴,一幕幕,一段段,這都是他從骨子裏透出來的美好品質啊:拉回大磨盤時揮撒的汗水,送別家孩子上醫院時奔跑的汗水,爲彌補他人家庭遺憾而送出自己兒子時的淚水,爲打造五金工廠操勞的身影,爲引進人才奔波的疲倦,爲擴大華西承擔的壓力。他的成功之路,即是造夢之路。正如他所言“我說過的哪一句大話,沒有實現埃”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同時也造就了一個不朽的傳奇。他以身先士卒的精神,持之以恆的毅力,奮發圖強的努力成就了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村!

是啊,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未雨綢繆,廉潔奉公,爲人處世,不正是我們要學習要做到的嗎?心有多大,努力就有多多。只有心懷理想堅定信念,充滿希望,保持樂觀,才能開拓未來的道路,成就自我。可恰恰這一點也讓許多人碌碌無爲了一輩子,直到油盡燈枯,也未能明白,只是一味的怨天尤人,迷失自我,最終走上不歸路。沒錯,問這世間,能做到這一點的,又有幾人?這又談何容易?

人生如棋,有的人剛剛落子,自以爲穩操勝券;有的人走了一半,要麼發現無路可走,要麼路太多,選擇太多;而有的人或許在爲贏了一局,贏了人生而沾沾自喜,或許又有人爲了棋差一招,敗得慘烈而鬱悶不解。相對來說,那些從頭到尾待定自若的人往往纔是贏家,至少他們做到了“勝不驕,敗不餒”。世上本沒有十拿九穩,成功只是不停地給自己加碼而得來的,步步爲營是最基本的,知己知彼是最關鍵的,孰勝孰負早已沒有了意義。真正的贏家是笑到最後的人,正如吳仁寶。想到這兒,我記憶的畫卷不禁翻回了----童年。

童年是最無憂無慮的,童年的我是最驕傲自大的,是那次,給了我深刻的教訓。

那年,我年幼無知,卻十分執着,一旦對某樣事情起了興趣,十頭牛也拉不回。可能是受到夥伴的影響,對弄不清楚的棋起了興趣。或許是不經意,或許又是故意的,老爸也在那時又玩起了棋,看着老爸似乎很高超的技藝,我頭腦一熱,偷看起了老爸下棋,之後興沖沖地捧着棋盤到處晃,自然免不了被數落幾句。我頓時不服氣了,就這樣掀起了“戰火”。我手拿棋子,一竅不通地亂下,見老爸仍然專心致志,便不好意思退出,結果到最後我還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後來,老爸意味深長的跟我說:“人生是多變的,不會一帆風順,挫折與煩惱是不可避免的,失敗與成功是常有的,那麼具備毅力,耐力,定力,會助你爬的更高!”

人生的棋局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沒有了。吳仁寶,他贏了,他是真正的贏家!他,爬到了頂峯,看到了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