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走遍唐宋八大家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5.2K

走遍唐宋八大家觀後感精品多篇

2021我心中的唐宋八大家徵文個人觀後感1200字 篇一

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東坡說他“匹夫而爲百世師,一言而爲天下法”,這評價自然是很有些誇張了。蘇東坡還說,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其他暫且不表,單說這“忠犯人主之怒”,於韓愈確實不爲過。

韓愈曾與柳宗元、劉禹錫同被任命爲監察御史。貞元十九年(803年),關中地區大旱。韓愈查訪發現,災民流離失所,四處乞討,關中餓殍遍地。正如他在詩中所寫:“前年關中旱,閭井多死飢。去歲東郡水,生民爲流屍。”目睹嚴重的災情,韓愈痛心不已。而當時負責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實卻封鎖消息,上報朝廷說,關中糧食豐收,百姓安居樂業。這激起了韓愈的一腔怒火。他奮筆疾書,向皇上遞交了《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飢狀》,反映真實情況,並請求減免這一地區的租稅。韓愈這一舉動不僅沒有引起唐德宗的重視,反而在小人讒言之下被貶爲連州陽山令。

元和十四年(819年),早已被調回長安的韓愈又以一篇《論佛骨表》上疏直諫,對興師動衆、耗費巨資,掀起迎拜佛骨狂潮的憲宗加以勸誡。他在文章中懇請,將佛骨“投之於水火,永絕根本,以斷天下後世的迷信疑惑”,“此皆羣臣之所未言,陛下之所未知者也”,“一切災殃,由臣承擔,上天鑑福,絕不怨悔”。文中字字情真意切,流露出身爲臣子的拳拳之心。可唐憲宗讀後大爲震驚,要對韓愈處以極刑。多虧一衆官員爲韓愈求情,他才倖免一死,被貶爲潮州刺史。被貶後,韓愈寫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爲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的詩句,表達了他忠心進諫、一心爲國爲民的情懷。

韓愈的烏紗得來不易。他考進士三次落第,考官時又三次碰壁,按說應該惜官如命。但他屢次犯上,逆披龍鱗,被貶之後也不吸取教訓,一如既往。他傻嗎?

當然不是。在提筆給兩位聖上寫奏狀時,特別是在給唐憲宗反映迎佛骨的危害時,他早已充分考慮到可能的後果。可爲什麼還是冒着丟官甚至喪命的風險直言相諫?

“文死諫,武死戰”,這是中國古代爲官者的境界。韓愈曾在《齷齪》一詩中寫道:“願辱太守薦,得充諫諍官。”可見,他的仕進理想就是做好一名諫官。要做好諫官,就不能怕得罪人——哪怕是皇帝。“有見輒言”,即使獲罪也在所不辭。“欲進短策,無由至彤墀。刳肝以爲紙,瀝血以書詞。”這是韓愈用熱血寫就的心中吶喊。雖然他最終並沒能做成諫官,但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這一信條。

除了個人理想,韓愈其所爲還與歷史傳統和當時的社會大環境息息相關。

“諫諍”是中國古代士人一向的傳統。而在唐代,士人們不僅繼承和發揚了這一傳統,而且在實踐這個傳統的客觀條件方面,比前代士人更具優勢。一是儘管唐代前期和後期有所不同,但總的說來,凡是意欲有所作爲的皇帝,大都比較鼓勵進諫、注重納諫。二來,除了廷議之外,唐代士人還可以通過多種場合和方式來進諫,如應制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或對策、上疏等等。這樣就形成了唐代士人追求諫官身份、以諫官的思維方式對待君臣關係和朝政得失的社會風氣。

所以,以韓愈爲代表的中唐文人,在發揚“諫諍”傳統上表現得更加強烈和迫切,這正是中唐由盛轉衰的社會現實和中唐文人的社會使命感兩方面因素的驅使所致。

徵文我心中的唐宋八大家個人優秀觀後感 篇二

讀過中國文學的人一定對唐宋八大家的名字如雷貫耳吧。他們的文章可謂是文辭卓絕,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振奮着無數華夏兒女的中華魂。

在唐宋八大家中我最喜歡的是千古難得的。全才蘇軾。他不僅是一位大文學家,還是個大畫家,大書法家。他的書法豐腴跌宕,不踐古人,非常有創意;他的畫則喜歡作枯木怪石;他的文章詩詞鬱屈瑰麗,氣勢磅礴。

蘇軾的文章中我特別喜歡《前赤壁賦》。文章中有許多描寫赤壁當時的句子。如:“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讓我們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萬里長江碧波盪漾,水天一色,揚一葉小舟的蘇軾悠然立在船頭欣賞美景,此時高興的樣子。但從“其聲嗚嗚然,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犛妞”中我們又感受到作者感慨跌入人生最低谷的苦悶。又從“客喜而笑,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藉”中體會到他笑看挫折,豪氣干雲的高興心情。這樣一波三折的描寫直抵讀者的心底,跟着作者或喜或悲,真是“扣人心絃”的大作。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一讀這些錦繡文章你會被他所感染,你的才華小宇宙會被他所激發。這就是我的讀八大家的心得。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 篇三

1

給大家朗誦一首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好詩,大家都知道是誰寫的吧?唐代著名的詩人柳宗元寫的《江雪》。我問你,讀這個詩,你的第一感覺是什麼?一派清涼世界。感覺到非常地清靜,非常地清涼,非常地超然獨立,萬籟俱寂,沒有一點聲音,沒有一個蹤影。在那寒冷的江面上,只有一個孤獨的小舟。在那孤獨的小舟上,有一個披着蓑衣的老漁翁,正在那兒垂釣,他想釣什麼,釣魚嗎?不知道。所以這首詩給我們傳遞出來的首先是一種意境,意境特別好,就二十個字,意境全出,非常地優美,所以這首詩連小學生都會知道,更不用說你們這些國中生了。但是我要再問一句,就是柳宗元爲什麼會寫這首詩,你能回答我嗎?可能你就未必能回答上來了。當然你可能會說我知道,柳宗元喜歡清靜,他喜歡一個人待着,不讓人打擾。你說我還知道,柳宗元內心裏邊,覺得自己的人格冰清玉潔,不想跟這個污濁的凡世有什麼瓜葛,所以寫這首詩以表心跡。你還可能說,柳宗元心裏有事,特別煩,就想一個人靜靜地待一會兒,所以寫了這首《江雪》。沒錯,你說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呢,我要告訴你的是什麼呢?就是在這樣一首優美的詩的背後,其實隱藏着一段巨大的悲劇,隱藏着一段巨大的落差,還隱藏着一種極度絕望的心情。

那我還真不是聳人聽聞,還真不是故做奇異之談,是有根據的,這個根據在哪兒呢?這還得從柳宗元青少年時期的極度的輝煌說起,柳宗元的青少年時代,那跟韓愈不一樣。我們前面講韓愈,覺得都挺慘的一個苦孩子,磕磕巴巴的,最後通過讀書,然後終於考丨中了進士,考丨中進士半天又做不了官等等等等。(柳宗元)沒有,咱們柳宗元“根正苗紅”。

他第一大輝煌是,他有一個非常耀眼的家族(出身望族),就是柳宗元這個柳姓,在唐代是一個大姓,特別是柳宗元是河東人,就是現在的山西省的運城市人。這個河東的柳氏,還有河東的裴氏,河東的薛氏,是三大著姓,就是三大家族。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之際,這幾百年的時間裏,柳宗元的家族裏邊做官的,往大了說,不是大將軍就是大都督,最小的怎麼着也是個刺史,再小了都不好意思跟人說去。在唐代的初期,他就有兩個祖先非常地厲害,一個是唐高祖李淵的孫女婿,算是個準駙馬吧;還有一個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一位皇后王皇后的舅舅。你看,人家這身世,多排場,多氣派。這種顯赫的家世,家族的歷史,那無疑的,讓柳宗元從青少年時代就是一個驕傲的人。

第二,柳宗元這個人,從小少有大志,聰明過人,而且在同齡人當中是一個佼佼者。何以見得呢?在唐德宗時期,有一個反叛的藩鎮將領叫李懷光,朝廷平叛把他鎮丨壓了。有一個姓崔的高官,就想寫一封給朝廷的賀信,他

就找到了柳宗元,柳宗元就代他寫了一封給朝廷的賀信,這封賀信的名字,就是《爲崔中丞賀平李懷光表》。這一年,柳宗元才十三歲。等於說,他替一個高級官員給朝廷寫了一封祝賀打勝仗的這封信。有人可能說,我懷疑,不可能,哪兒那麼多神童啊?你懷疑也是對的,可是你要知道,王勃在十八九歲的時候,就寫出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白居易在十六七歲的時候就寫出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更不用說那個李賀了,是吧,二十七歲他就死了,可是以他的地位,已經是唐代數一數二的大詩人。自古天才出少年,這話是丁點都不差,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柳宗元在十三歲寫了這樣一篇大文章。

我從小啊,我就沒打算把事做小了,我的目標就是瞄着那歷史上有大作爲的人去的。韓愈曾經有一段話,對柳宗元有一個精闢的評價,這段話翻譯成本站怎麼說的呢?說柳宗元這個人聰明能幹,從小就沒有他不知道的事,就沒有他不明白的道理,雖然年輕,但他成熟得早,二十一歲中進士,二十五歲通過了博學宏詞科的考試,他的才華是如此的卓越,他是個精明強悍的人,特別擅長髮議論,每當他發議論的時候,往往是廣徵博引,出入於經史子集當中,他非常博學,口才特別好,當他要跟你辯論的時候,他總是滔滔不絕,意氣風發,所向披靡,想跟他辯論的人,就沒法辯贏,必得給你辯得張口結舌,纔算完了,這麼一個人。而且柳宗元因此,這麼小啊,才華超衆,所以在長安的時候,王公大人都特別地欣賞他,交口稱讚,都恨不能把他收到自己的門下,說柳宗元是我的門生。就是這麼火,就是這麼招人喜歡。 畫外音:

柳宗元的從政經歷既簡單又經典:他二十一歲考中進士。二十五歲通過博學宏詞科後,任集賢殿書院正字,即皇家圖書館校對管理員。二十八歲任首都長安下轄的藍田縣尉,即縣公安局局長;三十歲任監察御史裏行,即國家監察部高級公務員助理。三十二歲任禮部員外郎,即文化部兼教育部的高級公務員,正六品。柳宗元用了僅僅十一年時間,便由一名普通的讀書郎,成長爲國家重要部委的高級公務員,這與在仕途之路上坎坷不斷的韓愈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那麼爲什麼柳宗元的仕途之路會如此平坦呢?

唐憲宗李純是唐順宗李誦的長子,以“剛明果斷”著稱,是一個有爲的君主。而當年,在自己能否被立爲太子的問題上,“革新集團”的敵視與對立態度,深深刺痛了他。皇權之爭向來都是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這也是“革新集團”覆滅的根本原因。

“革新集團”失敗之後,柳宗元等相關參與者均受到了嚴懲,柳宗元本人被貶爲永州司馬,與他同時被貶的,還有劉禹錫等七個人,這八個人在歷史上被稱爲“八司馬”。那麼,從當年平步青雲的政治新星,到如今失魂落魄的戴罪之臣, 那麼他在永州過的什麼樣的日子呢?

第一,他是沒有實際的行政權的而且沒有編制第二,也沒有公家給他配的住房。這個地方既沒有權,又沒有房子,所以呢,遠看彷彿是司馬一個,近看就是死馬一匹了。爲什麼呢,因爲他在這兒沒有什麼任何用處。那麼他住哪兒呢,一開始住在一個廟裏頭,這個廟還是比較有特點的,爲什麼呢,柳宗元有兩句詩來描寫這個廟,說:

鳧鸛戲於中庭,蒹葭生於堂筵。——柳宗元《閔生賦》

在這個廟的大堂裏邊,有鸛鳥、鶴鳥在這兒翩翩起舞,在這院子裏頭有很多蒹葭,一種植物,蒹葭蒼蒼,白露爲霜。看上去挺有詩意的,但你想想,住的地方,中庭裏邊全都是鳥,院子裏邊全是野草,就這麼一個環境。而且永州這個地方,在當時它的建築主要是竹子和木頭,不像我們現在都是水泥,所以永州這個地方的住房特別容易發生火災,這柳宗元在這兒住到第五年頭上的時候,他那屋子裏已經起了四次火災了,每次火災爆發的時候,他都要把那個牆上掘個洞,或者把窗戶給扒開了,光着腳丫子逃出去,特別狼狽。意思是什麼呢?就是這個居住的環境,這個條件特別地艱苦,特別地簡陋。他這兒還是司馬,尚且如此,那要是比他低的人,還不定住的是什麼樣子呢。

永州的整體狀況不好,居住條件也不太好,那周圍環境怎麼樣呢?出去走走吧,在屋子裏待着又難受,出去走走啊,也好不到哪兒去,他在給朋友的信裏邊說,這個周圍看上去都是田野,裏邊全都是蝮蛇,蝮蛇我們知道,是最毒的一種蛇類,水裏邊全是蛇。還有什麼呢?還有大螞蜂。說那別在田野裏頭轉了,有什麼池塘湖泊啊,你去看一看,寫寫詩也行,去不了,快到水跟前的時候,水裏邊有一種毒蟲,這種毒蟲,只要一看見人靠近水邊,它在水裏邊發起攻擊。所以你看我們原來講蘇軾的時候說蘇軾到了黃州,沒多少錢,住的地方也比較艱苦,後來自己還得種地,我跟你說,(柳宗元)他這個地方連種地都種不成,你先沒種呢,先讓蛇咬你一口,你還沒播種呢,先讓毒蚊子先叮你一口。

很簡陋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當中,那身體就不能太好,柳宗元在給他朋友的信裏邊就說,我自從來到永州,我身上這個病,還稍稍好一點了,原來啊都是一兩天就犯一次病。他自從被貶之後,他身上得了很重的病,現在就是一個月大概能犯那麼兩三次。雖然說病大體上緩解了,但是付出的代價是吃了很多的藥,藥吃得太多了,就傷了

我的元氣了,我現在只要一走路啊,我的膝蓋,就特別地在顫抖,一邊走膝蓋在顫抖,只要一坐下來,我的肌肉和關節都非常地疼痛。而且本來他是個讀書人,他說現在不成了,爲什麼呢,記憶力減退,我現在一讀古人的傳記,讀得好好的看了幾頁之後,就得再翻回來看,爲什麼呢?讀着讀着不知道讀誰的傳記,把名忘了。記憶力減退了,這個我們大家都能理解,上一次我們在講到柳宗元被貶的時候那種狀況,他寫的《江雪》當時的那個心情,就是這一方面是心理上的,一方面是生理上的,還有周圍的環境。可是你知道他寫這些信的時候,在給他朋友彙報他的身體狀況和他周圍的環境的時候,他纔多大呢?他也就只不過才三十六七歲,可是我們聽上去感覺這個人好像已經到了五六十歲的樣子。

他還關心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重新回到長安呢?長安既是我的家,又是我要施展政治抱負的最大的舞臺,最重要的舞臺。可是我跟你說,柳宗元面對的這個問題,說白了,就是一道無解的題。爲什麼呢,因爲這道題的答案在誰的手裏呢,在唐憲宗的手裏。唐憲宗不鬆開這個拳頭,柳宗元想要回到長安這道難題,就解不開。爲什麼這麼說呢?

也許是精誠所至、金石爲開,突然的,柳宗元在被貶的第十年的時候,等到了一個機會,什麼機會呀?也許是這八個人被貶的時間太久了,你想一個人一生中能有幾個十年啊,所以當朝的一些宰相也生了憐憫之心,又覺得這些人多多少少還都有點才能,所以就下了一道命令,把他們八個人都統統地召回長安。哎喲,接到這個消息,柳宗元太高興了。可是啊,世事難料,人心叵測。他們剛回來,纔不過一兩個月,事情就發生了急劇的轉換,一首小小的詩歌,就葬送了他們所有人的前程。這是怎麼回事啊?這首詩就是劉禹錫寫的,劉禹錫跟幾個朋友到長安的玄都觀裏邊去觀賞桃花,你就觀賞桃花不就完了嗎?不行,人家寫詩言志抒情,這詩寫得好: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劉禹錫《戲贈看花諸君子》

這詩一聽就有弦外之音啊,來到玄都觀裏,大家都是來看桃花的,我進來一看,哦喲,玄都觀裏這麼多新種的桃樹,這麼多新開的桃花,都是我老劉走了以後,你們纔開的吧?這些樹都是我走了以後才栽的吧?朝廷上那些新貴們,都是我走了之後才提拔的吧?是不是?我走了你們都發達了吧?你說這不是招事嗎?劉禹錫後來在給朋友的信裏邊,也這麼說:

“一坐飛語,如衝駭機”——劉禹錫《謝中書張相公啓》

我這個話一說出來,就跟扣動了扳機一樣,引起了軒然大波。長安待不成了,皇上是一道詔書,給他們都升了一級,你們都別做司馬了,委屈着你們了,你們都做刺史,做首席行政長官,可有一樣,比原來的地方再遠點,那這還不如在跟前待着呢,是不是?其實你說是不是就是因爲這首詩啊?也不是,這首詩說白了也就是一個導火索。剛纔已經說了,唐憲宗解這道難題的答案,永遠在他手裏攥着,這是第一。第二,宰相里頭還有好些人都是柳宗元等人當年的政敵,本來對他們回來就意見不統一,這時候正巧出現了“桃花詩”。那行了,你們就到更遠的地方賞桃花去吧,省得看見我們這些人心煩。完了,轉瞬之間,柳宗元在長安待了還不到一個月,就又要被貶到遙遠的他鄉,這次被貶還有一個特別麻煩的事,你知道爲什麼呀,劉禹錫他寫這首詩,他貶得最糟糕,他被貶到了播州,就是現在的貴州遵義。當年的遵義,那真是不毛之地啊,當時整個播州的人口還不到三千人。那麼這個劉禹錫呢,他的母親當時已經八十幾歲了,這麼高齡的老母親,是不可能跟着他兒子到這麼落後的偏遠的這個地方去的,那說白了,這次他母親要是不能跟他一塊兒去,母子兩個從此就是生死訣別。柳宗元呢,是被貶到廣西的柳州,那兒其實也好不到哪兒去,柳州當時也就是七千多人,都是很貧困的地方,但是總比這個播州好點兒。

柳宗元是個失敗的政治家。他在朝從政只有短短的兩年時間,在短暫的仕途得意之後,就因參加“永貞革新”而被貶永州、再貶柳州,落得個半生潦倒、怨恨到老的結局。然而,苦難的經歷激發起柳宗元天才的文學創造力,動盪的人生給予他太多的創作靈感與文學素材。在被貶永州的十年裏,他留給後世大量優秀的散文作品。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散文創作最鮮明的特色之一。柳宗元的寓言故事中,動物的形象生動有趣,有着強烈的個性特徵與象徵意味,令人難以忘懷。

今天啊一開始先講一隻小蟲子的故事,說有一隻小蟲子,這蟲子很有特點,在路上爬,一邊爬一邊爬,就看見路邊上有什麼小米粒啊,小麥穗啊,就背到背上去,然後再接着爬,爬一會兒又背一些東西,這越爬走的路越多,路邊的東西就越多,背到背上的東西也越重,背得哼哧哼哧挺累的。有的好心人看見這小蟲子在那路上走,覺得它太辛苦了,背這麼多東西,就給它拿下來一點,讓它喘口氣,緩過來勁兒。可是這個蟲子有個特點,等它緩過來勁兒以後,它又接着把卸下來的東西又背上去了,再接着走,接着往前爬,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而且這個蟲子還有一個特點,喜歡爬高,它不光是喜歡負重而行,而且喜歡負重爬高而行,哪高跟哪走,越高越高興。爬着爬着,那麼重、

那麼累,爬得那麼高,稍微有一個技術動作不過關,啪嘰,摔下來了,就摔死了,就是一個小蟲子的故事。這個小蟲子的名字呢,大家很不熟悉,叫蝜蝂。那麼我講完這個小蟲子的故事以後,大家會說有個什麼印象呢,對這個蟲子?大家說這個蟲子是一個很勤勞的蟲子,不知疲倦、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這麼一種蟲子。那大家說康老師您這隻蟲子,是從哪爬過來的呢?是不是從《伊索寓言》裏頭“爬”過來的?我還真跟您說啊,這個真不是從《伊索寓言》裏邊的蟲子,也不是古希臘版的、也不是古羅馬版的,反正不是外國版的,是純正的中國版的一隻小蟲子。具體點說呢,就這蟲子的版權呢是歸柳宗元所有,是柳宗元創造的一隻小蟲子,柳宗元給這蟲子起名叫蝜蝂,給它寫了一篇傳記就叫《蝜蝂傳》。

黔(貴州的別稱)這個地方本來沒有驢子,有一個喜歡多事的人用船運載(一頭驢)進入(黔地),運到之後卻沒有什麼用處,就把它放到山下,老虎看到它,(覺得它)是個巨大的動物,把它當做神奇的東西。(老虎)躲藏在樹林裏偷偷觀察它。(老虎)漸漸地出來接近它,十分小心謹慎,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東西)。

有一天,驢放聲嘶叫一陣,老虎非常害怕,(趕緊)遠遠地逃避,認爲(驢子)將要把自己吃掉,十分恐懼。然而(老虎)來回來去地觀察它,覺得(驢子)沒有什麼特別的本領似的。(老虎)漸漸地習慣了驢的叫聲,(就)又走近(驢),出沒(在它的)身前身後,(但)始終不敢撲咬驢子。(老虎又)漸漸地靠近驢子,更加隨意地戲弄它,碰撞、倚靠、衝撞、冒犯它,驢禁不住發怒了,(就)用蹄子踢老虎。老虎於是高興起來,盤算這件事。心想:“(這傢伙的)本領不過如此罷了!”於是跳起來大吼一聲,咬斷了驢子的喉嚨,吃光了它的肉,才離開。

唉!驢子形體龐大好像很有法道,聲音宏亮好像很有能耐。(假使)驢子當初不使出它的技能,(老虎)雖然兇猛,(但)多疑、畏懼,終究不能獵取驢子。如今像這樣的下場,可悲啊!

永州的野外生長一種奇特的蛇,黑色的身子上,白色的花紋;它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它咬了人,就沒有治癒的辦法。然而捉住它,把它晾乾,製成藥餌,可以用來治好麻風病、手腳彎曲不能伸展的病、腫脖子病和惡瘡,除去壞死的肌肉,殺死各種寄生蟲。起初,太醫用皇帝的命令徵集這種蛇,每年徵收兩次,招募能夠捕蛇的人,用蛇來抵充他的賦稅。(因此)永州的老百姓都爭着去幹(捕蛇)這個差事了。

有個姓蔣的人,獨佔這種(捕蛇而不納稅)的好處已經三代了。我問他,他卻說:“我的祖父死在捕蛇上,我的父親也死在捕蛇上,現在我繼承祖業幹這件事已有十二年,險些送命的情況也有好幾次了。”他說這些話,臉上好像很憂傷的樣子。

我同情他,並且說:“你怨恨這件差事嗎?我打算告訴管政事的地方官,更換你的差事,恢復你的賦稅,那怎麼樣呢?” 姓蔣的人聽了更加悲傷,眼淚汪汪,奪眶而出,說道:“你要哀憐我,使我活下去嗎?我這個差事的不幸,還沒有恢復我的賦稅的不幸厲害。假使我不幹這個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從我家三代住在這個鄉里,累計到現在已經六十年了,可是鄉鄰們的生活一天天窘迫,把他們土地上生產出來的都拿出去了,把他們家裏的收入也都拿出去了,(被苛捐所迫)大家哭着喊着輾轉遷移,又飢又渴,(勞累得)跌倒在地,頂着狂風暴雨,冒着嚴寒酷暑,呼吸着時疫的毒氣,處處是死人成堆。從前和我祖父住在一起的,那些人家現在十家剩不到一家了;和我父親住在一起的,現在十家剩不到二三家;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現在十家剩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人死光,就是逃荒去了。

可是我靠着捕蛇單獨活了下來。兇暴的官吏來到我們鄉里,就到處吵嚷叫喊,到處騷擾。那種喧鬧叫嚷着驚擾鄉民的氣勢,即使是雞狗也不得安寧啊。這時我小心翼翼地起來看看自己的瓦罐,見我的蛇還在,才放心地睡。我小心地餵養它,到規定的時間把它獻上去,回家來就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生產的東西,來過完我的歲月。我一年中冒死亡威脅只有兩次,其餘時間,就快快活活地過安樂的日子。哪裏像我的鄉鄰們那樣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脅呢!現在我即使死在捕蛇這個差事上,比起我的鄉鄰來,就已經(死)在後了,我又怎麼敢怨恨(這差事)呢?” 我聽了更加同情他(代指蔣氏)。孔子說:“苛酷的統治比老虎還兇啊。”我曾經懷疑過這句話,如今從蔣家的遭遇來看,還真是真實可信的。唉!誰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這毒蛇更厲害呢!因此我寫了這篇“說”,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唐宋八大家讀後感 篇四

唐宋八大家讀後感範文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唐宋八大家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唐宋八大家讀後感1

常聽書友說要多讀經典,尤其是愛好寫文的人要多讀讀八大家的文,我很認同這個觀點。毋庸置疑,八大家的文章,代表了古代散文寫作的巔峯水平,文辭優美,敘事生動,邏輯清晰,道理服人,什麼時候讀來都是享受。

最近讀了大家小書系列的《唐宋八大家》,書中精選了八大家的文章,針對每一篇選文,前有題解,後有註釋和譯文,輔助閱讀,更助於對文章的理解。在閱讀選文之前,作爲北大中文系教授的作者葛曉音,用60頁的篇幅,對唐宋八大家做了一篇精彩的介紹,不但簡要梳理了散文這一文體的形成過程,還對八大家各自的寫作風格和對散文寫作的貢獻做了分析和論述,對閱讀八大家的文章起到了提綱挈領的指導作用。

讀八大家的散文,首先體會的是文字的美感,言簡意賅,朗朗上口。而這種美的形式,從不喧賓奪主,恰恰是爲了文章的內容服務的。古文運動提倡“文以載道”,不似駢文詞藻華美、內容空洞,而是用詩化的語言去表達實質的內容,語言優美又言之有物。這也正是八大家的散文得以流芳千年的根本。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古代的交通遠遠落後於今日,而八大家在官場浮沉之餘,都願意踐行親身實踐的原則,不辭勞苦,尋師訪友、踏青交遊。於是後世才能讀到《赤壁賦》、《小石潭記》、《石鐘山記》等精彩篇目。寫景生動,比如柳宗元在《小石潭記》中寫道:“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短短50來字,潭中靈動的魚兒如同在眼前。

八大家提倡形式爲內容服務,他們的文章往往抒發胸意、闡述道理,發人深省。不僅僅是簡單的敘事寫人,更注重人和事背後的問題思考,篇末往往點出一定的處世觀點或者生活哲理。這種注重獨立思考的習慣,也是如今經常被提倡的。我們都希望自己不要盲目從衆,遇事能夠做到客觀思考、公正對待,八大家的思路值得我們學習。

八大家善於闡述觀點、講道理,他們的邏輯能力非常強。不管是從所思所感中引發人生感慨,還是從某人某事中進行引申論斷,他們所作文章都善於緊貼事實、自然過渡到下一層意思,順序遞進,論述周全,非常具有說服力。

王安石的《讀孟嘗君傳》就是典型的例子,一百字左右的小文,分爲四大句話,講述四層意思,層層遞進,邏輯嚴密,令人信服。再比如蘇洵的《六國論》,從“賂秦”和“不賂秦”國家兩方面來分別闡述,支持“賂秦”導致六國破滅的觀點,堵住了別人用“不賂秦”國家來反駁他的可能。他們縝密的思維、優秀的邏輯能力都體現在精悍的文字裏。在邏輯辯論上,他們都是好老師。

讀八大家的文章,不管是用詞遣句、寫景狀物、敘事寫人,還是闡述觀點、邏輯辯論,都能夠學到很多,是享受也是學習。他們的文章,作爲千古散文寫作的典範,值得我們反覆去體會和揣摩。好文不厭百回讀,總有新意。

唐宋八大家讀後感2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歷來爲人稱道,久傳不衰。對於其中的一些篇章,我們可謂耳熟能詳,比如《小石潭記》、《醉翁亭記》、《赤壁賦》等篇。韓柳處在時代的風口浪尖,直面駢文盛行的現狀,大力倡導古文革新運動,扭轉了唐初浮靡文風的不良影響,開創了散文創作的新風氣。有宋一代倡文偃武,文人創作一時爲盛,蔚爲大觀,然則良莠不齊,魚目混珠。以歐陽修爲首的有識之士,既繼承韓柳,又對唐末宋初的古文不良傾向展開批判,將散文引向正軌。八大家作爲文壇領袖,勇於擔當,革新文壇弊端不遺餘力,對後世散文創作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我們今天閱讀唐宋八大家,不僅要欣賞他們敏捷的才思、巧妙的構思,還應該學習他們輝耀百代的人格力量。在葛曉音著的《唐宋八大家》的同名序言中,對於八大家有着極爲準確、翔實、生動的介紹,讀了序文,再讀正文,有助於理解。

散文形散而意不散,看似無甚相關,而構成全篇要素卻不容割裂。百花文藝出版社創辦的《散文》期刊,是當今散文創作的風向標。其語言的豐贍華美所在皆是,讀來頗爲享受。然而,如果讀得多了,讀者想必也注意到了其中的文字篇幅,大多冗長,拉拉雜雜。美則美矣,失之篇幅過長,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不免有過眼煙雲之慨。反觀八大家的文字,增一字則多餘,減一字而不足。文章大多短小緊湊,其文字錘鍊之深豈今日之深非今天的一般作家可比。歐陽修寫《醉翁亭記》一文,曾經反覆修改,徵求過別人意見。這不免令人想起唐代詩人白居易,白每成一詩,必親自讀給不識字的老婦聽,只有老婦聽得懂了方纔定稿。歐陽修也是這樣,對自己要求甚嚴。《醉翁亭記》的開頭是這樣的:環滁皆山也。區區五字可以說極爲簡練,給人印象深刻。可讀者不知道的是,文章寫成後,歐陽修反覆斟酌仍然不滿意。他讓人把文章抄寫了六份,鄭重張榜徵改。原來的開頭是這樣的:滁州四面皆山也,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大家想想看,如此具體的介紹,光是這麼多山名,也夠讓人頭疼了。歐陽修虛心聽取意見,終改爲我們今天讀到的樣子。不止是歐陽修,八大家對於散文創作莫不如此。常讀這樣的文字,對於我們也是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有益於我們改掉寫東西冗長抓不住重點的毛病,豈不一舉兩得。

八大家的文字精煉耐讀,早已是不刊之論。而八大家的'爲人亦是後世楷模,可資借鑑。我們都說,先做人後做事。做人關乎爲文,絕不是一句空話。我們透過八大家的文字,可以感受到他們高尚正直的品格,如沐春風。動情如韓愈,一篇《祭十二郎文》寫得哀感天地, 令人動容。優秀的文字都是一脈相承的,自古皆然。書法大家顏真卿的那篇《祭侄文稿》同樣也是一篇祭文,其中的真情流露,與韓文如出一轍。灑脫如蘇軾,一篇《記承天寺夜遊》,全文僅八十三字,透過優美的文字,一個樂觀知天命的文豪形象躍然紙上。“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真千古浩嘆!不必多說了,翻閱這部薄薄的八大家選文,讓你沉浸其中的絕不僅僅是文字,還有人格。

作家馮書根在通讀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後,曾感嘆地說:“爲什麼這八大家的散文時隔千年,仍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被一代又一代讀者吟誦傳唱,經久不衰?”在他看來,散文是一個聲音呼喚一個聲音。作者與讀者在文字曠野裏相遇,更是散文獨具的殊勝之處。在散文的轄區,筆勾往事,文露真情,作者與讀者攜帶各自的行囊,各補各的人生破網,卻在某個神祕時刻,在文字裏相遇,彼此相視一笑,揮手一別。說得真好,我們與古人在文字裏相遇,無論歡笑,還是悲傷,可感可知。文字世代連續,思想千古如新。好文字,好情操,好思想,都彌足珍貴。

唐宋八大家的風采永存,今天我們讀他們的散文,是對古典文化的傳承,也是自身的一種昇華。葛曉音的題解、註釋和譯文都無懈可擊,對於讀者理解原文必不可少,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唐宋八大家讀後感3

我對唐宋八大家是很有感情的,因爲我的碩士論文就是研究韓愈散文中詞語的,當時研究的時候,我就想,如果沒有這些大家們,歷史應該會蒼白很多吧。然而,我也就是僅僅研究韓愈散文中的詞語而已,對其卻無力做更多的研究,更不用說對唐宋八大家中的其他散文名家進行研究。今日,得以看見自己仰慕已久的葛曉音先生對唐宋八大家的論述,心中甚是高興,於是就着窗外的雨聲沉入了書中。

《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典範》可以稱得上是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小史,葛先生在書中顯示對其做了簡潔但學術性非常強的概述,然後選取了每個人幾篇典範散文,每篇散文均由題解、正文、註文及釋文幾部分組成,其題解內容詳略得當,註文和譯文準確精緻,能看出來葛先生是在用心解讀這些文章。

唐宋八大家的史實是一定的,但其思想與文章的解讀卻因人而已,也就是說,不同的人去解讀八大家的思想與文章,其內容會影響讀者對唐宋八大家史實的評判。所以我一向認爲,作爲一個普通的讀者,在選擇相關的書籍時,還是應該選擇大家、名人的著作的,毋庸置疑,葛曉音先生的這本書就屬於此列。

《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典範》追根溯源,從先秦寫起,逐漸引入唐宋八大家與其散文,在葛先生的筆下,能清晰地感受到她對唐宋八大家的研究之深之廣,他們的生平、著作及歷代人對他們的評價,都被其巧妙地串聯在了一起,把文如其人的特徵論述的充分到位,體現了作爲一名著名的學者,葛先生的功力之深。

在當前傳統文化建設轟轟烈烈進行的時期,在國學興盛的今天,如何引導一般的讀者去學習古文,去了解傳統文化,不僅僅只是學校老師的事,更是學者的事,是學者將其科研反饋中國小教育的時代。《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典範》這本書淺顯易懂,所選古文經典有內涵,不僅適合中國小學生閱讀,也適合一般水平的大中院校學生閱讀。是一本非常有用的著作。至少,就我而言,很多我讀過但是遺忘了的唐宋八大家名篇都聚在了一起,今日再讀,配以葛先生的題解等,自然是事半功倍。

所以不論從哪個角度看,《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典範》都是一本值得擁有的書。

唐宋八大家讀後感4

縱觀中國古代散文的大河流淌,不得不令人感慨一代代文人雅士的前赴後繼,上下求索。正是有了他們的瀝血歌詠,中華文明方有如今的血脈傳承,氣韻延綿。先秦和唐宋的兩次高潮掀起,更是波瀾壯闊,美不勝收。

劉寧在葛曉音先生的《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典範》中作序:觀水有術,必觀其瀾。在衆多的評說之中,如何構建框架,梳理脈絡以及擇取精要,無不需要長期浸潤其中方纔得其真趣,不入深山豈知林密,觀水有術的前提是熟知水性,在這一點上,葛曉音先生是當得起的。

先生對於《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典範》的編選,基於她對八家人與文的整體把握與品評,在此之上又有逐篇文章的細緻解說,使得全書脈絡清晰,氣韻貫通,這也是一家之言的好處所在,不致出現割裂與衝突。

當然,相較於每篇文章的剖析,我更喜歡的是先生對八大家的總體言說,千人千面,勝景無限。

就以對每家的概括而言,開篇即是“唐世文章,首稱韓柳”,先生從古文運動的發起娓娓道來,又細數韓愈、柳宗元的生平,引用蘇軾對韓愈的稱讚:“文起八代之衰”,就韓愈的貢獻而言,先生認爲他提高了散文的文學價值,尤其是“感激怨懟奇怪之辭”,個性與激情盡顯。就散文的文學性而言,韓愈貢獻卓著,其豐富多變的表現風格,更是一掃之前的平庸寡淡。相較於韓愈而言,先生對柳宗元的評價是,“思維的精密和論鋒的銳利超過韓愈,只是不如韓愈從容渾厚,規模闊大”。彷彿一個是大軍作戰,一個以出奇制勝,異曲同工,各顯神通。

接下來的“宋啓文運,功歸歐陽”,談到歐陽修所寫記敘文“委婉流暢,搖曳多姿”,爲人心胸開闊,遊記也開朗高遠。先生是在評述前人美文,而我們讀先生的文字,何嘗不是美的享受。漫步此間,文字帶給人的美感,真是難以言說。文如其人,在先生將王安石與曾鞏的比較中,同樣能清晰地看到這樣的影像,曾鞏的“平穩雅潔,心平氣和”,王安石的“鋒芒犀利,言簡意賅”,盡在字裏行間。

在這樣的基準之上,先生編選的八家之文三十餘篇自然有她的取捨,而解說的方式也精簡扼要,條塊明晰。一是題解,二是字詞,三是譯文。此間看來,先生做派幾近男子。一笑。

唐宋八大家 篇五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2、並稱“韓柳”的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3、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老蘇)、蘇軾(大蘇)、蘇轍(小蘇)。

4、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並稱“蘇辛”; 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女詞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6、屈原:我國最早的偉大詩人,他創造了“楚辭”這一新詩體,開創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風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稱爲“孔聖人”,孟子被稱爲“亞聖”,兩人並稱爲“孔孟”。

8、蘇軾稱讚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9、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廣泛深刻的反映社會現實,被稱爲“詩史”,杜甫也因此被尊爲“詩聖”,有著名的“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10、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又稱《太史公書》),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共130篇。

11、“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12、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13、《聊齋志異》是我國第一部優秀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聊齋”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敘,“異”是奇怪的事情。

14、書法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fǔ)

15、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韓非子

道家:莊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

17、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趙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漢武:漢武帝劉徹

19、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陶潛),他“不爲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學作品中四大吝嗇鬼:葛朗臺、夏洛克、潑溜希金、阿巴貢。

21、中國吝嗇鬼的典型:嚴監生。

2、

四、文化常識:

1、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

4、“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白蛇傳》。

5、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莫泊桑、馬克·吐溫、歐·亨利。

6、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7、馬致遠的散曲代表作《天淨沙·秋思》,被譽爲“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後就廣爲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問——“紅學”,“紅學”現已成爲世界文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9、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陳毅被稱爲“元帥詩人”;

臧克家因詩作多爲農村題材,有“泥土詩人”之稱;

田間被聞一多譽爲“時代的鼓手”(擂鼓詩人)。

10、歲寒三友:鬆、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1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4、四庫全書:經、史、子、集。

15、《詩經》“六義”指:風、雅、頌(分類)、賦、比、興(表現手法)。

16、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17、桂冠、鰲頭、榜首、問鼎、奪魁:第一。

18、三綱五常:“三綱”:父爲子綱、君爲臣綱、夫爲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19、“四書”“五經”是儒家的主要經典:“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媧、神農;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1、五金:金、銀、銅、鐵、錫。

22、五味:酸、甜、苦、辣、鹹。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說“永”字具有:點、橫、豎、撇、捺、折、鉤、提八種筆畫。

25、古代的學校有庠、序、太學等名稱,明清時最高學府爲國子監。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3、

5、紀年法。

(1) 公元紀年法。

(2) 皇帝、年號紀年法,慶曆四年春。

(3) 天干地支紀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紀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除12)4,5,6,7,8,9.,10,11,0,1,2,3

計算方法:用公曆年代除以10,餘數爲天干順序。

4、用公曆年代除以12,餘數爲地支順序。

例如:1919年,農曆年號,天干計算時,用1919年除以10,餘數爲1,對錶“1”爲“辛”;地支計算時,用1919年除以12,餘數爲3,對錶“3”爲“亥”,那麼1919年爲“辛亥”年,故“辛亥革命”發生在1919年。

2021我心中的唐宋八大家觀後感個人心得 篇六

觀賞眼前的《清明上河圖》,欣賞其所描繪的繁榮昌盛。再仔細一觀望,自己猶如身臨其境:兩旁此起彼伏的叫賣聲,轉入幽巷,輕釦大門,緩緩推開,遠遠地望見你痛飲酒醉,陷入沉思。

你好,宋朝的傑出人物——蘇東坡。

自小時,便知道你的名字,也聽聞過你的功名。你是一位豪放派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許多著名古詩都出自你手。

你天資聰慧、聰明過人,有着極高的領悟能力,對看過的書過目不忘。十九歲,你便入京考試。我羨慕你有着極高的政治意識,所寫下的文章,文筆優美、字跡狂放、內容別出心裁。我想那時的你,肯定必爲狀元,可意外的是,你只爲探花。你好啊!探花!

你的一生坎坷不平,如祥子一般三起三落,但你更爲慘淡、無奈,無奈統治階級的封建愚昧,可惜了自己的一腔熱血。

你性格正直,憑藉着自己極高的政治意識,提出了自己獨特的政治思想,一心想爲國家發展做貢獻。可能是你生不逢時,在那個屬於王安石的時代,你與他的主要思想相違背,難免遭到王安石的“批評”。最後在“鳥臺詩案”中,免去一死,流放黃州。每次想到這,便不禁爲你憤怒與無奈,只好吟道:“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此去黃州途中,風景甚是秀美,有名之地遍地是。馬行走在破碎的沙土中,馬車在搖晃中發出慘淡的“吱呀”聲,似乎在訴說着自己的不捨與無奈,“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你吟道,“此去黃州,何時纔可回京?”你搖搖頭,嘆嘆氣,眼神中充滿了憂慮。

你,才氣橫溢,“一任羣芳妒”;你,德高望重,清正廉潔;你,爲國家奉獻出自己的生命。你何不似一位君子?

早晨,山間流水聲潺潺,小徑山路乾淨平滑,香草在兩旁揮水歡迎君子。杜鵑在山林間自由飛翔鳴叫。你坐在青石上,對山間激昂高喊:“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既然京城不容,何必再傷心,你何以按捺心中的激動。你的樂觀向上,無不讓我感嘆!你好,蘇東坡——最美君子!

我無時無刻不想與你同觀天下,像你一般的才華橫溢,我羨慕你、感嘆你,何時不向往。

你好,蘇東坡!

2021我心中的唐宋八大家徵文個人觀後感700字 篇七

時間,如清風,吹散了玫瑰的花瓣,卻留下芬芳馥郁;時間,是流水,磨平了卵石的棱角,卻留下光滑無暇;時間,像落雨,打溼了枝頭的葉片,卻留下生機盎然。時間,在一分一秒的流逝。但是,它湮滅不了這些流傳千古的詩人,隱埋不了這些膾炙人口的佳作。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你是汨羅江畔不朽的詞人,是憂國憂民的大夫,是民族精神的代言人。在那個多災多難,戰亂不斷的年代,你可以選擇清泉白雲,每日與清風爲伴,聆聽山澗清泉,靜品絲竹之音。然而,你卻道出了“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千古名句,毅然決然地踏上了救國救民的道路。儘管你知道君王的昏庸無能你無法改變,國家的動盪衰敗你無力挽回,但你一心只想救國,一曲《離騷》,亙古千年。可是,無情的現實還是冷卻了你的一腔熱血。最終,你披髮行吟於江邊,發出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的哀絕嘆息。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你是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寒蟬,是舉杯邀月的飲者,是左牽黃右擎蒼的壯士。你的一首“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激起了多少青年的激昂鬥志,你將摯意揮灑成行雲流水的文字,你將至情流動成筆下肆意的華麗,是你用肩膀承擔起整個北宋詩詞的輝煌。可是,仕途的失意,君主的愚昧,迫使你只能吟着“昔日汴河風光處,履履難重”踏上流亡的慘道。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你身爲一國之相,位高權重,還不忘憂國憂民,體恤百姓。你獎掖“三蘇”,使他們一家流芳千古,位列唐宋八大家。你才華橫溢,寫出萬人傳口的佳作;你豁達樂觀,有份大度無人能及,古往今來誰又能及得上你。你就像一顆萬丈光芒的耀眼明星,閃爍在北宋王朝的殿堂上

時間是在流逝,但是屈原的深情的執着,蘇軾的堅毅的追求,歐陽修的坦然與大度,卻被歷史刻下了深深地烙印,在歷史的史冊中,永垂不朽。讓我們與他們同行,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同他們一樣,做一個愛國愛民的人。

走遍唐宋八大家觀後感 篇八

回顧實習生活,感觸很深,收穫頗豐。通過實習我更加認識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爲以後找工作打基礎。我感覺實踐是大學生活的第二課堂,是知識常新和發展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試金石,也是大學生鍛鍊成長的有效途徑。一個人的知識和能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發揮作用,才能得到豐富、完善和發展。大學生成長,就要勤於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一起,在實踐中繼續學習,不斷總結,逐步完善,有所創新,並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知識、能力、技術等因素融合成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爲自己事業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因爲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也就不一樣。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裏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實踐中學習其他的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此次實習我認識到很多工作常識,意志得到了鍛鍊,對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將有很大的影響。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做事不可以眼高手低,往往看似簡單的東西想要做好並不容易,只有親身實踐才能知其根本,纔會做出理想的成績。在實習時我們要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培養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提高動手能力,加強社會活動能力,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爲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由於是初次實習,所以有的工作做的很慢,也挺辛苦,不過在同事和同學的的關心和幫助下不斷進步和成長,也充分感受到公司這個大家庭的團結和溫暖,於是我決定就算再苦再累我也要堅持下去,所以工作起來反而覺得輕鬆了許多。所以通過虛心請教,在實習老師的指導幫忙協助下,我很快的適應了這份工作。

在過去的幾個月裏,我在實習老師和同事的幫助與關懷下,認真學習、努力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個人綜合素質也有了全面的發展,但我知道還存在着一些缺點和不足。認識到工作經驗的缺乏,所以我必須積極努力工作。在實習的這段時間裏,雖然有時候工作很苦很累,但是感到更加的充實,我從中體會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從實踐中學到了專業技術,積累了實踐技術經驗。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我還要更進一步嚴格要求自己,虛心向優秀的同事學習,繼續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爭取在思想、工作、學習和生活等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

至此感謝公司給了我這麼好的實習機會,感謝指導老師給予的幫助。

徵文我心中的唐宋八大家個人優秀觀後感 篇九

當飛鳥翱翔於天際,當鮮花盛開於大地,當人們臉上綻放出微笑,詩意便開始在生活中流淌。人應該詩意地生活!

詩意地生活,源自人們高雅的興趣。讓高雅的興趣成爲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纔可以變得詩意。故如水般澄澈的林妹妹幽居在瀟湘館,在那一叢青翠的綠竹下迎風灑淚、對月抒懷,吟出一句句清新奇特的詩,而渾 身散發着酒肉臭的薛皤卻只懂得猜拳行令,信口胡謅些段子。從高雅興趣中收穫智慧,讓生活充滿詩意,當人們從儒、道、法、墨的典籍中探究爲人之道,當人們從司馬遷的竹簡開啓歷史的明鏡,當人們從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顧悟文章之法,智慧便開始滋潤人們乾涸的靈魂,給靈魂注入詩意。

詩意地生活,需要讓自然撫慰自己浮躁的心靈。現代人爲了生計而忙碌奔波,社會充斥着嘈雜的汽笛聲與喧鬧聲,充斥着人與人間冷漠與戒備,人們需要在清風的吹拂下,在小鳥的啼叫中找回詩意,蔥綠茂盛的森林給詩意棲居的莎士比亞帶來源源不斷的靈感,潺潺流動的流水給施特勞斯家族帶來優美的音韻,古老滄桑的鳳凰古城給詩意棲居的沈從文帶來了歷史的質樸與深刻……自然的靈動與純淨,讓人們更加詩意生活。

詩意地生活,源自人們內心和諧。一個內心渾濁不堪的人如何能夠讓生活充滿詩意呢?當人們從陶淵明的菊花中探索隱逸之士的情懷,當人們從史鐵生的地壇中感受生與死的變遷,當人們從盧梭的瓦登湖畔拾獲人生的寧靜,許多時候,命運給了黑暗的境界,但並沒有剝奪我們追求詩意生活的權利,沒有剝奪我們內心的那份和諧,內心和諧,充溢着對萬物的愛的人才可以詩意地生活。特蕾莎修女給每一個窮人帶去關愛,愛讓她的生活充滿詩意;皮埃爾神甫爲無家可回的人送去溫暖,關懷讓他的生活充滿詩意;袁隆平院士爲飢餓的人們送去希望,愛讓他的生活充滿詩意,當人們內心和諧,帶着萬物的愛去生活,人們纔可以詩意地生活。

當人們內心和諧,帶着愛心生活,當人們到自然中尋找撫慰,當人們從高雅興趣中獲取智慧與思緒,人們纔可以如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所見,詩意地生活。

我心中的唐宋八大家觀後感 篇十

在中國十大古文明中,其中就有古中華文明;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就有中國。可見,中國文明多麼偉大,對世界有多麼大的影響,我們作爲中國人,應該爲之驕傲。

文明究竟是什麼呢?怎麼才能解釋文明二字呢?這是我們都想弄明白的問題。

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而中華文明也歷史悠久。我國的語言就多種多樣,有多種方言,少數民族的語言等,它們都緊密聯繫,構成這個多語言、豐富的大家庭。當然,文化也是與其他國家不一樣的。我國還有十二生肖,每十二年爲一輪,多麼獨特,關於它們,還有許多有趣的傳說呢。

我國有四大名著,分別是《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這四大名著並不是徒有虛名,而是應爲它們的內容有史實,有意義,有哲理,對我們有啓發,有影響,才堪稱是我國的四大名著。它們使我們豐富見識,知道歷史,學會深思。中國古代的經典名著也數不勝數。如《詩經》、《孫子兵法》、《論語》、《春秋》、《史記》等,都是永世不朽的的經典。我國還涌現出許許多多優秀的詩人、詞人,如“唐宋八大家”,他們都是傑出的人才,寫的詩詞更是琅琅上口,意味深長。這些無一不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文法,學習他們的精神,並且將其發揚光大,讓全世界都知道中國的詩歌作品。

我國還有歇後語,說一句話,後面引申一句。雖然有時是在諷刺人,但很委婉,也不失禮。還有謎語,也很有趣味。它能培養我們的思維能力,讓我們更加聰明。

中國是禮儀之邦,特別懂禮。在古代,禮儀很多,見到長者都要行禮,表示尊敬。吃飯時,長輩要坐上座,並且先動筷子。總之,時時處處都有禮儀。而現在的社會,禮儀規矩似乎少了很多。我們應該揚其精華,棄其糟粕,才能更好地傳承我們中華悠久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