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多篇】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多篇】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一

一、內容和內容解析

1、內容:

三角形中相關元素的概念、按邊分類及三角形的三邊關係

2、內容解析:

三角形是一種最基本的幾何圖形,是認識其他圖形的基礎,在本章中,學好了三角形的有關概念和性質,爲進一步學習多邊形的相關內容打好基礎,本節主要介紹與三角形的的概念、按邊分類和三角形三邊關係,使學生對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有更爲深刻的理解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三角形中的相關概念和三角形三邊關係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三角形的三邊關係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1、教學目標:

(1)瞭解三角形中的相關概念,學會用符號語言表示三角形中的對應元素

(2)理解並且靈活應用三角形三邊關係

2、教學目標解析:

(1)結合具體圖形,識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元素

(2)會用符號、字母表示三角形中的相關元素,並會按邊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3)理解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這一性質,並會運用這一性質來解決問題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在探索三角形三邊關係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觀察、探究、推理、交流等活動過程,培養學生的和推理能力和合作學習的精神

四、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問題回憶生活中的三角形實例,結合你以前對三角形的瞭解,請你給三角形下一個定義

師生活動: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後各小組派代表發言,針對學生下的定義,給出各種圖形反例,如下圖,指出其不完整性,加深學生對三角形概念的理解

設計意圖三角形概念的獲得,要讓學生經歷其描述的過程,藉此培養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加深學生對三角形概念的理解

2、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動態演示“首尾順次相接”這個的動畫,歸納出三角形的定義。

三角形的定義: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由抽象到具體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

補充說明:要求學生學會三角形、三角形的頂點、邊、角的概念以及幾何表達方法

師生活動:結合具體圖形,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讓學生學會由文字語言向幾何語言的過渡

設計意圖: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三角形中相關元素的認知,並進一步熟悉幾何語言在學習中的應用

3、概念辨析,應用鞏固:

如圖,不重複,且不遺漏地識別所有三角形,並用符號語言表示出來

1、以AB爲一邊的三角形有哪些?

2、以∠D爲一個內角的三角形有哪些?

3、以E爲一個頂點的三角形有哪些?

4、說出ΔBCD的三個角、

師生活動:引導學生從概念出發進行思考,加深學生對三角形中相關元素概念的理解

數學八年級上冊教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瞭解方差的定義和計算公式。

2、理解方差概念的產生和形成的過程。

3、會用方差計算公式來比較兩組數據的波動大小。

二。重點、難點和難點的突破方法:

1、重點:方差產生的必要性和應用方差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難點:理解方差公式

3、難點的突破方法:

方差公式:S = [( - ) +( - ) +…+( - )]比較複雜,學生理解和記憶這個公式都會有一定困難,以致應用時常常出現計算的錯誤,爲突破這一難點,我安排了幾個環節,將難點化解。

(1)首先應使學生知道爲什麼要學習方差和方差公式,目的不明確學生很難對本節課內容產生興趣和求知慾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多舉幾個生活中的小例子,不如選擇儀仗隊隊員、選擇運動員、選擇質量穩定的電器等。學生從中可以體會到生活中爲了更好的做出選擇判斷經常要去了解一組數據的波動程度,僅僅知道平均數是不夠的。

(2)波動性可以通過什麼方式表現出來?第一環節中點明瞭爲什麼去了解數據的波動性,第二環節則主要使學生知道描述數據,波動性的方法。可以畫折線圖方法來反映這種波動大小,可是當波動大小區別不大時,僅用畫折線圖方法去描述恐怕不會準確,這自然希望可以出現一種數量來描述數據波動大小,這就引出方差產生的必要性。

(3)第三環節教師可以直接對方差公式作分析和解釋,波動大小指的是與平均數之間差異,那麼用每個數據與平均值的差完全平方後便可以反映出每個數據的波動大小,整體的波動大小可以通過對每個數據的波動大小求平均值得到。所以方差公式是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波動大小的一個統計量,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程度和課堂時間決定是否介紹平均差等可以反映數據波動大小的其他統計量。

三。例習題的意圖分析:

1、教材P125的討論問題的意圖:

(1)。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

(2)。爲引入方差概念和方差計算公式作鋪墊。

(3)。介紹了一種比較直觀的衡量數據波動大小的方法——畫折線法。

(4)。客觀上反映了在解決某些實際問題時,求平均數或求極差等方法的侷限性,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方差的意義和目的。

2、教材P154例1的設計意圖:

(1)。例1放在方差計算公式和利用方差衡量數據波動大小的規律之後,不言而喻其主要目的是及時複習,鞏固對方差公式的掌握。

(2)。例1的解題步驟也爲學生做了一個示範,學生以後可以模仿例1的格式解決其他類似的實際問題。

四。課堂引入:

除採用教材中的引例外,可以選擇一些更時代氣息、更有現實意義的引例。例如,通過學生觀看2004年奧運會劉翔勇奪110米欄冠軍的錄像,進而引導教練員根據平時比賽成績選擇參賽隊員這樣的實際問題上,這樣引入自然而又真實,學生也更感興趣一些。

五。例題的分析:

教材___例_在分析過程中應抓住以下幾點:

1、題目中“整齊”的含義是什麼?說明在這個問題中要研究一組數據的什麼?學生通過思考可以回答出整齊即波動小,所以要研究兩組數據波動大小,這一環節是明確題意。

2、在求方差之前先要求哪個統計量,爲什麼?學生也可以得出先求平均數,因爲公式中需要平均值,這個問題可以使學生明確利用方差計算步驟。

3、方差怎樣去體現波動大小?

這一問題的提出主要複習鞏固方差,反映數據波動大小的規律。

六。隨堂練習:

1、從甲、乙兩種農作物中各抽取1株苗,分別測得它的苗高如下:(單位:cm)

甲:9、10、11、12、7、13、10、8、12、8;

乙:8、13、12、11、10、12、7、7、9、11;

問:(1)哪種農作物的苗長的比較高?

(2)哪種農作物的苗長得比較整齊?

2、段巍和金志強兩人蔘加體育項目訓練,近期的5次測試成績如下表所示,誰的成績比較穩定?爲什麼?

測試次數1 2 3 4 5

段巍13 14 13 12 13

金志強10 13 16 14 12

參考答案:1.(1)甲、乙兩種農作物的苗平均高度相同;(2)甲整齊

2.__的成績比__的成績要穩定。

七。課後練習:

數學八年級上冊優秀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通過具體實例體會求商的近似數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數是實際應用的需要。

2過程與方法:

掌握用“四捨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數的一般方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解決相關實際問題時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取商的近似數,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掌握用“四捨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數的一般方法。

2 教學難點:

理解求商的近似數與積的近似數的異同。

教學工具

ppt、題卡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1 複習舊知,揭示課題

1、按照要求寫出表中小數的近似數。(PPT課件出示題目。)

2、求出下面各題中積的近似值。(PPT課件出示題目。)

(1)得數保留一位小數:2.83×0.9;

(2)得數保留兩位小數:1.07×0.56。

3、揭示課題:我們已經會求小數乘法中積的近似數了。在小數除法中,常常會出現除不盡的情況,或者雖然除得盡,但是商的小數位數比較多,實際應用中並不需要這麼多位的小數,這時就可以根據需要用“四捨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商的近似數,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探究的內容。(板書課題:商的近似數。)

2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1、教學教材第32頁例6。

爸爸給王鵬買了一筒羽毛球,一筒是12個,這筒羽毛球19.4元,每個大約多少錢?

19.4÷12 ≈ 1.62(元)

答:每個大約1.62元。

(1)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問題中的信息自主列式計算,並指名板演。(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的計算情況,給予適當指導。)

(2)當學生除到商爲兩位小數、三位小數……還除不盡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思考:在計算價錢時,通常只精確到“分”,這裏的計量單位是“元”,那應該保留幾位小數?除的時候應該怎麼辦?(教師適時板書或PPT課件演示。)

①學生回答後,修改自己的計算過程,得到19.4÷12≈1.62(元)。

②訂正後,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商保留兩位小數時,要除到第三位小數,再將第三位小數“四捨五入”。

(3)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要精確到“角”,又應該保留幾位小數?除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①學生獨立完成。

②訂正後,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商保留一位小數時,要除到第二位小數,再將第二位小數“四捨五入”。(教師適時板書或PPT課件演示。)

(4)教師組織學生交流討論。

①通過上面的兩次計算,想一想怎樣求商的近似數?

②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求商的近似數時,計算到比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再將最後一位“四捨五入”。(教師適時板書或PPT課件演示。)

(5)介紹求商的近似數的簡便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數時,除到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後,可以不用再繼續除,只要把餘數同除數作比較。

①如果餘數小於除數的一半,就說明下一位商小於5,直接捨去;(PPT課件演示例6精確到“角”的計算過程。)

②如果餘數等於或大於除數的一半,就說明下一位商等於或大於5,要在已求得的商 的末一位上加1。(PPT課件演示例6精確到“分”的計算過程。)

2、對比求商的近似數與求積的近似數的異同。

(1)對比求“1.07×0.56”的積的近似數與求“19.4÷12”的商的近似數,想一想,它們在求法上有什麼相同和不同?(PPT課件演示。)

(2)思考:求商的近似數與求積的近似數有什麼相同和不同?(PPT課件演示。)

(3)引導學生交流、概括。(PPT課件演示。)

①相同點:都是按“四捨五入”法取近似數。

②不同點:求商的近似數時,只要計算到比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就可以了;而求積的近似數時,則要計算出整個積後再取近似數。

3 鞏固應用,內化方法

1、計算下面各題。

保留一位小數:4.8÷2.3≈ 2.1

保留兩位小數:1.55÷3.9≈ 0.40

保留整數: 14.6÷3.4≈ 4

①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②集體訂正,着重讓學生明確每一小題除到第幾位小數,然後怎麼取近似數。

2、選擇。

(1)37.3÷2.7的商保留兩位小數約是( C )。

A、13.82 B、13.80 C、13.81

(2)23.5÷0.91的商( B )23.5。

A、小於 B、大於 C、等於

3、完成教材第36頁練習八第3題。

①學生獨立練習,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②組織學生交流、比較取近似值的各種方法,看哪種方法既快捷又簡便。明確從全局出發只列一個豎式,看最多保留三位小數,就先直接除到第四位小數,然後再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地進行保留,這樣既簡便又不易出錯。

4、判斷對錯。(對的在括號裏打“√”,錯的在括號裏打“×”。)

(1)求商的近似數時,計算到比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再將最後一位“四捨五入”。( √ )

(2)求商的近似數時,精確到百分位,就必須除到萬分位。( × )

(3)求商的近似數和求積的近似數一樣,必須先求出準確數。( ×)

5、一支鋪路隊正在鋪一段公路。上午工作3.5小時,鋪了164.9 m;下午工作4.5小時,鋪了206.7 m。是上午鋪路的速度快,還是下午鋪路的速度快?

①引導學生理解題意,讓學生說一說要想知道“是上午鋪路的速度快,還是下午鋪的速度快”,該怎麼辦?(要分別計算出上午和下午鋪路的速度,並比較大小。)

②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瞭解學生保留不同小數位數的取值情況。

③組織學生交流各種不同保留小數位數的情況,體會只要能比較出速度的快慢,保留的小數位數越少越簡單,明確取近似值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精確度,靈活選擇保留的位數。

上午鋪路速度:164.9÷3.5≈47.1(m)

下午鋪路速度:206.7÷4.5≈45.9(m)

47.1>45.9

答:上午鋪路的速度快。

6、完成教材第36頁練習八第4題。

(1)蜘蛛的爬行速度大約是蝸牛的幾倍?

(2)你還能提出其他數學問題並解答嗎?

①引導學生審題,並讓學生明白當題目中沒有明確保留小數位數的要求時,一般要保留兩位小數。

②引導學生自覺、靈活地進行簡便計算(將“1.9÷0.045”轉化爲“3.8÷0.09”),並完成第(1)問。

③完成第(2)問:提出其他數學問題並解答。

課後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用四捨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一般要除到被保留位數的下一位;也可以除到被保留的位數後,看餘數與除數的關係(餘數超過或等於除數的一半時,可直接向前一位進一,取商的近似值;如果餘數不到除數的一半,則直接保留。)取商的近似值。

板書

商的近似數

爸爸爲小明買了一桶羽毛球,一共12只,花了19.4元,每個多少元?

19.4÷12=1.6166666666667……(元)

1、看——需要保留幾位小數或整數。 保留兩www.位小數:1.62

2、除——除到要保留位數的下一位。 保留一位小數:1.6

3、取——用“四捨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數。

19.4÷12≈1.6(元)

答:每個約1.6元?

數學八年級上冊優秀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的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過程與方法:

通過操作,觀察、比較,讓學生經歷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初步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推導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合作意識,讓學生體會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

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平行四邊形紙片,剪刀,學具袋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1 複習舊知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幾何圖形有哪些?並說說你會計算的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課件出示)

2 情境引入

(一)、故事激趣

同學們喜歡看喜羊羊的動畫片嗎?據說羊村的牧草越來越少,所以,村長決定把草地分給小羊們自己管理和食用。懶羊羊分到的是一塊長方形地,喜羊羊分到的是一塊平行四邊形地,他們認爲自己的草地更少,爭了起來。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動動腦筋,幫他們解決一下這個問題?看看哪塊草地的面積更大?(課件出示兩塊草地)

(二)、學生思考、猜測

學生在猜測中明白:必須準確的知道兩個圖形的面積才能進行比較。可是學生只會計算長方形的面積,那麼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及時點出課題並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3 探究新知

(一)利用方格,初步探究

1、以前用數方格的方法得到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那麼,我們能不能用數方格的方法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課件出示: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然後引進格子圖。

師:請你們來數一數比較一下它們的面積是多少?(1小格是平方釐米,不滿一小格的都按半格計算)

2、同桌交流方法

3、生彙報想法

4、通過數方格你發現了什麼?

生:我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長方形的面積也相等

5、小結(指圖)通過數方格我們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長方形的面積也相等。這是一種巧合呢?還是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之間有某種特殊的聯繫呢?

如果,我用數方格的方法得到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現在我想得到一個很大的平行四邊形花壇的面積,你認爲數方格的方法怎麼樣?有沒有合適的方格紙?那我們能不能找到一個方法,適用於計算所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

(二)動手操作,深入探究

1、師提醒大家思考:怎樣才能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能不能把它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呢?

2、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學具:不同的平行四邊形,剪刀,三角板等學具,動手操作,尋找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師提示:剛剛有同學說可以把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後再計算它的面積,那我們要怎麼剪才能使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呢?這其實就是計算平行四邊行面積的第二個方法就是割補法。

(板書:割補法)

3、四人一小組,先通過自己的思考向組員介紹你研究方案;組員商議如何通過畫一畫、剪一剪等方法來進行操作研究;由組長進行操作,組員協助。有困難的小組可以請老師幫忙;比一比哪組同學能快速解決問題。

4、展示學生作品:不同的方法將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

提問:觀察拼出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你發現了什麼?

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長方形的面積也相等。

引導學生用字母來表示:S表示面積,a表示底,h表 示 高 。那 麼 面 積 公 式就是S = ah

(邊說邊板書)

4 學以致用

(一)。課件出示出示例1:平行四邊形花壇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積是多少?我們根據什麼公式來列式計算,學生試做,並說說解題方法,指名板書。

(板書:S=ah=6×4=24㎡)

(二)。課件出示練習題,學生獨立完成。

1、

2、有一塊地近似平行四邊形,底43米,高20.1米,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3、填表

4、判斷:

(1)平行四邊形的底是7米,高是4米,面積是2 8米。 ( )

(2) a=5分米,h=2米,S=100平方分米。 ( )

5、下面對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對嗎?

6×3=18(平方米) ( )

6、下面對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對嗎?

8×7=56(平方分米) ( )

7、思考題:你有幾種方法求下面圖形的面積?

課後小結

回想一下剛纔我們的學習過程,你有什麼收穫?

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什麼條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

板書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 = 長× 寬

↓ ↓ ↓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 ×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