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摩登時代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2.81W

摩登時代觀後感(精品多篇)

摩登時代觀後感 篇一

《摩登時代》是卓別林最後一部無聲電影,拍攝於1936年。雖然1935年的電影已經進入了有聲時代,但卓別林還是決定用電影的形體語言,爲經濟危機給廣大工人帶來的痛苦而大聲吶喊呼號。辛辣犀利的諷刺、精湛絕倫的啞劇技巧、完美的銀幕形象以及溫馨感人而煥發着人性光輝的愛情,這使得影片至今還散發着不朽的魅力。《摩登時代》講述一個被機器摧殘、異化的流浪漢在工業文明的傳送帶前窘態畢現、笑料百出的故事。這是一個集幽默、諷刺、控訴於一體的經典影片。同時影片也將當時的社會形態表現的淋漓盡致。

故事發生在工業大生產時代,當時經濟大蕭條,大批工人失業,工廠對工人的剝削更加殘酷。故事的主人公――查裏是工廠流水線上的一個鉗工,單調而又瘋狂的機械勞動使其精神失常,大鬧工廠,並因此被解僱,成了一個流浪漢。失業的查裏陰差陽錯地被當成罷工首領抓進了監獄,在監獄的生活本來衣食不愁,偏偏又遇上了監獄動盪,而重獲自由,提前釋放。出獄後,查裏找了好幾份工作,都無辜泡湯。但在窘迫的生活中偶遇一個有着同樣命運的流浪的女孩,並勇敢相愛,一起浪跡天涯。

摩登時代觀後感 篇二

今天把它翻出來看,覺得卓別林真的是個天才!

《摩登時代》便是卓別林的一部重要代表作。該片拍攝於1936年,是卓別林對西方大工業社會的弊病批判最犀利、揭示最深刻的作品。在影片的開頭,流浪漢查理在一家工廠的流水線上工作。繁重而緊張的勞動,使他無暇喘息,甚至在被捲進齒輪當中時,雙手還不停止工作。而冷酷的老闆還嫌不夠,拿來一臺餵飯機器在查理身上試驗,企圖連工人吃飯的間歇也要剝奪掉。然而可憐的流浪漢查理,連這樣的工作也無法保住。他不斷失業,到處碰壁,掙扎着走向沒有盡頭的遠方……

影片最出色的,當然是卓別林運用的喜劇語言。他善於把主人公置於尷尬的境地,創造出最自然而又最令人忍俊不禁的笑料。一個簡單的道具,他信手拈來,便產生出無窮無盡的喜劇要素,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老掉牙的無聲電影,千篇一律的追逐情節,在他的手下,竟顯得那樣新鮮耐看,妙趣橫生。另一方面,卓別林的喜劇要素,是建立在他對貧窮的大衆深切的同情之上。這樣,他的喜劇影片,能夠引起最大多數觀衆的共鳴,也能夠激發起觀衆的善良和同情心。因此,他的影片不僅在當時深受觀衆歡迎,直到將近一個世紀後的今天,仍然爲廣大影迷所喜愛。

摩登時代觀後感1000字範文 篇三

一個假冒的魔術師,機緣之下走上了一條救贖自我的道路。《摩登年代》的故事內核,像極了那個從狗熊變英雄的大魔術師奧茲,只是後者走的是英雄主義的救贖,而《摩登年代》則更像是一出從親情、感情中衍生的奇幻秀。很顯然,《摩登年代》讓徐崢再一次的踏上了喜劇之王的路子,這帽子或許太高,但斷裂的男演員序列中,徐崢填補的是與葛優不一樣的喜劇路子,並且這條路子既被大家認可又成爲了徐崢本人的風格和標籤,甚至是賣點。

所以《摩登年代》裏也充斥了很多徐崢走在囧途的畫面,只是身邊陪伴的不再是王寶強那個二愣子,換成了一個獨立、早熟的小女孩,特立獨行的畫面也致敬了《這個殺手不太冷》,只是小女孩手上抱着的不是花盆和麪包,而是一個被撞壞的後視鏡。不得不說,《摩登年代》在如何利用徐崢的能量上做的很好,無論是光頭還是大臉的特寫,或者是徐崢表情的傳達,都淋漓的將徐崢在喜劇中的個人特質展現了出來,甚至前鬆後緊、前樂後悲的情緒轉移,也都成了徐崢在喜劇中的形式化表達。所以,觀衆在看《摩登天空》的時候會有十分的熟悉感,但熟悉並非缺乏創新的同義詞。要明白,《摩登年代》早於《泰囧》完成,但出於各樣原因才拖延至今上映,未能趁得泰囧的東風。最終,《摩登年代》中所呈現的就很能夠合得了觀衆的胃口。

同樣,在傳承的同時,影片並未忘記尋找新意。電影中花心的魔術師遭遇了一個固執又頑強的小女孩,在一出錯認的你是我爸爸的尷尬中,兩人卻所以而走上了一段充滿了趣味和人情味的救贖之路。魔術師在騙了很多女人之後,所遭遇的就是被人騙。電影開始的這個回報讓這個主角有了良好的成長鋪墊,於是當他遇到小女孩和長腿美女和一份非幹成不可的工作時,救贖的機會就此到來。而對於小女孩來說,她尋找爸爸的決心即來自於對親情的渴求,也來自於對自我誠實的證明,因爲孤兒院的孩子都說她是騙子。所以影片的趣味就在此,一個真正的騙子要努力不再當騙子,而一個不是騙子的孩子則要藉助這個騙子證明自我不是騙子,話雖拗口,但影像的表現卻流暢。影片的影像特質是趣味但不惡趣味,感人但不煽情,所以《摩登年代》破碎了很多人看魔術鬧劇的願望,而是很純粹很直接的將一個爛魔術師的養成故事溫情的展示出來。最終,人們記住的不是會魔術的魔術師,而是一個變得有職責感的父親,和一段簡便感性的親情之旅。

《摩登年代》的劇作有想法,整體故事亦流暢,欠缺的是某些細節和情節推進上的貼合,比如徐崢與長腿mm的情感進階就顯得突兀,有點爲英雄而英雄的突然。但整體來說,放在這個國產片萎靡的時間裏,《摩登年代》值得一看。

電影摩登時代觀後感 篇四

家裏忽然多出一套黑白電影系列,來源處不得而知,好像是別人送的,又好像是別人家裏放不下,到了別人的別人家裏,再輾轉過來。我天生愛舊物,喜出望外。

老電影推崇主題明晰,好要好得徹底,壞就壞得極致,拋開悲喜劇中的誇張成份,演員和劇情都在賣力的講故事。但力氣大,卻失掉了一點點浪漫,或者說是幻想的空間。不試圖騙小女生,不設埋伏下圈套,很多意味深藏只在直白的對話中稍稍透露一些。即便故事曲折悽苦,在黑與白的色彩對比下,一切都輕描淡寫起來。多數時候,女主角總美豔得驚心動魄,這個是要講究的,比如這一家爹爹窮得要賣女兒,臉蛋要有說服力;那一家女僕與人私奔,沿路討生活時動人的臉龐總會看到奇蹟;而如果不幸,神祕女戲子巧遇翩翩薄情郎,那婆娑掉落的淚滴會讓人唏噓,多麼萬惡的舊社會。與她們配戲的對手,可以與容貌無關。黑白影像中的男性,需要動用所有的肢體語言來展現魅力,時而悲憤,時而傻笑,往往超出傳統審美範圍。這樣才使得故事更像個故事,而不是戲臺子上的才子戲佳人,或是將軍別美人。

從黑白過渡到彩色,滿足所有服裝,夜色,酒館夜店的場景戲份需求,但演員穿着錦衣華服,在七彩的霓虹下閃閃發光,我卻看得懂,她配錯了鞋子拿亂了包包,他明明是個三百年前的俠客,爲什麼要露出酒紅色的頭髮。我說的有些以偏蓋全,然而我只能在黑白電影中找到那樣的渾樸直接,而現在,太多含蓄討巧,就連貞潔烈女也會用360度轉身,與男主角來個“二人轉”,轉呀轉,兩眼淚汪汪。這欲說還休的放縱,讓影片又好又叫座,觀衆也是愛看幽默戲的呀。

說起黑白電影,印像深刻的是《摩登時代》。卓別林這個老笑星,活生生的成爲趙本山的模仿對象,全世界的悲劇都有不同的噴淚點,而所有喜劇只呈現一種歡樂:意外的肢體衝突、俏皮的面部表情,再加一點得意洋洋的天真。他們很有系統的研究人們的爆笑點,從鏡頭這端跳到那端,你不肯笑麼?那麼再大膽一點,跳着芭蕾,逛到反派面前,翹起蘭花指用慢動作煽他一掌。這下,你肯笑了罷?卓別林的逗趣就是巧妙運用了新鮮的憨拙,而更妙的是,他在快速的場景變化中隨着節拍,用無辜的眼神和清晰的面部表情襯出熱鬧與他無關,他,所有的刻意全是無意的。

不知道是否有人看了《摩登時代》,會像我一樣忍不住要掉淚。喜劇演員最愛拿小人物說事,偏偏生活已經夠慘了,忍飢挨餓是窮人的習慣,卻仍要對未來無比憧憬。說服自己也許簡單些,在亡命天涯的起程中,還得要把女主角安慰得好好的,並許下諾言,“我希望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鼓起勇氣來,別泄氣,我們會好起來的”。這位時時會出狀況的流浪漢開始闖天下,長長背影下,女主角動人的姿態帶着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