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多篇2021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觀後感3.23W

多篇2021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開學第一課》是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與教育部合作並從2008年開播至今的大型公益節目。2021開學第一課觀後感怎麼寫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六篇2021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範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1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

今天是《開學第一課》節目播出的日子。看完之後,無比激動的心情使我拿起筆,寫下了我觀看節目的感想。節目講述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愛國故事,而最打動我的無疑是“搭人梯”攀登絕壁的故事。

“第二臺階”位於珠穆朗瑪峯北坡約8600米的地方,那是一個30多米高的、幾乎垂直的峭壁。在1960年之前它從未被人逾越,那麼又是誰在1960年成爲第一個從北坡登頂的人呢?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的四位突擊頂峯的隊員王富洲、屈銀華、劉連滿和貢布到達“第二臺階”之後,以“搭人梯”的方法,從北坡登頂,攀頂的過程無比艱辛,爲了更穩地站在冰錐上,他們光着雙腳攀登,途中劉連滿體力不支,其他三人把唯一的氧氣瓶留給了他,然後繼續衝頂。僅僅30多米的里程,他們用了一個多小時。就這樣,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歷經千辛萬苦成功登頂。貢布拿出揹着的國旗,高高地升起,讓五星紅旗在珠峯之巔上迎風飄揚。

聽完這個故事,我深受感動。三位中國登山隊的隊員在沒有食物、沒有氧氣、折膠墮指的嚴酷條件下,登上了珠峯之巔!他們是靠什麼堅持下來的呢?是什麼讓他們擁有如此強大的毅力呢?是祖國!對祖國的熱愛猶如火焰,在他們心中溫暖着、激勵着他們,使他們奮勇前進。他們做的這一切都是爲了讓五星紅旗飄揚在更高的藍天!他們的愛國情懷、他們不屈的中國精神,創造了這個奇蹟。

可以說,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就像這些登山英雄們一樣。每一次升旗儀式,全體同學站在陽光下高唱國歌,目不轉睛地注視着沐浴在陽光下的五星紅旗緩緩升起時,我的心中就充滿了對祖國的崇敬與熱愛。這是一種無比神聖的崇敬,它感染了每一個人的內心,千言萬語都無法表達我們此刻的感受,雄壯鏗鏘的國歌在我們心中永遠迴盪,高高飄揚的國旗成爲了我心中永遠的印象。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現在祖國已經強大,但她仍需要我們這些少年讓她變得更強大。爲了承擔這一光榮的責任,我們必須好好讀書,長大後報效祖國。讓五星紅旗飄揚在更高的藍天!

2021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

“沒有比人還高的山,沒有比腳還長的路”只要聽到這句歌詞,我的思緒就會不由得飄回已結束的《開學第一課》,想起那些人,想起那些事。

今天的《開學第一課》是圍繞着“創造,團結,奮鬥,夢想”四個民族精神來講述關於五星紅旗的故事。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代中國登山隊員攀登“第二臺階”,抵達珠峯的故事。那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第一次攀登珠峯。沒有人指引,只有那茫茫的大雪和那似要頂破天的珠峯。一路上,他們頂着風,冒着雪,執着地朝着心中的目標前行。終於四名突擊隊員先行抵達“第二臺階”,那是一個幾近90度的30米峭壁。爲了搭人梯登頂,隊員們甚至脫掉了襪子。就這樣他們忍受着嚴酷的條件和巨大困難,不停地向上攀登,讓五星紅旗飄揚在珠峯之巔。

請記住他們的名字:王富洲、劉連滿、屈銀華、貢布。因爲他們見證了五星紅旗的飄揚,他們和五星紅旗一樣,是我們的驕傲!

那飄揚在珠峯之巔的五星紅旗,見證了他們的成就,鑄就了我們心中的自豪。如果說祖國是家,那麼國旗就是家的標誌。還記得幾年前的也門撤僑嗎?觀望各國,只有中國軍艦進港。當海外僑胞看到五星紅旗和軍艦時時,他們喜報而泣,因爲他們知道到家了!此刻,自豪已不能形容他們的心情,因爲還有那滿滿的歸屬感。

五星紅旗已迎風飄揚了71年了,但對它的熱愛又豈止71年,爲它而自豪是祖祖輩輩的傳承!無論是“神舟”飛天,還是“嫦娥”奔月,無論是“蛟龍”下海,還是力戰珠峯,那些揚起的五星紅旗背後都是一顆顆赤誠之心!

也許,我說的都離我們都有些遠了,但這顆赤誠之心又怎會難尋?在每週的升旗儀式上,我們籠罩在國歌的旋律中,看着國旗緩緩升旗,神聖而莊重,此時的你內心還平靜嗎?在降旗後,護旗手們小心翼翼而鄭重地收好國旗,摺疊時輕而慢,眼神只盯着五星紅旗,這是對國旗的熱愛與珍重呀!當我獨自一人走在街上時,看到警察與他們壁章上的五星紅旗時,心便安定了,因爲沒有什麼能比五星紅旗帶來更大的歸屬感。

同學們,我們在學習,思想也許會發生變化。但我堅信那片對五星紅旗赤誠之心是不會變的。因爲“五星紅旗,我爲你自豪”!

2021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

愛的力量有多大?它是無限的。

觀看完《開學第一課》,我懂得了愛是去分享,去承擔。一份去分享、去傳遞,這樣地繼續下去,那它的力量有多大。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哪怕它再大,只要大家永於分擔,那它也就變得微不足道。這就是人間的愛。

觀到馬鵬飛同學的這篇文章時,我的眼淚情不自禁地掉了下來。他是個從小父母雙亡的孩子,只有家中那年邁無力的奶奶扶養他。這一打擊深深刺痛了他幼小的心靈。但在不久後的一天,奶奶不幸患上了糖尿病。雙重打擊讓馬鵬飛堅強起來,他開始揀垃圾,起早貪黑的掙錢來維持家中生活經濟狀況。

我想幫助他,但是我們這些生活條件比他優異的孩子呢?任性,調皮樣樣都有。要什麼家長就得買什麼,不買就哭。我真覺得慚愧。我們大的事情不講,那些我們都幹不了,那些利索能及的小事呢?擦桌子,拖地哪一樣不簡單?

愛是去分享,去承當。愛需要去行動,去努力。有愛讓中國更強大,少年強則國強,小時就應該去奉獻愛。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大家都用自己真摯的愛去幫助困幫助他們。

2021開學第一課觀後感3

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九月一日在中央電視臺1頻道晚上8點正式開始,我和媽媽準時守在電視機旁等待節目的播出。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的以“少年強,中國強”爲主題,傳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邀請了我最喜歡的“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爺爺來給我們講述了自己名字的來由與含義,這一給人如大山般的堅毅之感的名字,有力量的承載並詮釋了鍾南山爺爺的人生追求,而鍾南山爺爺也做到了真正的人如其名。

出生於1936年的鐘南山爺爺,生長在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那時候南京經常遭遇日本飛機的轟炸,鍾南山爺爺有一次被困在了被炸燬的房子裏,外婆冒着生命危險才把他從瓦礫堆中救了出來。戰爭年代的成長背景,生與死的考驗,讓鍾南山爺爺從小就懂得了生命的脆弱與寶貴,立志報國的信念也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

現場,年過八十依然身形矯健的鐘南山爺爺,還向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健身之道。他號召大家要從小注意鍛鍊,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從而可以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理想,從而報效國家,爲社會做出貢獻。

做爲中國未來接班人的我們,更應該向鍾爺爺學習,加強自身的鍛鍊,提升自己的健康意識,提升公共衛生意識。從我做起,用科學的力量保護自己,保護他人。

2021開學第一課觀後感4

9月1日的晚上8點,我懷着興奮的心情,打開電視機。新學年第一天,有一節很特別的課,它不是數學,也不是語文,但全國卻有2億多師生和家長集體觀看,它就是《開學第一課》。

晚會以“少年強,中國強”爲主題,分爲擔當、團結、科學三個篇章,“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陳薇,以及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代表人物張文宏、吳尊友、毛青等,共同講述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弘揚抗疫精神,傳遞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同時,北斗三號導航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還將講述北斗衛星在抗疫中的運用,展現科學的力量。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來自湖北的王睿同學,通過雲課堂連線的方式向鍾南山爺爺表達了致敬,並立志要成爲一名像他一樣有擔當的醫生,而鍾南山爺爺也在節目中向他表達了鼓舞和期許。他表示“中國的醫生從來都是好樣的,因爲越到最艱苦、最困難的時候,就能看出一個醫生的本色”,希望以王睿爲代表的年輕一代能夠“敢醫療,敢實踐,敢說話”。8月24日,王睿收到了北京大學醫學部的錄取通知書,成爲了鍾南山的大學校友,正式開啓了自己的醫學之路。

我希望自己能夠像王睿同學那樣,從小樹立志向,刻苦學習、報效祖國,做有益於社會的人。

2021開學第一課觀後感5

涼風微拂,秋意盎然的九月又到了,今天是九月一號,正好是全國公益性節目《開學第一課》播出的日子。如同往年一般,晚上八點的時候我跟家人準時坐在了電視機下收看節目,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

雖然我只是個小學生,但是在父母的帶領之下,我很早就知道《開學第一課》這檔節目了,也成爲了它的忠實粉絲,今年我再一次跟它相聚了。《開學第一課》對於我一個學生來說,影響是無比巨大的,讓我從一個調皮搗蛋的小男孩成爲現在一個有責任心的“小男人”。

每年《開學第一課》總是會講述一些名人事蹟,讓我們學習他們身上的精神。就好比今年的前往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們,如果沒有他們捨己爲人般的奮鬥,恐怕我現在無法安心的坐在這裏寫作文額,而是時刻在擔心着自己會不會感染病毒。

而這些人的精神也感染到了我們這些學生,讓我們從現在堅定意志,勵志將國家崛起作爲自己的夢想,並且爲之付出努力。只有我們每個年輕人明白少年強則中國強,國家纔有強大的可能性,只有我們年輕人知道自強不息,國家才能強盛變強,我們才能不受戰亂的侵擾。我們年輕人要學習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反哺到國家身上。

也不用擔心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沒有報效祖國的機會。當我們遵守交通法則,不闖紅綠燈的時候,其實已經是在爲祖國做貢獻了;看到有不法分子在搞破壞的時候,我們馬上打電話報警,其實也是在爲祖國做貢獻了,生活中這樣的小事情其實還有很多的。

我們不一定要做出什麼轟轟烈烈的事情才能算得上是爲祖國作出貢獻,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只需要安份守己,做好自己的事情,作爲學生每天努力學習,其實對於國家來說,你的貢獻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了。

一個國家之所以能強大,靠的不是某個人的豐功偉績。而是我們無數普通人的貢獻。正是因爲有了無數中國人的奉獻,我們國家才能成長到今天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