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音樂之聲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2.81W

音樂之聲觀後感精品多篇

音樂之聲觀後感200字範文 篇一

《音樂之聲》以音樂劇的形式塑造了一羣各具清晰性格特色的鮮活人物形象,講述了一個既富有生動活潑的濃郁生活氣息,又充滿理解與愛心的真實 感人的故事。

與其他影片不同的突出風格是:它不僅具有濃厚的戲劇性情節,而且有優美悅耳的歌聲和大量自然而又精彩的人物對白。與同類影片相比,其語言獨具特色:既有用詞精練、韻律整齊、節奏規範、藝術性強的高雅詩歌歌詞,又有大量樸實、自然而又頗具風趣的日常生活對話。由於主人公大都是受過教育或有身份的 人,儘管對話是口語體,其中有許多省略句,但總體上對話語言比較標準,適合模仿和借鑑。聽者可在輕鬆愉快的娛樂中得到美的享受,同時也會受到地道英語聽說請的感染。

《音樂之聲》觀後感 篇二

“Doe, a deer, a female deer。 Ray, a drop of goldensun……”每當這首熟悉的歌縈繞耳畔,我總會想起《音樂之聲》中瑪利亞和七個孩子們玩耍的情景。

讓我來爲大家介紹一下《音樂之聲》這部電影吧。音樂之聲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配樂和最佳音響。它講述了一個美麗的故事:瑪利亞本是一個修女,可是她太熱愛大自然,不適合修道院的生活,所以被院長介紹去馮·特拉普上校家照看七個孩子。到了那兒,瑪利亞通過努力,讓孩子們接受她,並重新讓那個家充滿音樂和快樂。上校愛上了瑪利亞,並把她娶爲妻子,一家人其樂融融。這是,戰爭來了,讓這個和諧的家緊張起來。沒辦法,他們想到了離開奧地利。在修女們的幫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後面,躲過納粹的追蹤,然後他們翻過阿爾卑斯山,離開了奧地利。

《音樂之聲》是一部成功的音樂劇,所以在這部影片中,誕生了許多世界名曲:《Edelweiss》、《Sixteen Going OnSeventeen》《The Lonely Goatherd》、《So Long,Farewell》等。最著名的是《Do—Re—Mi》。

聽着這一首首動聽的歌兒,幻想着那一幕幕和諧美麗的場景,我的心不禁在問:是什麼讓孩子對瑪利亞的態度有如此之大的轉變呢?(從捉弄瑪利亞到認瑪利亞做媽媽)答案就是:愛的教育。是愛讓孩子們有了這樣大的變化和愛心的回報。設想:假如瑪利亞也像前十二位家庭教師一樣對孩子們,那麼結果不難想象——她也會被趕走,成爲第十三位失敗的教育者。可是,她並沒有那麼做,相反她對於孩子充滿愛心:當孩子們用癩蛤蟆和松球捉弄瑪利亞時,她不但沒有生氣,還很理解孩子們;當麗薩從她的窗戶外爬進來的時候,她不但沒有責備麗薩,還爲麗薩作“掩護”……她沒有批評孩子們,卻讓孩子們一個個心懷悔意,後來竟被感動的哭了。看!這就是愛的教育!是瑪利亞的努力換來了孩子們對她的依賴,上校對她的信賴以及上天對她的眷顧。如此可見,愛的教育是多麼偉大!

除此,影片的開頭和結尾都是以大自然中一望無際的青青草地和碧綠的藍天做背景,而瑪利亞天性快樂無比,令人回味無窮。細細品味,這不正是表達了一種嚮往和平、嚮往愛的感情嗎?

以後,每當我看到有關和平與愛的主題作品,總會不由地想起瑪利亞和孩子們唱着歌,奔跑在草原上的情景。這時,我總會被愛所感染,變得歡快起來……

音樂之聲觀後感 篇三

《音樂之聲》是一部音樂劇,影響了幾代人的電影,無論從哪個標準來評,它都是美國音樂片的經典之作。有趣的愛情故事、悅耳的歌曲、活潑的孩子、溫馨的人情、天真無邪的笑臉,構成了一幅美好的生活畫卷;動人的音樂、優美的風光、積極的生活態度,引發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美好的瑕思。音樂與歌聲是情感的一種宣泄,人們歡樂的時候唱歌,痛苦的時候也唱歌。瑪利亞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對自由的一鍾嚮往,對,是自由,雖然起初她自己並未意識到這一點。 自由,是這部影片所要表達的主題之一。

修道院是修身養性的地方,有點雷同於中國的道觀和寺廟,但它實質上是對人性的一種束縛,規矩甚多。瑪利亞顯然不屬於那種地方,她熱愛自由,喜歡奔跑於廣闊的草地上,喜歡象小鳥一樣地唱歌。她的這種行爲是不被修道院裏衆人理解的,所以她感到迷茫,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應該向上帝懺悔,幸好院長是個通情達理的人,是個值得尊敬的人,我們看到她也唱歌,很動聽。如果沒有這位開明的院長,瑪利亞很可能會象其他修女一樣在修道院裏過着平淡乏味而單調的日子,然後隨着歲月的流逝,慢慢地忘記任何開口唱歌。院長很可能在瑪利亞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所以希望她不重蹈覆轍。

其中,以表達對大自然無比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最受歡迎,該片中天性自由,美麗的見習修女,她善良、純潔,圍繞身邊的是7個可愛的孩子,像白雪公主和7個小矮人,更絕的是,7個孩子正好組成7個音符,組成一首明快、動人的歌;而瑪利亞把特拉普上校從喪妻的悲痛中解脫出來,讓歡樂與音樂重新降臨這個家庭,就像美女用真愛解救了被巫術控制的野獸。可以說,《音樂之聲》中蘊涵了古老童話中的幾個母題,它幾乎表達了人類對所有美好事物的嚮往:愛、自由、歌聲,真實的生活總是有那麼多的醜惡與遺憾。可是,那個美好如童話的電影,就是從真實的人生中提煉而來,它刪去了生活的枝枝蔓蔓,與種種不如意,再把時光濃縮,一切都單純、明亮、對比分明,也讓全世界的人記住了那個薩爾斯堡午後的山谷,陽光燦爛,7個孩子和一位美麗的姑娘,用歌聲放飛愛、自由與夢想,那該是全人類的夢想。

《音樂之聲》來自生活高於生活,它以樂抒情,以樂動人,到處充滿陽光氣息與溫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美景和人文景觀完美結合,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融洽、相互倚托的關係,鼓勵人們樂觀向上、追求純潔美好、爭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惡雜念、達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從傳統的意義上說,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對於女人來說更是如此,所以純真、熱情、美麗的瑪利亞後來成爲了船長的妻子。影片爲了表現瑪利亞和船長之間的愛情,安排了伯爵夫人這一角色。當然這位伯爵夫人也美麗,善解人意,而且還很富有,看起來是船長妻子的最佳人選,但船長最終還是選擇瑪利亞。

音樂之聲觀後感 篇四

《音樂之聲》以音樂劇的形式講述了一個既富有生動活潑的濃郁生活氣息,又充滿理解與愛心的真實感人的故事。我們可在簡單愉快的娛樂中得到美的享受,同時也會受到地道英語聽說情景的薰陶。最讓我喜歡的當然是它裏面的天簌之聲。這是一部音樂劇,所以影片的開始便是由朱莉演唱的主題曲“音樂之聲”,它充分地表達了瑪利亞對大自然的熱愛。影片中,瑪利亞教給孩子們的“哆來咪”無疑是一堂灰諧生動的音樂課,7個調皮苦悶的孩子愛上了音樂和瑪利亞,他們一齊唱出了怡人的歌。之後就是影片中的故事場景阿爾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藍藍的天空,嫩綠的草原,清澈的湖水……這一切無不給我最完美的視覺享受。

全劇都有音樂貫穿始終,其中流傳最廣的幾首經典音樂,像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音樂之聲》,簡單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無限深情的《雪絨花》,歡樂搞笑的《哆來咪》,以及調皮可愛的孩子們演唱的《晚安,再見!》等等,都已成爲人們記憶中最值得珍惜以及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這部電影能讓你聽到,看到和想到美,看完影片後的人幾乎都是微笑的,更有人會輕輕地哼起裏面的悅耳的歌曲。這部經典老電影,看了很多遍我感受很深,個性是瑪利亞的溫柔、善良、耐心以及她的堅強、勇敢和無私純潔的愛!

我覺得原先那十二個家教最後沒有留下來的原因就應是他們沒有耐心、他們並不真心喜歡孩子們、他們並不真正瞭解孩子們,而瑪利亞正好相反,能理解這些孩子去用無私的愛去愛他們,並藉着那優美動聽的音樂讓這個缺少愛的家庭,又重新又了活力和歡樂!她從一開始就喜歡這七個個性不同的孩子,並用心地去了解他們、愛護他們、教導他們,用心地去愛他們,所以最後孩子們從心裏理解她,從心裏喜歡她,並在她與上校結婚後親熱地喊她“媽媽”。

一個好女人就是一所好學校,我看完這部電影后開始有點理解了。

在看電影的過程中能讓人一向持續着簡單愉快的情緒,沒有猜疑,有的只是漣漪般的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