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讓子彈飛》電影觀後感500字

觀後感1.12W

《讓子彈飛》電影觀後感500字

《讓子彈飛》電影觀後感500字1

麻匪們靠吹哨來傳遞信息,說明在特殊環境裏,有些話不能明說,明說有生命危險。在我看來,這不是商業片,不是文藝片,不是賀歲片,不是西部片,不是動作片,也不是喜劇片,明說有生命危險。

馬拉火車是某一個時代的象徵,這個時代美麗而又邪惡,變態而又畸形,彷彿癌腫上盛開的罌粟花,要麼紅豔欲滴,要麼慘白可愛。它汲取一切生命的精華,用來營養惡魔的子嗣,佔有一切資源和金錢,供惡魔揮霍淫樂,壟斷一切媒體和信息,任惡魔粉飾或扭曲,還要殺盡一切反對者和曾經的追隨者,最後只剩下一具幹朽的軀殼,藏在火車裏,伴着悠揚的歌聲,駕着白馬馳向漆黑的地獄。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當然,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想像,現實遠比想像殘酷得多,其實車裏的人不過是流水的縣長,馬拉火車纔是鐵打的老爺。

有些電影要流着淚看才過癮,因爲不用流血。哭瞎了眼睛總比流乾了血只剩下蒼白的屍體要好,這也是現在狗比狼多原因。但有些問題只能靠流血解決,所以譚嗣同會死,留下一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所以秋謹會死,留下一句“秋風秋雨愁煞人”。我以前不肯理解,還笑他們傻,現在我知道錯了,麻木的靈魂只有靠勇士的血祭纔有甦醒的可能,只是有可能。但是熱血灑出去,要麼赤化河山,要麼製成偏方,也都有可能。賭命,我自知沒有這樣的勇氣,因我愛惜我的血遠勝過愛惜我的眼淚。醒得早的人,死得也早,有些人不是不醒,是不敢醒,正如鵝城的百姓一樣。誰願意拿自已的血去浸饅頭?

佛山血印石的千古奇冤因鵝而起,《飛狐外傳》借用,《讓子彈飛》也借用,故名鵝城。刀進了肚子,涼粉爲什麼還是涼粉?這就好像在問竇娥:你的血爲什麼會飛到白布上?答案只有一個字:冤!鵝城其實是一座冤城,甚至連鳴冤鼓都被藤蔓纏滿,所以張麻子來了要做三件事,公平、公平、還是他媽的公平!

我認爲,人至少有三樣東西值得以生命的代價去捍衛——自由、尊嚴、愛。而公平就是尊嚴的一部分,沒有公平,何談尊嚴,沒有尊嚴,人不如狗!張麻子對鵝城的民衆說:不準跪,沒有人值得你們跪,我也不值得。可他們還是要跪,因爲他們沒有尊嚴。中國古話說:男兒膝下有黃金。然而膝下有黃金的中國爺們兒越來越少,少到幾乎沒有。

張麻子要當鵝城的“老天爺”,所以他的兒子就必須死,耶穌也是老天爺的兒子,這就是當老天爺的代價。如果老天爺的兒子不死,那麼很多人的兒子都會死,所以最後真正痛苦的人,其實只有老天爺。六子死了,死的很爺們兒,很有尊嚴,也很“傻”。他似乎只能以死來血證清白,因爲他還太年輕,像五四時期的愛國學生。死神帶走了他年輕的生命,卻在許多人心底燃起一團熊熊怒火。紀念六子……

開始我不明白黃四郎爲何要提小鳳仙,也不懂黃說二十年前與張有過一面之緣是從何說起,直到後來張麻子提到鬆坡將軍,我才瞭然。鬆坡將軍即蔡鍔,清末民初的愛國將領,他支持和參與了辛亥革命,並強烈反對袁世凱復闢。他與京城名妓小鳳仙的愛情故事流傳很廣,據說蔡鍔離開北京時,得到了小鳳仙的幫助。而黃四郎提醒花姐不要變成小鳳仙,就已經在暗示張麻子的來歷了。

電影最後的二十分鐘,令我首先想到的便是魯迅先生。中國人怯弱可悲的奴性,早在一百年前就已被先生寫盡,一個世紀過去了,中國人的物質生活在變,精神生活在變,性生活也在變,唯一不變的,卻仍舊是可悲的奴性,這種“不變”比奴性本身還要可悲一萬倍!最後的決戰裏,滿溢着魯迅式的憤慨與諷刺,“誰贏,他們就幫誰”這句話,便是中國人靈魂最真實的寫照,胡千如此,胡萬如此,武智衝如此,鵝城的百姓也統統如此,真正有些血性的,反倒是那些妓女,不能說她們有什麼革命意識,但至少她們還懂得什麼叫知恩圖報。所以這部電影中最可恨的人不是胡千,不是胡萬,不是武智衝,更不是黃四郎,最可恨的人,其實是賣涼粉兒的孫守義和他所代表的中國人。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誰贏,他們就幫誰!”這句話纔是真正的殺人誅心,聽懂這句話的每一箇中國人,都該九死一生。

張麻子本來對自已的槍法很有信心,所以他說:別急,讓子彈飛一會。可子彈打門的時候,本來要打驚歎號,結果卻打出一個問號。或許他曾經以爲,攻陷碉樓只需要槍和憤怒,現在看來可並沒有那麼簡單,摻過水的憤怒不容易點燃,必要的時候,你得加血和銀子進去才成。或許他對打倒黃四郎已有九成的把握,但成功後的去向卻令他感到困惑,因爲他要解救的不是人,是一羣鵝!正如影片最後所示,黃四郎死了,碉樓被攻破,可百姓們只顧着分東西,像一羣爭食的鵝,連一把椅子都不肯給張麻子留下,所以兄弟們跟着他會覺得不輕鬆,連那個曾經敢拿槍指着他的妓女也開始嚮往大上海的奢華生活,誰還肯花心思去盤算鵝城未來的路該怎樣走呢?也許在鵝城這樣一片腐化糜爛的精神土壤裏,救世主要保持清白,就只能像蒼鷹一樣高傲地飛翔在寂寞的藍天裏。

民國時期,知識分子憂國憂民,也吶喊也咆哮,也猶豫也迷茫,魯迅先生堅持不破不立,胡適先生要搞曲線救國。中國那時候很亂,百家爭鳴,但總算還有很多真的知識分子和藝術家。現在當然也有,只是極少,死去的黃萬里先生算一個,姜文先生因爲還沒死,所以不好評論。蘇東坡說: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西遊記》說: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我想這也許就是那個問號的答案吧。

我知道站着掙錢很累,因爲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所以“沒有黃四郎”對站着掙錢的人很重要,儘管現在“黃四郎”多得像糞坑裏的蒼蠅,但還是希望姜文先生能一直站着掙錢。也希望這顆霸氣外露的子彈能夠多飛一會兒,不要重蹈《走向共和》的覆轍。

《讓子彈飛》電影觀後感500字2

剛剛看過姜文的《讓子彈飛》,可以說它應該是本年度最好的國產電影了。雖然也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個人感覺精彩段落的對白太快。有點超出人們的邏輯思考範圍,給人一種事先編排好的感覺。再就是火車飛入水中時電腦出來的效果比較明顯。然而,和這部影片的精彩相比,這都算不了什麼。曾千方百計下載到《鬼子來了》的`我,本就對這部電影很是期待。看過之後竟感到奇怪,這部電影爲什麼沒有被禁呢?影片中大部分的笑料是隱喻和黑色幽默。也許我們看不懂《老無所依》裏的那些黑色幽默。因爲我們的文化背景不同。可是我想每個中國人都能聽明白影片最後姜文對發哥說的話:“你和錢對我都不重要,你不在纔是對我最重要的”是什麼意思。那些衝出去搶東西的“窮人”是誰呢?他們永遠被最現實的利益驅使,永遠只能做奴隸。這又讓我想起《大電影之數百億》中滿街的以訛傳訛從一兩個人變成流言的洪流,一句不相干的話變成各種各樣的流言.....。心中有些悲哀。因爲他們是誰贏站在誰一邊的。所以“成王敗寇”成了我們的社會準則。

看電影不能想太多。還是談論影片吧!片頭和片尾的曲子挺好聽,但彷彿有一種很“日本”的味道。很像日本人自己拍的他們軍人時配的曲子。電影的整體風格又有些美國西部片的味道。但是又巧妙的融合了東方式動作、武俠片的一些元素。再有就是最精彩的臺詞部分,是很有中國風格的。“京味”也不重的令人討厭。所以我很期待川話版的,到時一定會再看一遍。姜文的片子越來越成熟了。不再是《陽光燦爛的日子》那種對自己逝去日子的一種懷戀。那其實是30多歲(如我現在一般)時的一種狀態。而且,在商業方面也是很成功的。趙本山就曾經評論過姜文的《鬼子來了》,誰都說這是一部好電影,可就是中國和日本都不讓演。因爲他太講實話了,所以沒人願意聽。這次本山的《大笑江湖》和飛來的子彈在同一檔期相遇,恐怕要鎩羽而歸了。大家還是快點看吧!搞不好又被禁了。另外,葛優也越來越演技派了。呵呵!他演的片子也越來越多了!

《讓子彈飛》電影觀後感500字3

姜文成了我的偶像,他的《讓子彈飛》的確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影片。商業片應有的元素:震撼的大場面、精良的製作、傳奇的故事以及明星大腕兒,一應俱全,而且質量上成,真正是讓觀衆過足了癮啊.

看完後,一直意猶未盡忍俊不禁。某人曾經電話裏給我學了一句臺詞;是重慶話!我就決定看看,確實實至名歸!嗯,用一個時髦的詞來形容,給力,很給力!

而酣暢的快樂之後,卻還有一種欲說還休的感慨,讓人久久回味。

當張麻子成功地發動羣衆,搞垮了惡霸黃四郎,英雄的戲碼正上演到高潮,掌聲和鮮花都還來不及送上,並肩作戰的兄弟卻要散夥了,帶着自己心愛的姑娘,奔向繁華熱鬧的大上海。這一幕,峯迴路轉,卻又似水到渠成——原來並不是人人都想要當英雄的,這世間有遠比當英雄有趣得多的事物和生活。也不是人人都拿英雄當回事的,普通人或許更在意的是英雄屁股下面坐着的那把椅子,盤算着把它劃拉成自己的財產。甚至,這個英雄本人,似乎也不在乎自己是否成爲英雄,他更樂意享受的,或許是那一刻“讓子彈飛一會兒”的率性不羈吧。

然而,子彈終究是要擊中目標的,沒可能飛個沒完沒了。再率性不羈的歲月,也是有數的,總會在某一個出其不意地的時刻戛然而止。

列車載着小弟們的歡歌笑語,奔向了他們新的夢想。孤獨的大哥縱馬隨行。不知道他是快馬揚鞭奮力追趕,還是駐足目送。惟有《送別》的歌聲,餘韻悠長。

一絲黯然,天鷹教育網一大學生活網絲悵然,一絲淡然,一絲瞭然……心中感慨,絲絲縷縷,無可名狀。或許只有那溫煦的`陽光讀到了,只有那漫漫的長路記取了,只有那蒼茫的歲月懂得了。忽然想起陳奕迅《愛情轉移》裏的一句歌詞:“蕩氣迴腸是爲了最美的平凡”。拿來爲這個片尾做一個註解,竟也別是一番境界吧。

上網看過了許多關於《讓子彈飛》的影評,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這種評說紛紜,正是《讓子彈飛》在藝術性上的成功所在。好的藝術作品,始終是要說點什麼的。或許我是太過感性的人,總是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地方被深深的觸動。

《讓子彈飛》電影觀後感500字4

從來都說是“三個女人一臺戲,” 這回姜文弄上三個爺們兒來。沒有故弄玄虛的深沉,也沒有膩膩歪歪的悲情;沒有蕩氣迴腸,也沒有柔腸百轉。有的是乾淨利落,有的是天光地明。與僞娘們的戲不同,爺們兒的戲絕不矯情,絕不拉着觀衆兜圈子,它直來直去,笑得痛快,打得乾脆。猥猥瑣瑣、低三下四、想牛逼又怕扯着蛋的主怎麼可能讓子彈飛起來呢?這真是一部很陽光的片子。

中國男人不以爺們兒的姿態演戲已經好久了。他們寧願在性別問題上曖昧着,也不願大大方方的雄起一回,據說怕太硬了會把人家嚇着。於是只好以僞孃的姿態潛伏着,弄出前凸後撅狀,這活技術含量挺高,自然博得了不少的喝彩聲。不過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啦。

人能不能站着把錢掙了?這是個尊嚴問題。張麻子說,能!不過,你要敢於讓子彈飛起來。飛不起來?對不起,您還是跪着當僞娘吧!依本人看來,站着是人性,若想解放人性,不鬥爭那是辦不到的。

黃四郎絕對是個精英,有財、有才、有勢、還有老革命的資本,不服不行!可問題是,您不能因爲老百姓愚昧,覺悟低,無組織,就和其它地主老財加知識分子合着夥的欺負人對不?這麼弄時間長了,早晚會出事兒的。想想您一精英又是老革命,應該胸懷天下,心繫蒼生纔對。怎麼能大搞黃賭毒一類的勾當,還琢磨着怎麼騙老百姓的稅錢?賺錢,是男人應該乾的事兒,沒錯!可賺老百姓的血汗錢,絕對不是好男人應該乾的事兒!

既然,黃四郎放着明白裝糊塗,不幹人事兒,那按照市場經濟的原理,自然就會有張麻子這樣的繼續革命者義憤填膺,出來加以調節,這是看不見的手在發揮作用。使社會回到均衡點,火併是免不了的。只要老百姓一旦認識到剝去了金權,政權和軍權神祕外衣的黃四郎也不過是一普通人而已時,黃四郎作爲實際統治者的末日就到了,黃家累積五代的家產被一分而光。所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亦五世而斬”。甭管什麼君子小人,先打倒了再說!。沒有打倒,實際上就沒有話語權的平等。

張麻子和黃四郎相比,湯師爺(馬邦德)更善於察言觀色,左右逢源。這廝書肯定書沒少讀,說起來一套一套的,無論是爲張麻子辦事,還是爲黃四郎說話,都能在邏輯上做得滴水不漏,十分周全。他的目標明確,就是要賺錢。因此,在張,黃之間搖擺不定,那邊的實力強,他的屁股就往那邊坐,他的頭腦是由屁股決定的。終於有一天,他的屁股再也不能決定他的腦袋的時候,他纔想說心裏話,其爲時已晚矣。

張、黃、湯(馬)是芸芸衆生中的聰明人,也是不同程度上的覺悟者。在黃四郎的眼裏,羣衆就是羣盲,爲他們去犧牲不值得,與其解放羣衆不如先解放自己。黃家的祖先就是這麼做的。湯師爺本來一心想做個權貴的職業經理人,好有資格與黃四郎們分贓。沒成想被陰差陽錯地捲入了張麻子的革命運動,成了同路人。擔驚受怕不說,到手的銀子也被分給窮人,風險與收益嚴重的不成正比。從專業的角度上講,黃四郎與湯(馬)師爺有了一套已經成熟的盈利模式,他們對這套盈利模式運用得十分純熟。在他們眼中,權利的作用只不過是怎樣通過製造新的概念以使得自己的那份盈利更大一點而已。可是,張麻子這個既不喜歡金錢又不喜歡權利,還不喜歡老百姓下跪的另類的出現,着實讓黃,湯二人遇到滅頂之災,使他們的生存失去了意義。

張麻子努力的方向是要普渡衆生. 而黃四郎、湯師爺之流至多隻能算是個“自了漢”,只能解放自己,卻不肯解放衆生。

當張麻子的兄弟們坐在馬列(馬拉的列車)上,歡天喜地的奔向浦東時,孤獨的張麻子貌似意識到了他的新麻煩 -------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不肯努力。

浦東,一片資本與權力結合的熱土,在那裏,有無數人在跪着賺錢,張麻子的兄弟們可能會變成革命的對象,下回他會成功嗎?

本人在“子彈飛”創作期間,也坐着“馬列”來到了上海浦東,在這個資本與權力的旋渦中心,三個爺們夢想團結一幫兄弟嘗試着去實現站着把錢賺了的夢想!

《讓子彈飛》電影觀後感500字5

首先,這部電影有很強的故事性。這是一個混亂年代中國偏遠地區發生的一段傳奇故事。一個買官的縣長,一個丈義的土匪,一個狡猾的惡霸,爲了各自的追求鬥了起來。如果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那三個影帝湊到一起肯定更是一臺好戲。隨着劇情一環扣一環的展開,觀衆很快就被影片的故事吸引,整個故事編排的緊張有序、高潮疊起,電影場景很有西部風格,人物表演生動靈活,對白幽默,耐人尋味,讓觀衆在笑聲中看完整部電影,這無疑是一個享受的過程。相比之下,《趙氏孤兒》就顯得雷聲大,雨點小,內涵乾癟,虎頭蛇尾。《大笑江湖》則完全模仿周星馳早期喜劇作品的做法,讓人有東施效顰的感覺。

電影和其他藝術作品一樣,首先要有故事性,要有可讀性和可看性,否則,其他想要追求的一切都是廢話。每人願意看下去,再好的作品也註定是失敗。

其次,這部電影有很強的趣味性。故事中的人物都非常機智,鬥智鬥勇,妙語連珠,諷古批今,回味無窮。這一點和馮小剛過去的許多作品很相似,主要人物的每句對白幾乎都經過了深思熟慮的推敲和打琢,讓觀衆聽過之後,不禁在笑聲中產生一些聯想和思考。

想讓大家都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家爲什麼會笑?爲什麼會在笑過之後,還有一絲遐想和思考?這就是作品中的批判性。

第三,這部電影有很強的批判性。故事講的'雖然是民國初年的事,但裏面的人物卻都能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找到影子和原型。最主要的是買官和官商現象,這種現象不僅在中國古代和近代,就是在中國當代也很普遍,只不過其形式更加隱蔽和含蓄,但其本質是沒有變化的。所以,當馬邦德說出買官和斂財的生意經時,對現實有同樣感受的觀衆就很自然的笑起來。表面上看,這個買來的官很風光,其實,他們和要飯的乞丐本質上是一樣的,都要看別人的臉色行事,都把做人的尊嚴丟在了腦後。當這個本質被揭穿之後,我們再看電影中的人物,就很自然的想到我們身邊的那些類似的鄉長、縣長和市長們,他們在地頭蛇面前,在外來的開發商面前,不也是這樣一副可笑的嘴臉嗎!很多時候,那些外來的和尚總是念經最好的,現在很多隨領導一起來的外來開發商,就好象土匪張麻子一樣,和官員互相勾結,到地方將大多數政府工程項目建設權拿走,與地方開發建設部門明爭暗鬥。我就曾經接待過許多這樣的土匪,現在,他們的合作伙伴已經去外省高就了。

第四,這部電影充滿寓意和隱射,讓人產生無限聯想。看這不電影,好象看一個代數公式一樣,我們很容易把很現實中的人物代進去,得到一個可笑的啓迪。當然,這種影射不是非常直接,因爲過於直接的影射會帶來政治問題,這不能通過監管部門的審覈。所以,影片就有意無意的讓這種影射很分散。就拿電影的名字來說,“讓子彈飛”是什麼意思呢?“讓子彈飛”是從“讓子彈飛一會”簡化來的,讓子彈飛一會,關鍵是兩個詞,一個是子彈,一個是飛一會。那麼,什麼是子彈?誰裝的子彈?子彈是射向誰的?

我們過去經常說,狡猾的人都是拿別人當槍使。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在拿別人當槍使呀!政客們拿百姓當槍使,商人們也拿政客當槍使,惡霸們拿弱民當槍使......

多數時候,都是那些未覺悟羣衆被子彈使。中國的老百姓多數都是隨風倒的人,如果被好人利用,就能做一些好事,如果被壞人利用,就會去做壞事。電影中開始那個買涼粉的人和那羣觀衆都是老百姓。後來,拿起槍去搶黃四狼家產的人也都是老百姓。

讓子彈飛一會,爲什麼要“飛一會”?這裏隱含了另一個意思,那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沒到”,因爲時候沒到,所以,我們經常要讓“報應”再“飛一會”,這是一種痛恨,也是一種無奈,更是一種智慧。電影中表達了許多人們對社會現象的不滿,電影想傳遞的一個重要信息就是,惡人還有惡人磨,這些醜陋現象背後那些爲虎作倀的人早晚要自食其果,我們不要急,只要等一等,讓“報應飛一會”,一切都會見分曉。

當然,這個電影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思考。

第一,到底誰是好人?這電影裏有好人嗎?那個買官的騙子,肯定不是好人;惡霸黃四狼更不是好人;那張麻子是好人嗎?電影的過程中,我們漸漸會認爲這個土匪是個好人,但仔細想一想,好象不完全是這樣。他本來是個土匪,他搶劫縣長並殺死那些隨從的時候,他根本就不知道這些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就幾乎把他們全都殺了,這是一個好人嗎?後來,他是向老百姓發了錢,但他發錢的目的是爲了老百姓嗎?不是,他是爲了報仇!他是利用老百姓,而不是真心爲了老百姓,他是在拿;老百姓當子彈。所以,這三個人,都不是什麼好人。但我們爲什麼感覺張麻子是好人呢?也許我們認爲“誰給我東西,誰就是好人”吧!這種“有奶便是娘”的思想,正是我們這些老百姓最悲哀的地方,也是我們這些老百姓經常被人當“子彈”使的根本原因。

第二,到底是誰贏了?張麻子真的贏了嗎?表面看,是張麻子打敗了黃四郎。但實際上,黃四郎也通過一個妓女,瓦解了張麻子的團隊,使其分崩離析。張麻子也是一個人財兩空的輸家。黃四郎失去的是五代家業,還有性命(但到底他自殺沒自殺,還是一個謎)。張麻子失去的是他幾個玩命兄弟組成的團隊。縣長失去的不只是錢財和人格,還包括性命。老百姓是表面上是被利用了,但實際卻得到了實惠,所以,最後的贏家應該是老百姓。這樣講來,當“子彈”也沒白當。

第三,爲什麼始終都是馬拉着火車?也許,這只是出於創作人員偶然的一個靈感,但也很富有寓意。有人說,這個馬拉的列車就是“馬列”,這種解讀似乎太奇巧;還有一個解釋可能是煤炭和油價太高,只能用馬來拉,這是對當前原材料漲價的一個批判,不失爲一種解讀。不過,我認爲“馬拉火車”可能還有另外一個更深刻的涵義。那就是:當時的中國正是一輛馬拉着的火車。“火車”是現代化的代表,“馬”是傳統動力的縮影,當時的中國,民國剛剛建立,外表上,中國是一個民主國家,就好象當時最先進的交通工具“火車”一樣。但實際上,這個國家還是按照古老的傳統模式在運行着,就好象我們古老的交通工具“馬”一樣。所以,本質上,民國就是一輛以傳統動力爲驅動的、中看不中用的“火車”。進一步反思,我們就不難想到,我們現在的體制又何嘗不是一輛馬拉着的火車呢?

影片的最後一幕,也讓人產生無限聯想。下一個目標是上海,是浦東。那是土匪的目標呢?還是子彈的目標呢?與上海相比,鵝城又算個什麼!對於一個有抱負的土匪來說,上海纔是更大的鵝城。

我期待着姜文和他子彈在上海繼續演繹他的下一部作品,那裏故事肯定更加精彩。讓我們耐心的等待,讓子彈飛一會......

《讓子彈飛》電影觀後感500字6

中國男人不以爺們兒的姿態演戲已經好久了。他們寧願在性別問題上曖昧着,也不願大大方方的雄起一回,據說怕太硬了會把人家嚇着。於是只好以僞孃的姿態潛伏着,弄出前凸後撅狀,這活技術含量挺高,自然博得了不少的喝彩聲。不過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啦。

人能不能站着把錢掙了?這是個尊嚴問題。張麻子說,能!不過,你要敢於讓子彈飛起來。飛不起來?對不起,您還是跪着當僞娘吧!依本人看來,站着是人性,若想解放人性,不鬥爭那是辦不到的。

黃四郎絕對是個精英,有財、有才、有勢、還有老革命的資本,不服不行!可問題是,您不能因爲老百姓愚昧,覺悟低,無組織,就和其它地主老財加知識分子合着夥的欺負人對不?這麼弄時間長了,早晚會出事兒的。想想您一精英又是老革命,應該胸懷天下,心繫蒼生纔對。怎麼能大搞黃賭毒一類的勾當,還琢磨着怎麼騙老百姓的稅錢?賺錢,是男人應該乾的事兒,沒錯!可賺老百姓的血汗錢,絕對不是好男人應該乾的事兒!

既然,黃四郎放着明白裝糊塗,不幹人事兒,那按照市場經濟的原理,自然就會有張麻子這樣的繼續革命者義憤填膺,出來加以調節,這是看不見的手在發揮作用。使社會回到均衡點,火併是免不了的。只要老百姓一旦認識到剝去了金權,政權和軍權神祕外衣的黃四郎也不過是一普通人而已時,黃四郎作爲實際統治者的末日就到了,黃家累積五代的家產被一分而光。所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亦五世而斬”。甭管什麼君子小人,先打倒了再說!。沒有打倒,實際上就沒有話語權的平等。

張麻子和黃四郎相比,湯師爺(馬邦德)更善於察言觀色,左右逢源。這廝書肯定書沒少讀,說起來一套一套的,無論是爲張麻子辦事,還是爲黃四郎說話,都能在邏輯上做得滴水不漏,十分周全。他的目標明確,就是要賺錢。因此,在張,黃之間搖擺不定,那邊的實力強,他的屁股就往那邊坐,他的頭腦是由屁股決定的。終於有一天,他的屁股再也不能決定他的腦袋的時候,他纔想說心裏話,其爲時已晚矣。

張、黃、湯(馬)是芸芸衆生中的聰明人,也是不同程度上的覺悟者。在黃四郎的眼裏,羣衆就是羣盲,爲他們去犧牲不值得,與其解放羣衆不如先解放自己。黃家的祖先就是這麼做的。湯師爺本來一心想做個權貴的職業經理人,好有資格與黃四郎們分贓。沒成想被陰差陽錯地捲入了張麻子的革命運動,成了同路人。擔驚受怕不說,到手的銀子也被分給窮人,風險與收益嚴重的不成正比。從專業的角度上講,黃四郎與湯(馬)師爺有了一套已經成熟的盈利模式,他們對這套盈利模式運用得十分純熟。在他們眼中,權利的作用只不過是怎樣通過製造新的概念以使得自己的那份盈利更大一點而已。可是,張麻子這個既不喜歡金錢又不喜歡權利,還不喜歡老百姓下跪的另類的出現,着實讓黃,湯二人遇到滅頂之災,使他們的生存失去了意義。

張麻子努力的方向是要普渡衆生. 而黃四郎、湯師爺之流至多隻能算是個“自了漢”,只能解放自己,卻不肯解放衆生。

當張麻子的兄弟們坐在馬列(馬拉的列車)上,歡天喜地的奔向浦東時,孤獨的張麻子貌似意識到了他的新麻煩 -------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不肯努力。

浦東,一片資本與權力結合的熱土,在那裏,有無數人在跪着賺錢,張麻子的兄弟們可能會變成革命的對象,下回他會成功嗎?

本人在“子彈飛”創作期間,也坐着“馬列”來到了上海浦東,在這個資本與權力的旋渦中心,三個爺們夢想團結一幫兄弟嘗試着去實現站着把錢賺了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