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電影悲慘世界觀後感(精彩多篇)

觀後感1.1W

電影悲慘世界觀後感(精彩多篇)

悲慘世界觀後感800字 篇一

《悲慘世界》一書中,雨果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逼良爲娼的殘酷現實。雨果的這部傳世之作,創造了一部反映法國現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長篇史話。全書時間跨度長達近半個世紀,個人命運與歷史題材的結合,氣勢磅礴,色彩瑰麗,最大限度地體現了雨果在敘事方面的過人才華。它強烈地抨擊了資本主義的黑暗,對那些貧窮的人民寄予了真摯的同情!

這部著作的大致情節爲:失業工人冉阿讓爲外甥偷了一塊麪包,被判處苦役十九年。出獄後,一個主教改變了他的命運,使他成爲馬德蘭市長。天真純潔的少女芳汀,被惡濁的社會玷污後,受到了衆人的嘲弄,她的女兒珂賽特也被別人當作奴隸,遭受百般折磨。最後還是被越獄的冉阿讓所救……

這部作品毫無保留地向我們展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我感到就因爲一塊麪包判冉阿讓19年苦役實在是太殘忍了,他也是迫不得已纔來偷這塊麪包的。如果當時政府讓窮人們衣食無憂的話,他也就不會來偷了,所以,讓人民遭受痛苦的罪魁禍首是政府官員!出獄後的冉阿讓受到了一位主教的教育,便決定重新做人。不久後,他竟成爲了令人尊敬的馬德蘭市長。他不斷幫助窮苦的人民,爲他們排憂解難;他和那些整天沉迷於吃喝玩樂的政府高官真是天壤之別!他寧可自己捱餓,也不讓老百姓受苦,他纔是一個真正的好官,纔是一個真正愛崗敬業的人!讓我們向他致敬!

在他擔任市長時期,在路邊看到一位衣衫破爛,傷痕累累的小姑娘手裏拎着一桶水,走也走不動。冉連忙奪過水桶幫她拎。原來,這個小姑娘名叫珂賽特,是一個老闆的奴隸,受盡折磨。經過一番周折,冉阿讓終於使小姑娘逃離了魔爪,自己收養了她。多麼具有同情心的人啊!他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是他不忍心這個小女孩,是他那顆善良的心改變了珂賽特的命運!那些資本主義的高級官員們,當你們看到這一切時,難道一點也不會內疚嗎?當你們看到那些被剝削的人,難道會非常高興嗎?你們可以醒悟過來了!

讀完這部小說後,我感到作者對這種殘酷、剝削、黑暗的社會充滿了厭惡,非常希望有一個博愛、仁慈、道德的環境。再仔細想想,我們現在不就是生活在後者之中嗎?爲何還不去珍惜呢?爲何還要去蹉跎光陰呢?

悲慘世界觀後感1400字 篇二

書中的柯賽特,馬呂斯是美好的,他們是那裏最爲真實的象徵。每個人都有僞裝,那僞裝下的心正是當時社會的顏色——黑暗。可他們,卻在這樣的環境下,仍然具有着真誠與善良。我也只是在闡述,闡述着故事,而深深銘刻在心的,是冉阿讓這個高大的形象。其實,很敬佩他,那是發自內心的一種對他肯定的讚美。 當時統治的社會,是那麼得慘不忍睹,冉阿讓被迫無奈在麪包鋪裏偷了一塊麪包,卻被判了五年苦役,四次越獄都得不到自由,而是十九年的苦役。冉阿讓進去的時候,青春年少,出來的時候,老氣橫秋。這是怎樣的一種社會,他是如何捱過了這麼多年的折磨,苦役生活使他靈魂一面上升,一面墮落。也許,改變他的正是那個主教,他偷了主教的東西,而主教卻沒有責備他,還送了他東西。主教說,他贖的是冉阿讓的靈魂。十九年來冉阿讓第一次流下眼淚。

正是這樣,那個囚犯冉阿讓消失了,樂善好施的馬德蘭出現了。經市民推選,他成了市長。他的改變,他的堅持,卻是那位主教非凡的寬厚,驚人的慈愛讓他受到了巨大的震動。他的形象,在這一刻,成爲了書中最爲光輝的亮點。

冉阿讓不斷地幫助一個又一個人,可在他遭遇劫難的時候真正幫助過,關心過他的人,竟還沒有寥寥數人!透過冉阿讓,讓我想到了泰戈爾的一句詩:“我想我將爲你憂傷,還將用金色的詩歌鑄成你孤寂的形象,供養在我心裏。”

故事裏,我看到了“寂寞”這兩個字的影子,它不論何時都夾雜在裏,那種壓抑的感覺讓我心口窒息。不是覺得冉阿讓在那種美好而歡樂的氣氛中逝去,不是最好的結局,而是覺得正是這樣的環境才讓人更加沉湎於悲痛之中。他雖然是安詳平靜地逝去了,可他的內心還在孤獨着,寂寞着,周圍的一切,都是幸福而安逸,可他畢竟還是一個人,從一開始就是一個人。心靈上的枷鎖鎖住的並不是觀看幸福的雙眼,真正封鎖住的,是人內心的寂寞,把寂寞藏匿在心底,就永遠都得不到了釋放。

《悲慘世界》中沒有提到一個“悲”字,可全書卻處處被一層似有若無的悲傷籠罩着,看似平靜簡單的語言,卻讓人心頭所涼,這種情感從書的一開始就有。 寂寞纔是這個世界上最爲可怕的東西,它是魔鬼手中用來交換青春的咒符。書中的冉阿讓可以在自己蒼老的身軀上揹負起一個受傷的年輕人,穿過整個巴黎市區的下水道。那個時候,他健康得可以再活上一個六十年。他把柯賽特視爲自已的女兒,讓他這個,從沒愛過,孤身一人,從未領略過父親,朋友的感情的人得到了極大的安慰。柯賽特成了他生命中的唯一亮光,唯一給他過歡樂,幸福,溫暖的人。可是,當柯賽特與馬呂斯結婚後,他卻經受不住寂寞的侵襲,在那樣舒適,富足,美好的家中迅速地衰老,逝去——真正催人老的不是無情的歲月,而是吞噬人靈魂的寂寞。

所以說,當我們用心來觀察周圍的人時,是不是也突然覺得該給他們送與溫情與安慰。往往是在人老的時候耐不住寂寞,耐不住安靜,喜歡熱鬧,即便是不長時間,也讓他們覺得滿足。卞之琳有詩:“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何其不是,身在其中,自會感覺出與親人之間的快樂,親近於親人,以歡笑送與他們,便是幸福。

老人需要陪伴,還是那句‘常回家看看吧”。多陪陪你身邊的人,趁他們正在的光陰,努力把歡笑傳染給他們。

其實,也並不是到了老的時候纔會覺得寂寞,主要是那顆心,是經歷的太多,痛苦的太久,纔會飽受滄桑,纔會越發寂寞。冉阿讓不就是嗎?他應該很早以前就覺得孤獨了吧,只是熬到了晚年。什麼叫風燭殘年,這便是事實。

久而久之,我們更要好好地充實自己的生活,讓生命點亮。

悲慘世界觀後感1100字 篇三

前些天我觀看了新上映的《悲慘世界》,在長達三個小時的情節中我一直沉浸在一段沉重的歷史氛圍中。貧困與等級、革命與自由、生與死、恩情與愛情。在18世紀的法國,法律與警察有特殊的含義。世界被分爲了兩個部分,一部分人富有但遵守紀律,另一部分人沒有工作、沒有吃的、沒有住的地方,他們經常做出違反法律的事情。根據這樣的情況,警察把工作分爲了兩部分,針對第一部分人採取保護政策,針對第二部分人採取抵制政策。其實富有的人遵守法律是因爲法律維護了他們的富有,貧窮的人違抗法律是因爲法律侵犯了他們生存的權利,於是法律成爲了自由的天敵。

窮人們無法生存,又無力反抗法律和貴族,於是他們選擇了兩條出路——一條路是欺負比自己更窮的人,另一條是努力爭取成爲富人去欺負所有窮人。富人們揮霍錢財、賭博,窮人們沒有飯吃,甚至因偷一片面包而被服刑5年。善良的當權者永遠不會清楚窮苦人真實的情況,因爲有太多的人在欺騙他;愚昧的當權者永遠不會知道窮苦人如果擁有了思想會多麼可怕,因爲他們認爲他們的統治是完美無缺的。

一個卑賤的女人在王公貴族裏面當雜工,被主人看上了,這時她該反抗還是屈服?從感情上說,我們欣賞反抗的人,可是我們是否知道,反抗的人會死,從此不再世界上存在,她的反抗只是獲得了多少年後別人的同情,像個木偶一樣,可是她死了,我們誰會救活她。我們鄙視屈服者,可是屈服的人只是不想死,只是用行動換取一個活下去的權利,我們爲什麼對這種人那麼殘酷,我們只想讓人死不想讓人活,不是最殘忍的人是什麼呢?

仁慈的人在窮苦人中的地位中是什麼樣呢,是利用的對象,剝奪的對象。仁慈人的幫助不會換來感恩,相反,會另那些人認爲是自己的努力博得了白癡的同情。人民反抗了,起義了,可是最後被鎮壓了,又恢復了從前的生活。這就是悲慘世界的扭曲關係鏈鎖。 然而這個故事最讓我觸動的是作者的道德理想,一種對人物“以德報怨、無私無畏”的精神塑造。

冉·阿讓,這個因爲偷一片面包而被判刑的人,用他的愛最終感染了他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個人。他是有大愛的人,他一生中給與別人的愛遠遠大於自己接受的愛。看到別人痛苦,他就心痛,用他的智慧和財富幫助他們。在臨死的前一刻,他終於讓他代養的孩子和其丈夫明白了他的愛,這個結局讓人很欣慰。如果冉·阿讓孤獨的死去,那麼我的心也將不會原諒雨果的安排。一個有大愛的人臨死前被世人理解,這是光明的開始,同時象徵着悲慘的結束。在悲慘的世界裏,有大愛的人註定孤獨,在光明的世界裏,人們彼此相愛,愛成爲標準,成爲真理。

歷史的潮流將永遠前進,一次起義失敗了,但這不代表反抗的結束,一切的一切都將通往光明。就像電影最後的旁白:他安息了,冉·阿讓幸福地死去,因爲他真正地活過。他把他的精力、他的愛、他的美德獻給一個人,把這個人從悲慘的境遇中解脫出來。當這個人走進了生活的時候,他死去了。正像白天消逝、夜晚來臨一樣。

悲慘世界觀後感400字 篇四

看《悲慘世界》心口像壓了塊巨石,刻骨的愛同刻骨的恨都是支撐一個人活下去的強大動力,有一天這樣的愛或恨釋懷了倒像是人生的燈塔熄滅了,不知所措。

這大概是劇中最打動我的一句臺詞,那樣的平和又那樣的揪心,我們大概都是活在不滿和抱怨中的人,那些求而不得和慾求不滿每天纏着你就像被詛咒了一樣,有些心魔必須自己親手除掉才能發現海闊天空。

也是最近一些事情的發生也更讓我感慨萬千,和同事因爲一些瑣碎、和沈先生因爲自己的一些情緒…總是很容易被點燃原地爆炸,好在事後及時反省,劇中那個罪犯放走了一直追殺他的警察,兩個男人的戲既沒有煽情也沒有啥臺詞卻讓我淚目,是那種胸懷和氣度讓我看的慚愧,仇恨就像個牢籠其實囚禁的是自己,而愛則是那把鑰匙,解救了自己。想到曼德拉在被關押數幾十年後被釋放當領秀後說的一句話“如果不去原諒,其實說明還在牢獄之中”。

想來一生短暫,無論和誰遇到任何事,把時間的維度拉長一些,回頭再看真的不算什麼,遇到的不喜歡的人,放過對方也是放過自己。

悲慘世界觀後感400字 篇五

一直都很想讀《悲慘世界》,而今終於把悲慘世界讀完了,這本書的背景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黑暗統治,即使黑暗即使人性無存,但是有一個人卻以真誠和偉大的愛來和黑暗相抗衡——冉阿讓。

這本書很厚很厚的三本,內容是豐富的,因爲冉阿讓是豐富的,我記得他說過:

他說:最高的法律是良心,但是法律是沒有良心的,他明白自己活着的真正意義,他學會誠實的做人,他讓自己的靈魂再次得到上帝認可,但是法律是一個沒有眼睛的屠殺者,不會去看靈魂,不會去讀內心,法律注重的永遠都是表面。法律在說自己公平的時候,它已經將一顆誠實的善心扼殺了。其實法律拯救的不是人的靈魂,拯救的而是人的軀體,讓你的軀體消失,法律就完成了任務。而他一直是法律責任的一部分,他的一生看起來就是陪法律演一場沒有意義的戲一樣,但是他從來沒有在這場戲中放棄過做一個善良的人……這本書最讓我感嘆的是,冉阿讓可以把一個陌生人當做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女兒一樣去愛他們,這是人間最偉大的愛。

其實每個人都有愛,但是有的人她只愛她自己,只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但是冉阿讓他把愛給了每一個需要的人,無論這個社會多麼現實,我真的被冉阿讓感動了……我敬禮……

悲慘世界觀後感400字 篇六

這本書以冉阿讓剛剛出獄的情景爲開頭,講述了法國大革命前夕人們的痛苦。冉阿讓坐了十九年的牢,其中企圖越獄的四次,就佔了十四年!他因爲用石頭砸破了麪包店的玻璃,拿走了一個麪包而被判刑五年。當刑滿釋放時,他已經是個中年人了。而他當初拿走麪包,只是爲了讓姐姐和她的兩個孩子不再捱餓!

冉阿讓的罪行只代表過去,但人們還是對他冷嘲熱諷,即使是好意也常常被人們誤解。他救了一位名叫割風的老人,卻暴露了真實身份——他撐起了馬車,讓老人能從車輪底下脫身,而警探沙威知道,只有被稱爲“千斤頂”的冉阿讓才能撐起馬車。他結識了一位窮苦的婦女芳汀,!她爲了維持生活把女兒珂賽特寄養在了陰險、惡毒的唐納迪夫婦家。可是唐納迪媽媽卻把她當奴隸,讓自己的兩個女兒吃飽穿暖整天玩我一讀到這兒,就有一種衝動——把珂賽特帶回自己家。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體會到了社會上的各種矛盾。我憎恨它,亦想除掉它。可是,社會的文明需要我們一起努力。我號召大家做一個正直的人,用公平、公正的眼光看待事物,爲社會的文明發展作出貢獻!

悲慘世界觀後感1900字 篇七

今天陽光明媚,可是在我家附近卻發生了一件悲劇,某幢高層樓失火了,火勢非常大,以至於我從辦公室一出來就看見了遠處濃煙滾滾,還有樓頂上燃燒的火焰。我的心裏非常難過,一直在呼求神去救火。感覺失火地點應該離我們教會有點距離,可是心裏還是忐忑,好不容易回到家,到羣裏問問,我們教會沒事。又在家長羣裏聽說失火的是一個空樓,心裏放下來,可是很快有人說裏面有人。網上開始有了照片,忽然發現失火地點離馬老師姐姐家很近,於是又開始坐臥不安,知道馬老師在開會,還是打電話給馬老師。過了一段,馬老師來電話說她姐姐家沒事。暫時放下心來,可是悲劇這麼近,還是感覺很難受。羣裏說失火地點已經戒嚴,禁止通行,電話給小豬讓她放學避開戒嚴地區回家。

求神看顧我們這些不配的人吧!

教會小組活動,張弟兄談到李安出生於一個____世家,從小受過洗,他的《少年派》就是一部關於神的救贖的故事。此時我感到很後悔,因爲我沒有看過《少年派》。雖然我可以在網上電視上看,但是那種影視效果就沒有電影院好了。想想這部影片既然獲獎了,有沒有可能電影院重放呢?於是上網去查,發現《少年派》不演了,在演《悲慘世界》。對於《悲慘世界》我有兩個印象:一個來自於遙遠的童年,一個女孩子在黑夜去樹林打水,遇到冉阿讓,冉阿讓爲了能讓小女孩玩一會,用金幣買下小女孩正在織的襪子,後來雖然店主人一再敲詐,冉阿讓還是付了一筆鉅款,贖出了受苦的小女孩。童年的我被這個情節深深感動。還有一個印象就是我懷着小豬的時候,每日無事,到圖書館博覽羣書,其中之一就是《悲慘世界》。我恍惚記得全書最後的一段話非常感人,好像是:他是一個人,卻有着神的光輝,類似這樣吧!

回憶過去,很想重溫這部電影。於是上網查電影院,鼓動全家跟我去看,爲了鼓動媽媽去看,先給媽媽講了一遍劇情,果然打動老媽一起去。

電影院裏人極少,只有不到十個人,其中還有四個是我們家人。電影之震撼把我們全家都鎮住了。全劇是英文演唱的歌劇。音樂極富感染力,一首“look down”就寫盡了牢獄中的非人生活。冉阿讓因爲一塊麪包就這樣在監獄中19年。最感人的場景到了。飢寒交迫,受盡折磨的冉阿讓偷了神父的銀器,被抓住之後帶到神父面前,神父說:我親愛的弟兄,你走得如此匆忙,把我送你的銀燭臺都忘記了拿走。冉阿讓在十字架前靈魂征戰,當他的臉面向陽光的時候,他就想到神的恩典,當他面對黑暗,他就想起他所遭受的苦難。最後,神戰勝了魔鬼,冉阿讓成爲了一個新人。8年後,冉阿讓成了逃犯加市長,他盡力幫助窮人。此時劇中的重要人物出現了,就是獲得今年奧斯卡獎的芳汀。芳汀生下女兒珂賽特之後被男友拋棄,女兒被寄養在旅店中,她自己打工艱苦度日,因爲不從工頭的引誘,被開除,淪爲妓女。芳汀成爲妓女的那一夜,她的頭髮被剪短,滿臉血污,她痛苦地呼喊,悲憤高亢的歌聲令人動容。芳汀臨終前將女兒託孤給冉阿讓。而此時冉阿讓面臨困境。無意中冉阿讓得知警察抓住了一個無辜的人,以爲抓住的是逃犯冉阿讓。此時只要真正的冉阿讓緘口不言,這個祕密就會被永遠埋葬,假的冉阿讓會被關進監獄,執行苦役,真的冉阿讓可以繼續做市長,且再也不會有人懷疑。這真是一個巨大的誘惑,但是在神的感召下,冉阿讓戰勝了自己,他勇敢地站出來,表明了身份。爲了營救珂賽特,他又開始了逃亡之路。在小旅店,冉阿讓和旅店老闆鬥爭,終於帶走了受苦的珂賽特。然後又是逃亡,在逃亡過程中,冉阿讓來到了教堂,十字架、燈光、修女這一切是那樣安詳,懷抱着珂賽特逃亡的冉阿讓在這裏遇到了他救過的窮人,受到保護,隱居起來。珂賽特在成長,法國也爆發瞭如火如荼的大革命,出身富家的青年馬里斯積極投身革命中,同時贏得了旅店老闆女兒的青睞,然而馬里斯卻狂熱地愛上了珂賽特,珂賽特也墮入愛河。就在兩個青年相會之時,危險又一次靠近了冉阿讓,一直追捕冉阿讓的警察賈普爾發現了冉阿讓的行蹤,冉阿讓又一次帶着珂賽特逃亡。逃亡過程中冉阿讓知道了珂賽特和馬里斯的愛情故事。冉阿讓參加到了馬里斯所在的團隊組織的革命中。在革命隊伍裏,冉阿讓看到了多年一直追捕自己的老對手警察賈普爾,冉阿讓偷偷放走了賈普爾,他饒恕了這個多年使自己陷入危險中的人。這種饒恕讓這位恪盡職守的警察痛苦莫名,也無限困惑,最後選擇了自殺。

革命者全軍覆沒了,只有馬里斯身負重傷,被冉阿讓救走,在巴黎的下水道逃生。冉阿讓向未來的女婿坦白了逃犯的身份之後離開了珂賽特。婚禮上,馬里斯知道了冉阿讓就是救了自己的人,他帶着珂賽特來到冉阿讓身邊。教堂中冉阿讓無比虛弱,也無比安寧。臨終他見到了他一直深愛的女兒珂賽特,天堂中的芳汀和神父伸開雙臂迎接冉阿讓,那些死去的亡靈仍然指引人民繼續戰鬥!

全劇在高亢有力的合唱中,在天堂的光芒中結束。我們都爲劇情感動而窒息不能說話。

神通過神父實現了對冉阿讓的救贖,冉阿讓的後半生活出了基督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