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阿飛正傳》觀後感多篇

觀後感1.76W

《阿飛正傳》觀後感多篇

《阿飛正傳》觀後感 篇1

有幸此片重映,謝謝阮大一起看。

只是想不通爲嘛有家長帶着孩子來一起看,謝謝前排小朋友全程靜音打手遊。

看慣了數字片的我面對修復版,也不得不承認老片在大屏幕上重映,會第一感覺粒子較粗。張曼玉和劉嘉玲的細膩皮膚也看出了老美的後背感。尤其是片頭片尾的景色,總有隔窗看景的感覺。但是確實有膠片的特有色調,沒有那麼細膩。我一直想我小時候覺得好看的那些影片現在再讓我重看會如何?還好說美好就留在記憶裏?

看完全片特別喜歡英文名:days of being wild。全程就是飛仔各種撩妹技能。我心裏默默吐槽,要不是看你長這麼帥,這麼渣誰受得了。但就是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吃的張曼玉和劉嘉玲死死的。而等電話的劉德華和想接盤的張學友只能又佩服又恨。

飛仔和他媽媽的對手戲很精彩,就是這麼扭曲的母子關係養成了如此不羈的浪子。其實找生母的矛盾不必變得如此激烈,就是喜歡互相折磨。讓你難過想走卻離不開我,大家一起心裏苦,大概是她們的生活模式。工作?不是必須的。通過找到生母而找尋存在的意義大概纔是飛仔的內心訴求?

劉嘉玲的身材是真好,我是女人我都想試試手感的性感。她真是愛慘了飛仔,只要能在一起,什麼委屈都無所謂。拖地、倒貼、飛去菲律賓找人,簡直就是被吃死。而張曼玉嚮往婚姻,後來想退而求其次,在一起就行,可惜人家已經片葉不沾身的走了。所幸最後她大概是想通了。

張學友一張老實孩子的臉,被髮好人牌。

個人認爲劉德華最精彩的部分是反駁飛仔說自己是無腳鳥的部分。你自己生活的混不吝,還總說自己沒有根。不知道是騙別人還是騙自己。是一開始就是死着做夢吧。飛仔聽完這段心裏應該很痛。但是他表現的很無所謂。所以最後他死應該自己並不會爲自己難過。他一直向死而生。

最後閃亮登場的偉仔。又是一個飛仔啊。渣男無窮盡。不,是這種痞痞的壞壞的又把自己收拾的乾乾淨淨的魅力無窮,眼睛還會放電的帥哥亦是lady killer再現江湖。一身帥氣配上連腰都直不起的閣樓,心裏有的是野心,又一段故事開始了。

希望老片子能多多重映,要是放甜蜜蜜,一定叫上啊飄,看看黎明男神。。。的當年風采。

《阿飛正傳》觀後感 篇2

我聽別人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夠一直的飛呀飛呀,飛累了就在風裏面睡覺,這種鳥一輩子只能下一次地,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時候。《阿飛正傳》電影開頭這一句話,讓我一直難以忘懷。

該篇講述了主人公阿飛從小生活在富貴人家,有錢的養母驕縱着他,可就是始終不肯向阿飛透露其生母的行蹤。阿飛一邊與養母鬧矛盾一邊紙醉金迷,先後結識了單純的售票小姐和漂亮的舞女,可阿飛最終還是拋棄了她們,獨自去尋找生母,不料在途中阿飛遭到暗殺,死在了火車上。

阿飛找不到生活的寄託,於是他放逐自己,他沉淪,他不思進取。他的一生是孤獨的,是沒有方向的,儘管他先後有過售票小姐和舞女的陪伴,可是他始終把最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他沒有也沒敢接受人家對他的一片真心,他缺乏安全感,他害怕受傷,他倔強,又或者可以說他認爲沒有真正的得到也就沒有所謂真正意義上的失去。

阿飛看似風流,對什麼事都不太上心,可是他也有關愛朋友、關心戀人的深情一面。阿飛在臨走前把自己的愛車送給了一直陪伴在他身邊的死黨,他對好友有情有義。在臨死前,阿飛還對試探着他對售票小姐的朋友說出自己的真心話:要記得的,我永遠都會記得。可是善良的他讓那位朋友不要告訴售票小姐這番話。阿飛寧願揹負着負心漢的罵名,也希望自己所珍惜的人能夠得到真正的幸福。

阿飛是一個悲劇人物。他一生中也沒能夠找到生命的支撐點,他不知道他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又或者說他太沉浸在自己幻想的世界裏,以至於在現實世界中因始終得不到心中的世界而刻意放縱了自己,結果也害苦了自己,浪費了他所擁有的那個時代的人羨慕的一切。

看到阿飛的結局,我是心痛的。莫不是這世上真沒有他的落腳點?世界還很大,究竟是阿飛沒能跳出自己給自己搭建的圍城。我願化作那隻鳥,不斷地飛,可是我也更想成爲能夠知道終點在何處的那隻鳥,不斷地飛、不斷地追尋,因而,在落地我的生命即將結束時,我能夠無怨無悔,有的只是簡單的滿足。

《阿飛正傳》觀後感 篇3

時光回到了80年代,回憶第一次看《阿飛正傳》還是七年級,家裏租來5元一盤的錄影帶。哥哥們看得很起勁,我一個讀書仔,看了也白看。當時只覺當男生挺好的,上課去撩前排女生的頭髮,女同學小耳朵紅了。93年男女同學不怎麼可以說話。後來暑假都要義務去看5場愛國電影,我發現我坐在旁邊的就是她。她跟我講她花很大的代價,問了我的坐位又跟我坐在旁邊。我當時內心膨脹,又膽小。矛盾的跑出了電影院。放暑假後,沒看到她了,聽她同桌說她轉校去了深圳。轉了號碼給我,我從來沒打。後來也就忘了。

回到電影阿旭是交際花的地下兒子,同爲交際花的閨蜜養大了阿旭,生母棄子嫁給了菲律賓華人富商。並每月寄來的50美元的撫養費給阿旭養母。50美元在60年代香港7元就可以租到二房一廳加精裝修,相當於現在的5000港幣。那50美元,就可以讓阿旭不工作,而過上富裕的生活,家有還有阿姨伺候。可以說是一個富養的地下子。還有奔馳。

阿旭就是現在一個月50萬開着跑車到處跑的富二代無二。等價的名媛,她追不上,沒有家世。他內心的自悲心理又玩世的心理,她分別泡上了小賣部的小妹,轉而泡上了舞女的熟妹。她用泡妹子,如吃泡麪一般,滿足自己的自悲與征服。現在哪個開個寶馬,想泡個低層級的妹子,也就是分分鐘鐘的事。阿旭代表了私生子的悲哀。

小警察正是他的反面,家有老母要行孝。電影臺詞你不能放縱自己,你不能以這個藉口來放縱自己。終日遊手好閒,花舞女的錢不心酸的渣男。渣男的電影沒有教化,只有警醒。當這個社會爲了金錢連孩子都可以不要,爲了金錢,而看上渣男的表面。這種男人不是好男人。不值得這麼出名,還要VIP、劉德華的正面男人形象,被梁朝偉的第二代渣男給矮化。渣男特徵外表光鮮,口帶裝很多錢,一個高富帥的表面。裝吃低層的傻白甜。阿旭的死是必然,因爲她的養母已經說了你去菲律賓永遠就回不來。阿旭走出那個莊園,不只她的生母被後看她,還有認爲阿旭的出現給他的家族帶來羞恥的眼睛在看他,也已經派出殺手。戲文講華人街有許多壞人,你不能睡在街上,等醒了,劉德華告訴阿旭女孩偷了他的錢,阿旭大度的說道她還算好的。阿旭想去美國。沒去成,死在火車上。

就這樣一個渣男,一個有美貌的渣男,草草的過了一生。男人可以美,但心靈要更美。不能放縱自己。

《阿飛正傳》觀後感 篇4

《阿飛正傳》是王家衛導演的第二部電影,於1990年正式上映。影片帶有王家衛導演獨特的個人風格,用特別的視角傳達出深刻的意蘊。看完這部電影后,電影中的臺詞對白和人物演繹難以被淡出腦海。男女之間的愛恨、主角個人的隨性,都在影片支離破碎的光影和永不落幕的雨聲中一一上演。

影片以張國榮飾演的旭仔爲主人公,講述了他放縱而又短暫的一生。片中的兩位女主角由張曼玉飾演的蘇麗珍和劉嘉玲飾演的樑鳳英都先後與旭仔有過情感上的糾葛,可是就算兩人都對旭仔真心付出,最終卻也都逃不過被旭仔無情拋棄的命運。最後,旭仔始終也沒能見到親生母親一面,自甘沉淪飄蕩的他,在菲律賓一節昏暗潮溼的.列車車廂裏,被一顆子彈結束了頹廢的一生。

主人公旭仔給我的印象最爲深刻。張國榮將人物的頹廢沉淪、自私濫情演繹得十分到位,旭仔對蘇和樑的薄情,在離開親生母親住處時的絕情,一生的放縱漂泊,爲人物也增添了許多憂傷悲哀的色彩。無論是他出格的做法還是他自詡爲無腳鳥的言論,實際上有些讓人難以理解,在最後劉德華不理解的話語中更顯得矯情滑稽。

正是這樣一個放縱隨性的人,卻沒有少了浪漫的標籤,讓蘇和樑都爲之着迷。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號下午三點之前的一分鐘你和我在一起,因爲你我會記住這一分鐘。這樣浪漫而矯情的情話,對年輕的蘇來說是有誘惑力的。只留給樑一隻耳環藉此發出邀請,也使樑心動,甚至最終甘願隻身一人前往菲律賓找他。我覺得張國榮將旭仔飾演的是有頹喪的美感的,這也使得兩位女主人公飛蛾撲火般的委曲求全顯得更加合理。

個人覺得影片的亮點是遞進的,越到結尾需要思考的細節就越多。養母對旭仔的警告與他沒能見到生母的結局、旭仔對生死的漠然與他最終倉促地死在列車上、竟然仍被旭仔記住的一分鐘的承諾、公共電話亭的鈴響、最後梁朝偉的短暫出現電影有意設置了一些伏筆,通過前後呼應,將旭仔、蘇、樑,或是作爲配角的劉德華和張學友的命運戲劇化地表現出來。最後梁朝偉的現身給故事留下了很大的後續發展空間,很難讓人不聯想到無論是演員時間背景,還是題材地點風格都與本片匹配度極高的《花樣年華》。

電影的雨聲幾乎從未停止,展示了一個潮溼炎熱的香港。連綿不斷的雨水配上嘈雜的雨聲,暈染一種混沌迷濛的感受。從來不停止的雨,也給了人物表現的空間,將情感隱晦地融入雨中。即便如此潮溼,全片卻幾乎沒有出現過傘,男女之間的情感碰撞和衝突對話,都發生在滂沱的暴雨之中。

《阿飛正傳》是難以看懂的,所以我覺得是值得一看的。臺詞現在已經成爲經典,有一些臺詞是需要再回想再品味的。電影的鏡頭切換得很快,可能還來不及理解人物的一個眼神、一個舉動,就已經換了場景,這更引人在電影結束後思考,思考旭仔充滿頹廢色彩和悲劇性的一生。

《阿飛正傳》觀後感 篇5

“我聽說有一種鳥,生來沒有腳,一出生只能飛呀飛呀,飛累了就在風裏睡覺,一輩子只能落一次地,那就是他死亡的時候。”——《阿飛正傳》

天氣開始變冷,人開始變得慵懶,漸漸開始覺得看劇情片、動作片使人疲憊。於是開始重溫香港的舊電影,常常在晚上泡一杯茶,看那些有雪花點閃過的屏幕,聽那些用粵語慢慢講過的溫柔對白。說起香港電影我第一時間聯想到到王家衛和《無間道》,也不知道究竟看了多少遍也看不膩。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開始看電影只專注於裏面的故事,男人女人,愛恨情仇。不刻意選擇片子,不列觀影清單,不帶着問題去看故事。

說起王家衛我最喜歡他的“蘇麗珍三部曲”,《阿飛正傳》、《花樣年華》和《2046》,尤其以《阿飛正傳》爲甚。《阿飛正傳》,太過有名的片子。所有的經典橋段都被港片愛好者瞭然於胸,關於無腳鳥、關於四月十六日的下午三時、關於最後的梁朝偉的長鏡頭。故事推進,似乎只是在等待了它們一一出現。可是,電影畢竟並非所有這些細節的拼盤,聲色光影講述的是一個並非筆墨可以描繪的世界。

60年代舊香港時期有這樣一類人,他們正值青年卻沒有人們普遍印象中的朝氣,他們渴望在生活混沌中尋找愛情,親情,探尋自我,卻發現愈來愈深陷孤獨。他們被稱作“阿飛”,就和我們現在經常提起的“三和大神”一樣,是時代的產物,是非好壞我們無法評判,他們都是時代齒輪無情轉動下產生的細小閃光罷了。

故事整體沉浸在氨氮朦朧的色調中,王家衛導演多次營造雨天氣氛,給我們營造一種壓抑氣氛的同時又在其中加入了鮮豔生活的文藝青年情感的摩擦與碰撞,這種強烈的對比使我不由得想擺脫壓抑去追逐角色。

《阿飛正傳》看似爲電影其實爲人生,王家衛的電影文藝又晦澀,語言華美獨特,劇情天馬行空,經常是一個視角、一個片段、幾句優美如詩的臺詞就是一個故事情節。他很少長篇敘事,電影總是由幾個小故事構成,而這幾個故事環環相扣,又各有不同。其實,阿飛不是一個人,而是芸芸衆生,人無論如何都無法擺脫“無腳鳥”的本質。家庭的負擔、道德的困守、生活的重壓、事業的迷茫,都會像那無腳之鳥,幻想振翅高飛卻無力扇動翅膀,妄圖找尋一個縹緲虛無的歸宿,卻一生都沒有答案。

故事在影片的最後三分鐘迎來高潮,影片最後在鏡中梳妝的梁朝偉便是又一個阿飛或者說是那個年代最後的阿飛,愜意地剃着指甲,自信地梳着背頭,兩包香菸一左一右,他便是在頹廢中向前的阿飛,代表着時代的前進與文藝青年的改變,“無腳鳥”不停地出生、死亡,循環往復,也是對《阿飛正傳》的完整的詮釋,下一個故事他叫周慕雲,去遇下一個蘇麗珍。看完電影我腦海裏想起了晏殊的那句詞: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