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讓子彈飛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1.81W

讓子彈飛觀後感【精品多篇】

讓子彈飛觀後感2100字 篇一

同樣是爭取民族的強盛,民族的自由,中國人和美國人的本性就不一樣。強者不需要輿論宣傳,不需要阿Q精神,不用罵陣,只需要致敵於死命就行了。美國獨立戰爭時期,華盛頓將軍解放了約克鎮,擊敗了那裏的英軍。英國人輸了,但還是不服,於是就編寫了一首歌傳唱,歌名翻譯過來就叫《傻帽美國佬》。華盛頓將軍聽見了英國俘虜唱這首歌的時候,非但不發怒,反而還鼓勵他們繼續唱,後來甚至還把《傻帽美國佬》這首歌當成了抗英軍隊的軍歌。你們英國人連我們傻帽都打不過,不是更傻帽嗎?而且,美國的珍珠港事件之後,全國震怒,但是他們在拍電影《珍珠港》的時候,卻也拍出了日本人的人性、良心和品德。其中有一個鏡頭:一名日本軍官正駕駛着戰機準備往珍珠港投彈的時候,突然看見地面上有一個美國小女孩,才五六歲。他馬上從飛機的窗戶裏使勁擺手,示意那個美國小女孩趕快跑,別被導彈炸着了。等到那個小女孩逃走之後,他才按動了投彈按鈕。中國人拍抗日片會拍這樣的鏡頭嗎?日本人也並不全是喪心病狂的瘋子,他們也有道德底線,有良心,有人性。他們雖然殘忍,但也有寬容、忍耐、慈愛的一面。中國人知道自己並不是強者,所以纔要在輿論上大加宣傳。我發現這一點是所有東方人都具備的特點,而西方人根本不知“面子”爲何物。同樣是法西斯,德國二戰戰敗後,不僅態度誠懇地道歉,還賠錢、賠物,而日本人卻死活不道歉,更別說賠錢了。如果日本人是因爲戰爭後國庫空虛無錢可賠,那麼戰後兩國國民的態度則是鐵證如山。

二戰後,德國極度貧窮,國家分裂,但是德國人樂觀積極向上,本着重建國家的理想,調動了體內所有的良心。一個美國記者二戰後曾經去德國採訪,他看到德國經濟大蕭條,街上的民衆都顯得飢腸轆轆,衣不遮體。但是當他把一塊巧克力送給了一個兩天沒吃飯的小男孩後,這個小男孩馬上義無反顧地把這塊救命的巧克力給了他的妹妹。他的妹妹遲疑了一下,掰了一小塊給哥哥,又掰了一丁點兒塞到自己嘴裏,之後把剩下的一大塊巧克力都給了街上的一幫窮人。美國記者大受感動,把身上帶着的一整罐沙丁魚都給了兄妹倆,結果這對兄妹把它帶回了家裏分給了其他弟妹。而日本,在二戰後的經濟蕭條中,搶劫事件頻發,街上有很多人都在這時候被餓死。他們本性中最壞的一面在苦難中跳出來了,這就是東西方人的區別,東方人天然的劣根性。

看過脂硯齋評的《紅樓夢》的人都會把讀書者分爲三級:“不會讀者”、“少解讀者”和“會讀者”。“不會讀者”贊《紅樓夢》如何描寫衣着體態、活動場景、詩詞歌賦;“少解讀者”贊《紅樓夢》如何寫作,探尋技法;“會讀者”深究《紅樓夢》之源,剝開外表,直探裏面,發現此書背後的文化和歷史。同樣,看電影也可以分爲“不會觀者”、“少解者”和“會觀者”。庸俗之人,看完《讓子彈飛》僅僅是停留在贊其好笑,演員演技佳;“少解者”看完《讓子彈飛》會贊其劇情酣暢淋漓,表達透徹;“會觀者”,看完此部電影,則會贊其諷刺意味十足、一針見血,但又不失可觀性,表達了導演理想化的世界。這部電影末尾有一段對話,是張牧之與黃四郎的對話,意喻深刻。張牧之說:“你認爲,在我眼中你和錢誰重要?”黃四郎說:“我。”張牧之否認。黃四郎說:“難道是錢?”張牧之說:“你也不重要,錢也不重要。沒有你,最重要。”在這部影片裏黃四郎代表的是什麼呢?強權。張牧之代表的是什麼呢?姜文眼中的理想境界。而這裏面的“師爺”代表的是什麼呢?屈服。武舉人代表的是強權下僅存的一點正義,而小六代表的是那種莽撞而沒有心機的伸張正義的人,所以他死得早。

讓子彈飛觀後感1400字 篇二

三年以後,我們又等來了姜文。

上部《太陽照常升起》夠出彩,但只有兩種受衆,要麼絕對天真,要麼絕對深刻。這回姜文修煉的更加聰明,他讓各種水平的觀衆都能看到足夠好的東西。這一次姜文把自己的野心藏在了表面的喜劇包袱之下。《讓子彈飛》是一部商業片,卻比國內絕大多數藝術片更藝術。錢掙了,還站着。而且藏得深了,反而站得更直。

姜文年少時嚮往英雄,成年後用英雄要求自己。在他的電影裏,英雄能夠做出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兒,英雄一定被濃墨重彩所渲染。在姜文的世界觀裏,英雄是第一位的。英雄改變社會,英雄創造歷史。最大的悲哀就是沒有英雄。但姜文宣揚英雄主義的時候,他又很清楚英雄主義的弱點,所以夏雨在砸過人磚頭以後,需要爲大規模羣架負責;六子剖腹取涼粉,要以生命爲代價。只有當你清楚一件事物的弱點時,你纔可以說你真正愛它。

在葛優扮演的師爺死後,劇情突然離開了勉強算安分守己的商業片節奏,進入了一種癲狂之中,講了一個有關革命的寓言。當張麻子在街上振臂一呼號召大家去進攻黃四郎時,卻沒人響應,他們等着看誰能贏。直到張麻子殺了假黃四郎回來,他們又一擁而上,跑到黃府搶東西,順民變成暴民。武舉人平日裏幫着黃四郎欺壓百姓,這個時候他卻衝的最猛。整治黃四郎,他也最狠。革命是盲目與投機並行的產物。就像鬼子來了,很多人說是在批判國民劣根性,可是我看完的時候,卻是幾爲我的民族落淚。

本片的首尾幾乎是完美的對應。翱翔的鷹,長亭外古道邊的歌聲,鐵道,馬拉火車,有節奏感而激動人心的音樂。 然而,開始的時候,是一羣土匪要劫車,恣意江湖,鬥志昂揚。結尾卻是物是人非。仇雖然已經報了,但人死無法復生;目標雖然實現了,但是理想卻依然遙不可及。張麻子開始受師爺勸告沒有當場殺掉胡萬給六子報仇,後來是在碉樓主動讓弟兄們撤,姜文在裏面扮演的人物變得越來越剋制。這其實也就是姜文在學着剋制自己。也許可以理解爲姜文在“太陽”失敗以後的一種反思和內省。可是成熟了以後,也就無法再那麼快意恩仇。影片結尾處,姜文騎着馬的背影,是悵然的。弟兄們都走了,還帶着自己深愛的人。張麻子此刻卻只剩鐵軌、青山、夕陽和背影,本片表面看是個喜劇,但其實卻是悲劇。

影片中多處表現出姜文的日本情結:送六子留洋,先說的是東洋;黃四郎要跟張麻子玩自裁;黛玉和晴雯本是紅樓人物,卻組成日本名。其實作爲一個具有民族主義思想,並很看重男性氣概和尊嚴的人,欣賞日本文化是正常的。我懷疑姜文參觀靖國神社其實並不是因爲對記者的那些冠冕堂皇的回答,而是出於姜文對於武士道精神的認同。

這次主要角色中有6個人出彩,葛優,廖凡,姜武,劉嘉玲,周韻,還有不知道演員名字的老五。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有很多羣衆演員的表演也很出彩,比如那個最後管張麻子拿椅子的胖子。兩次看時我都特別觀察了羣衆起義時中間各個人的表情,基本都到位了,前邊的幾個特別出色。羣衆表演沒有看出假來,這很不容易。

本片的仰拍很多。快速正反打很多。用了很多側逆光的鏡頭來用光暈表現張麻子和他的弟兄的氣概。鴻門宴那場戲在飯桌外面布了一個圓環,等距放了3臺攝像機,慢速的逆時針轉動,結合正反打,效果極佳。類似的方法後面還用過一次。

音樂沿用了久石讓給《太陽照常升起》的配樂,因爲有足夠的情節的緣故,效果比上次更好。有個規律,凡是姜文在很商業的說笑話或者發展必須的故事時,沒有配樂;每到姜文玩段風格了,配樂就上來了

這幾年來,自己逐漸被很多事情變得很實際。自己能看的進去的藝術片很少,喜歡的藝術片導演更是幾乎沒有。可是當我看完姜文的片子時覺得,總有一些情懷,值得保留。

讓子彈飛觀後感 篇三

我覺得這是姜文首部壞電影,若是就簡略的好電影仍是壞電影,畢成功認爲《讓子彈飛》本質上其實是一個十分商業的文藝片。

在姜文的世界觀裏,英雄是第一位的。英雄改動社會,英雄創造前史。最大的沉痛就是沒有英雄。

所以張麻子拿了錢還不可,他還要除掉黃四郎,給大衆一個公正,給鵝城一個和平。

姜文年少時嚮往英雄,成年後用英雄要求自己。在他的電影裏,英雄能夠做出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兒。英雄必定被濃墨重彩所烘托。但姜文宣揚英雄主義的時分,他又很清楚英雄主義的缺陷,所以夏雨在砸過人磚頭今後,需要爲大規模羣架擔任。六子剖腹取涼粉,要以生命爲價值。

只要當你清楚一件事物的缺陷時,你纔可以說你實在愛它。愛一個女子時是,愛一個國家時也是。

志向涼皮機廠

在姜文的電影裏,志向有時是一種很虛很含糊的東西。張麻子的志向是打土豪分地步,張麻子的志向卻又不是打土豪分地步。張麻子的志向是什麼?恐怕他自己也說不清楚。志向在心裏最深處,在遠處的青山和落日裏。你知道它在那兒,卻永久不知道怎麼去尋覓它。可是當碉樓已破黃四郎已擒,你們抽着煙聊着天的時分,你就瞭解它依然在那兒等着你。

看到陶涼粉就看不下去了,無法往下看。真不理解這片子怎麼會這麼受追捧?實在不瞭解

情節比較曲折,影片全體節奏比較快!

《讓子彈飛》觀後感 篇四

看完這部影片後,我想到的是一部叫《無恥混蛋》的外國影片。《讓子彈飛》與這部影片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讓子彈飛》更具有中國特色,對中國人的人性描述和刻畫更多些。

片中的湯師爺就是大多數中國人的一個模型,膽怯,欺軟怕硬,貪財,妥協,逃避,順從,但是他善良,分得清善惡。這是在我身邊常常能夠見到的小人物。

有時候,能夠在報紙上,或是在電視的新聞裏看到,當有人遇見危險,路人常常冷漠相對,沒有人願意出手相助。這就反映了人們矮小的心理。他們不願幫忙,並非出自於他們落井下石的惡意,而是怕給自己惹上麻煩。湯師爺就是這種沒有安全感,沒有能量的一個代表,當然,也談不上擔當。因此,在師爺最後死的時候,他對張麻子說,“你鬥但是黃四爺”。但師爺卻個性的善良,在生命的最後,要求張麻子“不好回鵝城”。

那裏面的鵝城,我不知道,意圖是否是在說明,那個城裏的百姓都是任人宰割的。

其中反映中國人從衆心理的,就是在張麻子攻黃四爺的。碉堡的時候,張麻子當衆砍掉了黃四爺替身的頭,大家才一鬨去了黃家。真的黃四爺沒有死,而大家仍然是成功的攻下了黃家的碉堡。這說明,在對待惡霸的時候,不是大家沒有潛質將他打翻,卻是正因大家膽怯。

我個人最喜愛的片段是,關於張麻子身世的那一段。張麻子叫張牧子,是跟隨將軍打仗出身的戰士。正因軍閥割據,自己不願委身於人,因此落草爲寇。人們以爲是土匪就不能是張牧子,理所應當的是張麻子,張麻子臉上不就應是乾淨的,他就就應是滿臉的麻子。

爲什麼,我們的生活,總要順從一些,莫須有的東西呢?

《讓子彈飛》觀後感 篇五

不記得這是第幾次觀看電影《讓子彈飛》了,但今晚纔有了些“品”的感覺。

一、人物塑造

這部電影幾乎每一個人物都各具特色,無論主角配角,還是大人物小人物,個個棱角分明、身懷“絕”技!當然塑造得最精彩的還數張麻子、黃四郎、湯師爺三人。張麻子,本名張牧之,講武堂出身,護國運動失敗後,落草爲寇,有勇有謀,俠肝義膽,善惡分明。黃四郎,爲鵝城當地惡霸,豢養了一批打手,欺壓百姓,勒索民財。湯師父,即馬邦德,新任縣長,招搖撞騙,貪財愛命,又擅長見風使舵,拍馬溜鬚。

二、情節起伏

這真是一個好看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一環扣一環。正如劇中臺詞“我坐着火車,吃着火禍,唱着歌,卻突然遇到麻匪,成了階下囚。”正象這個開頭,故事就在突變中演繹開來。張麻子假扮縣長、馬邦德謊稱湯師父,真真假假中,率隊走馬上任鵝城。武狀元打人、小六子剖腹、鴻門宴鬥勇、真假土匪發錢搶錢、縣衙門斗智、湯師爺被炸死、張麻子回師鵝城、黃四郎自取炸死……只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

三、語言奧妙

影片中充滿中國人特有的幽默和語言表達技巧。文言文與現代文交錯,中文與西文兼用。如初到鵝城,張麻子說:“來者不善啊”,湯師爺卻說:“你纔是來者”。鴻門宴中,黃四郎說:“dorIer”,湯師父卻說:“談刀幹什麼?”影片最後,張麻子對黃四郎說:“錢對我不重要,你對我也不重要,沒有你,對我很重要!”漢語言的奧妙,在這部影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部電影的編劇和導演,都是講故事高手!特別是對語言的駕馭,登峯造極,堪稱絕佳!這恐怕也是師父選它做爲“辯才無礙”教具的原因吧!感恩恩師的匠心獨具!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