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爲了和平》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觀後感4.8K

《爲了和平》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爲了和平》紀錄片觀後感 篇一

儘管我國中、高中歷史學得很好,也看過不少歷史書籍,我卻從來沒有詳細瞭解過這段歷史,當時一直很納悶:一個剛剛建立起來的貧弱的新中國,面對的內憂外患還沒有解決,毛澤東爲何要幫朝鮮打美國?我隱約覺得,朝鮮戰爭是冷戰時期國際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的對決,但爲何蘇聯老大哥沒有插手,中國卻急急插手?中國在當時做出的這個決策是否是必要的?老毛是否有“矯枉過正”的嫌疑?

直到讀了本書,我才豁然開朗,書中沒有過多的純粹理論式的說教,像講故事一樣爲我們娓娓道來。我才第一次知道,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毛澤東就開始積極準備攻打臺灣,統一中國,南北朝鮮一觸即發的戰爭,不光是兩大意識形態的對決,還與中國的內政息息相關,朝鮮戰爭爆發後,蔣介石得意洋洋地派人祕密訪問南朝鮮,露骨地表示,朝鮮戰爭對國民黨來說百利而無一害,甚至可以說救蔣介石於水火之中,因爲南朝鮮若戰敗,蘇聯和日本之間的戰略要塞全部歸入社會主義陣營,佔領日本的美國在遠東地區便孤立無援,美國斷不會讓這樣的情況發生,彼時,即使美國不直接出兵干涉朝鮮,也定會懷着警醒的心理援助臺灣,不讓臺灣變成另外一個南朝鮮。當然,這是最壞的打算,如果南朝鮮取得戰爭的勝利,蔣介石心中的藍圖是:由中國東北重返大陸指日可待。

這便是,朝鮮戰爭中國面臨的緊迫的形式,迫使毛澤東暫時放棄統一臺灣的決策,出兵朝鮮。

非常戲劇性的還有南北朝鮮演變的歷史:二戰後蘇聯軍隊先一步進入朝鮮,美國人很緊張,擔心蘇聯獨佔朝鮮,緊急召開會議商量對策,這時,一個美國年輕人對着朝鮮北緯三十八度劃了一條線,提議蘇軍駐紮在北邊,美軍駐紮在南邊,杜魯門很快採納了這條建議,而厚道的蘇聯老大哥也欣然同意了,沒有再繼續向南。二戰結束三年後,金日成已經在北朝鮮建立社會主義人民民主委員會,這個年輕人一次次地爲朝鮮完成獨立奔走呼號,此時,厚道的斯大林覺得,朝鮮已經具備了獨立條件,美國和蘇聯也應該在適當的時候撤離朝鮮,美國當然不想這麼幹,因爲彼時,不管在組織機構、思想、政治、經濟上,北方社會意識形態已經趨於成熟,而南方在麥克阿瑟老頭的統治下還是一盤散沙,若讓它們自己完成獨立,最後的結果必然向美國不想看到的那樣發展,朝鮮整個成爲“紅色的朝鮮”。因此,在二戰還沒結束的時候,作爲日本與中國、蘇聯之間的戰略要塞,朝鮮這個彈丸之地,作爲兩種意識形態僵持不下的焦點已成定局。居住在北緯三十八度線橫跨村莊中的居民,怎麼也沒有想到,此後七十年,他們的回家之路將要變得多麼坎坷。

爲了和平觀後感的國中生範文字 篇二

在我們抱怨當今生活不好的時候,是否會想起,抗戰時的生活是多麼地艱苦;在我們浪費資源、浪費食物的時候,是否會想起,抗戰時忍飢挨餓的軍人們,飢寒交迫的百姓們……

是的,雖然抗戰時的環境不好,生活條件也很差。但是軍人們卻有着最可貴的八字精神。那就是“拼搏、奉獻、團結、自強”。這種精神就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之一,是抗戰歷史留給我們最爲寶貴的文化遺產。

如今,我們在生活中如果看見當時抗戰的老英雄時,就如同看見普通的爺爺奶奶一樣,不知道他們的真實身份。當他們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我們可能都不會太去理會。然而,當我們一旦瞭解了他們的英雄業績後,在愧疚中油然而生敬佩之情。他們經歷了那樣槍林彈雨的風火年代;經歷了物資匱乏的戰亂歲月。他們壯志凌雲,肩扛正義;救黎民於水火,解百姓於倒懸,出生入死爲國效力。如此的英雄壯舉難道不令人肅然起敬嗎?雖然,那個硝煙瀰漫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我們早已跨步走進了復興中華的偉大時代。但是,做爲青少年的我們更應該對抗戰的老英雄多一些敬意;多一些陪伴;多一些幫助。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都是這些先輩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換來的。抗戰的英雄們攻堅克難,頑強生活在那種極其惡劣的環境下,許多英雄傷痕累累,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爲我們的美好生活奉獻了青春和生命,然而不少英雄在現實中卻生活簡單默默無聞,甚至並沒有什麼很好的待遇。7月1日學校開展了“禮敬抗戰老英雄,爭做美德青少年”志願服務活動,我們都前往融城養老院看望抗戰老兵於鶴梅(抗日)、王興家(抗日)、張育文(抗日)、李德洪(抗美援朝)共四位,還有6位當過兵的老人,當中張育文老爺爺還爲我們上了一節生動的歷史課,他們信念堅定,無私奉獻而無怨無悔。同學們聽的心裏熱血澎湃,激動不已。

真正的英雄,從來就不只是活在歷史和記憶裏的。他們就在我們身邊,默默地爲這個世界奉獻他們心血和力量,讓人們得以安生,使我們倍受感動。

禮敬英雄,當以美德爲先,向老前輩們學習樂於奉獻的高尚情操,學習他們平凡而偉大的精神。但在生活中無需做什麼驚天動地之事,只需從點滴小事做起,認真對待每一件小事,做好每一件小事。“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美德就是藏在在點點滴滴的小事裏。樹立起我們的榜樣,樹立自己的理想,積極學習,用我們的努力回報社會、回報祖國,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詮釋美德,讓我們的美德感染更多的人。爭做美德青少年。

我們要牢記歷史、珍惜現在,並把前輩們的精神發揚光大!

《爲了和平》紀錄片觀後感 篇三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意義偉大而深遠。這其實已經是一個早已不需要再爭議的話題了。誰要是還在這上面別有用心,說三道四,那隻能說明誰的思想意識一定存在問題。什麼問題?很簡單,就是對國家民族的基本情感問題。

衆所周知,美國人大肆入侵朝鮮的時候,新中國剛剛成立,國內的事情千頭萬緒,大西南尚未完全解放,各行各業百廢待興。國家的社會性質和未來走向也在進一步的醞釀籌劃之中。經過十幾年內外戰爭的國家,的確需要好好的休養生息。可是,任何美好的願望總是伴隨着重重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磨難而行的。失去了政權的國民黨反動派,躲在臺灣島上依然野心不死,蠢蠢欲動,一是夢想着有一天藉助國際國內形勢的突然變化,反攻大陸,繼續做自己蔣家王朝的美夢;二是他們坐看着共產黨在軍事上勝利之後,失敗於治國上的外行。一貫支持蔣家王朝的美國人,豈能眼看着自己付出巨大心血扶持的傀儡政權就這樣永遠歸於失敗?朝鮮戰爭的爆發,固然有朝鮮自己的責任,可美國人的橫加干涉,也是別有用心的。經過二戰,美國人雖然獲取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利益,可許多事情的發展也大大出乎它的意料。最突出的就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國的中國也落到了世界觀和它迥異的共產黨人手裏。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就已經讓美國人頭疼萬分,再加上一個覺醒了的睡獅中國,那幾乎等於要了美國人的命。介入朝鮮國家事務,就是其遏制新中國,牽制蘇聯的戰略需要。

二戰後的美國,因爲在戰爭中獲得了空前的利益,樹立了前所未有的威望,成了同盟國裏理所當然的老大。因此,幹什麼事情都率性而爲。它出兵朝鮮,幾乎近於肆無忌憚。首先,它根本沒把新中國放在眼裏,按照他們的邏輯,剛剛取得政權的中國共產黨人是如何不會也不敢涉足朝鮮戰爭的;再就是蘇聯人,美國人似乎看準了斯大林的心思。雖然蘇聯不忍美國入侵朝鮮的惡劣行爲,可又不願意過份介入其中。二戰中,蘇聯雖然取得了輝煌勝利,可也元氣大傷。它眼前最需要的是和平與安靜,盼望的是儘快療治戰爭創傷,復甦國力,不願意因局部利益挑起但有的另一次世界大戰。

在此情況下,原本收軍事上節節勝利的北朝軍隊,突然遭受到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的合力阻擊與反攻,優勢一下子成了劣勢,勝局一下子成了敗局。這不是一般的敗,而是很快就要支撐不住了的慘敗。年輕氣盛躊躇滿志的金日成一下子沒了主張,於是就求救於斯大林。希望這個社會主義陣營裏的老大哥兼鄰居,能夠在危機關頭幫自己一把。可斯大林的憂慮是極深的,他不願因爲朝鮮把自己拖入與美國人直接的對壘之中。於是,靈機一動,便想到了中國,想到了毛澤東。他建議金日成向毛澤東發出求援邀請,並答應願意在武器裝備和空中力量上給予幫助。正是斯大林的憂鬱,成就了毛澤東和新中國。歷史在最艱難的時刻,給毛澤東和新中國一個極大的考驗和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出並不出兵朝鮮,的確干係重大。朝鮮一旦被美國人佔領了,脣亡齒寒,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就一下子和美國人成了只有一河之隔的對壘陣勢了。這中間沒有一點緩衝餘地,更沒有一絲安全保障。要知道,東北雄厚的工業基礎,是新中國未來建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基地。一旦美國人與東北隔河而望,他和偏居一隅的蔣介石政權相互配合,遙相呼應,哪還有我們的和平與建設可言?作爲舉世罕見的大戰略家毛澤東,當然把這些都看得洞若觀火。於是在斯大林憂鬱、變卦,一步步食言當初的承諾之後,還是毅然決然做出了舉世震驚的選擇,出兵朝鮮,抗美援朝。

正是這一偉大的抉擇,使新中國絕世而立,傲然全球。我們不僅以極其劣勢的裝備和制空優勢,把逼近鴨綠江的聯合國軍趕過了三八線,還把不可一世的美國人逼到了談判桌上。這場戰爭的結果看似是一個平局,其實從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的裝備與氣勢上,我們已經徹底把他們打垮,取得了絕對意義上的勝利。國力的巨大懸殊暫且不講,單就極其懸殊的武器裝備,在一般人看來,中國也是不可能取勝的。可是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志願軍將士就是這麼牛氣,不僅扛住了美軍的進攻,還把它打到了三八線以南,打到了談判桌上。要知道,這可是美利堅合衆國建國以來唯一一場沒有取得勝利的戰爭。僅此一點,新中國,毛澤東,就令一切對我們心存疑慮甚至輕蔑的人刮目相看。

如果說抗美援朝的意義,幾十年來已經說得很多了。如果細細探尋,我認爲它最突出的意義應該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令一切小覷和懷疑新中國的人們,從此對我們刮目相看。這中間首當其衝的應該是美國。我們知道,在整個解放戰爭中,國民黨部隊一律美式裝備,連軍隊官兵的服裝也都美式化。美國人一個心眼支持國民黨蔣介石,希望它能在短時期內徹底打敗共產黨,把一個親美的中國政府推向統治地位。可美國人的作爲適得其反,人數裝備都遠遠優於解放軍的國民黨軍隊,卻在經過八年抗戰磨練後的人民軍隊面前一敗塗地,簡直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僅僅三年時間就被解放軍徹底打敗。蔣介石帶着殘餘勢力敗退臺灣。那種偏安一隅苟且偷安的日子,對蔣介石來說,也大有朝不保夕之感。美國人那時候對蔣政府,也只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份了。同時,它對共產黨極其領袖毛澤東更是百恨集一身,極力想遏制其生存發展,期待它儘快消亡。朝鮮戰爭的發動,僅是美國遏制中國的第一步,如果此舉得逞,下一步就是利用朝鮮做跳板,步步緊逼威脅扼殺新中國。中國毅然出兵朝鮮之舉,確令美國人和全世界瞠目結舌。以至於志願軍在朝鮮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戰役勝利,美國人還頑固認爲,這只不過是小股中國軍隊做樣子而已。志願軍大批入朝,不避艱險,英勇作戰,不怕犧牲的戰鬥作風,很快讓心理傲慢裝備優良的聯合國軍聞風喪膽。美國人這纔不得不重新審視中國,調整部署。如果斯大林能夠如前所說,給志願軍以有力的空中支援的話,整個朝鮮戰爭的結局,會更令美國人吃不了兜着走。所以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和以後抗美援越的勝利 ,使美國人在此後多年不敢再過多覬覦中國半分。即便是斯大林,也在此戰之後,以異樣的眼光看待中國,看待毛澤東。在後來的美蘇冷戰時期,中國成了獨具特色的世界第三極,第三世界國家爭相把中國看做自己學習依賴的老大哥和領路人。美蘇雙方,誰也不敢隨便招惹中國,他們心裏明白,勢均力敵的兩霸之爭,一不小心使中國的立場稍稍偏向任何一方,另一方的天平馬上就會高高翹起,弄不好就會帶來滅頂之災。

二、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奠定新中國立國之基的關鍵。就是這一戰,新中國才得以立足穩健,打開和平建設與發展的嶄新局面。誰都知道,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就首訪蘇聯,希望蘇聯老大哥在新中國的建設發展過程中給予幫助。當時國內戰事尚未結束,大西南、海南島等地仍處在國民黨的控制之中。已經解放了的地區,許多繁雜的工作也未進入正常軌道。毛澤東在蘇聯,一邊周旋於蘇聯黨政軍各階層人士之中,力爭得到他們最大的支持,一邊遙控指揮國內大小戰役,處理國家緊急事務。當時的蘇聯對中國並不像我們期待的那樣無私幫助坦誠相待。不溫不吐的拖延戰術,使得事務纏身的毛澤東不得已在蘇聯滯留了兩個多月,結果也未能達到預期的出訪目的。也就是在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之後,才使得斯大林和蘇聯政府樹立起了對中國的信心,認識到毛澤東和新中國對其所具有的不可小覷的價值,決定對新中國的發展與建設進行近乎全方位的支援。社會制度相同的蘇聯認可了中國,並且願意支援中國;美國等西方國家不敢再輕易對中國進行武裝挑釁了,這都爲新中國贏得了難得的和平發展環境與機遇。誰敢說,建國幾十年的和平發展與建設,與抗美援朝戰爭無關?誰敢說,新中國的外交局面打開,與這次戰爭沒有聯繫?誰敢說,國家後來取得的諸多巨大發展成就,不是由這場戰爭開拓奠基的?

三、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反抗外國帝國主義取得的獨屬於自己的偉大勝利,它的意義遠遠超過抗日戰爭的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固然意義重大,可它必定是在全世界同盟國之間的相互協作下取得的勝利。也可能如此,才使得一向欺軟怕硬的小日本,至今不把中國放在眼裏。在日本的侵略史上,美國與蘇聯都狠狠打疼了它,因此它至今心有餘悸。中國雖然二戰中也戰敗了它,它心裏總不是那麼服氣,因爲它認爲是蘇聯和美國打敗了它。更主要的是近代以來,中日交戰,總是以日本的勝利中國的失敗告終,日本人心裏從來就沒把中國當回事。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我們打敗的是世界上頭號大國美國,而美國此前是一個從未有過失敗記錄的國家。可想而知,它的現實與深遠意義該有多重要。這次戰爭勝利之後,中國的發展與建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快捷時期,短短十幾年後,我們不僅擁有了完整系統的國防工業體系,還造出了導彈、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和核潛艇。日益強大的中國及其在國際上的巨大影響,使得美國人也摒棄舊見,主動來到中國示好。中國不僅順利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還成了第三世界中唯一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今天中國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有它必然的歷史淵源,新中國建立之後前三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是誰也抹殺不了的,誰也栽贓污衊不倒的。此次戰爭,樹立了國人的尊嚴,大長了國人的志氣,大滅了敵人的威風,實在是一次意義深遠的偉大戰爭。

四、抗美援朝戰爭從過程到勝利,極大地激發了國人前所未有的愛國熱情,極大地加強了全國各階層團結一心共御外敵的民族凝聚力,出現了民族歷史上千百年來少有的團結奮進局面。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階段,舉國上下,同心協力,有錢出錢,沒錢出力。所有的人都拿出最大的熱情最大的幹勁,爲抗美援朝貢獻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工人多生產產品,農民多生產糧食,文藝工作者親赴戰鬥第一線爲戰士們演出。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用自己演出所得爲志願軍捐獻一架飛機。不少愛國民族工商業者,也紛紛行動,有捐幾架飛機的,也有捐十幾架飛機的。試想,在這樣一次保家衛國的戰爭中,整個國家猶如一根連接所有國人心絃的瓜藤,一下子把沉積百年的民心激活了,把大家久違的愛國熱情調動起來了。如此舉國上下萬衆一心、同仇敵愾的局面,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朝代曾經有過?即是世界上再強大的敵人,面對這樣的全民族戰爭,能不最終失敗嗎?

五、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極大提振了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誰都知道,近百年來飽受外國帝國主義侮辱侵略的中國,早已失去了漢唐時期的繁華、自豪與榮耀。一次次的戰敗,一次次的割地賠款,一次次的飽受侮辱,已經深深刺痛刺傷了中華民族曾經有過的自尊與自豪。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無數仁人志士錐心刺骨,出生入死,採取不同形式進行無私無畏的鬥爭,求的是國家民族洗盡侮辱,再造昔日輝煌。可是由於腐朽沒落統治階級的腐敗無能,貌似強大的中國,在內外敵人的交相攻擊下,日益萎縮頹敗。國家民族的尊嚴和信仰幾乎被掃蕩殆盡。兩次鴉片戰爭的慘敗,中法戰爭的雖勝實敗,甲午戰爭的徹底失敗,八國聯軍的盪滌京師,每一次的戰敗,就伴隨着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中國一步步淪爲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一個失去了民族信仰與傲骨的國家,就等於一個失去靈魂的軀殼,充其量只是一塊行屍走肉而已。抗日戰爭的勝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失卻已久的民族自尊心,可它必定不是靠自己單打獨拼換取的,因此並不爲其它國家和民族看好。只有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纔是中國人民百年以來真正意義上的立國揚威的勝利。它打敗的不僅是美國這個世界上的頭號軍事大國,更是以它爲首的西方帝國主義集團。試想,這樣的勝利,雖然付出了極大代價,可換取的卻是國家民族的長治久安和百年來從未有過的自尊與自豪感。它直接影響到後來乃至今天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影響到中國今天在國際舞臺上無可替代的地位與作用。中華民族自此以後,才真正傲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僅從這一點上講,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就應該永遠載入民族史冊。

六、抗美援朝的勝利,更加證實了毛澤東對美國等西方帝國主義國家所做的著名論斷: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極大鼓舞了世界被壓迫國家與民族爭取獨立與解放的正義鬥爭。審時度勢,把握戰機,不懼強敵,善於鬥爭,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一個國家不能沒有自己的靈魂人物,一個民族不能失去應有的自尊與自信。失卻百年自尊自信的中華民族,在二十世界終於有了能喚回自己自尊自信的靈魂人物毛澤東,也終於在他的帶領下找回了久違的民族自尊與自信。這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幸事,更是世上一切被壓迫國家和民族的幸事。自那以後,中國人民爆發了巨大的民族創造力,沉鬱百年的民族活力驟然迸射,社會主建設掀起了高潮,各項建設成就舉世矚目。從此,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就此打破,世界各地掀起了風起雲涌的爭取民族獨立與解放運動。第三世界國家與民族人民,在中國的鼓舞下,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一個個砸碎了殖民主義的鎖鏈,贏得了國家民族的獨立與解放。就此說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還具有它無可爭辯的世界性偉大意義。

七、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將士表現出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國際主義精神,敢於犧牲敢於勝利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已經成爲國家民族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激勵後人勇敢前進。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那段充滿鐵血意志的日子,志願軍身上所涌現出的可歌可泣事蹟,感天地泣鬼神。不管是上甘嶺戰役的殊死搏鬥與寸土不讓,還是蓋馬高原上冰天雪地之下的不懼嚴寒飢餓與頑強堅守;不管是三十八軍挑戰人類極限創下的夜行軍奇蹟,還是鬆骨峯戰鬥中與敵人誓死決戰全部犧牲的英雄羣體;不管是抱起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楊根思,還是烈火焚身巋然不動以身殉國的邱少雲;不管是勇堵敵人搶眼的黃繼光,還是爲救落水朝鮮兒童獻身的羅勝教,他們身上表現出的精神和意志,都將成爲激發民族鬥志的精神財富,永存於民族歷史的長河之中,永遠激勵後世子孫去品味、去感悟、去汲取、去奮鬥。

今天,當我們的和平建設遭遇到空前危機與挑戰的時候,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就更具有它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美國四面圍堵中國,並在中國國內到處安插它的代理人,無時不在霍亂着中國。中華民族,內憂外患,交相攻擊,真的再次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應當積極傳承發揚志願軍保家衛國的精神,萬衆一心,同仇敵愾,內鋤奸賊,外御強敵,確保我中華古國與天不老,佑護我民族精魂與國無疆!

《爲了和平》紀錄片觀後感 篇四

六集紀錄片《爲了和平》,其傳遞的深遠影響遍及中國發展的方方面面;尤其令人振奮的是,一度將“抗美援朝”改成“朝鮮戰爭”的小插曲,又在《爲了和平》紀錄片片中得到恢復。正由於風向轉變,因此,在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已開啓“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之記憶時刻再獲重視之際,就相關影響做一回顧,其主旨顯然意向深遠。情況很清楚,曾令國人熱血沸騰的血與火的壯麗圖景由一系列有關抗美援朝的紀錄片而再度喚起人們對逝去歲月的回味和懷想,其深遠價值並不限於歷史記憶,更與中國未來構成密切關聯。

自鴉片戰爭以來便留給世人的中國孱弱可欺的形象因這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殘酷血戰而得到重新塑造,而戰爭的最終結果則拉開了全球非殖民化浪潮的序幕;儘管已過去的半個多世紀的漫長歲月可泯滅無數記憶,但這場改變人類歷史進程和重新勾畫世界政治版圖的由兩個大國在二戰後進行的最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則永遠也不能在中國人的記憶中模糊。如果能將美國在朝鮮的首度受挫和其在八十年代以後在世界各地的軍事行動所取得的輝煌勝利加以比較,志願軍官兵在朝鮮戰場所展現的氣吞山河的英雄主義精神着實令人蕩氣迴腸,激動不已,而其屢屢創造的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則更可爲未來解決相關爭端提供有益的啓示。

抗美援朝重繪世情

毛澤東在總結中國自1840年以來開始的追求國家解放和民族獨立的艱辛歷程時曾指出:一百多年來,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幾十個帝國主義國家先後發動過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除贏得對日作戰這唯一一場民族戰爭的勝利外,其餘的對外戰爭皆以簽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而告結束。然而,即便這唯一一場勝利,也不被西方承認;因爲在他們看來,日本是被美國主導的太平洋海戰和隨後投擲的原子彈制服,中國在二次大戰中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和發揮的重要作用因積貧積弱的往昔紀錄而不被普遍承認。正因爲揹負着倍受欺凌的屈辱歷史,以致擁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國土、當時人口規模已達五億的新中國的傲然獨立並沒被看成是世界力量對比即將發生深刻變化的開端,相反,她再次被視作可輕易予以扼殺的對象。美國公然作出的全面捲入朝鮮內戰並將其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從而對中國形成南北夾擊的鉗形攻勢的戰略安排無疑是其蔑視中國主權和安全並企圖隨意凌辱中國的驕狂姿態的真切體現。

然而,具有超凡的軍事膽魄和洞微悉見的政治智慧的新中國統帥不僅毅然作出了出兵朝鮮的驚人決定,而且其麾下既英勇無畏又多謀善斷的將士更以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變幻莫測的戰略戰術而使得這場力量對比極其懸殊的非對稱戰爭結出超越所有人意料的結果;能有效對抗在裝備、補給等各方面遠勝自己上百倍且訓練有素的強大美軍並最終迫使其第一次在未能取勝的停戰協定上簽字,已然奠定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大國地位。

可以認爲,抗美援朝不僅重塑了一個全新的中國,同時也在世界範圍內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延續百年之久的中國聽任列強隨意宰割的屈辱歷史由此宣告終結,而向來被世界默默忍受的強大國家可以爲所欲爲的霸權體制也由此而發生根本性動搖。隨着時間的推移和世事的變遷,這場戰爭之於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和平來說,其所具有的積極影響則愈發顯得持久恆遠。很難設想,如沒有朝鮮戰爭所充分體現的中國人的勇氣和戰力,英國會心甘情願的放棄對有東方明珠之譽的香港的控制;要知道,爲了並不太知名的馬爾維納斯羣島的控制權,英國不惜對阿根廷發動跨越大西洋的激烈海戰,並因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而至今仍舊將該羣島的控制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毫不誇張地斷言,香港與澳門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相繼順利迴歸,在相當程度上是得益於從表面上看與其沒有直接關係的抗美援朝的潛在影響的。

抗美援朝與港澳臺有牽連

然而,中國努力近七十年的兩岸統一問題卻至今沒獲得任何實質性進展。儘管大陸爲落實“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已付出巨大努力,但島內政局卻出現了加速走向分裂的趨向;始終不接受九二共識的蔡英文以爲,只要引進一些先進武器,然後再得到某國安全保障的承諾,其就可以在對抗祖國統一的道路上放心大膽地走下去而不必有任何顧忌。

其實,建立在如此判斷基礎上的政策制定不僅淺薄無知,同時更是對臺灣民衆命運的不負責任。近七十年前,中國剛剛結束長達一個世紀的持續戰亂,經濟凋敝,民不聊生,綜合國力較之美國何止是霄壤之別;但經過全國解放後的多方面發展,中國的綜合國力較之當年早已不可同日而語,與美國之間所存在的差距則更是大爲縮短。過去,爲新生的共和國不被扼殺,中國可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出兵朝鮮,而在如今能力已完全具備與任何強國打一場全面戰爭的能力的情況下,其又焉能不通過《反分裂國家法》而阻遏“臺獨”並走向統一?!

坦率而言,解決兩岸統一問題的臺海戰爭之所以始終沒有啓動,並不是因爲中國在某國可能干預的壓力下而不敢輕舉妄動,而是對臺灣民衆切身利益的維護纔是大陸在對臺動武的問題上投鼠忌器的根源所在;然而,如果自己的國土面臨着被分割或兩岸統一的目標因臺灣當局的堅決抵制而遲遲不能實現,那麼,即便讓中國再接受一場比朝鮮戰爭更殘酷、破壞性更嚴重的由兩岸內戰演變成中外之間的新戰爭,中國都不僅將坦然承受,而且有充分的信心實現既完成統一大業同時又有效抵禦外來干涉的既定目標。抗美援朝的積極意涵適用於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