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無問西東觀後感 優選15篇

觀後感8.41K

【導語】

無問西東觀後感 優選15篇

無問西東觀後感 優選15篇 由本站會員“風叔謀”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無問西東觀後感篇2:無問西東觀後感篇3:無問西東觀後感篇4:無問西東觀後感篇5:無問西東觀後感篇6:無問西東觀後感篇7:無問西東觀後感篇8:無問西東觀後感篇9:無問西東觀後感篇10:無問西東觀後感篇11:無問西東觀後感篇12:無問西東觀後感篇13:無問西東觀後感篇14:無問西東觀後感篇15:無問西東觀後感

【正文】

篇1:無問西東觀後感

看完之後,內心是無比的震撼、清醒和堅定!對這些追求真理的先輩們表示深深地敬佩和敬意。我的領悟有以下四點:

真理是愛的傳承。人生的探索之路需要教師的引領。教師不對,一切白費。

電影裏不管是齡瀾的覺醒、沈光耀的覺醒還是張果果的覺醒,都源自於身邊遇到了一個好教師,一個追求真理的教師對他們的點撥和引領。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我的真實,追求真理。這讓我想到了陳教師每一天學習古聖先賢們的書籍,每一天早上5點給我們講課,這種無私的付出和大愛,讓太多的人解放了思想,會笑了,每一天開開心心,快歡樂樂的,追求真理,引領我們走向真理,這就是一種愛的傳承,這就是真正的教師。

精誠所至金石爲開。教育就是“化冰”的過程。

電影裏異常讓我感動的是陳鵬對敏佳的那種愛和持續地付出的那種精神。陳鵬奮不顧身地去救敏佳,看着全身是傷的敏佳悲痛欲絕,看到奄奄一息的敏佳神奇地活了過來的那種感恩和激動,對敏佳的細心和持續地付出,都深深地打動着我。當敏佳對生活失去信心,絕望的時候,是愛托起了敏佳,說我就是給你託底的那個人的時候,敏佳的心感到了無比的溫暖,心被融化,有了一種強大地力量讓她勇敢地活下去。之後獨自去戈壁灘找陳鵬,說:“我必須要找到你,是你的愛托住了我,我也想照顧你”。這是一種道的精神,精誠所至金石爲開。

這讓我想到了教師說的那句話,教育就是“化冰”的過程,解放人的思想,把人從小黑屋裏解放出來,外面陽光燦爛,完美歡樂。哲學教育不就如此嗎?接觸了哲學教育的父母和孩子變得會笑了,內心簡便了,情緒平和了,生活開心完美了。人人做好人,世界就好了,這不就是一個化冰的過程,追求真理的過程嗎?

真理不在天邊,真理就在身邊。

教師說真理就是付出、利他,對別人好。這部電影就很好地表達了這幾點。

下着大雨,教師依然給學生們上課,天空有飛機,冒着生命危險給學生們上課,斷腿教父帶着那些飢餓的孩子唱歌,聲音是那麼地清脆和純粹,晃晃哥哥開着飛機給孩子們送吃的,他們的這種付出是那麼地無私和完美,在真理面前是如此地自信和篤定、從容,真的很讓人佩服。果果對四胞胎寶寶一家的照顧和付出,爲他們租房子,花心思給孩子取名字,給孩子買奶粉,這一切都源自於愛,對真理的追求。真理就是利他、付出,真理就在身邊。

果果對生命的探索覺悟的過程讓我想到了唯有追求真理纔是真正地解放。

電影裏的果果一開始很矛盾很糾結,被自我還有他人的主觀主義思想所束縛,整天過的很不開心,臉上沒有笑容,清明節那天和他的爸爸媽媽去給李叔叔掃墓,說是李叔叔當時爲了救他失去了自我的生命,又說看到他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少了,說人生要開開心心地做自我喜歡的事情。果果猛然醒悟,勇敢地拒絕了自我不願意做的事情,做了自我喜歡的事情,看到那個小嬰兒的笑,看到此刻他的笑是如此真實和簡便,真是爲他開心。也讓我看到了自我之前被主觀主義、被意必固我綁架自我思想的那種矛盾和糾結,遇到哲學教育和陳教師是如此地慶幸和幸福,越接近真理越接近幸福,當應對真實的自我,放下那些所謂的慾望竟是如此地簡便和歡樂。也要讓更多人開開心心快歡樂樂,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你提前瞭解了你要應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答案是肯定的。我必須會勇敢地應對自我的人生。感恩教師的推薦,感恩教師每一天的無私付出。追求真理、持之以恆。

篇2:無問西東觀後感

看完之後,內心是無比的震撼、清醒和堅定!對這些追求真理的先輩們表示深深地敬佩和敬意。我的領悟有以下四點:

真理是愛的傳承。人生的探索之路需要教師的引領。教師不對,一切白費。

電影裏不管是齡瀾的覺醒、沈光耀的覺醒還是張果果的覺醒,都源自於身邊遇到了一個好教師,一個追求真理的教師對他們的點撥和引領。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我的真實,追求真理。這讓我想到了陳教師每一天學習古聖先賢們的書籍,每一天早上5點給我們講課,這種無私的付出和大愛,讓太多的人解放了思想,會笑了,每一天開開心心,快歡樂樂的,追求真理,引領我們走向真理,這就是一種愛的傳承,這就是真正的教師。

精誠所至金石爲開。教育就是“化冰”的過程。

電影裏異常讓我感動的是陳鵬對敏佳的那種愛和持續地付出的那種精神。陳鵬奮不顧身地去救敏佳,看着全身是傷的敏佳悲痛欲絕,看到奄奄一息的敏佳神奇地活了過來的那種感恩和激動,對敏佳的細心和持續地付出,都深深地打動着我。當敏佳對生活失去信心,絕望的時候,是愛托起了敏佳,說我就是給你託底的那個人的時候,敏佳的心感到了無比的溫暖,心被融化,有了一種強大地力量讓她勇敢地活下去。之後獨自去戈壁灘找陳鵬,說:“我必須要找到你,是你的愛托住了我,我也想照顧你”。這是一種道的精神,精誠所至金石爲開。

這讓我想到了教師說的那句話,教育就是“化冰”的過程,解放人的思想,把人從小黑屋裏解放出來,外面陽光燦爛,完美歡樂。哲學教育不就如此嗎?接觸了哲學教育的父母和孩子變得會笑了,內心簡便了,情緒平和了,生活開心完美了。人人做好人,世界就好了,這不就是一個化冰的過程,追求真理的過程嗎?

真理不在天邊,真理就在身邊。

教師說真理就是付出、利他,對別人好。這部電影就很好地表達了這幾點。

下着大雨,教師依然給學生們上課,天空有飛機,冒着生命危險給學生們上課,斷腿教父帶着那些飢餓的孩子唱歌,聲音是那麼地清脆和純粹,晃晃哥哥開着飛機給孩子們送吃的,他們的這種付出是那麼地無私和完美,在真理面前是如此地自信和篤定、從容,真的很讓人佩服。果果對四胞胎寶寶一家的照顧和付出,爲他們租房子,花心思給孩子取名字,給孩子買奶粉,這一切都源自於愛,對真理的追求。真理就是利他、付出,真理就在身邊。

果果對生命的探索覺悟的過程讓我想到了唯有追求真理纔是真正地解放。

電影裏的果果一開始很矛盾很糾結,被自我還有他人的主觀主義思想所束縛,整天過的很不開心,臉上沒有笑容,清明節那天和他的爸爸媽媽去給李叔叔掃墓,說是李叔叔當時爲了救他失去了自我的生命,又說看到他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少了,說人生要開開心心地做自我喜歡的事情。果果猛然醒悟,勇敢地拒絕了自我不願意做的事情,做了自我喜歡的事情,看到那個小嬰兒的笑,看到此刻他的笑是如此真實和簡便,真是爲他開心。也讓我看到了自我之前被主觀主義、被意必固我綁架自我思想的那種矛盾和糾結,遇到哲學教育和陳教師是如此地慶幸和幸福,越接近真理越接近幸福,當應對真實的自我,放下那些所謂的慾望竟是如此地簡便和歡樂。也要讓更多人開開心心快歡樂樂,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你提前瞭解了你要應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答案是肯定的。我必須會勇敢地應對自我的人生。感恩教師的推薦,感恩教師每一天的無私付出。追求真理、持之以恆。

篇3:無問西東觀後感

後面還有多篇無問西東觀後感!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些人,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尋找着屬於自我的真實……

《無問西東》主要講述了四個來自清華大學的年輕人在不一樣的時代迎接最艱難的選擇:陳鵬在感情和夢想之間徘徊,張果果對四胞胎供給幫忙後,懷疑四胞胎的家人賴上了他,還被上司算計離職;沈光耀不顧母親的勸阻,投身戰場,爲祖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吳嶺瀾在轉專業的問題上犯難……[由本站網友投稿]

整篇電影都在探討一個問題:什麼是真實?梅教師說:真正的真實是“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齊,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泰戈爾說:世界於你而言,無意義無目的,卻又充滿隨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誰知,也許就在這悶熱令人疲倦的正午,那個陌生人,提着滿籃奇妙的貨物,走過你的門前,他響亮地叫賣着,你就會從朦朧中驚醒,走出房門,迎接命運的安排。”是啊,在生活之中,我們應當不顧左右,用平淡的心看待一切,尋求自我的真實。

再來看看沈光耀。沈光耀是一個文武雙全的青年,他的母親管的很嚴,當他的母親發現他要當飛行員時,立即就跟他講起了家規。她說:“當初你離家千里,來到這個地方讀書,你父親和我都沒有反對過。因爲,是我們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如同你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注意不是給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我,能夠享受爲人父母的樂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祿,沒有什麼是你的祖上沒經歷過的,那些只可是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還沒想好怎樣過這一生,你的命就沒了啊!”可是沈光耀最終受不了自我的祖國被侵犯,最終爲祖國獻出寶貴的生命。這時是1940年,抗日戰爭已經進入最爲艱難的時刻。棗宜會戰中宜昌淪陷,日軍以此爲基地開展對陪都重慶的大轟炸;之後美國來中國支援並組建了飛虎隊,沈光耀便加入了飛虎隊。我不禁想到,我們這個時代沒有戰爭,可是我們卻坐在空調房裏,躺在軟沙發上,比起沈光耀他們,我們的生活簡直就是天堂。我們應珍惜此刻。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篇4:無問西東觀後感

這個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

——題記

四代人,四個時代,不一樣的人經歷着不一樣的路。他們心裏都想活得更加真實,追求更完美的事物。熒幕下,一羣清華學子追求着自我的生活。

四個時代,交錯着電影的每一個小節。有辛酸的淚,也有激動的笑。

鏡頭起初落在現代的張果果身上,他遇到了一對四胞胎並向他們展開援助。但因爲許多工作和生活的原因,他想過要放棄贊助他們。他淡視了別人的生死,但因爲一件事打動了他。在清明節那天,父母堅持要去掃墓,爲了報答救他們一命之恩的李想。他們以往是支邊隊員,李想救了他們一命而犧牲,他的最終一句話是,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張果果明白了這個道理,決心贊助四胞胎。他活出了自我的真實。

第一代人,吳嶺瀾和梅貽琦。梅貽琦任職清華大學校長。吳嶺瀾在學習當中遇到了問題,就去找梅貽琦討論關於換課的問題。梅貽琦提到了“真實”兩字讓我深有感觸。學習是爲了什麼?只是追求成績的排行和學科的好壞嗎?功名利祿都是次要的,找到自我喜歡的專業纔是最重要的。之後他來到了一次泰戈爾的演講,深有感觸,真實二字深深的印在他的心中。

第二個時代,日本侵華時。清華改爲西南聯大遷移到了昆明,在那裏建起了茅草屋,鐵皮頂,條件十分惡劣。軍隊到學校來招生,報名的人寥寥無幾,他們害怕犧牲。沒有令人想到的是,家境富裕的沈光耀主動報名。他是一個努力學習助人爲樂的人,他沒有自我的家嗎?他不害怕失去生命嗎?但他認爲,成爲一名飛行員,爲國報效更加重要。當他見到母親,遭到了極力的反對。他承諾不去參軍,卻又瞞着他們繼續來到飛行隊。他令我感動,也讓我感到敬佩。感動的是,他偷偷帶着食物,開着飛機到貧民窟播撒食物幫忙那些貧困的孩子,即使受到處罰,他也無怨無悔。令我敬佩的是,他爲了戰鬥,駕駛飛機撞向軍艦,結束了他的生命。這既讓人感嘆,又讓人悲傷。

第三代,是新中國成立後的不久,清華大學遷回了北京。陳鵬,王敏佳,李想是從小一齊長大的。陳鵬和李想,都對王敏佳有着愛慕之心。他們都是很優秀的人,可是結果卻大不相同。王敏佳和李想,想幫忙中學教師擺脫婚姻,寫了一封信寄到他家,卻被教師的妻子發現。他的妻子追究到底,最終找出了王敏佳。從此,王敏佳受到牽連,變成了反革命分子被批鬥。李想爲了去支邊,沒有站出身來承認。在王敏佳的批鬥會上,她被打得頭破血流,陳鵬發現他後,給她洗去了傷痕,立下的墓碑,代表着和過去再見。第二天,王敏佳醒來後,陳鵬把他安頓在了一個偏遠的小山村。陳鵬便要轉身去往核基地,他碰到了在王敏佳墓碑旁哭泣的李想,只說了一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李想爲了追求自我的夢想,他逃避了事實,放棄了真實。他的後半生充滿了懺悔,他在支邊的路上救死扶傷,活出了他的真實。幾年後,陳鵬回到了小村子,發現那裏已經荒無人煙。王敏佳踏上了尋找陳鵬的路,尋找她自我的真心與所愛。

電影結束,每個時代的人都有不一樣的結局,不明白是哭是笑。儘管結果不是那麼完美,但他們都活出了自我。像電影裏所說,我們要爲自我和他人而變得更加珍貴: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篇5:無問西東觀後感

《無問西東》是我最近幾年來看的最有高度的一部電影。剛從電影院裏出來,就有一種立馬想再看第二遍的想法,裏面的每一段資料都是那麼的絲絲入扣,直擊心尖。電影結束的時候大家都不願走,沒有想到最終序幕的時候那麼精彩,有那麼多世界級的人物,真的很感動,很震撼。之後在手機上又認真的看了一遍。

電影一共演繹了4個不一樣的年代,分別演繹了幾個不一樣人的故事,其中的故事背景卻是有關聯的。那是一種愛的傳遞,是一種道的能量。電影是從當代張震扮演的張果果的故事爲代表開始的,然後一下子一下子的跨到了上世紀20年代。

第一個故事是1923年,講的是陳楚生所扮演的吳嶺瀾,是清華大學的理科生,印象比較深的是梅校長對他講的話讓,說:“人把自我置身於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可是僅有這些日子。”吳嶺瀾問:“什麼是真實?”校長說:“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齊?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吳嶺瀾不解,直到泰戈爾訪華演講,看到臺上的教師篤定而又自信,聽到泰戈爾關於真誠的演講,才釋然明白,轉去學文。

總結:遇到一個好教師很重要,人的一生需要有貴人指點,需要自我不斷的去悟,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去體會,進而遵從自我的內心。

第二個故事是1938年,講的是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是吳嶺瀾的學生,家境顯赫,文武雙全,人長的也帥。當時正逢抗戰期間,國難當頭,教官的一席話“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從自我心裏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使沈光耀內心想要參加空軍,可是受到了他母親的阻攔,經過與母親的對話,足以見得沈光耀的家教和良好的家風,絕非一般家世。他母親說:“我們想你能夠享受人生的樂趣,比如同你自我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注意不是給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我,能夠享受爲人父母的樂趣。”在那個年代母親能說出這樣的話,可見並非一般的胸懷。就在沈光耀已經放棄這個從軍想法的時候,戰爭發生了,日機對我國連續的轟炸,他看到被轟炸過後的一片狼藉,尤其是看到平日裏和他一齊玩耍抓蛇的孩子被炸後,孩子的母親那種痛苦、絕望又無助,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孩子死在自我懷裏時,讓他又重新投軍,選擇了他認爲的真心,舍小家,爲國家。中間還有一幕異常感人,就是沈光耀哪怕是被長官體罰,也要開着飛機去給那些沒有食物的孩子送食物的場面,並且不止一次。最終當他在戰爭中英勇又壯烈的犧牲後,才發現,原先沈光耀家族其實是“四代六將”,怪不得有如此好的家風。

總結:沈光耀是家世顯赫,可是卻沒有貴公子的毛病,從小就處處比常人優越,但並沒有驕傲,而是依然比常人更努力。他自信,從容,善良,待人真心,一身正氣,遇事沉着勇敢,一表人才,幾乎接近完美,更接近於道。最終爲了國家,爲了人民,光榮犧牲,從他身上看到了陽光,看到了滿滿的正能量。

第三個故事是1962年,由黃曉明扮演的陳鵬,由於沈光耀得救,纔沒有被餓死,之後上了清華大學,一向喜歡章子怡扮演的王敏佳,卻一向沒有表達心意。他們還有一個好朋友叫李想。當他們三人看到以往很尊敬的班主任許教師,經常被他妻子李淑芬大罵羞辱時,王敏佳和李想就想教訓一下李淑芬,於是聯合寫了一封信。結果被李淑芬發現後告發,李想爲了爭取去邊疆的名額,不敢承認,就由王敏佳一人承擔。當發現她和毛主席的合照是假的後,又引發了一系列的欲加之罪,而最諷刺的是批鬥王敏佳時,對面就是李想,他此時正在進行支邊計劃的動員演講,風光無限。當李想在大會上說出劃清界限四個字的時候,王敏佳失望透頂。之後又在李淑芬的挑撥下,王敏佳引起了衆怒,空口難辨,被大家一哄而上的毆打至昏死,大家都以爲王敏佳已經被打死,大雨來臨之前,衆人全部散去,留下王敏佳一人自生自滅。當陳鵬明白王敏佳被批鬥後就拼命往回趕,當他趕到時,看到滿頭是血的王敏佳失去了生命體徵,以爲已經死了,悲痛至極,就準備挖坑把她埋了,之後在大雨中王敏佳醒了過來,二人抱頭在雨中痛哭。陳鵬將王敏佳帶到了自我成長的家鄉安頓,並進行了告白,可是很快又去科研了,再回來時已是多年以後,可是村莊早已面目全非,全是批鬥

過的痕跡,家沒有了,王敏佳也不在了,他爲祖國的核事業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到頭來卻是如此下場。

總結:一個時代的杯具,這是一個讓人深感唏噓的故事。首先許教師不愛他妻子,卻在用刀以死相逼的情景下,勉強娶了李淑芬。婚後許教師對李淑芬無比冷淡,甚至內心是憎恨,活的很不開心。李淑芬自認爲是愛許教師,實際上那是一種自私的綁架,感覺自我付出了那麼多,卻換不來許教師一刻的直視,內心不甘心,就互相折磨互相傷害。由於內心過於苦逼又極度敏感,心裏早已經喪失了溫度,最終把矛頭指向了許教師的學生王敏佳,爲了解恨,最終挑撥發起了批鬥,導致王敏佳被打到昏死,李淑芬自知罪孽深重,活着已了無生趣,便投井自盡。人如果沒有一點哲學水平,將是多麼的可怕和無知。當陳鵬看到李想拉着王敏佳的手時,能夠格局大一點,哪怕抱着送祝福的心態走進一步,也就水落石出了。如果早些把內心的話表白,勇敢一點追求幸福,人生必須會活出另一番景象。許教師太懦弱,空有一身知識,可是都是些死知識,不懂人性,不會與人溝通,只會以冷暴力,以暴制暴,最終杯具了。

第四個故事講述的是當代,電影是從這個故事開始的,由張震扮演的張果果總體來說是一個比較有良知的人。寧可成爲公司領導之間競爭的犧牲品,成替罪羊,也不願意用出賣來換取一己私利。之後又資助了四胞胎,當四胞胎的家屬頻繁找自我時,他中間也自我懷疑過,逃避過。之後隨父母去掃墓,原先父母是第三個故事中李想用自我的生命所救下的,李想以往有愧與王敏佳,陳鵬對李想說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李想在死前只說了這麼一句。可見李想把陳鵬的話聽進心裏去了,用生命救了兩個人。之後是父親的話讓張果果警醒。主動聯繫了四胞胎媽媽,原先人家只是想將四隻胎毛筆送給他。之後他看着四胞胎時出現的那句話印象很深:如果提前瞭解了你所要應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總結:新生,代表着生機,同時也代表着輪迴。芸芸衆生,各有各的不一樣,各有各的命運,然而什麼是命運?命,也許是天註定,因爲我們無法選擇自我的父母,無法選擇兄弟姐妹,但一個人的運是來自後天自我的修煉,合起來纔是命運。所以,修煉的過程纔是人生的真諦。

篇6:無問西東觀後感

無問西東,整個電影是圍繞着泰戈爾的詩歌展開的,傳遞了的故事都是想告訴我們,期望每個人在生活中,都能在自我的感情面前堅定,在自我的夢想面前堅持,真誠的應對自我,才能夠真正的做到無問西東,無所畏懼。

第一條主線是民國時期,20年代清華青年學子代表吳嶺瀾,一個天才,爲了讀書而讀書的人,然後給到了圖書館裏面泰戈爾演講的時候,他看到陪同在泰戈爾身邊的人,都是當時最卓越的一羣人,這些人站在那裏,自信而篤定,那種從容讓人羨慕,他突然領悟到了什麼是真實。然後他一輩子追求對生命的思索,對自我的真實。年老的他把他內心的光照亮了正在迷茫中的沈耀華。

第二個故事到40年代西南聯大的段落,當沈耀華的母親千里尋兒,不期望他當兵參與到戰爭中時,說了這樣的一段話:我不想你還沒有想好怎樣過這一生,就沒有了性命。媽媽只期望你過上自我想要的幸福生活,平安。這一段我已經飆淚了,我們出生在一個沒有戰爭的年代,活在一個安全的國家,從來不用擔心看不到第二天升起的太陽,我們能夠平安的過完這一生,應當更加學會珍惜。當他看到那個帶給他無數歡笑的孩子被日本轟炸機炸死的時候,他決定去當飛行員,把生命獻給國家。在訓練的過程中,他把軍營的食物帶給那個村莊的人,被教官訓罵的時候,他說: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裏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我不是爲了這一口飯吃而當兵,我清楚的明白我在做什麼。

然後就是新中國成立60年代的故事,到電影快要結尾的時候,陳鵬回來發現村落都被封了,兩人走散了,王敏佳說這輩子必須要找到你,在我最熬不住的時候是你給我堅持的力量,此刻該我來照顧你了。看到最終也沒有看到兩人相遇的鏡頭,人生就是有這麼多遺憾和錯過,在那樣訊息不發達的年代,錯過可能就是錯過了一輩子。可是此刻呢,想念的人只要打一通電話,告訴你等着我,就不會走散。

所有的一切回憶都是給了21世紀的張果果這個故事,他在救助四胞胎這個事情裏,一開始充滿溫暖,然後聽到一些被幫忙的人纏上一輩子這樣的故事後有所猶豫,到最終聽從自我的內心,選擇相信人性的善良。四胞胎的家人必須要見到果果其實就是想給他送四個孩子的胎毛做的毛筆。

電影的最終還有一段獨白,看到的聽到的,經常會令你們沮喪,世俗是這樣的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可是如果有機會提前瞭解了你們的人生,明白青春也可是僅有這些日子,不知你們是否還會在意那些世俗期望你們在意的事情,比如佔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什麼,才能被愛。

等你們長大,你們會因綠芽冒出土地而喜悅,會對初升的朝陽歡呼跳躍,也會給別人善意和溫暖。可是卻會在讚美別的生命的同時,常常、甚至永遠地忘了自我的珍貴。

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

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你想好怎樣過這一生了嗎我想這個電影就是想告訴我們,思索生命的意義,是值得花時間去思考的,永遠不放棄真誠,對自我真實。

篇7:無問西東觀後感

一場電影下來,我覺得非得把電影和上名校聯在一齊,有些牽強,但電影確實很勵志,滿滿的正能量。結束時看到幾個學生,說是教師佈置的作業,以爲是高中生,結果只是九年級的學生,太小的孩子應當看不出那麼多感悟。

我感受最深的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遇到一個好的教師有多麼重要!這個教師,能夠是學校的,能夠是培訓班的,還能夠是社會上的。有時候,一個人,一句話,一件事,一個平臺就改變了一生。僅有堅持自我內心的真實,無怨無悔的選擇,才能走得更高更遠

吳嶺瀾學業受挫,在轉系和不轉系間迷茫時,梅校長找他如是說:“什麼是真實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齊,如果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那就是真實。”他也聆聽了大詩人泰戈爾的演講:“不要走錯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記你們的真心和真性。拿出你們的光亮來,加入這偉大的燈會,你們要來參與這世界文化的展覽。”他開始明亮,轉身學文,最終成爲一代國學大師,也影響了一代學子。

1938年,西南聯大,戰火紛飛,軍校招生官的“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底裏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引燃了名門富商之後沈光耀的內心的愛國救國之心。母親來訪,並反覆強調不期望他當兵,期望自我的孩子能夠享受人生的自由和歡樂。她苦苦相勸:我怕你還沒想好怎樣過這一生,你就連命都沒了。沈光耀矛盾了,迷茫了。吳嶺瀾教授在躲避敵機轟炸的山洞裏給他們念泰戈爾的詩,看到教師的從容,堅定了他從軍的決心。並且堅持開飛機給孤兒們投下食物,從一個人到一隊戰友參加這個行動。

沈光耀接濟的孤兒中,就有陳鵬,這個六十年代的清華大學生,愛上了國中同學王敏佳。不管王敏佳經歷了什麼,他始終堅持自我的喜歡的內心,在她身邊,告訴她“我就是那個想要給你託底的人。”王敏佳迴應他的是“這一次,死亡來臨前,我必須要找到你!”。

應對同學李想,背叛王敏佳時,陳鵬告訴他“逝者如斯,以後對別人好”。李想帶着內心深深的愧疚去了邊疆,救了2個同事而犧牲。這就是張果果的父母,他傳承了父母的善良。可是,在爾虞我詐的商場,爲了贏有不斷的職場爭鬥,有不信任和疑慮,但他最終堅守內心的善良,去幫忙四胞胎,不背叛原先的上司。

世界很完美,世道很艱難。

世俗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可是無論外界的社會如何跌宕起伏,都對自我真誠,堅守原則。內心沒有了雜念和疑問,才能勇往直前。

不是說非得上名校,才能更好的生活,只能說在名校,你會遇見更多的不一樣,遇見更多的正能量和同伴,能夠更好的選擇堅持自我。

影片給我更感動的還有在戰火紛飛年代,在我國的傳教士們。沈光耀接濟的孤兒村,因爲有了傳教士,於是苦難的生活有了歌聲和笑語,之後沈光耀犧牲暫時斷了糧食時,神父說“我們唱歌吧,歌聲能夠忘了飢餓和苦難”。再之後,這個村長大的成人,邊忙農活邊唱歌,儘管生活不易,可是他們的內心總是溫暖和向上的,沒有抱怨,僅有勇敢生活的勇氣。這也是一種力量。

篇8:無問西東觀後感

這部電影令我深深震撼,也讓我對社會、對人生有了新的理解。

電影以穿插的形式環環相扣,講述了不一樣年代發生在清華大學的動人故事。20年代的清華學子吳嶺瀾,文科出色,理科偏弱,卻隨大流學理科以期實科興國。但他內心分外糾結,文科是他的天賦所在和心中所愛,學習實科卻是外界裹挾的選擇,該何去何從迷惘、掙扎,難以選擇。在校長梅貽琦的耐心開導下,在文壇巨匠泰戈爾的引導下,他彷彿醍醐灌頂,一下子明白了:做人做事應遵從本心,無論外界如何左右,應堅信自我的珍貴,不忘初心,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吳嶺瀾從而改習文科,終成一代文史大家。這個故事啓示我,永遠不要放棄對自我的思索,對自我的真實。

30年代,由於日軍侵華,清華、北大、南開南下昆明組建西南聯大。國難當頭,民不聊生,富家子弟沈光耀放棄祖宗廕庇,毅然投筆從戎,瞞着父母偷偷報名參軍。在一次與日軍的交戰中,駕駛戰鬥機衝向敵人的軍艦,與敵人同歸於盡。沈光耀家族三代五將,即使在戰亂時期,也能確保身家無虞。但沈光耀在西南聯大學到的是:青春不是麻木的踏實,戰亂年代,尤其需要年輕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哪怕曇花一現,哪怕只是像煙花一樣瞬間絢爛,也要無畏無懼地綻放。

這部電影裏有些資料我雖然並不能理解得十分透徹,但看過後卻覺得熱血沸騰。媽媽便推薦我看《西南聯大行思錄》,這樣會對20-30年代清華和西南聯大的歷史有更深刻的理解。無問西東,只問初心;無問西東,只問深情;無問西東,只問敢勇;無問西東,只問盛放;無問西東,只問真實。看過這部電影,從此對清華心生嚮往,內心埋下了一個小細心願。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孜孜以求,鍥而不捨,但願若干年後美夢成真。

篇9:無問西東觀後感

電影《不問西東》裏吳嶺瀾、沈光耀、陳鵬、張果果四個時代的年輕人,在最好的年紀迎來了最殘酷的考驗,併成就了永不褪色的青春傳奇。尤其是沈光耀自願參與了最殘酷的戰爭,用戰火中的熱血生命寫出了他的精彩。他以往和他的教官一樣堅信: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自我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同樣,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守住的,正是對黨和人民的真心,對黨的事業的真心,這決不是背口號的空話,而是要用一生堅守、奉行的初心。

和平環境更考驗黨員幹部的初心。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改革發展的新要求、新挑戰,更考驗着黨員幹部的爲民初心。應對市場經濟的物物交換原則,以及無處不在的金錢價值觀,這些都無時無刻影響着我們,考驗着每個黨員幹部,稍有不慎就會跌入利益的陷阱。現今的各種物質利益的誘惑,其實絲毫不遜於戰爭年代的考驗。黨員幹部能不能在新時代的考驗面前,更好地站穩腳跟,堅守當初入黨時的初心,向戰火中現身的革命先烈一樣守牢初心,更是一種直接的考驗。

堅持住對黨那份發自心底的真心。共產黨員是用特殊材料製成的,這特殊的材料就包含着那份發自心底的真心,包含着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每個黨員幹部都應當在內心拷問,應對生與死的考驗,我們是否能夠像沈光耀那樣,奔赴一場劫難,卻像去赴一場盛宴,能不能夠在新時代的每項工作中,都能始終堅持對黨的事業的那份真心,努力在自我的崗位上,發揮好先鋒模範作用,帶動周邊羣衆共同爲推動黨的十九大描繪的宏偉藍圖落地實施而努力,共同凝聚在黨的周圍,構成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用自我的實際行動,爲黨的事業不斷添磚加瓦,奮鬥一生。

不問西東只問初心是否永駐心間。在心中播撒一片信念的種子不難,難在一生堅守這種夢想信念。踏上新時代的長征路,把完美的藍圖變爲現實,需要的不是一時的熱情,而是長期的堅守。面向新時代,黨員幹部也需要不問東西,只問初心,要能夠扛得住各種利益的誘惑,在困難和挑戰面前,能夠始終堅守住夢想信念,守住入黨時的那份初心,經常照照焦裕祿、谷文昌、廖俊波等先進人物的鏡子,守牢進取向上的初心,也要經常照照周永康、薄熙來、令計劃等反面典型的鏡子,搞清楚底線在哪裏,紅線在哪裏,真正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利益的考驗,讓入黨時的那份初心永遠留在心間,像《無問西東》裏的四個年輕人一樣,守住初心、踐行初心。

篇10:無問西東觀後感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些人,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尋找着屬於自我的真實……

《無問西東》主要講述了四個來自清華大學的年輕人在不一樣的時代迎接最艱難的選擇:陳鵬在感情和夢想之間徘徊,張果果對四胞胎供給幫忙後,懷疑四胞胎的家人賴上了他,還被上司算計離職;沈光耀不顧母親的勸阻,投身戰場,爲祖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吳嶺瀾在轉專業的問題上犯難……

整篇電影都在探討一個問題:什麼是真實梅教師說:真正的真實是“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齊,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泰戈爾說:世界於你而言,無意義無目的,卻又充滿隨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誰知,也許就在這悶熱令人疲倦的正午,那個陌生人,提着滿籃奇妙的貨物,走過你的門前,他響亮地叫賣着,你就會從朦朧中驚醒,走出房門,迎接命運的安排。”是啊,在生活之中,我們應當不顧左右,用平淡的心看待一切,尋求自我的真實。

再來看看沈光耀。沈光耀是一個文武雙全的青年,他的母親管的很嚴,當他的母親發現他要當飛行員時,立即就跟他講起了家規。她說:“當初你離家千里,來到這個地方讀書,你父親和我都沒有反對過。因爲,是我們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如同你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注意不是給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我,能夠享受爲人父母的樂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祿,沒有什麼是你的祖上沒經歷過的,那些只可是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還沒想好怎樣過這一生,你的命就沒了啊!”可是沈光耀最終受不了自我的祖國被侵犯,最終爲祖國獻出寶貴的生命。這時是1940年,抗日戰爭已經進入最爲艱難的時刻。棗宜會戰中宜昌淪陷,日軍以此爲基地開展對陪都重慶的大轟炸;之後美國來中國支援並組建了飛虎隊,沈光耀便加入了飛虎隊。我不禁想到,我們這個時代沒有戰爭,可是我們卻坐在空調房裏,躺在軟沙發上,比起沈光耀他們,我們的生活簡直就是天堂。我們應珍惜此刻。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篇11:無問西東觀後感

這部影片主要是經過四個故事,來講述故事中的五位青年,在不一樣時代人生道路上的選擇。

故事之一:現代白領青年張震,應對有四個嬰兒的貧困家庭,在幫與不幫中的選擇。到影片最終他還是決定選擇幫。

故事之二:六十年代,三個青年王敏之、陳鵬、李想在人生道路上的選擇。經過他們介入班主任教師與其妻子感情不和這根導火索,而引出一場人生觀與道德觀的碰撞。在這場撕裂的鬥爭中,他們的師母自殺,教師懊悔,王敏佳差點丟了生命,李想在關鍵時刻,爲了實現自我去大西北的目標,而放棄了王敏佳。陳鵬在感覺追求王敏佳無果的情景下,選擇了服從學校分配。最終李想爲了救同事,把自我的生命留在了大西北,到死他都在懊悔自我的逃避。而王敏佳在陳鵬的幫忙下,最終敢於應對現實,而選擇了主動到大漠中去尋找自我的愛人。陳鵬在王敏佳需要幫忙的時候,做了那個無怨無悔給王敏佳託底的人。

故事之三:也是電影最精華的部分,講述了抗戰時期西南聯大的故事。1937年北平淪陷,清華、北大、南開三所大學的學子奔向昆明,組成了西南聯大。這所存活了8年的最窮的大學,卻被譽爲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拉瑪峯。故事之三:也是電影最精華的部分,講述了抗戰時期西南聯大的故事。1937年北平淪陷,清華、北大、南開三所大學的學子奔向昆明,組成了西南聯大。這所存活了8年的最窮的大學,卻被譽爲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拉瑪峯。

在炮火中,沒有教室,在山洞、溝壑中席地而坐,掛一塊黑板就是教室。瀑雨聲蓋過先生的教書聲,先生在黑板上寫下了"靜聽雨聲"四個字。雨水淋溼了先生、學生的衣服,打溼了先生、學生的頭髮,但沒有一個人離開。

翻來西南聯大的歷史,朱自清吃糙米度日;聞一多靠治印換錢,2年留下1400多方印譜;華羅庚住牛棚;鄧稼先的父親鄧以哲教授叮囑兒子"好好讀書,將來力圖報國"。鄧稼先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爲祖國的強大做出了重大貢獻。臨終時他還說:"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的太遠"。他們的身上具有一種什麼樣的精神?是"身處逆境而正義必勝的永不動搖的信念,對國家民族的前途所具有的高度職責感,支撐了聯大對敬業、求知的追求"。

吳嶺瀾在選擇專業時感到迷茫,梅校長對他說"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齊,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最終,他在聽到泰戈爾的演講後找到了答案。

故事之四:應對國家山河破碎,西南聯大的學子們投筆從戎,"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沈光耀在經歷了空襲,經歷了死亡之後,激發了國家情懷,揹着母親報名參軍,空投食物給那些忍受飢餓的孩子。在戰場上以微笑應對死亡,在最終關頭,駕機迎頭撞向敵人。他的原型就是清華學生沈崇海,當沈崇海發現自我的飛機受損,不能回到空軍基地時,他駕機撞向了敵艦。抗戰時期,有1200名聯大學子投筆從戎,其中14人以身殉國。

影片《無問西東》,表達了一種精神,就像西南聯大校歌中寫的"趕緊學習,趕緊準備,抗戰、建國,都要我們擔當!"整部電影經過四個故事的相互穿插,和年代的交替,把四個故事中的人物相互關聯起來。就像一部散文詩,形散而神不散。

在講述的這四個故事中,"選擇"始終貫穿在其中,它想表述的就是: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無論是張震,還是沈光耀,還是陳鵬,還是李想,他們都在選擇中追逐着自我的夢想,這種夢想表現出來的是善良,是國家情懷,是一種職責擔當。愛你真愛,行你本真,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篇12:無問西東觀後感

“不放棄對生命的思索,追求自我生命中的真實。”,這是我看完電影《無問西東》後印象最深的一句話。這部電影用四個不一樣時代的不一樣故事展現了不一樣時代下人們的選擇,在感情與前途面前,在夢想與世俗面前,很多人都會迷茫,面臨着艱難的選擇,電影中的每個人物都閃耀着人性的光芒。電影告訴我們,人生的道路終歸是要自我走的,僅有尊重自我內心的選擇,人生才能夠活得真實有意義。

民國初期的吳嶺瀾,文科優秀的他因專業選擇而感到迷茫,只因那個年代別人都認可的是實科;抗戰時期的世家子弟沈光耀,國難當頭欲投筆從戎,保家衛國,卻遭到家裏人反對時期的李想,因時代背景不得不在感情和夢想之間做出艱難選擇;現代社會的張果果,同樣面臨着職場的各種鬥爭讓他迷茫。

他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世俗看法的影響,迷惘而不知所往。假若我們提前明白了即將要應對的人生,是否還會勇往前行這是一個簡單而又難以回答的問題,人生遇見的種種事情,或喜或悲,世俗的力量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

最終,他們都選擇遵從本心,思索生命的真實與意義,聽從內心,無問西東。什麼是真實就是做什麼,和誰在一齊,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梅貽琦的一番話和泰戈爾的演講讓吳嶺瀾徹底醒悟,聽從了自我的內心,選擇棄理從文,把這些思想傳遞並影響了西南聯大的學生。當沈光耀看到活蹦亂跳的孩子在日機的轟炸下死在母親懷中,他決定遵從自我真實的內心,棄筆從戎。在一場慘烈的戰鬥中,當他看着自我的戰友一個個在敵人的炮火中犧牲,身負重傷的他,一句“回家”,便駕駛飛機,衝向敵人的軍艦,與敵人同歸於盡,慷慨赴死。讓人潸然淚下的李想爲了追求自我的夢想,他逃避了事實,放棄了真實,在遇難時,把食物給了張果果的父母,犧牲自我,慷慨赴死,選擇救贖。

此刻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隨波逐流,選擇做了自我該做的,卻不是自我想做的。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缺的是從心裏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的人。作爲他們那個時代的天之驕子,他們本能夠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但如果只是那樣,他們就不會成爲社會之光,期望之光。

我們青少年,作爲祖國的未來,應當不忘初心,堅定信念,不問世俗,無問西東。最終,我們在讚美別的生命的同時,常常甚至永遠地忘了自我的珍貴。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篇13:無問西東觀後感

在沒有看任何宣傳片的情景下,今日去看了《無問東西》這部電影。倆多小時看下來,感受就倆字,震撼!

不是那種激動得語無倫次的那種震撼,而是如一股清澈春水緩緩劃過肌膚般的震撼。

這部電影如果有人說不喜歡,僅有一個原因:

因爲他沒文化。

它不是商業片,不是文藝片,就是電影。是一部十分好的電影。是那種小時候在本週電視節目單上看到名字就期待着那天快點到的好電影。

如果誰再說“中國的電影人不會講故事”,就能夠盡情拿這部電影抽丫的臉。

倍極精巧,感人至深。

憑心而論,我覺得這部電影相比較前陣子大熱的“芳華”,給人的思考空間更多,帶來的感受也比較直觀。“芳華”剛上映的時候,跟着熱潮去看了夜場,全程都是我的淚點,整個影院就我自我哭的聲音吭哧吭哧的貫穿了全場,林丁丁腐蝕活雷鋒,導致活雷鋒下放到連隊我哭,何小萍瘋了我哭,活雷鋒胳膊沒了我哭,蕭穗子撕情書我哭,哭到散場。芳華是濃縮了一個時代的影子,濃縮了一羣人的青春在裏面,着實感動,也有氣憤,但留下的思考空間並不多,看完了抹把眼淚回家之後,它無法帶來更多的思考。

而《無問東西》這部電影,雖然全程我沒哭,無淚點,但感受卻是比芳華複雜。

很喜歡裏面的很多話,一些對生命的叩問。

也很喜歡裏面的人性,有可怕的團體暴力,有真誠的個人,也有被恐懼和虛榮支配的後悔與最終的犧牲。很圓滿,不是平面的感情,也沒有非黑即白的事情。

辛苦供心上人上學後,心上人的變心,天天都是破碎狀態的婚姻。不願放手又天天撕開傷口給所有人看。最終害的無辜的人被毀容,自我也投進自殺。這樣的人生啊,說不上來是自我的錯還是別人的錯。或許,這纔是人生的複雜性。這也是我覺得比“芳華”更高級的東西。

看完後更被王力宏吸粉,其實,一向覺得王力宏顏值和演技在線。至今還記得他在《色戒》裏,聽說王佳芝被玷污了之後紅着眼睛,微微梗嚥了一下喉嚨,那個表情。很喜歡王力宏和他媽媽的那段戲。“你所能到的名利光榮,祖上早就有了。那只是人生的一絲幻光而已”

也很喜歡裏面的年代感,很喜歡那條長長的銀杏樹路。那麼金黃那麼溫暖。每次看陳鵬(黃曉明)走過那段路,都會覺得那個會給我“託底”的人出現了。

他說,無論你怎樣樣,我就是那個給你託底的人。

更加喜歡裏面的章子怡。她讓我相信她就是敏佳。她好像也像我們所有人。內心有一點虛榮,但無傷大雅。而與她對立面的羣衆,也像是我們所有人,會爲了別人的一句話,一點的雞毛蒜皮的所謂證據,就把人心想的太壞,太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揮舞着大旗,勢必想把所有發現有瑕疵的人殺死。

這部電影讓我覺得仿似拍給文科生看的。結束後,內心竟然有一絲慚愧,同爲文科生的我,好像真的一點文學性都沒有了。

到底是年輕啊!多麼盡興啊!

而青春可是這些時日。

這些年,你愛慕過很多人,努力維護着很多情感和關係。可是卻忘記了自我纔是最珍貴的,所以,謹以此片獻給珍貴的你。

篇14:無問西東觀後感

《無問東西》,看完電影下來的電梯裏,就有人在討論好不好看。有個人說:反正他沒有看懂,也許有人會覺得好看吧!我聽了微微笑了下,曹媽說最終那幾句話很有寓意,我深深地點了下頭,是的!整部電影,講了四個不一樣年代的清華人的故事,看似毫無關聯,最終又交待了他們之間的聯繫。整場讓我最震憾的是,戰亂年代,清華搬到雲南,成立西南聯大,在茅草屋的教室裏,外面瓢潑大雨,教室裏亦雨聲大作,教授講課的聲音,幾乎被雨聲遮蓋了,教授身上都淋溼了,然後教授在寫滿板書的黑板上,寫下了:靜坐聽雨!這是何等的情懷!還有就是王力宏出場,哇,那是真得帥!哈哈,原先帥到無邊的帥哥出來,我還是會偶爾犯點小花癡的,呵呵!

看完電影首先我感到的是自卑,這種自卑是一種羞愧的自卑。是完美時代把我們麻醉了,在小的時候,憧憬嚮往清華北大的生活每個人都有過,那時候我認爲,清華之所以厲害是因爲它在京城。此刻看來我真的錯了,大學之所以爲大學是因爲有大師,大師的靈魂是堅強的,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在用自我的精神去感染學生,把知識傳授下去,爲了祖國能強大起來。更是擁有者志同道合的同學,他們都是佼佼者,都極其優秀,無論條件如何他麼都會刻苦的學習,或許這就是真正的清華吧。而此刻,身爲一個大學生,擁有者極其優越的學習條件,而我們的大學生活是鬆散的,精神是懈怠的`,每次看書只是因爲期末不要去掛科,教師講課都是多媒體讀重點。對,我們提高了,但思想卻落後了,我們生活在完美的時代中,把自我麻醉的像行屍走肉,玩玩手機刷刷微博撩個妹,愛的死去活來。看了電影發現那不是愛,是自我精神上對自我的一種麻醉,是自我強迫自我認爲那是愛那是情懷。錯了,我們做不到不離不棄。跟他們比我顯然是沒有什麼文化,跟他們還差的很遙遠,但每個人都有權利花點時間去思考人生,每個人都要用一生時間去琢磨什麼是真實的。也許我們的勇敢只是自我麻醉的無所畏懼,真正的勇敢真正的愛應當是無問西東吧。

北平下了一場蒼蒼茫茫的大雪,你在雪中看遠方,你在雪中聽故事,你以往在泥濘中掙扎,你在山洞裏聽課,你在陽光下操場上奔跑。你們一代代人有些職責與擔當,你們都在自我中真實。

這是我們近百年來的青春,在清華園裏,有一羣最從容的人,書寫着一場YoungForever的故事。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青春電影之一,那裏有着導演最大的野心和誠意。將幾代人的青春都連接在兩個小時裏,想來太過侷促,卻又恰到好處。

看似互不相關的幾條線,卻是從信仰危機開始的。一個人從開始思索爲什麼讀書開始,承認並尋找真實的自我,獲得一種實實在在的感情,有所同情,有所原諒,有所擔當,享受生命中的時時刻刻。在思考生命的過程中,思考自我並不羞恥,反而有一種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有那麼幾個場景,鏡頭美到令人窒息。北平一場蒼蒼茫茫由遠而近的大雪,所有知識分子相聚一堂的淡定和從容,泰戈爾演講的詩意,吳嶺瀾上課的優雅,陳寅恪、聞一多講課的風度,教物理的教師寫到“靜坐聽雨”後,一人披蓑衣而坐,於瓢潑大雨中釣魚的意境,沈光耀飛上天際的絢麗,光耀母親,一字一韻的腔調。敏佳,清瘦的背影和一雙會說話的眼睛,充滿苦難的淚花。梅貽琦校長的一番詩一般的話……

篇15:無問西東觀後感

四個不一樣時代卻同樣出自清華大學的年輕人,對青春滿懷期待,也因爲時代變革在矛盾與掙扎中一路前行,最終找尋到真實自我的故事。

電影講述民國、抗戰、解放初期和現代四個時代四代年輕人遭遇的青春變革,講述其中的選擇與思考。按時間順序最早的是民國時代陳楚生飾演的清華學子吳嶺瀾(爲方便記住下文我就都以演員名做電影人物名了),糾結是否要在周圍人學習“實科”的大勢下回到自我內心喜歡又擅長的文科;在他學成之後在西南聯大做教師的抗戰時期,出生於廣東的富家子弟“王力宏”在他的課上受他啓發毅然遵從自我的內心踏上戰場做了一名飛行員,而理解到“王力宏”駕駛飛機投遞的物資的“黃曉明”在長大成人後同樣進入了清華學校,他暗戀着自我的好友“章子怡”,而章子怡則傾心立志要支援邊疆的“胡家華”。在一次爲國中班主任出氣的事情中章被衆人所誤會,而衆人平日的不滿一股腦的爆發也使她的命運發生了改變,而一同犯事的胡則因怕前程被毀而不敢發聲,如願去到邊疆的他在雪地救了另外一對情侶,這對情侶之後的孩子是現代公司中做公關推廣工作的“張震”,他在職場中成了上司爾虞我詐的犧牲品,而在對手暗示他交出上司的黑料和應對需要幫忙的四胞胎家庭時,他糾結於是否該相信世界的真與善。

這就是電影所講的四段故事,相信大家也都看出來了電影劇情中的分散。的確如此,在觀影的前半部分我需要努力理清思路才能跟得上這四個毫無共同點的故事(努力的原因是因爲我去之前就想好了要寫這個推送),四段故事關聯得很牽強,並且其中導演也並沒有表達出共同的一個主題,直到電影已經過半,“陳楚生”故事中他的教師意味深長的一段話才讓電影開始靠近一個主題——年輕人要活得真實。陳的教師想讓他更通透地思考人生路,應對真實的自我;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需清醒地看清戰爭時代很難有安逸清閒的求學場所,章扮演的敏佳小公主則需拋掉虛榮應對自我並沒有和毛合過影的事實,張震所飾則需清楚世界本就艱難、善良只是選擇,而全部故事的主題全是經過張震最終在照顧四胞胎的屋子裏所說的臺詞而昇華——當你明白自我的心在哪裏,就明白自我到底喜歡什麼、要做什麼,就不會再問西東。

這部電影很難稱得上是佳作,敘事上有些平淡無力,四段故事並沒有強烈的情緒共通,瑣碎的故事如章子怡的國中班主任的家庭糾葛筆墨重得有些莫名其妙,但要我打分,我是能給這部片子打上8分的高分的,其中大部分的功勞要給陳楚生與張震的這兩段故事。我很喜歡片中陳楚生的幾段出鏡,把少年時代關於人生關於夢想的思考與迷茫展現得很真實,身上所帶的幾分書生的耿直與清秀讓我也看到了自我。片中他說很羨慕泰戈爾在清華講座時身邊幾位文學大家的氣定神閒,他相信這是對於人生、對於世事思考後的通透。是啊,年輕時我們總糾結如何才能過好這一生,糾結到懷疑自我這種思考是否有價值,而當你看到別人身上思想的力量時,我相信你就明白,課程上的學習只能教給你技能與方法,獨身處的思考纔會讓你敢於應對真實的自我與世界,纔會讓你發自內心地相信這個世界,擁有氣定神閒的平靜。

而張震這段故事則是整個電影最重要的部分,他對上司的一句“我和你們不一樣”也十分熱血地擊中了我,當世界變得充滿欺騙,當你的上司爲怕避風險而借你提出劍走偏鋒的提案,提案順利則功勞歸他,而當最終提案慘敗時則讓你犧牲離職;當你連買一份餃子餡都被商販欺騙,一向幫扶的困難家庭對你也是過分依靠時,你是否還一如少年地選擇善良,是否耿直地相信這個世界的完美。

耿直這個詞,此刻真的難稱得上是一個夸人的詞,在你讀書多年一向以學校教誨你的善待他人去待人接物時,上司說你耿直,同事笑你耿直,父母讓你別太耿直。世道是很艱難,生活也很乏味,但活着不就爲創造自我世界的完美麼我盡一份力,我選擇相信,也許沒讓整個世界變得更好,但這讓我看到的小世界更好,讓我更加愛自我,更有動力地活下去,這有何不可爲我相信待人真誠就能交到真朋友,我相信對待感情不妥協能收穫幸福的婚姻,我相信堅持善良能讓我過得幸福。又快到了過年回家應對親人“關切詢問”的季節了,期望當這個世界再評價你“這孩子真耿直是不是讀書讀傻了”時,你能驕傲地說上一句:“對,我就是耿直,我和你們不一樣”。世界很完美,世道很艱難,願我們在被打擊時永遠記得真實的珍貴。

【小編簡評】

無問西東觀後感 優選15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無問西東觀後感範文。

【網友評價】

蠻喜歡的。